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罗姓家谱中央领导人是谁?

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0:37:24&&来源:京华时报
【 】导读:纵观中央政治局92次集体学习的课程表,可以发现,学习课题的涉猎范围极为广泛,涉及经济、法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三农等领域。
其中经济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0余次,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话题,法治课题也占到相当比重。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现场
谁在中南海讲课?
中南海怀仁堂,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特殊的课堂之上,有着一群非常特殊的&学生&:听课者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及各部委领导。
《高层讲坛》主编、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崔常发撰文称,每次集体学习时间约为120分钟,通常由两位讲师联合授课,每位讲师各讲40分钟,之后用30分钟讨论、提问,最后由总书记作总结发言。对于授课老师的课题准备、讲课内容、语言表达,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等,也会有特殊要求。
如此高规格的课堂,谁才有资格成为讲师?
查询历届讲课老师名单可知,参与集体学习授课的老师,均为经济、法律、农业、环保、土地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至少半数以上的授课老师,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
这些老师的年龄在40&55岁之间,并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他们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党校、科学院、党政机关研究室、军队院校及研究机构,以及一些行业性的学会,如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
至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上,已出现160多位专家学者授课的身影。记者统计发现,中国社科院获邀参与授课的人次最多,有31人次,其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获邀次数为13人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11人次,中央党校有8人次。
值得关注的还有专业院校军事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讲课人次并列为8次,超过北大的5次。此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也多次参与讲授农业、科技等课题。
讲课内容如何确定?
据了解,专家学者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框架基本上是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少数学者在几年后还会被再次选中授课,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现任院长高培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P等,其中高培勇在2010年两度登上中南海讲台。
据《小康》杂志报道,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基本上是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三层协作完成,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由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选题,交由相关部委负责完成具体工作(主讲人和讲稿)。
一般来说,集体学习的课题由相关部委组织课题组,选择并上报讲稿起草人和主讲人,经中办批准后具体操作,讲稿最后提交给中办和中央政研室通过后定稿,但也有中央高层领导亲自点题的情况发生。
对于参与授课的老师,他们从拿到课题到正式讲课,一般要准备3个月的时间,不过也有例外。高培勇与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于2010年曾联合讲授&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的集体学习课程,则准备了3年。
高培勇说,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任务,后经反复调研、开座谈会,甚至去信访局了解工作,十几次修改之后方才定稿。
高层最关注什么?
纵观中央政治局92次集体学习的课程表,可以发现,学习课题的涉猎范围极为广泛,涉及经济、法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三农等领域。
其中经济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0余次,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话题,法治课题也占到相当比重。
有专家称,集体学习的主题可谓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长远建设问题,并突出了对重大现实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其中不乏社会上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比如日的第23次集体学习《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为3天后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展开&石油外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而日举办的第51次集体学习,则专门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办好北京奥运会&为学习内容,并邀请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伟讲课,与当时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相呼应。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5次集体学习中,就出现了2个新话题。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5次集体学习,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这是反腐败问题首次作为集体学习的主题。
同样首次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出现的还有住房问题,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住房领域情况。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评价称,这是&历史上谈房地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
许多为中央政治局讲过课的学者,都难忘课堂上热烈的讨论过程。一名授过课的学者回忆称,在授课时,领导人会不时地在讲稿上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勾画,授课完毕,会据此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
2004年曾参与第13次集体学习授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原所长李崇富回忆说,在互动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学者们往往偏重学术研究,而中央领导则是从战略高度俯瞰我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并结合各领域的现象进行探讨,&领导人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深度都远在我们之上。&
学习形式有何变化?
中央领导人进行集体学习,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时任司法部长的邹瑜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孙国华为中央领导人讲法制课,课题内容为《对于法的性能和作用的几点认识》。
