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身边的超级卧底姓钟的人

当前位置: &
揭秘: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最危险的中共间谍是谁?
15:55:24 & &
韩练成(资料图)
&&&&1926年9月,马鸿逵的陆军第七师编为西北国民联军第四军,参加北伐战争。&韩圭璋&担任军警卫手枪营排长,随军向西安进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推行&联俄、联共&政策,联军总政治部派来共产党员刘志丹出任政治处长,传播新思想、新作风。
&&&&&刘志丹是我父亲接触比较早的共产党员,对他起到了启蒙作用。&韩兢说,刘志丹认准&韩圭璋&是个好苗子,发给他一份&革命军人登记表&,指定专人作为培养他加入共产党的联系人。
&&&&可惜的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刘志丹等共产党人被&礼送出境&,韩练成还没入党就和组织断了联系。
&&&&1929年,军阀混战全面爆发。5月,冯玉祥通电讨蒋,而属下马鸿逵等部先后投蒋倒冯,马部被改编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1930年,蒋、冯主力在豫东鏖战,蒋介石在归德火车站的&总司令列车行营&上指挥作战。
&&&&当时,韩圭璋已任马鸿逵部第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守备归德。当冯玉祥的军队包围了蒋介石的&列车行营&时,韩圭璋奉命前去&救驾&。危急之下,韩圭璋率部冲入火车站,成功解围。
&&&&&这场&勤王'之战,彻底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韩兢说,韩练成因此被召进&总司令列车行营&,第一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
&&&&出于习惯,蒋介石像往常一样,以黄埔军校校长对下属的口气问话:&你是几期的毕业生啊?&在蒋介石看来,英勇善战的将领,一定是黄埔军校生。
&&&&当他得知韩练成不是黄埔的学生时,颁发手谕,特批韩练成为黄埔军校的三期生,列入学籍。由于黄埔系在国民党军队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许多人说:&韩练成被蒋介石&赏穿黄马褂'。&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军队内的迅速上升之路。
&&&&不久,蒋介石手谕江苏省主席陈果夫:&学生韩练成,着以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尽先任用。&
&&&&从此,韩练成脱离西北军,进入蒋的黄埔系,先后担任江苏省保安干部训练团主任、省保安处副处长、独立第十一旅旅长、镇江警备司令等职,1935年春晋升为少将。
&&&&&银弹&面前更清醒 筹划秘密联络共产党
&&&&仕途顺利,家庭幸福,并没有让韩练成就此享受,他迫切希望有一个用武之地能够报效国家、报答校长知遇之恩。但他不赞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相反,对共产党发表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和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士发表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持积极拥护的态度。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对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发动兵谏。陆军大学为此停课,教育长杨杰要求教员、学员推测事变走向、推演事变对策。
&&&&正在陆大学习的韩练成的分析是:&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这次事变是因政治而起,必须由政治途径解决。他提出的这一对策与众多师生不同,但与教育长杨杰&由蒋主动,和平解决&之上策不谋而合。杨杰此前曾因韩练成归德救蒋认为他是&一个有战术头脑的勇将&,此时更是刮目相看,认为他已经成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将才&,因此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推荐其去德国学习军事。
&&&&韩练成开始恶补德文,尽管后来并未成行,但从德国教官身上学到治学严谨的作风,行为、举止发生很大改变,以致许多国军将领误认其是在德国深造过的军官。
&&&&&七七事变&后,身在陆大的韩练成主动请缨要求去前线,当时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在北伐与直奉联军作战时,就对韩练成的英勇表现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保荐他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高级参谋,并指派他为李、白两人与各方联络的军事代表。已被蒋介石钦点列入黄埔系的韩练成,此时又进入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视线。
&&&&1939年,韩练成在昆仑关战役后升任师长,蒋介石非常高兴,给了他一笔5万元的特支费,要他与各方人士联络感情,站稳脚跟。
&&&&&我父亲事后知道,蒋介石笼络有价值的师长用4万元至5万元,笼络军长要15万元至20万元,对级别更高的将领,那就更多了。&韩兢说,&蒋介石的&银弹'不但没有将父亲打倒,反而使他更加清醒。&
