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quot 转义;动&quot 转义;字,夜景实历可知 杜臆 哪一篇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一作行)伫应接,卑位徒劳安。白云日夕滞,沧海去(一作朅)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迟尔同携手,何时方。
路病(唐·孟郊)  押寒韵  病客无主人,艰哉求卧难。飞光赤道路,焦肺肝。欲饮井泉竭,欲医囊用单。能几日,壮志忽已残。人子不言苦,归书但云(一作言)安。在我肠,宛转终无端。
尧歌 其二(唐·孟郊)  押寒韵  题注:山色挽心肝,将归尽日看。村肩篮舆子,野坐白发官(一作冠)。方短短,花明碎。琉璃堆可掬,琴瑟饶多欢。翠韵仙窈窕,岚漪出无端。洞庭秋,响答虚吹弹。
惜苦(唐·孟郊)  押寒韵  于鹄值谏议,以毬不能官。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一作官)。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名回不敢辨,心转实是难。不惜为君转,转非君子观。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
商州客舍(唐·孟郊)  押寒韵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声意今讵(一作竟谁)辨,高明鉴其端。
秋怀 其二(唐·孟郊)  押寒韵  秋月颜色冰(去声),老客志气单。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新卜清罗幽居恭奉献陆大夫(唐·孟郊)  押寒韵  引用典故:  住何处,仁邑无馁(一作饥)寒。岂悟旧羁旅,变为新闲安。二顷有馀食,三农行可观。笼禽得高巢,还层澜。翳翳桑柘墟,纷纷田里欢。兵戈忽消散,耦耕非艰难。嘉木偶良酌,芳阴庇清弹。力农唯一事,趣世徒万端。静觉本相厚,动为末所残。此外有馀暇,出幽兰。
寒溪 其七(唐·孟郊)  押寒韵  溪老哭甚寒,涕泗冰珊珊。飞死走死形,雪裂纷心肝。剑刃冻不割,弓弦彊难弹。常闻君子武,不食天杀残。斸玉掩骼胔,吊琼哀阑干。
严河南(唐·孟郊)  押寒韵  引用典故: 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发攒。我有心,未得官。终朝下,忍志将筑弹。君从西省郎,正有东洛观。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多端落杯酒,酒中方得欢。隐士多饮酒,此言信难刊。取次令坊沽,举止务在宽。何必红烛娇,始言清宴阑。丈夫莫矜庄,矜庄不中看。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唐·孟郊)  押寒韵  题注:引用典故: 造化绝①高处,富春独多观。山浓翠滴洒(一作的砾),水折珠摧残。溪镜不隐发,长遇(一作禦)寒。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信(一作即)此神仙路(一作乐),岂为时俗安。煮金阴阳火(一作芙蓉水),囚怪。花发我(一作或)未识,玉生忽丛攒。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赠姚怤别(唐·孟郊)  押寒韵  引用典故: 美人废琴瑟,不是无巧弹。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惊蓬无还根,驰水多分澜。倦客厌出门,疲马思解鞍。何以写此心,赠君。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唐·岑参)  押寒韵  引用典故:    前年见君时,见君正泥蟠。去年见君处,见君已。朝趋赤墀前,高视青云端。新登,适脱獬豸冠。刘公领舟楫,汴水扬波澜。万里通,九州天地宽。昨夜动,今旦送征鞍。老亲在吴郡,令弟双同官。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既参幕中画,复展膝下欢。因送故人行,试歌行路难。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佩声珊珊。儒生,权贵不须干。斗酒取一醉,孤琴为君弹。临岐欲有赠,持以握中兰。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唐·岑参)  押寒韵  题注:丞相百僚长,两朝居此官。成功云雷际,天地安。不矜南宫贵,祗向东山看。宅占凤城胜,窗中宽。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山蝉上衣桁,野鼠缘药盘。有时披道书,竟日不著冠。幸得趋省闱,常欣在门阑。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唐·岑参)  押寒韵  引用典故:   骤雨鸣淅沥,飕飗溪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君子满清朝,小人思。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何必,不能钓严滩。此地可,劝君来。
早上五盘岭(唐·岑参)  押寒韵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沈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乾。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唐·张九龄)  押寒韵  引用典故: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圣期将(一作朝特),王业成艰难。未改命,历在终履端。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一月朔巡狩,群后陪。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户蒙复,邑争牛酒欢。缅惟后,岂独。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荆州作二首 其二(唐·张九龄)  押寒韵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古风 其二十七(唐·李白)  押寒韵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共乘双。
古风 其三十九(唐·李白)  押寒韵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浮云无。梧桐巢,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行(一作悲)路难①。《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即景而寓感叹于间,以见不得不动归来之念。意者,是时太白所投之主人,惑于辟小而不见亲礼,将欲去之而作此诗。旧注以时世昏乱,阴小用事为解,专指朝政而言,恐未是。《唐诗别裁》:“白日”二语,喻谗邪惑主。“梧桐”二语,喻小人得志,君子失所。
