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坦克争霸兑换码第六战区开区时间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第六战区遵照军事委员会的电令精神
摘要: 一、战前一般情况 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 ...
&&&&&&&&一、战前一般情况&&&& &&&&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日军第11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第五、第六、第九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军进攻,双方形成“和平”相峙。&&&&&&&&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由于常德是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又是第六战区的主要战略基地,附近集结有大量主力部队,日军为了达到既可牵制中国向滇、缅转用兵力,又可打击主力部队,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所以决定以常德为进攻目标,常德会战由此发生。&&&&&&&&二、日军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俊六一向主张“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并认为“除了付诸武力,别无其他方法可寻”。为了贯彻他的主张,曾向大本营建议在1943年末或1944年春进攻四川。大本营虽然承认进攻四川意义重大,但由于东南方面的战局日趋不利,而中国华北方面的“治安”形势也极严峻,兵力不敷应用,而限于国力,组建新的部队更为困难,因而拒绝了俊六的建议,要求“中国派遣军”把本年后半期的作战重点放在加强占领区的稳定方面。&&&&&&&&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精神,围绕当前的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趋势,并针对派遣军自给情况以及华北八路军的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于8月28日制订了《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努力确保和平定现有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军及第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作战。”&&&&&&&&日本大本营考虑了中国战场的情况,在不给派遣军增加兵力的条件下同意进攻常德。9月27日下达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为执行现任务,可在华中方面临时越过作战地区进行作战。”派遣军总部于接到命令后的次日(28日)即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第11军司令官于11月上旬发起此次作战,进攻常德附近,摧毁敌人的战力。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来态势。关于其时机,另行下令。&&&&&&&&“2.作战方针&&&&&&&&“进攻敌人政略、战略要冲常德附近,追索敌中央军予以痛击,以促使敌之继续抗战企图逐步衰亡;同时牵制敌人向缅甸方面调动兵力,以策应南方军作战。&&&&&&&&“3.作战要领&&&&&&&&“(1)第11军主力(加上由其他方面转用来的部队,共35个步兵大队)由董市及石首附近向前推进,击败各地之敌,攻占常德附近。&&&&&&&&“(2)继而追索常德方面集结的反攻之敌,予以歼灭。