&&&&1942年2月,韩练成升任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晋升中将军衔。不久,国防研究院在重庆复兴关成立,蒋介石兼任院长,指名调韩练成入第一期作研究员。
&&&&韩练成综合各种情报、数据分析:抗战四年来,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35个师团,接近日本全国陆军51个师团的7成;其中共产党的军队包括地方游击队也不过只有50万人,却抗击着日军21个师团35万人和62万伪军,这是侵华日军的60%和90%以上的伪军。
&&&&谁是真抗日,谁是假抗日,在数据面前,一目了然。韩练成一边潜心研究,一边筹划秘密联络共产党。
&&&& 受命&好好在蒋身边工作& 成周恩来直接掌握&下线&
&&&&&在我父亲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韩兢认为,周恩来常说,我们共产党人搞情报,不靠金钱美女手枪,靠的是信念、理想。&我父亲就是这种人当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1937年8月,韩练成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当时,韩练成陪同白崇禧会见到南京参加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的周恩来、叶剑英及冯玉祥等人。会谈中,周、叶二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绝无一字一句多余,令韩练成十分钦佩。
&&&&&虽然是简短的一次见面,周恩来等共产党人身上表现出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情给我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兢说。
&&&&1942年6月,经过缜密的考虑,韩练成委托无党派人士周士观通过他的女婿、中共地下党员于伶安排了与周恩来在重庆一个普通居民区的第一次单独会见。
&&&&&由于与周恩来已不是初次见面,又有&黄埔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谈话直入主题。&韩兢通过翔实的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韩练成向周恩来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当前军事、政治形势的看法,明确表示要投身革命,要求加入共产党。周恩来则谨慎地表示,目前国共合作,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内部、国军上层发展党员,希望韩在国统区,在蒋、桂高层好好工作,为国家、为抗日统一战线作贡献。
&&&&在谈话就要结束,准备分手时,周恩来突然问:&韩参谋长,你是桂系将领,刚才你说在西北军为焕公(冯玉祥)解围,是怎么回事?&韩介绍了他与冯的渊源,周恩来又问:&那么,&四一二政变'前后,你也在西北军了?有一位,也姓韩,叫韩圭璋的人,你认识吗?&韩练成惊呆了!半晌才说:&我就是韩圭璋。&周恩来也吃了一惊:&你就是?&周恩来告诉韩,他是从刘志丹处知道韩圭璋的。
&&&&从此,韩练成确定了与党的同志关系,开始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秘密工作。
&&&& 补白 &生存就是胜利&
&&&&在韩练成处于周恩来直接、单线领导下、开始为共产党工作的第一天起,周恩来就没有要求他为革命牺牲,反而告诉他:生存就是胜利。在需要他帮助海南琼崖纵队时,只是单方面提醒他:&在无损大计的情况下,能做多少做多少,一切由你酌定。&在莱芜战役之前,请董必武转达的指示是:一切由他自己酌定,最后一句话,还是&生存就是胜利&。
&&&&&这种对我父亲生命的尊重和政治上的信任,使他心甘情愿付出生命。&韩兢说,&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作为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高级间谍,韩练成到底为党提供了多少重要情报,至今无人知晓。韩兢回忆说,父亲在世时绝口不提往事的原则是:&我在解放前为党工作是由周总理直接领导的,周总理不说的我不说,中央没有公开的我也不说。&
&&&&尽管如此,韩练成在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传奇故事,还是不胫而走。
&&&&1946年10月,作为国民党整编第46师的师长,韩练成列席了蒋介石主持的有白崇禧、陈诚等人参加的最高级军事会议,了解到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计划和西北、山东两战场的战略部署。
&&&&会后,韩练成试图通过秘密渠道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转告他:&速去上海找董老谈。&韩练成立即转赴上海,趁白崇禧不在,将董必武接到白公馆秘密见面,把全部情报交董老速转党中央,并约定了与华东解放军联络的暗号:&洪为济。&
&&&&当年年底,整编46师到山东不久,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派新四军干部陈子谷持&洪为济&的信来找韩练成,随之又有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来联络,并在韩练成身边留下了两名联络员杨斯德、解魁。
