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自然界有哪些大事件件

昙华林: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
“昙华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时期,这里曾是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和的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领导的“花园山聚会”,领导的“日知会”,领导的“黄冈军学会”,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相关历史及历史人物
1920年2月,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正式登陆。
1921年,在街区的私立中学,走出了、和3位中共“一大”代表。
昙华林地址:昙华林是区粮道街的一个老街区,位于武昌城东北部,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
1946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游家巷与戈甲营出口以东的昙华林合并,统称为昙华林,并沿袭至今。
包括戈甲营、马道门、太平试馆、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在内的狭长地带,全长1.2公里。
“昙华”二字:传乃印度梵文译音,“林”即“居士林”简称。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提过这一街名可能与有关。
有关昙华林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巷内有花园,大多种植的是,因为多而成林,加之古时花与华是通假字,故而得名。第二种说法,巷内多住种花人,一坛一花,蔚然成林,后来“坛”讹为“昙”,遂有昙华林。
郭沫若提及
著名作家郭沫若,曾作为抗战时期“政治部三厅”厅长,在“保卫大”运动中,每天奔走穿行于昙华林,他在自传中写道,昙华林这个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也就是说,昙华林可能是因为佛教寺院兴盛而得名。
在历史上,能够冠名“大”的,只有“大武汉”和“大”,可见历史地位的显赫。
武汉的胡同多分布在昙华林和汉口老。
而今,穿行在昙华林蜿蜒的小巷深处,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尽收眼底,、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痕迹,徐源泉、石瑛公馆、修旧如旧,圣诞堂、仁济医院、领事馆、文华学院等外国经典老建筑,让人仿佛伸手即可以触摸到历史老人那鲜活跳动的脉搏。
在昙华林,经常可以见到远渡重洋的老外,以及饶有兴致的“武汉胡同游”的本地人和外地人。昙华林,俨然成了武汉民间一日游的热门首选地,也是惟一可以穿越时空回望千年老武昌的处所。
昙华林文化街区,能保留至今且不断修旧如旧,不能不说是一种现代版的传奇。在这个“重开发轻保护”的大环境下,“保留”就意味着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放弃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这背后的冲突和艰辛不言而喻,它凝聚了武昌区历任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长期不懈的努力。
武昌区政协委副主席感慨地说:“武汉三镇中,武昌的老地名数量最为丰富,历史最为悠久,也最具历史文化特征,保护昙华林文化街区,就是让后人能亲身游走在老武昌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激发热爱热爱武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武昌昙华林看到近50米的小巷围墙上,昙华林老建筑、史喷绘画卷栩栩如生。据了解,园区总面积104公顷,文化底蕴丰富,分布着优秀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
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老、老、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
这里隐没着西方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和、修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石瑛故居、(之父)老宅、瑞典领事馆等众多近代历史建筑。
教育医疗机构
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
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院。这所医院与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名字联在一起——1861年,该教士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图案也很别致。
文华书院,由圣公会创办于日,初为男童寄宿学校,名叫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英文名Boone&Memorial&School。
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1903年又增设大学部,&逐步发展成文华大学。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华大学的、国文两系与华中大学等高校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即华中师范大学)。&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一直至今。
文华书院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街111号,现址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内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
该建筑位于省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内5号楼,建造于1870年,为西式建筑,其廊柱造型为仿古廊柱风格。2002年维修,木板地面改为大理石,三拱卷门改方门。该建筑系美国基督教圣会在文华大学内建造的校园礼拜堂,1958年停止校园活动,现产权属省中医院,为医院俱乐部礼堂。
该建筑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期间,日知会成员、、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
文华公书林辅楼书库(文华大学)
该书库位于昙华林138-139号,建造于1920年前后,为平面方形、三层,砖木结构,坐南朝北,越街正对夏斗寅公馆大门(已拆)。建筑原为文华大学公书林(公共图书馆)书库,是湖北武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为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单位,现存的书库便成为见证事业发展历史的实证了。
