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魔兽世界 不着痕迹迹是种很高明的 境界吗

【 玻 璃 种 翡 翠 大 观 音】(72/2266)
老师的童年好幸福,有这么多回忆的事情。 小丫头童年回忆,作业。。作业。。不准。。不准。。好讨厌老妈教育方法,喜欢对比,太多条条框框。。。外婆子女十个,三个舅舅,老妈是老八,每次学习成绩要跟表哥,表姐比较。。不喜欢跟他们玩。。。。好羡慕老师
昨天有位施主问戒嗔是否知道股票,其实戒嗔是知道的.
  我们寺里没有人炒股票,不过寺里的人对股票还是挺有兴趣,并不是想炒,只是想了解,每个人总想对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有所了解,正如施主们对我们的生活很好奇一样。
  师父的一位俗家弟子戒愁师兄也在大城市工作,据说对股票很了解,上次来寺里时候,智缘大师还特意向他问问有关股票的事情,我和戒傲也坐在旁边听他讲。
  戒愁师兄讲了很多,听的出也讲的挺细了,不过我们几个还是听的一头雾水,很多戒愁师兄觉得非常简单的道理,非常浅显的词汇,我们还是不能理解。
  有时候自己觉得简单而平淡生活在别人眼里可能显得很高深,甚至不可思议,而我们眼里无法想象的曰子,对你来说再平常不过。
  最后戒愁师兄只好用我们寺做了一个股市的比喻,我们才稍微了解了股市是什么。
  戒愁师兄也请智缘师父不要介意他用天明寺来做比喻,只是为了让我们好懂一点,并没有亵渎佛的意思。
  戒愁师兄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如果说天明寺是一个股市,而来来往往的香客则是股民,天明寺里的佛堂可以许愿,佛堂的门也始终是敞开的,所有香客都可以来许愿,在允许许愿的时间里,所有的许愿都可以实现,只是香客们都不知道这个允许许愿的时间有多长,也许是十个时辰,也可能只有半个时辰,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则:那就是如果许愿时间结束前离开佛堂的香客可以带走愿望并且成真,而那些直到许愿结束的时候还没有离开佛堂的香客,不管许了多少个愿望都无效,而且今后曰子还要负责帮许愿时间结束前离开佛堂的香客实现愿望。
  于是香客们有些人达成了一个愿望,也有些人达成了二个愿望,而那些不停的许很多愿望的人,最终却一无所获,还要替别人实现愿望。
雨泽天润应羞花
《戒嗔和尚的白粥馆》已经发行,在网上可以购买!
雨泽天润应羞花
今天晚上的故事来了
  天明寺山下的淼镇的中心位置有条小街,这里集中不少店铺,是淼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小街的附近,有一块很大的场地,这里没有店铺,不过也很热闹,那是个露天的集市,很多施主在集市中叫卖,这里有卖些手工艺品的摊位,有卖衣物的摊位,也有些卖特色小吃的摊点。
  场地中间有五处高高的旗杆,我们也不知道它们以前是做什么用途的,不过它们也荒废很久了,上面早已没有了旗帜,几处旗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外壳上残留的一些不同颜色的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远远望着它们的时候,就快要看不出明显的区别了,时间对事物的改变,往往大让人难以想象。
  五个旗杆中间的一个是黄色的旗杆,有一位老施主经常在这个旗杆附近卖糖葫芦串,有一只黄褐色的小狸猫总在老施主脚边绕来饶去,我想可能是这位老施主养的吧。戒痴很喜欢吃糖葫芦,所以每次来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依依不舍的盯着老施主看,老施主有时候会布施一个给他,也有时候领着戒痴的师兄也会买一个给他,戒尘则很喜欢老施主的小猫,路过的时候就会停下来逗它玩玩。
  老施主年纪挺大了,但身体看起来还算健康,只是他的左手和智缘大师一样有点残疾,还好对行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有时候我们去镇里买东西的时候也会来这个集市,记得有一次,智缘大师带着我和两个小师弟戒痴和戒尘一起去镇上,路过这个集市的时候,忽然有一位外地人向我们问路,他问我们,集市中黄色的旗杆在哪里?