&&&&按照蒋介石&以临沂为主战场,歼灭共军陈毅主力&进行临沂决战的设想,韩练成率领的整编46师加入北线集团,由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配合南线集团,&在临沂会歼解放军华野主力,或迫解放军退入沂蒙山区而歼之。&
&&&&1947年2月中旬,华野放弃临沂,秘密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韩练成坚持蒋介石、陈诚&共军主力溃败西窜&的错误判断,一再干扰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李仙洲等人的作战部署。李仙洲2月21日夜下令&由莱芜向吐丝口突围&时,韩练成仍强调&未部署妥当&,硬是推迟行动一天。
&&&&23日,李仙洲集团突围开始,韩练成却神秘&失踪&,放弃了对整编46师的指挥,彻底打乱了李仙洲的作战计划。战役全面打响后,华野的几个纵队一块出击,从莱芜到口镇这片狭窄土地上,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李仙洲5万大军就被歼灭殆尽,李仙洲也受伤被俘,莱芜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当日下午,韩练成由联络员引导到达华野指挥部,与司令员陈毅、政治部主任唐亮见面。
&&&&主动面见蒋介石 战败了反获称赞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战役失利之后,韩练成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主动返回南京,见到了蒋介石。&父亲明白,自己是&忠实执行'了蒋介石的错误路线而导致失败的,刚愎自用的蒋介石绝不会去追究战败的责任而使他自己脸上无光。&
&&&&事实正是如此,韩练成向蒋介石汇报了莱芜战役的情况,并把自己乔装平民、趁乱逃出陈毅包围圈,后经青岛来到南京等早已编好的故事向蒋介石表述了一番。
&&&&蒋介石听后不但不怀疑,而且称他是&莱芜战役唯一生还的英雄&,并说:&如无过人的胆量和超群的智慧,怎么能从陈毅铁桶似的包围中逃出来呢?&称赞他,&一俟跑出,即刻返京,极其忠勇可嘉。&蒋介石还叫韩练成给中央训练团作报告,以此来激励士气。
&&&&一句话葬送74师 辗转抵达解放区
&&&&1947年3月底,蒋介石亲自下令,调韩练成入国民政府参军处任参军。这是韩练成第二次在蒋介石的身边参与机要,而且这一次的参与程度更高:蒋介石举行军事会议、研究战局、飞赴各个战场,韩练成时时在侧;送蒋介石看的战报最后要经韩练成过手,蒋介石批出的命令最先经韩练成过目。
&&&&&1996年,一位和蒋纬国私交甚好的台湾世家子弟告诉我,纬国将军说,令尊是潜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韩兢说,&这其实也正是周恩来对我父亲的要求--高谋,即在战役、战略的层面上为党起作用。&
&&&&孟良崮战役前,关于张灵甫的整编74师到底是走还是守,韩练成在关键时刻对蒋介石说了一句:&共军善打运动战,我们在鲁南(莱芜)就是在运动战中吃的亏。&促使蒋介石命令74师死守孟良崮、吸住共军、四面合围、歼灭陈毅主力,结果却使整编74师全军覆没。
&&&&孟良崮战役结束不久,整编第46师有个团长逃回、华野有个团级干部叛变,都谈到韩练成在莱芜战场的失常表现,杜聿明把这些迹象向蒋介石秘密汇报:&如果韩练成不是共产党倒还罢了;如果是,那咱的计划、战报都在他皮包里,他又天天跟在校长左右,这个仗咋个打法?&所幸蒋介石素知韩杜不睦,并未质疑,但韩练成的处境已岌岌可危。
&&&&1948年春节前后,为防不测,韩练成两次去香港休假,与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定下了经香港脱离国统区的路线。
&&&&1949年1月,韩练成辗转来到解放区--河北省平山县东黄坭村。在这里,他先后受到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的单独接见。毛泽东说:&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解放军,也调动得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啊!&
&&&&要党员不要上将 一生看淡生死名利
&&&&1948年4月,韩练成被调离参军处,飞赴兰州,向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报到。5月22日,韩练成在兰州接到命令,居然是&西北行辕副参谋长、甘肃省保安旅旅长兼兰州保安司令&。让一个中将当旅长,连张治中都感到很意外,韩练成自己想出来答案&我知道何应钦对我有成见&。
&&&&1949年8月,韩练成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1月,韩练成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主席是彭德怀,副主席习仲勋、张治中。张治中曾当着彭德怀和习仲勋等人的面说:&在何应钦向蒋介石报告&韩已到了解放区'时,蒋一把打落了桌上的玻璃杯,指着何应钦等人大喊:&都是你们逼的!如果不是你们贬他一个中将当旅长,他怎么会走?'&
&&&&韩练成的特殊经历在西北知晓的人很少,周恩来委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向两人交底:韩练成&是一个没有办理过正式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他的行动是对党的最忠诚的誓言&。
&&&&1950年5月,韩练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担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前,周恩来总理曾征求过韩练成的意见。根据他的条件和贡献,如果按起义的国军军长对待,完全可以授上将军衔。可韩练成却明确表态,他坚持按入党时的职务、级别,接受中将军衔。