&&&&&&&&“(3)作战目的一经实现,即视当时敌在缅甸反攻等形势,适时开始返还,击灭残敌,恢复原来态势。”&&&&&&&&日军第11军按照总部的命令,拟订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并于10月6日召集各参战部队的参谋长进行图上作业。计划将整个会战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内容为:&&&&&&&&1.方针:军首先以一部歼灭安乡附近之敌,以主力消灭王家厂周边地区之敌,继而攻占常德,同时追索该方面集结反攻之敌,予以歼灭。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按另行下达之命令开始返还,击灭残敌,恢复原态势。&&&&&&&&2.使用兵力(略)&&&& &&&&&&&&3.军主力发起攻势时间为11月2日。&&&&&&&&4.集中与展开:军主力在占领扬子江右岸(西岸及南岸)要域的第13师团(宛市-黄金口-周家场一线的沙市、郝穴对岸地区)及第40师团(藕池口、石首、华容地区)各一部掩护下,于10月31日分别集中以下地区:&&&&&&&&第39师团(包括古贺支队)于荆州以西地区(不含荆州);&&&&&&&&第13师团于荆州及其东南地区;&&&&&&&&第3师团于郝穴及其以西地区;&&&&&&&&第116师团于石首以北地区;&&&&&&&&第68师团于监利及其以西地区;&&&&&&&&佐佐木支队于第3师团的后方地区;&&&&&&&&宫胁支队于第13师团的后方地区;&&&&&&&&柄田支队根据到达时间另定。&&&&&&&&集中扬子江左岸地区的第一线兵团,集中后即进入右岸地区,并分别与各自作战地区内的警备部队交替警备,同时完成展开。集中与展开,一律在夜间进行,要保密隐蔽,尽可能减少敌人空袭造成的损害。&&&&&&&&5.作战阶段划分:第一期消灭王家厂周边地区及安乡附近之敌。第二期攻占常德并消灭该方面集结反攻之敌。第三期返还。&&&&&&&&6.各阶段兵力运用&&&&&&&&第一期:&&&&&&&&(1)第68师团(包括配属的户田部队)从鲢(鲇)鱼须附近九都大河一线发起攻击,消灭南县、安乡、三仙湖市附近之敌。&&&&&&&&(2)第13师团从沙市西南地区发起攻击,先歼灭暖水街附近之敌,继之扫荡该地区以西之敌。&&&&&&&&(3)第3师团从公安以东地区发起攻击,先歼灭王家厂附近之敌,接着扫荡该地西南地区之敌。&&&&&&&&(4)第116师团从杨林市附近发起攻击,歼灭红庙(津市东南7公里)附近之敌。最初以一部兵力保障第68师团顺利向安乡突进。&&&&&&&&(5)佐佐木支队从公安东北地区继第3师团和第13师团的中间地带向前推进,进入王家厂西南地区。&&&&&&&&(6)为保密计,禁止地面部队向澧水南岸地区行动。&&&&&&&&第二期:&&&&&&&&(1)第68师团从鱼口附近渡过洞庭湖,攻占汉寿(龙阳),继之在军主力于常德附近战斗期间,师团在常德南方地区歼灭南逃之敌,或歼灭来自长沙方面增援之敌军部队。&&&&&&&&(2)第13师团在新门市附近发起攻击,歼灭所在之敌,经慈利附近进入黄石市附近;以后在军主力于常德附近战斗期间,追索漆家河周边地区之敌,予以歼灭,掩护军主力右(西)侧背。&&&&&&&&(3)第3师团在王家厂南方地区发起攻击,歼灭所在之敌,经新安、石门附近进入漆家河、田家河附近,以后再经桃源附近进入常德南方地区,追索南逃之敌或南方来援之敌,捕捉歼灭之。&&&&&&&&(4)第116师团在澧县附近发起攻击,歼灭所在之敌,并且经临澧附近进入陬市、河附近,继而攻占常德。&&&&&&&&(5)佐佐木支队(在王家厂附近配属给宫胁支队1个大队)经慈利附近进入龙潭河附近,在军主力于常德附近作战时,掩护其右侧。&&&&&&&&第三期:&&&&&&&&根据另项命令行之。大致从常德、漆家河之间地区开始返还,经石门、澧县之间地区,恢复原态势。在作战全过程中:&&&&&&&&(1)第39师团(配属古贺支队)确保宜都西南地区要线,宫胁支队确保暖水街附近要线,以掩护军主力的右侧背,并保障军主力顺利返还。&&&&&&&&(2)关于柄田支队,根据其到达战场时机,再另行决定。&&&&&&&&7.兵站:主要道路已经全部破坏,鉴于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即使设立了兵站,由于需要修补道路,也不能适应作战发展需要。