该建筑位于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校园内,以原文华大学首位校长翟雅各(英)的名字命名,建造于1921年,系混砖木结构中西合壁二层建筑,中式屋面,西式屋身。该建筑所在地原系美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创办的大学,年称文华书院&,1903年在美注册为文华大学,在1924年并入华中大学,1952年为华中师大,现属湖北中医药大学。
昙华林32号
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从门里看天井,彩色、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
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1938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
十四中校园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年,先后开办公立小学和中学堂,1912年为省立第一中学,现产权属第14中学。
花园山严格的说是一个小山包,山上树林茂密,东、南面都有小路上去。因为附近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所以不时会看见一些坐在草坪、树下和石阶边勤奋的读书郎。
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花园山上的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是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原建筑分为礼拜堂和居所两部分,总部设在。1868年该修女会应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人员来汉。在花园山置地创建分院,开办教理班、工艺所、育婴堂等公益性事业。
育婴堂万婴墓
位于花园山2号,建于1928年,为砖木结构建筑。该堂由艾原道主教创设,委托德籍女士主持,开始将收进的婴儿送到堂外,雇请托养,成活率较高。以后不断发展,集中堂内抚养。1929年圣若慧善功修女会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本育婴堂。“1951年该堂大量死亡事件被,引起社会各界愤慨,6月4日政府接管该堂。”修建万婴墓,掩埋在山上搜集的白骨,铭刻碑文。现为市儿童福利院。
该地修建的万婴墓,并立“死难婴儿纪念碑”,有张平化等同志题词,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翁守谦故居1912年
位于昙华林75号,建造于1895年前后,为二层砖门结构,原有结构及形式均有较大改变。
沿革: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是1895年前后购置的房产,现为私人住宅。
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大概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
瑞典教区旧址1890
一个拱门口,里弄内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旧时轮廓。这些建筑是2层和4层的砖木结构。当时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创立瑞典教区,在武汉成立湖北总会,驻地就选在此。
此后行道会在武汉先后建教堂、主任牧师楼、真理中学等,当时教区的武汉信徒之众。抗战期间,在武汉成立伪政府,瑞典驻华领事便一度将领事馆迁到这里,不仅处理本国外事,居然还代理英美等西方国家与汪伪政府的事务。
石瑛先生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忠实信徒,是欧洲同盟会支部的创建人、负责人,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瑛在创建国立大学任校长时,始在武昌区三义村置私人住宅一幢二层小楼。故居是辛亥首义革命前辈在武汉市内难得的一处故宅,对研究和展示辛亥革命历史和武汉名城发展轨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幢房子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有、、、等名人来往。
是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先生(钱钟书之父)的故居。
朴园诞生于1936年,是当时的私立华中大学(现华中大学)修建的新公寓之一。它的第一位主人是碧眼勾鼻的美国教授。那时和朴园类似的小楼有近百栋;中,这里一度成为日军的宪兵司令部,房内也改成了可以推拉的日式门廊;到1946年,钱基博走进这栋历经更迭的小楼,成为住户之一,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11年。&钱基博过世后,这里逐渐变成了学生、教工的宿舍,最多时两层楼里住了20多户人家。
钱基博所居住的房间被改造成了“艺术沙龙”。如今在深沉的咖啡色背景中,考究的桌椅摆设和野生的蒿草相映成趣,保留原貌的壁炉和仿古的吊扇、窗户遥相呼应,在这里,艺术的典雅向历史的沧桑致敬,它们一见倾心的立刻迸射出了无限风华。老师和学生都乐于沉浸在这里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当中。曾有湖北美术学院的教授说:“师生在这里聊艺术,常常会聊得忘记了时间。”
如今,小楼门口,那棵300多岁的朴树树阴垂青,把窗口染得碧绿。日,在武汉市政府公布的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目录中,钱基博故居被评定为一级保护建筑项目。
昙华林141号
徐源泉别墅
该别墅位于昙华林141号(公认的徐源泉公馆坐落在武汉新洲,并非此别墅),现存三栋,建造于1930年前后,甲栋为西式(法国别墅)风格双层建筑,乙栋为中式风格单层建筑,丙栋为中式砖混结构庭堂建筑,半山有琉璃瓦六角亭。三处建筑保护较好。三栋建筑皆为徐源泉当年房产。文革前为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用房,现为武警医院家属住房。故居
位于高家巷17号,建造于1932年。晏道刚()早年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曾任国民政府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后参加民革地下组织和迎接解放活动。解放后任湖北省政协委员等职。
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该教堂经过维修保存至今。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做礼拜。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如今,杨格非牧师在武汉兴建的教堂除了崇真堂外,其他的都消失了,崇真堂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穿过昙华林中部一个中式的门楼(见左下方),有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物(共四栋,右下方为其中一栋),它建于1890年。是瑞典神职人员、瑞典驻武昌领事馆(当时武昌惟一的外国领事馆)人员住宅区。
花园山天主教教区
