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源杜氏字辈,杜姓手机来源地地

杜姓的来源,姓杜的名人_百家姓
杜姓的来源,姓杜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
三、郡望堂号
【堂号】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
【郡望】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四、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姓的来源,姓杜的名人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米脂县杜氏家族 陕北的名门望族
 12-06-14 11:0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定制,3元/月!
米脂杜氏纪念馆
米脂杜氏大楼门院内景
西杜家沟风光
  清末民国年间,米脂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各占半道街&。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凝练而又形象地将当时米脂县城的&四大家族&格局描绘了出来。
  作为米脂的&四大家族&之一,自金兴定年间()始祖杜钦以来,米脂杜氏在米脂已经生活了700余年,实可谓陕北地区的名门望族。
  从京兆府到万丰里
  杜姓起源很早。有人认为&酒圣&杜康是杜姓的始祖。《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许慎所作《说文解字》也称&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另有研究表明,神农一支擅长栽培杜梨树,杜梨树遂成为该氏族的社树。这支氏族以杜梨树为图腾,并以杜命氏族名和居所地名,他们将建立的城堡称&杜城&,国家称&杜国&,国人逐渐也就以杜为姓。这就是为何今日全国各地的杜氏家族仍视京兆府(西安及周边地区)为郡望的原因。
  杜姓得自杜国(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而新修《米脂杜氏宗谱》中还记载了杜国国君杜伯(名桓,前830~前785年)的传说:西周末年,杜伯入朝为大夫。时周宣王的宠妃被杜伯的相貌吸引,就想方设法引诱他。杜伯严词拒绝,王妃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周宣王听闻后便将杜伯处死。杜伯在被杀前说:&假如我死后有灵,一定要王上明白他杀害无辜的罪恶。&三年后,周宣王外出打猎时,恍惚中突然看到杜伯冤魂出现,受惊而死。米脂杜氏的起源,同京兆杜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米脂杜氏始祖杜钦,字继先,廪生,为山西省永宁州离石县戴武镇(今方山县大武镇)人。金宣宗兴定年间(年),杜钦因科考不笫,渡河来到了银州圁川驿(米脂上城)。《米脂杜氏宗谱》总编杜自强告诉记者,&始祖杜钦经常与本地文人讲习讨论,因才学出众深得乡众景仰,被奉为社学先生,遂定居于此。1226年撤银州改设米脂县。钦公正式入籍米脂县城,立堂号为&万丰里&,这便是米脂杜氏家族也称万丰里杜氏的原因。米脂杜氏家族还传说始祖杜钦曾再度迁回山西,后又返回米脂石坡定居,并在石坡馆塾以教书为业。&
  杜氏五支遍布全国
  在今日的米脂县境内,保存着很多以杜姓命名的地方,如杜家石沟镇杜家石沟、杜新庄、善家沟杜渠、西杜家沟,李家站乡杜家塬,印斗镇杜家沟,龙镇杜家阳坬、杜家畔,银州镇杜家沟。米脂县境周边还有诸如佳县乌镇杜家老庄、子洲县三川口镇杜家沟岔、杜石畔、杜家山等地名。杜家石沟村党支部书记杜崔强告诉记者:&在杜氏来到杜家石沟之前,这里只是一个无名之地,人烟稀少。而今日的杜家石沟村,人口已经超过了700人。在籍的260余户居民中,绝大多数都为杜姓。外姓仅有曹姓两家,常姓一家,高姓一家,还是和杜家有姻亲关系。&
  在记者和当地杜姓族人的座谈中,杜修胜、杜芳顺、杜承荣、杜君等各位长者向记者历数米脂杜氏在米脂县各地的分布:杜新庄近400人,杜渠400余人,西杜家沟200人,花石崖300人,十里堡300人&&&据我们最新调查显示,目前米脂县境内的杜姓同族为18078人,其中辈分最高的为17世&为&(汝),字辈,最低为28世&应&字辈。&杜修胜说道。在米脂杜氏家族自始祖杜钦定居米之后,曾经历了一次大的分支。&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编纂的《米脂杜氏宗谱》记载,米脂杜氏四世祖杜敬庸生五子,分别名福、万、兴、喜、广。正是此五位先祖,构建了今日米脂杜氏家族&五支&的框架。其中长支始祖杜福定居印斗镇红崖洼;二支始祖杜万定居杜家石沟镇杜家石沟村;三支始祖杜兴定居十里铺镇十里铺村;四支始祖杜喜定居今子洲县三川口镇杜家沟岔村;五世祖杜广后裔,现分布于山西阳邑、河北、山东各地。&杜家石沟村杜氏族人杜承祥说道。
