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闻大事件大事件神预测 2015年新闻大事件会发生什么事情

中国经济未来5年会发生什么?看专家的10个大胆预测|十三五计划|五年规划_新浪新闻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计划的酝酿之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也给2015年的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未来5年,中国经济究竟会怎么样,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么,结构调整的出路究竟在哪,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多位经济学家和相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大胆预测。新浪新闻摘录了十位专家学者的言论以飨读者。
  预测1:“十三五时期”6.5%是增长底线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十三五时期,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今年的增长按照我们的测算实现7%的话,那么到2020年我们年均的经济增长要实现翻番必须达到6.56%,6.5%左右是底线。
  预测2:印度经济增速将会在十三五期间超越中国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按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在2016年印度的增长速度会超过中国,印度目前采用的发展方式就是东亚的发展方式,招商引资,入口导向,基础设施。所以印度很可能在我们的“十三五”和以后的这一段时间抓住我们劳动力密集型往外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实现8%到9%的增长。
  预测3:中国经济未来会面临与亚洲金融危机相似的情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越来越相似了。从国内来看,一个是经济的下行压力,从高速增长转到了中速增长,调整的势头越来越显现,另外就是物价也有下行的压力,PPI已经连续35个月负增长,今年1月份CPI是0.8,当然这个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但是至少给市场的信号就是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在三期叠加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金融风险在逐步的释放。从这些情况来看,和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很多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预测4:本届政府需要筛选一批能够传之后世的大项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这一届政府我觉得缺的就是能够传之于后世的重大项目,未来我们要筛选这样一批目前重大项目。比如说新一代互联网,芯片、3G、4G等等。如果淮河经济带进行治理,有可能会形成中国的第三条通道”。
  预测5:5年之内北京的空气污染一定能治理好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我们去年是30亿吨的煤,中国的煤很有意思,主要是在北方内地生产,而我们的沿海是能源的主要使用地,而我们的发电效率非常高,在沿海一带是世界领先水平,排污的标准非常之高,在世界是领先的。可是我们的煤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效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北京的污染主要是这个带来的,北京周边大量烧煤,搞炼钢炼铁。怎么办?办法很简单,比如去年我们只进口了2%的煤,沿海一带进口印度尼西亚、巴西的煤,那个煤的质量不仅比国内的好,而且价格还低。一个办法,把河北这些金属烧煤的干掉,在沿海一带直接进口煤,然后用来发电。这样北京周边的这些高耗煤的都干掉,但是保持一定的煤的生产能力,煤矿别关,保持通电,一旦国际上出现问题,马上可以换煤,这个怕什么?所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个人认为,5年之内北京的空气污染一定能治理好。就像APEC期间一样,因为来源太明确了。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确提出大国发展战略。”
  预测6:政府要放弃一些产业扶持政策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直言,“十二五”期间,政府选择一些产业加以扶持的政策是不成功的,是非常重要的教训,“特别是一些新兴战略产业,最后都变成了过剩产业。这里面有机制问题,一旦我们列入了这种产业政策,各级政府都去资助,市场上也都在忽悠,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种过剩产能”,樊纲建议,今后应更多实施普惠式的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应用新技术,发明新技术,提升竞争力,提升产业生产能力。
  预测7:90后农民是今后城市住房、汽车等消费群体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要更加重视培育新的消费群体,而不是培养一两个消费热点。比如说80后,特别是90后农民工,我觉得是将来潜在新的消费群体,是今后城市住房、汽车等消费群体。但是如果制度不明、政策不畅,形不成稳定预期,这些人的消费可能就不能释放。”
  预测8:10年后债务率或上升到348%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指出,“根据测算,截止到去年中国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企业和家庭,整个社会的债务率占到GDP的243%,在%的基础上已经增长了90个百分点……如果不加以考虑债务率,而只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目标,让它要达到翻番的目标,或者说是更高的水平,可能将来的债务是发散的。我这里的一个模拟分析显示,10年以后,我们的债务率会从去年的243%会上升到348%,这样的话,经济的脆弱性,经济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明显的挑战。