该教区为、天主教区,位于昙华林街中部以南的花园山山顶上,是所有昙华林历史遗迹中最大,同时存留建筑物最多的文物区,目前共有四座宗教建筑物。一是位于湖北中医院内西边的嘉诺撒小教堂,建于1888年;二是1880年有意大利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三是花园山天主堂,1891年修建,据说同武汉市上海路的天主堂为姊妹堂;四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
从穿过花园山的胭脂路左侧上山,沿着湖北中医院职工住宅区的小路前行,几经辗转,在一片废墟之中,孤独地矗立着一栋破败的老房子。从外墙上依稀可见的雕花装饰,以及大门结构,可以看出是欧式建筑,多年来在这里任由雨打风吹。这就是嘉诺撒小。
其他老建筑
榆园、孙茂森花园、昙华林34号、昙华林81号、教士公寓楼……
1、1946年以前,昙华林的街名仅指戈甲营(在武昌区正南,当年设有负责提高兵器并以戈甲命名的营盘。后戈甲营成名,地名沿用至今。)出口相连以东的地段。
2、1946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并沿袭至今。
3、现今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及花园山和螃蟹岬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
华中师范大学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医院、学校、公寓、花园、教堂,比邻而居。
1.文华书院:湖北省最早的教会学校。
2.中华大学: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今华中大学前身)
3.文华图专(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学专科学校。
唐宋民间医术实力不菲,明清名医辈出。
佛寺、道观、哥特大。
昙华林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日知会:武昌早期先进革命团体。
2、陈独秀、李大钊于此讲学,董必武、陈潭秋于此,创立了武汉第一个中共组织。
艺术工作室:
邓一光工作室、徐世鸣艺术馆、云架桥画派、哥图画室、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云集于此。
昙华林自然文化
历史上,昙华林街区有“一湖三山”之说,即北临沙湖,西靠凤凰山,怀抱花园山和螃蟹岬。
现存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体之间,营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围。
昙华林古城
武昌老城墙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至今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赋予了古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
昙华林文化
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兴盛而得名。
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国宗教渗入昙华林,开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园山为主的教区,以戈甲营为主的英国教区,以螃蟹岬为主的瑞典教区和以昙华林正街为主的美国教区。众多的教会(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传至昙华林,留下了具有明显“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昙华林教育文化
汉口开埠以来,以为首的湖北执政者在昙华林兴办新式中、小学堂达10所之多。
外国教会学校也在此择地而建,包括西式医院在内达8所之多。中国学堂和西方教会学校隔街相望。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的学校,形成了以教育为特色的街区文化。
昙华林建筑文化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昙华林街巷文化
大部分名人故居、公馆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分布于昙华林正街、戈甲营、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南麓的建筑密集地带,见证了各阶层当时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反映了历史街巷的结构形态和基本骨架,形成了昙华林颇具特色的古韵街巷建筑文化。
文物价值昙华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
第一:它可以看作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首先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武汉的渗透。1865年兴建的基督教教堂——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很有文物价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这里都有过不可忘记的辉煌。保护好这些文化,就是珍惜历史。
第二,这是武汉三镇的个性魅力之一。昙华林的许多西洋、名人别墅,还有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传统民俗与民情的温馨。&我们应当主张将这个街区整个保护起来。做一个规划尽量地恢复原貌。将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区、一个武汉历史博物馆、一个旅游胜地。在合适的地方可以建一些与这里有的历史名人的。
昙华林已经是一个静静坐落在武汉的小街,各式各样的小店等着你进去一坐。
还有各式各样的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修,比如有名的鲜花饼店,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创新的热干面馆等等。
在一个有着温柔阳光的下午,坐在咖啡店里,看着墙上的。昙华林一带不仅有花园,还有不少种花、卖花的人家,是居民游览赏花的好去处。今之亦是也。
地铁:轨道交通2号线,螃蟹岬站A出口。
公交:15路、108路、34路、43路、576路、584路、586路、573路、64(内环)、606路、74路、717路、729路、777路、811路(螃蟹岬站)、539路、566路(解放路站)。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2:4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1387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1387年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387年是丁卯年();明二十年;北元九年;越南十一年;日本南朝四年,北朝四年,元年。性&&&&质时间大事记,明城建成
1387年,在倭寇的袭扰下,明政府撤销台湾行政和防务的巡检司,移台湾岛上居民于漳、泉二州,实行海禁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撤消澎湖巡检司,将在澎湖居民尽迁内地。后澎湖巡检司又恢复
1387年,明太祖派兵驻守澎湖列岛,有利地抗击了日本的侵略。
1387年,明将征纳哈出。降
1387年,明置大宁卫(治所在今宁城县大明古城址
