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读后感选》读后感300字

史铁生作品选: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史铁生作品选: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
&&&热&&&&&
史铁生作品选: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
  无病之病  听说有这样的医生,对治病没什么兴趣,专长论文,虽医道平平,论文却接二连三地问世。无病之病他们也接诊病人,也查阅病历,却只挑选"有价值"的一类投以热情。据说那是为了科研。毫无疑问我们都应当拥护科研,似不该对其挑选心存疑怨。但是,他们的挑选标准却又耐人寻味:遇寻常的病症弃之,见疑难的病症避之,如此淘汰之余才是其论文的对象。前者之弃固无可非议,科研嘛。但是后者之避呢,又当如何解释?要点在于,无论怎么解释都已不妨碍其论文的出世了。  以上只是耳闻,我拿不出证据,也不通医道。尤其让我不敢轻信的原因是,"寻常"与"疑难"似有非此即彼的逻辑,弃避之余的第三种可能是什么呢?第三种热情又是靠什么维系的?但如果注意到,不管是在什么领域,论文的数量都已大大超过了而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超过着发明与发现,便又可信上述耳闻未必虚传。于是想到:论文之先不一定都是科研的动机。论文也可以仅仅是一门手艺。  世上有各种手艺:烧陶、刻石、修脚、理发、酿酒、烹饪、制衣、编席……所以是手艺,在于那都是沿袭的技术,并无创见。一旦有了创见,大家就不再看那是手艺,而要赞叹:这是学问!这是艺术啊!手艺,可以因为创造之光的照耀,而成长为学问或艺术。反之,学问和艺术也可以熟谙成一门手艺。比如文学作品,乃至各类文章,常常也只能读出些熟而生巧的功夫。  其实,天下论文总归是两类动机:其一可谓因病寻医问药;其二,是应景,无病呻吟。两类动机都必散布于字里行间,是瞒不过读者的。前一种,无论其成败,总能见出心路的迷惑,以及由之而对陌生之域的惊讶、敬畏与探问。后一种呢,则先就要知难而避,然后驾轻车行熟路。然而,倘言词太过庸常,立论太过浅显,又怕轻薄了写作的威仪,不由得便要去求助巧言、盛装,甚至虎皮。  还以前述那类医生做比--到底什么病症才对他们"有价值"呢?不是需要医治的一种,也不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而是便于构筑不寻常之论文的那一种。方便又不寻常,这类好事不可能太多,但如果论文的需求又太多太多呢?那就不难明白,何以不管在什么领域,都会有那么不寻常的自说自话了。它们在"寻常"与"疑难"之间开辟了第三种可能,在无病之地自行其乐。  "寻常",是已被榨干说尽的领域,是穷途,是一种限制。"疑难"尚为坚壁,或者说不定还是陷阱,是险径,也是限制。而限制,恰恰是方便的天敌,何苦要与它过不去呢?(正像一句流行的口头禅所劝导的:哥们儿你累不累?)所以要弃之与避之。这样,方便就保住了,只缺着不寻常。然而不寻常还有什么不方便么?比如撒一泡旷古的长尿(听说在所谓的"行为艺术"中出现过这类奇观)。对于论文,方便而又不寻常的路在哪儿?在语言市场上的俏货,在理论的叠床架屋并浅入深出,在主义的相互帮忙和逻辑的自我循环,在万勿与实际相关,否则就难免又碰上活生生的坚壁或陷阱--势必遭遇无情的诘问。所以,魔魔道道的第三种热情,比如说,就像庸医终于逃脱了患者的纠缠,去做无病的诊治游戏,在自说自话中享受其论说的自由。  我没说论文是这样。我只是说有些论文是这样,至少有些论文让人相信论文可以是这样:有富足的智力,有快乐的心理,惟不涉精神的疑难。其病何在?无病之病是也。  写到这儿,我偶然从《华人文化世界》上读到一篇题为"当代医学的挑剔者"的文章(作者王一方),其中提到一位名叫图姆斯的哲学家,以其自身罹病的经验,写了一本书:《病患的意义》。文中介绍的图姆斯对现代医学的"挑剔",真是准确又简洁地说出了我想说而无能说出的话。  在图姆斯看来,现代医学混淆了由医生(客体)通过逻辑实证及理性建构的医学图景与病患者(主体)亲自体验的异常丰富的病患生活世界的界限。前者是条理近乎机械、权威(不容怀疑)的"他们"的世界,后者是活鲜、丰富的"我"的世界;前者是被谈论的、被研究的、被确认的客观世界,后者是无言的体验、或被打断或被告知不合逻辑的、荒诞不经的主观世界。正是这一条条鸿沟,不仅带来医、患之间认识、情感、论理判断及行为等方面的冲突,也使得医学只配作为一堆"知识"、"信息"、"技术项目",而不能嵌入生命与感情世界。为此,患者图姆斯为现代医学开出了药方,一是建议医学教育中重视医学与文学的沟通,鼓励医科学生去阅读叙述疾病过程与体验的文学作品,以多重身份去品味、体悟、理解各种非科学的疾患倾诉;二是亲自去体验疾病。……古人"三折肱而为良医",图姆斯的"折肱"……却为现代医学的精神困境送去了一支燃烧着的红烛。  以上所录图姆斯对现代医学的"挑剔"和药方,我想也可以是照亮现代文学、艺术和评论之困境的红烛吧。况且精神的病患甚于生理的病患,而生理病患的困苦终归是要打击到精神上来,才算圆满了其魔鬼的勾当。--图姆斯大约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希望医学能与文学沟通的。  我记得,好像是前两年得了诺贝尔奖的那个诗人帕斯说过:诗是对生活的纠正。我相信这是对诗性最恰切的总结。我们活着,本不需要诗。我们活着,忽然觉悟到活出了问题,所以才有了"诗性地栖居"那样一句名言。诗性并不是诗歌的专利,(有些号称诗歌的东西,其中并无诗性),小说、散文、论文都应该有,都应该向诗性靠近,亦即向纠正生活靠近。而纠正生活,很可能不是像老师管教学生那样给你一种纪律,倒更可能像似不谙世故的学生,捉来一个司空见惯却旷古未解的疑问,令老师头疼。这类疑问,常常包含了生活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因而也常常指示出现实生活的某种沉疴痼疾。日此文原载于万圣书园&&
&作者:&&&&来源:本站收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电 子 课 文 ★&&&