加之本次作战地区是产粮区,易于从敌人那里获取粮食。由于这些理由,可以不设立兵站。惟弹药一项,须在澧水一线及常德补充。&&&&&&&&8.军战斗指挥所于10月末推进至观音寺(沙市南10公里处)。&&&&&&&&9月末,与中国军对峙的日军部队,在第六战区当面为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40师团之一部,第九战区当面为第40师团主力、独立17旅团、第68师团、第34师团,第五战区当面为第58师团、第39师团、第6师团。至10月上旬,皖南、赣北、武汉、信阳、岳阳等地的日军继续由水、陆向江陵、沙市、石首地区输送,同时监利、沙市间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1000余只,宜昌、当阳、沙洋间汽车运输频繁。武汉地区集中飞机约50余架。至10月31日,参战日军分别在各个指定地区集中,接着渡过长江,与右岸的警备部队交替警备,并集结在攻击出发位置。11月1日作战准备完毕。&&&& &&&&&&&&三、军委会、第六战区的防御作战计划及兵力部署&&&&&&&&鄂西会战后第六战区共有第33集团军、第26集团军、江防军、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计12个军、35个步兵师,防守着由监利附近至石牌,再折向汉水的V字形防线,正面长达270公里,兵力相当薄弱。由于鄂西会战并未能收复石首、华容等地,所以不但使日军仍然占领着良好的西进桥头阵地,而且使防守长江南岸的第29、第10集团军失去了长江天险之利,只能利用沿松滋河以东由南向北流向的九都大河、太平运河、松滋河等河汊障碍建立第一线防地。战区长官部仅掌握驻浏阳的第100军为总预备兵团。虽然另有第74军驻于常德、桃源附近,但该军系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暂归第六战区督训。&&&&&&&&1943年9月间,当面日军的活动突然频繁起来。第六战区判断日军有可能再度发动进攻,遂在鄂西会战前制订的防御计划基础上,重新研究修订。修订后计划的作战方针是:“1.战区以巩固陪都之目的,配置重点于石牌、庙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工事逐次予敌以打击,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庙河、兴山、歇马河、南漳各要点,再由第二线兵团之机动,协同第一线兵团转移攻势,击灭进攻之敌。2.敌如以小部队向我某一方面行局部攻击时,则主要以第一线兵团击溃之。”&&&&&&&&10月下旬,军事委员会据各方面的情报,“判断日军将抽集其兵力再向江、湖三角地带进犯,以消耗牵制我兵力,并达掠夺物资之目的。先压迫我第10、第29集团军于暖水街、聂家河以西山地,再向左(南)旋回进趋石门、澧县,如战况顺利,则渡澧水,犯常德。”基于上述判断,于10月28日电令第六、第九、第五战区进行以下部署:&&&&&&&&1.第六战区10集团军(王敬久辖66军、79军)、29集团军(王缵绪辖44军、73军)以各集团军之各一部,于河沼地带阻击敌人,而以各军之主力,利用津、澧河流及暖水街一带之山地,以侧击、伏击方法击破进犯之敌。&&&&&&&&2.以74军(王耀武辖51师、57师、58师,驻常德、桃源)之57师固守常德,军主力位置于太浮山附近,准备机动。&&&&&&&&3.直接支援&&&&&&&&(1)以100军(施中诚辖19师、63师,驻浏阳)准备推进至益阳待命。&&&&&&&&(2)以中、美空军即向沙市、监利、石首、华容之敌及沙市、岳阳间敌舰轰炸。&&&&&&&&4.间接支援&&&&&&&&(1)以26、33两集团军,各以2-3个师向当面敌之弱点深入攻击。&&&&&&&&(2)第九战区以2个师兵力向岳阳以东地区敌之弱点深入攻击。&&&&&&&&(3)第五战区以2个师兵力向京山、皂市袭击。&&&&&&&&(4)各策应部队应于11月4日以前,移于第1线附近,待命开始攻击。&&&&&&&&第六战区接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后,决心以一部兵力占领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主力向澧水及沅江两岸集中,待机全面反击而歼灭日军。