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溥仪退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什么?溥仪退位使中国的政体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

笔者根据中方史料考证,此事并非日本记者信口开河。这位姓陈的师傅应当是陈宝琛,根据《钓鱼台备忘录》记载,陈宝琛有一次生病,溥仪的确前去探视,时间是1922年。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早年入翰林,因直言敢谏而闻名。1911年,陈宝琛开始担任溥仪的老师。他在溥仪的师傅中任职最早,时间最长,感情最深。多年后,溥仪去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的时候,陈宝琛不顾老病之身赶去劝谏,可惜这时他昔日的学生已经不听他的了。溥仪后来回忆道:“在我身边的遗老中,他是最稳健谨慎的一个。当时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实于我、最忠实于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事无巨细,咸待一言决焉。”
日本记者秉均学人推测,可能由于长期不能与生父生活在一起,让溥仪对陈宝琛有了类似于父亲的感情。溥仪去探望生病的师傅,也是基于这样的私人感情。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探望在陈家引起的却是轩然大波——陈家上下数十口跪在门前阻止溥仪入内,理由是皇帝探视臣下违背礼法。
其实,这样的事情清朝早期的一些皇帝也不是没干过,以此表达对臣子的宠信,臣子家人一般会受宠若惊。不过陈家的举动更像是一种特殊的施压——老臣们看到小皇帝总是亲近洋鬼子及其西洋学问,在用一切手法和机会进行劝谏,以逼迫其回到“正道”上来。
无奈的溥仪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紫禁城,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真情变成了劝谏的筹码,而且他又不能和任何一方的师傅谈,后来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听说胡适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而胡适又不是庄士敦这样的洋鬼子,于是决定打电话给这位大教授。
日本记者对此事的描述到此为止,并没有说明胡适先生面对溥仪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胡适日记里的秘密
日,溥仪和胡适在养心殿会面,溥仪称胡适为先生,而胡适则称他为皇上,两人谈了不到半个小时。有意思的是,胡适后来在谈到这次约见时,只字未提日本记者所说的那个烦恼,他说当时与溥仪谈的主要是文学。
那么,是日本记者无中生有制造了假新闻,还是胡适对此顾左右而言他呢?由于当事人已过世,无从核查。
不过,以胡适一贯谨慎的个性,其故意避而不谈的可能性很大。胡适是新文化领袖,溥仪则是逊清废帝,两人的见面在当时很敏感。人们更多地关心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政治符号。会见结束后,胡适因称溥仪为“皇上”,还在舆论中颇遭责难。批评者认为他的叫法是“奴性”的体现。与此同时,清宫的师傅们也对皇上召见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大表不满,担心溥仪会被胡适“蛊惑”,不再努力去当他们期待的“明君”。
这种情况下,如果传出溥仪是因为不知如何面对师傅们而请教胡适,无论对谁,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笔者倒是认为,日本记者的说法极有可能是个合理解释,并非假新闻。
胡适后来曾隐约表达了对溥仪的同情,他形容溥仪是“有个性”的少年,并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心中的无奈:“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这首诗,胡适没敢发表,把它藏在自己日的日记中。从诗里的文字看,见面时溥仪似乎真的曾向胡适倾诉过某种烦恼。
每天用英文写情书
与胡适见面后,溥仪怎样解决自己的烦恼不得而知。至少对陈宝琛,他如同一个合格的皇帝那样,没有去较真地和师傅说明这次探病的本心,而是很快给陈宝琛加封了“太傅”的头衔,并将养源斋作为私产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后来为此高兴得大宴数日,可能是为学生开始懂得怎样做一名皇帝而得意。
然而,日本记者的记载以及今天流传下来的清宫旧影,却清晰地给我们展示出了另一个和“皇帝”这个称号很不相近的溥仪——他既有青春期的烦恼,也会在宫中打太极拳,甚至给婉容点烟。