  修谱建馆凝聚族心
  《米脂杜氏宗谱》创修于杜氏16世祖杜建南,推算距今应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后17世祖汝南重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杜席珍续修。民国本《米脂杜氏宗谱》修纂于1946年,当时担任&尊美祥&掌柜的杜荫堂作为米脂杜氏家族的族长,从1941年开始便利用业余时间,与族人杜良宝一同主持续修米脂杜氏家乘。
  由于&文革&时期将家谱列入&四旧&的内容,米脂县境内所有的杜氏家谱无一幸免。从2005年开始,杜自强与族人杜修义、杜江海、杜承九、杜旭平、杜方平等人开始倡导成立米脂杜氏家族族务委员会,并着手米脂杜氏家族的第五次重修家谱工作。杜自强告诉记者:&一次大家偶然听闻家住西安的族人手中还保存有一部完整的民国本家谱时,都是欣喜不已,族务委员会立即着人赶赴西安将族谱复印下来,为本次修谱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10月,经米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米脂杜氏家族族务委员会正式成立,《米脂杜氏宗谱》的纂修工作便正式拉开了帷幕。记者也是在米脂采访时才获悉《米脂杜氏宗谱》和《米脂杜氏人物传》第一卷刚刚印刷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家谱,进谱人数达近六万之众。
 在杜家石沟村的长街之上,矗立着一座杜氏纪念馆。自日举行奠基仪式以来,纪念馆的施工一直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告竣,施工人员在忙于室内外的装修、装饰工作。负责纪念馆布展工作的杜承九告诉记者,&目前纪念馆的陈列设计已经完成,展示共分为8个主题,内容主要包括杜氏家族历史、演变及历代名人,相信在明年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记者在返回米脂县城时,途经西杜家沟。那斑驳的黄土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低矮的禾苗见证着耕耘者的汗水,而绿树掩映下的一孔孔窑洞,住的可能就是米脂万丰里人&&
编辑:薛媛媛 来源:榆林晚报
&&& <font size="-2" color="#-06-14 11:00
&&& <font size="-2" color="#-06-14 08:51
&&& <font size="-2" color="#-06-13 10:51
&&& <font size="-2" color="#-06-13 10:43
&&& <font size="-2" color="#-06-12 10:31
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种现象?世界末日对“传教”就这么好使...
  或许人们只是借着“世界末日”的噱头缓解下压力,不过,与其漫无边际的...
新交规中“闯黄灯扣6分”,你对此的看法呢? A、支持。提醒司机慢行,能减少事故。 B、反对。新交规违背牛顿定律,易追尾。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ICP备号 SP服务代码杜氏来源,杜姓起源,迁徒分布及郡望堂号
杜氏来源,杜姓起源,迁徒分布及郡望堂号
中华姓氏网 日
中华杜氏网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
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
三、郡望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更多杜氏信息请登录 中华杜氏网 120.85.170.*
58.248.75.*
123.132.214.*
218.104.151.*
42.121.43.*
218.19.196.*
122.75.60.*
115.58.138.*
115.58.138.*
111.72.173.*
发表话题:
选择字体颜色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氏家谱字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