第六战区遵照军事委员会的电令精神,结合战区修订的计划,重新进行了部署:&&&&&&&&“以29集团军之44军,任滥泥沟、南县、甘家厂(不含)之线及津、澧守备;10集团军之79军主力、66军一部,任甘家厂、公安、新江口(不含)、宜都线之守备;江防军之30军,任茶店子亘平善坝及石牌要塞之守备;26集团军之75军,任三游洞、毡帽山、阎王口之线守备;33集团军之77军主力、59军一部,任大木岭、栗溪、转斗湾之线守备(以上第一线兵团)。主力分别控置于石门、暖水街、聂家河、三斗坪、窑湾溪、兴山、报信坡、刘侯集、安家集、建始各附近(以上第二线兵团),准备歼灭侵入之敌”。&&&&&&&&四、会战经过&&&&&&&&(一)滨湖地区及暖水街附近战斗&&&&&&&&日傍晚,日军第11军从长江南岸的宛市、弥陀寺、藕池口、石首、华容一线,自右(北)以第39、第13、第3、第116、第68师团并列向第10、第29集团军新江口、米积台、章田市、百弓嘴亘洞庭洞西北畔的滥泥沟之线发起进攻,主攻方向为王家厂,助攻方向为安乡。守军第一线部队(第66军的第185师,第79军的暂6师、第98师,第44军的第150、第162师)当即凭借既设阵地奋起迎击。&&&&&&&&战斗至3日晨,守军第一线阵地先后多处被突破。日军左翼第68师团配属的户田部队占领了南县。由于第九战区第99军的第92师不战而退,该部又占领三仙湖,进抵洞庭洞北岸。日军主力方面第13、第3师团渡过太平运河、雾气河,迫近松滋河,守军退守狮子口、公安、甘家厂、松滋河两岸之线。&&&& &&&&&&&&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指示:“第29及第10集团军之第一线部队依既设阵地,逐次坚强抵抗,予敌严重打击,对安乡尽可能保有之,至万不得已时,可留一小部于敌后尾击、侧击,主力退守汇口、孟家溪、街河市、斯家厂、洋溪之线继续坚强抵抗。29集团军特应指定44军以1个师坚守津、澧,73军以一个师坚守石门,主力在石门西北新关、永盛桥间集结。一面请准以军委会直辖之74军归战区直接指挥,以57师即日进入常德城,准备固守,主力向太浮山西南桃源、漆家河、鹿田坪、羊毛滩间地区集结,保持机动。”此时,军事委员会亦分别电令第五、第九战区各派2个师向钟祥及汉宜公路、岳阳及其以东日军攻击,以策应第六战区的作战。&&&&&&&&11月4日,原在第3师团后方跟进的佐佐木支队从第13、第3师团之间加入战斗。当日中午攻占公安。迄6日晨,日军攻占茶园寺、王家桥、新河市、东岳庙、甘家厂、三汊垴、新码头、安乡、鱼口等地,日军第13师团紧随后撤守军,于当日傍晚突入暖水街东端。守军第10集团军退守聂家河、王家畈、两河口、暖水街、闸口、王家厂、九王庙之线主阵地;第29集团军退守永镇河、红庙、龙山、涂家湖之线。滨湖地区大部为日军占领。在此期间,暂6师一部防守新河市的巷战、第98师留置张家厂1个连的防守战、第150师一部防守青石碑的战斗至为激烈。特别是坚守张家厂的1个连孤军奋战达4日之久,给进攻该地区的佐佐木支队以相当杀伤。&&&&&&&&第六战区除令第10、第29集团军占领主阵地外,令“江防军即抽调86军13师向津洋口附近集结,准备策应第10集团军之作战;令第18军推进至木桥溪、高昌堰、白果坪间地区集结,形成外线态势,迎合战机”。&&&&&&&&11月7日,日军右翼第39师团攻占了第10集团军主阵地前的萧家店、刘家场。为解除其右侧背之威胁,派出小池大队(第231联队第3大队)于当日占领了枝城、宜都。日军主力方面第13师团仍在暖水街与暂6师激战中,第3师团突破第10集团军主阵地右翼的九王庙,守军第98师退守龙凤垭,第116师团正向第29集团军红庙阵地进攻中。日军左翼第68师团仍在安乡、鱼口附近集结,向第九战区方向警戒。第10集团军的第66军为策应第79军,曾派出一部兵力向突至刘家场的日军古贺支队反击,无功而退。&&&&&&&&当日16时,第六战区电告第10集团军:“查暖水街、马踏溪、干溪滩三角地带为战区战略要地,得失关系重大,该军若能固守三日,着重奖赏。”第10集团军遂令暂6师以主力固守暖水街西北附近阵地,另以有力部队确保马踏溪、干溪滩,并抽调第194师主力控置于马踏溪西北、西南地区,准备机动。&&&&&&&&11月8日,日军宫胁支队到达暖水街,接替该地守备,第13师团集中全力向马踏溪、干溪滩进攻。