《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自述身世、520表白语心迹的句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45: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资源简介:
约20690字。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命制人:陆洋审核人:焦桃时间: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还有他的另一篇文章,以及他的诗。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自读导学】
  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解释:
  翻译:
  【第一段小结】概写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作铺垫。(颓然于山水)
  通读第二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1)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5)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解释:
  翻译:
  【第二段小结】本段抓住西山的怪特的特点,写出了初识西山的喜悦和登山的经过,描写了所见之景和宴饮之乐。点明写作缘由和游览时间。
  【阅读巩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用文中语句,填空。
  1、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2、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3、表现西山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4、表现西山气象阔大(西山神韵/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5、表现宴游之乐的句子是:
  6、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7、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一句是:
  【选作——思考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文言知识巩固】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穷回溪()
  (3)卧而梦()
  (4)始指异之()
  (5)穷山之高而止()
  (6)箕踞而遨()
  (7)萦青绕白()
  (8)故为之文以志()
  (9)自远而至()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2)无远不到()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5)颓然就醉()
  (6)游于是乎始()
  4、一词多义
  (1)穷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梦卧而梦()
  梦亦同趣()
  (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4)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5)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始指异之()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日之人()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故为之文以志()
  (6)为自余为僇人()
  不与培塿为类()
  故为之文以志()
  5、文言句式——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类文链接】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扑,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极限情景”的超越之路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
  在我们的生存中有这么一些情景:
  我们从未选择过它们,而它们却使我们面对“在此世存在”之彻底开放性和疏远性……这些情景中最重要的有偶然、过失以及死亡。它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但又无法改善的状况。它们向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使人不舒服的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感觉,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家可归。
  存在主义学者雅斯贝尔斯把这些情景称为“极限情景”。很显然,“极限情景”是指那些不期而至,威胁生存,但又无法逃避,让人恐惧,让人无家可归的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就遭遇了这样的极限情景。这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即位,任命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大力从事改革。柳宗元积极投身于改革行列,任职官部员外郎。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宦官和旧官僚强逼顺宗退位,扶持宪宗即位,改元永贞,接着便对革新派进行政治迫害,王叔文的重要僚属全遭贬斥。柳宗元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于上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亦被贬为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亦称“永贞事件”。刚要“兴尧舜孔子之道”就遭此横祸,这是柳宗元所没有想到的。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这种因政治灾祸而遭受贬谪蛮荒的现实沉沦,势必在“僇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浓重的悲伤意绪,一种深深的命运悲剧感受。
  《笼鹰词》写出了这一偶然事件带给柳宗元的悲剧感。诗云: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挚电捎平岗。砉然劲翮剪荆棘,下覆孤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拨去万累云间翔。
  诗中,诗人既有对过去凌云展翅的深切怀念,有对有朝一日能去除万累,重新展翅自由飞翔的迫切期盼,但也有对现实中横遭凌辱,惊魂难安的残酷打击的悲伤忧患。本是“云披雾裂”“霹雳掣电”的苍鹰,却对“草中狸鼠”也惊惧得要“一夕十顾惊且伤”,这正是柳宗元贬谪之下的惶恐与悲苦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语句正是对这种心态的简洁表述。
  被贬出京城的罪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成为了被整个社会群体和过去属于他们的文化圈子抛弃了的“罪人”,他们大多只能在蛮荒之地独自忍受孤独与苦难。在社会文化圈看来,他们已失去了用处,他们原有的位置也被就顺理成章撤去了。而社会文化圈对他们来说,也有如一个日趋陌生了的世界,虽想与之接近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抛弃与疏远,这无疑将大大加重他们那种被弃置感的深度和强度。在《与萧翰林书》中柳宗元写到:“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人生真的是充满悲哀,那种因社会地位的陡降而产生的巨大的失落感,以及被疏远被隔绝的孤独落寞感,都在柳宗元漫长的谪居生活的体验中,更切实地转化成生命短暂,抑郁无助的一声叹息。先前满腹豪情无所不能的改革者,此时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短暂世界的逼仄了,人生真是有限的啊!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极限情景”的体验中,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了很大变化。先前那个踌躇满志慷慨勃发的柳宗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惴栗不安惶恐孤独的柳宗元。他就成为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了!他就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然而,我们所了解所爱惜的柳宗元,最终还是超越了这次“极限情景”的体验,成为了一位有着“孤峭严峻、冰清玉洁”风格的作家。那么,柳宗元是如何突破这有限逼仄的时空,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的呢?