  戒痴立即回答他说,就是广场的中间,那边有位卖糖葫芦的老施主,智缘大师补充说,那位卖糖葫芦的老施主左手有点残疾,戒尘又补充说,他还养了一只黄褐色的小狸猫。
  戒嗔忽然在想,原来即使在看同一样事物的时候,每个人所看的所侧重也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你看待事物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不经意的折射着你心底的东西。
雨泽天润应羞花
戒嗔平时也出远门,当然最远也就是去附近几个乡镇,宝光寺在淼镇附近,隶属于马家镇,离天明寺是有一段距离的,戒嗔有时候要去宝光寺替师父送东西给那里的大师,就在镇中心乘坐23路公交车前往。
  淼镇的居民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存在,所以在公交车上见到我们大多也是见怪不怪了,有些外地的施主才会好奇的研究我们。
  有一次,有位女施主抱着孩子,坐在我们旁边,她的孩子是个刚会说话的小施主,女施主指着我们问她孩子我们是什么人?那个孩子指着戒嗔的头说:“球,球,球。”
  可能戒嗔没有头发的头,确实很像个球,女施主那次特别不好意思,急忙向我们道歉,请我们不要介意。女施主可能不知道戒嗔的法号,这种事情也介意的话,怎么能戒嗔呢?
  有段时间没有去宝光寺了,前段时间师父又让戒嗔去宝光寺送东西,戒嗔站在公交车站等车,和戒嗔一起等车的还有另一位大婶,她也是在等23路公交车。
  不知道为何,原本挺多的23路公交车,不知道今天为什么一辆都不见。
  我们在路口等待,很多时候来来去去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过了一会,戒嗔跑去站牌处看了看,才知道原来23路公交车已经改道了,现在去马家镇是改乘27路公交车了。而刚才等车的那段时间,27路公交车开过去了好几辆。
  又过了一小会,戒嗔和等车的大婶终于上了27路公交车。
  那时是春天,路两边一片翠绿,山野中山花盛开,风从车窗外吹进,即使混杂着汽油的味道,仍掩饰不住悠然的山野味道。
  大婶在车上遇上了熟人,戒嗔听到她不停的和熟人诉说刚才错过车子的经历。
  戒嗔以为,错过固然可惜,也无法改变,但如果执意往回望,再错过了两旁的美景,其实更加可惜。
雨泽天润应羞花
和尚也是凡人,也是会生病的,我们有时候有点小感冒什么的,就在寺里吃点药,病的比较严重的时候也要去山下看医生,
  淼镇的卫生院规模不大,只有四名大夫,其中有三个大夫都是女施主,所以我们只能找一位姓沙的男大夫看病。
  沙大夫人很好,医术也很高明,有几次智惠大师病的比较重的时候,他就跑上山来给智惠师父看病。
  寺里的人都喜欢沙大夫,但是戒言很怕他,每次沙大夫靠近戒言(寺中的小狗)的时候,戒言就使劲往后退。
  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次戒傲师弟说,会不会是沙大夫的名字让戒言害怕?
  沙大夫曾经向我们解释过他名字的来历,
  他出生在一个清晨,而他儿时的第一声哭泣伴随着破晓时分的一缕晨光而来。
  沙大夫家里三代行医,医生这个职业和普通职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关乎人命,沙大夫父亲对他的要求及其严格,他希望沙大夫做事可以一丝不苟。
  所以沙大夫的名字叫沙晓苟。
  戒嗔很想向戒言解释,沙晓苟这三个字和杀小狗这三个字只是音同,其实含义是相差很大的,但解释不解释戒言也是听不懂的。
  其实人名字怎么会让狗害怕呢?何况戒言虽然很聪明,但毕竟听不懂人话。
  虽然戒言不喜欢沙大夫,可是沙大夫却特别喜欢逗戒言玩,也许是大部分人都有争胜之心的缘故。沙大夫不管怎么讨好戒言,甚至有次拿出了犯戒的食品给戒言,但是戒言始终都不喜欢他。
  缘分是很奇怪是事物,有人一见如故,有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认同。
雨泽天润应羞花
夏天到了,天气也越来越热,山里的气候和镇上的气候是不一样的,正午时分烈曰暴晒,可是到晚间又凉爽的似初秋。
  虽然没有头发,不过戒嗔也会留意别人的头发,那些冬季头发浓密的施主,到了现在就剪短了很多,因为这样比较凉快。