干溪滩守军第98师部队未能守住阵地,于14时退守蒋家坪,当晚又退向芭蕉坪以西地区;第194师竟仅留1个团于古源头担任掩护,主力放弃闸口、王家厂主阵地,从和尚洞撤向河口地区。至此,暖水街形成孤立,而其右侧门户洞开,日军可自由从这里向西进出。&&&&&&&&当日8时,第六战区接到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命第10集团军即刻集中主力,击破向暖水街突进的日军;令第26、第33集团军各以约1个师的兵力,分向宜昌、当阳、荆门各附近寻求日军弱点攻击,策应第10集团军。孙连仲于中午电令第10、第29集团军,限于9日拂晓开始反攻当面日军,令第10集团军固守暖水街附近的暂6师务必坚持至最后一人;令在马踏溪、闸口间的部队向日军侧背攻击(实际上此两处守军已经撤退,而战区尚不知道),另以2个团从颜家垭、刘家场(已失)间出击,挺进于阿弥桥、分水桥截击日军后方。&&&&&&&&11月9日拂晓,第10集团军尚未发动反击,日军第39师团已向左翼第185师丁家大山、王家畈阵地发起猛攻;日军古贺支队则由刘家场突破了第185师右邻第199师两河口附近阵地,突进至十三条岭附近;日军第13师团亦由暖水街左右后方的马踏溪、干溪滩附近向西突进。第10集团军无法实施反击,因为除暂6师主力仍在暖水街西北的油榨口一带与日军苦战外,其他部队都退至子良坪、河口、陵坡、马溪沟之线。&&&&&&&&同日,江防军及第33、第26集团军曾向荆门、当阳以北日军实施牵制性进攻;第九战区第30、第27集团军亦曾向羊司、临湘方面日军攻击,但均未影响日军第11军的攻势。&&&&&&&&由于第10集团军的西撤,困守暖水街附近的暂6师主力陷于孤立。为避免被歼,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于9日夜令该师向子良坪突围。10日晨开始行动,沿途遭到层层截击,损失重大;转移至子良坪后,又遭到由暖水街以南西进的第13师团的猛攻,该师被迫于11日再退扁担湾。&&&&&&&&日军占领子良坪东西之线、切断第10集团军与第29集团军的联系后留置第39师团、宫胁支队、古贺支队于暖水街一带,对第10集团军进行牵制性作战,以掩护其主力后方。其主力第13、第3师团及佐佐木支队则于12日趋新门市、龙洞峪、胡家珊以南地区集结,准备向常德进攻。&&&&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坦克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普罗霍罗夫卡
《坦克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普罗霍罗夫卡
“苏联坦克象潮水一般涌来,很快撞上了斜坡。在斜坡南斜面躲避的是我们党卫军第二装甲掷弹兵团的士兵们!”
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二日上午,库尔斯克南部战区的战况似乎相对平静,但是当党卫第二装甲军想进入战斗位置时,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的坦克集群也和他们面对面地冲来。很多介绍这场战斗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双方同时有一千二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进入交战!”事实上,同时交战的装甲车辆远没有这么多,德军在这一地区所有的坦克和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只有约二百五十辆,而苏军在一整天所投入的突击力量也只不过四百五十辆坦克、自行火炮。战斗以梯次冲击和反冲击连续进行,首先和苏军坦克集西TL战的是党卫军“阿道夫·西TL”装甲掷弹兵师〔以下简称LAH师〕的第二装甲掷弹兵团,该团第三营第十一连的艾尔哈特·科涅夫SS少尉在战后回忆了当时的真实战况:
“天渐渐亮了起来,我们的坦克开始发动。我原以为至少还能睡上三十分钟,但是事态急转直下,苏联坦克大集群和我军坦克同时出现在斜坡之上……我军坦克急速退却,搭载着步兵的T-34坦克象水银一般倾泻在我们的阵地!
