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政府有哪些村

环球经贸网 - 中小企业金牌合作伙伴
您的位置: >
> 2013年山西汾西县农村肉牛养殖业致富项目(图)
2013年山西汾西县农村肉牛养殖业致富项目(图)
相关产品:&&&&&&
更新时间:日
企业基本资料
评分与投诉&&|&&更多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高忠良 销售
电话:86 &&
联系地址:山东
山东省济宁市畜牧开发区
产品详细介绍
2013年山西汾西县农村肉牛养殖业致富项目用玉米粉56%、氨化麦秸粉23.5%、棉籽饼10%、麦麸8%、生长素1%、食盐1%、碳酸氢钠0.5%,每头每天饲喂6~7千克。该期饲料配方为:糖渣20~25千克、酒糟15~20千克、青贮秸秆10~15千克、玉米面2~3千克、食盐50克、矿物质添加剂20克、早晚各饲喂1次;日粮应以精料为主,精料的用量可占到整个日粮总量的70%~80%,并供应高能量(60%~70%)、低蛋白饲料(10%~20%),按每100千克体重1.5%~2%喂料,粗精料比例为1:2~1:3,适当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并保证饮水供应充足。肉”是发展肉牛业、提高养牛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埋植增重剂技术、从而增加了牛肉产量、提高了饲料报酬。对饲养期长的牛、可间隔100天重复埋植1次、育肥效果更佳。重视饲喂策略1、一日多餐慢慢过渡。从粗料型日粮过渡到精料型日粮、牛的食欲明显增强、若不加控制、采食量自然会大幅度增加,这很容易导致消化出现腹涨因此在饲料转变的初期要注意控制精料的饲喂量、采取一日多餐制将一天的精料分4~5次喂给、经过6~7天的过渡,待牛适应后就可以改为自由采食方式、料槽内可以昼夜保留饲料。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将推动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流转制度的具体实施,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协会,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规模养牛实行政策性保险我国肉牛生产区域集中,主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60%以上。肉牛产业成为主产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加,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牛肉需求不断增加,必将拉动肉牛产业的发展。全国规模最大,全国品种最全,全国质量最好,全国价格最低,全国信誉最好,国家级重点扶持项目,国家级良种科研供种基地,凡在兴旺中华牧业选购肉牛或肉驴20头以上,种羊50只以上的客户,咨询热线:均免费赠送铡草机技术资料山东省畜牧局兴旺中华牧业大型肉牛种羊繁育科研场电话:
是山东最具有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畜牧养殖外调基地,也是山东省畜牧局第一家种牛种羊定点推广企业,大型牛羊繁育科研场多年从事畜牧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改良工作,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并常年向社会大量供应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牛、良种肉牛、高产奶牛,向客户郑重承诺:(1)运输途中伤亡损失由我场承担, (2)为客户办理检疫手续;政府统一购买,价格更优惠,并货到付款,(3)选种过程中,客户自由挑选;(4)赠送养殖技术资料、光盘和畜牧草种. 小尾寒羊:其优点:发育快,个体大,一只成年羔每一年繁育两窝,每窝3-6只,每窝按3只羔计,4月后每只售价400-450元;每只羔羊去掉草料款80-100元,那么3只羊利润就是900-1000元,按2窝计就是元,去掉工人工资,纯利润不低于1500元。 波尔山羊:如果您购买波尔山羊,一代波尔山羊用原种配,每年2窝或2年3窝,每窝繁育2-3羔,产下的羔羊就是纯种2代,养3-4月,一只波尔山羊售价500元左右,3只波尔山羊售价就是1500元,按2窝计算就是3000元,那么养一只一代波尔山羊,去掉草料,人工开支纯利润不低于元,如果投资大点,购买二代三代的效益更可观。 鲁西黄牛 西门塔尔牛 夏洛莱牛:如果购买鲁西黄牛或杂交肉牛,发情期10个月开始发情,配种后10个月下牛,每年产1只,假设你购买5-6月的鲁西黄牛或杂交肉牛,价格在元,一只牛,年长体重600-850公斤,那么纯利润也在2000元以上! (农民、下岗工人、残疾人优惠) 优质牛羊任您选,满意服务再付款 . 经理/畜牧师:高忠良 办公电 话:手机:
咨询热线:传 真:
种畜经营许可证:鲁H9788 动物防疫证:(嘉)A08―6899A 公司注册号:8989邮政编码: 272405 公网址:http://
以上是2013年山西汾西县农村肉牛养殖业致富项目(图)的详细介绍,如果你想更详细地了解2013年山西汾西县农村肉牛养殖业致富项目(图) 的价格、厂家、型号及规格,请直接联系供应商 。
该公司其他产品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环球经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请注意风险!
