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三项隋唐英雄5之前中国古代世界的农业科技成果

&&&&&&&&&&&&&&&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10课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知识点一  四大发明  1.表现  (1)造纸术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蔡侯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  (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大发明对中外的影响四大发明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印刷术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促进了冶金业的进一步发展  【题1】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D.儒家学说  答案 C  解析 培根所说的在文字、战争和航海方面的东西分别指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知识点二  《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  ①书中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算筹  (1)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2)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国家明令规定《九章算术》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题2】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采用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数法是(  )                       A.十进位值制
B.古率  C.圆周率
D.珠算法  答案 A  知识点三 《石氏星表》和浑仪  1.原因  (1)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  (2)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成就  (1)中国古代历朝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3)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根据唐代天文学著作的内容辑成《石氏星表》,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4)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题3】 以下对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B.石申所著的《石氏星表》,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C.我国古代观测天体坐标的仪器是浑仪  D.郭守敬制作的天文观测仪器是简仪  答案 B  解析 《石氏星表》是后人在唐朝天文学著作中对石申观测记录的基础上辑录而成的。  知识点四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2.农学  (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  ①内容:记录了东汉以后500多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培育优良品种。  ②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1)《氾胜之书》:西汉时期氾胜之所著,介绍了良种选择法等农作物栽培的技术和关中地区精耕细作的生产经验。  (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3)《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这部农书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编写,在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调查、吸收最新实践成果,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农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题4】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  A.介绍并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B.被誉为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答案 A  解析 徐光启有机会和西方的传教士接触,了解一些西方的科技成就并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书中,这在中国古代尚属首次。  知识点五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东汉未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出的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2)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1)内容:记录各种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  (2)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题5】 我国古代的医药学著作中,对世界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答案 B  解析 《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学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维,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36"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插图和右面的[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从插图可以看出中国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阅读[历史纵横]可知中国的造纸技术发展迅速,唐朝时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史料应用】 1.中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37"《九章算术》书影"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通过书影我们可以回顾《九章算术》的内容和其历史地位;阅读[历史纵横]可以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计数法的国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史料应用】 2.关于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所收录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 ②是当时最先进的理论数学著作 ③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④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九章算术》汇集了许多算数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而不是理论数学著作。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38"浑仪和简仪"插图和P39"郭守敬"插图以及"《齐民要术》书影"。  【信息解读】 认识浑仪和简仪及其作用,了解郭守敬的历史贡献,掌握《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  【史料应用】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简仪有利于天象的观测,为历法的产生奠定基础;郭守敬为编制精确的历法,改进和研制了简仪,编订成了《授时历》;而历法的出现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农书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思考: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P37)  方法点拨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答案要点 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火药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并打开了世界市场,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变式1】 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巨大,其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C.促进了远洋航行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答案 B  解析 火药传入欧洲,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但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一、本课测评  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做出过哪些贡献?(P41)  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直接回答四大发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即可。  答案要点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变式2】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后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 C  二、学习延伸  古代科技对现代还有影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事例吗?(P41)  方法点拨 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答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即可。  答案要点 可结合造纸术、指南针及火药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也可以结合珠算算法、历法、《本草纲目》等科技成就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加以说明。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列举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数学:《九章算术》、算筹。(3)天文历法:《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夏小正》、《授时历》。(4)农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5)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蔡侯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基础巩固  1.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  A.造纸术
D.火药  答案 C  解析 抓住题干材料中的"科学复兴"与"精神发展"等关键信息。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答案 D  解析 地动仪是东汉末年张衡发明的,不符合题意。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不是宋代。C项是唐代的科技成就。D项的西传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下列国家,在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埃及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4.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  A.割圆术