  (二)
  中国传统文人有着与柳宗元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面对种种“极限情景”的考验,面对有限的人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如屈原自沉汨罗,留给世人一个清高绝傲的背影;如李白沉溺酒乡及时行乐,“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如阮籍徉狂,扬雄著书等等。每个人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突破之路,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自己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屈原的方式李白的方式阮籍的方式算不算对“情景极限”的超越?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越”?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说:
  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
  所以,真正的“超越”应该是对内在的精神的建立,并借此重新发现自我以至建立起新的自我,从而能够实现对苦难无常的命运的“坦然”面对。屈原放弃了自我的生命所以“超越”也就无从谈起;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也无从找到自我。他们都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那么,柳宗元呢?他有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呢?他又是如何超越的?
  在贬谪之初,柳宗元也完全失去了自我,陷于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中。我们且看《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描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一段的节奏有两种读法。一种可以看作急促如夏日酝酿许久才得奔泻的暴雨,无休无止,天暗地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登山泛水,为摆脱沉重的精神枷锁,柳宗元以近乎疯狂的举止企图寻找什么又似乎要忘掉一些什么。于是登山是为了喝酒,喝酒是为了一醉,一醉是为了不醒,不醒是为了苟且偷生。他疯狂的用精疲力尽来耗尽生命个体的能量。另一种则是缓慢而行,沉重踱步。他无所事事,漫无目标,走到哪儿算哪儿。然而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柳宗元的生命的耗费,说他是充满恐惧的小老鼠也罢,说他像无头的苍蝇也罢,这都是一段浑浑噩噩的人生。贬谪使柳宗元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柳宗元的转机其实只是来自一次偶然的邂逅:“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本来只是随兴而游,跟以往的“漫漫而游”并无任何区别,如果没有特别的发现或者特别的刺激,这也许又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往常的游玩经过又是如此而已。然而,也许只是无意的一瞥,柳宗元的手指停下了,眼神凝住了,语言停滞了,一个“异”字揭示了那是一个断然不同于以往的所在,而且不仅是不同,大概还是一个柳宗元潜意识中日夜寻找的所在,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这里一定有他需要寻找的东西。于是,他一该往日的架势,目标明确,果断干脆,急切热烈,“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可以想见,这是柳宗元遭贬以来多么少有的举动!就如一个濒临绝境之人突然看见了远处的希望之火,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
  西山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它以其独有的豁达博大真诚地向柳宗元伸开了双臂: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的高峻,使他一下子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视野,这种视野毫无阻隔,一望无余,以前所谓的高山、深壑、白云、老树,所有阻隔视野的事物全都在他脚下了。他不再是处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了,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感觉,他感到了自然界的博大永恒,他也被融入了这种博大永恒。诞生、死亡;健康、疾病;希望、绝望;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平静、恐怖……人生的这些牵绊与天地的博大永恒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这真是一次伟大的经历!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对柳宗元来说,这真是一种对生命永恒境界的发现和体验,真是一种对人生苦痛的释放和超越。西山的高峻,给了他一种“不与培塿为类”的傲骨,使他得以摆脱“僇人”的自卑和压抑,超脱社会世俗的羁绊,从而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他的“天地同宽”的心胸里,羁绊视若无物,精神空前舒畅,自我回归王者。所以他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正是一个新生的柳宗元。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的新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建立,生命意识又回归到了他的体内。“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柳宗元初步实现了他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在有限的人生面前,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生活哲学。