  那天寺里来了一个小施主,他跟他母亲一起来寺中进香,他看戒嗔样子很羡慕,他觉得如果可以像戒嗔这样没有头发,一定会很凉快,小施主很调皮,看年纪比戒尘还小不少,他母亲不同意他的要求,就在佛堂的地上哭着不起来。
  小孩子的耍赖是一种权利,但也有人没有,比如戒尘,戒尘被外婆送上山上的时候还很小,他父母离异后,跟母亲在镇上过,有天母亲跟着戒尘的继父一起外出打工,一去就没有回来,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有一天不能照顾戒尘了,想把戒尘送去孤儿院,只是孤儿院的工作人员说,戒尘有父母不符合收留条件,镇上曾经有个耍猴戏的男人提出过收养戒尘,外婆怕戒尘跟过去后,会和他一起在街上流浪,便和智恒师父商量,是否可以把戒尘送上山来。
  那年寺里香火并不旺盛,几位师父商量很久还是决定留下戒尘,和尚生活也简单,多一个孩子应该也是可以养活的。
  戒尘来寺里只是四岁,基本不说话,也不太喜欢笑,没有特别抗拒过这个陌生的环境,也许是习惯了这种被送来送去的曰子,他送父亲处被送到母亲,再被母亲留给外婆,最后到了寺里。
  戒尘小的时候会偷偷问我,你们会不会把我送走?我会告诉他不会的,他才稍稍安心点。
  后来来寺里时间久了,他也不再问了。
  戒痴天生好动,不过什么事情都会让着戒尘,戒尘一天天变的活跃起来和戒痴有很大关系,我们毕竟和戒尘有很大年龄差距。
还是回到本来的故事,那位躺在地上哭泣的小施主,一直不肯起来,他母亲没有办法便请智恒师父帮忙,看是否能帮他儿子剃个头。
  智恒师父有些犹豫,因为一直以来都是给本寺的僧众剃头的,从来没有给外来香客剃头。
  不过考虑了一下,还是同意了,给僧众剃头也是剃头,给香客剃头也是剃头,事情只要是对的,就可以去做。
  小施主达到了目的,便高高兴兴的做在板凳上让智恒师父给他剃头,期间还有几位香客以为小施主要在寺里剃度出家,纷纷驻足观望,还有几位施主向智恒师父表示祝贺又收了一名徒弟,其实剃度的程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在上一贴的时候也简单的说过,有不少必须的步骤。
  很快,小施主的头也像戒嗔一样光光的了,开心的跑在寺后去玩耍。只不过一会就哭着跑了回来,说被晒的很热。
  原来,头发太长固然不会凉爽,如果太短则没有了遮掩,
  很多事情就像头发一样,要有尺度,不做或做的过了头都不好。
雨泽天润应羞花
我师父还收过一个俗家弟子叫戒忧,戒忧师兄就住在淼镇,有次他去城市里买东西,对方找钱的时候,有一张特别破旧的,戒忧师兄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便不想接受这张钱。但是卖东西的人也很不高兴,有点想争议的样子,戒忧师兄性情很平和,也没有与他继续争论,只是把收下的零钱,随手买了张彩票,结果中了一等奖。
  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你一直以为不需要的东西,却变成了你想要的。
  虽然是一等奖,不过钱并不多,因为多人买到同样的号码,戒忧师兄的奖金大概是几千块。
  戒忧师兄回到镇里,在路边遇到孙大嫂,戒忧师兄中了奖,自然样子很开心,孙施主就问戒忧师兄,为什么如此开心,戒忧师兄便忍不住把中奖的消息告诉了孙施主,并请孙施主替她保密,孙施主答应了。
  第二天半个镇子的人都知道了戒忧师兄中奖的消息。
  第三天整个镇子除了镇东头的陈施主不知道,其他人也都知道了。陈施主那天晚上喝多了酒,一直昏睡着。
  镇上人和戒忧师兄熟悉点的,见了面都纷纷向戒忧师兄道喜,不熟悉的也在背后指指点点的。
  戒忧师兄忍不住去责怪孙大嫂,孙大嫂很委屈向戒忧师兄解释,她只是在镇上的马路上自言自语时被人听到的。
  那天消息也传到了山上,不过版本很多,开始的时候,大多和中奖有关,只是金额不同,从一百万到五百万的不等,后来衍生的消息也多了起来,比如戒忧师兄因为中奖要离婚以及中奖只是幌子,其实是贪污的钱等等。
  戒忧师兄那几天很困惑,逢人便解释中奖的事情,有人信了,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心虚,你解释什么?
  戒忧师兄特意上山向师父请教。
  师父问:“戒忧,你中了多少钱?”
  戒忧师兄说:“我中了5000多块。”
  师父又问:“戒忧,如果你向每个人解释后,你又中了多少钱?”
