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唐僧师徒告别镇元大仙的师傅来到一座大山叫什么山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西游记彩图注音版-赵志远.pdf2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主编 赵志远
改编 张占军
延边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
西游记/ 赵志远主编.
-2版.-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1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 1 辑;9 )
ISBN 978-7-
I.西… Ⅱ.赵… Ⅲ.章回小说-中国-明代 Ⅳ.I242.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7 第004068 号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一辑
责任编辑:何 方
装帧设计:王 亮
排版制作:李 玲
出版统筹:孙 锐
责任印制:刘广阔
版:延边大学出版社
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 号
刷:北京威远印刷厂
销:新华书店
次:2007 年1 月第2 版
次:2007 年1 月第1 次印刷
号:ISBN 978-7-
价:100.00 元 全十册
《西游记》产生于明代,是吴承恩所作。故事从石猴
出世大闹天宫,写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师父唐僧
去西天取经,一路历尽艰辛,降妖伏魔,扶善除恶,经过了
九九八十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大义与精解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前一回讲到了世界的本质,万法的本原。这个万寿山和五庄观可以被理解成道家的元神理论,元神是道生一的一,一生二,二生三。五庄观,就是三,元神和阴阳二神所能演化出的无穷无尽的境界相,这些境界的本质又可以用五种行势来归纳。注意,五行不是五种物质,也不能说是五类物质,而是五种阴阳交道的行势,是五种势态。这一回故事就是一种辩证的描写,道生一,道生万物,反过来写生的本质是无生,即万物为道,不一不异。这是在修证过程中,一种极重要的用心方法,即回归一心趋向中道。那么,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讲,又如何来体悟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呢?这一回故事就是告诉你用心验证的方法,用现代言语来讲,科学上称全息信息统一论。当然科学上只有理论没有体验的方法,顶多有个实验结果或者一个物质现象,比如全息照相技术。然而,《西游记》里讲述的全息生命的意义远比全息照相要深刻而更本质,从这里细细品味就可以理解天堂和地狱的存在的真实情况,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唯物主义者们没有办法理解和想象的。但是如果他们愿意用心去体验和证明,当然结果是一样的。这对今天道德沦丧的一代人非常有启示的作用,人做了恶事真的会有报吗?欠别人的财和情真的可以不还吗?如果有人真正读懂了这一回,并且愿意用心体验其中的真实性,人生的意义将会向他打开一扇微妙的大门,并且展现一条真实的大路。这条路就是西天取经的明光大道,西天也就是每一位众生自性里本具的圆满的智慧和福德,是千古不易的清净的光明宝藏。
全息能信息的真实是个什么样子呢?本质上讲,道理与现象本来就是一个事情,根本不存在一个离开了事物的道理,也不存在道理以外的事物。用我们自身来讲,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就是道,精神就是肉体,肉体也是精神,因为肉体也是道,精神也是道,又怎么能将肉体和精神分离?又如何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呢?不是道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起作用。精神能起作用,那精神是道;肉体起作用,肉体也是道。既然都是道,那就是一。我与一切众生本来是一,即心灵与境界是一,因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众生即我,我即众生。证明了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家称同体大悲。佛家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一理念的化身,在一切艰险之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可以趋吉避凶,逢凶化吉。这里要提醒“称念”二字,不能搞迷信,佛家文化被搞成宗教,走向迷信都是人为的误解造成的。称,是相称;念是心态;与同体大悲心相称的心态,即可以归万境入一心,自然可以将心身回归光明宝藏,走出由于偏执而导致的境界恶报。因此佛家给出了这一方便离苦的大悲法门,这一法门可以在一切境界中起作用,因此又称普门圆通的方法。从一切境界里向归一心,所谓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为其说法。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境界都是可以回归的,因为一心可以变现一切境界相,本来无二无别,只需守住一心,当下即得解脱。回归一心妙观察的方法,就是下一回故事里医活人参树的方法。这一回是采用其它的方法,讲述了离这一方法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那么就不可以称镇元大仙了。不论你修什么神通,这些神通都是元神一种变化形式,因此都逃不出元神的袖里乾坤,即阴阳根本律。既然都是归于元神的,只要认定一法是自身,则必定都会感同身受,这就是真正的全息能信息的内涵。
生活之中有很多的报导,记载了全息能信息的表现形式。最简单的表现是,一对互相非常关心的人,当一方有了不幸之后,别一方即会有某种异样的感应现象。世人把这些当成“超自然现象”,这里不去讨论自然之中存在超自然的混乱逻辑,只谈自然就是自然,不存在什么超自然。如果存在超自然,则那个“自然”即是非自然。真正相爱的人会有心灵感应的现象,其中有二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具备这二个条件,普通人也能体会全息能的魅力。条件之一是把对方视同自己的一部分;条件之二是愿意向对方袒露自己的心怀。用科学的语言讲,还是同频共振的原理。只是全息能理论比同频共振要更深入一些,因为同频共振一般理解成二个事物,而全息能理论,是同根互用原理。历史上记载了千千万万的灵异事件,最后被归纳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对全息能理论的不了解,误以为因果报应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就错了。全息能永远在那你,你信不信都在那等着你,一旦因缘成熟,则必然全息再现。信息是全息的,即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是全息的。这也是佛家讲的,佛可以于一微尘中示现三千大千世界。民间的一些咒术也是源于全息能信息的原理,中医里的祝由十三科也是这个原理,佛家的所谓“开光”也是这一原理的应用。不过,开光一词,不如说成是发全息能信息。对佛像的开光就本质就是发露诚信的心意即可,产生开发自心光明的作用就叫开光。这就是一切即一的方便法门,佩戴开光信物的人,能回归正信之心,当然会起作用。只是要注意,佩戴佛像被佛门祖师视作对佛的大不敬,因为佛像是启发自性功德的,没有理由变成一种装饰。再则由于生活起居和多有不净之行的关系,让佛像随其行为而有失庄严,自然有不敬之处。