T-34集群来回碾压,我们拿出反坦克地雷想要还击,但是手忙脚乱甚至来不及跟上敌坦克。但是沃尔夫SS少尉沉着地击毁了其中一辆。时间象是停止了一样,等我回过神来,苏军步兵已经跳下坦克和我们缠斗在一起。这时我军的“蟋蟀”自行步兵炮和其它自行火炮从掩体中直接瞄准轰击敌军坦克,苏联人的攻击势头开始减弱了……
干燥的土地和草原燃起熊熊大火,坦克的炮塔在空中飞舞!
我军掷弹兵损失惨重,我暂时担任医护兵,和连长科尔SS上尉、军医一起搭乘连部的汽车寻找伤员。我向一名伤员爬去,但是一枚流弹打中我的喉部。我马上解下手枪扔掉,表示医护兵的身份并开始寻找隐蔽场所,苏军没有再向我射击……
附近有个弹坑,我连忙手脚并用滚了进去,这时我看见了什么?四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弹坑里有两名失去坦克的敌军坦克兵,他们和我一样趴在地上。我们对视了一会,没有交谈,他们离开了。”
后续的T-34坦克群在混乱中忘记刹车,纷纷冲进自己挖掘的反坦克壕〔早些时候被德军占领〕。在慌乱中倒车时遭到LAH师第六装甲连的集中射击,失去了战术上的冲击力。在LAH师的坦克王牌-冯·里宾特洛普SS中尉的日记中对“大混战”〔第一阶段战斗〕的后半部分做了详尽的描述:
“……全体乘员都在车内〔四号坦克〕为装填手搜寻剩余的穿甲弹,总算没有白忙。当穿甲弹再次进入炮膛,我命令在零距离干掉了那辆一直追着我们的T-34。难以置信的是苏联坦克已经离得这样近,却没有对我们开过一炮……〔中间省略〕……苏军为了越过反坦克壕而全力向街道方向开去,他们的攻击方式令人费解。因为我们夺取的苏军地图上明明白白的印着这条战壕-这是他们自己挖的啊!看来他们的指挥有问题,在这种地形投入大量坦克突击而不考虑反坦克壕的阻碍,在猛烈的冲击中突然遇到阻力,后果可想而知。
这时,苏军T-34集群知道无法越过反坦克壕,从而转向左边街道希望从刚修复的桥上攻过来。我可不想变成靶子,命令驾驶员把四号坦克开到一辆T-34的残骸后面隐蔽起来。这时我已经处在敌后。
T-34集群终于杀到桥上,壕对面的我军装甲营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七十五毫米炮弹呼啸而至对桥上的T-34进行痛击。一部分T-34燃烧起来,它们开始失控和其它战车撞作一团。炮火的闪耀、冲天的烟柱和拖着火苗的T-34发出刮铁皮似的怪响,从车里逃出的伤员被其它坦克挤压成肉泥。这不是战场,这是地狱!而我正躲藏在残骸后面一动不动――新的残骸不断堆积起来。
这时,装填手告诉我已经没有穿甲弹了,因为刚才我们浪费了太多。而榴弹对T-34的装甲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出隐蔽处,开始用机枪和榴弹压制苏军步兵,但这样的行动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在第一次防御战时我们就得到通知说敌军正和我军掷弹兵营和炮兵营混战,因此苏联狙击兵中混杂着不少我军掷弹兵,我们必须小心避免误伤。但是敌军狙击兵太过好胜,他们看到我的坦克就排成队伍发起冲锋,我一边扫射一边发射榴弹,敌军大批死亡。但是我的炮击突然停止了。
炮手捂住脸,痛苦地喊叫:“眼睛!眼睛……”原来是苏军枪弹击中了光学瞄准镜的了望口,光学仪器的零件被震得向内崩裂打破了目镜,镜片刺伤了炮手的眼睛。
于是我的坦克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我必须绕过残骸从桥上回到我军阵地……〔中间省略〕……〔接上〕正在这时,连部的技术军士开来了修好的四号坦克。我们车组和新炮手一起登车再次加入战斗……我们再次越过反坦克壕向前突击,苏军的攻势被散乱的残骸所阻止了。
第二装甲营营部的作战参谋徒步赶上我们的坦克〔!〕,营长要求必须夺取斜坡顶端的高地。于是我们开上苏军坦克冲锋的斜坡,慢慢地向上行驶。终于在正午再次占领高地。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装甲连〔第六连〕损失很小,只有两辆坦克完全毁坏,其中一辆正横在我旁边。另外两辆受了轻伤。另外第五、第七连的损失据说也不大,而且掷弹兵营和炮兵营的损失程度也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从俘虏的口中得知,苏军正准备发起第三次冲击,但是由于第一、二次冲击失败得太快,我想他们不会马上仓促出击。这时我军战线之内已经横卧着一百多辆T-34和T-70的残骸!”