或许因为冯玉祥逼宫时撤离仓促,在清宫的档案中可以找到相当多来不及处理的英文书信,大多是溥仪和婉容之间的,他们彼此用“亨利”和“伊丽莎白”(Elizabeth)相称。当时,清宫的“第一家庭”只有3个成员:逊帝溥仪、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三人天天见面,溥仪和婉容却依然用英文通信。在那个时代,就算在西方,这也是很浪漫的事。档案中甚至记载了婉容如何手把手地教溥仪吃西餐……很难想象这是后来只会板着脸照标准照的那个皇帝。
看来,即便是在宫廷这样极端泯灭人性的地方,只要有种子,人性仍然会发芽。
         2  张作霖如何与退位的溥仪交往:见面后跪下磕头
  密见庄士敦, 图谋恢复皇帝特权
  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把溥仪撵出紫禁城, 并把他软禁在醇王府内。 得知此消息的张作霖很是愤怒, 并马上进行斡旋。 很快, 驻守醇王府的国民军日渐撤离, 门禁放宽, 醇王府又呈现出“一种暂时的小康状态” 。 等到张作霖一进京, 他立刻撤换王府的大门卫队, 解除监视, 并派人慰问溥仪。
  此次入京的张作霖, 俨然是北京城内说一不二的人物。 如果他愿意帮助溥仪恢复皇帝尊号, 返回清宫居住, 按其权力来说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东三省世荣等名流五十三人联合致电张作霖, 要求“恢复原有优待皇室条件, 以昭大信而服中外之人心” 。
  11月26日, 张作霖派密使约小皇帝身边的红人庄士敦与张文治到帅府一叙。 庄士敦马上与溥仪商量, 张大帅有请, 必有要事啊, 哪有空手去的道理。 溥仪想了想, 让庄士敦带了两样东西交给张作霖: 一张由溥仪亲手签名的照片, 另一样则是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 但是张作霖只收了照片。 张作霖热情地接待了这两位小朝廷来的客人。 然后与庄士敦单独密谈了数小时。 当庄士敦把皇上的礼物拿出来, 送给张作霖时, 张拿着那帧照片, 端详很久并沉思着。 最后决定: 收下照片, 退回戒指。
  庄士敦与张作霖的这次密谈, 带给溥仪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张作霖承诺将设法“帮助皇上并挽回残局” , 恢复皇帝的特权。 但要特别小心, 不要因此“引起共和派猜疑” , 以免复辟君主制度之嫌。
  得到张作霖承诺的溥仪马上命罗振玉写了一份《 赐张作霖诏》 : “奉军入京, 人心大定, 威望所及, 群邪敛迹。 昨闻庄士敦述及厚意, 备悉一切” 。 濒临绝境的溥仪“小朝廷” , 由于张作霖的鼎力相救, 不仅得以绝路逢生, 而且重燃复辟之希望。
  但是, 沉浸在美梦当中的小皇帝很快发现, 张作霖不过是“空言示好” , 却并无实际举动。 于是, 溥仪潜往日本使馆, 这就是所谓的“真龙启飞”事件。
  得知溥仪出走的消息, 张作霖大发雷霆: 我已经主动向你示好, 并承诺对你予以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 你悄悄跑到日本领事馆, 这不是信不过我张作霖吗?
  张作霖的这种不满, 在再次会见庄士敦时得以宣泄。 庄士敦受到了与第一次拜访时大相径庭的待遇。 站在庄士敦面前的张作霖, 已经“不再是一位温和、 富于同情心、 温文尔雅的中国将领, 而是一个傲慢、 举止粗鲁、 暴躁的满洲土匪” 。 看到庄士敦进来, 张作霖没有任何客套话, “他一开口就因把皇上带到使馆区而对他大加斥责” 。 庄刚想解释, 张作霖就粗鲁地打断他的话并厉声质问: “只要我张作霖在北京, 难道还会在醇亲王府发生损害皇帝的事情吗? ”
  天津再见, 张作霖幡然下跪
  1925年2月后, 溥仪转居天津, 住进日本租界地内的张园。 从此, 天津的张园, 成为保皇复辟派的老窝。 正如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中》 所说: “我在天津的七年间, 拉拢过一切我想拉拢的军阀, 他们都给过我或多或少的幻想。 吴佩孚曾向我称臣, 张作霖向我磕过头, 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 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 也是我拉拢最力, 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 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
  溥仪到天津时, 正值奉系打败曹、 吴占据天津, 是奉系的鼎盛时期。 志得意满的张作霖再次联系溥仪, 先是由奉系将领、 直隶督办李景林以地方官的身份拜访了溥仪, 以示友好; 又派亲信阎泽溥通过荣源( 溥仪的岳父) 给溥仪送了十万元钱, 以解其经济拮据之苦, 同时提出希望能在行馆里和溥仪见上一面。 这一提议却遭到迂腐的清廷遗老们的坚决反对: 至高无上的皇帝那有屈尊去见一个民国将领之理?
