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三十年,唐代年号历史上有这个年号吗?我是刘氏《族谱》中发现这个提法的。

您现在的位置: >>
永新曲江三修族谱
时间: 22:21:17 点击:
  核心提示:家有谱犹国有史...本网题记:
本文为本谱原文,由江西邓博南宗亲发来,本人原文录入,目前已经证实本谱资料记载有很多错误,希望看到的宗亲不能随便相信。
不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孤峡山人认为,此谱的部分内容对福建上杭、福建龙岩新罗区、福建永定、江西永新、兴国、万安、泰和、广东、广西博白等地邓氏倒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建议大家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史谱结合,进行综合考证。
&&& 近年来因河南南阳市邓州为了招商发展当地经济,当然当地个别官员为了个人捞取政治业绩从而达到升官发财的政治前途,不惜一切手段,以一个非法的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为平台(未经中国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注册),面向全球邓氏族人招商,引导有心的邓氏族人到邓州投资兴业。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以殷中玲女士(自诩为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并没有得到我邓氏族人或是大多数邓氏族人的同意)和邓香云女士等为代表的下三流的邓州政客,组织一帮下三流的文人如邓诗氽等人,并在其注册网站邓姓之源网http://www.和发行刊物《邓姓文化》上发表文章,篡改,歪曲史实,还编修什么炎黄邓氏中国总谱,说天下邓氏唯一发源地为邓州,说中国邓氏唯一的始祖是邓伯温,说邓氏缘于邓夸父追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一个神话传说,并非真实存在),说天下邓氏是姒氏更姓而来(据中国相关史料记载我们中国邓氏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是曼公之后,现在的邓州是古邓国的边境,中国邓氏起源有三,如宣城邓氏是唐代李代为避难更姓我邓氏)。
同时邓州公开将华夏邓氏宗亲网.cn(注:此站于2006年由人邓自茗和邓艺及邓东风等宗亲发起并自费成立)的发起人重庆的邓自茗和江西宜春的邓艺及湖南的邓东风等宗亲斥为分裂邓氏族人的罪人。让当事的相关宗亲提到邓氏族谱等宗亲事务皆尽寒心。实是厚颜无耻!
更有甚者,邓州成立了仅仅少数邓家人和大多数外姓人员为骨干成员的邓氏中国总会宗亲团,走访全国邓氏家族,并宣称自己是中国邓氏总会,到处收集各地珍藏的邓氏族谱谱本资料。
&&& 邓州招商引资,为发展地方经济,原本无可厚非,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应尽之责;但上述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偏离了一个地方政府的施政纲领,更严重偏离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的施政方向,同时也严重伤害了我全球700多万邓氏族人的宗亲感情。甚至引起了邓氏族人的分裂,让世人为之侧目。
&&& 邓州的这些行为,遭到了以广东的邓伟坚和邓建敏等宗亲和我福建龙岩的邓又铭宗亲为代表的有心研究我邓氏族谱的宗亲数年来坚决反对,这些宗亲撰写了大量的文章,申明邓氏族史真相及播迁史,并痛斥邓州这些不当甚至是不法行为。
&&& 在此,我和上述这些宗亲及温州公元2004甲申年出版的族谱一样,在前序中疾言这些下三流的人,请你们停下一切罪恶的行为,还我邓氏族人数千年来的家族尊严和播迁史真相!尊重历史、尊重族史、尊重真相、尊重客观事实,回归到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的施政纲领上来,回归到我们中国中央政府坚持的宗族事务管理政策方向上来,这是你们唯一出路。逆天逆民之行,必将死路一条!
我这样做,意在提醒我们邓氏族人,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源流世系,不让他人渎污我们邓氏列祖列宗。同时也意在提醒我们邓氏族人,一定要坚持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一定要在坚决坚持我们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宗族事务管理方向,在此前提下,尊重历史、尊重族史、尊重真相、尊重客观事实,只有态度严谨、实事求是,才能将我们的邓氏族谱做到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现在本人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族史、求同存异、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族谱谱本、资料、实物、传记、史记、传说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还原我邓氏族人的发展、播迁世系。
&&& 本份族谱以邓博南宗亲(江西吉安,QQ:
)发来的《永新曲江三修族谱》和本人所收集到的由全国各地宗亲寄送给本人的各地族谱(包括现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邓建华宗亲送来的上杭部分支系的《邓氏族谱》)及江西奉新紫介邓必军(QQ)发来的《江西邓氏五垴世系表(草)族谱》(注:下文中未提及五垴世系表(草)的内容)及在华夏邓氏宗亲网下载的各地族谱资料为母本,结合国内本人认为可信可查的资料,制作出如下族谱世系图(本人力求将按原母本文字一样不删不减,保存原样)。
&&& 其中《永新曲江三修族谱》2012年4月5日由邓博南通过QQ发给本人,《江西邓氏五垴世系表(草)族谱》由江西奉新紫介邓必军于2012年4月6日发给本人。龙岩《邓氏族谱》是由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邓建华宗亲约于2012年5月25日送来复印后重新录入,本人重新将上述能核实的族谱资料按原文制作成电子版,其中各谱本中内容一致的不作重复说明,仅对内容不一致的部分作出说明,并列出不一致的具体内容。但内容的真实性希望得到本谱中所列世系中的各地宗亲核实,在此希望得到国内各地宗大力支持的同时,将你们当地现在还保存的祖坟和资料记载下来以后发给本人,以便本人充实到本份谱料中!
&&& 特此致谢!
     & & & & & & & & & & & & & &福建龙岩上杭大四郎二十五世嗣孙
& & & & & & & & & & & & & & & & & & &(原址: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或是上杭胜运里)
&&&&&&&&&&&&&&&&&&&&&&&&&&&&& & & & & & & & & & & &公元2012年5月26日
& & 我们的三修族谱正好由二十世纪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特拟七律一首以示庆幸
族谱三修真有缘,逢新世纪是头年。
九州经济齐发展,两制高风万古传。
百姓安居无限好,人民乐业史空前。
宗支繁衍人才旺,世代儿孙福寿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十五世嗣孙 煜文题
&&&&&&&&&&&&&&&&&&&&&&&&&&&& &&&&&&&&&&&&&&&& & & & & & &&二00一年三月
永新曲江氏三修族谱
写在三修前面的几句话
我族于一八九八年重修时有泰和、万安、兴国、永新四县共同在泰和石田桂溪村邓氏总祠崇本堂进行,现在已经过一百零三年了,在那漫长的时间里,社会变革多次,尤其在文革时破旧风比较严格,把各地以前的谱牒均已毁灭了。故一九九四年泰、万、兴三县进行三修时因无谱牒可查,把永新原来同修的遗漏了,但我们在二000年正月我与泰山、冠东三人商议修谱事经一致同意后,于是到各村寻找重修谱牒。结果在乌泥坑找到一本,在东坑找到一修六本和重修的六本,但这十二本均已这被虫咬坏和腐蚀了,大部分残缺不全,只有乌泥坑保存的那本比较完整,但是只有乌泥坑、东坑、桃源、桥头、万安、棉津等房系齐全,于是我们就邀集本永新同修的早禾洲、陂坑六个村子派代表到桃源商议三修事,经大家同意各村选出一人负责本村各户成员的年庚和婚嫁以及已故人的生殁葬等情况记录备集,庶好三修顺利进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修编写基本完成,因经费问题。故于古历十二月十五日又邀集各村负责人在桃源商谈谱牒付印的经费如何筹集,经大家商讨结果凡编修与付印的全部开支一律按户摊派百分之六十,按男丁摊派百分之四十,并一致同意,每户暂兑人民币六十元(以后多退少补)于二00一年正月间去复印。
邓氏三修族谱
1898年(光绪戊戌年)重修族谱时各房族的情况三修时泰和、万安、兴国各房族因为各地谱牒已失已于1996年修好了,只有永新遗漏未参加修谱现将重修时的情况列下:
云亭石田贵溪村公信房世----71世
& &&斗文滩公信房56---74世
上郛庆甫公房文达61世---65世
上郛庆甫公房精诗66世---67世
深山东坑庆甫公房惟栋56世―60世
深山小陂庆甫公房世文66世---67世