8年后,中央领导集体学法再次启动。日,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集体学习&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集体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法学领域,而是涉及经济、文化、卫生、科技、外交、党建等十多个领域。当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集体学习制度化,被视为是十六大以后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方面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随着集体学习的深入,海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试图通过对集体学习内容的研究,来探寻中国发展的相关动向。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集体学习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课堂搬到红墙外;自学、互相学习;部级官员当讲师。去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各领导就从中南海出发,分乘两辆大巴车,集体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参观创新成果展示,并在现场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在其已经进行的15次集体学习中,有两次为自学,比如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集体学习,就由习近平主持,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发言谈体会;有5次为官员之间互相学习或官员当主讲人,比如日的集体学习上,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为主讲人,讲述了一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课程。
这也是时隔9年后,万钢第二次为中央领导人讲课。日,当时还是同济大学教授的万钢,与中科院孙鸿烈研究员,联合以&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为课题内容,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上讲课。3年后,万钢正式担任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
与万钢有类似&履历&的,还有于1994年进入中南海讲解、时年39岁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曹建明,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或多或少影响了授课者的生活。而他们在课堂上讲述的研究成果,部分也转化为现实决策,真实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频道热点
【责任编辑:fw003 】
热门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聊
【枫叶正红】
【莲心清净】
【不老先生】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媒体统计称胡锦涛温家宝近10年未在家过年[图]-胡锦涛 政治道德 温家宝总理 群众 党和国家领导人 政治传统 2008年 2009年 2005年 中央党校-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媒体统计称胡锦涛温家宝近10年未在家过年[图]
来源:大河网 选稿:华迎
图为日胡锦涛在北京与民众共迎新春和山村孩子放鞭炮
  图为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木钵镇高寨沟村看望村民,同大家一起喜迎新春。
  除夕,对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正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赴北京城乡,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迎新春。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飞往甘肃庆阳,与长庆油田的石油工人庆祝佳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传统,春节不回家,对他们而言,已近10个年头。
  自2003年起,胡锦涛每年除夕至初一都会与基层群众一起度过,足迹遍及河北、贵州、广西、陕北、甘肃、福建、江西。此次是他于2003年正月初一,在北京市电报电话大楼、北京市供电局等地慰问节假日工作的职工后,再次在北京向基层群众问候新春。
  有分析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放弃春节休假时间,与基层群众一起度过,意在与民同乐,彰显对当地群众的关怀和对民生的关心。
  据分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春足迹,亦透露了其一年来最为牵挂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在近10年的新春足迹中,2008年,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在春节时去了遭受雪灾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2009年春节,温家宝在四川地震灾区度过;2005年除夕,他则在河南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主持召开艾滋病患者和驻村工作队座谈会。
  2010年2月,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表示,从2003年算起,已经连续8个春节没有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年了。“我觉得和群众在一起不仅高兴,而且心里感到踏实。”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此前曾表示,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传统,领导人春节期间慰问走访忙碌却不休假,体现了“政治道德”。[转载]【中央领导人身世背景大揭秘,十分震惊】
如果您還沒有關注香港蓮姐,就會少一個快速提升學習的通道
添加香港蓮姐微信:HK&諮詢香港理財QQ:
莲姐个人网站:
會有不可思議的收穫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5人,候补中央委员17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
  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  &
  一、中央政治局委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习近平 马凯 王岐山 王沪宁 刘云山 刘延东(女) 刘奇葆 许其亮 孙春兰(女) 孙政才 李克强 李建国 李源潮 汪洋 张春贤 张高丽 张德江 范长龙 孟建柱 赵乐际 胡春华 俞正声 栗战书 郭金龙 韩正
  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 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习近平
  四、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云山 刘奇葆 赵乐际 栗战书 杜青林 赵洪祝 杨晶(蒙古族)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 席 习近平
  副主席 范长龙 许其亮
  委 员 常万全 房峰辉 张阳 赵克石 张又侠 吴胜利 马晓天 魏凤和
  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 记 王岐山
  副书记 赵洪祝 黄树贤 李玉赋 杜金才 吴玉良 张军 陈文清 王伟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伟 王岐山 刘滨 江必新 杜金才 李玉赋 吴玉良 邱学强 张军 张纪南 陈文清 周福启 赵洪祝 侯凯 俞贵麟 姚增科 黄树贤 黄晓薇(女) 崔少鹏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日,习近平当选为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中共血统的传承与创新者
  大公网评论员陈国栋
  成长红墙下、锻炼大西北;毕业入枢机,历练自基层;省市扎根治理四地,传承血统创新未来。
  这就是习近平,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W型的人生经历
  1953年,习近平在北京出生。作为中共建政元老习仲勋的长子,自小成长于中南海红墙之下。中学入读八一中学——由中共元帅聂荣臻亲手创办的红色中学,接受中共最为正统的革命教育。
  1969年,年仅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成为梁家河村的一名知青。在这里,他与乡亲们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啃窝窝头……这样的经历对其政治观形成至关重要,习近平在一次采访中总结道: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1958年,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1975年,在送习近平上大学时,梁家河村民和习近平的合影(前排中为习近平)
  经过六年人生观的锻炼,习近平于1975年告别陕西,入读清华大学。1979年毕业后,即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给时任国防部长的耿飚当秘书。刚出校门即入枢机,习近平的人生再次奔上高点。彼时,其父习仲勋已从文革梦魇中复出,受邓小平点将南下广东担当改革先锋。
  随着中国改革大范围启动,中央、地方均急需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1980年代初,在胡锦涛、温家宝等人从地方入京的同时,习近平、俞正声等则相继自京“外放”。1982年,习近平出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从河北到福建、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拾级而上,历经行政、党务多个岗位,于2007年出任上海市委书记。至此,习近平完成了横跨四省市的地方治理历练,整个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完全吻合。
