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泊笠基督教讲道集巴拿巴牧师讲道集

基督徒可否吃血? 周广亮牧师 相关的站内帖子
基督徒可否吃血? 周广亮牧师
基督徒可否吃血? 周广亮牧师
基督徒可否吃血?(徒15:19-20、28-29) 周广亮牧师
我们除了参考约翰‧加尔文对徒15章的看法之外,也可以多找一些圣经学者对本章有关外邦信徒如何面对“吃血”问题的解释。不过顺便一提,在我国教会中,曾有小部分传道人不鼓励阅读解经书。这是源于上一世纪初叶,的确有过一段甚至反对神学教育的时期,也因为当时与国际接轨的条件有限。但今天这已不再是问题,只是我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都是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当然,读解经书不能取代自己的灵修,也不应该以骄傲的心态去对待其他学者的领受,反而要以谦卑的求学态度去探讨并分辨。现在我们看看解经学者对徒15:20的研究:
布如司(F. F. Bruce):使徒行传学者
布如司教授(1910年-1990年),是20世纪福音派对圣经认识的奠基者之一。曾写过两本著名的使徒行传注释。
“一旦原则的事情已经被决定,就当尽力为两种来自如此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提供一种实际暂定的条约。这种暂定的条约,和那分散的犹太人觉得可能与敬畏神的人有某程度的交往的条件,大概相似。禁止吃有血的肉是根据创9:4。后来,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的时候,那由雅各提出和经公会采纳的规定,就被修改以致成为纯道德的禁令:因此《西方经文抄本》把雅各的建议写作‘他们禁戒拜偶像、奸淫和杀戮,对于不欲人加诸己之事,亦不加诸于人。’”
布如司指出这是“暂定的条约”。
阿基‧弗兰度(Ajith Fernando):保罗书信观点
弗兰度是青年归主协会(YFC)斯里兰卡的代表,热心布道并关心青少年事工。他写了十多本书,也翻译成十几种语文。他的《新国际版圣经注释》中说:
“四样禁忌在使徒行传中提了三次(徒15:20、29,21:25),但是除了奸淫之外,其他的没有在保罗书信里出现。其实,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6或7年(主后55年),保罗写的哥林多前书8章里,对吃祭过偶像的食物采取了更自由的作法;会议8年后(主后56年)所写的罗马书14章也持是同样看法。我们留意到,这些戒规的提出是更多因为敏感于犹太人的顾忌,而不主要是神学原因。因此,我们可总结,不需要像奴役般跟从这些有关食物的规条,但是我们的确要学到对其他信徒的良心和顾忌,应保持敏感的心。”
弗兰度所提的保罗书信经文如下:
林前 8:4、8
[4]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8]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徐松石:套入国人生活
徐松石(1900 年-1999 年)为一名香港牧者、文字工作者,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并于19 岁时归信基督教。于抗日战争期间,徐牧师于内地组成基督教文社,宣扬福音,后在香港事奉
主。他说:
“当然禁奸淫和禁拜偶像,乃是永恒的必需。至于禁食祭过拜偶像之物,和禁食未曾放血的牲畜,则今日有许多基督徒,觉得有困扰了。今日有许多基督徒,无意中食了祭过偶像的食物。而酒楼饭店里的鸽子肉、兔子肉和猎枪射死的野禽野兽,均未经过放血的手续,基督徒食过此类东西的也很多呢。况且保罗后来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在林前8:4、13,10:25、27、30,对于取食祭过偶像之物,表示另外一种看法。保罗自己的意见,前后也不相同。似乎耶路撒冷会议所定的禁戒,只以针对当时环境为主旨。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这里无需多作讨论了。”
徐牧师把中国人的处境给提出来了,但他也表示这不是一个必守的,甚至于不必多讨论的问题。我们讨论,因为牵涉到解经态度和灵命操练。
张永信牧师:文法用词入手