1387年,明设都指挥使司,领大宁等10卫
1387年,置盘石卫指挥司
1387年,置指挥使司
1387年,明江夏侯人闽防倭,将亭角(今定海)巡检移于蛤沙,建堡,统领弓兵100名;移荻芦巡检朱元璋曾令儒臣将《洪范》书于之右,以便朝夕观览。因其兴之所至,亲自作注。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二十三日注成。便召赞善说:“我阅览《洪范》一篇,帝王为治之道,所以叙,立皇极,保万民,叙四时,成百谷,原于而验于人事。箕子为武王奏陈,武王犹自谦虚地说:‘我未能。’为惕然。遂疏其旨,为朝夕省览。”同时命三吾为其作序。朱元璋先后颁行《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之后,又以中外武臣多出自戎伍,不知宪典,所以其言语行动往往立法,便于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制《大诰》三十二篇,名为《武臣大诰》以训之,使其知所纪律,抚军士,立勋业,保爵位,颁之中外,永为遵守。洪武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颁赐天下武臣大诰,令其子孙诵习。蓝玉等破北元主于捕鱼儿海(今),俘其次子、妃主、官属及男女七万人,北元主远走。大破思伦发。封帕木竹巴(西藏)首领僧人扎巴坚参(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为灌顶国师。是年会试后,定一甲进士授修撰、编修之制。遣新进士行监察御史事,以久任御史一人同行。本科进士中书庶吉士上疏言法令屡改、弄罚太繁、兼并剧烈、赋役不均等事。核天下卫所屯田。每年得粮五百余万石。越州(今云南曲靖东南)土官彝族 (明称罗罗)阿资起兵反明。汤和沉敏多智数,洪武十九年(1385)主动向乞求致仕还乡。其时,倭寇骚乱海上,朱元璋就命汤和往浙江沿海练兵筑城。汤和奉命,并请与方鸣谦同行。鸣谦说:“倭寇从海上来,就在海上抵御。宜远近,置卫所,步兵,水具战舰,则倭寇不得深入,入则不得靠岸。”朱元璋觉得鸣谦说得有道理。于是,汤和与鸣谦到了浙江,着手整饬海防。汤和根据沿海情况,拟设卫所城五十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修筑,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从而引起役夫的怨恨,使扰害百姓,百姓深受其苦。有人对汤和说:“役夫怨恨,百姓受苦,怎么办呢?”汤和说:“算的不恤近怨,任大事的不顾细谨。若再有人发怨言,立即斩首。”洪武二十年(1387)十一月,五十九城筑成。他又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浙东民四丁以上的,户取一丁戍守,共得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余人。四月,朱元璋又命往福建筑城防倭。德兴度福建福、兴、漳、泉四郡要害之地,筑海上十六城,籍民为兵,又增置巡检司四十五,诸卫。从而,使海上防卫得到加强。朱元璋称吴王前,收官店钱。后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称。凡商税三十取一,过者以论处。洪武初年,个别府县税及蔬果,饮食、畜牧诸物,朱元璋下令禁止。洪武十三年 (1380)六月,又下令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勿征其税,且罢天下抽分竹木场。洪武二十年九月十五日,户部奏:“今天下税课司、河泊所课程视旧额有亏,宜以十八年所立为定额。”朱元璋说:“商税之征,岁有不同,若以往年概为定额,本年实际与往年不同,岂不扰害百姓?应随其多寡,从实征纳。”9月16日——,英格兰国王。薛显(?—1387),萧县人。据徐州,以薛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薛显以泗州来归元璋,授亲军指挥,东征西讨,灭张士诚后,迁官行省右丞。再从徐达北征,独当一面,攻取山东诸州县。转师河南,捣关陕,北上取卫辉等地,进兵。随徐达西向,败廓扩于宁夏,取平凉,陕西平定。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因薛显擅杀吏胥、、、马军及千户吴富,只封永城侯,不予世券,而分其禄为三,一以赡吴富之家,一以瞻所杀马军之家,一以养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次年予世券,从徐达征漠北,又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兵山西,征伐金山。洪武二十年九月召还,十六日行至山海卫卒。追封永国公,谥桓襄。濮英(?—1387),直隶庐州人。初以勇力为百夫长,积功至西安卫指挥,坐军政不修,召还诘责,还卫理事。洪武十九年(1386)加都督佥事。次年从征纳哈出,抵金山。闰六月降,班师回京,奉命将三千人断后。余众数十万设伏于途。遇濮英兵,伏兵起而包围,濮英陷于围中被执,绝食不言,,引佩刀剖腹而死。朱元璋得知,赠金山侯,谥忠襄。洪武二十一年,进赠乐浪公。陈镛(?—1387),陈德之子。少以功臣子练习武艺。洪武九年(1376)授散骑舍人,十四袭封。洪武十四年命为右副将军同、讨龙泉,又同练兵汴梁。洪武十九年驻兵通州巡边,获番将王脱颜,还与吴祯筑全州城。洪武二十年正月从北征,行至金山,与大将军异道相失,遂于六月二十二日陷入纳哈出军中而死。宋克()(今江苏苏州)人。与等称,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楼石丛篠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故写竹能妙。尝於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邃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胶州大事年表
  公元前21世纪(夏)胶州南关三里河村一带已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公元前1120年(西周武王十三年)西周分封少昊后裔兹舆期为莒国开国郡主。建都于计(即计亓城,今南关城子村)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元年)莒国南迁(今莒县一带)。计成为莒国属城,改名介根。公元前631年(东周襄王二十一年)春,西周分封介国(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在今南杜村乡城献村西1公里处)。冬,介国国君葛卢赴鲁朝见僖公。公元前549年(东周灵王二十三年)秋,齐国大夫崔杼领兵攻打莒国,侵犯介根。公元前517年(东周敬王三年)孔子从临淄东游至回车岭(距今市区西南5.5公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齐,实行郡县制。始设黔陬县(古介国遗址),属琅邪郡(治所设在琅邪,今胶南县)。公元前119年(西汉元狩四年)计亓(介根)设盐官,专买盐铁;禁止百姓煮盐、铸铁。公元39年(东汉建武十三年)黔陬侯国由徐州刺史部琅邪郡改属青州刺史部东莱郡。公元118年(东汉建安三年)设城阳郡(治所在东武,今诸城),辖黔陬县。公元289年(西晋太康十年)城阳郡治所由莒县迁移于黔陬县。公元319年(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黔陬辖于后赵青州(治所设在广固城,今青州市西北)。公元464年(南朝宋大明八年)撤消高密郡,黔陬改属北海郡。公元556年(北朝北齐天宝七年)冬,设立平昌郡,郡治在黔陬。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设立胶西县,址在胶河、墨河之间,辖于高密郡。同时,把黔陬北部地区划归胶西县。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撤消黔陬县,并入胶西县。