  预测9:把价格调整好,GDP能上好几个百分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表示:“很多地方都有价格扭曲。到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高速费来回20块钱,到第二航站楼来回5块钱,你说这是不是价格扭曲?我们的土地价格极端的扭曲,贵得不得了,我们的资金价格到现在没有市场化。一方面有高利贷,另外一方面又有低利贷,这个资金的配置效率非常低。还有一个就是资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矿产,价格特别低。所以我们现在发展的道路就是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我相信如果把价格调整好了,我们的GDP能上去好几个百分点,这就是我的看法。”
  预测10:十三五时期可能是各类矛盾的集中爆发时期
国务院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
  国务院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指出,“比如说债务风险基本可控,金融风险基本可控,社会风险基本可控,都是基本可控。但是我的感觉,“十三五”时期有可能是经济结构调整最关键的时期,也可能是各类风险集中爆发的时期。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果说我们要增强社会的信心、企业的信心、投资人的信心和市场的信心,要增强透明度,要让我们这个规划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现在几乎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个政府部门,老百姓对“十三五”基本上是不了解,不关心的。另外要正视我们的问题,不要光看到光明的地方,也要正视现在潜在的风险。”
  新浪新闻出品
刚才有同志说,电视上不大看得见你。使我欣慰的是,看不见王岐山没关系,你们看看电视上现在中纪委出现的频次,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这几天连续都是第三轮巡视的反馈意见。
这么大的巡视力度,国企会有老虎落马吗?问是否会有人落马,显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本届中央巡视组出手,还从未从哪个单位空手而归过,何况2015年的首轮巡视全部去央企,如果被巡视单位都清白到了这种程度,何须巡视?
同样的话,不宜重复三遍。过了三遍,就要了无新意。个人聊天,尚且不能像祥林嫂那样絮絮叨叨,那么,一家电视媒体,不厌其烦聊春晚,是不是比祥林嫂还祥林嫂呢?
想必很多喜欢日剧和动漫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剧中在学校被同学们用各种方式排挤的人,在午休时间会选择躲在厕所里吃午饭。日本人甚至还据此造出了一个新的词汇“便所饭”——“厕所饭”。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判断
已有 85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2015年 厄尔尼诺 南涝北旱 大洪水 最热年
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判断 & & & & & & & & & & & & & & &杨学祥,杨冬红&一、2014年的最强厄尔尼诺预言烟消云散&2014年过去了,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极端事件的预言也烟消云散:超级厄尔尼诺和长江大洪水就位列其中。据《中国科学报》 ( 第14版)报道,“今年爆发厄尔尼诺事件的几率高达80%”已不是什么秘密,已有众多国家的专业机构和学者为此背书,世界气象组织、美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等对可能将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密切关注。实际上,根据观测数据,今年5月起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距离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仅差接下来两个月的海温不减。基于目前的发展态势,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一次的厄尔尼诺很可能与1997年至1998年间那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相抗衡。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4℃,造成美洲地区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全球农业更是遭遇数以亿计美元的损失。今年超强厄尔尼诺会否来袭?这个问号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2014年初,国际上多家模式和预报中心预测,2014年会有一次相当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甚至有科学家认为,这会改变整个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的年代际模态,使长达15年的气候变暖趋缓重新回到快速增温状态。但是,在2014年夏季,名为“圣婴”的厄尔尼诺却像孩子一样顽皮起来,不但强度未达到预期,甚至还一度出现滞缓,险些夭折。影响厄尔尼诺的原因错综复杂科学家仍需时间深入研究。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除此之外,年和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年与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年。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作用,是导致2014年强厄尔尼诺预测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轮的支持者甚至期望2014年强厄尔尼诺能将拉马德雷冷位相改变为暖位相,结束全球变暖的停滞状态。模型的缺欠和学术的偏见导致全球各国著名气象机构关于2014年厄尔尼诺预测的失败。