冯岭公仁房杨宇长子葵丹56世―60世
冯岭公仁房仲恭长子宜盛61世―65世
冯岭公仁镇长子福诗66―68世
白竹公显房51世
白竹公显房碧林长子永龙61世---65世
白竹□□坑公显房龙绪次子 诗66世
大石公显房礼56世---65世
六十七都坡坑思葵公房由永新东坑大竹腾池五子分居
& &&小蓼罗岗公信房61
& &&上郛庆甫公房伯瑜51世-----55世
游田公信房九郎56―72世
& &&游田公信房华生66---70世
& &&游田公信房怀昌71世
& &&深山小陂庆甫公房昌盛56世---60世&
& &&游田公信房元臣66-70世
游田公信房镇昌71―74世
游田公信房文俊66―70世
泰山公仁房杨宇次子矜丹56―69世
川公仁房会二郎子一郎56-69世
麻陂坑念三郎 千一郎56―70世
武索公显房祖贤次子二郎56―70世
里仁坑公显房祖贤长子大郎56―70世
泮境公显房祖贤三子曾贵56―71世
中坊公显显房祖贤四子吴安56―
中坊石龙坑公显房钟玖长子汝龙71--73世
新田公显房益直次子南66―67世
棉津双溪思葵公房崇智次子惟纲51-70世
兴邑公仁房(志斋五子)
墓塘下大郎子世坚公房51―76世
& &&泰和云亭二十都石田贵溪村邓氏宗祠(崇本堂)是泰和、良口志斋公房志斋五子仁公41―63世
& &&土凹子背志斋公房志斋九子信公41―65世
万安、永新三县的邓氏总祠一、二次修谱都在此祠编修。现在石田村已筑为水库,石田村的人全部迁太和上圮
石田志斋公房乡西岗村新建组居住。
“附注”&以后四修时可与上列泰和、万安、兴国各房族可否再次联修。
邓氏一修字辈诗:忠厚昭先绪,诗书定名杨。昌庆绵嗣续,兰桂发馨香。
重修字辈诗:忠厚昭先绪,诗书定名杨。昌庆连科甲,齐家世德长。
& &&三修字辈诗:忠厚昭先绪,诗书名定杨。国强民富裕,四海乐陶唐。
& & & & & & & & & & & & & & & & & & &公元二00一岁次辛已孟春月中浣之吉日录记
三修族谱凡例
一、谱牒按世数按苏式从左至右横写,大书名小书字,书生书殁葬某山及山向。配某氏某某亦书生殁葬某山某向,书子女各几人并书名字,如若他适则书一出字。
二、女出适则书女某适某处某姓某某。
三、无子可抚嗣或有女招婿继承本族子侄应循序继承,并注明某人几子承祧。
四、世系内确无嗣又未立继承者则书未传二字。&
五、凡生殁葬配没有真实材料一律写失考或未详。
六、全族谱在每页上方印上邓氏三修族谱各世系要在上右角分别印上禹公世系、源祖世系,三修世系则按自然村如乌坑惟端公房世系,东坑裕文公房世系津洞思葵公房世系,桃源惟纪公房世系,桥头和南公房世系,早禾洲万一公房世系。每下方从第一页开始至尾页编号。
邓氏重修族谱总序
岁在戊戌春月,风和景明,余当仰观府察,而得生生之道。与因而知根深则末茂,树大则枝分,物亦贵有本耳。推而至于一家一族,户口繁衍循衍f大,大则乌可已何莫不然,适邓君穆斋翁来舍共赏春光,樽酒间饶有春趣,畅谈世务与先正理义之言。则合知其从事于本原者居多,少顷出家,乘以示培属培序日:吾先代志圣公世居闽省历十余传分徙江右,籍泰和万安永新与我石田派凡在一本者不一族,自肇基来,谱牒为要,然尚有待光已亥吾王父讳捷三公素好,我祖分派源远,散轶日久思有以收之,慷慨捐金数百以倡修任兹届六十年尊长咸集,以文镇公、堂、成继商谱事,捷从三公四世孙恢武出百金为重修以继前人志,倡之继之。出自一门,佥以是为务本者,庆培日: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其是之谓乎,邓君又日:仗我祖之灵,得以成此举者,尤赖同志为倡修者恢武总理,则珀昌星五也,荆山、琢斋、石卿、与熙四人任编修之责,校理几人滕正几人,谨备述之,培日:有是哉诸君子好善,一一务本如是哉,襄者诸君,新文镇公祠,颜日崇本。培因有以知其所尚矣,于是受兹谱而敬阅之循流溯源,世家巨族,惟邓氏谱为最著,其中擢高第者不一,仕显宦者不一,列侯封者不一,又有义行昭彰诏旌门闾者不一,类皆辉炳史册光昭谱牒,卓卓若是,是亦崇本之一验也。前道光年间,所修之谱,名公巨卿已详言之,培无文奚足以序。其先世功德,然叨在戚谊曷敢辞,谨按邓氏尊禹公为鼻祖,由来旧矣,传四十世,有志圣、志贤、斋公兄弟三人,唯圣公居闽省志贤志斋二公各以其官籍立云南广东,志圣公生源祖,公居上杭,四世孙长六十五郎,公后有徙永新万安者,次六十八郎八传达卿公居黄沙传文镇公生子五仁义礼显信,如石田游田斗文滩小蓼皆信公后也,其余仁义礼显四派详载原修源流总序,今泰万遵文镇公为基祖筑堂崇祀已历年所诸君因于是祠明其世次,其不在镇文公派者亦无歧视焉邓氏诸君,端念本始远而尊者禹公近而亲者圣公、昭穆、系、次、生殁葬无论亲疏率皆详悉世世子孙诚有其本而悉力栽培,将见秀发分支,芳联累叶,如兰之馨,如桂之馥,如松柏之茂,如春之生,生而未有已也,培读论语至本立而道生一语,诚有味其言也,今观于邓氏谱益信,是为序。
例授文林郎候选知县姻愚侄高培& 谨撰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在戊戌夏月& 谷旦
邓氏族谱源流原修总序
自大宗小宗之法废,而族无所统,唐人重世族,而家皆有谱,宋世士大夫多自为谱者,所以正根本,明苗裔,使为子孙者知支派所由分,承传之有自而不忘其所同出焉,其系岂浅鲜哉,是以仁人孝子,当究木本水源统而归一,凡属支派贵贱咸登鼻耳悉录使昭穆序而亲亲,笃千百世祖孙同牒,而一贯者也,吾族自黄帝传至帝告生后稷,历二十馀世,吾离公封邓侯,后嗣祈侯因不用三甥噬脐之言,庄公十六年为楚所害,子孙逐以邓为氏历十八世,生禹公,年方二十有四,杖策匡汉光武帝,拜为大司徒。封高密侯,居云台二十将首,生子十三,各守一艺,家声清正,皆可是为后世子孙法,兄弟俱封列侯,四子训公,累任护恙校尉,生五子雀宏悝阊遵公皆封侯,女一名绥,年十一通书传,性孝顺,修妇德。永和元年,和帝立为正位中宫,即熹和皇太后也。悝公封车骑大将军,生子广宗、公为平西侯。子梅公生遄公为广陵棠邑令,次遐公为襄郡守挥剑截蛟,女一孝桓帝立为皇后,及汉末遄公避地南昌,卒葬秦浦青龙山,子长L公次灿公仕吴,为散骑常侍。L生艾公仕魏,建功封方城侯子忠公,封亭侯子郎公袭封礼部郎中,郎生时朴公,朴生伯道公,为吴兴大守,子绥承接双祧,越二世,鲁公为广东连州刺史,越五世高翔公任隋官筠州。高尉,及二世文瑞公,居瑞阳,四世同居,五百余人,唐开元中,诏旌表其义门,越六世,汉公为郡城基祖,&官南昌令,生浩公,兄弟六,最友爱,同建六古堂、浩生晏公、举典郡教,职曾孙谥公,举尉靖安,陟宁善巡宰,生绾公,登宁进士翰林,官御史中丞,生大猷公,仕宋,为大将军,生简公、简生佐登宋进士,官指挥佥事元佑年间陟福建宁化石壁村,生名相公,相生显公,显生三子,长志圣,次志贤、官云南分府入籍,三志斋,登宋进士,官广东布政入籍,我世祖志圣公、生源祖、公从居汀州上杭苏姑乡沅祖公四世孙,六十五郎,六十八郎,六十五郎传十三世孙昌文,淑殷淑祚,公同徒永新东乡为基祖、淑化、淑和公同徒万邑棉津、双溪、中村、后淑化公之孙,必乾公徒居泰和陂坑六十八郎生六子,徒居永定黄沙菜地,又传二世孙六八郎都巡郎,生文焕郎、念四郎、念公生永甫、永甫生六三郎、六十一郎。六三郎生大郎,为大邑磨塘下祖,六十一郎生六光郎,为永新早禾洲祖,文焕四郎生子五长庆甫,四达卿,庆甫生马公,马生兴公,二公功业爵秩已详。
勒命珀瑜公承祧,世袭父职,今居泰和上郛东坑者,皆其后也,达卿公徒永定黄沙村,生文镇公,文生子仁义礼显信也,今居泰和冯岭,万邑芦蓼麻陂坑大山,兴国高坑者,皆仁公之后,居万邑武索、泮溪、中坊、新田、石龙坑、里仁坑、泰和大石沔坑白竹地者,俱显公之后,泰和石田,万邑良口,游田、斗文滩小蓼皆信公之后,惟义公子孙居闽长汀镯田,礼公子孙,居上杭永定,二公谱内载明,但谱中世系有志斋公嗣,由闽而居广程乡者,如万安坳子背,石田是也,外此地远联谱牒于此合修一本,本派世代昭明,俾后世嗣孙,各知某后一脉相传不紊也爰将谱牒授梓,尊禹公为一世祖,以下五世一提,遵欧式也,是诚千古而一世合亲疏于一沅,虽星散海会,莫不备载,世有视谱牒为迂阔者,不知木本水沅,岂仁人孝子之心哉,愚虽不才不胜任,幸列编修总记谱端,庶后之嗣孙,知南阳之旧迹东汉之芳徽,而奋然有怀振古如兹,则世德之流传,永垂于勿替矣,是为序。
太清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秋月& 吉旦
& &&七十世嗣孙邑庠生金榜& 谨识
邓氏族谱原修总序
家有谱犹国有史,谱之修,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支裔之蕃庶有闻望之赫煊,足以称盛于奕冀,而非他姓所易及者厥惟邓氏,邓氏之望,不一族而散处于江右,蔚然以功名显者则若泰和万安永新兴国之族其最著也,邓氏系出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赐姓曼后,以国为氏,其流裔东周列国世为巨族,传至汉光武中兴,佐帝元功为云台将首而封高密侯者,邓禹公是也,今邓之鼻祖始此,及后有四世同居,十贤并列其隐者,力本业仕者,都清要远者阙有间顾,第弗深考,i余请假旋籍,往来冠朝,石田。因族兄藻庭与石田司马鼎堂先生有姻娅,攀留投辖,疑洽殷勤,适尊府诸弟侄先生,联修四邑家谱,阅其世系皆自闽杭迁徙以来已数十世于兹矣。而索余言为弁夫国家久道化成数百年休养生息宗谱之修何姓无之而复谒余求言者岂徒侈门阀云乎哉礼日: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而人道竭矣,诚以一姓之亲遁疏f杀,积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喜不庆丧不吊,休戚不相关,疾病不相扶,亲疏老幼若行道然,此先王之所重忧,而谱牒之所为作也,兹邓氏称盛矣,而谋其本根,联其宗族,将敦诗说礼讲让型仁,速舅燕私,洽比衍乐植青湘之业,继文显之休,以称仁里,以成庞俗非风教所攸赖欤,邓氏诸发君思念之矣,知宗牒之修诚在此而不在彼也,已是为序。
赐进士出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人直武英殿协修
勒授承德郎加二级
年家渊送眷弟五王m& 拜撰