全国服务热线:8 , &&&传真:7
环球经贸网运营中心:蓝点科技 &您好, []|
我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亮相汾西县
  本报9月27日讯 (记者 薛皓中)我省农民有自己的银行了。今日,山西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汾西县勍香镇众鑫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开业。这标志着我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种类进一步丰富,也标志着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又增添一支新的生力军。
  汾西县勍香镇众鑫农村资金互助社经山西银监局批准,其具体模式是:由勍香镇的11户农(居)民作为主发起人(出资人)自愿入股筹建,注册资本31万元人民币,主要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业务,是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互助社以当地农户、农村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信用、农户联保、抵押贷款等贷款模式,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互助受益。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文域名:山西省扶贫办.政务
&&您好,欢迎光临山西省扶贫办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汾西县“走百村、进千户、访万人”活动调研报告
发布人:&&&&来源:汾西县扶贫局&&&&发布时间: 16:11:14&&&&浏览次数:
按照省办关于《关于开展&走百村、进千户、访万人&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汾西县针对贫困村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有关情况如下:
&&& 一、汾西县扶贫开发情况及调研村的基本情况
&&& 汾西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山西省临汾市北端,属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吕梁山连片特困片区县。全县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5镇3乡1社区,120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耕地面积39万亩,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汾西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7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70元较上年增长13.3%。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该县的贫困人口规模为60774人,下达的贫困村指标为120个,贫困发生率47.1%。<span style="color: #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村有60个,其中55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670元。属临汾市贫困面较大的县。
&&& 8月25日&26日,我们按照汾西县的地域特点,把汾西县的贫困村分为5条线进行走访调研,第一条线为汾西县的西南方向,距离汾西县城约50公里左右,调研走访了邢家要乡盈村、洪南庄、邢家要、宋家庄4个行政村,涉及18个自然村、总人口4500人,行政村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属于黄土残垣沟壑区。村常驻人口不足一半,主要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时间半年左右,主要以干苦力活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山羊养殖、玉米种植和核桃经济林为主,除乡镇所在地有中小学外,其余行政村都没有中小学,包村扶贫工作队根据自身单位特点,在包扶村开展了饮水、扁桃基地建设等项目,例如:县残联对包扶村的残疾人优先赠送了轮椅、拐杖等残疾人用品。调研的行政村都实施过扶贫项目,主要是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和互助资金,由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资金较少,没有形成带动效应,效益不是十分明显。
第二条线为汾西县西面,距离县城约20公里,调研走访了佃坪乡佃坪村、陈家庄2个行政村,涉及11个自然村、2000人,村常驻人口一半左右,主要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时间半年左右,主要以干苦力活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玉米、小杂粮种植和核桃经济林为主,除乡镇所在地有中小学外,其余行政村都没有中小学,包村扶贫工作队基本是过年过节给低保、五保户发点米、面、油进行慰问。陈家庄村10年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为肉羊养殖,效益不好,佃坪村08年实施过移民搬迁项目,入住率达到100%,
第三条线为汾西县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20公里,紧邻吕梁交口,调研走访了拖阏蛟瞥谴濉⑴岣2个行政村,涉及9个自然村、1600人,村常驻人口一半左右,主要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时间半年左右,主要以干苦力活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玉米、核桃经济林为主,除乡镇所在地有中小学外,其余行政村都没有中小学,包村扶贫工作队为包扶村开展了扁桃嫁接、食用菌种植等项目。云城村10年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为核桃经济林栽植,目前未挂果。
第四条线为汾西县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25公里,紧邻临桃线,调研走访了僧念镇师家沟村、和平镇赵庄2个行政村,涉及6个自然村、2200人,村常驻人口一半左右,主要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时间半年左右,主要以干苦力活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玉米、核桃经济林为主,除乡镇所在地有中小学外,其余行政村都没有中小学,包村扶贫工作队为包扶村开展了肉羊养殖、机耕地改造等项目。师家沟村2010年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助资金, 2011年实施了片区扶贫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为肉鸡养殖,效益不明显。
第五条为汾西县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35公里,调研村为对竹镇西河村、白家河村,由于时间关系,暂时未去。
村的基本情况:
1、郝家沟村位于汾西县佃坪乡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距离乡政府7公里左右,下辖郝家沟村、贾庄、石家垣、兰要只、刘洼掌、前山、石丈7个自然村。全村243户,996口人,其中贫困户211户、803人,占总人口的 80.6%。耕地面积2000余亩,粮食生产面积1700余亩。 2013年人均纯收入 2570元。
郝家沟村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海拔800&1000米左右,山高沟深,水源匮乏,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退耕还林补偿款,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家庭养殖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和小杂粮等。
2、拖阏蚵薜畲逦挥诜谖飨匚鞅辈浚嗬胂爻20公里,距离乡政府5公里,辖3个自然村,共268户,1021口人,其中贫困户210户860人,占总人数的84.23%、扶贫低保户15户15人,占总人数的1.47 %。耕地面积3042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2625元。村内设小学1座,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3名。
罗殿村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退耕还林补偿款,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家庭养殖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 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小杂粮等。
罗殿村是2013年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目前财政扶贫资金64.5万元支持的獭兔养殖项目,兔舍建设及种兔引进已全部实施完毕,3000多只獭兔正在喂养过程中。该项目实施方式为农户入股(村委牵头出外考察选定兔种集中购买,代养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每年合作社根据农户代养獭兔数量留取1-2只小兔为代养费用,其余归农户所有)依托养殖合作社大户的集中养殖与农户家庭分散养殖相结合,2013年獭兔销售市场好,村内10多户进行了家庭自主养殖,今年销售市场变化,原自主养殖户已基本不再养了。由于该项目处于獭兔喂养阶段未发生销售发生,故未作项目实施前后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3、邢家要乡洪南庄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北部,辖4个自然村,共230户,1200口人,耕地面积3050亩。
洪南庄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水源丰富,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2013年人均纯收入2504元。
洪南庄村委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村内设小学1座,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1名,村民就医基本问题能解决,由于农民耕地面积少,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广,获取市场信息观念不强,致使本村经济发展滞后。
从总体情况看,洪南庄村委处于贫困状态,大部分农户收入都在温饱线下,但有很多的有利发展条件,民风纯朴,吃苦耐劳,只要集中财力、物力予以支持,发展山羊养殖和经济林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农民科学管理,洪南庄村一定能摆脱贫困面貌,走上富裕的道路。
4、邢家要乡宋家庄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南部,辖8个自然村,共 349户,1264口人,耕地面积42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2500元。村内设小学 1座,卫生所 1 个,村级医生1名。
宋家庄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从总体情况看,宋家庄村委处于贫困状态,大部分农户收入都在温饱线下,但有很多的有利发展条件,民风纯朴,吃苦耐劳,只要集中财力、物力予以支持,发展优质绒山羊养殖核桃经济林种植,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宋家庄村一定能摆脱贫困面貌,走上富裕的道路。
5、邢家要乡邢家要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南部,辖8个自然村,共485户,1488口人,耕地面积4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2495元。村内设小学 1座,卫生所 1 个,村级医生1名。
邢家要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从总体情况看,邢家要村委处于贫困状态,大部分农户收入都在温饱线下,但有很多的有利发展条件,民风纯朴,吃苦耐劳,只要集中财力、物力予以支持,发展优质绒山羊养殖和核桃经济林种植,引导农民科学管理,邢家要村一定能摆脱贫困面貌,走上富裕的道路。
6、邢家要乡盈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南部,辖6个自然村,共1871口人,耕地面积3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2300元。村内设卫生所 1 个,村级医生1名。
盈村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从总体情况看,盈村村委处于贫困状态,大部分农户收入都在温饱线下,但有很多的有利发展条件,民风纯朴,吃苦耐劳,只要集中财力、物力予以支持,发展优质绒山羊养殖和核桃经济林种植,引导农民科学管理,盈村一定能摆脱贫困面貌,走上富裕的道路。
7、佃坪乡陈家庄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北部,辖3个自然村,共180户,736口人,耕地面积1841亩。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水源丰富,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2009年人均纯收入1150元。
陈家庄村委地理位置比较偏避,交通不便,村内设小学1座,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2名,村民就医基本问题能解决,由于农民耕地面积少,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广,获取市场信息观念不强,致使本村经济发展滞后。
8、佃坪乡佃坪村委位于汾西县西北部,辖6个自然村,共370户,1200口人,耕地面积3000亩。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水源丰富,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2013年人均纯收入2510元。
陈家庄村委地理位置比较偏避,交通不便,村内设小学1座,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2名,村民就医基本问题能解决,由于农民耕地面积少,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广,获取市场信息观念不强,致使本村经济发展滞后。