在里宾特洛普SS中尉的另一侧,LAH师第一SS装甲团第二装甲营的四号坦克也陷入苦战。该部第七装甲连连长迪曼SS上尉在战斗结束后寄出的军邮中记述了他在十二日的经历:
“……那时,狂乱激烈的防御战已经接近尾声。整整一天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补给。苏联坦克集群成功地将我军的装甲楔子分割成两段……这一天我没有离开过坦克,我记得一共受到了四次大的冲击。我们顶不住了!半数的坦克拉着受伤的友车一股脑地向后猛退。在傍晚的阴雨回到了攻击发动地点。这是我头一次和这么多敌军交战,可怕的战斗,好象他们要将我咬死一样……”
“这天我们全团共毁伤敌坦克六十三辆,我们连赶到战场时友军已经取得了二十辆战果。后面的四十三辆都是我们包办的,损失仅为一辆四号坦克。我中队士气高昂,充满了信任和团结的力量!我的坦克也被击中一炮,还好大家都安全脱身了,只有机电员受了伤。现在,我亲爱的老四号坦克‘705号’再一次进厂修理了。我现在是在行军途中趴在山丘的旁边给你写这封信,相信下一次战斗很快就会来到……风雨交加只是很短的一瞬,太阳已经出来了……”
这篇短信中说明了以下几点:
该部队与苏军在十二日共发生四次攻防战;下午,第七装甲连曾试图对苏军进行主动进攻;还有下午应该是晴天而非通常记载的大雨。古往今来,凡是发生大规模战斗的地域大多突然降雨,尤其是现代机械化战争,这是由于战斗地域的温度急剧升高产生局部上升气流从而诱发骤雨。但是迪曼宣称的战绩水分颇多,不必相信。
这场战斗的德军官方记载如下:〔摘自雷曼的《LAH师全史》〕
“0920时,敌军再次从普罗霍罗夫卡发起进攻。三十八辆坦克直冲LAH装甲团阵地。另一面,四十辆T-34、KV和T-70坦克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向斯维-奥克恰布里斯基东南一公里处的汇合点全速前进。
“我军首先遇敌的是守卫在斯维-奥克恰布里斯基前方的LAH装甲团第六装甲连〔里宾特洛普的部队〕的七辆四号坦克。在二百二十米距离连续损失了四辆后,我军剩余的三辆坦克和苏军进攻的路线平行后退。敌坦克被引入LAH第二装甲营〔第六连后方八百米处〕的射程内并被包围。马丁·克劳斯SS少校率领第二装甲营在十米到三十米的距离向苏军坦克开火。第一次齐射后十九辆苏军坦克遭击毁。
“克劳斯SS少校充分展开手中的三十三辆坦克从苏军坦克集群的两侧插了进去,并准确射击。在三个小时的战斗中第二营毁伤T-34、T-70坦克六十二辆。克劳斯因此战绩获颁骑士勋章。”
LAH师的装甲兵头头在七月十二日进行野战会议,左三为第一SS装甲团长施恩贝克SS中校,右二为第二SS侦察营长库尼德SS少校,中间背对镜头的是第一SS装甲掷弹兵团长福莱SS上校,克劳斯SS少校在画面外〔右边〕,“055号”是LAH装甲团团部的四号指挥坦克
这样,大致可以为LAH师和苏联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遭遇战理出一个头绪来了:
一、苏联方面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麾下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正规的编制如下:
第十八坦克军、第二十九坦克军、近卫第五机械化军
临时追加的部队为:第二坦克军、近卫第六空降师、近卫第九空降师、近卫第九十五狙击兵师
