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有多少个全国政协委员员和人大代表

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生的历史变迁
字号: T|T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变化
  &两会&召开在即。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都会先后赴京开会。在这一批人当中,来自港澳特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极其收到关注。要知道特区并无区级&两会&,特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何产生,又有何种职能呢?
  早在回归前,港区人大代表即于1970年产生,迄今整整40年,其中发生不少变化。
  回归前即有港区人代和政协委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香港2名
  事实上,早在回归前,港澳已经有了人大代表。最早在1954年,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来自香港的侨界代表徐四民和工联会理事长张振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与会,但他们的港人身份没有被突出,当时只是作为邀请者出席会议。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直到第三届,港区人大代表的人数始终只有2名。这种情况从第四届开始有了改变,第四届人大代表人数增加到了14名,接下来的两届人数也有所增加,都是16名,第七、第八两届分别是18名和28名。
  1970年,国家才首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加入港澳区代表,隶属于广东省代表团。当时中央邀请了18名港澳人士参加。
  香港回归前,无论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都毋须经选举产生。港区政协委员全部经中央委任产生;而港区人大代表则被纳入广东省范围,由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推荐,再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回归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办法开始出现变化,改由香港本地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以最近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其选委成员主要来自历届特首选举推委会、选委会成员加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总共有1234人。从第九届开始,港区人大代表名额又比之前增加多名,达到36名。第十二届港区人大代表人数保持和上届一样。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数,香港16名
  按照程序,港区人大的选举采用差额选举模式。候选人必须取得超过半数选票,始能当选。一旦有人代出缺,便按当届落选的参选人得票数多寡依次替补。
  至于港区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则继续沿用回归前的做法,即通过协商推荐,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常务委员会通过公布。根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不设地方委员会制度,但全国委员会设有"特邀香港人士"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有委员有2237人,其中港区政协占了202人。
责任编辑: 孟浩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有点星星之火,我就想让它燎原。
“公海赌王”连卓钊通贯黑白两道、享誉亚洲。
因“特殊原因”,他们未授衔。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
港区人代及政协委员40年变迁
日 07:33来源:凤凰周刊
图: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香港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
内容摘要 香港回归后,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不断上升。然而在香港社会,普通市民对其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持续走低。
&两会&召开在即。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都会先后赴京开会。在这一批人当中,来自港澳特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尤其显眼。要知道特区并无区级&两会&,特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何产生,又有何种职能呢?
早在香港回归前,港区人大代表即于1970年产生,迄今整整40年,其中发生不少变化。
回归前即有港区人代和政协委员
事实上,早在回归前,港澳即有了人大代表。
最早在1954年,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来自香港的侨界代表徐四民和工联会理事长张振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与会,但他们的港人身份没有被突出。
直至1970年,国家才首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加入港澳区代表,隶属于广东省代表团。当时中央邀请了18名港澳人士参加,其中包括香港左派中学培桥校长吴康民。
香港回归前,无论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都毋须经选举产生。港区政协委员全部经中央委任产生;而港区人大代表则被纳入广东省范围,由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推荐,再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因此之故,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曾形容,当时港区人代、政协委员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北京和港英当局斗争时的统战工具。他说,在中英就九七问题交锋时期,不少人充当了&中方炮手&的角色。人称&阿姐&的香港艺人汪明荃即是一个例子。汪阿姐在上世纪80年代主演的电视剧《万水千山总是情》中扮演爱国女学生,主唱的剧集插曲《勇敢的中国人》更赢得中港两地观众爱戴,于是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一动念,便邀请她出任港区人大代表。