据计算,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9月到11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2014年11月18日-2015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我在6月21日指出,厄尔尼诺3区自2014年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不过,4月9日-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2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82年到1983年事件,以及1997年到1998年事件,都处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7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澳大利亚气象局承认前期预测的失误,这为那些盲目跟风的气象机构敲响了警钟。关注厄尔尼诺预测中的国际科学争论。世界气象组织(WMO)2014年9月8日发布最新简报说,今年夏季没有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简报说,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今年5月至6月高出正常值0.5摄氏度,此后回落;海平面气压、信风等多项气象指标显示,最近数月大致处于“厄尔尼诺中性”状态,即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均未发生。根据气象模型分析和专家观点,太平洋中部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可能会再次升高,未来三个月内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为60%,并且其高峰可能出现在今年末并延续至明年初。不过,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结合当前情况判断,今年出现弱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较高,强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目前,根据国际上主要气候中心的预测,这次厄尔尼诺将继续维持一个中部型的弱厄尔尼诺状态,甚至这种状态可延续到今年秋冬。如果预测准确的话,这就意味着我们将经历历时两年弱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丁一汇指出,这类似于1982年至1983年和1986年至1988年的两次事件。这两次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启示是,在第二年的夏季,我国出现了北方干旱、南方多雨的现象,而第三年则出现北方多雨、南方干旱的逆反现象。这无疑将对今年及明年我国夏季南北方降水预测带来更大的压力。事实上,我在2015年1月23日指出,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我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1997年和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1998年为-2,1997年发生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年发生了最强拉尼娜事件;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2016年为-2 ,2015年的厄尔尼诺和2016年的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超过50%。&二、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判断&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2015年3月9日更新的月度数据中发出了厄尔尼诺正式到来的公告。厄尔尼诺作为一种海洋大气现象,特征是太平洋东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50%-60%。这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自2014年3月以来,美国国家气象局一直预测即将出现厄尔尼诺。不过,这种现象直到现在才出现。气候预测中心副主任迈克·哈尔珀特说,他不知道此次厄尔尼诺为何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形成,“今年有点令人困惑”。由于本次厄尔尼诺强度并不大,所以预期不会带来明显的全球气候模式变化。然而今年春天北半球可能仍然会出现一些受厄尔尼诺影响的现象,比如墨西哥湾区的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大等。图1 &2015年中部型厄尔尼诺已经形成&从图1中可以看到,赤道太平洋中部海温异常达到厄尔尼诺标准,美气候预测中心宣布“厄尔尼诺”到来。这次厄尔尼诺的威力较小。根据西部及中部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的持续升高和海面气压的变化,NOAA 的专家MikeHalpert 说他们确信厄尔尼诺确实来了。很多气候预测模型都显示虽然威力不大,但会持续到今年夏天。上一次的厄尔尼诺发生在年,强度中等。再上一次则要到年间(中等强度),年间(低强度),年间(较低强度)。近二十年内发生的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在年,当时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睡眠温度比正常的要高出3至4摄氏度,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长江流域的洪水及华南地区的持续暴雨,还有东南亚地区的大规模森林火灾。据悉这次厄尔尼诺的威力较小,本应该在12月前后出现的它也来不及对气候模式造成太大影响,另外专家估计它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干旱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3月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通常,厄尔尼诺事件只会持续6至8个月,但是今年的厄尔尼诺持续期可能会增加到两年或者更长。&&三、结论&下列预测被证实:目前,根据国际上主要气候中心的预测,这次厄尔尼诺将继续维持一个中部型的弱厄尔尼诺状态,甚至这种状态可延续到今年秋冬。如果预测准确的话,这就意味着我们将经历历时两年弱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015年厄尔尼诺有变强的可能性。