大清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秋月& 吉旦
闽杭族谱旧序
邓氏之谱何谓邓氏,溯邓之受姓,肇自春秋邓候,吾离之后,以国为氏始有邓姓,传之东汉,有禹公者杖策军门,功名垂于竹帛,尊为始祖,累世宠贵,封公侯者四十九人,大将军以下者十三人,任二千石者十四人,列侯者二十四人,牧守四十人,其余从臣侍中郎将大夫者皆未易,仆数吁南阳之邓亦盛矣,故今称邓氏之郡必日南阳,其方于此乎,沿汉及唐,有文瑞公,世居瑞阳,四世同居,五百余人,长幼和睦,开元中诏旌表其雍睦门,邓氏之宗,益擅名于天下矣,嗣后生聚日蕃,散处于四方者日盛,而不可纪吾宗祖相传,世居闽汀之宁化石壁村,自源祖始徙上杭中都来苏里师姑乡定居,念三府君传至十五世千有家衣冠文物世代不乏由是而奕叶相承,传之千百世而未艾者更有难以胜述也,顾文瑞同居之风不可作矣兹欲绍其风而俾祖宗不忘宗族不散者,非谱曷以志之也,于是咨考遗迹,追思叔侄长幼无所分,宗族茔无所考,以致老者不能知,少者不及知,不得已而修是谱以识存羊之意,以敦木水沅之念,涣者一之,散者合之,举几置例讨,论润色,于宋取诸欧阳卢陵于当代取诸邱琼台、谢芳严,而祠墓之祭有序有伦,大宗列于前,小宗图于后,考据精详礼周义洽,上有以存尊祖敬宗之心,下有以尽齐家睦族之道,是故图大宗者,百世不迁之宗有所统也尊尊也,图小宗者五世则迁之宗有所系也亲亲也,尊尊亲亲,宗道备矣,故为谱以志之。吾族君子观之,皆因是而尽尊尊亲亲之义,则有以成邓氏意万世无疆之庆。而世次永不淆,统系永不混者于是谱未必无小补也,敢日能文哉,是为序。
大明天启无年端阳月& 吉旦
赐进士奉政大夫江西按察司捡前吏部主事
嗣孙半川康& 谨序
邓氏得姓P于有殷,殷高宗封叔父于河北,为邓侯因氏焉嗣见于春秋邓侯,吾离迄汉而盛光武时。
禹公字伯华,杖策军门,大傅徽猷,云台称首,致封侯,封公文武秩班纷籍其贤德著者两秀,三科十贤,表里,南阳之族望甚,唐有文瑞公,世居瑞阳,四世同居,五百馀人,长幼睦,雍食不异餐,衣无常主。
诏旌其室日睦雍堂,门日睦雍第,及开元中,族大齿繁,分离他省府属多,有称南阳者派一,吾族原本汀州宁化石壁村,越源始祖,定居杭邑,耒苏中都师姑乡,即念三府君也数传而支分五派,始祖、达卿公行四郎随庄居永定黄沙乡承里长,著户名,有升传,今十余代,除散处外亲祀者千计,衣冠数十,蛰蛰绳绳之风,纵邈第天眷,惟德族能迪德行代盛一代,踵美科秀贤里,上追汉唐,下轶近代,河北受姓之田,大昭明显,岂绅衿千万粟之效称富贵,百千丁口之多生齿哉。
时大清乾隆八年岁次癸亥菊月晚成敬撰
创建泰和石田崇本堂邓氏总祠序略
赏闻善作者,不能必其善成,善始者不能必其善终,理所故然,而创业垂统为可继者,岂其然耶,我派自沅祖开其闽杭,传至文镇公生仁义礼显信,惟义公居原籍,礼公之子伯瑜,继兴公嗣,承袭官爵,而仁礼显信四公子孙,星罗棋布,迁徙不一,其地,于道光已亥岁,联修谱牒,统宗条贯,井然不紊然世系已明,而总祠未立,何以统我族衣冠会萃用展孝思同敦族谊,斯亦笃爱志宗盟者所耿耿抱憾也,越数十年,此义尚未举,由是怏怏者久之,至光绪戊寅冬余商诸杰叔,爰集同志,劝捐主金,惟幸近地殷富慷慨乐输,力薄者变襄义举,约计百有余金当以四分之三购产,所余仍权子母,同心经持,共矢公慎,及至壬辰,计其年十有五春,计其数不过千金,始得落成,第功成九仞,而完美尚歉余资,至乙未秋,余与恢弟,跋涉山川备赏辛苦,邀万邑荆山老成,及各村贤达,续捐主金三百有奇,乃全美备,上可为崇德报功,不可为敦本明伦,堂颜崇本,盖即远报本之意也,后之继志述事者,亦当体此创业垂统,以无负善作善始与耳。
大清光绪十三年岁次丁酉秋月& 谷旦
嗣孙礼绣& 谨识
泰和石田邓氏创建崇本堂总祠记
礼之行于家者,惟祭为重,此追远报本之大义,孝子慈孙之至情也,乃因陋就简,其来已非一日,知礼之君子,常病之,故古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所以然者,家有祖祠则神主有所依,人心有所系,昭穆不紊尊亲并隆,仁让之兴未必不由乎,此其有关于风化岂小哉,吾乡有邓氏者,其先世源祖公系,东汉禹公四十一世孙,四十八达卿生文镇,镇仁义礼显信,义公房仍祖籍,而四公子孙亦分处不一,里居各别,惟石田一派,道光年间,家累万贯,素称巨富,而又尊贤礼宾好善乐施,迄今犹称盛焉光绪戊寅余适馆其地,有贤达数人,时相往来,谈及祖庙,每以未立总祠为憾,是年冬,置酒会议欲为构祠计,因就近地之殷富劝输专主或输分主,又于各房集腋成裘,共得百余金,当以四分之三置田,其余仍权子母,至壬辰合计其数,可出千金公同酌议择本村善地,逐一地癸已春材鸠工,建祖祠前后二栋,深广若干,越明年告r,颜其堂日崇本,此追远报本之意也,&自始至末,董其事者,石田上庠锦文君,群庠敬熙君,邑庠子承君,不辞劳瘁,而武庠应奎,耆老式纯,太学联芳,上郛德逵秀,倡污坑大学道先,冯岭银绪等,皆相与有成者也,祠成,尚歉完美,锦文、子承二君,跋涉山川,邀集万邑游田庠生嘉鼎,小蓼邑庠生玉成,石龙坑大学生珀昌,麻坡坑大学生昌喜劝输主金以为完美之资,其眷眷于尊祖敬宗如此,谓非孝子慈孙可乎,余与石田诸君相交有素,兼有笔墨之契,因而嘱余以记,余嘉其所举之善,又喜其英才辈出,隽才迭起,有足征世德之隆,后起之贤,其发祥当有未艾者然,赏闻之,诗有永言,孝思之训,凡为邓氏之后者,皆相与伤躬砥行,笃志问学,益图所以光大之道,斯为孝之至也,夫是为记。
例授修职郎候选儒学正堂姻愚晚罗祥云& 击页首拜撰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在戊戌夏月& 谷旦
永新东乡六十七都房序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若明世系,定尊卑,别昭穆非谱谍无以考之,谱之修也,所系顾不重哉,追维我宗谱P禹公为鼻祖,而闽杭始自源祖,念三府君,由宁化石壁徙居苏姑乡,而各分其派,余固不必复嗷,第余五十世祖崇智公,生子四,长惟端公,f传六世高祖昌文公,分自杭邑苏姑乡而开基永新乌坭坑次惟纲公,f传七世秀用公兄弟,亦由苏姑乡而开基永新太竹三惟纪公f传六世淑祚公,亦由苏姑乡越龙邑后而开基桃源村,三公卜居地隔咫尺,真所谓脉络无间,休戚相关也,至于惟纶公外出不可稽,余等固所深慨也,且昔之杭邑同谱者,今而繁衍分居星散,非不念一本之谊,特以地之相隔甚远,有更难以访辑而集修焉会数邑编立宗谱一,以序世次之远近,别支派之亲,疏使子孙各致其孝思,一以记功德之显微,明世泽之流长,使后世得垂其法戒庶克昭先世前乎此者,有所承维系来兹,后乎此者,有所继亲亲尊尊不甚有赖斯谱为之纲为维也哉,今当镌修诸房序林立,余虽无文,岂可无词,所愿自今伊始,人文崛起,贤智挺生,绳绳蛰蛰,恢先绪,振家声,而为吾族之肖子贤孙则幸甚。
嗣孙癸延谨识
永新东乡六十七都东坑裕文公房序
赏闻国之事迹,莫为之史则后人不知其法,家之世系莫为之谱则后人难知其由,是谱谍之修,代不之可废矣。追思我姓宗为鼻祖者则以东汉时杖策佐帝之禹公是也,传四十一世沅祖由宁化石壁村徙居要杭邑苏姑乡后,族大派分星散四处者难以叙述。今苏姑乡为我族之大宗也,第余五十世祖崇智公生子四惟端、惟纲、惟纪、惟纶,长惟端越五世生昌文公开基永新乌坭坑,次惟纲越六世生秀用公开基主永新大竹,三惟纪公越五世生淑祚公开基永新桃沅村,至淑之孙和南公又别桃沅而开基本都牛田潭头垅。四居人文迭起谱内班班可考,余固无容复赘,惟惟纶公外出莫知其乡,当年已深慨矣,惟我东坑派下,阅其遗稿,乃惟端公之四世孙遇公,由杭邑苏姑乡徙居赣州信丰佩子背,遇公越三世生裕文公,由佩子背而开基永新东坑大坪,虽先谱未曾联修,而公之居处,历历可纪,公这沅流凿凿可稽则同宗也又安忍隔膜视乎,今我族属重修之会,公之裔孙质元专欲附从,余得知其支派之由详其承传之自因亲赴局,对众绅而赞成其事,是亦据实所论而责无容辞者矣且索余言为序余虽无文,聊以叙其先世忠厚之泽,朴诚之风,虽未赏振家恢绪而士农工商各执一业,亦不失鼻祖之遗训,我族诸君子,玉成其事,庶几上不失一本同宗之义,下有以备枝叶蕃昌之盛,岂不深合乎礼经所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之盛轨也哉,然则余之所以为言者意在斯乎,是为序。
惟纪公派六十三世嗣孙泮昭& 谨诚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在戊戌夏月& 觳旦
永新东乡六十七都牛田和南公房序
闻之,礼有日,三王之癸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原或委,穆然于其本焉惟人之本乎祖以f衍于无穷者,其原委曷可忽乎哉苟欲即原以竟委,因委以溯原则谱谍之修,要不可以已也,盖世系明而分派列,皆得由上治下治旁治之法以相推暨了如指掌,顾其间详于本支而略于他派者势也,亦情也我族自东汉禹公而后,传四十一世,源祖由宁化石壁村徙居师姑乡者则又为闽杭诸派之大宗也自是而至五十世崇智公生四子,长惟端次惟纲三惟纪各传六七世先后由闽开基于永新乌坭坑、大竹、桃沅村者此前已有序,无庸复赘,惟纶公外出不可稽,当年已为之深慨矣,至于桃沅而开基于牛田潭头村者则有我六十世祖和南公是也,公生子五:长云发、次文发、金发、容发、全发相牛田之土厚水深,康庄四达,于是始而侨居,继而卜筑于道光戊戌年间,置田园,创祠宇,食租、衣税、又五世于兹矣,独惜文发公早逝,故未传焉,兹因各派贤达重修家乘,奚缀数言于谱谍,用志原委庶几先河后海之思,春露秋霜之祭,不致数典而忘祖先也,若夫娱嗍乱担阋员氡凡幔涛拶棺晕臧瘢栽鲋匾惨选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丙申夏月谷旦
孙 宽厚& 谨识
重修合族公奖倡修序
赏闻韩昌黎有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凡事类然,而修谱为尤甚我自道光已亥(1839)岁始修于石田之光茂公祠,彼时用费浩大,全赖捷三公捐金数百为之倡首,邀集万、泰、新三邑宗族斯长,而谱牒乃克成,迨玉光绪乙末(1895年)岁将近六十年矣,其间繁衍生殁茔葬以及嫁聚迁徒不无遗忘,若不为之重修,何以笃本支而联宗族,是以小蓼族绅琢斋,会同各房斯长,于其家,议修谱事,幸有捷三公四世孙名恢武者,独力捐输百金,亦为之倡于是至丙申(1896)年三月间,设局于石田之崇本堂,爰请荆山穆斋、琢斋、石卿诸绅为之编修,以襄厥事,此以知捷三公之倡于前,而恢武之踵其后者,为可继也,然修谱非难修之,而需费为难,合族商议,凡族中有能乐输以匡不逮者,不计多寡,亦当别载叙后,类皆有功,于局内所谓光于前而裕于后者,莫此若也,谨将恢武诸人载之谱牒,用示来兹以为后之好羲者劝。