回归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办法开始出现变化,改由香港本地的小圈子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以最近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其选委成员主要来自历届特首选举推委会、选委会成员加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总共有1234人。
按照程序,港区人大的选举采用差额选举模式。候选人必须取得超过半数选票,始能当选。一旦有人代出缺,便按当届落选的参选人得票数多寡依次替补。
至于港区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则继续沿用回归前的做法,即通过协商推荐,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常务委员会通过公布。据悉,中央政府筛选委任港区政协委员时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年届70岁或已连任四届,便要&离开&。根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不设地方委员会制度,但全国委员会设有&特邀香港人士&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有委员有2237人,其中港区政协占了202人。
&两会&架构在港尴尬
香港回归后,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地位也骤然上升。这个政治地位表现在:《基本法》附件一关于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中,赋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行政长官的权力;同时,《基本法》第159条赋予港区人大代表《基本法》修改的决断权。
另外,香港特区政府还规定,港区人代和政协委员出入境时,可以享用机场贵宾室,待遇与立法会议员相同。在港府的礼宾名单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皆有排名,国庆酒会和升旗仪式少不了他们的份儿。此外,政协委员还享有一个连香港地区直选议员和问责官员也没有的特权:可以继续持有外国护照,不受非议。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志在政治上更上层楼的香港人参与港区人代选举,希望成为港区人大代表,有机会代表香港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和制订。其中,在日选出新一届36名港区人大代表,便被喻为是香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选举。
然而,在香港政治体制中,港区人大、政协的政治地位却与香港的政治现实形成了一个奇异现象。
原来,回归之初,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奉行&井水不犯河水&原则,中央政府为了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强调香港只有特首一个权力中心,要求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低调慎言。他们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是会作政治表态的花瓶,其作用最多也只是帮助在内地遇到困难的港人。特区成立初年,中联办和港府甚至拒绝为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他们因此缺乏管道直接接触香港市民;港人一般不了解他们的工作,对他们也没有什么要求和期望。
不过,随着CEPA和内地旅客自由行在2003年后先后实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开始发生实质变化,双方在金融、经贸等多个领域的互动日趋密切,双方关系亦由回归之初的&井水不犯河水&转为追求经济全面融合。
在这种变化中,本来就不常与内地打交道的港府官员显得力有不逮,对内地官场文化和政府运作更是陌生。相比之下,较为了解国情、在内地有沟通管道、人脉关系较丰沛的港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则越来越活跃。许多人代及政协委员纷纷发声,要求在不违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下,重新确立自己在香港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008年3月,第十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出后,不少当选者就表示希望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当年的人代&票王&马逢国就说:&处理市民申请需要机制和资源,比如转介案件给内地需要有秘书去写信。但现在我们一个秘书也没有。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否应该这样运作呢?我觉得不太应该!&
前特区政府问责局长王永平也赞成港区人大成立一个不拿特区政府资助的办事处,定期向市民介绍可能影响香港利益的全国性法律及政策,以及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磋商,设立机制,协助香港市民在内地遇到的法律问题。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代与政协委员不同,拥有实质的表决权,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影响或改善国家的法律或政策。
至2009年,香港《文汇报》披露,当年3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港区政协小组会议席上,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表示,中联办已与港府达成&十点协议&,让港区政协在香港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港区政协的角色,将包括推荐人才给港府作公职委任;港府官员到内地视察时,可找政协委员陪同。
不过,香港中联办跟特区政府达成&十点协议&一事,随即在香港社会掀起极大争议。虽然黎桂康和港府事后多番否认有关报道,但香港泛民人士仍对&十点协议&耿耿于怀,担心一旦措施落实,政协委员将可以影响特区政府施政,俨如在香港设立另一权力中心,甚至架空立法会。
&两会&在港受认难题