  戒忧师兄说:“还是5000多块。”
  又过了几天,戒嗔终于看到戒忧师兄快乐起来,就像戒嗔在第一个贴里所说的那样,人不会因为别人怎么看你而改变,自然也不需要特别在意别人对你说什么
雨泽天润应羞花
再讲两个关于洗碗的短故事.
  今天戒嗔去了趟镇上,经过益家饭店的时候已经中午了,饭店的老板娘李施主正搬着一个大木盆正坐在饭店的外面水池边洗碗,她看到戒嗔就招呼我进去坐,每次我们寺里的人在她那里吃饭,他们只会收很便宜的价钱,不过戒嗔今天带了馒头下山,不需要打扰她了,李施主边洗碗边拉着戒嗔说闲话,她说她最讨厌的就是洗碗,开饭店的人,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洗多少个碗,每天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多,洗碗也洗烦了。
  戒嗔想如果有一天,要洗的碗少了,那也说明客人少了,李施主可能又要不高兴了。
  我们的思想就像始终找不到支点的不倒翁一样,摇摆不定,对任何问题都会首先去看他的缺点,等到失去后才想到它的好处。
雨泽天润应羞花
淼镇里有间非常小的庵堂,只是在街道上一个小小的门,里面只有两位法师,他们年纪也挺大了,每年到这个季节,他们就在庵堂门口放上一个很大的盛开水的壶,戒嗔不知道这个开水壶有多少年头了,只知道戒嗔第一次来淼镇的时候,它就在哪里了。开水壶很干净,因为两位法师会天天清洗,开水壶的旁边有法师写的一张字条,上面有“免费开水”几个字。
  开水壶旁边放着两个搪瓷缸,年头和开水壶一样久远,过路的行人如果渴了可以自行取水。两位法师每天清晨都会放上满满一缸开水。
  每个过路的人,在喝完水都会自觉的到旁边的水笼头上去把搪瓷缸洗干净,所以,大家喝水的时候都不用洗搪瓷缸,因为前一个人已经洗过了。
  一杯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让人在这一刻想到要替别人着想,这也是种功德。
雨泽天润应羞花
淼镇上有一位不讨人喜欢的女施主,几乎到了人见人嫌的地步,没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仿佛没有家,穿的很脏,喜欢攻击路过的小孩,还喜欢用地上的泥巴扔过往的小孩,或者出奇不意的冲出来吓那些孩子。
  镇上的人都又怕又讨厌她,也不敢让孩子单独外出,但是她很厉害,即使有大人陪伴的孩子她也照样出现,有时候会吃亏,被人打了,只是过几天,她又会出现。
  女施主成了镇里的公害,镇民忍无可忍决定合力教训她一顿,很多人拿了棍棒守侯在她常出现的地方,她那天又出现了,被愤怒的镇民痛打了一顿,她倒在地上,不能动了,有人对她说,如果你答应不在出现在我们镇上我们就放过你,女施主不回答,镇民们很愤怒,觉得一定要把她赶出镇去。
  这时候,有一只手,只是一只有点残疾的手,是智缘师父的手,扶起了女施主,劝走了愤怒的镇民。
  女施主没有说什么话,爬起来就走了。
  后来有位邻镇的人告诉了师父这位女施主来历的,她本是邻镇的居民,有个长的挺可爱的孩子,有年孩子因为疾病死去了,她受到了刺激,渐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师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镇里的一位干部,就是那位经常因为计划生育的问题和人吵架大婶,大婶听了后也很同情女施主的遭遇,便试着去帮帮她。
  大婶有个女儿,刚上小学,大婶就让她女儿,每天拿一块糖跑到女施主身边交给她,开始的时候,大婶也很害怕,躲在远远的地方,怕万一出了问题,就上前保护。
  意外从来没有发生过,只是镇民们反映那位女施主不再袭击过路的小孩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女施主不见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
  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坏人”,有装残疾骗钱的乞丐,有靠小偷小摸为生的小偷,有终曰打架的地痞,但又有谁能一眼看穿别人身后的故事?
  很多事情,只是缺少一只手而已。
雨泽天润应羞花
下午的故事
 前些曰子,师兄在城里的表弟齐施主来淼镇旅游,齐施主在城里有着不错的工作,但总是不快乐,戒忧师兄便把他带上山来,希望师父可以给他排忧解难。
  那天正是智缘师父讲故事的时间,在聚精会神的听众中,惟独只有齐施主心不在焉的听着故事,仿佛心事重重。
  讲故事结束的时候,师兄把齐施主带来智缘师父面前,并说明了来意,智缘师父就问齐施主有些什么烦恼?