2007年,习近平以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书记身份,跨过政治局委员,越级晋升为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今天,日,习近平当选中共总书记,在中共的权力体系中位居塔尖。
  习近平的人生经历,放在中国大环境下,恰如一个W:红色好出身,知青苦岁月,军委高起点,基层勤历练,如今总书记。
  W型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习近平传承者与创新者的双重角色。
1975年习仲勋夫妇与子女在洛阳
习仲勋和夫人齐心与儿子近平[右2]、远平[左1]
  血统的传承者与改革的创新者
  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有境外媒体为习近平预先贴上了一个“世界”标签:自英王乔治三世(1760年-1820年在位)以来,首位主导世界经济的非英语国家领袖。如果我们再为这位新任总书记贴上一个“中国”标签,则习近平是中国结束封建体制、开启民主共和百年时点的最高领导人。当下,我们则可为习近平加上一个“中共”标签:在其任上将迎来建党百年的中共总书记。
  世界、中国与中共,这是认知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三个视野层面。
  在世界的面向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作为西方眼里“非英语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面临三个依次递进的任务:在扞卫中国传统与利益的同时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最终影响世界。在这个面向上,习近平及其执政团队,料将在坚持韬光养晦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在中共层面,作为中共元老的长子,习近平是中共血统的天然传承者。中南海的儿时记忆、红墙之下的绚丽童年,给了习近平不同于平民弟子的历史责任感。“为父辈的建政业绩感到骄傲,以天生的革命者自居,思想纯洁,堪当国家大任,热烈地向往辉煌的业绩”——这是习近平等红色弟子的相同素描。因此,坚守中共传统、传承中共血脉,为中共的百年华诞加冕光荣与梦想,是习近平深入骨髓的道义责任。
  在中国的面向上,封建体制结束后的百年中国,历经民国(1912年-1949年)、中共建政初期的革命与建设(1949年-1978年),及至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年代(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社会已发生巨大变迁。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信息流通的无远弗届、话语权的个人化扩散,构筑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变迁动力。企业家、公益活动家等社会新势力渐势浮出水面,中国不再是一元化社会。执政中国,面对新形势,改革与创新,是习近平的执政优选项。
  “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婆卖瓜,我很难说哪一个是我自己骄傲的业绩,因为每一个业绩,都是集体创作,没有说哪个是个人的。而且一件事情的完成,它毕其功于一役,这一役它也是,甚至是若干年,甚至是若干届才能完成的。”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
习仲勋与习近平
1985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一个代表团去马斯卡廷考察农业技术,图为习近平参观美国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孟山都公司设在马斯卡廷的工厂。(左边第三位为习近平)
图为1985年习近平(左)接受艾奥瓦州马斯卡廷的城市钥匙。(The Muscatine Journal)
习近平彭丽媛相识恋爱后的照片
日结婚,图片为习近平彭丽媛结婚时的照片
1992年秋天,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时,乡亲们依然你一斤我两斤地给习近平送来礼物。
1993年,习近平、彭丽媛夫妇特地到吕玉兰家中探望病中的吕玉兰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习远平、齐心、习仲勋、习近平
李克强:新世代的中共菁英
  大公网评论员陈国栋
  法学经济学的复合型学术背景、活跃的北大团干、成长于改革年代、最年轻的常务副总理……一系列标签,勾画了一幅新世代的中共政治菁英形象。
  这就是李克强,十八届中共政治局常委、现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照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供)
  李克强,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现任辽宁省委书记;郭明瑞,烟台大学校长;武树臣,北京市奥组委法律部部长;姜明安,北大法律系教授……&
  一路向上 政治菁英的长成路
  李克强1955年出生于安徽一干部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曾任安徽凤阳县长。即使在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岁月里,辍学在家的李克强也未荒废,拜安徽省文史馆国学大师李诚为师,奠定了深厚的学识积累。
  1974年,李克强到凤阳县当知青,“向农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劳动之余不忘自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克强凭着扎实的知识积累,考入北大法律系。
  在北大,李克强师从龚祥瑞等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龚早年曾留学欧洲,先后在英、法最富盛名的伦敦政经学院、巴黎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54年到北大任教,成为中国现代法学的先驱之一。李克强跟随名师,对宪政、法律、自由主义、西方政治学等有了深入研习。
  李克强与北大的渊源,延续至其离开北大之后。李克强在本科毕业留校一年后,即调任团中央。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继续学习,先后师从萧灼基、厉以宁并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萧、厉二人均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规划师,李克强在他们指导下写就的学术论文,不少观点都被中国改革进程逐一验证。
在团中央,李克强先后出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和第一书记,从初出校门到正部级岗位,历时10年。1998年,已执掌团中央五年的李克强,调任河南省长,随后出任河南书记、辽宁书记,在中国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历练。
  经历党、政、团全方位历练的李克强,于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晋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并在是次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续任常委,而其行政职务料将在明年两会上有所晋升。
  至此,接受过良好教育、历练完备的中共政治菁英,就此养成。
李克强:新世代与新任务
  与其前辈相比,李克强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其成为新世代政治菁英的典型代表。
  在学术背景方面,李克强法律、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迥然有别于其拥有工程师称号的政治前辈们。在横向的比较上,在刚刚结束任期的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除了同为新世代的习近平专业为马列主义教育之外,其余七位常委的学术经历均为电子工程、地质勘探等理工科专业,均具有工程师的身份;在一个纵向的线条上,温家宝、朱镕基、李鹏等李克强的前辈们,也同为具有工程师身份的理工科背景;在一个国际的面向上,当下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也大多为法学、政治学等文科背景出身。
  中共建党以来,已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多个时期。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已发生巨大变迁。当下,利益分化、势力多元,成为社会现实;公平、法治成为执政目标之一。实际上,李克强在过去五年常务副总理的任上,在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等领域,着墨颇多,可看作是在其行政职务晋升前的政治历练。具备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背景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面对新任务,料将更加游刃有余,国人对此亦有颇多期待。
  从成长经历上,李克强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即考上大学、1982年中共十二大改革全面铺开当年参加工作并沿着“团、政、党”的阶梯依次历练,完全暗合了中国改革的总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代表了成长于改革年代的政治新世代。
  成长于改革、受惠于改革,在改革全程中熟稔掌握改革的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受改革前各种僵化制度影响较小,改革思维更趋活跃;从基层通过自身努力步入大学、走入仕途并于今日续任中共常委,在李克强的仕途之路中,个人努力的成分相对较高。这一切,构成了李克强区隔于其前辈们最为明显的政治标签。