& &&合族绅耆等拜赠
万邑游田绎庆乐助钱十吊文
万邑沃坑奇凤乐助钱八吊文
永新东坑质元乐助钱五吊文
心者深斯食报于天受福于世者厚,余故日大德必寿,仁者必寿,较之火枣碧桃而祝耋期颐者不尤有进乎,客以为余言为然岁遂书之以为锦轴之次云。
勒授修职郎署九江府星子县儒学正堂
年家眷教弟田钟梅
重修族谱跋
吾族自道光已亥(1839)岁先王父捷三公捐金数百,创修家乘迄今近六十载矣,重修之期,谱内已著各房斯长均有奋袂而议其事者,第用费浩大,难于创始,起局之无倡义者,因不胜踌躇焉,乙末秋(1895),族绅琢斋,亲临敝地,与熙及锦侄恢侄商议此举,欲设局于万邑之小蓼,熙询其局费诸用,则仍泛然而无主者,因即劝恢侄继先人志,捐百金为倡修举,幸不稍辞,适锦侄恢侄因崇本堂事,往万邑游田与族绅荆山商议此事,即慨然身任其责,不惮跋涉之劳,传会于是年十月,起局于丙申(1896)之三月,告竣于戊戌之夏(1898)月,局设崇本堂阅,经三年而编修详核,则荆山为老成,而熙与琢斋侄亦襄厥职,举凡条软体例悉照前式,遵旧制也,综核实校对不敢疏忽凛重典也,其中或先联修而今阙者,如兴邑之高坑房,与永新之早禾洲、大竹、陂坑房等处,均以他故辞。势难强也,或先未联修而今合者如永新之东坑房与万邑之沃坑房等处皆核实无疑,情难恝也,至于沅流之承接,支派之分别,前辈已有总序,无容再赘,兹特将此番事实,聊附数言,以见前修之丰于财,其事尚觉易为力,今修艰于费而其事较难为功,熙等因不辞难而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克勤克俭,以承先人之盟而后安,自今以往,如逢再修之期,惟愿后之贤达心乎祖训之要,不得以时事难易为诿将自重修以至三修四修,绵绵延延,接续无既,岂非吾族之所厚望哉,是为跋。
嗣孙郡庠生敬熙& 谨跋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在戊戌(1898年)夏月& 谷旦
禹公 为大司徒封高密侯&&&& 训公 累任校尉封侯
悝公 车骑大将军&&&&&&&&&& 广宗 封西侯
梅公 官封侯&&&&&&&&&&&&&& 艾公 仕魏封方城侯诏封镇西大将军
忠公 封亭侯&&&&&&&&&&&&&& 恕公 封亭侯
郎公 袭封礼部郎中&&&&&&&& 伯道 吴兴太守
鲁公 广东连州刺史&&&&&&&& 高翔 任隋官筠州高安尉
文瑞 四世同居旌表义门&&&& 汉公 郡城基社官南昌令
浩公 兄弟友爱同建六古堂&& 晏公 学行举典为群教职
谥公 举尉靖安陟宁善巡宰&& 绾公 宋进士翰林官御史中丞
大猷 仕宋为大将军&&&&&&&& 佐公 宋进士官授指挥佥事
志斋 宋进士官广东布政&&&& 兴公 田镇东卫左千户封武略将军
伯瑜 世袭武略将军&&&&&&&& 惟端 承袭义宰英功立都
明珊 承义民职&&&&&&&&&&&& 明松 承袭义宰
思葵 贡国赋有功恩腆膳官&& 从诲 授都司职
文公 孝廉&&&&&&&&&&&&&&&& 敬修 议叙修职郎
秀春 例授儒林郎&&&&&&&&&& 鹏公 例授登郎
正颜 勒赠登仕郎&&&&&&&&&& 家 军功兰翎外委
禹公世系(一世--四十一世)
闽杭源祖派世系(四一世---五十世)
禹公 字伯华&(应为仲华),生于西汉孝平元始三年三月初一未时,公居河南省南阳府新野县白水乡,更始元年癸未杖策遇主辅相光武恢复帝业,官封大傅高密侯,食万户四县,子各守一艺俱封列侯。卒于东汉明帝永平无年五月十六日已时,谥曰元,三年庚申图像云台标名二十八宿之首,诏曰竭忠节而力援涂炭,握兵权而心存生民,劳来匡直,名震关西,内行备闺门修整教养子孙,皆可为后世法
元配刘氏生于西汉孝平元始五年五月十三午时,建武十三年诰封夫人,卒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八月初二戌时
继配秦氏生于西汉孝平元始四年六月十二日子时,殁于东汉帝建初元年二月初二卯时
子十三袭、震、珍、训、彪、谋、鸿、颖、张、霖、结、列、垒。
训公 禹公四子&(注:按史书记载,应为第六子,而非本谱中的四子)
字平叔,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四月二十寅时,累仕护校尉抚绥有制,以德怀人,恩威诞华夷,欢欣亲如父母,及卒吏民羌胡旦夕临者数千人,遂家家为公祠以祀之。殁于东汉永元五年三月初八子时。元配阴氏生东汉建武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已时,殁于东汉永初元年十月初四卯时,纲称新野君焉。子五悝、\、宏、阊、遵,女一绥孝和永元十四年十月立为皇后,性孝友幼通经传恭肃谦让,帝崩,尊为皇太后,临朝多德政,刘毅上书曰齐纵虞妃比迹妊姒,孝弟慈仁,允恭节俭杜绝奢瑶之沅防遏佚欲之兆,正位两朝,
流化四海,宣十四午时,子三遄、遐、定,女一孝桓帝延熹二年立为皇后,封后兄子康为列侯,八年废后而忧死。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虢鹗
悝公 训公长子(注:按史书记载,应为第三子,而非本谱中的长子)
字立明,官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上葵侯,纲书其贤,生东汉永平十年五月初八申时
元配吴氏生东汉建初元年十月初十午时殁东汉建康元年三月初八子时
子二广宗、充实
广宗 悝公长子,字绍统,生东汉永元九年又八月初七已时封西侯,殁东汉建光元年七月十四卯时
元配f氏生东汉永元十一年九月初八戌时,殁东汉延熹八年七月十九亥时。
继配杨氏生东汉元兴元年八月十二酉时殁东汉熹平元年七月初二子时
子二梅、理
梅公 广宗长子,字明瞻,生东汉建光元年八月初八未时,殁建安元年六月初十酉时
元配郭氏,生于建光二年七月十二已时,殁东汉中平元年五月,子三遄、遐、定
女一孝桓帝延熹二年立为皇后,封后兄子康为列侯八年,废后而忧死
遐公 梅公次子,字应远,生东汉建和三年八月十五已时,为阳郡守,府城沔水先有蛟为患,公按剑水蛟绕其足挺剑斩之,自此永蛟患,公以才才闻,避魏曹氏之忌,同兄棠邑令遄徙家豫章城南,晚年暂居南岸,名所住曰邓将军营,卒于后汉蜀帝建兴元年二月初一未时,葬西山洪崖原,元配周氏,生东汉元嘉元年八月十八已时,殁蜀汉建兴三年九月初八申时
L公 遐公长子,字文渊,生东汉熹平二年三月初四卯时,殁蜀汉建兴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戌时
元配丁氏,生汉熹平五年十月十三子时,殃蜀汉延熹六年四月廿八已时
艾公 L公子,字士载,生东汉兴平二年三月初十申时,仕魏,建功封方城侯,以破文钦进封方城乡侯,魏甘露元年诏为镇西大将军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景元三年诏为大尉,增邑三万户,封子二人为亭侯,食邑千户。卒于蜀汉炎兴二年八月十八午时。元配程氏,生东汉建安五年二月初七申时,殁蜀汉景耀四年八月初三午时&
子二忠、恕
忠公 艾公长子,字竟成,生东汉建安帝二十五年五月初八午时,魏景元三年封亭侯,食邑千户,殁蜀汉炎兴二年八月十八午时
元配刘氏,生蜀汉章武元年二月十三午时,殁西晋大康五年二月十一子时
子三郎、文、惠
郎公 忠公长子,字正本,生蜀后主延熙十年四月初二酉时,西晋泰始元年,追公祖父丰功袭封礼部郎中,自邓城徙闽中连城宁化石壁村,殁西晋永嘉五年九月十五未时。元配罗氏,生蜀汉延熙五年八月初八已时,殁西晋永嘉元年二月十一卯时&&&
子二时植、时朴
时朴 郎公次子,字居中,生西晋泰始元年四月初四寅时,殁东晋咸康元年二月十八卯时。元配邹氏,生于西晋泰始三年十月十一卯时,殁东晋咸和癸已八年十二月初三寅时,子二伯道、伯通
伯道 时朴长子,字攸宇,号希爵,生西晋太康五年九月初七亥时,殁东晋永和十年三月十二子时
元配昆氏,生西晋大康六年十一月十一子时,殁东晋升和三年正月十四亥时。子一绶
侧室刘氏,生殁失考。
公为吴兴太守,素行清廉,后迁左仆射,永嘉末才遭赵石勒乱携儿与侄绥同逃遇贼夺马,公度势不能两全,谓妣曰吾弟早亡,惟有此子,义不可绝,宁弃己子,妣泣从之,后卒绝嗣以侄承祧,时人所以有天道知之说
伯通 时朴次子,生西晋大康八年正月二十八酉时,殁西晋永嘉二年戊辰十月初八子时
元配颜氏,生西晋大康八年八月十一卯时,殁失考,子一绥
绥 伯通子,字鲁贤,承接双祧,生西晋永嘉二年戊戌五月十八午时,殁蜀汉大元八年六月十九未时
元配丁氏,生西晋永嘉五年五月十三室寅时,殁东晋大元十年八月十三戌时
子二由喜、由怿
由喜 绥长子,字得全,生东晋咸康八年正月十八已时,殁南宋永初二年七月十五未时
元配赵氏,生东晋永和四年戊申六月初一午时,殁南宋元嘉元年十月二十八未时
子三鲁、r(^读yang)、云
鲁 由喜长子,字希旦,生东晋孝武宁康五年十一月初四戌时,刺史广东莲州,曾于城北百里凿花井,井中产石龟,岁旱陶井天郎雨,卒南宋大明元年四月初八申时
元配王氏生东晋大元二年十月初八亥时,殁宋孝建元年五月初四未时
天秩 鲁公子,字大古,生东晋义熙已元年二月二十已时,殁南宋泰始五年七月初七辰时
元配陈氏,生东晋义熙四年戊申六月十三寅时;殁南宋大明七年六月二十戌时
子三志学、志万、志清
志学 天秩长子,字懋修,生南宋元嘉二十四年六月十七卯时,殁梁天监十四年正月十四戌时
元配王氏,生南宋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初九卯时,殁梁天监十八年八月三十辰时
子三孟春、孟仲、孟季
孟春 志学长子,字启阳,生齐建元四年四月十二已时,殁梁大同十一年八月卅戊时
元配李氏,生永明五年四月十二子时,殁承圣三年十二辰时
子二侯南、侯辅
侯南 孟春长子,字公藩,生梁天监十八年已亥二月十九卯时,殁隋开皇十四年十月初一未时