&&&&最后,韩练成不仅没有接受对起义将领的授衔待遇,连发给他的按起义将领对待的奖金都没有接受,看都没看,就一次性地交了党费。一时间,韩练成要党员不要上将,成为军中的美谈。
&&&&&父亲是一个看淡生死,也看淡名利的人。&韩兢说,&他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位居大军区正职,但去世时留下的存款却连一万元都不到。&
&&&& 补白 &党要我做的事,全都做到了&
&&&&1983年6月,中央军委将韩练成的行政级别调整为大军区正职待遇。这时,他的身体已经日渐衰弱。
&&&&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韩练成以录音形式留下《后事遗言》:作为共产党员,几十年来,不论是在党外的时候,还是入党以后,党要我做的事,全都做到了,可以说毫无遗憾地、安详地闭上眼睛。我生前没有个人打算,死后也没有放心不下的事情。唯一愿望: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团结、幸福。
&&&&1984年春天,75岁的韩练成安详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在简单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摆放着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全体常委送的花圈。(李宣良 王经国)
(责任编辑:CN03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书讯专讯专讯专讯影视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解密:蒋介石身边“十三太保”的最终结局
1932年,蒋介石授意心腹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并核定骨干13人,号称&十三太保&。这13人的最终归宿大不一样。
1932年,蒋介石授意心腹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并核定骨干13人,号称&十三太保&。这13人的最终归宿大不一样。来 自 西 陆 军 事
追随老蒋:去台后继续任要职
&十三太保&中,大多追随蒋介石败退台湾。
贺衷寒曾在1921年秋作为武汉的学生代表,赴苏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团体代表大会,但因与张国焘结怨而被开除团籍,愤然离去。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后,他成为&黄埔三杰&之一,以反共先锋深得蒋介石器重。1950年,贺衷寒在台湾出任国民党交通部长,1972年5月,因骨癌病逝。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邓文仪1925年10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副官,1948年9月晋任陆军中将。邓文仪随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曾任&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98年7月,他在美国去世。
刘健群,被称为复兴社的三大理论家之一,后来却逐渐被冷落。1938年,刘健群皈依佛门,直到1943年夏才重返政坛。到台湾后,1950年12月刘健群当选为&立法院&院长。1972年3月,因心脏病逝世。
滕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1931年蒋介石被迫下野,他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计划书&。不久,复兴社成立,其宗旨就是滕杰在计划书中所讲的几句话。去台后,滕杰历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党团书记长等职,2004年7月病逝。
死于非命:酆悌成替罪羊
酆悌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被第一师七团的士兵抓住。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过酆悌的老师,酆悌不忍心他被杀害,纵容部下秘密将周恩来释放。1928年春,中统特工逮捕了中共地下党华克之,酆悌又暗中将他保释出来。1936年夏,酆悌出任军委会侍从室政工组长。因卷入复兴社与政学系的争权夺利斗争,加上戴笠等人密报其当年纵容部下放走周恩来、保释华克之的事情,蒋介石十分恼怒,将他调出侍从室,还一度想将他除掉。1938年9月,酆悌任湖南省省府委员,旋任长沙警备司令。12月12日,国民革命军奉令在长沙全城纵火,实行&焦土抗战&。由于仓促行事,造成很多市民死伤,国内舆论哗然,令蒋介石极为被动。酆悌等3人作为替罪羊,被判处死刑,很快便被枪决。
接受改造:&烈士&样板获特赦
康泽,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后来曾任蒋介石侍从参谋等职。1948年1月,蒋介石委任康泽为襄樊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长官。7月16日,康泽在襄樊战役中被俘。蒋介石得知后将其内定为&烈士&样板,并授意对外宣布康泽殉难的消息。但被俘的康泽并没有&壮烈成仁&,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1961年他被批准监外就医。1963年4月,康泽被特赦释放,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7年在北京病逝。