二、经过加强,德军推测罗特米斯特罗夫手中握有八百辆坦克,苏联战史公报中记载的数量为八百五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是实际上投入普罗霍罗夫卡地区战斗的苏联坦克只有四百五十辆,按战区划分如下:
右翼战区-第十八坦克军〔第一○○、一七○、一八一坦克旅、第三十二机械化旅〕和近卫第九十五狙击兵师。
中部战区-第二十九坦克军〔第二十五、三十一、三十二坦克旅、第五十三机械化旅〕、近卫第九空降师。
左翼战区-近卫第二坦克军〔近卫第四、二十五、二十六坦克旅、近卫第四机械化旅〕、近卫第六空降师。
三、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在七月十二日对LAH师的突击力量为其中的六个坦克旅,坦克仅二百五十辆。按照战斗时间:
0915时第一次攻击:
⑴ 左翼战区:从佩得罗夫卡出发的苏联第一八一坦克旅四十辆坦克,搭载步兵来自第十八坦克军和近卫第九十五狙击兵师。冲击方向是斯维-奥克恰布里斯基地区,正面冲撞LAH师第十三SS重坦克连第二排〔魏特曼SS少尉指挥〕的四辆虎式坦克和LAH师突击炮营。
⑵ 中部战区:从普罗霍罗夫卡出发的第三十一坦克旅三十五辆坦克,搭载步兵来自第二十九坦克军和近卫第九空降师。沿普罗霍罗夫卡公路南下直接冲击LAH师第二装甲营,德军里宾特洛普SS中尉迎战。
⑶ 右翼战区:从亚姆基出发的四十辆坦克〔部队不明〕,搭载的步兵来自近卫第二坦克军和近卫第六空降师。该部越过铁道在森林东侧的斯维-斯塔林斯克地区袭击LAH师党卫军第一装甲掷弹团,迎战者为LAH师自行反坦克营的二十辆“黄鼠狼”。
1115时第二次攻击在中部战区发动,四十辆坦克搭载第二十九坦克军和近卫第九空降师步兵从普罗霍罗夫卡出发快速袭击252.2高地的党卫军第二装甲营。
以上攻击在1315时停止。
1410时右翼战区发起第三次攻击,苏联近卫第二坦克军的坦克和步兵在炮兵掩护下攻击党卫军第一装甲掷弹团。
综合以上的数据,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所谓的一千二百辆坦克大战只是白字先生们杜撰出来的笑料罢了。不可否认,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在十二日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苏军的胜利在于成功地阻止了党卫军部队前进的步伐,使他们无法和另一侧的肯夫军团接上,从而使德军丧失了最后一次合围苏军部队的机会。德军在战略上完全地失败了。
普罗霍罗夫卡会战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坦克战,但是它的意义在于宣告了德国南部突击集群的彻底破产。英国历史学家普·扬格评论道:“傍晚,俄国人成了战场的主宰。历史上最伟大的坦克会战结束了。”姆·帕利斯也写道:“德国人想从库尔斯克会战中捞到点什么的最后希望就这样彻底破灭了。”
我个人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对这次战斗的评价最为精彩:
“普罗霍罗夫卡会战是德国装甲兵这只天鹅临终时的美妙歌声。”
最新网络游戏文章
搜索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坦克争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