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C.极限思想
D.精确的圆周率  答案 B  解析 十进位值制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它用有限的符号可以表示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5.《齐民要术》(  )  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②主要记叙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涉及手工业 ③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④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 A  6.下列各项,被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答案 C  7.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印刷发行你个人的自传 ②从《九章算术》中学习十进位值的数位 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的位置 ④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四项内容全部出现在春秋以后。  能力提升  8.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 A  解析 活字印刷术宋代才发明,指南针、火药与火器是在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促成技术转移。只有造纸术是在唐朝时期转移的。  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宋元时期"即可完成。A项是战国时期,B项是东汉时期,C项是北朝时期。  10.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  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答案 D  解析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真实意图是考查张衡的科学贡献,A、B、C三项均不是张衡的科学贡献。只有D项是张衡的科技贡献之一。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kuàng,新丝棉)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沈括《梦溪笔谈》卷24《杂志一》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了我国哪种技术的发明?  (2)材料一中的发明有什么重要作用?  (3)材料二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 (1)指南针。  (2)促进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为欧洲航行家的远航,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2.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下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答案 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解析 此题材料在教科书中曾出现过,并没有多大的新奇。而试题的设问角度比较新颖。试题要求分析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发明。也就是要求分析雕版印刷出现的因素。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角度去分析,体现了对思维发散能力的考查。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又称"骚体"。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发展概况时期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初唐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盛唐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④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诗经》的特色及影响  (1)特色:一是以抒情诗为主;二是《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大都反映了现实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三是《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2)影响:《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题1】 下列作品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二京赋》
D.《上林赋》  答案 A  知识点二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2)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元散曲与词   (1)词,是一种能够和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又称"曲子词"。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宋词是宋代文学成就的突出标志。  (2)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这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描绘生动,手法多样,使时人耳目一新,因此能取代宋词而占据文坛的主要位置。  【题2】 下列关于散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元代民间  B.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成就最高  C.大多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D.元代时,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答案 A  解析 散曲产生于宋代民间。  知识点三
明清小说  1.兴起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明清小说的特点   (1)明清小说首先表现在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白话小说以"三言""二拍"和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为代表。  (2)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编年史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3)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4)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5)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题3】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  )  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以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为主题 ④宣传了民主思想,主张"人民为主"  A.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明清小说数量多、体裁多、表现手法多,而且明清小说大多以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自由为主题。③④与史实不符。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2"屈原"插图和右面的"湖北秭归的屈原祠"。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屈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性格,折射出后人纪念屈原的原因。  【史料应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今天国家设立"端午节"的原因?  答案要点 (1)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2)屈原的诗歌中呈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后人所称颂。所以后人在屈原去世的那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国家也为此专门设立节日。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3"李白"插图和"杜甫"插图。  【信息解读】 两幅图片资料反映了两人的生平及创作诗歌的特点,让人看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对比。一个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充满了对祖国的赞美;一个写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史料应用】 2.分析李白和杜甫诗歌不同特点的原因。  答案要点 (1)生活的时代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2)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李白充满奇特的夸张想象,迸发出激情和个性精神;杜甫强调现实,揭露社会的本质,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和人道主义精神。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5[历史纵横]和《红楼梦》插图。  【信息解读】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成功塑造以及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揭露,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史料应用】 3.通过文学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读性最强的作品是(  )                     A."三言""两拍"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答案 B  解析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衰败的历史命运。    思考: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P43)  方法点拨 结合生活学习的现实感受《诗经》、楚辞的广泛影响。  答案要点 有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如在政治领域,楚辞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奋勇前进;经济领域,屈原的文化遗产带动了湖北旅游等经济发展。  【变式1】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叹流年又成虚度  答案 B    一、本课测评  思考: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P45)  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目要考查的是宋元时期为什么流行词曲?  答案要点 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有:(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变式2】 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起源于民间,适合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 B  解析 两宋之交社会动乱,诗词的内容以伤感和忧国忧民为主调,所以B不符合史实。  