张永信牧师于 1977 年蒙主呼召,先后毕业于加拿大神学院、加拿大维真神学院和美国富勒神学院。牧养教会多年,曾亲身参与宣教和神学教育。他在使徒行传注释中说:
“在七十士译本中,这词的动词从来没有用在礼仪上,反而是用作勒死人,不过,由于这里亦出现了‘血’,而这词也是形容词,即‘带血的’,故很明显两者是指利未记17:10-14 所说的,以色列人不能吃带着血的食物的诫命。未将动物的血流尽,便用勒毙的方式去杀死动物,与及喝动物的血。故这里所说的,是一个犹太人饮食的习惯,外邦信徒如要和犹太信徒维持信徒相通,必须要在以上所说的四样禁戒的事上,即在生活习惯上不赴外邦的神庙享用其祭过偶像的食物,在道德上不犯奸淫,在饮食的习惯上,尊重犹太的信徒。”
张牧师把当时的背景,和经文的文法解释,都作了清楚的交代。
威廉‧巴克莱:解说文化背景
巴克莱(1907年-1978年)是20世纪著名神学教授,他的17本新约注释在上一世纪是畅销著作,全译成中文。但在信仰上,他是普救论者,这与我们的信仰有抵触。
“在犹太人看来,血就是生命,而生命只归上帝所有。他们如此主张,是因为血失了,生命也衰退了,所以所有犹太人宰杀牲畜的方法是要完全放血。外邦人杀了动物以后,不把血完全放出,这办法在严格犹太人看来是可憎的。用勒死的办法去杀动物也是一样。因此,外邦人只可以吃用犹太人的屠宰办法的肉类。如果不遵守这些简单的规则,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便不能有来往了;但是他们遵守了,最后的隔墙便摧毁了。在教会内,这原则建立了,犹太人与外邦人便合一了。”
巴克莱向来对历史背景和习俗有贡献,这里也清楚的说明两种文化饮食习惯的差异。外邦人应该尊重犹太人的特殊文化,以致大家在主内合一。
约翰‧斯托得:显明爱心原则
斯托得(1921年-2011年)被称为20世纪的基督教代言人,是普世福音派最重要的领袖之一。他的释经讲道集也在内地出版。
“那么四项要求外邦信徒的禁戒都是跟利未记第十七、十八章记载的礼仪律例有关;而其中三项跟食物方面的事情有关,因而可能阻止犹太人和外邦人共餐,既然已宣告了割礼是不需要的,那么,禁戒是一个礼貌的、而且暂时的(虽然某些情况下是‘需要’的)向犹太人让步;因此,福音的真理被确认,平等的原则被建立。(我们)必须了解,这里提出的禁戒,不是基督徒必须遵守的责任,而是向别人(就是犹太归主的人)的良心所作的让步;这些犹太人仍然认为这些食物是不合法的,并且在神眼中是可憎恶的。”
当我们从新约圣经看犹太人饮食文化的时候,能发现以下几种原则:
一、有严格的洁净礼仪要求
1. 主的门徒不按“古人的遗传”来洗手吃饭。
2. 耶稣指出食物不污秽人,人心才污秽人(太15:11、16-20)。
二、不洁净的不可吃
1. 彼得从来不吃利未记所禁止的食物(徒10:14)。
2. 但犹太人认为不洁的,神已洁净了。
三、因此,犹太人不与外邦人同桌吃饭(加2:12-13)
[12]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13]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四、其实凡物没有不洁净的(指犹太人标准的“不洁净”)(林前8:8,10:25-27)
林前8:8、14
[8]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14]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五、洁净与否是知识和心理作用的问题(罗14:13-14)
罗14:13-14
[13]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
[14]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六、是人本身的问题,并不是食物的问题(多1: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七、是顾及对方的爱心与让步问题(罗14:1-23)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
那么,基督徒可不可以吃有血的肉呢?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可是要不要不分场合与对象来吃呢?当然要。这样便尊重了我们当中因此而坚决不吃的信徒。可以作的事而不作,正是见证与操守。.
