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人亲戚在古代罪名犯啥罪名

古代死囚的最后时光“听亲戚辞决”-中国网专家博客
古代死囚的最后时光“听亲戚辞决”
已有 2923 次阅读 23:27
古代死囚的最后时光
载《河北青年报》7月23日A20版,责编:张磊,原题《古代死囚的最后时光》
前段时间,曾成杰的事儿,一度是个热点,民众质疑的是,他是否真的自己主动放弃了亲属会面权?那么,古代死囚有无亲属见面权?执行死刑前又有哪些比较人性化的待遇呢?
&十恶&大罪判了死刑杀&无赦&
我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貌似合理合法,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古代死刑的判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律意虽远,人情可推&,相当于今天的&视情节&而判。
古代在许多情形下,杀人是不偿命的,如老公捉奸杀死奸夫,无罪,义勇者杀死劫盗之人,亦无罪,等等。
古代称死刑为&大辟&,即大罪的意思,秦汉时期乃至先秦,判死刑的一般是&十恶&重罪。
隋唐《开皇律》与《唐律疏议》对死刑犯的判决做了进一步的修订,正式出现了&十恶不赦&之罪。如谋反、谋大逆(毁坏皇室宗庙、陵墓)、谋叛(背叛朝廷)、恶逆(殴打和谋杀尊长)、不道(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大不敬(冒犯皇帝)、不孝、不睦(谋杀亲属)、不义(官吏间互杀,士卒杀官,学生杀老师等)、内乱(亲属通奸或强奸等)。
由于&十恶&危害了封建专制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自隋唐后,历代封建法典都视为不赦重罪。但其量刑标准主观且弹性很大。比如,南宋岳飞案是众所周知的千古奇冤,给岳飞定的罪名,其中有一条&指斥乘舆&,凭据只是一人的供述,但这种罪名可大可小,大者即为&大不敬&。
另外,隋代以后,历朝历代也有对强奸、强奸幼女者判处死刑的,但这些死刑不在不赦之列。
死刑核准理论上得有帝王审批
在古代一家一姓之天下里,通常需要遵循皇帝(天子)的&替天刑罚&权属,所以死刑案件理论上得由帝王审批,而帝王或亲自掌控所谓生杀大权,或授权有关专门机构行使死刑复核的权力。
如唐代采取的是三司推事、九卿议刑和都堂集议制等特殊的复核死刑案件的措施,这些中央机关地位很高。宋初实行的是州级终审制,不必报请中央核准,刑部只是在死刑执行完毕后进行事后复查。北宋中期进行改革,死刑案须由提刑司详复后才能施行,州级机关不再享有终审权,并逐渐形成为一种制度,沿用至南宋。紧急情况下,也有暂时赋予知州以死刑终审权的例子,但不常见。
明清时期的死刑,分为立决、立即执行和秋后决、秋后执行两种形式。清律称前者为&斩立决&、&绞立决&,后者为&斩监候&、&绞监候&。凡是性质特别严重的死刑案件,如谋反、谋大逆、谋叛及杀人、强盗罪中之严重者,要立决,一般死刑则待秋后决。这两种死刑都要经过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的审核批准。对于立决的死刑案件,一般先经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再送大理寺审允,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明朝建立了朝审制度加以审核。朝审是天顺二年下诏,三年开始实行的,且从此&永为定例&,&每岁霜降后&进行,&历朝遵行&,所以史称&朝审始于天顺三年&,成为对在京立决重囚法定的每年必行的制度。
古代处决死囚,一般强调公开性,即&示众&。让民众围观的意思,是希望达到震慑犯罪、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
临刑关怀让法律&诛身&让人情&诛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代法律并不是与&情理&无关或对立的。
对于死刑犯而言,在法律诛其身之前,古人还重视一个&诛其心&的过程,所谓&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也叫&临刑关怀&。让其认罪伏法。
《唐律》号称&一准乎礼&;南宋法官也认为:&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在调和&法&与&礼(人情)&的关系中,古人还强调了法律之外的伦常、息讼、恤刑、人情等方面的原则,这些原则直接影响到死囚最后几个月或几天的待遇优劣。
伦常方面,汉朝的法律有&听妻入狱&的规定,即对娶妻无子的死囚犯,允许其妻入狱,待妻子怀孕后再行刑。&听妻入狱&被公认为古代悯囚思想的一个亮点。虽不能说此立法的用意是出于保障罪犯人权,但于伦常角度,有利于维护&五伦&中的&父子&之伦,客观地保障了社会安定,不失为好事一桩。但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这种做法对于死囚妻子生下的孩子来说,也是十分残忍的。
恤刑方面,为了防止滥杀,古代除在死刑审核程序上严格把关外,还有其他的规定。如汉景帝时曾下诏,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以及孕妇、盲人、侏儒症患者等(死刑犯),在监禁时可给予优待,不加桎梏。