一个没有修行功夫的人要在生活中体会全息能信息,最重要的是完成二个基本工作,一是要发现自己的敏感点,二是要学会同体大悲的心态。所谓敏感点,就是能感觉到微细信息的地方,每个人由于过去生中的分别和执着不同而有差别,这在功夫里称为慧根和量级不同。但由于十指连心的缘故,多数人的手心比较敏感,因此最容易被开发出来。当然善根好的人,过去生中对身体不执着的人,往往全身都非常敏感,这种人最容易感受到他的人的疾苦,最容易生起慈悲之心。除了感知之外,还可以通过天眼天耳等其它途径来观察全息能信息,比如天眼功夫的人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信息,如此等等,门门可以得到全息能的真实性。第二是大悲心的培养,处处把众生当亲人,视众生若己身则更容易感受到别人的疾苦之所在。一直有人专门传授这种功能,开发成功的机率大于九成。换言之,全息能信息的理论可以在百分之九十的人身上得到证明。这部分内容在故事中将作更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镇元仙,不仅仅代表道家的功夫,更重要是代表神识之元,修行人不可违也。比如不可以杀生,伤害众生就是伤害自己的本元。看似是杀他的问题,其实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识问题。赶捉取经僧,心识可以在境界里选择性地进行取舍,而造成断送生命还本归源的乱闹五行之现象,但道法不可违,不医活草还丹就没有办法完成从境界里解脱的修行使命。意思是不进行逆炼归元,就不可能真正从对境界的迷惑中解脱出来。想采用逃避的方法是没有办法完全修行的全过程的。佛家开智慧的《首楞严经》中有:“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不在境界里修出坚定的般若智慧,怎么可能有真正的解脱?没有走进去的勇气,怎么会有跳出来的自在?当今世界很多人把学佛出家看成是逃避现实的行为,其实恰恰相反,佛法讲究迎着艰险,担荷天下苍生的使命,非大丈夫不能为也。不仅仅自己要在这五浊恶世里得到自在解脱,还要有能力带领一切众生共同获得无上的解脱。这种解脱显然不是名利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借出家的形象来引导众生远离名利之苦。由于镇元是本,心不能忘本,因此这一段在斗法上,悟空只是落得下风,纵然使出千般腾挪的手段,也是在境界里变化,总不出元神的一只袖口之境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明心见性的必修课,看不惯别人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否定自己。取舍境界都是错误的心理行为表现,一切境界本来平等,有能力把境界归元才是正道。从这里看,发展科学的根本意义就一目了然了,物质再丰富也比不上悟空的腾挪功夫,就更谈不上生命的自在和解脱了。科学对生命本质的贡献就不必深究了,随他去了。如果论及科学对杀生事业的贡献,就实在令全人类担忧了,尤其是核武器的发明,的确是人类的真正悲哀。当然,现代化的捕杀动物的设备设计制造和生产者,谁都没有办法逃避镇元仙的处罚。换言之,杀生者必然要得到被杀的因果报应的。故事里的鞭打和油锅等等处罚就是这些道理的展开形式,只是一般认为那是处罚取经僧,谁曾想自己就是那取经僧,天天希望了解真理并获得幸福快乐,并为自己的解脱而进行着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由于不了解元神的作用,而饱受轮回之苦,跳不出那袖里乾坤。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就像大闹天宫一样,走进去要能跳出来,进出自如才是真正解脱之道。当年大闹天宫为的是自己,没有得到圣众的助力。如今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求解脱,犯点过失,知道悔过,烦恼即菩提。因此,这一回的大闹是明理的过程,辩证的过程,是闻思修的过程。腾挪能不能解脱,不进行实践的人,不得到真实的智慧。因此真实智慧是要付出行动的,在一切境界里迎上,绝对不能采取逃避的方法。成功和失败的意义在这里就平等了,因为觉平等,所以境界平等。一切经历皆生智慧,因为智慧平等,所以经历平等,经历之成败平等。从这一回故事里可以拓展开来,理解佛家的四不退的原理。窥基大师于法华玄赞中建立四不退之说:(1)信不退,在十信位中,第六心以上之菩萨,不再起邪见。(2)位不退,十住位之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萨,不再退转二乘地。(3)证不退,初地以上之菩萨之法,不再退失。(4)行不退,八地以上之菩萨,能修有为与无为行,而不再退转。可见,在未证不退之前,会随因缘而有进退,当然这里退应当理解成进一种变化形式,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家的太极图所包涵的涌动式前进的自然规律,现代大德慧悟的螺旋蛹动的规律更是明显指出,退是为了更好进而蓄积必要能量。很多人把大闹五庄观看成是佛道二家文化的冲突,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观点。甚至整个《西游记》里根本上不存在文化冲突,只是借不同传统的文化特点来讨论大道之理内涵而已。
却说他兄弟三众,到了殿上,对师父道:“饭将熟了,叫我们怎的?”三藏道:“徒弟,不是问饭。他这观里,有甚么人参果,似孩子一般的东西,你们是那一个偷他的吃了?”八戒道:“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清风道:“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行者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
八戒道:“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小说写得精彩,先声明是老实人的,基本是撒谎。清风道:“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这句话有味道,常言道“会心一笑”,悟空代表心猿啊,会心一笑代表知道事情的真相。行者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若说万法会于一心,这就是生来就是这个笑容了。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出家人不打诳语,从这里看,就非常明显了。既然万法会于一心,一心能生万法,任何一法都是全息能信息,打诳语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即使是再大的苦难要现前也没有必要撒谎。出家人,指不以此身为家务的觉悟人,因此绝对不应当为了肉身的得失而撒谎造业,毁坏法身慧命。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心与性最为亲近,因此最先领会了正确的指导。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注意,清风从相上观察,明月从质上定性。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八戒总是问题的起因,也是妄想的根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修行证真,无戒不成道。
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一个果子。他道:“好!好!好!大家散火!”他收了铁棒,径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
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清风明月,代表作世间法的事实真相,越是谎言越是遭到事实的否定。“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清风明月打不得,因为那是真实事相。只能让他们睡眠,如我们凡夫把自己的清风明月都睡着了。觉悟的人睡是睡觉,睡而有觉。