古风 其四十(唐·李白)  押寒韵  引用典故: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一作蹙促)争一餐。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远,独宿天霜寒。幸遇,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秋日鍊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唐·李白)  押寒韵  引用典故: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坐相看。秋颜入,壮发凋危冠。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唐·李白)  押寒韵  引用典故: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白龙降陵阳,。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一作鹍)鸾。下视宇宙间,四溟皆(一作空)波澜。目下事,从之复何难。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彊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愿随去,鍊火烧金丹。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其二(唐·李白)  押寒韵  白笴夜长啸,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唐·李白)  押寒韵  三门横峻滩,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感兴六首 其五(唐·李白)  押寒韵  题注:引用典故: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欢。高节不可夺,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军行(唐·李白)  押寒韵  题注:新跨①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崔五宅送刘跂入京(唐·李颀)  押寒韵  引用典故: 行人惜寸景,系马暂留欢。昨日辞小沛,何时到长安。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清洛云鸿度,故关风日寒。维将道可乐,不念身无官。生事远,田园芳岁阑。东归余谢病,西去子加餐。宋伯非徒尔,明时正可干。躬耕守贫贱,失计在林端。宿昔奉颜色,惭无双玉盘。
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唐·杜牧)  押寒韵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少陵鲸海动,翰苑寒。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
垂老别(唐·杜甫)  押寒韵  四郊未,(一作死)不得安。子孙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为。幸有牙齿存(一作好),所悲骨髓(一作肉)乾。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是,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①壁甚坚,②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一作独)宽。人生有,岂择衰老(一作盛)端。忆昔日,迟回竟长叹。尽征戍(一作东征),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丹。何乡为,安敢尚盘桓。居,摧肺肝。《诗镜总论》:《石壕吏》、《垂老别》诸篇,穷工造境,逼于险而不括。《唐诗归》:钟云:老人强作壮语,悲甚(“男儿”二句下)。钟云:此二语好!合上二句看,反觉气缓了些,不若单承上二句警策(“此去”二句下)。钟云:可住(“何乡”二句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四:首四句,痛极,怨极。单复曰:写其老而即戎之心,慷慨不畏缩,而夫妇之情叙,亦浓至可伤。周凯曰:“孰知”四语,哀恋极情,痛心酸鼻。陆时雍曰:语多决别,痛有余情。“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此语犹有少年意气。《杜臆》:“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极苦痛中,又入壮语,才有生色。“老妻卧路啼”,如优人登场,当远行时,必有妻子牵衣哭别,才有情致。《蠖斋诗话》:《垂老别》云:“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曲折已明;又云:“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观王粲《七哀》:“路逢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身死处,焉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道,问首望长安。”蕴藉差别。《唐宋诗醇》:王粲《七哀诗》,实此诗之权舆;《古诗》“十五从军征”一首,则《无家别》所自出也。《杜诗镜铨》:邵云:互相怜痛,声情宛然(“老妻”六句下),蒋弱六云:通首心事,千回百折,似竟去又似难去。至“土门”以下,一一想到,允肖老人口吻。《读杜心解》:《石壕》之妇,以智脱其夫,《垂老》之翁、以愤舍其家;其为苦则均。……首段叙出门,用直起法,开首即点。“子孙”二句,抵《石壕》中十六句。中段叙别妻,忽而永决,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网师园唐诗笺》:“孰知”四句,愈推宕,愈沉迫。《唐诗鉴赏辞典》: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一开头,诗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动乱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着说: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剩下我这个老头,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来!话中饱蕴着老翁深重的悲思。现在,战火逼近,官府要我上前线,那么,走就走吧!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颤巍巍地跨出了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知道在这个多难的时代应该怎样做。