  当下,用一个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来讲,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在改革年代通过个人努力步入最高决策层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料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新任务,恰如人民的期待。
张德江:四省历练鲜见履历成中共孤例
  大公网评论员 陈国栋 方乐迪
  在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张德江以“1992年即入中央委员会(候补)、已连任两届政治局委员、并出任过四省(市)委书记”的政治资历,成为“大哥级”人物。
  尤其是在2012这个中共的政治年,张德江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兼任重庆市委书记,运筹帷幄、多管齐下,在半年时间内迅速稳定薄熙来事件后重庆的政经大局,更为其已然完备的履历再添厚重一码。
「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重庆模式』!」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用一句答一问的方式回应各路记者提问,干脆简洁。11月8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在张德江的主持下开放讨论中共十八大报告,虽然有七个地方代表团同时开放,由于震惊中外的「薄熙来事件」还未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团再次成为中外媒体争抢新闻的热点。
“我认为赵本山是个人物,他把二人转带火了,把辽宁文化产业带火了,顺便也把吉林的文化产业带起来了。”张德江说,其实东北二人转无外乎就是辽宁铁岭和吉林四平地区,这里是发源地。
  治渝六月 稳政经大势
  2012,中国的政治年。2月份,中国仅有的五个由政治局委员兼任一把手的省市之一、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却发生了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叛逃外国领馆事件。重庆,立即成为彼时全球媒体风暴眼,中共十八大则成了这风暴眼背后的最大新闻背板,各种解读甚嚣尘上。
  此时,已身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临危受命急赴山城,为这个过去四年因唱红打黑而备受争议的直辖市调校方向。
  张德江在履新大会上即明确表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党的领导,清醒坚定”。张的这一表态,与其上司温家宝总理此前一天在两会记者会上要求以薄熙来为书记的重庆市委“反思”形成微妙呼应。
  据本港媒体报道,履新大会公开见面后,张德江即密集约见重庆党政高层,将薄熙来事件定性为个别事件,肯定重庆班子整体良好,对薄熙来事件的调查不扩大,以此稳定重庆官场气氛。在4月10日中央决定对薄熙来进行立案调查后,张德江当晚即召集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在稳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后,张德江频繁调研各区县、企业,并出席多个经济活动。6月8日,重庆召开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大会”,除了市几大班子领导悉数出席外,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也莅临会议。张德江在会上明确表示,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民企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扭转了此前薄熙来时代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路线。此外,自3月底开始,张德江频密会见商界大佬,先后会见来自台湾、新加坡、美国等海内外知名商界人士。会见中,张德江均无一例外的传递重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息,而各大佬也纷纷表示看好重庆未来的发展。
  今年8月16日,张德江会见新加坡驻华大使——这是张履新重庆后会见的首位外国驻华使节。借会见之机,张德江表示,“重庆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但是重庆很快地翻过了这一页”。至此,因薄熙来事件引发的诸多争议已被翻过,张德江治下的重庆,政经大局已定,“翻页”说成了张德江治渝的阶段性成绩单。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食品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等的陪同下到广东团驻地看望代表。张德江说,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品牌培养起来,奶牛养殖、乳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要保证安全。“中国人不能不喝洋奶粉,但是不能全喝洋奶粉”!
  履历完备张德江成中共政坛鲜见孤例
  张德江1946年出生于辽宁台安,1968年到吉林当知青,是现任中共高层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知青”;1978年,受益于时任中国领导人华国锋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达成的互派留学生协议,张德江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学习,此时已具有7年党龄的张还出任留学生党支部书记。张的留朝经历,也使其成为现任中共高层中唯一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者。
  金日成综合大学的两年学习经历奠定了张德江的仕途起点。自朝留学归国后,张德江随即出任中朝边境地区——吉林延边州延边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之后逐级升迁,1985年出任延边州委副书记,官至副厅级,成为中朝关系第一线的地方主官之一。1986年,张德江凭借其留朝经历、处理中朝关系的基层经验,自延边州委副书记任上跨过正厅级岗位直接晋升为民政部副部长。
  在民政部副部长任上五年后,张德江再次返回吉林。不过,此时张德江的职务已由五年前的州委副书记变为了省委副书记兼延边州委书记,又经五年历练后以49岁年龄晋升为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自此奠定了在中共官场台阶上的领跑位置。在2002年选出的第十六届中共政治局委员会中,张德江以56岁的年龄成为当时中共高层的年轻人(仅出生于1947年刘云山比张年轻一岁);即使在有更多50后进入高层的第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委员会中,张德江的年龄也仅属于中生代。
  1998年,张德江转战浙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浙江,张德江最为称道的政绩是,开创了民营企业家入党的政治先例。当时的温州老板刘建国,自1999年起即开始向基层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经过五次申请后终于成为“浙江第一红色资本家”。本港政情人士分析,张德江在政治上的开明作风,与2000年左右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大背景刚好契合。因此,张德江的浙江作为,奠定了2002年进入中共政治局委员会的政治基础。
  2002年,携浙江执政成绩“入局”后,张德江接替已经“入常”的李长春接管广东。张德江沿着自习仲勋开创的广东改革开放局面,于2003年主导提出了“9
2”泛珠三角概念,不仅拓展了广东发展的大后方,更充分发挥了广东在改革开放领域的辐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前行,在张德江的直接部署下,广东党史学界于2004开始编辑《习仲勋主政广东》一书。据报道,张德江当年在会见习仲勋夫人齐心后,当即指定时任省委副书记蔡东士牵头成立编写组。同时,书稿编成后,张德江还为该书作序,评价习仲勋“敢想敢干敢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张德江调中央工作,翌年出任主管工业等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成为温家宝内阁重要成员,在温州动车事故、大连石油管线爆炸等多个事件中代表胡锦涛、温家宝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处置,可谓殚精竭虑。
此番张德江以“四个省份党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两届政治局委员”的政治履历晋升常委,成为中共政坛极为鲜见的经典孤例。在新的岗位上,这一特殊背景料将发挥重要作用。
俞正声:望族之后
  大公网评论员陈国栋 金琰
  在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如论年龄,1945年4月出生的俞正声算“老大哥”。不过,在中共政坛上,俞正声更为人知的,是其显赫的家族背景、俞正声本人仕途上的经典经历。
日晚,在烟台市市长俞正声为国外专家举行的接待宴会上,丁洛特先生宣布将命名烟台市为“国际葡萄酒城”,并向烟台市颁发了一枚“1987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年”纪念章。
日至13日,时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俞正声率团前往香港考察招商。在新闻发布会上,俞正声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挥着小棍,指着青岛地图一个点一个点地介绍“为什么要投资在青岛”。(图)俞正声在会中发言。&
  俞正声近代家谱:家族显赫 人丁兴旺