★ 相 关 教 案 ★
★ 相 关 课 件 ★
★ 相 关 练 习 ★
★ 教 学 参 考 ★
★ 课 外 拓 展 ★
本页显示的是本站语文备课资源:史铁生作品选: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已被浏览次。读后感_2015最新名著读后感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大全
读后感写作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等
(2)亮明基本观点。用一个简洁的语言明确表述
(3)读后的感题目,一般是感想类或对小说的总结
(4)三种写法:缩写内容、阅读后感想、摘录好句子和段落
(5)选择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6)读后感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却写法不同议论文
(7)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今日推荐Today Recommended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国大革命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篇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
聚焦热点Hot focal length
老人与海英文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5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1000字]
热门读后感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确,两本书在很多地方是有相通的地方。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样坚韧,百折不回。在路遥的笔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
最热门名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一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
最热门读后感100字:
当我把《雷锋的故事》这本书读完后,我被里面的主人公雷锋所深深的感动了。 雷锋出身在那万恶的旧社会。他的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些血海深仇都一一的被雷锋所铭记在心中。就是这些原因使雷锋变的比别人坚强,面对困难毫不放弃,...
最热门读后感200字: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刚看完,很压抑,然后,很久,才释然。。。 主人公福贵,从一个有钱的爱赌爱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经历了破落、贫穷、战争,一步一步,失去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只有一头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最热门读后感300字:
作品简介:《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
最热门读后感400字:
作品简介:项链(La Parure)短篇小说是法国名作家莫泊桑作于1884年。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
最热门读后感500字:
作品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世界》、《昆虫记》也叫做《...
最热门读后感6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看过《追风筝的人》,第一次令我真正落泪的,怕要数这一段了:哈桑捡起一个石榴,他朝我走来,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那么他哽咽道,红色的石榴汁如鲜血一般从他的脸上滴下来。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吧!这是阿米尔在亲眼看到哈桑...
最热门读后感800字:
以下是网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书籍的 1000字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百年孤独》描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我最欣赏亦是最具带入感的便是乌拉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妲。阿玛兰妲继承了外祖母内敛端庄的品质,年轻时和母亲的远房表亲丽贝卡争夺意...
最热门读后感1000字: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坏孩子霍尔顿。 我有段时间总是那么烦躁,会因父母一句话而暴跳如雷,会因朋友的一个动作而伤心欲绝。后...
最热门读后感2000字:
相关栏目推荐
友情链接(申请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铁生作品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