  没想到张作霖锲而不舍, 第二天派阎泽溥亲自登门约请, 并说张作霖正在住所等着他呢。 溥仪力排众议, 趁天黑之际前往曹家花园密见张作霖。
  来到曹家花园, 溥仪正往里走之际, 身着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了上来。 虽然两人素未谋面, 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 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民国大人物而犯难的时候, 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 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 毕恭毕敬地问道: “皇上好!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 受宠若惊之余, 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 连说: “上将军好! “两声不协调的问候, 道出了当时的滑稽。 两人肩并肩地步入客厅坐下, 亲热地攀谈起来。 张作霖先是痛骂冯玉祥”逼宫“ , 说冯玉祥那是为了要拿宫中的宝物。 而他是非常注意保护国宝文物的, 他不但把奉天的宫殿保护得很好, 而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要弄去, 一体保护。 溥仪对张夸奖一番, 感谢他对祖宗宫庙山陵的费心保护。
  话题一转, 张作霖就有些见怪地对溥仪直言说: 皇上, 你不该在我带兵到了北京之后, 还往日本使馆里跑, 我是有足够力量保护你的。 溥仪忙解释说: 当时冯玉祥军队还在, 我实是不得已才进日本使馆的。 听溥仪这么一说, 张作霖马上接道: “皇上要是乐意, 到咱奉天去。 住在宫殿里, 有我在, 怎么都行。 “溥仪最爱听这样的话, 他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张上将军真是太好了。 “张作霖又表态说: 皇上以后缺什么, 尽管吱声。
  谈话结束, 张作霖亲自将溥仪送到门口。 这时, 他看见一个日本便衣警察正站在汽车旁边, 不用问, 肯定是来监视溥仪的。 张作霖乃故意大声说道: “要是日本小鬼子欺侮了你, 你就告诉我, 我会治他们! ”
  溥仪作文字诗
  1926年张作霖自任安国军总司令后, 北京故宫博物院派人取回藏于景山寿皇殿的数十轴清朝皇帝和皇后画像等珍贵文物, 溥仪就此事向安国军总司令告了故宫博物院一状, 说他们锯锁闯宫抢劫大清列祖列宗的“圣容” 。 张作霖当即“严电”北京卫戍总司令于珍和北京警察总监陈兴亚“拿办” , 继而又派兵护送“圣容”安全运津, 令溥仪十分感激。
  张作霖虽然尊崇溥仪, 但他最终是以利己为原则, 不会甘心在“宣统皇帝”脚下称臣。 溥仪最终也看清了这一点, 还写了一段题为《 张作霖记事一件》 的文字游戏: “张大元帅作霖祭天于天坛之祈年殿; 大元帅行誓师典礼于天安门, 宣告讨伐共产军; 大元帅受各将领觐贺大典于太和殿; 大元帅移跸宫禁; 大元帅升乾清宫御座受外国公使之入贺; 大元帅以养心殿为行辕; 大元帅受玺于文泰殿。 ”此后, 溥仪已不把全部希望完全放在张作霖身上了, 而以大量古玩和现款直接笼络张作霖的部将, 如张宗昌、 许兰洲、 李景林、 马占山等人。
  但张作霖毕竟对溥仪是有过帮助的, 因而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殒命身亡后, 溥仪还特意派人送去“御笔挽幛”, 以尽悼念之意。
(责任编辑:HB001)
05/07 00:3003/21 00:3003/17 00:30
读书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溥仪退位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①④②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溥仪退位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①④②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溥仪退位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A 191l年武昌起义,随后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1912年,溥仪退位.
D.①④③②
A,因为在武昌起义后才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之后才有,而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在日本侵略我过东北时候在位的,溥仪退位后怎么还那么受欢迎_百度知道
溥仪退位后怎么还那么受欢迎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而且中国有封建社会步入民国,而且中央对其也很照顾,在1959年获得特赦,其政治意义还是不可小觑,所以可以使其继续留在皇宫,溥仪在改造了8年后,溥仪作为一个废帝。后来日本人请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新中国成立后,也是想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及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来使其侵略“合法化”,袁世凯当初作为南北和谈的主要中间人,社会经历了大的变革,能从末代废帝改造成新中国的公民也算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创举,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直到1924年,政治意义还是很大的,“皇帝家天下”的思想依旧存在很多人脑海,于是为了能让溥仪退位,其一直想要窃取革命果实,在当时!(个人观点,思想其实并不能一下扭转过来,提出了很多优待条件
遗老遗少还有很多,且日本人来了,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其实都一样
凤凰浴火重生,大帝千年不倒
不到的伟.............哥
因为他还小
一个牌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溥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溥仪退位诏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