我们凡夫是睡着,睡在着相之中。否定清风明月,自然就是背离本性,彻底要绝了后计,成为生死凡夫。这些都是凡夫心量行事,自己得不到的,让别人也吃不成。其实,不关别人的事,因为别人都是自己心中的影像。自己心里的影像是凡夫,正说明自己是凡夫。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我们凡夫留着这个肉身,就是相当于这个假行者,和红尘世界里的众生一起执着地狱五条根。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我们心里的行为就是真身,到人参园里去了。在本性的福里造作恶业。修行人第一是修忍辱不着相,这个的确是很难。一听到骂声,嗔心就动了,还去证什么道呢?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一旦起嗔心动恶念,道德就在心里当下断了根了。金刚之土怎么可能推倒树?当知这一念众生心,是何等了得,所以佛家说众生业力不可思议。道都没有了,怎么还可能有道德之人参果呢?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这一句非常要害。笑世人在情感里求道理,是何等荒唐啊。整日里造作恶业,还以为修福。名利里求人生的意义,那还真是有意义呢,成就了生死的苦海。
却说那仙童骂彀多时,清风道:“明月,这些和尚也受得气哩,我们就像骂鸡一般,骂了这半会,通没个招声,想必他不曾偷吃。倘或树高叶密,数得不明,不要诳骂了他!我和你再去查查。”明月道:“也说得是。”他两个果又到园中,只见那树倒枒开,果无叶落,唬得清风脚软跌根头,明月腰酥打骸垢。那两个魂飞魄散,有诗为证,诗曰:
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
我们就像骂鸡一般,骂了这半会,通没个招声,想必他不曾偷吃。骂鸡出自王婆骂鸡,骂错了很多人。这里是指或许是骂错了人。他两个果又到园中,只见那树倒枒开,果无叶落,树这里指道;枒代表德;果叶,分别代表仁义。唬得清风脚软跌根头,明月腰酥打骸垢。道德仁义都没有了,清风明月奈何得以生存?因此跌根头,打骸垢。清风是道行基础,因此是脚软;明月是智慧德相,比喻成腰酥。那两个魂飞魄散,指功夫尽失。
这段诗写得好,三藏西临万寿山,万寿山喻常在之道,三藏也是常之理,当然是相临的。悟空断送草还丹,起心动念则不见本源。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明月清风,是修行路上的一景,喻心里寂静,慧光浩然,嗔心一起自然心性全无。枒开叶落仙根露,喻破戒伤身,道心无良心昧。
他两个倒在尘埃,语言颠倒,只叫:“怎的好!怎的好!害了我五庄观里的丹头,断绝我仙家的苗裔!师父来家,我两个怎的回话?”明月道:“师兄莫嚷,我们且整了衣冠,莫要惊张了这几个和尚。这个没有别人,定是那个毛脸雷公嘴的那厮,他来出神弄法,坏了我们的宝贝。若是与他分说,那厮毕竟抵赖,定要与他相争,争起来,就要交手相打,你想我们两个,怎么敌得过他四个?且不如去哄他一哄,只说果子不少,我们错数了,转与他陪个不是。他们的饭已熟了,等他吃饭时,再贴他些儿小菜。他一家拿着一个碗,你却站在门左,我却站在门右,扑的把门关倒,把锁锁住,将这几层门都锁了,不要放他,待师父来家,凭他怎的处置。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不饶他,我们也拿住个贼在,庶几可以免我等之罪。”清风闻言道:“有理!有理!”
他两个倒在尘埃,失去了清净的理性,就成了落于凡尘的生死凡夫。害了我五庄观里的丹头,断绝我仙家的苗裔!自欺欺人的行为,莫说成佛,成仙也是枉然。我们也拿住个贼在,庶几可以免我等之罪。这其中道理也很深奥,若是不能降伏,止伏也是免罪的。如念佛可以灭罪的道理一样,即便不能往生,也有了苦的作用。反过来看,偷人家的成果,自己即逃不出当事的处罚。如佛家说,人之所以被困在地球上,是因为人吃了地球上的果实,欠了地球的债,就离不开地球的束缚。从理上讲,着了什么相,就必然接受什么报。
他两个强打精神,勉生欢喜,从后园中径来殿上,对唐僧控背躬身道:“师父,适间言语粗俗,多有冲撞,莫怪,莫怪。”三藏问道:“怎么说?”清风道:“果子不少,只因树高叶密,不曾看得明白。才然又去查查,还是原数。”那八戒就趁脚儿跷道:“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不当人子!”行者心上明白,口里不言,心中暗想道:“是谎,是谎!果子已是了帐,怎的说这般话?想必有起死回生之法。”
三藏道:“既如此,盛将饭来,我们吃了去罢。”那八戒便去盛饭,沙僧安放桌椅。二童忙取小菜,却是些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腌窝蕖、绰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儿,与师徒们吃饭;又提一壶好茶,两个茶钟,伺候左右。那师徒四众,却才拿起碗来,这童儿一边一个,扑的把门关上,插上一把两鐄铜锁。八戒笑道:“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里吃饭?”明月道:“正是,正是,好歹吃了饭儿开门。”清风骂道:“我把你这个害馋劳、偷嘴的秃贼!你偷吃了我的仙果,已该一个擅食田园瓜果之罪,却又把我的仙树推倒,坏了我五庄观里仙根,你还要说嘴哩!若能彀到得西方参佛面,只除是转背摇车再托生!”三藏闻言,丢下饭碗,把个石头放在心上。那童子将那前山门、二山门,通都上了锁,却又来正殿门首,恶语恶言,贼前贼后,只骂到天色将晚,才去吃饭。饭毕,归房去了。
那八戒就趁脚儿跷道:“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不当人子!”八戒是真糊涂,明明是自己吃了,还说别人信口咀咒,还说自己有冤枉。行者心上明白,口里不言,悟空是真明白。三藏道:“既如此,盛将饭来,我们吃了去罢。”唐僧是冤枉受累。这三条加一起,就是我们凡夫的生活情况。糊里糊涂地做事,心里明明知道不好,却追求隐私权。倒霉的是谁?还是自己的迷惑本性,在六道中轮回受苦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还报怨老天不公平,尽其一生的努力总是没有功名。这童儿一边一个,扑的把门关上,插上一把两鐄铜锁。清风和明月一边一个,分作二边,比喻自他分别,因此用一把两鐄铜锁。本来一体的心境,硬是要分作两边,岂不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吗?修行中还是这种方法,自然是与修行的目标相背离的。我把你这个害馋劳、偷嘴的秃贼!佛家出家人戒律很多,戒掉就是断了烦恼。戒不掉就是害馋劳、偷嘴的秃贼!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佛法是恢复自性功德的觉悟之道,总在别人的福田里偷嘴,岂不是违背了觉悟的根本大道?纵然没有头发,仍然还是烦恼重重,这个光头只是如同秃子一般。你偷吃了我的仙果,已该一个擅食田园瓜果之罪,擅食即指不予取,不是别人给予而取食的,就是偷盗之罪。却又把我的仙树推倒,坏了我五庄观里仙根,你还要说嘴哩!犯罪可以悔改,断根则是没救。还要说嘴哩!就是犯错不知悔改,这就是断了善根。若能彀到得西方参佛面,只除是转背摇车再托生!就算是能偶尔得见佛面,也只能是转瞬即逝,马上就去投胎了。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发露自性功德,总在境界里求,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正因。凡夫在境界里竞争、斗争、战争,哪有不轮回的道理?三藏闻言,丢下饭碗,把个石头放在心上。着了世间相,就好比心化成了石头,智慧尽失。《西游记》开篇时心从石头里蹦出来,原理是一样的。这里是对开篇的石头心猿原理进行注解。却又来正殿门首,恶语恶言,贼前贼后,只骂到天色将晚,才去吃饭。在错误里总要被错误惩罚的,只是我们心里阴暗感觉迟钝,对时时刻刻道理进行的自控调谐不能知觉而已,直到这些作用累积到一定的强度,才会突然痛苦加剧,只是众生到那时悔之晚矣。聪明过了头,实在是时时种苦,将来食苦,一条苦路,无明不苦。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行者道:“师父莫闹,那童儿都睡去了,只等他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孙自有法儿。”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甚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八戒闻言,又愁又笑道:“师父,你说的那里话?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个甚那旧话儿经啊。”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我顶上戴的这个箍儿,是观音菩萨赐与我师父的。师父哄我戴了,就如生根的一般,莫想拿得下来,叫做《紧箍儿咒》,又叫做《紧箍儿经》。他旧话儿经,即此是也。但若念动,我就头疼,故有这个法儿难我。师父你莫念,我决不负你,管情大家一齐出去。”