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撤消胶西县,并入高密县;设立板桥镇(今胶城胜利桥西北处)。公元1087年(北宋元佑二年)复设胶西县。次年把板桥镇作为胶西县,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立提举市舶司,为当时全国五处市舶司之一。提举市舶司蒹临海军使。公元1142年(金熙宗皇统二年)设立板桥榷场。南宋的茶叶、香料、药材、丝织品、木棉、象牙等与金的毛皮、马、北珠、人参等互市。公元1149年(金皇统九年)胶西县城在今胜利桥西北处始建文庙。1937年东移建于内城东南隅(今政协办公楼处)。公元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复设胶州(因464年在今诸城立过胶州,故为复设)。辖高密、即墨、胶西3县,属于益都路。州治设在胶西城。公元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秋,开凿胶莱运河。1282年开成,南由胶西县陈村店海口向系北达于胶河,长30公里。公元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胶西县造船业兴盛。胶莱海道漕运南粮2万余石。1285年达60万石,时占江淮年运粮总数的60%,为海运粮的6倍。公元1350年(元至正十年)冬,胶州设兵马指挥使司分司。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春,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安徽阜阳人)派将领毛贵攻占胶州。是年,胶州治所东迁于新城(即胶州内城)。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消胶西县,改为胶州。辖高密、即墨2县。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夏末,倭寇侵扰胶州。1374年夏,再次侵扰。是年,胶州建州署于内城。1375年(明洪武八年)胶州用砖石砌内城。周长2公里,高7米,厚4米。池宽8米深5米。城门3:东为迎阳门,男为镇海门,西为用成门。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胶州属于莱州府领州,仍辖高密、即墨2县。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唐赛儿(女,蒲台人)领山东农民起义军连克胶州等州县。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疏浚胶莱河干道(新河),建水闸9处,设官署管理。此后,漕运又兴盛十四五年。公元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胶州始修志书。知州余邦辅修、赵慎修纂《胶州志》。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夏末,地震,大雷雨。城墙、庙署、民房倒塌,死90余人。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胶州知州孙蕴韬修、高国&纂《胶州志》六册八卷。公元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设胶州水师营。至1841年有战船4只,大炮8门,威远跑10门,劈山炮4门,字母炮16门和子炮94门。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秋,水灾。胶城一次平地水深3米,城垣倾倒过半。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清著名左手画家高凤翰所辑《砚史》初稿完成。卷首自题“墨香开国”4字,并由李硕夫(果)作序。道光末年由王惜庵付梓传世。公元1745年(清乾隆十年)高凤翰将38年间所作2366首诗整理成38卷,并作跋。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夏,塔埠头(今码头村)遭海风袭击,漂没待运米1760石。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秋,胶河改流,东入胶莱河。是年,知州朱若炳主持立珠山书院。址在水寨街北头。1882年移建于墨河桥北路东。1835年倒塌,遂并入胶西书院。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春,增筑胶莱河、大沽河河堤25公里。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知州于智、宋文锦修、刘恬纂《胶州志》8册8卷。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知州张玉树主持建立胶西书院(址在今档案局院)。1843年失火,翌年重建。1905年停办。公元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胶州开垦海滩14543亩。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夏,查获胶州和历城藏匿贩卖鸦片犯法梦书、张启育等22人烟土4600余两。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夏旱、蝗灾、秋淫雨,损伤禾苗,粮食减产五成以上。公元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5月,重修胶州城,并立碑于北极台。是年,胶州绿营设副将1员、步兵460名和马兵111名。公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3月,《重修胶州志》出版,知州张同声修,李图纂。共8册40卷。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胶州秧歌于包烟屯(今马店镇小后屯村)形成基调。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4月,知州张廷扬下令修土圩子防捻军。土圩子周长13.3公里,壕沟面宽6.7米,深3~5米。9月13日夜,李成率捻军万余人执火攻城,突破南圩,迫使知州交出银12000两、烟土&1200包。10月1日凌晨,捻军由高密进军攻克胶州外城,知州殷嘉树督军死守内城,并交出1200两银子和妇女首饰一宗,捻军西撤。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大沽河左岸周家村西决口,毁田淹禾9.7万亩。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捻军进军胶莱谷地。山东巡抚丁宝桢来胶州设营阻击。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始设胶州电报局,址在东关大街路南。公元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大沽河左岸周家村后决口,周家村房屋被冲倒,毁地淹禾10.8万亩。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1月13日上午,德军少将棣利司奉命乘旗舰“羚羊”号,率3艘军舰侵入胶州湾。14日德国海军以演习为名,在胶州湾登陆,侵占胶州、即墨等地。12月,德国侵略军复扰胶州城,占据考院数日。是年,胶州邮政局建立,址在估衣市街东头路北。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3月6日,《胶澳租界条约》签订,胶州塔埠头沿海的45个村被划入胶澳租界。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6月28日,侵驻青岛的德国侵略军乘船至塔埠头登陆,占据胶州,并在郝屯(今阜安街道办事处境内)设立军邮站。