但是他毕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战士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之感叹欷歔。“同行为辛酸”,就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这个已处于风烛残年的老翁的悲苦命运。“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牙齿完好无缺,说明还可以应付前线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老翁的倔强;骨髓行将榨干,又使他不由得悲愤难已。这里,语气又是一扬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内心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作为男子汉,老翁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告别长官慷慨出发吧。语气显得昂扬起来。接下去,就出现了全诗最扣人心弦的描写:临离家门的时候,老翁原想瞒过老妻,来个不辞而别,好省去无限的伤心。谁知走了没有几步,迎面却传来了老妻的悲啼声。啊!唯一的亲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褴褛的单衫正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突然的发现,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紧缩起来。接着就展开了老夫妻间强抑悲痛、互相爱怜的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老翁明知生离就是死别,还得上前去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这时已哭得泪流满面,她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方,你总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这一小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结构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恻、愁肠寸断、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吴齐贤《杜诗论文》所说:“此行已成死别,复何顾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伤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犹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把“伤其寒”、“劝加餐”这类生活中极其寻常的同情劝慰语,分别放在“是死别”、“必不归”的极不寻常的特定背景下来表现。再加上无可奈何的“且复”,迥出人意的“还闻”,层层跌出,曲折状写,便收到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土门”以下六句,用宽解语重又振起。老翁毕竟是坚强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他不能不从大处着想,进一步劝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这次守卫河阳,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敌军要越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况和上次邺城的溃败已有所不同,此去纵然一死,也还早得很哩!人生在世,总不免有个聚散离合,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话语,虽然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乱世的真情,多少能减轻老妻的悲痛。“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候度过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叹了一阵。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预为铺垫。“万国”以下六句,老翁把话头进一步引向现实,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哪儿还有什么乐土?我们怎敢只想到自己,还老在那里踌躇徬徨?这一小节有两层意思。一是逼真而广阔地展开了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老妻:人间的灾难并不只是降临在我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是要想开一些。一是面对凶横的敌人,我们不能再徘徊了,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扑上前去拚一场!通过这些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的话语,诗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正直的、豁达大度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这在中国诗史上还不多见。从诗情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是一大振起,难舍难分的局面终将结束了。“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决别离去的时候,老翁突然觉得五内有如崩裂似的苦痛。这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家乡呵!长期患难与共、冷暖相关的亲人,转瞬间就要见不到了,此情此景,将何以堪!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汇聚成人间的深悲巨痛。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蓄着何等丰厚深长的意境:独行老翁的前途将会怎样,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将否陷入绝境,苍黄莫测的战局将怎样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将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想象、思索……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谨严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此诗叙别妻,“忽而永诀,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徐竹心)