回归以来,香港人代及政协委员的政治地位和待遇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在香港社会,其实一直仅有相当低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事实上,港区政协委员的表现一向备受争议。其中,其在&两会&的出席率一向低于内地委员,2009年更有变本加厉之势。该年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只有67名港区政协委员出席,缺席率高达44%,而缺席的59人当中,有21人没有请假。据悉,当日全国全部政协委员没有请假而缺席会议的有103人,单是港区委员已占了五分之一,成为&缺席冠军&。显然,这些人自己并不看重自己的委员角色及职能。
至于港区人代,连续担任过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吴康民忆述,以前鲜有反对及弃权票的出现,到今天,投反对和弃权票已很普遍。然而,人大最终还处在&橡皮图章&地位的政治窘境,还是让香港人代领教人大确非立法会。吴康民透露,有一次,财政部为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建议降低税率。但他却认为,只是降低税率并不能吸引外资,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其他配套措施,例如简化审批程序和加强运输基建等。当时很多港区人大代表都支持吴康民的看法,打算集体投弃权票。中央有关官员努力游说及解释政策,最终令港区代表放弃投弃权票。
对此,香港社会批评,多年来,港区政协委员曾为自己在香港的角色和功能向特区政府提出不少建议和要求,部分已经实现。例如,特区政府在礼仪上给予照顾,政协委员可以使用机场贵宾室;行政长官也每年与他们会面两次,听取意见等。这些安排令政协委员身份在香港社会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但他们在加入政协之后的表现,却相当无为。
至于有实权及选举的人代,由于港区人代并没有本地直选议席,也没有本地立法权,仅在全国人大会议中代表香港,而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又多数不适用于香港,因此香港市民普遍对人代选举制度感到陌生,也对人代在香港开拓&地盘&颇为抗拒。
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学者蔡子强接受本港《明报》访问时戏称,港区人大会议&&&暮气沉沉、思考老化、活力愈来愈少,&人大代表&最终会变成荣誉多于实际的民意代表&。
因此,对于港区人代应否在香港开设办事处,中国问题专家丁望指出,港区人代开设办事处没有好处,会令港府很难运作;即使要设立办事处,经费没理由要港府支付,由内地支付也须立法,倒不如不要浪费金钱。
香港社会普遍认为,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增加在港人眼中的认受性,首先应该提高选举透明度,接受适当的市民及舆论监察;当然,更大前提是&两会&本身要在整个国家政治运作中有名副其实的权力落实。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26]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中央官员深圳晤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李飞提3个“前所未有”
16:53:20 &&来源:澎湃新闻网
王光亚、李飞和张晓明今明在深圳会见香港各界人士听取政改意见。 大公网 图        8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及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在深圳举行政制发展座谈会。        据大公网消息,8月21日上午,王光亚、李飞、张晓明与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面。        李飞在发表开场白时提出3个“前所未有”,显示中央和特区政府落实普选的诚意,及高度重视民意。        李飞提到,第一个“前所未有”是香港就政改问题进行长达5个月的咨询,时间之长是历次政改中“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前所未有”,是在行政长官梁振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政改报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南下深圳,与香港政党和各界人士见面和今次举办的3场座谈,均是“前所未有”。        据凤凰卫视报道,李飞表示,落实香港普选,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性进步,这关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国家主权及安全,由于影响巨大深远,所以香港社会各界、特区政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        但李飞重申,要将香港特首普选问题处理好,要分清是非、坚持原则。他又说,现在已看得很清楚,围绕普选问题的是非就是,要不要遵守基本法,要不要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的界线和标准。        王光亚、李飞及张晓明在8月21日下午将与49名香港立法会议员举行另一场座谈会,也会与十多名泛民议员单独会面。        据大公网消息,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在上午会后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下星期开会就政改框架作决定,期望决定既坚持原则,也有足够空间讨论。        他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法律,但在本地立法层面仍然有空间,因为提名委员会将参照选举委员会,会符合均衡参与原则,四个界别均等,至于有关组成可透过本地立法,仍然有空间进一步优化。        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则表示,李飞在会上没有谈及太多实质的特首候选人提名门槛,但引述了三个重点,第一要讲是非和原则,第二是讲责任承担,第三是要团结。        陈永棋表示,普选是有权利,亦有责任,责任就是保持香港基本繁荣,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下做到普选。他又指,会上提到国家坚持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就算普选可实行,或最后政改不获通过,都会坚持“一国两制”。
& ( 16:48:40)
& ( 16:47:21)
& ( 16:46:52)
& ( 16:43:37)
& ( 16:40:08)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两会建言献策做充分准备-口岸简介-新渠办公室
图片新闻...
统计数据...
口岸法规...
专题报道...