  齐施主说,我有很多烦恼。他从随身的行李中拿出一本曰记本,一页页翻开给智缘师父看,一边向我们诉说他的生活中苦恼。
  智缘师父静静的听着,然后对齐施主说,施主你留在我们寺里住上一晚吧,明天下午,我帮你解决所有的烦恼。
  齐施主又惊又喜,甚至还有点怀疑的离开了。
  那天晚上,智缘师父把戒嗔叫到禅房里,给了戒嗔十块钱,让戒嗔第二天一早去淼镇的商店,买一个曰记本回来,戒嗔不知道师父的玄机,但是还是照做了。
  第二天下午时分,齐施主早早的站在佛堂前等着智缘师父的到来,智缘师父从怀里掏出戒嗔买来的曰记本放在他的手中。
  齐施主翻着空白曰记本,茫然的看着师父。
  师父笑着说:“同样是精美的本子,为什么要写满烦心事呢?”
  师父把手伸出来,对齐施主说:“拿来”。
  齐施主一楞,忽然明白了师父的意思,把自己的曰记本交到师父手中。
  师父说,精美的本子可以记载着快乐,也可以记载着烦恼,选择权始终在你的手中。
  人心或许一样吧,为什么要承载着忧伤呢?
雨泽天润应羞花
这几年来进香的客人可真不少,小镇附近的几座寺庙香火都很旺盛,我们天明寺所在的茅山并不太知名,即便是这样,来寺里的香客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香客来自全国各地,什么人都有,有商人,有上班族,有学生,甚至还有官员
  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为佛祖上一注香的,寺里没有专门的人卖香烛,有位山下老施主就在寺里摆上个摊点卖香维持生计,这里的香只有一种,一元钱一注。
  上香并不在次数,有心上香只要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上一炷或三炷香就可以了。
  上香时,要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剩下的三指合拢,双手将香举到眉部,冥想佛在眼前。
  如果是上三炷香,第一炷插中香炉中间,第二炷插右边,第三炷插左边。
  上香的规矩并不那么简单,不过戒嗔也不想讲的太仔细了,只怕戒嗔讲完,下次施主们上香时又都忘记了,还是到时多请教寺里师父吧。
  有次一位穿着很破旧的施主来寺里进香,他对师父说,他很穷,没有办法给寺里香火钱。
  师父说,你已经上过香了,心意已经到了,何必一定要额外给香火钱呢?。
  那位施主却有些心里不安,觉得亏欠了我们,师父便递给他一把笤帚请他帮忙打扫寺院,并告诉他并不是单纯的给香火钱就叫布施,用身体布施也是一样。
  施主很高兴的接过笤帚,开心的扫着戒嗔中午才扫过的寺院。
  只一小会,扫完寺院的施主问师父,是否可以多留在寺院里一段时间,替我们做些杂事。
  师父笑着对他说,用身体布施是种布施,但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寺院中。
  施主恭敬向师父行礼,转身下山。
其实戒嗔还是很希望施主继续身体布施几天的,因为负责打扫寺院的一直是戒嗔。
雨泽天润应羞花
谢姑娘的故事
xiaohui1953
一共下载了36篇~~~
雨泽天润应羞花
35楼的后面还有11篇吧~~~
雨泽天润应羞花
第一个:菊又生
淼镇上的孩子都喜欢跑到茅山上玩,现在是,以前也是。
天明寺门外有棵老树,不知道有多少年头,粗大的树身,枝干肆意伸张着,一直伸到天明寺的匾额前。听淼镇上最年长的老人说,他小时候这棵树就有这么大。
戒嗔刚来天明寺里的时候只有十二岁,那时戒嗔常会坐在寺门外的老树下读经书,阳光从老树的枝叶中的缝隙透射过来,既不会感觉刺眼,也不觉得昏暗。
那时候常常有两个孩子到附近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年纪与戒嗔相仿。
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就在老树下。三人对视良久,各自惊惧,最后那个女孩子笑了出来,化解了我们之间的尴尬。
后来慢慢熟络了,戒嗔知道了两人是兄妹,平时也只是以小名相称,是极其普通的小名,哥哥叫小毛,妹妹叫小妹。两人是龙凤胎,父母是大城市来的知青,所以,兄妹两人说话语调都和镇上的方言微微不同。
那几年,他们常常跑到茅山上玩,玩得最多的就是捉迷藏,认识了戒嗔后,他们也时常躲到天明寺里,毕竟寺里遮挡的东西比较多,藏起来方便。有时躲在花丛后,有时躲在水缸里。
还记得有一次,戒嗔在屋子里翻书,小妹快速跑进屋里,然后一头钻进戒傲的床下。戒嗔把头探下去看,小妹把床单掀起一块,小声地对戒嗔说,我在捉迷藏,然后就把床单又放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小毛跑了进去,见了戒嗔便问,见到小妹了吗?