二、学习延伸  查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谈谈这首词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状况?(P45)  答案要点 这首词描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和横戈跃马的军旅生活,以及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反映了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人民生活困苦,宋金交战,战乱不已的历史状况。  【变式3】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答案 A  解析 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雅洁,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中年以后,金军南下,她流落到南方,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列举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1)诗经:《诗经》;(2)楚辞:《离骚》;(3)汉赋:《子虚赋》《上林赋》《二京赋》;(4)唐诗:王勃、陈子昂、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5)宋词: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6)元曲:关汉卿、马致远;(7)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传》等。2.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特征。(1)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2)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又称"骚体"。(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5)宋词:a.唐代出现的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b.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6)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7)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及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基础巩固  1.《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  )  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答案 C  解析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意即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考分析。  2.屈原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尊敬,时至今日仍然有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屈原创造了楚辞诗歌体裁,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B.屈原主张改革却遭人诬陷被流放  C.屈原写出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离骚》  D.屈原始终热爱楚国和楚国人民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抓住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加以评价。屈原受到人们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3."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了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是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D.宋词  答案 B  4.唐朝名诗"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出自(  )  A.浪漫主义诗人
B.现实主义诗人  C.山水田园诗人
D.边塞诗人  答案 D  解析 诗中的"北风卷地""胡天八月"等描绘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属于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作。  5.关于唐朝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的繁盛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B.唐朝时期各种诗体都已趋于完备  C.唐朝的诗歌在创作手法上都是现实主义  D.唐诗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答案 C  解析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杜甫、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  6.小华想成为一位词人,追求"风格委婉,感情真挚,直白如话"的文风,她应该多读哪位词人的作品(  )  A.辛弃疾
D.李清照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表述的是婉约派词风。  7.被郭沫若盛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一部作品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诗句的含义可以判断:A、C项反映前一句,第二句可排除C项。  能力提升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解析 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唐代诗人辈出,诗篇数目众多,且科举"以诗取士";宋词的繁荣源于市民队伍的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明清小说是宋元话本发展而来,话本是一种世俗文学。由各时期特点可看出古代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平民化。  9.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  A.邓世昌
D.屈原  答案 D  解析 邓世昌是战死的,林肯是被刺杀而死的,拿破仑的死至今还是一个谜。  10.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解析 李白诗句中"谢公屐"是反映当时江南开发的历史现象,而选项中"最早",显然选C;另外还可根据人物的所属年代直接作答。  11.阅读下列材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回答:  (1)词的开头,作者为什么怀念孙权?  (2)这首词的主要风格是什么?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哪句?  (3)词的结尾有哪些含义?  答案 (1)孙权靠长江天险,曾打败曹操,保住吴国。  (2)豪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作者年老仍有廉颇的雄心。南宋政权腐朽,使作者终老林下,报国之志不得施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材料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请回答:  (1)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迭出,流派纷呈。阅读材料一中的诗句,说出各自的特点及所处的时代特征。  (2)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材料二中两首词出自一个人之手,风格却有天壤之别,你能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 (1)第一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第二首诗描写在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了长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诗人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的下落,哪怕是春天的鸟语花香,也只能引起诗人的伤感悲哀。  (2)北宋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所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写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爱情的追求。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人们被迫南下,流落异乡。《声声慢》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主要代表: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发展: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题1】 下列四幅图片中所示的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怀素大草千字文    ②甲骨文     ③秦始皇诏铭      ④王羲之书法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 B  解析 怀素是唐朝书法家,甲骨文出现在商朝,秦始皇时期采用的是小篆,王羲之生活在东晋。    知识点二 笔墨丹青中国画  1.先秦时期  (1)远古:彩陶画《鹤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秦汉时期  (1)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魏晋时期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4.隋唐时期  (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  (1)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对"书画同源"的理解  (1)"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②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的表现范围。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人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绘画意识的发展。随着图画文字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逐渐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提高了对于线条自身表现力的认识,并逐渐发展运用毛笔的技巧,形成了独立的书法艺术。而运用毛笔的线条来描绘图像,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点。  (3)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宋元以后文人画家由于对笔墨的重视,又从新的角度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强调绘画用笔本身独立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例如,元代书画家赵孟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题2】 汉字起源于(  )  A.数字