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两会建言献策做充分准备
  核心提示:经济、民生仍是不变的关注焦点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是港区代表、委员们每年关注的焦点,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逐渐退散的时候,这份关注更加着眼于长远,体现出香港同胞对于国家全方位稳健发展的殷殷期盼。港区全国政协...    经济、民生仍是不变的关注焦点
    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是港区代表、委员们每年关注的焦点,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逐渐退散的时候,这份关注更加着眼于长远,体现出香港同胞对于国家全方位稳健发展的殷殷期盼。
    港区全国政协常委梁振英2日告诉记者,此次上会最关注经济问题,“包括如何继续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继续刺激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同时又避免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化并抑制房价过度上扬”。
    梁振英认为,过去一年,国家很好地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也在传统制造业以外开辟了新的出口市场。他说:“未来一年,世界经济阴晴不定,中央在财政上还是应该慎重。”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说,自己最关心的就是内地的房地产问题。“香港在保障市民住房方面有成功经验,可以推荐给内地有关部门。”他说,“香港采取高楼价、高地价策略,卖地是特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这并没有导致普通市民没房住,我会把香港的经验带到两会上。”
    港区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准备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关注民生的提案。他说:“无论内地和香港,贫富悬殊问题都很严重,还有年轻人毕业后的前途问题,也相当令人关注。社会应该更多地支持弱势社群,避免产生社会矛盾。”
    “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央应制定长远的‘低碳经济’金融服务政策。”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林健锋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迫使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复苏带来了新方向,内地应顺势支持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打造“低碳环保产业”。
    期盼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融合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2日告诉新华社记者,她正对准备提交的议案进行最后整理,她今年最关注的就是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问题。“加强合作已成为香港和珠三角的共识,但目前有一些制度性障碍造成双方合作困难,我希望中央牵头来消除这些障碍。”
    俗称回乡证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一直是港人在内地的身份证明文件。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国健说,部分香港市民在更换新回乡证后,由于号码最后两位数字改变,影响到他们在内地办理业务和生活。因此黄国健将在两会上建议公安部门设立回乡证终身号码。
    民建联作为香港最大社团,其成员包括30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联成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来自民建联的代表、委员们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多达14项建议和议案,其中包括将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政策扩展至广东全省及福建省主要城市等,这项建议如获采纳,意味着多达8000万内地居民可享受“一签多行”的赴港便利。
    冀望香港搭上“十二五”快车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多位港区代表、委员向记者表示,能否搭上“十二五”快车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极为关键。
    民建联日前召开记者会表示,将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从支持香港继续发挥国际金融、物流、运输、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将香港纳入规划中。
    民建联成员、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蒋丽芸说,香港被纳入“十一五”规划后,在国家的支持下成功抵御了金融海啸冲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愈显重要。“香港市民越来越感受到,香港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在创造就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及发展民主等方面都得到国家支持,与国家整体发展相协调。纳入‘十二五’规划后,香港一定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刘佩琼也表示,她将提出关于“十二五”规划中香港角色定位的意见。她说:“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应主动融入‘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中央官员深圳晤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李飞提3个“前所未有”_港台来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昕然
王光亚、李飞和张晓明今明在深圳会见香港各界人士听取政改意见。 大公网 图        8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及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在深圳举行政制发展座谈会。        据大公网消息,8月21日上午,王光亚、李飞、张晓明与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面。        李飞在发表开场白时提出3个“前所未有”,显示中央和特区政府落实普选的诚意,及高度重视民意。        李飞提到,第一个“前所未有”是香港就政改问题进行长达5个月的咨询,时间之长是历次政改中“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前所未有”,是在行政长官梁振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政改报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南下深圳,与香港政党和各界人士见面和今次举办的3场座谈,均是“前所未有”。        据凤凰卫视报道,李飞表示,落实香港普选,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性进步,这关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国家主权及安全,由于影响巨大深远,所以香港社会各界、特区政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        但李飞重申,要将香港特首普选问题处理好,要分清是非、坚持原则。他又说,现在已看得很清楚,围绕普选问题的是非就是,要不要遵守基本法,要不要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的界线和标准。        王光亚、李飞及张晓明在8月21日下午将与49名香港立法会议员举行另一场座谈会,也会与十多名泛民议员单独会面。        据大公网消息,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在上午会后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下星期开会就政改框架作决定,期望决定既坚持原则,也有足够空间讨论。        他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法律,但在本地立法层面仍然有空间,因为提名委员会将参照选举委员会,会符合均衡参与原则,四个界别均等,至于有关组成可透过本地立法,仍然有空间进一步优化。        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则表示,李飞在会上没有谈及太多实质的特首候选人提名门槛,但引述了三个重点,第一要讲是非和原则,第二是讲责任承担,第三是要团结。        