基督徒可否吃血? 周广亮牧师 相关的站内帖子牧师基督教教义传教讲座视频相关介绍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基督教的传播更是遍布全球各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最后又获得重生的故事在基督教的相关故事中十分典型,而获得新生后的耶稣与门徒为世人所带来的福音也就是基督教徒所传布的教义,是世人能够全面了解基督教的最全面的资料。  基本简介:  中文的“福音”是从新约希腊文的evangelion及英文的翻译GOSPEL意译而得的。事实上,在早年的希腊文学里,如荷马的史诗奥笛Homer's Odyssey就用evangelion这字,作为给予传信息的人的“赏赐”,或是指获得好信息后向神明所献的“感恩祭礼”。由于这字的含义,使新约的作者很自然地采用来直接表达“good tidings=好消息=有福之音”的意思了。所以福音在新约中确有它独特的意义,而且属基督教会专用的名词,表达:神借着耶稣基督使人从罪恶中被拯救出来的令人欢乐的宣告。  “福音”这概念是在新旧约都有。尤其在旧约赛61:1 ,就提到这个概念。旧约新约都是靠耶稣的宝血得以除罪,只不过旧约是用预表的祭物,新约是道成肉身献祭。  福音书,可以指新约圣经首四卷,讲述耶稣的出生、生平、使命、被钉十字架和复活。新约圣经四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而如巴拿巴福音和犹大福音等“福音”则争议较大。  福音派,凡接受基督教新教信仰的人都被罗马天主教称为福音派。因其较罗马天主教更注重直接与上帝建立信约而不通过任何中保,更加恪守传统教义。  福音运动:也叫做福音奋兴运动指福音派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基督教的后期宗教改革运动,在英美都影响很大,英国以卫斯理宗和圣公会内部的福音派为主,美国主要体现在大觉醒运动上,这些宗教改革运动都更加强调信徒个人的宗教经验,导致人文主义新精神的觉醒。 “福音”这词在新约中当作名词用七十五次之多,其中保罗书信就用了六十次。这词也用来作动词,即传福音的意思,有五十四次之多。保罗也用了廿一次。路加的福音书及使徒行传中共用了廿五次。然而,引人注意的是约翰,在他的福音书及三卷书信中,竟一次也没有用过。这不是说约翰不认识“福音”这个词,而是他选用“见证”来表达福音的另一个层面。  由于这些新约著者对“福音”应用次数的多寡悬殊、就可以看出各人对“福音”或“传福音”的心态很不相同。马太是要犹太人明白耶稣基督所传的福音就是犹太人日夜所盼望的天国的福音。马可一开始就声明他现在所记的,是“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他是要宣告,整本马可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基督,就是福音。因此,人应当悔改相信福音,甚至为福音而丧掉自己的性命或撇下世上的一切。最后,他还呼吁信的人要往普天下去传这福音。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京ICP备号 | Email:(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每日最新头条新闻)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一周内重要话题的文章及摘要)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最新电子杂志《今日教会》)
请输入您的邮箱地址并点击“确认”,以方便我们将您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您的邮箱。
辛杰米牧师资料图片。(图:liberty.edu/news)
对于教会领袖来说,不知不觉容易将服事看作自己的职业,而教会则变成自己的“企业”,很容易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建立教会:富丽堂皇、越大越好,却不知是否合基督的心意。在去年11月的香港特会上,美国著名的辛杰米(Jim Cymbala)牧师分享了建立教会的关键,同时劝勉在座牧者、领袖要坚持高举基督,提醒大家,“教会是基督的,不是我们的。”辛牧师所牧养的教会有近1万信徒,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士,如:吸毒者、流浪汉、妓女等,并且每周都会有新人悔改归主。因为每周主日礼拜,辛牧师都会宣讲耶稣基督的救恩,以及分享一些生命改变的见证。在短暂而难得的特会时间中,辛牧师很希望把最宝贵的信息告诉大家,其中他强调,“我们为耶稣基督做工最基本的事情,就是为了耶稣基督而建造教会,如果要成功的话,就必须知道一些根基性的真理。根基没有打好的话,再努力都不会成功。”&辛牧师解释说,这也是神为什么要把我们放在事工中,因为我们要去服事结果子,耶稣基督说,你们要为神多结果子。