9月9日,德国入侵者开始在胶州境地修建胶济铁路。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9月,德国侵略军以保护铁路为借口,派兵驻扎胶州,并在老火车站以北修建营房。是月,塔埠头乡民傅二联络民众组成“抗德义勇队”,抵抗侵胶德军。是年,大辛疃义和团率众抗击德国侵略军建大沽河铁路桥,痛打德军及其包工头,焚其耶稣教堂,迫使其加宽了桥洞,避免了水患。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胶州为筹“庚子赔款”加征银2961两。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6月4日,胶州改为直隶州,增募新兵营4个。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立师范讲习所,为胶州师范教育之始。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胶州浸信会在胶城建医院,设床位。有西医5名,内有中国人于舜伍、万子庄。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秋,连月降雨,河水涨溢,大沽河东岸孙家村西南决口,冲断胶济铁路400米,毁田伤禾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日下午2时30分,胶城机关、居民万人集会,举行庆祝活动。10月18日,胶高县撤销,北都、联屯、丰隆、胶莱、沽河5个区划归胶县;又析置城东、城西两个区。全县共辖15个区。是月,胶县县工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胶县委员会分别成立;全县各小学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1月11日,胶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姜皤?溪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2月16日,中共胶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纯洁党的思想作风,加强纪律性的决议》公元1950年1月上旬,中国共产党胶县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号召全党同志为人民多办好事,带领广大群众搞好生产。2月10日,中共胶县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根据地委指示在新区全面展开土地改革和确定地权工作,通过了《胶县1950年农业生产规划的决议》、《胶县1950年春季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决议》。2月23日,胶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胶县1950年农业生产计划》。是月,灾荒严重,全县有近百个村庄的大部分农户断粮,&1.2万余人逃荒要饭。胶县人民政府发放救灾粮20.4万公斤。春,全县首次接种霍乱、伤寒菌苗。5月9日,滨北专署撤销,同时成立胶州专署,驻胶城。辖胶县、即墨、即东、胶河、高密、诸城、五莲、藏马、胶南县和崂山办事处。6月30日,胶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三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政府施政报告》;决定开展保卫世界和平宣言签名运动。7月,胶县人民政府发放救济粮20.4万公斤、优救粮5万公斤;全县群众自愿组织变工互助组14884个。其中,常年记工算帐的357个、不记工算帐的11082个、季节性互助组3445个。11月30日,胶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一届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动员全县人民投入抗美援朝群众运动。是月,胶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开展镇反运动,对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道首分3批进行清查、镇压,1952年底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第三师开辟胶县沽河农场。12月16日,山东省人民法院胶州分院,判处投日汉奸团长相铭忱死刑。是年,青岛长途客运公司在胶县设汽车站,办理客货运输;全县开始向农民发放土地证。公元1951年2月,胶县首批1511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7月,赴朝332名;1953年3月,赴朝683名;是年秋,赴朝1015名。4批共计3541名。春,第七区温化乡管相云、第十区小王戈庄杨继周等率先组织起6处农业生产合作社。秋,全县相继办社17处,计270户。6月11日,全县人民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发出的推行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活动的号召》开展活动(至27日止)。捐款11.83亿元,捐献战马25匹、咸菜1.8万公斤和军鞋4万双。10月15日,胶县人民法院在胶城召开公审大会,判处反动九宫道首阚中立死刑。是月,全县“结束土地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县尚有县城土地、房屋及沿海盐田未作处理)。11月13日,胶县、即墨两县组织区、乡、村干部&3000余人和民工4万人疏浚桃源河。胶县县长刘锡山任总指挥。12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历经9个半月,追出赃款20亿元。公元1952&年1月14日,胶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一次会议召开,作出《进行农业合作社典型试验决议》。年底,全县建立农业初级合作社25处。2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全县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春,全县干旱。夏,小麦绝产4.13万亩。至年底,县人民政府发放救济与救灾粮4.05万公斤、救济款9亿元。春,全县组织4万民工用52万工日,修筑大沽河防洪堤坝。5月17日,胶县修建飞机场。周家村、杨戈庄移民307户,新建和平庄、胜利庄、爱国庄、前进庄&4个村。于&1952年&11月22日告竣。是月,胶县中学和胶县师范学校成立。公元1953年l月17日,胶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三次会议召开,通过了《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决议》。4月,全县人口普查结束,共101116户、484002人,其中,男241137人,女242865人。5月14日,山东省农业厅在胶县建立拖拉机站。有职工27人,其中驾驶员10人;有拖拉机5台,其中LS-55型2台、GS-35型3台。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来胶视察大沽河和调查制定治理方案。11月,胶县根据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年,雨涝蝗灾,伤田禾19.47万亩,其中绝产6.53万亩;倒房2434间。