戒嗔想想师父上午才说过的出家人不能打诳语,所以就说,在戒傲床下。
小妹气鼓鼓地从床下钻出来说,戒嗔,你怎么出卖我呀。
还好小妹的怒火没有持续多久,过了几天,她见到我又和平常一样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两年,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两人不再上山来玩了。
有时偶尔路过镇上,见到他们兄妹,大家也会相视而笑。
有次问小毛,怎么不来山上捉迷藏,小毛想了又想说,也不知道怎么着,忽然不喜欢捉迷藏了。
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走过,不知觉中遗失,不知觉中成长。
雨泽天润应羞花
小毛和小妹家有一盆很特别的花,看起来枝叶和花朵都很像菊花,只是颜色有些奇异,深紫色的花瓣和其他菊花都不相同。
每到花开的时候,我和戒傲下山时总会绕路去他们家看看花。
兄妹俩会热情接待我们。
有清茶,有水果,有微笑。
每年都会找小毛和小妹要上一些紫菊的种子,只是每次种出来的花都不是紫色的。
一年初夏,经过他们家的时候,看到一辆卡车停在他们家门前。走上前去打听,小毛说,我们要搬家了,要随父母搬回城市里。
小毛边说边开心地笑,戒嗔知道这是件好事,他们今后的生活必然比现在好。
微微有些难过,此时一别,后会应是无期。
回到寺里,和戒傲算计着要再找个机会和他们兄妹话别一下,谁知道第二天,两人跑进了寺里,小毛手中抱着那盆菊花。
小妹说:“我和哥哥明天就要走了,这花是带不走了,所以,想把它送给戒嗔做个纪念,但是希望等到花开的时节,戒嗔可以为我们留一包花种,如果有机会我们会来取。”
从小毛手里接过花盆,重重地点头,我说:“会的,一定会把花种留下来的。”
小毛和小妹那次坐在寺里很久,聊小时候的趣事,一直到日头就快落了。
小毛说:“我们走了,如果再不走,等天晚了,山路就不好走了。”
把两人送出寺门,小妹抬着头望着老树,轻轻微笑,一如初见时的微笑。
轻轻挥手话别,什么也没有说。
我们生命中有多少人就这样走过,即便再投缘的微笑,在转角后可能就永不再见了。
把紫菊放在花架子上,浇水也会特别关照,有时候会想起它曾经的主人。
过了整个季节,紫菊终于在施主们的赞叹中怒放。
而戒嗔收获一整包花种,小心地包在小纸包里。
小毛和小妹没有回来过,那包花种也许只是个不重要的约定。
过了许久,有天戒嗔在后院里打扫,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名字,侧过头去看,隔着镂空的石头围墙,是淼镇上一位姓苏的女施主在叫我,那位苏施主戒嗔并不太熟悉,只知道她是小妹的好友。
苏施主对戒嗔说:“戒嗔,小毛和小妹让我来讨债了。”
微微一愣,忽然想起来债务是什么,跑回屋子,翻出那包花种,从墙上的空当中塞过来。
苏施主说:“明天我去城市里看小毛和小妹,有什么话要我带去吗?”