  (三)
  柳宗元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可以理解为一次偶然的巧遇,因为,在此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有五年之久。如果没有这次巧遇,谁又能保证中国文学史上会有《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出现呢?谁又能保证《永州八记》的存在呢?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宿命,倘若不是柳宗元不倦的寻找,倘若不是柳宗元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永州,倘若不是西山真诚的袒露,谁又能保证这次伟大的邂逅呢?或者,我们还可以把这理解成自然的博大,正是它的精心安排,让一位身处苦难的人走到了这里,来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
  自然,它为每一个苦难之人都安排了一个慰藉之所,使他能够超越有限的人生。在这里,不得不引用一段很长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表述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翻过山顶,下了山恐怕要到了。忽然,一步登上了山顶,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立刻惊呆了。一望无际的山峰,一层一层地铺开来伸出去。脚下的山峰几乎就立在群峰的中心,又稍稍高于四面八方的群峰,高到周围群峰的全景都一起看到了眼里。千山万岭起伏不定地交错着,像一片浪涛起伏的海洋。一个巨浪涌起来,一个巨浪平下去,澎湃追逐着一直追到不见边际的远方。刚刚走出峡谷的环抱,天从来没有这样高大,地从来没有这样广阔,心中的狭窄和闭锁突然打开了,精神飞进了不可思议的时空。……(作为)云南人,山不是没见过,但是云南的大山小山没有一处不葱茏,是不能直接看见大地的,不但有时在山里看不见山,就是到了山顶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千山万岭这样宽广无边的全景。在近处,山顶的土地上弯弯曲曲地伸展着一条跨过山顶的小路,远处的山峰就看不见还有道路存在的痕迹了。秦将白起北筑长城的大军也许走过这条路,公子扶苏被放逐时也许走过这条路,李闯王的农民军也许走过这条路,毛主席、刘志丹也许走过这条路,恐龙,猿人,世世代代的穷人富人,有名无名的芸芸众生也都走过这条路。但是,这又怎么样?有什么痕迹?天长地久,现在就看见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夏天过去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冬天过去了。群山也许变化大,也许变化小。但是,空间是天地,时间是千百亿万年。这里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没有走兽,没有飞鸟,没有生命,没有人的文明,到处是完全没有覆盖的土地,到处是黄土自己的本色。天地之间的一切间隔和遮拦都扫空消失了,天地都袒开了自己本来的真相情专意深地互相对望着。这就是“皇天后土”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这种样子了!……太阳降得更低,湛蓝的天空蓝得更加深邃浓郁,低空是淡蓝淡红淡黄淡紫渐次融成的暮霭。山谷中的黑影慢慢从下面漫上来,布置成虚无深沉的底色烘托着突然把一切精粹都凝聚起来投射到群峰山顶上的金光,壮丽宏伟的海洋,满目都是黑影中辉煌耀眼的灿烂。
  正是自然,使人从社会性的烦恼苦痛中解脱了出来,进入了一种与天地万物交游的博大永恒境界。这种境界神秘、持续、无边无际。柳宗元能够超越自身的“极限情景“,正是得益于这偶然的际遇。也许有人会拿他和苏轼比较,说苏轼的超越更具有主动精神。那么,谁又能说,苏轼的超越没有来自柳宗元的启发呢?不管如何,柳宗元的超越,给了我们绚烂的文学篇章,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
  【阅读思考与拓展练笔】
  苏东坡在赤壁完成人生观的一次突围,柳宗元在永州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对比《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结合《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后的“给心灵洒点光”的语段,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或历史经验,做一番拓展。
  柳宗元一生的经历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可悲可叹、可歌可泣。他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凄惶;有过得意的欢畅,更有过落魄的惆怅。但他一生中唯有不变的是永远追求理想、绝不轻言放弃的个性。这种个性、这种精神,不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吗?
  【作业】
  《晨读晚练》P112-113,第1—9题。
  关于“始得”的含义,也有人有不同看法,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一下,你赞同“知识链接”的看法吗?你认为“始得”还有其他的含义吗?