县人民政府组织8.1万人捕捉蝗虫并发放救灾款614亿元、寒衣5400件。公元1954年1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冬,初级农业合作社新成立274处,入社444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4%。至1955年秋,发展到1304处,入社农民达28983户,占总农户的30%。5月13日,中共胶县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经验教训和部署了夏收夏种工作。7月5日,胶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作出《开展农业增产节约运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加强社会治安的决议》。8月12日,全县降暴雨,持续21小时,降雨量160.7毫米。&24条河流决口&92处,受灾面积56.23万亩,绝产7.35万亩。国家下拨救灾款7.89亿元、恢复水利工程费0.1亿元。秋,胶州秧歌代表队赴京演出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等观看后接见合影。队员高益伦应中国唱片公司之邀,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录制成唱片。公元1955年3月&6日,胶县新币发行办公室张其顺、张全福出差至杜村东岭,突遭两名罪犯枪击,张其顺当场牺牲。周围37个村400余名民兵同县、乡公安干部一起围捕,击毙罪犯张文奎,活捉罪犯房培卓。5月,全县18个区并为12个区。7月16日,连降暴雨17天(自6月30日始)。大沽河、胶莱河决口,水淹农田32万亩,其中绝产7.43万亩,倒塌房屋7050间。国家下拨救灾款6&.4万元(新人民币,下同)。8月8日,全县组织2.5万民工,修筑大沽河堤坝。至24日竣工,完成土方76万个,用工日41万个。9月,全县向37232户贫农、下中农发放合作基金贷款96.7万元。10月1日,胶县烈士陵园建成(1952年10月始建),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96平方米。是月,胶县人民政府改称胶县人民委员会。12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胶县委员会成立。12月31日,胶县检察院助理检察员刘明智在刑场监督中发现并纠正了对农民安乐三执行死刑的错案。公元1956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胶州专区,胶县划属昌潍专区。5月19日,中共胶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历时8天。讨论、修正了《胶县1956年至1967年的发展农业长远规划四十条》;通过了《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是月,胶县食品公司工人赵仁洲出席商业部和商业工会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6月16日,《胶县大众》报创刊。日奉命停刊,共出版709期。&& & 是月,胶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组建合作社和公私合营工业企业3个,成立手工业合作社(组)43个;19个私营商业行业,2个过渡到国营商业,l个组建成供销社,9个改组为公私合营商业,7个改组为合作商业;胶县百货公司储运股股长张得肆出席商业部和商业工会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年,筹建有线广播站,10月试播。公元1957年1月17日,胶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查批准了王玉章作的《胶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今后的工作建议》。是月,刘家花园、刁家丘、河南和沟西4个自然村由平度县划入胶县;胶县秧歌艺人谭敬甸等赴京演出时,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等观看后与其在中南海合影。春,由于农业“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全县农业合作社有3000余户农民退社。5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开展整风运动。6月,县委依照中共中央《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猖狂进攻的指示》,开展反右派斗争。至日结束,全县330人被划为右派分子。7月19日,连续降雨12天,雨量达577毫米。全县大小河流多处决口,水淹面积26.9万亩,淹死12人,倒塌房屋6140间,死伤牲口&7头。秋大旱,&70余天无雨,绝产4.69万亩。国家下拨救灾款38.6万元。是月,胶县民间工艺美术艺人高友三、史本铨赴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10月,胶县职工体育代表队女子篮球队参加山东省重点县职工篮球赛,获冠军。公元1958年1月1日,河荣一村民兵护路队长李克兰(女)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授予“护路模范”称号;10月,以妇女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翌年4月,出席全国积代会,被授予“护路积极分子”称号。2月17日,撤销全县12个区的建制,将116个乡(镇)合并为26个区级乡(镇)。4月6日,胶、高两县联合兴建王吴水库,胶县由副县长单自新率民工2510名参加,7月24日竣工。是月,开始兴建八一水库、官路水库灌区、七城水库、顶子水库、闸子水库、杨家屯水库、丰隆水库、杜村水库、河流史水库、逄家沟提水站、丁官水库。1960年后陆续报废。共计浪费资金127.8万元、工日275.16万个;胶县稻改指挥部成立,并在大沽河、洋河、店子河下游插秧5万余亩,进行实验。5月&26日,县委建立书记处,设第一书记1人,书记处书记&3人。5月&28日,胶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县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8月,县委责成交通局修筑旧火车站至机床厂(花行街)简易轻便铁路2.2公里。机床厂制小型火车头1辆、客车厢2节和货车厢4节。试车不成功,于1960年拆除。浪费14.5万元,损失木材300余立方米,角铁500余吨。是月,胶县县委和胶县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将铺集、牛沟两个乡合并试建第一处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至9月,全县其余24处乡镇合并建成14处人民公社。10月1日,胶县由昌潍专区划归青岛市管辖。是月,全县一哄建起8个钢铁厂,25万人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户户把铁锅等日用铁器砸毁上交;中小学开始停课,师生大炼钢铁和深翻土地。&“大跃进”运动使县内361名干部被拔白旗、批判和撤职。11月,北三里河小学赠给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一棵20公斤重的大白菜(胶白一号)。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回信致以谢意。是年,全县征购空头粮1190万公斤,国家付给人民公社款105万元;全县社办企业以“大跃进”的速度建厂1056处,有13233名农民务工。