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这是一句有内涵的语句,自古以来,老子做官,能把很多事情说通的。但如果断根即说不通。这里的意思是,虽然我们信佛,自性本来成佛,但是不能如理如法的修行,一样还要受到道德的惩罚和制裁。现在很多人对佛教经常有误解,以为他信佛,佛就会保护他。其实佛是自然规律,不是人情世故。因此,佛家信众入门的标准是三皈五戒,六度万行,这些事不能认真去做到,这个信佛是没有真实内涵的。佛教讲实质,不重形式。世俗人都能意识到实事求是,何况佛教的证悟过程?绝对没有蒙混过关的可能性的。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沙僧一直话不多,但句句都是关键,这是由他身份代表的而定的。要明白一切理事的根本原理,因此话题总是围绕着道事一如而说。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甚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八戒则是身受,心里再能耍小聪明,肉身总是要在六道里受苦的。就像世界上的科学家,搞再多的科学发明,都解决不了自身八苦的问题,原因是不相关,不本质,都是些意识形态的虚妄理论。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心不与性合而为一,则必然会受到道德的中成极反作用,五行生克制化作用就成了天天没有办法摆脱的苦难。旧话经儿,是指紧箍咒,这个咒从无始劫来一直常常体会的,因此是旧话题了。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个甚那旧话儿经啊。这是八戒冷嘲热讽的,佛家重要经典都是觉悟的经典,念了就能趋向吉祥自在。哪里有经一念反而会苦不堪言的呢?这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们凡夫的世间教育,哪一个不是越念烦恼越多的?
说话之间,都已天昏,不觉东方月上。行者道:“此时万籁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捣鬼,门俱锁闭,往那里走?”行者道:“你看手段!”好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个解锁法,往门上一指,只听得突蹡的一声响,几层门双鐄俱落,唿喇的开了门扇。八戒笑道:“好本事!就是叫小炉儿匠使掭子,便也不象这等爽利!”行者道:“这个门儿,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门,指一指也开了。”却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行者道:“你们且慢行,等老孙去照顾那两个童儿睡一个月。”三藏道:“徒弟,不可伤他性命;不然,又一个得财伤人的罪了。”行者道:“我晓得。”行者复进去,来到那童儿睡的房门外。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他摸出两个来,瞒窗眼儿弹将进去,径奔到那童子脸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他才拽开云步,赶上唐僧,顺大路一直西奔,这一夜马不停蹄,只行到天晓,三藏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行者道:“不要只管埋怨。天色明了,你且在这路旁边树林中将就歇歇,养养精神再走。”那长老只得下马,倚松根权作禅床坐下,沙僧歇了担子打盹,八戒枕着石睡觉。孙大圣偏有心肠,你看他跳树扳枝顽耍。四众歇息不题。
行者道:“此时万籁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这是归元时的特征,万簌无声,比喻放下万缘,冰轮明显,指性光朗照。既然能做到归元,则必然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好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个解锁法,往门上一指,只听得突蹡的一声响,几层门双鐄俱落,唿喇的开了门扇。此时用心是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因此一念归元,处处解脱。八戒笑道:“好本事!就是叫小炉儿匠使掭子,便也不象这等爽利!”八戒代表用,最有检验作用的发言权,世间哪里有这种方便和自在?心若能归元,那真是爽利!行者道:“这个门儿,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门,指一指也开了。”这一句重要,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若能归元,再用此心,智慧福德之门即得开启。有了归元的功夫,其它都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却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如果能行归元之道,自然可以安然西行。挑担的挑担,牵马的牵马,如理如法的修行。行者道:“你们且慢行,等老孙去照顾那两个童儿睡一个月。”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修行人不能遇到困境昧着良心耍弄神通。清风明月,在这里表示良心的德与能。虽然可以暂时逃过自身一些问题,但是毕竟不能生活在想象的时空里,还得回到现实中来。一旦从定中回来,由于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欺心还是要受报的。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这个有深意,瞌睡虫代表不能精进用功而是懈怠懒惰。增长天王在佛家的正常位置在南方,称南方增长天王,南方代表智慧,因此增长天王是指修行令智慧增长。东方本位是持国天王,表示奉持佛法,以中为度。从第二位退回第一位,比喻打瞌睡,功夫没有得到真正的精进。三藏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现在人也有类似的觉悟,撒一个谎,多少年心里不得安稳,不如说老实来得方便。撒谎本来是那个方便,结果谎言总是有漏洞的,为了弥补这些漏洞一直心灵不安。那长老只得下马,倚松根权作禅床坐下,长老只能随顺共业之根,元神的错误应当。沙僧歇了担子打盹,转识成智只能停顿下来。八戒枕着石睡觉。心用只是沉迷在执着里。孙大圣偏有心肠,你看他跳树扳枝顽耍。这句话一般人很难读明白,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如果了解了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真实理义的形象化描写,就比较容易了解这些故事的写作原理了。偏有心肠,入了偏道,在元神的境界里耍弄神通是修行中最主要的歧途之一。跳树扳枝,树比喻道,枝比喻德,跳是不同的道,扳是玩弄,总不外乎在道里耍弄神通。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众仙到他房门首看处,真个关着房门,鼾鼾沉睡。这外边打门乱叫,那里叫得醒来?众仙撬开门板,着手扯下床来,也只是不醒。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来。”一童急取水半盏递与大仙。大仙念动咒语,噀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大仙只成就镇元之功,需要继续修学混元道果,相当于功夫从点向面的拓展过程。虽然在西天取经路上,功夫早已达到天界层次。因此可以上兜率,下瑶天,纵祥云,住在万寿山五庄观。这都是出阳神成仙的象征,因此都称大仙小仙的。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来。”前面说过,出阳神的功夫,必定是精气神充足的,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般困倦必定是有人做了手脚。大仙念动咒语,噀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法术往往是借力发挥的,内外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者对这方面的功夫似乎了解得很透彻。