这也是耶稣基督来到世间把自己献上的原因,让人们能信靠他,得拯救,我们在教会敬拜耶稣基督,彼此配搭、分享福音,现在是做工的时刻,基督教中有很多的教导,但最重要的是为主做工。圣经中很多地方提到“为主做工的人有福了。”保罗也劝勉说,要殷勤不可懒惰,常常竭力多做主工。为主做什么工呢?回到圣经2000多年前,新约最初很有名的安提阿教会,甚至成为我们的一个典范。辛牧师仔细地分享了自己从安提阿教会所学到的建造教会的智慧和经验,看到神在那个教会奇妙的动工。在安提阿教会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犹太人和外邦人第一次同工。基督教刚开始时,他们认为这个宗教只是给犹太人的,耶稣是犹太人,使徒们也是犹太人,当时罗马帝国的人认为,基督教是犹太的宗教,但是在安提阿教会看到,基督教也可以接纳外邦人。这间教会派保罗出去传福音,他首先和巴拿巴同工,又和西拉一起出去,将福音传到当今的土耳其、希腊。然后又回到安提阿教会对事工作汇报,这个教会在耶路撒冷整个地区都很有名。辛牧师说,“当我学习研究这间教会怎么运作时,也收获很多。当我们为神建造教会时,要知道教会不是我们的,而是基督的,所以永远要高举基督而非个人。”这位会幕教会的主任牧师再次强调,“这个教会不是我的,我没有死在十字架上,我没有从死里复活,耶稣基督要为他自己建造教会,不是为我自己建造教会。我们要理解耶稣基督的教会是什么,耶稣基督的教会不是中国、美国的教会,而是属灵上的一个教会。很遗憾,在美国基督教呈下滑趋势,其中一个原因,人们对教会的理解开始加上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圣经教导为主。”“天使在看着我们为神做工,他们并没有看在美国白宫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是世界的光和盐,天使从天上看我们在地上如何为主做工,我们要学习做得更好。无论你现在做得多么好,都要学习为耶稣做得更好。”辛牧师提醒大家说。正是从安提阿教会开始向外邦人传教。司提反是第一个为主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是当时教会的执事,讲话大胆有智慧,却被残忍杀害。于是当时的宗教领袖开始对基督徒的迫害,信徒四散到各地,但12个使徒没有出去,仍然保守在耶路撒冷。当其他门徒出去时,他们就到处传讲福音,辛牧师解释说,“不是当时的领袖,不是彼得、雅各,而是当时普通的信徒,他们四散后,到处谈论、传讲耶稣基督。这是领袖的目标,要提升信徒的生命,让他们出去,四处传讲耶稣基督。辛牧师分享说,“中国教会的信徒要有意愿出去传讲耶稣基督,很遗憾在美国,绝大多数信徒只是在教会听牧师讲道,坐上1个多小时,然后回家,就忘记主日听的内容了。周日去教会礼拜,并不是信仰核心,而是在乎你跟基督的关系,不在乎你去哪一间教会,主愿意你每时每刻都跟他有关系,愿意你出去传讲福音,希望信徒们变得刚强,愿意出去分享福音。”这些安提阿教会的信徒向外邦人传福音讲耶稣基督的好消息。那时候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建筑物的教会,也没有新约圣经给他们看,也没有钱,而且被犹太宗教领袖迫害,甚至罗马政府认为这帮愚蠢的人向一个被钉死的人卖命。但神的能力降临在他们身上,很多人通过他们认罪悔改归向基督,并将生命献给基督,这就是安提阿教会开始所做的工。所以,教会是基督的,不是教会领袖的,也不是某个人的,需要每一位信徒真实得着基督的生命,出去以后,无论到哪里,都能传讲基督的福音。辛杰米(Jim Cymbala)在美国布鲁克林会幕教会担任牧师已有25年之久。在这段时期教会原本只有25个会友,却得以成长到愈6000名会友。他与妻子凯萝(Carol Cymbala)现居于纽约市,凯萝所指挥的布鲁克林会幕教会诗班曾得到葛拉美奖。这个教会曾出版14张唱片,感动了无数的信徒。现在全球都有传唱她们所写的诗歌,将很多人带到上帝的面前。辛杰米牧师还写了很多的书,其中有两本书翻译了中文。一本是疾风烈火,另一本是风火大能。对于国内的同工而言,这两本书激励了很多人。《疾风烈火》曾经也是美国基督教刊物畅销排行榜的榜首,对于生命有非常深入的领受。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巴拿巴09 给人再一次的机会(恩典365)》歌词
— 基督教歌曲
这首歌还没有歌词呢,帮我们完善歌词吧
歌词制作者
基督教歌曲歌词
基督教歌曲最新MV
注意事项:
1.正确填写标题例如:歌曲名—歌手名
2.不得添加与歌词无关的信息
3.歌词内容里禁止含有非法或不良信息,另:低俗网络歌词请谨慎上传
4.歌词上传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管理员审核。管理员有权对上传歌曲进行正常修改,对于不符合以上规范的歌词将会被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营基督教讲道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