相对于康泽,曾扩情留在大陆是出于自愿。曾扩情曾任黄埔同学会会长,&西安事变&时,他正在西北剿总任政训处处长。张学良找到曾扩情,希望他出来做个广播讲话。曾扩情对张学良寄予&同情&和&理解&,发表了一通澄清事变原委的讲话。蒋介石认为曾扩情的讲话是为共产党张目,主张杀掉曾扩情。经胡宗南等联名写信求情,曾扩情才幸免一死。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胡宗南派飞机接曾扩情离开。曾扩情在最后一刻出人意料地选择留在大陆。日,周恩来接见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扩情就在其中。&文革&中,曾扩情受到周恩来的保护。1983年11月,曾扩情病逝。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受辱身死:梁干乔被胡宗南&骂死&
梁干乔,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2月,梁干乔等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托派组织。1931年5月托派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后,梁干乔投靠国民党特务机关。后来因受戴笠忌恨和压制,他跑到西安投靠胡宗南。1945年6月,因梁干乔的部下接连向共产党投诚,胡宗南狠狠训斥了他一顿。梁干乔本来就体弱多病,回家后即卧床不起,不久死去。
&十三太保&除以上几人外,还包括为人所熟知的桂永清、郑介民、胡宗南、戴笠等。另外还有一人,叫肖赞育。&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几十名侍卫在战斗中死伤,身为侍从秘书的肖赞育却一枪未发就束手就擒,被蒋勒令&停职候审&。后来他得到蒋介石的谅解,1947年2月被授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后,肖赞育续任&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1990年10月,肖赞育曾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密会,此后去向不明。
70年代上半期,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1972年3月,在台湾上空的浓重阴云中,蒋以86岁高龄出任第五届&总统&,悲壮宣誓:&只要毛共及其同党一日尚存,我们革命的任务不会终止,纵使我们必须遭受千百挫折与打击,亦在所不惜,决不气馁。&但&英雄&暮垂,他的精神已支撑不住他的宏志。健康每况愈下,多种疾病与车祸交相而至,最后三年,他只公开露面三次。推动了乾坤的转移,但接连的胜利并未给这位巨人带来太多的喜悦,&文革&这场风暴已让他疲倦了,特别是林彪事件的强烈刺激,这位奋战一生的伟人也处在疾病与苦闷的折磨中。
在毛、蒋个人间,毛泽东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蒋。国共争雄,蒋使毛泽东家破人亡,迷信的蒋曾数次去掘毛泽东的祖坟,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的祖墓、祖坟却护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文革&中,细心的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许冲击溪口蒋宅墓地,但1968年还是有人闯入,炸毁慈庵,所幸未移动遗骨。蒋介石在台得知,嘱其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立大业,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但中央政府很快修复并严加保护。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拉&入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轻松一语把中美蒋三方本来很敏感微妙的关系清晰地点化了。当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主席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本栏目最新文章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词毛泽东在蒋介石身边安插的美女卧底 - 红色秘史 - 红潮网 军人生活网
毛泽东在蒋介石身边安插的美女卧底
  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蒋介石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意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
的中共中央对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这一切均源于蒋介石身边有一名中共的卧底,她
就是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今天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年轻漂亮的沈安娜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upload_files/article/4/1_11_ktmia.jpg" border="0" alt="2.jpg" title="2.jpg"/>