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大仙笑道:“莫惊恐,慢慢的说来。”清风道:“师父啊,当日别后不久,果有个东土唐僧,一行有四个和尚,连马五口。弟子不敢违了师命,问及来因,将人参果取了两个奉上。那长老俗眼愚心,不识我们仙家的宝贝。他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吃,是弟子各吃了一个。不期他那手下有三个徒弟,有一个姓孙的,名悟空行者,先偷四个果子吃了。是弟子们向伊理说,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苦啊!”二童子说到此处,止不住腮边泪落。众仙道:“那和尚打你来?”明月道:“不曾打,只是把我们人参树打倒了。”大仙闻言,更不恼怒,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既然打倒了宝树,你可认得那些和尚?”清风道:“都认得。”大仙道:“既认得,都跟我来。众徒弟们,都收拾下刑具,等我回来打他。”
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大仙又称与世同君,这是自然的事。元神是一切世间的本来面目,因此自然能支配着世间万法的命运。仙兄,指已经成就阳神出窍的人,功夫达到这个水平,需要神胎的育化哺乳出神等功夫。是弟子们向伊理说,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苦啊!功夫修到这里最能理解迷惑的苦衷,有理说不清,斗法又斗不过,才知人生如同一场苦难。奇怪的是世人离清风明月还差很多,一点仙乐都没有享受过的人,竟然会有满足感,这一定能令清风明月困惑不已。大仙闻言,更不恼怒,毕竟是大仙,遇事淡然,毫无恼怒的可能。另外,由于大仙掌握了阴阳之道,神通广大,因此能心平气和。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悟空曾经是太乙散仙,能阳神出窍,会用神通,未在天上司职者,都称散仙。都收拾下刑具,道有道法,德有德规,哪有欺世不受报的道理?很多人认为恶人多福,人善被人欺,这是极端错误的认识。善恶分类不能以人道规范来定性,应当以道德来规范。不符合道德的心灵必受苦于道德的仪律。在道德里,谁也讨不得巧的,所以中国有一句非常高明的话,做老实人,或者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实人难做,不是不做,而是很难做到。因为没有明白道理的人,一定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实境界,只能造作有为,行诸恶业。
众仙领命。大仙与明月、清风纵起祥光,来赶三藏,顷刻间就有千里之遥。大仙在云端里向西观看,不见唐僧;及转头向东看时,倒多赶了九百余里。原来那长老一夜马不停蹄,只行了一百二十里路,大仙的云头一纵,赶过了九百余里。仙童道:“师父,那路旁树下坐的是唐僧。”大仙道:“我已见了。你两个回去安排下绳索,等我自家拿他。”清风先回不题。
大仙与明月、清风纵起祥光,祥光,归元之仙都得吉祥自在,得到相当程度的自解脱。因为唐僧师徒修到此地,已是了生死出三界的功夫。一般讲天仙的功夫没有真正出三界六道,只是寿命极长。天仙的寿命极长,需以劫数来计算,即以天地的成住坏空来计算,现在科学名词星系大爆炸,可见称“与世同君”就是表达了这一层意思。但是天仙没有真正开智慧,仍以识心作主,没有智慧则必有堕落的机缘,因此还不是真正解脱的果位。还要继续修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果然能合道,则称金仙。金仙果位在三清之上,入佛家境界,大致等于小乘极果。若对大道理解不圆,则往往证入三清,大致处于四禅四空天之流。若能圆满,则称大觉金仙,即与佛无异。其中还是存在细微差别,证佛家初住之后,还有四十一个位次。道家后期文化受佛家文化的影响,理论上趋于完善。不过,从六道演化的规律来看,有理由相信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佛家文化,在世以有数万年之久。中华传统文化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智慧的文化传承,远远久于其它古代文明。要能明白六道轮回的真相,才会明白中华民族的尊贵和使命,才会尊重祖先教诲,传承祖先文化,光大祖先大智大慧。但如果仍然没有能力看到西方文化的本质上的缺陷,还以西方的哲学和价值体系来指导人生,建立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的苦难还将会继续。顷刻间就有千里之遥。天仙具有神足通,意到身到,因此速度高于光速。原来那长老一夜马不停蹄,只行了一百二十里路,大仙的云头一纵,赶过了九百余里。唐僧还是肉眼凡胎,身与神不能合一,即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还是没走多远。世人不知道修道的真富贵,纵然开着地球上最快的汽车、飞机、乃至火箭,在神仙看来真是作茧自缚而已,有何值得炫耀?世俗价值观颠倒且不说,执着于颠倒不听教化才是真正可悲之处。不过,可喜的是上天一直没有放弃引度众生的计划,耐心地等待人类的回头。当然,有人机缘成熟的快,有人机缘成熟的慢,众生善根不同所致,不过即使有人要在地狱里往返无数次不觉醒,佛菩萨还是不放弃。你两个回去安排下绳索,等我自家拿他。这里表现了大仙的道高一筹,绝不失手的气度,与当年如来让悟空在手心里跳有异曲同工之趣。
那大仙按落云头,摇身一变,变作个行脚全真。你道他怎生模样:
穿一领百衲袍,系一条吕公绦。手摇塵尾,渔鼓轻敲。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
径直来到树下,对唐僧高叫道:“长老,贫道起手了。”那长老忙忙答礼道:“失瞻!失瞻!”大仙问:“长老是那方来的?为何在途中打坐?”三藏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路过此间,权为一歇。”大仙佯讶道:“长老东来,可曾在荒山经过?”长老道:“不知仙宫是何宝山?”大仙道:“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栖止处。”
摇身一变,变作个行脚全真。道家全真派比较好地继承了内丹法的仙术,还是值得肯定的。下面是对全真道的特征描述:
穿一领百衲袍,系一条吕公绦。百衲,本来是指多种材料集成而制作的袍,这里比喻纳百川之胸怀,受百法之仙乐;吕公绦,是五色丝绦,吕洞宾经常使用的衣带,这里比喻五气朝元,五行归服。吕洞宾乃中国非常有名的神仙,有一句佳话:“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大仙化做吕公的模样,说明吕洞宾可以代表道家。据传吕祖在人间有七千以上的记载和传说,说明道家的神仙不是从黄老开始的。更是由于其受黄龙禅师点化而成金仙的故事,更是让吕洞宾成为高道的杰出代表。手摇塵尾,清静身心,专注丹田。渔鼓轻敲,时时觉醒,不落昏沉懈怠。三耳草鞋登脚下,三耳比喻三宝,精气神;九阳巾子把头包,九阳比喻九转还丹术,纯阳之宗纲。飘飘风满袖,心怀天下,袖里乾坤,自在之德;口唱《月儿高》。当下光明照耀,心安理得。月儿高是古曲,这里是指功夫境界。
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栖止处。贫道,是谦虚也是道趣,修行无为法者皆自称贫,贫有为才能成无为。如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行者闻言,他心中有物的人,忙答道:“不曾!不曾!我们是打上路来的。”那大仙指定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那行者闻言,心中恼怒,掣铁棒不容分说,望大仙劈头就打。大仙侧身躲过,踏祥光,径到空中。行者也腾云,急赶上去。大仙在半空现了本相,你看他怎生打扮:
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瓴叠鬓边。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塵手中拈。