D.生产工具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原始汉字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通过图画表达出来,是象形文字。  知识点三  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②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1)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  (2)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3)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4)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  (5)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题3】 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  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答案 C  解析 京剧是徽剧、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7"《兰亭序》""欧阳询的楷书"和"《祭姪文稿》"插图。  【信息解读】 从几幅插图可以看出,古代书法家人才辈出,佳作传世,不但呈现出高超的书法艺术,还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激昂情怀。  【史料应用】 1.欧阳询的楷书与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和"天下第二行书"的《祭姪文稿》,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 (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2)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8[历史纵横]和"《墨梅图》"插图。  【信息解读】 通过对比两幅插图,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的差异。  【史料应用】 2.比较秦汉时期与元代绘画风格的不同。  答案要点 秦汉时期的绘画门类丰富,注重线条和色彩,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元代绘画属于文人画,它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49"《同光十三绝》"插图。  【信息解读】 《同光十三绝》展现了京剧表演中的剧装画像,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通过不同的角色剧装,也可以看出京剧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史料应用】 3.京剧号称"国粹",但今天它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答案要点 (1)国家应该加以保护和大力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2)京剧的发展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民众的优秀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才会长盛不衰。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P46)  方法点拨 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汉字自身的特点、文明的传承等多角度去分析说明。  答案要点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变式1】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唐代颜真卿是楷书能手  答案 A  解析 魏晋之前书法处于自发阶段。    一、本课测评  思考: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P49)  方法点拨 回答本题时注意按朝代演变的先后顺序,从特点和代表两个方面去分析。  答案要点 (1)书法: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2)绘画: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变式2】 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B.魏晋画家注重"以形写神"  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  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宋代风俗画是其亮点,文人画是元明清时期的作品特点。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上面两首题画诗,谈谈文人画的精髓所在。(P49)  方法点拨 回答本题要注意结合文人画的特点,再结合两首题画诗具体探究。  答案要点 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变式3】 欣赏以下绘画作品:    图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 《墨梅图》  请回答:  (1)以上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作者分别是谁?  (2)通过图一,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3)图二体现的绘画类型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 (1)图一属于风俗画,北宋张择端;图二属于文人画(写意画),元代王冕。(2)图一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3)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概述汉字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历程:①起源于"图画文字"。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③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2.列举中国古代书法的主要艺术形式并分析其特征。(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3.列举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并说明其特征。1)先秦:①远古:彩陶画。②战国:帛画出现,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秦汉: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3)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4)隋唐: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5)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6)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4.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②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④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⑤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基础巩固  1.下列作品最能体现盛唐气度的是(  )    A.颜真卿作品     B.王羲之作品      C.柳公权作品       D.怀素作品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朝书法家及其作品的区分鉴别能力,首先排除B项,因为它是东晋时王羲之的作品;A、C、D三项中,A项中颜真卿是盛唐时的书法家,因而其作品最能反映盛唐时那种恢弘的气度。  2.下图中两篇书法作品的字体分别是(  )    A.楷书、草书
B.草书、行书  C.都是草书作品
D.行书、草书  答案 A  3.王羲之和颜真卿都是祖籍山东的著名书法家,两人在书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后人景仰的是(  )  A.楷书
D.隶书  答案 C  解析 二人的书法在行书方面成就突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及成就。其中D项《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的绘画成就。  5.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熟练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对风俗画的爱好  答案 C  解析 反映了宋朝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6.中国古代戏剧独树一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图所反映的戏剧是(  )  A.昆曲
B.元杂剧  C.京剧
D.黄梅戏  答案 C  解析 京剧中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7.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50~60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只表述了事物发展的内因,而未突出新事物产生与发展的具体因素。  能力提升  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D.柳公权  答案 B  解析 杜甫是唐代诗人,暗含的题干要求是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所以排除A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代楷书大师,杜甫的诗描述的是草书,故排除C项和D项。  9.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唐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①③属于政治方面,②属于经济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1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  A.汉
D.清  答案 D  解析 乾隆后期,徽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11.赏析下边的两幅图片: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种绘画艺术形式?它们形成的各自原因是什么?  (2)图二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古代绘画艺术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图一属于文人画,图二属于年画。图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进入宋朝之后,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兴起。图二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  (2)绘画艺术逐渐由贵族文人独有的享受转向大众化、通俗化和实用化。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实践的限制,已达成"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暴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环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材料二 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季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材料三 下图是"同光十三绝",经过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迎来京剧第一个繁荣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3)京剧是我国古代戏剧艺术的高峰,戏剧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4)结合材料三,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怎样认识文化的实质?  答案 (1)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暴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宋代南剧→宋代南剧→元代杂剧→清代京剧。  (4)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为我所用。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