9、拖阏蛟瞥谴逦挥诜谖飨匚鞅辈浚2个自然村,共219户,1100口人,耕地面积3300亩。
云城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水源丰富,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2013年人均纯收入2622元。
云城村委距县城20公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便利,村内设小学1座,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1名,村民就医基本问题能解决,由于农民耕地面积少,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广,获取市场信息观念不强,致使本村经济发展滞后。
10、拖阏蚺岣翊逦挥诜谖飨匚鞅辈浚4个自然村,共129户,456口人,耕地面积1300亩。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水源丰富,农民收入靠农业,部分收入来源于小型的养殖业、种植业及零散打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 20013年人均纯收入2581元。村委距县城20公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条件不好,村内设卫生所1个,村级医生1名,村民就医基本问题能解决,由于农民耕地面积少,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广,获取市场信息观念不强,致使本村经济发展滞后
11、僧念镇师家沟村委辖4个自然村(师家沟、北门沟、佛殿、陈家庄)共318户,1387口人,耕地面积3450亩,荒山荒坡3600亩。
师家沟村委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靠农业,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2013年人均纯收入2704元。
12、和平镇赵庄村辖2个自然村共220户,870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荒山荒坡600亩。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山高沟深,农民收入靠农业,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分春夏两季,无霜期短,只有120天,正常年降雨量45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部分小杂粮等,2013年人均纯收入2621元。
二、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入户访谈造成农户收入低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是:超生情况严重,家庭日常生活、上学、医疗支出大,土地收入有限,所访家庭除1户1个孩子外,每家基本上都有3-5个孩子。
二是:资源匮乏,可耕种土地、可放牧草场有限,主要收入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业,且受自然天气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较大。如罗殿村人均土地1.5亩多不到两亩,土地多为山地与河滩地,土地贫瘠,村民年年广种薄收,卖粮后除去化肥、种子开销,几乎没有剩余;该村有养羊的传统,但可放养的草场只能满足1000只羊,目前该村已有4户成规模的养殖了近900多只,养羊已无可发展空间。
三是:一些原有已形成规模的支撑农户生活的高收入产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收入大幅降低。如郝家沟村老一辈在山地种植的核桃树,最高树龄已有近200年,在国家未实施退更换林前,年景好的情况下全村每年仅核桃收入就为30万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林业部门大量种植的防沙绿化杨树,由于杨树根系具有伞状分布地表浅层的特性,在水肥吸收上和日照采光上抢先于核桃树,致使近百年的老核桃树大量死去,据村民讲近几年风调雨顺全村核桃收入只有5-6万元。
四是:文化程度低,实用技术掌握的少,出外只能干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重体力工作,受季节影响严重,就业不稳定。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欠账,受水的制约,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仍未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偏远的自然村由于道路不畅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副产品运输不畅;
六是:种植结构老套,村内没有形成规模化主导产业,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七是:有脱贫愿望和能力的农民,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银行信贷门槛高与互助金支持额度低的束缚,缺少资金支持进行生产力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八是:依然从事的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薄弱。科技兴农、科技增收的观点尚未形成,无高效产品,农户增收受限。如:<span style="color: #12、2013年连续两年的春冻,致使所访两村近年新栽挂果期核桃几乎绝收;此外,因灾、因病及子女上学返贫现象严重。
三、引发的一点思考
通过对贫困村的调研和日常工作积累,发现目前我省农村存在2两个较普遍现象,结合我站工作引发一点思考。
一个现象是我省空心村问题严重。在离城较远的村庄常住人口不足在册人口的20%-30%现象较为普遍,且常住人口多为没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能力差的老人、妇女和6岁以下儿童。
&&& 拖阏蚵薜畲62岁的郭福宝家庭结构为:一家3口人,老伴61岁,还有一个28岁没成家的儿子。全家种4亩玉米地,家中养了一头耕牛,玉米每亩产量约800--900斤/亩,每斤玉米按1元的收入计算,玉米毛收入应该是3200元,夫妻两人农村60岁养劳保险,每人每年660元,两人共1320元,儿子每年在外打工7个月,按每月2000元,打工收入为14000元,2013年卖掉的一头小牛收入600元,全年家庭总收入为总收入19000多元,减去种粮支出1600元后,分摊到该户3人的年收入为5800元。
综上所诉,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否会造成建档立卡识别出的扶贫对象很多是岁数大,年轻有劳动能力的一是常年不在或自主移民二因为出外打工收入超过扶贫标准不符合扶持要求。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否会影响到下一步到村到户的帮扶。这个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次调研活动我站除了对进村入户贫困村及农户的点上的情况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了解,同时对汾西县做为我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排名倒数第四的原因,进行了县级层面扫描。