行者闻言,他心中有物的人,物有所指即知道是来找事的,要讨回公道的。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大仙还是很慈悲的,要求悟空能发露忏悔,然而悟空执迷不悟,仍然抱着有因无果的妄念,这种修行心态不如理不如法。学佛修道最根本就是要如理如法,做老实人,深信因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有不净,果必招魔。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佛法是活法,活一切法自在无碍。执着是死法,将本善的自心僵化至死。此等心行,还能往西走吗?若要进一步西行证果,当下要把僵死之法放下,把万法活泼过来。这个问题不解决,修行上就是退步。那行者闻言,心中恼怒,掣铁棒不容分说,望大仙劈头就打。这个现象和当今科学有相似之处,境界不如人意,就大力加以改造。岂不知自然如何改造?自然改成非自然,和谐环境变化成为毒物集散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被否定了,自然就变成了不能生存的非自然环境。大仙侧身躲过,踏祥光,径到空中。这一句味道深长。人类改造自然真能改造掉自然吗?当然不能,自然有化解有为的能力,自然没有损失,而人类却得到了自己改造的反作用力。自然是一面空镜,自然是吉祥的光明,打大仙,本质就是打自然,因此不可能战胜自然。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自然是因缘所生的种种现象,本质是空。因为大仙径到空中,表示元神是自然之道。行者也腾云,急赶上去。悟空以为自己有大神通,可以与自然匹敌。大仙在半空现了本相,有能力证到空,就可以见到一切法的本相。
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紫金冠,比喻清静无为;无忧鹤氅,身安稳无忧,你和谁打拼呢?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朴实自然。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道骨童颜。三须飘颔下,鸦翎叠鬓边。仙风飘逸。鸦翎,暗示见地不究竟。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塵手中拈。道法自然,不落有为,只求清净不染,不与世俗为敌。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八戒道:“不好了!我们都装在拉縺里了!”行者道:“呆子,不是拉縺,我们被他笼在衣袖中哩。”八戒道:“这个不打紧,等我一顿钉钯,筑他个窟窿,脱将下去,只说他不小心,笼不牢,吊的了罢。”那呆子使钯乱筑,那里筑得动?手捻着虽然是个软的,筑起来就比铁还硬。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行者悟性不够,只能试着体验。袖里乾坤的手段,元神包涵阴神和阳神,好比二只阴阳袖子。一切神通和万法都出不了阴阳的范畴,因此简单明了地用大而化之,就可以把悟空的一切神通变化归纳入袖。那呆子使钯乱筑,那里筑得动?手捻着虽然是个软的,筑起来就比铁还硬。我们那一点改变世态的决心,丝毫动不了自然的一丝一毫。道看上去是软的,我们行动自如给我们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自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其实,道德理义哪里可以改变的?因此比我们的心还要硬,心是浑然之铁。心想改变道,道却约束我们的妄想之心,地狱变相就是道的约束之表态,有悟性很快明白过来,忏悔改过。
那大仙转祥云,径落五庄观坐下,叫徒弟拿绳来。众小仙一一伺候。你看他从袖子里,却象撮傀儡一般,把唐僧拿出,缚在正殿檐柱上;又拿出他三个,每一根柱上,绑了一个;将马也拿出拴在庭下,与他些草料,行李抛在廊下。又道:“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铁钺,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众仙即忙取出一条鞭,不是甚么牛皮、羊皮、麂皮、犊皮的,原来是龙皮做的七星鞭,着水浸在那里。令一个有力量的小仙,把鞭执定道:“师父,先打那个?”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
你看他从袖子里,却象撮傀儡一般,把唐僧拿出,缚在正殿檐柱上;对于众生来讲,没有明心见性,我们的自性就成了自心的傀儡。有名无实。只能在柱子上受罪,真是可怜悯者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铁钺,且与我取出皮鞭来,这些话非常有意趣,受罚当符合因果之理。出家人不杀生,不欠命债,不可用刀枪。见解没有问题,不是痴迷,不可加铁钺劈头斧正。只是修行不得当,应当鞭策一下。龙皮做的七星鞭,表示道法,龙是道,皮是相,喻法。着水浸在那里,大道似水。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我们凡夫颠倒迷惑,第一个受损的是我们的自性功德。
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大仙笑道:“这泼猴倒言语膂烈。这等便先打他。”小仙问:“打多少?”大仙道:“照依果数,打三十鞭。”那小仙轮鞭就打。行者恐仙家法大,睁圆眼瞅定,看他打那里。原来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声“变!”变作两条熟铁腿,看他怎么打。那小仙一下一下的,打了三十,天早向午了。大仙又吩咐道:“还该打三藏训教不严,纵放顽徒撒泼。”那仙又轮鞭来打,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小仙又打了三十。行者低头看看,两只腿似明镜一般,通打亮了,更不知些疼痒。此时天色将晚,大仙道:“且把鞭子浸在水里,待明朝再拷打他。”小仙且收鞭去浸,各各归房。晚斋已毕,尽皆安寝不题。
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自性虽迷,还是本空的。如何打得?是指根本打不到,因此说不禁打。整部《西游记》唐僧也没有受过打,只是被缠缚,被障碍,被攀亲等等。行者恐仙家法大,睁圆眼瞅定,看他打那里。这里是对仙家道法的赞扬,真知仙法会通真实,虽然理法未得究竟,但修行是实实在在的。实在就是法大。原来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声“变!”变作两条熟铁腿,看他怎么打。修行这个体悟的过程,依体而行,依体而证。熟铁腿,是心心相关之腿,定在一处之心,也是刚强难化的。大仙又吩咐道:“还该打三藏训教不严,纵放顽徒撒泼。”子不教,父之过。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修行之法度?误导众生的罪过极大。现在网络自由,犯此过者非常之多。很多人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充大头,出来引导大众,误解诽谤传统,罪大恶极,可悲。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前面说了,心是自作自受,当然还是心来领受。自性里根本没有受苦这么一回事,里面是极乐世界,没有苦的名,何况有实。所以,佛家经常讲,看破放下,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凡心一用就是苦,不用就是乐。行者低头看看,两只腿似明镜一般,通打亮了,更不知些疼痒。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两腿,用心之本也,磨得通亮,自然是一种心得。可见,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关键是学会参悟。
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沙僧道:“师父,还有陪绑的在这里哩。”行者道:“都莫要嚷,再停会儿走路。”八戒道:“哥哥又弄虚头了。这里麻绳喷水,紧紧的绑着,还比关在殿上被你使解锁法搠开门走哩!”行者道:“不是夸口说,那怕他三股的麻绳喷上了水,就是碗粗的棕缆,也只好当秋风!”