元配胡氏,生梁晋通六年十一月十八时,殁隋开皇十五年八月初八酉时
子二高翱、高翔
高翔 侯南次子,字天祺,生隋天嘉元年五月初五午时,任隋官任筠州高安尉,自连城徙籍锦水街,卒唐贞观十三年五月十七寅时。
元配刘氏,生隋天嘉四年三月十二子时,殁唐贞观十六年四月初一子时
子二庭诗、庭礼
第二十一世
庭礼 高翔次子,字胜裔,生隋开皇十四年七月二十子时,殁唐麟德元年八月十五已时
元配陈氏,生隋开皇十六年正月初七午时,殁唐总章二年六月三十亥时
第二十二世
文瑞 庭礼子,字天祥,生唐贞观十年十月十一亥时,公四世同居,长幼敦睦致呈竹实甘露之祥夜现七星于井水旁,瑞州太守孙缄申奏于朝,上嘉其孝义遗承天府衔张天与同瑞州太守孙缄高安县儒学吴谧,脊勒赐旌表牌额曰:旌表邓氏忠顺之家名其乡曰:旌表其居曰:义门,新州司张东之赞曰:瑞杨邓氏床思居一堂,荷圣恩旌表门闾垂誉不朽,千载光辉赞碑立玉,虚观后殿时唐神龙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立祥瑞洲府志,殁唐开元十四年七月二十日申时葬碧落山
元配罗氏,生唐贞观十六年十月初八日未时,殁唐神龙十一年八月初五丑时
第二十三世
元 文瑞子,字时大,生唐仪凤二年五月初五亥时,殁唐开元十一年三月十三子时
元配杜氏,生唐永隆元年五月十五午时,殁唐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初三卯时,葬锦水南岸
子二恭、义
第二十四世
恭 元长子,字谦益,生唐景龙二年正月十二寅时,殁唐建中元年二月十一日戌时
元配赵氏,生唐景云元年六月三十申时,殁唐建中四年八月三十日午时,葬凤凰山
第二十五世
泰 恭子,字文通,生唐天宝元年三月初三日申时,殁唐元和六年八月十三未时
元配陈氏,生唐天宝五年七月十三子时,殁唐太和四年八月二十八未时,葬桥南山
子三[、_、佩
第二十六世
[ 泰长子,公字玉成,生唐大历八年二月初一卯时,殁唐太和九年正月十三未时
元配罗氏,生唐大历八年五月初七寅时,殁唐太和三年四月初七已时,夫妇合葬凤山下鸾冈
第二十七世
继先 [公子,字景福,生唐元和二年三月初一卯时由水街复家邓城,殁唐广明元年三月十八亥时,葬失考
元配胡氏,生唐元和五年正十三寅时,殁唐中和二年九月初三午时,葬潭沅邓奄岗
子三汉、洲、湘
第二十八世
汉 继先长子,字叔广,号筠峰,生唐会昌二年二月二十已时,由邓城赘凤岗凤岗郡佐花景荣女改地名曰郡城,是为郡城基祖,官南昌令,实爵本郡,事参军事,卒后梁贞明六年五月初一戌时葬木麻坑壬山丙向
元配花氏,生唐会昌五年十月初十已时,殁后梁乾化三年三月二十未时葬东岸甲山庚向
继配罗氏,生大中元年七月十九已时,殁后梁贞明二年七月十九已时葬鲁家脑
子六浩、瀚、端、庄、严、肃
第二十九世
浩 汉长子,字昌文,时尊称为一翁,生唐乾符元年三月初八未时,公兄弟友爱因建六古堂以明志,殁后汉天福二年七月初三午时,葬战坑
元配刘氏,生乾符二年三月初七子时,殁后周广顺元年八月十三子时,葬附姑花氏坟左
子五晏、景、瓒、文、
晏 浩长子,字宁夫,生后梁开平元年八月初五未时,公以学行举典郡教后致仕归里,邑中子姓群从执经者众,乃建学舍于宅南,谟明西集广厉多方,牧守闻而喜之,题其牌额曰:秀溪书院,历载郡志殁宋开宝八年(975年)四月十一已时,葬东岸山
元配熊氏,生后梁乾化四年五月初二已时,殁宋开宝五年(972年)八月十五亥时,附葬夫坟
子二汉荣、汉宗
第三十一世
汉荣 晏公长子,字绍宗,生后晋天福二年八月十二酉时,殁宋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初八戌时
元配徐氏,生后晋天福三年四月十二已时,殁宋祥符四年(1011年)四月十五已时,夫妇同葬香堑嘴
子三景义、景佑、景福
第三十二世
景义 汉荣长子,字象贤,生宋乾德五年(967年)八月十二午时,殁宋景佑四年(1037年)四月十三戌时
元配谭氏,生宋开宝元年(968年)正月十二已时,殁宋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十五辰时
子五谥、询、嵩、岗、狱
第三十三世
谥 景义长子,字尚荣,号月江,生宋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十八已时,公以材武举尉靖安陟宁善巡宰陟泰宁令,所至皆有朊馑渭斡影四(1063年)十月十四卯时
元配罗氏,生宋咸平四年(1001年)十一月十四申时,殁宋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十一申时
子四绾、P、、纶
第三十四世
绾 谥长子,字公省,生宋景佑元年(1034年)四月十九时已时,登进士翰林官御史中丞,殁宋元符元年&(1098)九月二十四午时
元配赵氏,生宋景v元年(1034年)十月十九卯时,殁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二月初三寅时
第三十五世
大猷 绾公子,生宋皇v五年(1053年)正月初二子时,仕宋为大将军,赴国难卒于泉州仁铺度剑乡,御赐牌坊,联云:山河带砺膺新庞,文武箕裘振世耄馑卧(1099年)八月十六已时
元配刘氏,生宋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二十三午时,殁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十七申时
第三十六世
简 大猷公子,字德宪,生失考,公情幽洁,善鼓琴好读庄老书,殁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五月十四子时,葬宁化县石壁都桐木坑,姜女献花形未山丑向
元配秦氏,生失考,殁宋绍兴十六年(即1146年)十二月十二卯时
子二佐、俦
第三十七世
佐 简长子,字朝佑,生宋元v六年(1091年)七月十八未时,登宋进士官授指挥佥事,殁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初九辰时
元配陈氏,生宋v(应是打印出错)五年七月廿九亥时,殁宋绍兴十年(1140年)八月初二寅时
继配曾氏,生宋元v六年(1091年)正月十八子时,殁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四月十八亥时,葬宁化县禾口村虎形夫妇同穴
第三十八世
相 佐公子,字国鼎,生宋大观三年(1109年)十二月十六酉时,殁宋乾道五年(1169年)二月初十已时,葬上杭县龙坑东上月形
元配林氏,生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十九辰时,殁宋乾道七年(1171年)廿八子时
第三十九世
显 名相子,字廷耀,生宋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十四午时,殁宋绍熙元年(1190年)十二初五卯时,葬程乡地名小桑尾,竹叶扫地形坐南向北
元配刘氏,生宋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初二已时,殁宋澶熙四年(1177年)二月十四已时
继配朱氏,生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二十卯时,殁宋澶熙十年(1183年)八月廿六未时
续配杨氏,生宋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十七日申时,殁宋庆六年十月初八亥时,葬揭阳兰田都礤下屋奄子背
子三志圣、志贤、志斋
志圣 显公长子,封布政使,生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八月十七寅时,殁葬失考,元配邹氏;继配赖氏,殁葬失考
子五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
志贤 显公次子,为云南分府后云南入籍
志斋 显公三子,字太乙,宋朝进士,任广东布政使司,迁居程乡县松口,生殁失考,葬程乡松口洋坑转江海螺形庚山甲向
元配邦氏,生殁失考,葬坪峰洲竹楼竹叶扫地形;继配凌氏葬平远县石坑草;续配唐氏,生殁失考,葬长乐县罗坳头
子九文、行、恭、敬、仁、义、礼、显、信
闽杭源祖派世系
源祖 志圣三子,字念三郎号行立,生宋澶熙丙申三年(本人考证应是1176年)四月十六子时,殁宋景定申子五年(本人考证应是1264年)八月初三申时,葬上杭杨蓝都下屋尾(注此地名为现在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杨蓝村)
元配刘氏,生澶熙已未二年(本人考证应是1175年)三月初八辰时,殁宋昌佑四年(我国历史上宋朝无此年号)十月廿二酉时,夫妇合葬一处 子一建
建 沅祖子,生宋嘉定三年(本人考证应是1210年)二月十三已时,殁元至治三年(应是1323年)七月十八亥时,葬上杭丹凤卸书形(注:目前此地名我们还没找到)
&&& 元配赖氏,生宋嘉熙四年(应是1240年)正月十八子时,殁元治五年九月初八丑时,夫妇合葬 子一肇
(注:从此代并入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邓建华宗亲提供的邓氏族谱内容下文简称龙岩《邓氏族谱》)
肇 建公子,公生景定三年(1262年)四月廿三未时,殁失考,葬上杭菅舳继帘(注:此地名尚未考证)
元配张氏,生宋景定五年(1264年)正月廿九申时,殁失考,夫妇共葬一处
子五五十五郎、五十九郎、六十一郎、六十五郎、六十八郎
按龙岩《邓氏族谱》
肇祖 考十一郎公,建祖长子,妣陈太婆,生三子:长六十一郎(配邱氏生子百一郎移江西),次六十五郎(为现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乡仙村,旧称师姑乡或师姑里开基祖),三六十八郎(配巫吴ド泳阋苹苹ú璧兀说孛ξ衷诘母=ㄊ×沂杏蓝ㄏ睾舷缤跎绱)。