  导读: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着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等等。毛泽东曾有感地赞叹: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哪一家?蒋家?宋家?毛家?邓家?江家?都不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绍兴俞家。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俞家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说起来还和曾国藩有关,曾国藩的孙女,嫁给浙人俞明震,俞明震何许人也?俞明震(),字恪士,号孤庵,浙江绍兴人,着有《孤庵诗存》四卷。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俞家共有三兄弟,分别是俞明震(恪士)、俞明观、俞明颐(寿臣、寿丞)。甲午战争时,俞明震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也曾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任督办,也即校长。
俞明震的学生当中,有一个人在他的帮助下到了现在的日本北九州的东北大学医学院(原来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这位学生名叫周树人。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俞明震。鲁迅还曾在《琐记》一文中,以亲切的笔致描述过后来送他出国留学的「恩师」,当然了,这只是这个家族有关的人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俞明震的许多学生成了社会名流。内中曾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曾在杭州买了一幢房子送他,人称「俞庄」。
  俞明震的岳父曾纪泽(曾国藩长子),曾出任驻英、法公使,后又兼充驻俄公使,与沙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经过曾纪泽的力争,《里瓦几亚条约》被废止。名闻一时,有爱国之声,为中国第一代外交家。
  俞明震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之父。俞大纯曾留学日本、德国。归国后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工艺局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等职。
日,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接受《东方时空·面对面》记者采访,谈论的话题为新房改全面启动。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会见了新华社人事局局长崔济哲、湖北分社新任社长王安和原社长高欣。
  父亲曾任天津市长,妻子名将之后
  现年61岁的俞正声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从他18岁开始,简历上就写了「参加工作」,但实际上他这个时候刚开始大学生活。因为这所学院属于军籍,入学等于入伍,也就等于他参加工作了。
  俞正声的父亲俞启威(后改名黄敬),1949年中共建政后是第一任天津市长,后当过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他的一个更敏感的身份是毛泽东的妻子江青的前夫。
  1952年秋天,重工业部撤销,分别建立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汽车工业归一机部领导。一机部部长即是黄敬,一机部建立汽车工业管理局,张逢时任局长,江泽民即任副局长。
  日,位于长春的一汽举行奠基典礼,参加典礼的有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林枫、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等。会上黄敬讲话,李岚清、王恩魁等六名年轻共产党员,将刻有毛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基座上。可见对江泽民和李岚清这些老机械、老汽车来说,俞正声的父亲黄敬一直是他们敬重的老领导。
  据文革研究专家宋永毅披露,俞正声在哈军工时,是红卫兵。1968年,正在「文革」高潮中,23岁的俞正声毕业后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无线电六厂担任技术员,后来虽然工作单位、岗位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是在无线电行业,一直干到1982年底,在中共大力提拔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声浪之中,他才由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这个业务机构的业务领导岗位,转到行政管理系统,担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系统二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微型机管理部主任,后来提为计划司副司长,进入副司局层级。这个时候,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的江泽民,对俞正声就有了接触和了解,江对他的身世以及政治人脉资源,留下了深刻印象。
  俞正声的母亲范瑾曾任北京日报社长,是着名史学家范文澜的妹妹。俞正声的妻子张志凯,则是前国防科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的女儿。如此显赫的家世,在历史上所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实属罕见。
卖青岛市府机关大楼给外商
  1984年秋天,39岁的俞正声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正司局级),几个月后还短暂担任康华实业公司代总经理。
  之后,俞正声去了山东,从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干起,历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常委,一干就是十二年,期间1992年成为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调回北京,先担任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过渡,并当选为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二年,九届人大朱镕基组阁时,正式当上了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
  在青岛工作期间,俞正声力排众议,将寸土寸金的市府机关大楼卖给外商,市府迁到东部荒凉的新址。这次东迁将青岛的城市规划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当于用十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新城,原来荒凉的市区东部如今成了青岛的脸面。
  他主政青岛时,海尔集团开始发展,2005年,海尔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俞正声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发去贺词,「海尔的成就,足以使国人为之自豪,使每一个青岛人为之骄傲,更不用说曾担任过青岛市长的我」。
  从建设部长到湖北省委书记
  建设部长任上,俞正声秉承务实之风,狠抓「加快对城市化的正确引导、实现城市和村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搞好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重点工作。到了1997年十五大,俞正声当上中央委员。
  2001年底,他从京官重新转为地方诸侯,这次是去当湖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十六大上连任中央委员,并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进入中央政治局,也是四大直辖市与广东省后为数不多的普通省的政治局委员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提前一年实现人均超万元的预期目标;粮食总产扭转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坐镇湖北的俞正声自然功不可没。
  俞正声在湖北推动建设「武汉城市圈」和「强县扩权」改革,所有这一切的核心,依靠的是他在青岛掌握的工具——财税。而十七大之后,他将面对的是重镇上海。
  从湖北省委书记到上海市委书记
  2007年,俞正声担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仅仅几个月之后,「俞式风格」已经成为上海人闲暇时的谈资,毫不避讳,蔚然成形。诸如俞正声的「全国视野」——「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好地服务全国」,成为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话,也成为上海发展新模式的指向;而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俞正声不按牌理出牌的从政风格。轻车简从视察时,弃用市委一号牌专车,不用警车开道,但却常让下属单位招架不住。特别是到任不足三个月,俞正声代表市委常委会提出「十不」承诺,更是震动了上海政界。
  “一本书动不动几百块、几千块,有的书装潢什么丝绸封面,烫金封面,这种图书不是卖给老百姓的。看一场电影动不动几百块钱,这种电影老百姓能看得起吗?大剧院里面演的节目,票价动不动几百块、上千块,这个是给老百姓演的吗?”