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典型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可做灾害预测的参考。 & &年和年同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7/98强厄尔尼诺事件也具有参考意义。 & &中国南涝北旱值得关注。参考资料:&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 10:43:57 来源:中国天气网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在出乎人们意料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方面这次事件的前期特征与过去的时间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因为1982年3月墨西哥厄尔·奇冲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影响了卫星观测的结果,乃至厄尔尼诺已经爆发了,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当年会不会有厄尔尼诺发生。在此之前所观测到的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过程中海温增温一般都是从东太平洋南美沿岸开始,但这次事件却从中太平洋开始。1982/83年厄尔尼诺事件是仅次于1997/98年的最强事件,它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也非常之重。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130亿美元以上,而由此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与这次事件有关的主要气候灾害有如下几个方面:南美多国洪水频繁,北部干旱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暴雨十分频繁,洪水不断发生。1982年底到1983年上半年,秘鲁、厄瓜多尔西部连降暴雨,发生史无前例的洪水,洪水和泥石流造成各国死亡300余人。阿根廷、巴西南部、巴拉圭连续二年发生罕见的大洪水,大约6万人失踪。相反,哥伦比亚中部及北部、巴西东北部发生旱灾。美国南部洪水,中西部到中美洲干旱1982年底到1983上半年,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异常多雨,路易斯安娜州和密西西比州部分地区春冬季总雨量超过常年1.5倍,沿海湾各州洪水泛滥。厄尔尼诺期间,美国中西部及其大西洋沿岸地区中部、墨西哥及中美洲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1982年夏季,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农业损失合计达1亿美元。大西洋飓风显著偏少,东北太平洋飓风活跃1982年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在飓风季节却比较平静,只有2个飓风,为1930年以来最少值。1983年也仅形成4个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少。相反,在中美洲的西海岸,东北太平洋飓风却较为活跃,1982年9月的热带风暴袭击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造成1200多人死亡,损失约3.8亿美元,并在墨西哥北部造成225人受伤,损失至少超过3000万美元。东南亚大部、印度南部等地干旱,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洪涝亚洲南部也对这次厄尔尼诺事件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东南亚大部干旱,印度尼西亚发生1933年以来最重干旱;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地区1982年11月到1983年6月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失达1000万美元。1982年泰国东北部出现7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老挝北部出现1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相反,印度北部和孟加拉国则因连续暴雨再度引发严重洪水。中国多洪涝灾害,日本南部洪水泛滥1982年6月,中国中部和南部一些省份发生洪涝,许多建筑物被摧毁。8月,北方地区也受到洪涝影响,黄河出现有记录以来第二大最高水位。1983年,中国南部1-3月降水量为30年最大值,部分地区洪水泛滥,香港上半年降水量为1889年以来最大值,5月和8月发生严重洪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暴雨,长江水位许多测站达历史最高。而中国南部及北部发生夏旱。9、10月中国汉江、黄河、淮河、长江流域6万公顷农田被淹。7月日本南部遭受严重洪水袭击,造成5万余人无家可归。损失达8亿美元。澳大利亚、新西兰干旱严重澳大利亚从1982年4月开始干旱,一直持续到1983年,东南部地区旱情为1860年来最严重。干旱使农牧业经济损失达11亿美元,小麦减产一半,东南部火灾频繁,1月发生最大火灾,2月发生的火灾为历史上最惨重,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新西兰东部发生3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加拿大南部、美国北部异常暖冬1982年12月-1983年3月,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方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5℃,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暖的12月。亚洲北部暖冬,中国东北和日本冷夏1983年初,亚洲大部地区异常偏暖,中国北部和朝鲜也异常温暖,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济南1月下旬气温为30年来最高值。日本1982、1983年连续出现冷夏。中国黑龙江及吉林东部1983年夏季气温也显著偏低。南部非洲高温干旱非洲干旱较为广泛,其中中南部许多国家夏季炎热干旱,连续出现高温天气,1982年12月到1983年2月降水量不足常年的一半,造成水和食物短缺,饥荒使成千人死亡,数万人严重营养不良。干旱造成的粮食大幅减产,使得非洲南部国家不得不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进口玉米。