寒硖(唐·杜甫)  押寒韵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寒硖不可度,我实(一作贫)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唐诗归》:钟云:唐人写山水妙远,往往用“无端倪”三字,此又曰“势多端”,又有其妙(“山谷”句下)。钟云:“实”字苦,如闻其诉声(“我实”句下)。钟云:三字幻甚(“野人”句下)。钟云:苦中幽事(“行子”句下)。钟云:义命止足语(“此生”句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崔德符曰:昔韩子苍尝论此诗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学者宜常讽诵之。陈继儒曰:此与《铁堂峡》、《青阳峡》篇,幽奥古远,多象外异想,悲风泣雨,入蜀人不堪读。周珽曰:首二句已括峡中行旅之苦,下数句正叙山谷多端苦势,“势”字可畏。《杜诗话》:积阻之气,至于霾天,著此一句,寒峡方显(“积阻”句下)。《读杜心解》:“行迈”四句,从“峡”字滚出“寒”字。接写四句,本说峡寒,反将“衣单”、“冬半”翻转来说,涉笔便活。《杜诗镜铨》:至极不堪处,忽父作自解语,翻转前篇“死道路”、“肝肺热”等句意,笔极变幻(末二句下)。
水会(一作回)渡(唐·杜甫)  押寒韵  山行有,中夜尚未安。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大江动(一作当)我前,汹若溟渤宽。暗理楫,轻波澜。霜浓滑,风急①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迥(一作回)眺(一作出)积水(一作石)外,始知众星乾。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唐诗归》:钟云:“动”字灵警(“大江”句下)。谭云:舟人性情。钟云:“轻”字暇,“暗”字整,然相生(“篙师”二句下)。钟云:险,想却,真(“迥眺”二句下)!《批点唐诗正声》:全诗中“没”、“倾”、“动”、“汹”、“暗”、“轻”俱活眼。《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明辅曰:少陵入蜀纪行,雄奇崛壮,盖其辛苦中得之益工耳。《杜臆》:“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妙在“动”字,夜景实历始知。插入“篙师”,便觉斐然,而夜渡之人,得此稍自宽怀。《杜诗详注》:曹孟德《碣石观海》诗:“星汉粲烂,若出其里。”此俯视水中之星。杜诗“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此仰观水外之星。《茧斋诗谈》:“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黑夜渡江,魂魄为水所移,心疑上下皆波澜,抵岸回望,始知星干。神理俱妙,他人那知此诀。《剑溪说诗》:杜五言彻首尾一韵,韵皆平正。惟“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干”字险,馀皆浑浑无奇。《唐诗别裁》:眺水外之星,下“干”字险(“始知”句下)。《读杜心解》:前篇(按指《白沙渡》)写薄暮,此篇写向晓。前写江行之趣,此写江势之险。前用正笔写,此多旁笔写。如“篙师”二句,从反面显出风势;“迥出”二句,从过后剔出水势是也。《杜诗镜铨》:张上若云:四句写黑夜险景甚真(“微月”四句下)。此又从渡水说到登岸(“霜浓”一句下)。
营屋(唐·杜甫)  押寒韵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甚(一作如)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若面势,户牖永可安。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顺所适,此足代加餐。寂无斤斧响,庶遂憩息欢。
别董颋(唐·杜甫)  押寒韵  引用典故:  穷冬急风水,开帆难。甘旨阙,不知道里寒。有求彼,南适小长安(地在南阳县)。到(一作别)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素闻赵公(邓州守)节,兼尽宾主欢。已结门庐(一作闾)望,无令霜雪残。老夫缆亦解,脱粟朝未餐。飘荡兵甲际,几时怀抱宽。汉阳颇宁静,岘首试考槃。当念著(一作皂褐),青云端。
郑驸马宅宴洞中(唐·杜甫)  押寒韵  题注:引用典故: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①。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椀碧玛瑙寒。误疑③过江麓②,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压,时闻杂佩声。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唐·杜甫)  押寒韵  题注:常苦损药栏,也从落风湍。新松恨不高①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祗凭黄阁老,衰颜③欲付②。三年奔走空,信有人间行路难。《唐诗镜》:三、四老笔,顿觉怀抱可想。结语喜极追悲,感知己情探,语往往颠倒入妙。《杜臆》:“新松”一联,亦有感于时事而不觉露之,亦见此老经世之略。《义门读书记》:以下二篇又反复洗发,总为“文翁再剖符”之意。《杜诗镜铨》: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新松恨不”二句下)。痛定思痛、语极沉着(“三年奔走”二句下)。此首言再葺草堂,得依严公暂尔休息之乐。《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老笔高调,写眼前语并无浅俗之虑。五、六“黄阁老”、“紫金丹”,莽态自喜,大有气格。比之上篇。彼为婉便,此特峭拔矣。
解闷十二首 其九(唐·杜甫)  押寒韵  先帝贵妃今①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应悲白露团②。《读杜心解》:此章志旧贡未除也。诗情悠远,含有两意:荔技为先庙所嗜,当兹续献,得无对“露团”而凄然乎?荔枝又祸乱所因,至此还来,得无抚“玉座”而惕然乎?盖两讽云。《杜诗镜铨》:何限悲凉(“玉座应悲”句下)。下四首皆借荔枝遣兴。蜀岁贡荔枝,志所触也。《杜臆》:非诗能解闷;谓当闷时,随意所至,吟为短章以自消遣耳。《杜诗镜铨》:诸作俱随意所及,为诗不拘一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s quo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