按龙岩永定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供稿
肇祖 即十一郎,讳俊。生于宋时丁酉岁六月初一丑时,殁于甲寅岁六月廿日未时,享寿七旬加七,葬上杭玉女乡(注:此地名尚未查证)与祖同坟
祖妣陈太孺人,生于戊戌岁五月初二日酉时,殁于乙卯岁六月廿一日,享寿七十七岁,葬玉女乡与公合葬。
生一子万一郎(此嗣孙名讳明显与其它谱本资料有出入,须待查证)。
六十一郎 肇公三子,元配邱氏,继配黄氏,生殁俱失考,夫妇合葬上杭月形(注: 此地名尚未考证),子一权甫。
六十五郎 肇公四子,元配陈氏,夫妇生殁失考,葬本乡水口水南兜侧面虎形丙山壬向(注:此地名为现在中都师姑村或叫仙村)。
子四百七郎、百十郎、念四郎、念五郎。
六十八郎 肇公五子,元配巫氏,继配吴氏,续配叶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
&&& 子六小二郎、十一郎、五十五郎、五十九郎、六十郎、六十五郎。
按邓建华龙岩《邓氏族谱》:
六十一郎 肇公长子,配邱氏,生子百一郎(移江西)。
六十五郎 肇公次子,为现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乡仙村,旧称师姑乡开基祖。
(注: 按我福建上杭实情,公葬现在中都仙村,水南兜,祥云盖月形。妣陈太婆)。
六十八郎 肇公三子,配巫吴ィ泳阋苹苹ú璧(即现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尊为王社始祖)。
按邓锦元编修福建版族谱(依据邓锦元所在仙村老谱,即师姑坑留存老谱)
六十五郎 (尊为邓锦元所在的仙村始祖)生三子:小一郎、小四郎(仙村二世祖)、小五郎。
按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供稿:
万一郎 生于宋时庚申岁五月初四日寅时,殁于乙亥岁四月初八日丑时,享寿八十岁,葬玉女乡牛角园与始祖同坟。祖妣张太孺人,生于壬戌岁十月十三日子时,
殁于乙亥岁九月十五日申时,享寿84岁,与公合葬,生一子三千郎(此资料因其它谱本都没记载,须重新核实)。
权甫 六十一郎子,生殁葬失考,元配黄氏,生殁葬失考,子一:伯奎。
百十郎 六十五郎次子,生殁葬失考,葬本村水南兜,虎形,元配林氏;子三小一郎、小三郎、小四郎。
小二郎 六十八郎长子,生殁未详,元配赖氏,生殁未详夫妇同葬,门首凤形。子五六八都巡郎、伯六郎、伯三郎、伯七郎、伯十郎。
十一郎 六十八郎次子,元配陈氏,生殁未详,夫妇同徙广东尧平县下善居住。
五十五郎 六十八郎三子,元配叶氏,生殁葬未详,夫妇合葬上杭黄沙人形。
五十九郎 六十八郎四子,元配邱氏,生殁未详,葬黄沙虎形。
六十郎 六十八郎五子,生殁葬失考。
六十五郎 六十八郎六子,元配林氏,夫妇同徙永定黄沙住。
按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供稿:
三千郎 生于元时已丑岁二月廿五未时,殁于乙未岁四月廿一日未时,享寿66岁,葬玉女乡牛角园坐西向东,t上捆毯形,祖妣李太孺人,生于庚寅岁九月初八日戌时,殁于辛丑岁八月初十午时,享寿73岁,葬牛角园,生二子六十五郎(上杭仙村始祖)、六十八郎。
伯奎 权甫长子,元配曾氏生殁葬失考,子一:荣叟。
小一郎 百十郎长子,元配李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子四志忠、志仁、希政、希才。
小三郎 百十郎次子,徙居在外失考。
小四郎 百十郎三子,元配梁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明崇祯壬午年夫妇合葬下都旧寨黄泥塘虎形。
子二万五郎、万六郎(注:按我福建上杭实情,公夫妇(妣梁八娘)合墓,虎形)
六八都巡郎 小二郎长子,生元延佑甲寅年八月二十日亥时,殁至正月丁亥八月廿一日辰时,葬丰田里黄沙坟前。
元配巫氏,生延佑庚申九月初四寅时,殁癸已正月初八已时,葬上杭东门外塘边。
子五三六郎、文焕郎、七郎、四郎、念四郎。
按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供稿
六十八都巡郎 生于宋甲寅年(1254年)八月廿五日,殁丁未岁八月,终寿54岁,葬丰田里黄沙本乡场前。
妣巫氏九太孺人,生于庚申九月初四寅时,殁于癸已岁正月初八已时,终寿44岁,葬上杭东门塘。
生二子文焕、良焕。
荣叟 伯奎子,元配薛氏,夫妇殁葬俱失考,子二冲云、泰云。
志忠 小一郎长子,元配林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子二邱孙、仲兴,同徙福州府。
志仁 小一郎次子,元配陈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子一隆孙。
希政 小一郎三子,失考(现在按本人的联系,得到确定:广东省乐昌县梅花镇寨头村邓氏全是希政公之后东福公的后裔,联系人有邓良彬,&&&&& 由此下接广东省乐昌县希政公世系)
希才 小一郎四子,元配林氏,夫妇生殁俱失考,子一梅孙徙居广东。
万五郎 小四郎长子,字义甫,生殁未详,葬本乡葵坑下山虎形,元配梁氏,生殁未详葬长岭下钓子地。
&&& 子五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万六郎 小四郎次子,元配陈氏,居福建,生殁葬俱未详。子四念三郎、汉兴、祖良、祖。
文焕郎 都巡郎次子,生至正庚辰年七年十二辰时,殁建文已卯年八月初八午时,葬街头杜坑内,巽山乾向。
元配林氏,生至正辛已十月初六辰时,殁永乐丙戌九月初六午时,葬武平高吴堡县后懒婆荨
子五庆甫、祥卿、通甫、达卿、享甫,女二长适唐、次适刘。
念四郎 都巡郎五子,元配叶氏,生殁失考,夫妇合葬杜坑,坐东向西。子二:占甫徙居广东,永甫。
按邓锦元编修福建版族谱
志仁 小一郎之子,生子隆孙,迁江西。
希政 小一郎之子,讳美昭,生一子荣敏公。
按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提供当地祖坟信息:
文焕郎 生殁与上述一致,寿六十岁,元顺取葬枫林市上,正统年间改葬濑婆行,天顺年因杭城修筑时改葬街头社坑内。元配林淑贞太孺人,生于元至正辛已十月初六辰时,殁于永乐丙子岁九月初六日,终寿66岁,在武平高吴堡县尔寨终,葬懒婆行。生五子长庆甫、次祥卿(讳均甫)、三通甫、四达卿(讳贞甫)、五享甫。女二
长玉姑适唐家、次六十姑适刘家。
冲云 荣叟公长子,元配刘氏夫妇,生殁失考,徙江西省吉水县居住。子三元卿、济卿、兆卿
泰云 荣叟公次子,定居湖南。
千一郎 万五郎长子,字祖成,生殁未详,葬河边牛稳塘蛇形七寸穴。元配肖氏生殁失考,葬本乡水口大窝里凤形。
&&& 子一念一郎 (注:按我福建上杭实情:公于上杭通桥开基,与妣赖太孺人合墓一处。另上杭通桥妣黄太孺人墓葬一处,中都仙村又以公之金牌为墓葬于中都)。
千二郎 万五郎次子,元配曾氏,生殁未详,夫妇合葬店头上,子二念二郎、念三郎,同徙黄甸
千三郎 万五郎三子,生殁葬失考(注:按邓建华龙岩《邓氏族谱》公讳祖旺,配包氏,迁上杭县水西渡)。
千四郎 万五郎四子,元配俞氏,生殁失考,夫妇同葬师姑乡,子一福宗。
&&& (注:按邓建华龙岩《邓氏族谱》公讳祖贤,配俞氏,生子福宗配林氏生子志恭,配包氏,止)。
千五郎 万五郎五子,元配邱氏,生殁失考,夫妇同葬杨梅山,子一海宗(注:按龙岩《邓氏族谱》:公讳祖贞)。
念三郎 万六郎长子,元配谢氏,生殁葬俱失考,子二堂孙、贵华。
汉兴 万六郎次子,生殁葬配俱失考,子一恒,俱徙广东。
祖良 万六郎三子,生殁葬未详。
祖 万六郎四子,元配罗氏, 生殁葬俱失考,子一继保。
庆甫 文焕长子,生至正庚子七月二十日辰时,殁永乐癸未十二月初六日未时,葬沙湖边江上。元配邹氏,生至正壬寅三月二十未时,殁永乐癸已十二月初六日,与夫合葬一处。继配李氏,生洪武乙卯五月十五亥时,殁永乐丁酉八月初八未时,与夫同葬一处,子一马。
祥卿 文焕次子,生至正乙已十一月十一日已时,殁建文壬午四月廿五亥时,葬本县后冈梁家屋背迁葬南溪里箭滩。元配詹氏,生洪武已酉年九月初六日子时,殁永乐壬辰年五月十九已时,改葬南溪里箭滩。子二陈龙、陈富。
通甫 文焕三子,字文三郎,生洪武甲寅年四月初七辰时,殁永乐癸已年十二月初六未时,葬石壁寨,迁葬丰田里黄沙湖边冈上大坪内。元配丁氏,生洪虎甲寅年十二月十六申时,殁失考,葬枫林头背。子一文宝。
达卿 文焕四子,诰赠文林郎,年八十三岁,殁葬黄沙乌坑千户地墓,乾山巽向。元配郭氏,六十九岁,殁葬菜地凤形壬山丙向,子一文镇。
亨甫 文焕五子,字文五郎,生乙丑年十一月十三戌时,殁丁未年二月二十三吉时,殁葬懒婆墓地。元配陈氏,生乙丑年正月十五已时,
甲申年六月廿七申时夫妇合葬。子二德生、原顺。
永甫 念四郎次子,字百四郎,元配曾氏,夫妇生殁失考,合葬本村福字形
子三六三郎、六十一郎、六十四郎(殇)。
按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光湖供稿:
祥卿(均甫) 邓建华和邓光湖支系尊为一世祖,妣郑孺人,生二子景仁、景义。
荣敏 按我福建版族谱,生子长东福公(迁广东韶关)、次子东禄、三子东全、四子东珂、五子东兆、六子东洲(未详,注:下接广东乳源县和乐昌县东福公支系)。
念一郎 千一郎长子,字显宗,生殁未详,葬本乡神背冈茶山岭。元配赖氏,生殁失考,葬本村寨子下美女挽篮形。继配赖氏,生殁未详,葬本村黄豆坪蛇形&&&&&& 子四梁智、广智、崇智、福智。
福宗 千四郎子,生殁未详,元配林氏,生殁未详,葬师姑乡,子一志诚。
(按龙岩《邓氏族谱》:福宗配林氏生子志恭,配包氏,止)。
海宗,千五郎子,生殁未详,元配许氏,生殁失考,夫妇同葬师姑乡。子三志稳、志远、志亮。
堂孙 念三郎长子,元配巫氏。
贵华 念三郎次子,俱徙在外失考。
马 庆甫子,通州卫,百户功详,勒命,元配李氏,夫妇生殁葬未详,子一兴。
陈龙 祥卿(也就是均甫)长子 (未详)。
陈富 祥卿(也就是均甫)次子,徙广东。
文宝 通甫子,元配李氏,住黄沙竹芫里,生殁俱失考,葬黄沙。子三公智、公直、公谅。