王牌女卧底――沈安娜
沈安娜身穿解放军军装照
  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
  1938年初,原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担任速记员、已为中共做过3年情报搜集工作的沈安娜在向办事处汇报工作时,董必武对她说:“你的情况,周恩
来和我们都知道了。你还是到国民党内部去工作吧……”董必武又说:“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已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你可以利用同他的老关
系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
  沈安娜遵照董必武的指示找到朱家骅,要他安排个工作,朱家骅听后十分高兴,“这没有问题,我们中央党部秘书处正缺速记员,办个手续就行了。”接着朱家骅似乎想起了什么,马上指示秘书给沈安娜办理特别入党手续。
  当时正值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召开,朱家骅就让沈安娜到大会做速记。1938年8月,日军逼近武汉,按照董必武的安排,沈安娜和刚刚赶到武汉
的丈夫华明之搭乘国民参政会包租的轮船撤退到重庆。当时虽然很乱,但沈安娜的特别入党手续是由朱家骅、甘乃光等3个中央委员介绍的,很快就被批准。从此,
沈安娜就正式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当了速记员。
  获取重要情报
  1939年1月,沈安娜被确定为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速记员,并负责保管会议的有关文件。在那次大会上,由蒋介石作报告,沈安娜就坐在离蒋介石仅三四米远的桌子旁作速记。
  在全会的小型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和军事头目们精心策划消灭中共军队的新阴谋,炮制了两个文件,即《防止异党活动办法》(后改为《限制共产党活动
办法》)和《关于共产党的处置办法》,这是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的纲领性文件。沈安娜将会议正式通过的两个文件送交给董必武和南方局组织部负责人博古。
  后来中共中央根据沈安娜提供的材料以及其他来源提供的材料,将其编入《磨擦从何而来》的小册子并予以公布,明确指出:国民党下达的这两个文件,是造成国共磨擦的根源。从而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气焰。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每两周开一次会,均由沈安娜担任速记。会议议题主要是由何应钦报告军事形势和反共的军事部署,研讨组
织特种党团打入共产党和进步组织的措施,还决定在浮图关举办中央训练团,受训人员均为国民党大小头目,朱家骅主讲“调查统计”。每次常委会的内容以及朱家
骅的讲稿,沈安娜均及时送交中共南方局。
  1941年初,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中共坚决斗争和广大舆论谴责下,蒋介石反共势力不得不稍事收敛,但到11月蒋介石又在五届九中全会上策划新的反共高潮。
  当时沈安娜怀孕即将分娩,当她得知这次会议极其重要时,坚持参加会议做速记,获得何应钦和特务头目徐恩曾的报告稿以及《关于党务推进的根本方针》等重要情报。
  失去联系 长期蛰伏
  1942年8月,一次突然事件发生了:沈安娜的直接领导人徐仲航被国民党逮捕,她与中共的联系中断了,这让她心里非常焦急。
  沈安娜知道八路军办事处就在红岩嘴,几次都想去找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和其他同志,可她清醒地知道:自从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以来,红岩嘴周围
布满特务,如果贸然前去,不仅给个人带来危险,而且将使中共组织和同志们受到牵连。她默默地告诫自己,要牢记周恩来“地下情报工作要长期隐蔽”的教导,绝
不轻举妄动,坚持耐心等待组织的出现。
  1943年宋美龄经常到妇女指导委员会发表演讲,需要有人记录,该会总干事知道沈安娜速记水平高超,就邀请她去做速记。为取得宋美龄的信任,沈
安娜精心速记并将其整理成文,将记录装订得非常漂亮,宋美龄看后十分高兴,以后每次讲演总要把沈安娜带在身边。这样,沈安娜又多了一条情报来源。
  1945年5月,国民党在浮图关召开“六大”,沈安娜奉命到大会做速记。这次大会是国民党针对共产党“七大”而召开的。蒋介石作报告时对毛泽东
的《论联合政府》极力诋毁,叫嚷全党要“精诚团结”,对付中共。会议确定,在抗战胜利后,要收复全部失地。会议决定成立“整军肃纪特种委员会”专门对付中
共。沈安娜想,这次大会策划的阴谋,是国民党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方针,中共一定很需要了解,虽然暂时无法送出,也要保存一份,一旦能取得联系就交过去。
  迎来新战斗
  1945年10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南方局负责秘密工作的吴克坚来到沈安娜的家里。性格坚强的沈安娜见到南方局派来的领导,3年的委屈、等待,让
她流下热泪。吴克坚告诉她,是周恩来派他来接关系的,并传达了中共南方局领导对她的指示:在中共和国民党和谈期间,要着重了解国民党策划的阴谋活动,及时
向中共组织报告。
  1946年初,旧政协开幕,沈安娜白天参加大会做速记,晚上参加国民党的党团会做速记。为了了解国民党的内幕,不管多累多困,晚上的党团会她必定参加。