“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我们的言语、行为和理智都是对自性功德有牵连的,因此修行非大丈夫莫能为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小小的过失,也能造成万劫难消的恶业。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这个说法在今天非常有市场,纵是做恶之人,往往说生命是我自己的,死活都是我自己选择。推行错误的人生观,使得杀盗淫妄酒盛行起来,岂不知影响他人的罪过还得自己承担,由于影响面大,因而罪业就深重。作为社会的一元,对社会就负有很重的责任,这个责任不是自己可以了断得了的。因此,如果自己明智一点,没有能力看透各家文化,不要在文化里搞是非。历史上韩俞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儒家的修养很深,但不了解佛家文化的方便与本质,以为自己很了解,以点代面写诽谤之文。本可以上升天界受乐,却成了下恶道受苦,至今未得解脱,岂不悲哀?!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这一句精彩,虽然没有被打,束缚之过丝毫不亚于鞭打之苦。因此宣传教育工作是众生界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善恶极重之职业。沙僧道:“师父,还有陪绑的在这里哩。”做错了事,用错了心,智慧的提升也被搁置了。行者道:“不是夸口说,那怕他三股的麻绳喷上了水,就是碗粗的棕缆,也只好当秋风!”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一切恶业都是不实之法,一旦觉悟过来,犹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因此虽然不同的宗教都强调忏悔法,但忏悔的学问非常之大。西方文化讲人有原罪,认罪为实有,似众生与上帝有差别,是对精神束缚的一种文化。
正话处,早已万籁无声,正是天街人静。好行者,把身子小一小,脱下索来道:“师父去哑!”沙僧慌了道:“哥哥,也救我们一救!”行者道:“悄言!悄言!”他却解了三藏,放下八戒、沙僧,整束了褊衫,扣背了马匹,廊下拿了行李,一齐出了观门。又教八戒:“你去把那崖边柳树伐四颗来。”八戒道:“要他怎的?”行者道:“有用处,快快取来!”那呆子有些夯力,走了去,一嘴一颗,就拱了四颗,一抱抱来。行者将枝梢折了,将兄弟二人复进去,将原绳照旧绑在柱上。那大圣念动咒语,咬破舌尖,将血喷在树上,叫“变!”一根变作长老,一根变作自身,那两根变作沙僧、八戒,都变得容貌一般,相貌皆同,问他也就说话,叫名也就答应。他两个却才放开步,赶上师父。这一夜依旧马不停蹄,躲离了五庄观。只走到天明,那长老在马上摇桩打盹,行者见了,叫道:“师父不济!出家人怎的这般辛苦?我老孙千夜不眠,也不晓得困倦。且下马来,莫教走路的人,看见笑你,权在山坡下藏风聚气处,歇歇再走。”
正话处,早已万籁无声,正是天街人静。解脱必须放下,入万籁寂静之状态。好行者,把身子小一小,脱下索来,这就叫凡夫莫随缘,低位学大道。又教八戒:“你去把那崖边柳树伐四颗来。”柳树,指阴阳平衡之相状。那大圣念动咒语,咬破舌尖,将血喷在树上,气随血行,血存心意。一根变作长老,一根变作自身,那两根变作沙僧、八戒,都变得容貌一般,相貌皆同,问他也就说话,叫名也就答应。前一变是逃身,这一变是替身,虽然方法不同,都是一执着实有一个自我。这对明心见性障碍很大,因此一定是没有办法逃避真正的苦难。心理作用,没有办法和真实体悟相提并论。现在科学里的心理学和中华传统的养生修道学完全是二回事。不过,故事在这里实是告诉读者全息能信息的一些真实情况。把任何一法认作是自己,就必然会受到这个错认的恶果。老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选择了舍身存识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一不究竟的选择,只能进入四空天的境界而不能出离六道。
不说他师徒在路暂住。且说那大仙,天明起来,吃了早斋,出在殿上,教拿鞭来:“今日却该打唐三藏了。”那小仙轮着鞭,望唐僧道:“打你哩。”那柳树也应道:“打么。”乒乓打了三十。轮过鞭来,对八戒道:“打你哩。”那柳树也应道:“打么。”及打沙僧,也应道“打么。”及打到行者,那行者在路,偶然打个寒噤道:“不好了!”三藏问道:“怎么说?”行者道:“我将四颗柳树变作我师徒四众,我只说他昨日打了我两顿,今日想不打了。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收了法罢。”那行者慌忙念咒收法。
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这句重要,对人生的启示作用极大。西方文化解释不了,可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事情虽然凡夫不能自在圆满享受安乐,但确实能感受其中的苦痛。时空是假,果报随时会现前,所谓冤家路窄。读者可以做一个实验,试想全心去感受他人的一个知觉点,比如他人的手掌。久而久之,功夫深入后,他人手的感觉自己也有感觉。这就是这段故事要说明的大道之理。由此会明白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的道理,只要是被杀的众生心存怨恨,恨谁谁感应,这个感应不受时空限制。这就是冤孽病的真实情况,很多人杀了人,或者杀了生,以为解决了问题,其实把问题扩大了。由于粗心大意,不能觉察到问题已经上到身上,误以为成功了,其实是彻底地失败了。历史上很多战争后,战士会留下战争的心灵创伤,这是最可怕的事实。生活中杀生为业的人,将来的问题也小不了,历史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就是屠夫的问题和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全报。西方文化由于依赖于西医,对疾病的分类很粗,更是对因果病和冤孽病一无所知,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归于神经官能症,或是某某综合症,是推卸医疗责任而已。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大仙低下云头,叫声:“孙行者!往那里走!还我人参树来!”八戒听见道:“罢了!对头又来了!”行者道:“师父,且把善字儿包起,让我们使些凶恶,一发结果了他,脱身去罢。”唐僧闻言,战战兢兢,未曾答应,沙僧掣宝杖,八戒举钉钯,大圣使铁棒,一齐上前,把大仙围住在空中,乱打乱筑。这场恶斗,有诗为证,诗曰: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塵尾自飘然。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俗语中有金蝉脱壳之法,这里是用替身代受之法。把恶业交代给阴阳平衡之道,自心不作深刻忏悔,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仙低下云头,叫声:“孙行者!往那里走!还我人参树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哪里可以像脱壳一样脱掉?行者道:“师父,且把善字儿包起,让我们使些凶恶,一发结果了他,脱身去罢。”彻底来一番赌斗,是不是可以化解因果问题呢?沙僧掣宝杖,八戒举钉钯,大圣使铁棒,一齐上前,把大仙围住在空中,乱打乱筑。最后四字是总结,乱打乱筑。这一段意趣很深,三个徒弟代表三个方面,用心,持戒,转识成智。结果加起来也敌不过真实之元神作用,修行是修真,如何能用南辕北辙方法来解决问题?