戒嗔摇摇头,因为戒嗔知道那些花种虽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带去了很多东西。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小毛和小妹的消息了。
在一个风雨之夜,紫菊忽然凋谢,任戒嗔怎么浇水施肥也没有活过来。
望着枯萎的紫菊,心里很是遗憾,那是朋友们留给戒嗔的唯一纪念了。
到了春天,后院的围墙边长起一棵植物,看样子很像菊花,没有特别留意。
转眼到了秋天,菊花开放,竟是一树紫菊。
戒嗔百思不得其解,有天站在围墙前,忽然想起,那天隔着墙把菊花种递给苏施主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苏施主的手,戒嗔当时紧张地手抖了一下,定是那时候落下的。
凑在菊花旁,风轻轻吹来的时候,鼻中有那淡淡的菊花香。
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不小心跳进装满水的水缸里捉迷藏的男孩,和那个望着老树微笑后又长长叹了口气的女孩。
戒嗔相信在世界的某处,和这紫菊同根源的菊花一定也盛开了。
唯有坚守着我们的承诺,它才会在一个秋日里弥补我们心中的遗憾。
雨泽天润应羞花
第二个: 冬雪
那一夜,不知何故,很冷。
早晨醒来的时候,推开寺门,外面已经一片白色。
冬雪就这样来了。
院子里那几棵枝干上只剩下枯黄卷曲的瘦叶的老树,前几日还怜它单薄。而如今,细雪浮在枝干上,反倒多了一分韵味,少了一分凄冷。
踏去屋外,雪并未完全停止,时有星星点点落在衣襟上。
疾风吹过的时候,雪骤然又大了起来,不知道那雪是来自天外,或是天地间的遗物。
脖子上片片冰凉,那不着痕迹的雪花,不知道怎么就钻进了脖子里。
耳边传来欢呼声,戒痴从身后的屋子里冲进雪地里,趴在地上,兴奋地拢着积雪。
这场雪下得并不太大,戒痴坐在雪地里,身边只积起了小小的一堆。他望着我笑着说,戒嗔师兄,等雪再下得更大些,陪我一起堆个雪人吧。
笑着点头。
有人惧怕严寒,因为他不愿感受冷风吹在身上的滋味;也有人兴奋地等待,那是因为他看到了寒冷中的快乐。
搬上板凳坐在寺门前方,静静地看着戒痴跳跃奔跑。
天比平日要亮了几分,那是因为薄薄的日光,被雪地散射开后在空中穿梭。
身边有响动,一看却是戒尘从里屋来到我身旁,小僧袍里裹着厚大的棉衣,显得臃肿不堪,行动起来也甚是不便。
低着头偷偷地笑,不想让戒尘发现我在笑话他。
戒尘摇摇摆摆地走到我身边,就势靠在我怀里。
搂着那个小小的身体,仿佛抱着一尊暖炉,戒尘和我一起笑眯眯地看着玩在兴头上的戒痴。
他转过头忽然问我,戒嗔师兄,是不是再过几个月,等到春天来了,我们就能再见到美景了呢?
我笑着指着铺满雪的山地对戒尘说,难道现在的景致不美吗?
我们习惯把怀念留在秋日黄叶飞舞的瞬间,把希望寄托在随着春风轻荡的柳枝上,却总是忽略侧头就可以瞥见的美丽冬雪。
雨泽天润应羞花
第三个:如果上天再给戒嗔一次机会
身为和尚,自然不能似施主们一样交友广阔,戒嗔的交际范围很小,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马家镇的宝光寺。
记得几年前,去马家镇还没有公交车,如果想去那边就必须要步行或骑车,而戒嗔住在山里,即使有自行车也不方便存放,所以,去宝光寺的时候,大部分靠步行。
那时候常常和戒傲一同前往,虽然路途并不近,可是待在山里久了,也乐于出去走走。
自淼镇前往马家镇一共就两条道路,一条小路,虽然不太好走,不过距离近点;还有一条路比较宽阔,后来修整成了现在的公路。
记得有一年夏天,和戒傲一起出门去宝光寺,刚下了山,便下起了雨,于是躲进淼镇的小店里避雨。
那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一小会儿便停止了。
戒嗔和戒傲继续往马家镇赶,行到岔路口。戒傲说,这雨等会儿说不定还要下,咱们抄着小路去马家镇,可以节省点时间。
戒嗔觉得戒傲说得有道理,便和戒傲一起往小路上走,走着走着发现了问题,雨后的小路上特别泥泞。可走了一半也不想就此退回去,只好挑拣着干净的道路走,等穿过小路,互相看看对方,鞋子上已经满是泥水了。
戒嗔和戒傲停在路边,用石头把鞋子上的泥土擦掉,不想等会儿去宝光寺的时候弄脏了别人的地。
戒傲说,早知道刚才不走小路了,贪图速度,结果把鞋子弄得脏死了。
戒嗔笑着说,如果上天再给戒嗔一次机会,戒嗔刚才一定会对你说,走那边。
戒傲也说,刚才你要这么说,我一定就同意了。
去了宝光寺,只一小会儿便把该办的事情办完了。
和戒傲往寺里赶,又一次走到岔路口。
戒嗔说,小路上一定还是很泥泞,我们这次走大路吧。
戒傲也说,反正时间还早得很,就走大路吧,省得再把鞋子弄脏了。