  蒋介石不想实施《双十协定》,特别指示国民党代表在政协会上对政治、军事以及民主等问题的几个关卡要把住。国民党代表每天晚上的党团会就是讨论
如何实施蒋介石的策略,第二天如何对付中共。他们商定在会上攻什么,守什么,谁先发言,最后谁提折衷方案等。他们的会议刚结束,沈安娜就把会议情况写出来
连夜送交南方局。
  国民党于1946年2月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会,会上将讨论国民党在战后的大政方针,这又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
议。当时大会有几个速记人员,轮流记录、整理,沈安娜不能参加全部会议。她与机要处印刷股长沈达之关系很好,印刷股虽属重地,但沈安娜能随便出入,有机会
她就取回这些会议文件。
  国民党机关内部有个规定,经过中央党部秘书和处长同意,可以借调党部人员的亲属到大会担任临时工作人员,沈安娜为全面了解会议情况,就向处长张
寿贤建议将自己的丈夫华明之调来大会工作。张对沈安娜完全信任,表示同意,于是华明之就进入了大会速记组担任记录稿的文字修改和校对工作。这样,沈安娜就
将大会的全部情况都掌握了,然后通过联系人送交南方局。就在这次会议期间,周恩来于3月11日召开的两党代表会议上,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国民党企图破坏政协
决议的阴谋。
  1946年3月到4月,国民党又召开了两次最高国防委员会,还召开了中央常委会,进一步策划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在一次中央常委会上,蒋介石提出
要利用与共产党谈判,争取时间,依靠美机、美舰,迅速向各战略地区调兵遣将,向中共解放区进攻。中共中央根据沈安娜提供的情报,以及其他来源的情报,针对
对方兵力部署做出相应的决议,同时通过宣传机构公开揭露国民党准备内战的阴谋。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下令秘书处、机要处追查何人走漏消息。处长张寿
贤把此事告诉了沈安娜,她暗自考虑了对策,沉着应战。
  沈安娜按照南方局的指示,在国共战略决战的三年中,参加了国民党历次的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后改为政治委员会)以及立法院的
所有重要会议,她全神贯注地记录着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军事官员的军事报告,特别注意蒋介石的言行,就像按住了国民党的脉搏一样。国民党内部的每一次跳
动都被清楚地记录下来。蒋介石鉴于内部失密的教训,每逢讲到绝密军政问题时,总是突然下令:“这段不许记,把笔搁起来!”这时,沈安娜也只好和别人一样搁
下手中的笔。但她知道,蒋介石越是不让记的话,恰恰也是中共最需要了解的。她就细心地在心头默记,到休息时间,她马上佯装去厕所,速记在草纸上。当时国民
党中央党部对保密也做出新规定,不准工作人员带文件和笔记本回家,但沈安娜还是想办法把速记材料带回一份,回家后赶快译成正式文件送给南方局。
  1949年,根据中共中央情报部的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顺利由南京撤至上海。
  中共占领上海以后,沈安娜继续在中共的秘密情报战线工作,华明之则离开了情报战线。1983年,沈安娜从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的工作岗位上离休,华
明之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室离休。随后,他俩被中国安全部聘为咨询委员。他们从上海移居北京,安度晚年。2003年,华明之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如
今,93岁高龄的沈安娜依然身体康健,在安全部的宿舍大院里,还时常能看到她的身影。
  沈安娜其人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门第。1932年入读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结识了中共特科(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华明之。
  1934年,由于没钱缴纳学费,沈安娜选择了收费低且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
  1934年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要招一名速记员。中共特科高层王学文希望沈安娜能承担这个工作。经过考试,沈安娜被正式录用为浙江省政府秘书处
议事科速记员。没有录音设备的年代,会议记录全靠纸笔。在淹没于文山会海之中的政府机关里,反应敏捷、技巧娴熟的速记员是人见人爱的宠儿。凭着每分钟
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就在浙江省政府机关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
  不久,沈安娜接到了组织上的暗语密信,希望她“回上海一趟”。她偷偷地把省政府的一些会议文件、记录夹在衣物中装进小提箱,带回了上海。王学文看了情报后说:“安娜一炮打响!” 摘编自红岩档案解密
内容编辑:
【】【】【】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 邮编:100081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身边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