  “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为谁建设文化,这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文化发展,不能搞成小众文化,一定是大众文化,更不能搞“贵族文化”。我们要把目光更多地瞄向基层,把投资更多地投向基层。”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体现着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反映着一个政党的理想追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刘云山:宣传主将
网络时代开新局
  大公网评论员陈国栋
  刘云山,这位现年65岁的中共新常委,最为引人瞩目的履历有两个方面:中共宣传工作专业化的标志性人物,网络时代中共宣传新挑战的应对者。
  首位专业记者出身的中宣部长
  刘云山系山西忻州人,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集宁师范学校。经过短暂的教师和知青经历后,刘云山于1969年调任内蒙古土右旗旗委宣传部干事,自此开始其宣传领域的工作生涯,奠定了今日进入最高决策层的职业基础。
  在内蒙古土右旗旗委宣传部工作6年后,刘云山调往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从一名普通的农牧组记者做起,历经副组长,进入领导班子成为分社党组成员,在记者战线锻炼了基层管理经验。
  1982年,在邓小平主导的干部年轻化浪潮下,一大批有着良好工作经历的基层干部,得以进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各级组织,先行团内历练后再党内重用。其中,胡锦涛等人进入共青团中央,而已有13年宣传工作经历的刘云山以“新华社内蒙分社党组成员”身份调任共青团内蒙古副书记,进入地方共青团锻炼。经过团内历练,刘云山于1984年调任内蒙古宣传部副部长,两年后成为区委常委,同时晋升为宣传部长,成为中共一级宣传部门的执掌者。1987年,刘云山以自治区区委常委身份兼任区委秘书长,1992年改兼赤峰市委书记,成为执掌一方的地方领导人,党内历练再上新台阶。
  1993年,党内职务已晋升为内蒙古副书记的刘云山,在经历过共青团、地方党委一把手的历练后,回归自己的宣传老本行——离开自己学习和工作近30年的内蒙,进入政治中枢北京,出任中共最高宣传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视野从内蒙古大草原进一步扩展至中共的全国执政版图。
  在副部长任上历练九年,刘云山于2002年接替丁关根,出任中共建政以来的第13任中宣部长,成为胡锦涛执政十年的宣传主将。至此,刘云山的从政履历创下了对中共来讲至关重要的一项记录:首位基层记者出身的中宣部长。刘云山的前任丁关根,铁路工人出身,在铁路系统耕耘数十载官至铁道部长,随后有台办主任、统战部长等经历,之后调任中宣部长。而更早之前的中宣部长,大多是老革命,其中包括建政初期的陆定一、1970年代末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胡耀邦等人。
  刘云山之所以得以创下该记录,与中共所处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分析人士对大公网《北京观察》栏目指出,宣传工作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任务,尤其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宣传思路已难以适应社会新变化。因此,专业化成为中共宣传工作的应对手法。而自基层普通记者成长起来、经历团和地方党委一把手锻炼的刘云山,不仅深切理解宣传工作在党内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更加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宣传工作的基本要领,如此才能让宣传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富有成效。
  刘云山自内蒙入京之时,正是中国媒体新一轮大发展的起点。自1990年代初始,中国媒体全方位发展,中共的宣传工作上了新台阶,一大批媒体改革、新生,奠定了至今为止的中国媒体格局。
  在电视方面,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推出以《东方时空》为代表的一系列评论节目,完全改变了中国电视行业生态。同时,作为全球华语平台的凤凰卫视,则于1997年在香港开播,对中国的外宣起到了重要作用。报纸方面,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一系列都市报陆续出现,他们以敏锐的新闻嗅觉、专业的新闻主义,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极大的满足了民众的新闻需求。
  网络方面,内地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在年间成立。这些受制于华尔街资本市场的网络平台,凭借技术优势,在信息传播、话语表达等方面对传统的宣传体制带来了冲击。截至目前,中国内地网民人数已逾五亿,且其多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经济基础的青年人。在过去十年中,一系列热点事件均由网络发酵、扩散,网络舆论大有压过传统媒体、改写原有宣传格局之势。
  面对新格局、新形势,于1993年进入中宣部、作为丁关根主要副手的刘云山,一方面坚持中共宣传主基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对宣传工作的专业理解,在确保中共宣传工作主阵地的同时,在可控的基调下促进了中国网络的极大发展。
  2007年上半年,在刘云山执掌中宣部近五年后,中共政治局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网络建设问题,提出了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和“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等一系列指导政策。而刘云山则在一个于稍后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提出,要以“时代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精神”来发展网络。“时代、改革、创新”等字眼,无不彰显了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积极思索、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
  日,刘云山参观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图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右一)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手机阅读等新媒体业务。
  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图为刘云山、李源潮在主席台上交谈。中新社记者廖攀摄
  与之相对应,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则多次透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交流对话,“什锦饭、八宝粥”等书记、总理粉丝群相继涌现,代表新技术的互联网在古老的中国得到蓬勃发展,身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刘云山,对此落笔良多。
  同时,为了彰显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影响力,刘云山亲自挂帅推动,全国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接近生活,将中共宣传工作的专业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中共十八大上晋升常委的刘云山,站得更高,也必将看得更远。面对微博等网络新产品带来的民间话语权崛起、公民社会不断壮大等政治社会新形势,专业记者出身的宣传老兵刘云山,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团队中,必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民间也对此有着颇高期待。