  思考《永州三戒》中的三篇寓言有何寓意?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初三古诗文默写初赛卷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三古诗文默写初赛卷
初三古诗文默写初赛卷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 &&& &&& &&& &&& &&& &&& &&& &&& &&& &&& &&& &&& &&& &&& &&& &&& 1.选出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 ) A.劝君更用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 C.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指出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 ) A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B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 重峦叠嶂,遮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下列各项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下列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知明镜里,何处有秋霜。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依据课文选出正确的一组诗句(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面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C.好雨知时节,当春应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嵩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诗歌中的诗句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在句中填写恰当的花名( ) (1)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2)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A.桂花 桃花 荷花 B.桃花 桂花 荷花 C. 荷花 桂花 桃花 D.桃花 荷花 桂花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选自( ) A.王维&&使至塞上&& B.孟浩然&&春晓&& C.朱熹&&春日&& D.王冕&&墨梅&& 9.下列各诗的作者不姓“王”的是( ) A.&&凉州词&& B.&&出塞&& C.&&鹿柴&& D.&&咏鹅&& 10.选出不是唐代的诗人( ) A.刘禹锡 B.李坤 C.杜牧 D.范仲淹 11.选出不是唐诗的一项( )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鼻霄.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2.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描写的植物一致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全是李白的作品的一项是( ) A.&&早发白帝城&& &&渡荆门送别&& B.&&石灰吟&& &&望天门送别&& C.&&清明&& &&游子吟&& D.&&咏柳&& &&早发白帝城&& 14.下列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的一项是( ) A.&&绝句&& &&别董大&& B.&&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C.&&春夜喜雨&& &&望岳&& D.&&绝句&& &&古朗月行&&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选自&&赠汪伦&&作者是( ) A.李白 B.孟郊 C.汪伦 D.柳宗元 16.选出与原文一致的一项(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茹少一人.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湖.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枇杷马上催.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不是以“ang”为韵脚的诗是( ) A.&&静夜思&& B.&&春晓&& C.&&鹿柴&& D.&&绝句&&(迟日江山丽) 18.&&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下一句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目光下澈,影布石上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9.&&爱莲说&&中写到了几种花(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0.&&三峡&&作者是 ,是一篇 .( ) A.常建,记叙文 B.王安石,议论文 C.俪道元,山水游记 D.俪道元,说明文 二、默写填空。 1.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 4.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随平野尽, ___________________。&&& 8.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10.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11._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12.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1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16.云横秦岭家何在? 。 17.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 1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19.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 。 20.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 。 21.故人具鸡黍, 。绿树村边合, 。 2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23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 24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 25.问渠哪得清如许, 。 26.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27.岸猿声啼不住, 。 28.清明时节雨纷纷, ,借问酒家何处是, 。 29.春色满园关不住, 。30.我寄愁心与明月, 。 31.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32. , ,山河表里潼关路。 33.予谓菊, ;牡丹, ;莲, 。 三、理解性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 题》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别云间》表达英雄失路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醉花阴》中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技》中表现失火现场紧张慌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五柳先生传》中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条件艰苦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0.《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 , ”。他移山要达到的目的是“ , ”.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 21.《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的是 , 。写主人的活动的是 , 22.《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迸发出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石壕吏》中用议论的语句是 , 。 24.《桃花源记》中反映其社会风尚的句子为 , 。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 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 。 25.《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26.《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7.《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28.《别云间》中表达作者对破碎山河的悲痛和对清统治者愤恨的诗句是 。 29.《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30.《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作者与自然融合的句子是 。 31.《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32.《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写出”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 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 。 34.《黄鹤楼》诗人发出人生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四、理解应用 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徘宄尽保傩闯鋈龊坝辍钡氖洹 (1) (2) (3) 2.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注明作者) (1) (2)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4.请写出三句古人抒发雄心壮志的诗句。(注明作者或标题) (1) (2) (3) 5.你读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请写出最喜欢的三句。(注明作者或标题) (1) (2) (3) 6.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梅,如“遥知不是梅,为有暗香来。”请再写出两句写梅的诗句。 (1) (2) 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 、 、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的江南春色。 8.初冬的早晨,李利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说:“真是 ,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回答)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 , 9.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诗句,试举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善引用典故,试举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作者:&&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 22:47:2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白情书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