遇到战争或特殊历史时期,青壮年死刑犯亦可免于执行,给他们上战场杀敌立功以求得到宽恕的机会。如汉初猛将英布就曾是十恶不赦的死囚,《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等人都是杀人重罪,以死囚身份刺配充军的。
人情方面,除顾及伦常外,还有息讼的考虑。如通过让罪犯亲属在执行前与死刑犯见面,&听亲戚辞决&,还当众&示以犯状&,若遇到死囚翻供,会立即终止执行。这样做,既可安抚罪犯将死的暴戾之心,又可让家属心悦诚服,消除他们再讼的隐患。如在元杂剧《窦娥冤》里,刽子手在行刑前问:&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后果真让窦娥与蔡婆见了最后一面。
另外还有&最后一餐&,即&断头饭&,特点是死刑犯有任意选择吃什么的权利,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是走样了的,死囚说了并不算,而是由狱卒随意安排,但饭食肯定要比平时的牢饭丰盛许多。
对死囚的&临刑关怀&,一方面体现了对将死同类的某种文明,一方面还有迷信和祈求宽恕的意思:死囚接受了&关怀&,意味着与执行方达成了某种媾和,死后不会变成怨鬼报复执行人,同时也表示死囚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接受了对自己的惩罚,使得执行死刑的过程更为平静。(赵炎)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正在载入,请稍候...
点击:0 评价:46
点击:0 评价:38
点击:0 评价:22
点击:0 评价:14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8
最近登陆的会员正在载入,请稍候...
点击:0 评价:46
点击:0 评价:38
点击:0 评价:22
点击:0 评价:14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12
点击:0 评价:8
最近登陆的会员前几个月我在网上发别人的照片,后来那个人要告我,犯什么罪_百度知道
前几个月我在网上发别人的照片,后来那个人要告我,犯什么罪
几个月我在网上发别人的照片,犯什么罪,后来那个人要告我,只有一张图上面加了字
提问者采纳
如果没有自然有肖像权这么一说。当然告你,多恐怖。更何况你还泄漏了他人的资料,还有家庭住址首先你发别人照片是要经过照片本人同意的
家庭住址是说 比如四川 就完了没有详细的地址
你的用正规的手段。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方法确实是错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3条回答
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未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要告我怎么办
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还泄漏了他人的资料
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肖像权,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判刑吗?几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英语翻译孟尝君是古代4公子之一,其他的3个是?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使的意思是什么?招致诸侯客及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_百度作业帮
英语翻译孟尝君是古代4公子之一,其他的3个是?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使的意思是什么?招致诸侯客及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孟尝君是古代4公子之一,其他的3个是?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使的意思是什么?招致诸侯客及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不是古代!是战国四公!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从字面来看前一个"使"应该是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可能是使节的意思整句话应该是:派遣使者慰问
招致诸侯的宾客及一些犯罪逃亡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犯罪罪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