王岐山:个性不逾矩
临危堪大用
  大公网评论员方乐迪
  他,被外国同行形容为“一个很强硬的对手”;历史专业出身的他自喻“习惯于把问题放在历史长河中分析”;他亦在关键时刻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他就是王岐山。
  11月15日,与其他六位常委共同出现记者见面会上,成为一代中共最高领导层的一员。王岐山将以其硬朗的作风、果断性格踏上新的征程,带来更多的期待。
  史学视野 个性不逾矩
  现年64岁的王岐山,是七常委中唯一史学出身的常委。同时王岐山经历也最多面。在研究领域方面,由史学而农学,由农学而金融;在身份转变上,由学者而国企掌门,由国企掌门而党政官员。回顾王岐山成长和仕途,史学方面的积淀对其仕途和人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如果不是当年在史学上的研究而引发兴趣,王岐山的路径就会大不相同。中国将少了一位在中美谈判桌上的强硬官员,而多了一位着作等身的历史学者。
王岐山接受采访。
  上世纪70年代,王岐山大多时间都在陕西省博物馆度过,正是在这段时间,他考取了西北大学历史专业。1979年王岐山伴随知青返城大潮回到北京,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在社科院的这段时间里,王岐山,一个热情、肯干、非常外向的年轻人,相继完成了多本史学书籍的编纂工作。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专业能力广受赞誉。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岐山的兴趣开始由史学转向国计民生话题,并撰写一系列论文。这些经济方面的论文后来被高级领导看到,并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一纸调令让他跃入了一个新的舞台。
  在今天看来,这种转向与其史学积淀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王岐山自喻“习惯于把问题放在历史长河中分析”。史学研究出身的他,能够以历史的视野观察时局。在瞬息万变的时事下,把握机遇。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显出超脱当下的个性。但同时,他亦能守在规则与框架之内,分寸恰到好处。这在以后他所经历的几个关键阶段亦有所体现。
  在影响中国经济进程的莫干山会议中,时任中央农研室联络部负责人王岐山是是次会议的核心领导和组织者之一。在这次会仪,一批经济学家脱颖而出,也为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中央高层领导重视。
就在是次会议召开前,一场“全国改革者大会”的召开就招致了中央领导批评。此时开会,非常扎眼。王岐山能在这样的风险之下,推动这次会议的召开亦是具有相当的魄力。但在今天看来,是次会议的举行也是踏准中国改革的脉络。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也成了一代改革人的共同回忆。
  在广东,王岐山雷厉风行,将广国投破产关闭。虽然在当时看来,这一举动颇为大胆。但是分析来看,此举又暗合政府治理的趋势。王岐山此举一改政府替国有金融机构背书的模式,将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厘清。他表示,一个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就是“让赢家赢,让输家输”。
  王岐山在规则的框架内,巧妙的突破着。
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了“联办”成立的签字仪式。九家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代表在“联办”成立协议书和章程上签字(前排签字者左起)郑敦训、赵志坚、冷林、宫成喜、王岐山、经叔平、杨咸祥、贾虹生、张晓彬
“联办”第一届理事会。圆桌前面对镜头左1:张晓彬、左2:经叔平、右2:王岐山(抽烟者)
日,海南省领导王岐山、王富玉在参加分组审议时的情景。
  果敢性格 临危堪大用
  仔细梳理发现,王岐山的晋升轨迹,前半段踏着中国改革的脉络,而后半段的仕途征程则随着危机治理的经历。这也难怪有人会对其冠之以“救火队员”的称号。当然,在救火的步伐中,他也受到了中共高层更多信任。所以王岐山才能够在今天跃升为中共常委。
1993年王岐山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协助已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处理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这段与朱镕基的交集经历,使王岐山获得了朱镕基的肯定。王岐山的作风和性格,亦酷似朱。
1997年从建行行长位置上空降广东,这次摆在他面前的烂摊子则是中国遭遇当代规模最大的破产事件。此事情亦被其果断处理,避免该事件对中国信用评级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日,王岐山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采访。
  之后其在海南帮助应对楼市泡沫留下的“烂摊子”,在海南刚刚五个月,就因为“非典”被调去北京处理危机。最后他以减重20斤的代价换来这场攻坚战的胜利。而当其获任副总理、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又需要协助温家宝应对2008年的“金融海啸”。与此同时也要应对中美日趋剧烈的贸易摩擦。
  这位被外界评价为“具备应对复杂金融局面的能力,有对付金融风险经验”的副总理,今次升任常委,担在其肩上的责任亦不轻松。王岐山应对危机的经验与硬朗的工作作风,将会在中共新世代传承与变革中起到更大作用。
张高丽:转战大江南北
“苦孩子”跻身决策核心
  大公网评论员 王俊
  11月15日上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其中,今年全国“两会”时曾自称为“苦孩子”的十七届政治局委员兼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转战大江南北任职后作为新晋者进入中共最高决策核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与石油结缘 “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张高丽是福建省晋江人。新华社授权发布的简历显示,张高丽出生于1946年11月,因此,已成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他在今年11月刚好迎来自己66岁的生日。5年前,在当选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后的第二个月(2007年11月),他迎来了自己61岁的生日。
  再往前追溯,当张高丽在1970年11月过24岁生日时,还只是一个有着大学本科毕业生身份的“起重搬运工”。根据官方简历,1965年,张高丽从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毕业后考进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1970年8月,从厦大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石油部广东茂名石化公司当工人。
  当时,“我是起重搬运工,但是还搞过其它的工种。起重搬运工顾名思义,就是要搬、要运、要扛,搬东西。基本上每天都要去扛水泥,每包50公斤。”这是2002年时任山东省长的张高丽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电视采访时,对自己大学本科一毕业就做石油工人那段经历的描述。