陈永棋表示,普选是有权利,亦有责任,责任就是保持香港基本繁荣,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下做到普选。他又指,会上提到国家坚持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就算普选可实行,或最后政改不获通过,都会坚持“一国两制”。        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谭惠珠则认为,距离人大就政改拍板仍有一段时间,呼吁各方平心静气地讨论。        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表示,泛民在8月20日的联署,是表明立场“无湾转”,明显没有珍惜沟通机会,对最终政改达成共识不感乐观。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8月20日,26名香港立法会泛民议员联署“政改承诺书”,声称如果政改方案不符合所谓的“国际标准”,就会“投票否决”。附:李飞在深圳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座谈会上讲话全文        据中新网深圳8月2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21日在深圳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座谈,并发表题为《坚持原则,推进普选》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强调落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要讲是非、讲原则;讲责任,讲承担;讲团结,讲合作。        全文如下:        刚才各位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大家深入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尤其是当前的香港政治形势,对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会后,我们将认真梳理大家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委员长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如实汇报。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三点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是,要讲是非、讲原则。        落实行政长官普选,是香港回归以后最重大的政治问题。说它是最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港人治港”根本方向,关系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关系到 “一国两制”正确实施。同处理任何重大政治问题一样,要把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处理好,需要分清是非,坚持原则。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围绕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是非就是:要不要遵守香港基本法,要不要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的界线和标准。认清这个是非,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就十分明确,这就是必须坚持行政长官普选办法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坚持行政长官必须由爱国爱港人士担任。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一再重申这两项原则,经过深入讲道理、做工作,香港社会已经普遍认同这两项重要原则,这为落实行政长官普选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共识基础。刚才各位在发言中都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坚持这两项原则,并将其贯彻到行政长官普选制度之中。我完全同意大家的看法,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二是,要讲责任,讲承担。        顺利实现行政长官普选,并且确保普选取得成功,是国家与香港的大事,也是生活在香港的每一个人的大事,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有责任,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广大香港居民也都负有责任。在讨论普选问题时,大家普遍在讲权利,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普选对香港治理来说,是政治体制的问题,对个人来说,是权利问题。权利和责任是同一件事物的两面,在讲权利的同时,也要讲责任、讲承担。这包括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承担,维护和遵守香港基本法的承担,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掌握在爱国爱港者手中的承担。刚才各位的发言中,普遍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确定2017年行政长官可以实行普选,以回应香港社会的普遍诉求,解决这个长期困扰香港的问题,使香港社会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普遍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对行政长官普选问题作出必要的规定,把香港社会关于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讨论推向前进,确保行政长官普选在香港基本法规定的轨道上进行,普遍表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后,要努力推动香港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凝聚共识,顺利实现行政长官普选。这些意见和观点,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国家、对香港的高度负责精神,体现了大家的责任和承担。中央落实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特区政府对成功实现行政长官普选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加上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广大香港居民的责任和承担,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的目标。三是,要讲团结,讲合作。        我们要对落实行政长官普选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困难和挑战是现实的。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已经讲了许多,归纳起来就是:有些人明明知道他们的主张不符合基本法的规定,仍然执意坚持,以“占领中环”等违反法律的活动要挟中央和特区政府,如果中央和特区政府不接受他们的主张,就要冲击立法会、冲击特区政府,就要在立法会否决普选法案。可以预见,这种状况一旦出现,香港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必定受到严重影响。爱国家、爱香港、珍惜香港繁荣稳定的人们,在这个是非和原则问题上难道可以退让吗?因此,要争取落实行政长官普选,只能迎难而上。这就要求爱国爱港力量团结起来,精诚合作,与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一起,为实现行政长官普选而共同奋斗。在座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全国各地方的政协委员,是重要的爱国爱港力量,只要大家坚持原则,承担责任,团结一心,并把广大香港居民凝聚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就能形成一种巨大的正能量,推动行政长官普选由期盼变成现实。
澎湃新闻报料:9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francis: |
美国澎友:
澎友先来登录吧!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澎友先来登录吧!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获取邀请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请输入4-20字符
请输入6-12数字或字母
&&同意相关注册协议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输入注册时的手机号或电子邮箱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您的密码已重置,请输入新密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协委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