附:汾西近年来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汾西近几年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近年来,汾西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全面启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统筹抓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以劳动者素质提升、扶贫产业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位一体&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各项扶贫重点工作;深化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和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启动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立项争资。
一是实施了2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以贫困村为单位,积极发展绒山羊、獭兔养殖和核桃、中药材、蔬菜种植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
二是实施了23个贫困村的片区扶贫开发肉鸡养殖项目。建成5000只规模的肉鸡养殖棚79个,配套完善了洪昌公司冷冻、屠宰、饲料加工、污水处理及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建成了集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太阳山肉鸡产业园区。
三是实施了亚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核桃经济林3150亩,建设万只规模肉鸡养殖棚62栋,进一步扩大了肉鸡、核桃两大主导产业的规模。
四是加快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举办了北京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积极参加百企千村县企对接、企企对接洽谈会,与省焦煤集团金土地产业开发公司达成了农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G4超敏蛋白生物农药项目和肉羊育肥项目合作意向。目前这些签约项目正在积极筹划建设之中。
五是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创造的就业岗位,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劳动力为主要对象,以实现稳定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申报工作。目前,共有17家中小企业和23家新型经济体,申报劳动力就业培训2551人,申请就业培训资金276.6万元,培训计划已上报市扶贫部门。
六是推进西山六县有机干鲜果畜禽循环产业发展项目,项目规划到2020年:新增核桃经济林建园8万亩达到22万亩、全县肉鸡养殖规模达到5000万只、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配套建设500立方的沼气池、依托洪昌肉鸡养殖公司新建年产20万吨有机肥厂等项目。同时,启动实施了6个10户以下遗留特困村的移民搬迁工作,资助贫困大学生、高中生3800余人,发展村级互助资金社32个,为贫困群众发放借款1700余万元,补贴贷款贴息资金92万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200余人。
截止目前,汾西县已建成肉鸡养殖棚281个,形成了年出栏及屠宰2200万只肉鸡的生产能力,辐射农户3000余户,肉鸡养殖产业年产值达到6.16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全县已发展核桃经济林14.1万亩,挂果面积4.5万亩,核桃年产值7500余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在财政扶贫项目的带动下,汾西县猪、鸡、兔和苦荞、谷子、大棚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通过整村推进、教育扶贫、劳动力转移、贷款贴息等项目的实施,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劳动力素质和农民劳动技能明显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随着产业项目的发展壮大,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扩大。
通过扫描我们大体了解到汾西县的农民收入低和扶贫开发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汾西县没有中央和省属企业,全县只有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4家维持生产,2家处于停产状态,经营效益差。同时招商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还在落地建设当中,且受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制约,一时难以产生效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足、品牌影响不大。
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全县新型工业企业尚在引进培育阶段,财税收入总量小、支出压力大,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现有中小企业数量不多,资本积累少,难以自我发展壮大。同时,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全国唯一没有农村信用社县份),融资渠道不畅,贷款十分困难,难以形成以工补农、财政惠农、金融支农的发展合力。
四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民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偏低,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不强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制约因素。
五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服务、城镇化扩张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难以吸纳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另外扶贫工作任务在基层,工作在农村,县级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汾西扶贫局为县农委的内设机构,行政级别为股级,现在编人员是6人,还外借1人。
责任编辑:曹海庆&&审核:张建浩&&
审定:张建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汾西县新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