  从最底层的“起重搬运工”做起,拥有名牌大学学历的张高丽在石油部广东茂名石油公司工作了15年之久,先后担任公司生产指挥部办公室秘书,公司团委副书记;公司炼油厂一车间党总支书记(他于1973年12月入党),厂党委副书记、书记;公司党委常委、计划处处长,副经理等职。
  石油企业十数年的历练对张高丽个人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在上述央视节目中谈及对那段经历感受时说,“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像石油工人那样,很坦荡很坦率。另外我这个人也比较敢抓敢管实话实说,这对我以后在政府里面宏观的决策和把握,我觉得影响很大帮助很大。”
  “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
  2007年3月,在张高丽接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天津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时任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代表中央对张高丽的评价是“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而这段“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的经历从1984年他由茂名石油公司副经理任上步入政坛开始。
  1984年,张高丽“由商入仕”,转任茂名市委副书记,并兼中石化茂名石油公司经理职务(中石化在1983
年成立后,茂名石油公司划归中石化管理)。不过他在次年就卸去茂名市的职务,去往省会广州工作,担任广东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并在3年后(1988年)以42岁的年龄升任广东最年轻的副省长。
1990年4月,已是副省级官员的张高丽前往北京,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1993年,张高丽升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成为省委常委的他进入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非主政(1991年1月至
1998年3月)的广东省核心决策层。
  1997年,在副省长职务上快任满10年之际,张高丽卸去省政府职务,以广东省委常委身份接替厉有为转兼深圳市委书记,并在1998年晋升为广东省委副书记后续兼深圳市委书记,直到2001年北上山东。另外,在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张高丽还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98年3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不再兼任省委书记职务,十五大上成为新晋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长春“空降”接任,李长春此后主政广东,直到十六大时晋升为政治局常委后的次月(2002年11月)卸职。作为省委副书记兼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与李长春“搭档”4年左右时间。
由“珠三角”北上 转战“环渤海经济圈”
  在自己55岁生日前后,2001年11月,中央决定让“有着比较丰富管理大城市经历和经验”的张高丽“入鲁”接替已年满65岁的李春亭(1936年10月生,卸任后调任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官正兼任山东省委书记。
  在中国的区域经济板块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用约4%的国土面积产生出约中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张高丽当时任职的山东属“环渤海经济圈”。
  从“珠三角经济圈”(深圳位于南海)北上转战“环渤海经济圈”(山东位于黄海、渤海,天津位于渤海),张高丽的政坛履历也被贴上“从南到北,面朝大海”的标签。其中,从2001年跨入正省部级官员序列开始,张高丽在“环渤海经济圈”完成了省级政府、党委(1省1直辖市)一把手的历练。
  2002年11月,张高丽56岁生日的那个月份,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卸去此前所兼的山东省委书记职务,由在十六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时任山东省长的张高丽升任接班,开始在其政坛履历上“书写着”第一个省级党委一把手的部分。
  “入鲁”6年后,2007年3月,张高丽调往天津主政。在日下午举行的山东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即将赴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张高丽发表告别演说。据中新社报道,他动情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热爱山东,想念山东,情系山东,为山东取得的任何成就而感到高兴。”
  在有四百多山东省各级党政军及大企业领导人参加的山东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在回顾五年多来山东各级干部和广大民众对他的诚恳支持时,张高丽热泪盈眶。他哽咽了,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看到张高丽摘下眼镜擦拭泪水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中新社的报道评价说,“在山东五年多的时间里,张高丽这位农民的儿子践行了他就职省长时的诺言:做一头老黄牛,为老百姓耕地耕田;做一把雨伞,为老百姓挡风遮雨;做一块石头,为老百姓铺路筑桥。”而当时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主政山东期间以创造性的工作开拓了山东发展的新局面。
  虽然未按其山东省委书记前任吴官正的仕途路径上升,不过,由于比邻政治“心脏”的天津市委书记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因而在当时,张高丽的仕途被普遍看好。2002年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上,张高丽也一如外界预期进入中央政治局,以更高职务在当年11月迎来自己61岁的生日。
  今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天津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高丽在回答关于其十八大“入常”提问时微笑着回应称:“十八大我做什么都是传言。我本身就是一个苦孩子,我的责任就是恪尽职守,做好工作,老老实实的为老百姓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次公开回应十八大“入常”8个月后,日上午,张高丽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新身份亮相。一毕业就做“起重搬运工”的石油工人,自称为“苦孩子”的张高丽,在转战大江南北任职后,在自己人生第66个生日之际,作为新晋者“入常”,进入了中共最高决策核心。
當你讀完本篇文章時,你有兩個選擇:
1、你可以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正面的資訊,讓世間多一點愛。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每天為你呈上輕鬆一條,妙趣橫生的各種理財課,讓你在複雜的經濟領域裡享受簡單愜意的旅遊。
更多精彩文章來自香港蓮姐微信:HK&諮詢香港理財QQ:<font STYLE="Line-HeiGHT: 21 WorD-WrAp: WorD-BreAK: normal" COLOR="#2F5489
莲姐个人网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秘罗姓商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