悟空不识镇元仙,如果修行人不了解心识之体,则活树变枯枝。与世同君妙更玄,元神是现象之体,不明白现象之本,如何能驾驭万法?元神比万法更玄,因为是本与末的关系。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塵尾自飘然。用心与自然相比是何等的无力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是泡影即化解万法。如功夫境界现前,见怪不怪,奇怪自败。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元神随识用,自在随缘,毫不轻松自在。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日常生活里看不破元神之本我的道理,这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夜去朝来,梦想着去西天取经,实质上还是原地打转。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众仙接着,仙师坐于殿上,却又在袖儿里一个个搬出,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将行者捆倒,行者道:“想是调问哩。”不一时,捆绑停当,教把长头布取十匹来。行者笑道:“八戒!这先生好意思,拿出布来与我们做中袖哩!减省些儿,做个一口中罢了。”那小仙将家机布搬将出来。大仙道:“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众仙一齐上前裹了。行者笑道:“好!好!好!夹活儿就大殓了!”须臾,缠裹已毕,又教拿出漆来。众仙即忙取了些自收自晒的生熟漆,把他三个布裹的漆了,浑身俱裹漆,上留着头脸在外。八戒道:“先生,上头倒不打紧,只是下面还留孔儿,我们好出恭。”那大仙又教把大锅抬出来。行者笑道:“八戒,造化!抬出锅来,想是煮饭我们吃哩。”八戒道:“也罢了,让我们吃些饭儿,做个饱死的鬼也好看。”众仙果抬出一口大锅支在阶下。大仙叫架起干柴,发起烈火,教:“把清油熬上一锅,烧得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扎,与我人参树报仇!”
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槐树,木鬼,业力生贪之作用。
与自然作对,还自诩修行,那只能是对功德的一种贪婪罢了。不仅智慧不起作用,戒律也失去了。这一段比喻世人起心动念无不是作茧自缚。行者笑道:“八戒!这先生好意思,拿出布来与我们做中袖哩!减省些儿,做个一口中罢了。”故事写得很幽默,因果报应来了,还以为是自己努力的好处呢。“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比喻他们越斗越是自缚自缠,通往地狱之门都有可能打开了。自收自晒的生熟漆,把他三个布裹的漆了,浑身俱裹漆,漆,是比喻漆黑一团,心地光明尽失。上留着头脸在外。不管脸面的问题,不论是何等高官,或者何者学者、富豪,只要是良心里一片漆黑,离地狱油锅之报就不远了。
行者闻言暗喜道:“正可老孙之意。这一向不曾洗澡,有些儿皮肤燥痒,好歹荡荡,足感盛情。”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这些话一是称赞仙家法术,二是说明悟空尚且没有悟到真空妙有之理。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东边是起心之所,符合日规之律,比喻生有生的法规。西边是归心之所,智慧之源。狮子,比喻智慧,石狮子,比喻智慧被硬化成了痴迷。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下地狱的真相通过这段描写得非常清楚了。痴迷是感生地狱的正因,下地狱也是一种假相,真心里何曾真有地狱油锅?三心不可得,本是元神之用,常在云端,不虚不实,非空非有。
只见那小仙报道:“师父,油锅滚透了。”大仙教“把孙行者抬下去!”四个仙童抬不动,八个来,也抬不动,又加四个,也抬不动。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说不了,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
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这是心有执着,刚强难化,佛也度他不了的意思。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众生执着之力可以把地狱坐穿。可见,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他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扎一扎,与人参树报报仇罢。”那小仙真个动手,拆解布漆。
虽然心猿是动的,总有办法胡思乱想,恶业都积累在自家福田的自性之作用上。这一段说的是三心不可得,猴子是不可得的,如果拿得住悟空呢?但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无明业障永远在那里的,跳不出因果报应之理。
行者在半空里听得明白,他想着:“师父不济,他若到了油锅里,一滚就死,二滚就焦,到三五滚,他就弄做个稀烂的和尚了!我还去救他一救。”好大圣,按落云头,上前叉手道“莫要拆坏了布漆,我来下油锅了。”那大仙惊骂道:“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我才自也要领你些油汤油水之爱,但只是大小便急了,若在锅里开风,恐怕污了你的熟油,不好调菜吃,如今大小便通干净了,才好下锅。不要扎我师父,还来扎我。”那大仙闻言,呵呵冷笑,走出殿来,一把扯住。
众生无量劫哪一个不是无数次在地狱里混进混出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坚定地走方便的活命之路。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补救而已。因此普度众生的方法,就是给众生指引一条光明大道,仙佛都是人做的,一切慈悲心肠的人绝不会诅咒众生得什么因果报应,而是真诚地祝愿众生都成仙佛。注意,一旦成了仙,离成佛就不远了。因为极长的寿命让他们赢利了闻法精进的时间,哪有不成佛的道理?这就是佛家讲的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其说法。
毕竟不知有何话说,端的怎么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