文镇 达卿子,诰填文林郎,年七十五岁,葬丰田里菜地湖洋头园墩上,莲叶盖龟形子山午向。元配陆氏,年八十岁,殁葬虎头岭原穴已山亥向。子五公仁、公义、公礼、公显、公信。
德生 亨甫长子,生壬辰年八月十二丑时,年三十六岁,殁葬焦叶坑坐东向西。元配刘氏。
原顺 亨甫次子,生甲寅九月廿一戌时,年六十六岁,葬未详。元配廖氏,生乙卯年二月初一酉时,殁葬未详,继配李氏,生殁葬未详。子一马魁。
六三郎 永甫长子,字文明,元配邱氏,夫妇生殁失考,合葬牛角窝坐北向南。子二大郎、六四郎。
六十一郎 永甫次子,字文祥,元配黄氏夫妇生殁葬失考,子二六光郎,二子名未详。
按邓建华龙岩《邓氏族谱》
景仁 祥卿(也就是均甫)之子,生殁葬失考,配卢孺人,生二子文兴、文政。
景义 祥卿(也就是均甫)之子,生殁葬配失考,止。
崇智 念一郎三子,生殁未详,葬郭坑里张天海螺形,元配王氏,生殁未详,葬阮坑林屋背头,癸已年四月初三更葬,继配李氏,生殁未详,葬阮坑赖屋场,戊申年十月十二更葬。子四惟端、惟纲、维纪、维纶。
志诚 福宗子,元配包氏,夫妇生殁俱失考,居福建。
志稳 海宗长子,元配邱氏,生殁失考,夫妇同葬师姑乡。子四文广、文显、文发、文通。
志远 海宗次子,出外。
志亮 海宗三子,外出。
兴 马公子,字驴倪,年十二力功陛封镇东卫左千户,后封武略将军,功业详勒命,永乐十四年诰封妻李氏太宜。
人 子一伯瑜(礼公第三子继)。
公智 文宝长子,生殁失考,葬黄沙寨上田背,元配黄氏,生殁失考,葬马背冈上,子二观迁,字佛养,配林氏。子四迁居江西省安福县。
公直 文宝次子,失考。
公谅 文宝三子,永乐年间在丰田迁居江西安福县车头住。
公仁 文镇长子,字育斋,廪贡生,永乐四年出任江西吴江县,年六十七岁殁,改葬义坑。元配黄氏,年五十一岁,殁葬本乡下竹芫向寨上
生六子惠生、普生、观生、元生(四子俱未传)、伯瑛、□□。
伯珩 继配刘氏,子二伯珍、伯琛。
公义 文镇次子,字恪斋儒士,年八十二。元配郑氏,生庚戌年二月初四戌时,六十岁殁生一子伯。继配李氏,三配陈氏,生殁葬俱失考。子常(应理解为公义的儿子伯)妻岳氏,无嗣,伯理公次子林旺过与伯,为嗣取字克成,妻沈氏。子二(应理解为公义的二子)居福建。
公礼 文镇三子,号秩斋,生永乐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未时,殁宏(估计是打印出错,应为宏治)庚戌年六月十七已时,葬丰田里赤延庄上墓高坑大高坪卯山酉向。元配吴氏,生癸丑年三月初九亥时,殁葬失考,生子二伯玄、伯A。继配阙氏,子二伯琦、伯瑜(过与兴公为嗣)。
公显 文镇四子,生殁失考,葬本村黄沙心田里,乌鸦落阳形,酉山卯向元配徐氏,生殁失考,葬下溪。子二伯理、伯六。
公信 文镇五子,字纯斋,生永乐辛卯年八月初四未时,殁宏治癸丑年三月十七寅时,葬黄沙箭坑滩。元配陈氏,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一处,继配叶氏,生殁失考,葬杜家屋后。子一伯瑞,分迁钟坑开基。
马魁 原顺子,生乙未年正月,殁葬配未考,子四箕、都、奎、彬原居永定。
大郎 六三郎长子,生殁葬娶失考,子一世坚。
六四郎 六三郎次子,迁江西南昌新建县。
六光郎 六十一郎长子,字公衡,生殁葬娶失考,子二万一郎、万二郎(分于早禾洲)。
(老谱后面可能还有,已被虫咬坏了,无法彻底清楚)
2000年六月卅日抄完煜文手
按邓建华龙岩《邓氏族谱》
F远公 文兴公之子,配阙孺人,生二子宗华、宗顺。
桃源惟纪公房世系
惟纪 崇智三子,富百万,邦乡宾,生殁失考,葬上杭县西门背三角塘。元配邱氏,生殁葬失考,子二明槐、明柱。
明槐 惟纪长子,殁失考,康熙甲戌年(1694)三月廿二日午时生,迁与周氏合葬。元配钟氏,生殁葬未详,子一以亨。继配周氏,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一处,子一以顺。
以亨 明槐长子,字寒松,生殁葬娶未详。子七从谏、从诲、从谅、从诜、从试(殇)、从谋(殇) 、从训(殇)。
以顺 明槐次子,字松山,生殁葬失考,元配邱氏,生殁葬未详。子四从谟、从浩(殇)、从谨、从。
从谏 以亨长子,字君谐号益吾,元配何氏,生葬均未详,子二春鏊、春麟。
从诲 以亨次子,字君成号云泉,授都司职,元配刘氏,夫妇生殁葬均未详。子六春芳、春华(殇)、春茂、春萃(殇)、春萱、春兰(殇)。
从谅 以亨三子,字君允号敬松,元配郑氏,夫妇生殁葬俱失考。子三春龙(殇)、春凤(殇)、春凰。
从诜 以亨四子,字君峰号晴川,元配梁氏,生殁葬俱失考。子四春彩(殇)、春辉(殇)、春泽、春清(殇)。
从谟 以顺长子,字君甫号翠林,元配何氏,生殁葬俱未详。子四若伊、若傅、若稷、若契。
从谨 以顺次子,字君慎,元配刘氏,生殁葬俱未详,子二若颜、若曾(殇)。
从 以顺四子,字君善,生殁葬配已未详,子一若孟(未详)。
春鳌 从谏长子,邑廪生,元配梁氏,生殁葬俱未详。子四存质、存道、郎哥(殇)、寅满。
春麟 从谏次子,生殁葬配失考,子一文廉。
春芳 从诲长子,字仰云,元配雷氏,生殁葬俱未详,子一文灿。
春茂 从诲三子,字时盛,元配李氏,生殁葬俱未详,子二文昆、文仑。
春萱 从诲五子,生殁葬配俱失考,子一不知去向。
春凰 从谅三子,生殁葬配俱失考,子二良栋、良材。
春泽 从诜三子,生殁葬配俱失考,子一良宾。
若伊 从谟长子,字起莘,元配钟氏,生殁葬俱未详,子四日耀、日昌、日升、日泰。
若傅 从谟次子,字起颜,元配王氏,继配李氏,生殁葬俱未考,子一日达。
若稷 从谟三子,字谷明,元配何氏,子二日崇、日章;继配梁氏子一日通。三人生殁葬俱未详。
若契 从谟四子,字敬宇,元配何氏,生殁葬俱未详,子三日嵩、日盛、日洪。
存质 春鳌长子,元配李氏,生殁葬俱失考,未传。春鏊在原谱中从54世开始又写春鳌。
存道 春鳌长子,字可盛,生殁失考,葬在弓前圩,元配邱氏,生殁葬失考。子三唐郎(未详)、淑祚(继日嵩为嗣)、养生移居万安。
日嵩 若契长子,字应五,生殁葬失考,元配邱氏,生殁失考,葬龙泉姜坑人形壬山丙向。子一淑祚存道次子承祧。
淑祚 日嵩子,名兆生,讳琦,自一六六五年由上杭迁居吉安龙邑到一六七四年变乱周流四方,一六八二年复居龙邑三十五都院里村,崇祯八年(1635)年乙亥三月初四日亥时生,殁于一七一三年二月十六日未时,葬大潭坑虎形庚山甲向。元配邱氏,生殁失考,葬龙邑姜坑口人形壬山丙向& 子四士文、士行、士斌、士信。
士文 淑祚长子,生殁失考,葬龙邑永坑口癸山丁向元配张氏,生殁葬失考。女一未详。
士行 淑祚次子,字秀文号荣魁,康熙癸已(公元1713年)自龙邑迁居永新东乡六十七都桃沅立居,生殁未详,葬桃沅脑头坪虎形乾山巽向。元配傅氏,生殁未详,葬太和六十九都厢凤形,子二瑞芳、腾芳。继配夏氏生殁未详与夫合葬脑头坪虎形乾山巽向。子六岐芳、胜芳、祥芳、贵芳、志芳、清芳。
士斌 淑祚三子,字秀章号斌魁,生殁失考,道光戊子年七月二十八日丑时更葬龙邑大潭坑半落乾山巽向。元配殷氏生殁失考,道光(1835)年乙未年十一月卅日午时更葬龙邑永坑凤形丙山壬向 子二云芳、振芳。
士信 淑祚四子,生殁失考,葬龙泉三十五都永坑口癸山丁向 元配胡氏,生殁葬失考,未传。
瑞芳 士行长子,字英鸾,生殁失考,葬龙邑斗罗山。元配邱氏,生殁失考,葬太和六十八都东坑凤形
子一宪南,腾芳三子承祧。
腾芳 士行次子,字英凤,生殁未详,葬龙泉罗。元配袁氏,生殁失考,葬龙泉老虎窝凤形。子三汉南、臣南、宪南(继瑞芳为嗣)。
歧芳 士行三子,字英凰,生年未详,殁于一七零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时,葬泰和市沅村盆形辛山乙向。元配冯氏,生于1725年十月初二日已时,殁于1783年八月初八日,葬太和市沅村盆形辛山乙向。子四康南、秀南、品南、理南。
胜芳 士行四子,字英元,生于一七一六年九月初十日午时,殁于一八零二年七月初八日未时,葬月老头坪月形辛山乙向。元配钟氏,生于一七三一年六月十二日辰时,殁于一七九九年十二月初二丑时,葬上东坑龙形。子五乾南、坤南、仲南、召南、玉南。女一适太和高行乡张家坑刘姓。
祥芳 士行五子,生殁失考,葬太和高行乡六十九都市沅狮形丁山癸向。元配刘氏,生殁失考,葬脑头坪,子二盛南、田南。
贵芳 士行六子,字英鹏,生于一七二三年三月初五日子时,殁于一七九0年十一月廿五日申时,葬太和邹江市沅狮形辰山戌向。元配赖氏,生于一七三九年八月三十辰时,殁于一八一七年十月十二日申时,葬脑头坪丁山癸向。子六昌南、凤南、和南、凤吉、凤奇、凤轩。
志芳 士行七子,字英鹄,生于一七二五年九月初十日寅时,殁于一七八七年五月十七日辰时,葬东坑木山虎形乾山巽向。元配汤氏,生于一七四0年十月初五日亥时,殁于一八0一年六月十九日午时,葬脑头垃盆形丁山。子十文南、嵩南、明泰、丰南、凤魁、胡南、凤高、八子(殇) 、永义、十子(未详)。
清芳 士行八子,字英鹤,生于一七三二年闰五月二十日已时,殁于一七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葬脑头坪盆形丙山壬向。元配何氏,生于一七三六年七月十一日卯时,殁于一七九七年,葬脑头坪上丙山壬向。子四孔南、彷南、进轩、政轩。
云芳 士斌长子,字英龙,生于一七0一年六月初九日戌时,殁失考葬太和七十都江口坪坐东向西。元配刘氏,生殁失考,龙泉三十五都上堡大潭坑斗落山蛇形坐东向西。子二周南、鲁南。
振芳 士斌次子,字英麟,生殁失考,葬龙泉顺贞乡上堡院里永坑口丙山壬向。元配罗氏,生殁失考,葬太和六十九都杨家山坐东向西。子四友南、庆南、衍南、科南。
宪南 瑞芳子,生殁未详,葬龙泉院里前,元配林氏,生殁葬未详&&&&&&&&&&&&&&&& 子二元发、如发。
汉南 腾芳长子,生殁未详,葬龙泉院里村,元配刘氏,生殁未详,与夫同葬一处。子一应发。
臣南 腾芳次子,生殁未详,葬龙泉大潭院村,元配高氏,生殁未详,葬龙泉院里村。子一登发。
康南 歧芳长子,生于一七四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殁于一七七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戌时,葬脑头坪丁山癸向。