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编辑:于淼1997/98强厄尔尼诺事件 10:33:59 来源:中国天气网1997/98强厄尔尼诺事件1997/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比1982/83年的事件来势更加凶猛,强度更大,结束也更为突然。1997年初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还处于异常偏冷状态,而4月厄尔尼诺就爆发了,海温距平指数从1月开始连续12个月一直持续上升,这在1951年以来的其它ENSO过程中还未曾有过。到1997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平均海表温度距平达到了2.8℃的极高值。虽然这次事件持续时间只有13个月,比1982/83年要短,但其海温异常的程度却超过了1982/83年,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温距平指数峰值最高、强度最大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1997/98年厄尔尼诺事件爆发后,引起全球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一些国家和地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同时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高温少雨,遭受着严重干旱。这次强厄尔尼诺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南美多国暴雨洪水不断,巴西东南部高温、东北部干旱1997年厄尔尼诺暴发以来,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降水频繁强度大,连续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智利北部6月连续两天的降雨量竟相当于过去21年降水量的总和,引发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使得全国十三个大区中有九个大区被列为重灾区;厄瓜多尔沿海7月连日瓢泼大雨,山洪暴发。8月中旬,阿根廷、乌拉圭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很多人被洪水夺去生命。10月,巴西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和乌拉圭南部连降倾盆大雨,一些河流决堤,洪水和泥石流使得至少2万人弃家出逃。直到1998年前期,秘鲁、阿根廷等国仍暴雨不断,洪水、泥石流频发。巴西南部则持续异常高温,而东北部发生了近1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受灾人口多达1000万。另外,6月,阿根廷和智利的边境地区出现特大暴风雪,一些地区积雪深度超过4米,茫茫大雪造成公路阻断,大批车辆和人员被困。8月安第斯山区中部连续1个多星期的暴风雪造成2万人被围困,至少8人被冻死,秘鲁南部有一半羊驼死亡,损失严重。东非多雨致洪,南非初夏遭热浪袭击在印度洋西岸,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1997年10月到1998年前期降水显著偏多,多次引发严重洪水,仅索马里就有2000多人死亡,45万人受灾。洪水还在这些国家造成霍乱、疟疾等传染病流行,致使5000多人丧生。在南非,9月下旬刚一入夏便连遭热浪袭击,一些地区出现创历史纪录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40℃,高温热浪使得草场大火不断发生,北方省有10万公顷草场、东开普敦省有5万多公顷草场被烧毁。热带西太平洋及沿岸地区干旱横行在暴雨洪涝袭击上述地区的同时,处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菲律宾发生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干旱,5个大水库水位明显低于常年,水稻和玉米种植被迫推迟。印度尼西亚发生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有上万公顷农田干枯。干燥气候还引起了大范围严重森林火灾,使得能见度明显下降,引起飞机失事。澳大利亚降水显著偏少,严重干旱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小麦产量估计要减产28%。中美洲严重高温干旱1997、98年厄尔尼诺期间,中美洲出现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7月巴拿马城气温偏高6~7摄氏度;哥伦比亚北部沿海地区连续数日保持40℃的高温天气,为历史所罕见。2月尼加拉瓜北部气温偏高13℃,洪都拉斯高温达45℃。巴拿马的干旱为1984年以来最重,运河水位下降,航运受到影响;古巴东部的干旱可能是20世纪最严重的,水源枯竭导致农作物减少50%。大西洋热带风暴减少,东北太平洋飓风灾害严重1997年大西洋热带风暴明显偏少,7月底以后飓风活动基本停止,北美东部沿海热带风暴灾害明显减少。但在东北太平洋飓风却异常活跃,9月中旬到11月上旬,墨西哥连续收到4个强飓风袭击,其中9月中旬的飓风强度为东太平洋有记录以来最大,10月上旬的飓风为该地20年来破坏性最大,造成至少200多人死亡,大片农田被淹,道路桥梁被冲垮,损失极为严重。中国长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引发特大洪水1997年夏季,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大部分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为几十年罕见。1998年前期,南方持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冬春讯。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华南部分地区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全国受灾面积达3亿多亩,绝收7900多万亩,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人民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编辑:于淼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杨学祥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大事件预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