顺着大路往回赶,路上也有些地段在修路,但绝大部分地方是干净的。
正在庆幸这次做了正确选择,忽然远方驶来一辆小汽车,戒傲指着小汽车对我说,你看,很漂亮的小汽车。于是和戒傲一起伸头看。
小汽车速度很快,忽的一声从我们身边开过,那车轮胎轧过路边的一个小水沟,一下把水沟里的水溅了出来,把我和戒傲溅了一身泥水。小汽车司机也没有发觉,便开了过去。
我和戒傲站在路边望着对方的一身脏衣服,忍不住对笑。
戒傲说,看来走大路也不太平,本来只脏了一双鞋子,现在全身都脏了。
记得不久之前,戒嗔还在感慨,选择小路放弃大路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可是现在戒嗔却不敢肯定当初选择小路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了。
我们做事情时,往往会对自己说,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种方式,那么事情的结果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然而世事无绝对,你心中想象的美好,在现实中发生也许并不美好。
在任何时候,对发生过的选择去忏悔其实无济于事。
我们在命运的轮回中行走,你的任何一步都不是绝对错误的。
雨泽天润应羞花
★第四个:水缸里的秘密
那天早晨,戒嗔和往常一样在院落中清扫着落叶,却见智恒师父匆匆从房里出来。见到扫地的戒嗔,智恒师父忽然没头没脑地扔了句“别动院子里的水缸”,话一说完,智恒师父便下山去了。
被智恒师父的话弄得莫名其妙,因为天明寺的院子里只有一个水缸,有时不想频繁用水泵从井里泵水,便一次性多抽点上来,存在水缸里,用于日常使用和浇浇花草。那个水缸一直放在院子里的角落,平时也没有特意留意过。
被智恒师父的话引发了好奇心,跑去水缸那里,却见水缸上多了一块木板,绕着水缸看了又看,水缸口盖得很严实,怎么也看不到水缸里面,想着师父交代的话,也不能去揭开木板,只得带着疑问回去扫地。
中午吃饭的时候,无意中提起了这事,同样引起了师弟们的好奇,吃完饭,一起跑去水缸旁边,可是大家看了又看,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戒尘说,我觉得说不定师父在水缸里放了什么好吃的,想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呢?
戒嗔和戒傲对望一眼,不禁心有感触,为什么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把任何事情联系到食物上的戒尘却长不胖呢?又或者真的如戒傲说的,也许到了某天就集中爆发了?
戒傲看着水缸想了又想,也加入了推测,他说,或者是智恒师父在水缸里放了什么不喜光的植物,所以才让我们不要乱动?
虽然平日里寺里分析能力最强的是戒傲,但这一次,戒嗔却觉得戒傲分析得有问题,因为智恒师父平日对花草兴致不大,而且就算植物不喜光也不需要弄得如此神秘,所以心里反而赞同戒尘的分析,听起来虽然有问题,但水缸里说不定真是什么食物,甚至可能是智恒师父在研究新的食物制作方法,所以才用木板把水缸盖了起来。
讨论了好一会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却没有分析出所以然来。等到了晚上,智恒师父回了寺里,戒嗔和戒傲一起急巴巴地跟着智恒师父去院子里,看着师父打开水缸,里面居然什么也没有。
戒嗔疑惑地看着智恒师父,师父说,过几天,准备在缸里储存点东西,需要干燥的环境,所以提前把水缸晾干,怕你们不清楚我的用途,依然往水缸里储存水,所以特意交代你们不要动水缸。
戒嗔心中不觉暗笑,在这个下午,空无一物的水缸里被我们用想象装进去很多东西:有不喜光的植物,有好吃的食物,还有绝版的佛经和珍贵的佛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用想象把单纯变得复杂,把简单变得烦琐。
雨泽天润应羞花
一共三十七篇~~~
雨泽天润应羞花
好文、好弥勒佛, 欣赏
黄白印人间
小沙弥-----路还很远!
拜读了----辛苦!!!!
山野草庐↑
真好 拜读了 意义深远。
阿弥陀佛,佛缘,福圆,忽然。人生真谛。有谁能解释其中奥秘。。。。。
善哉!善哉!
谢谢各位善士浏览~~~
雨泽天润应羞花
小丫头有些故事看不懂,太深奥道理。有时候现实中很难做的,这种境界 目前只能老实坦白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着痕迹的往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