元配刘氏,生于一七五四年四月十九午时,殁于一八一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戌时,葬脑头坪辛山已向。子四春发、秋发、定发、德发
女二:长适太和中坪邱姓,次适本处徐玉华。
秀南 歧芳次子,字禄泰,生于一七四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殁于一七八四年,葬脑头坪乙山辛向。元配陈氏,生于一七五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丑时,殁于一八一九年八月初五日,葬脑头坪丁山癸向。子三冬发、新发、酉发。
品南 歧芳三子,字寿泰,生于一七五三年九月初二日寅时,殁于一八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辰时,葬赖远坑桥里头象形壬山丙向。元配黄氏,生于一七五九年四月初九日午时,殁于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酉时,葬上东坑竹简坤山
艮向。子五兴发、贵发、龙发、凤发、明发。
理南 歧芳四子,生于一七六八年八月二十一日子时,殁于一八一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卯时,葬月老头坪坐山右癸山丁向。
乾南 胜芳长子,字连泰,生于一七五三年十月初五日午时。殁于一八三五年五月十一日未时,葬曲江小水坑虎形乾山巽向。元配徐氏,生于一七五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戌时,殁于一八五四年正月二十八日亥时,与夫同葬一地。子三富发、观发、正发。女二长适太和泮塘刘君发、次适本县茅叶山刘成芳。
坤南 胜芳次子,字运泰,生于一七五六年九月十七日戌时,殁于一八二三年正月十七日子时,葬脑头坪盆形癸山丁向。元配刘氏,生于一七六0年四月二十三日午时,殁未详,葬脑头坪辛山已向。子一殿发。女二长适下洲坝妮坑李杨标,次适本处黄和占。
仲南 胜芳三子,字仲泰,生于一七六四年六月二十四酉时,殁于一0六年(注:本处可能是打错出误造成的)六月二十九日子时,葬脑头坪盆形癸山丁向&&& 元配林氏,生于一七七五年八月十七日戌时,殃葬失考。子一祥发,女一适太和刘明盛。
召南 胜芳四子,字召泰,生于一七六八年十月廿日寅时,殁于一八一七年三月二十四日酉时,葬脑坪盆形午山子向。元配徐氏,生于一七七九年五月廿二日午时,殁于一八0二年四月初八日辰时,葬脑头坪庚山甲向。子一永发。
玉南 胜芳五子,生于一七七二年六月初三日已时,殃葬失考,元配黄氏生于一七九0年正月十六日时辰时,殁于一八0九年八月,葬脑头坪盆形午山子向。&&
盛南、田南 祥芳长、次子,均未传。
昌南 贵芳长子,未传。
凤南 贵芳次子,字后泰,生于一七五九年六月初九日酉时,殁于一八三二年正月十一日已时,葬上东坑龙形乾山巽向。元配连氏,生于一七七一年三月二十六日辰时,殁于一八一八年四月初五日已时,葬脑头坪虎形辛山已向。子四成发、秀发、宗发、林发,女一适白林山连桂妹。
和南 贵芳三子,职名振泰勒登仕郎,生于一七六七年六月十四日午时,自一八三八年由桃沅移居本都牛田潭头开基,殁于一八三九年三月十三日卯时,葬太和六十九都邹江沅市狮形乙山辛向父坟左旁。元配赖氏勒赠孺人,生于一七七九年七月初八日丑时,殁于一八五0年五月初六日寅时,葬潭头本垅茶园边亥山已向。子五云发、文发、金发、容发、全发。
凤吉凤奇 贵芳四、五子,均未传。
凤轩 贵芳六子,生于一七八二年三月十二日寅时,殁葬失考,元配五氏,生于一七九二年三月廿一戌时,殁葬失考。子四清发、上发、启发、福发,女一适屋沅邱圣朝。
文南 志芳长子,未传。
嵩南 志芳次子, 生于一七五九年十二月廿九日午时,殁失考,葬脑头坪。
桥头和南公房世系
和南 贵芳三子,职名振泰,勒登仕郎,生于一七六七年六月十四日午时,自一八三八年由桃沅移居本都牛田潭头开基,殁于一八三九年三月十三日卯时,葬泰和邹江沅市源狮形乙山辛向,父坟左旁。元配赖氏勒赠孺人,生于一七七九年七月初八日丑时,殁于一八五0年五月初六日寅时,葬潭头本垅茶园边亥山已向。子五云发、文发、金发、容发、全发。
云发 和南长子,字春庭,生于一七九八年六月十四日寅时,殁于一八五0年十月十二日戌时,葬本村茶园边亥山已向母坟左旁,元配钟氏,生于一八0七年八月廿日子时,殁于一八九五年正月廿八寅时,葬本村省口癸山丁向&&&&& 子一朝厚,未传。继配尹氏,生于一八一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亥时,殁于一八七二年七月初八日午时,葬霞溪泥南燕窝形庚山甲向。子一廷厚,女二长适本个尹元嶷、次适北沅坑吴祥学。
文发 和南次子,生于一八0五年六月初七日寅时,殁于一八二一年十月十三日申时葬桃沅脑头坪界上丁向山癸向。
金发 和南三子,字玉祥,生于一八0七年九月十九日子时,殁于一八四五年六月初一日午时,葬太和邹江市沅狮形乙山辛向父坟左边。元配刘氏,生于一八二二年八月初一日子时,殁于一八八九年十月十九日卯时,葬本村茶园边亥山已向。子二贵厚(殇) 、仁厚(全发次子承祧)。
容发 和南四子,字道三名正颜,捐授未入流,封典好行义举,蒙县宪吴匾奖乐义输诚,生于一八一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申时,殁于一八八三年五月十六日未时,葬太和里陂龙形庚山甲向。元配黄氏例赠孺人,生于一八一八年四月廿九日酉时,殁于一八七一年六月廿七日申时,葬本村茶园边亥山已向母坟右边。&&&&&& 子一宽厚和。
立诗 光东长子,字新南,生于一九七二年十月三十日。配宋晓琴,生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廿八日。女一邓萍,生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初六日辰时。
大诗 光东次子,字开南,生于一九七四年八月廿四日,中专文化,现在永新县工作,配尹桂凤,生于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卯时,中专文化,现永新文竹中学任教,子一。
志诗 荣东子,字忠南,生于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四日亥时。配安福县王雪姑,生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礼诗 美东长子,字信南,生于一九七一年八月初四,医师,配尹小菊,生于一九七四年二月。子一桃书字轲,生于一九九九年六月初七辰时。
义诗 美东次子,(原谱中以手写方式加入李书二字,不知何意)字勃南,生于一九七四年九月初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从事计算机专业。配王凤珍,生于一九七四年四月一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从事电脑专业,祖籍河南省驻马店。女一书莎,字卓,生于二000年七月九日卯时,子一江诗,字轶,生于二00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午时。
德诗 美东三子,(原谱中以手写方式加入梅书二字,并注明子一河诗,字轩,生于二00五年六月十四日子时,子二水诗,字轾,生于二00八年十月二十七日,不知何意)字兵南,生于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一日,配吴香梅,生于一九七九年五月初十。
乾诗 华东子,字玮南,生于一九九0年二月十一日申时,女琼兰,生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九日辰时。
云诗 汉东子,字永南,生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初十日。
荣诗 亚东次子,字丰南,生于一九五七年闰八月二十七日辰时,配刘桂连,生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初六日申时。子一忠书,女一春燕。
发诗 亚东三子,字仁南生于一九六0年四月初二日卯时,配尹页兰生于一九六七年五月初八日辰时。子一厚书。
富诗 亚东四子,字勤南生于一九六七年正月廿日申时,配贺回玉生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初十日。子一傅书女一苏红。
贵诗 亚东五子,字先南,生于一九七六年四月初九日寅时,配禄华,生于一九七六年闰八月初一日午时。子一家书。
强诗 述绪长子,字福南,生于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三日午时,配尹美秀,生于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九日未时。子二兴书、旺书,女一平。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华邓氏族谱网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中华邓氏族谱网() &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投放客服QQ:;邓氏族谱网总群:群号;邓氏族谱网福建群:群号;龙岩邓氏联谊群:群号。本网站为非盈利性民间公益网站,所有(原创、转载)文章、影像作品资料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网妥当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王室族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