至&1961年,除城关等3处公社外,其余全部“下马”;王吴、山洲、青年、官路、八一、红旗、丁管、河流等水库库区移民,至1961年4月结束。自然村全迁15个、部分迁20个,计2686户、12726人。拆房屋12267间,占用土地29504亩。公元1959年2月,县委组织医疗工作队100人,到各公社普查、治疗由于营养不足而造成浮肿的病人。5月&11日,胶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助理审判员侯莲珍,出席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介绍了经验,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5月18日,胶县烈士陵园职工赵友忠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授予“烈属先进分子”称号。6月16日,胶县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办公室成立,动员1048人支援边疆建设。是月,胶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展“反右倾”运动。一批敢于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提批评意见的党员干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年内有253名党员干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大雨,全县受淹,成灾面积15&.5万亩,其中绝产3.6万亩。国家发放救灾款24.7万元。9月,胶县城关农业中学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出席“群英会”。10月1日,胶县马店粮管所保管员徐培州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11月1日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是月,胶县和平公社副社长、和平庄农业合作社社长管相云出席全国群英会,被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2月,胶州大秧歌由山东省制片厂拍摄成电影纪录片《胶州秧歌》。公元1960年2月7日,胶县人民法院在官路水库工地召开宣判大会,法办4名违法乱纪造成381名民工伤亡事故的干部。是月,国家女排青年队主力、胶州籍队员高绪美在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中,获扣球技术第一名、防守技术第三名。4月4日,县委对八一水库工地干部严重强迫命令、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检查;12日,工地党委向连以上干部和党员作了检查,并指令违法乱纪严重的5名干部作了检讨。是月,胶县沽河公社石拉子大队民兵连长韩志发、张家屯公社逄家沟大队民兵排长贾德亮、杜村公社郝家庄民兵排长梁茂智和城北公社爱国庄大队民兵指导员邹建亭出席全国民兵英模代表会。皆被授予“全国民兵模范”称号和五六式自动步枪一支。6月27日,全县一次降雨113.7毫米,冲垮小水库17座,毁塘坝75座,倒房2148间。6月&28日,山东省水利厅、昌潍专区、青岛市及胶县、平度县负责人于青岛市水利指挥部协商达成界邻水利纠纷处理《协议书》。是年,由于搞“大跃进”和旱、涝、风、虫、雹等自然灾害并发,全县粮食比前10年平均减产7669.3万公斤。国家发放救济款95.6万元、救济粮1600万公斤。公元1961年3月29日,胶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恢复生产”的问题。是月,全县动员非农业人口&8358人到农村,其中精减国家职工3392人、压缩城镇无业居民4966人。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胶县由青岛市划归昌潍专区管辖。11月7日,县政府拨农村救济款48万元,再生布、野生纤维布3000米,救济困难户。12月20日,全县发放购物证,对肥皂、火柴、糖、猪肉等生活用品和副食品实行凭证供用。是年,全县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撤销县属国营企业钢铁厂、化肥厂、水泥厂、玻璃厂、制药厂、车辆厂、石墨厂、重晶石矿。公元1962年春,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人民公社由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5月,城关人民公社析出诚南人民公社;铺集人民公社析出张家屯人民公社。7月,全县精简小学教师730名,其中部分转为民办教师。是年,全县职工9322人集体种自留地1.3万亩,产粮80万公斤,用于补贴生活。公元1963&年5月,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对形势作了‘左’的估计,认为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阶级斗争情况,要求各级党委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4月1日,由16个群众“造反”组织联合组成“胶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指挥部”组织夺了中共胶县县委、胶县人委的权,成立胶县革命委员会。9月,“大联合指挥部”解体。“工人造反派红卫兵”左右局势。不久,“工人造反派红卫兵”分裂为对立的两派:一派成立“东方红革命造反联合总部”;一派成立“红色革命造反者联合总部”。各单位、各部门的“造反组织”也相继分裂成两派,“内战”不休。公元1968年2月,县公安局、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合并,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胶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3月,县办初级中学一律改为公社办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由生产大队联办。9月14日,“东方红”、“红联总”红卫兵组织联合推翻“四·一”革命委员会,第二次成立胶县革命委员会。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陆续进驻中小学,领导所谓“斗、批、改”;响应《人民日报》(日)发表的侯(振民)、王(庆余)建议,全县小学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办。公办教师转回原籍任教,工资改为工分加补贴。公元1969&年2月,全县3000名民工赴鲁北治理海河,5月返回。3月,胶县油灰制品厂试制的铵明矾。6月,经技术部门鉴定符合国家标准,投入批量生产,填补山东省空白。12月,中共胶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公元1970年2月中旬,县革委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在全县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浪费、反投机倒把”运动。3月&11日,全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416名食物中毒。党中央派飞机送来抢救药品,省、地、县和驻军组成832人医疗队经过10昼夜抢救治疗,全部脱险。5月31日,自来水厂建成,胶城居民结束饮用苦咸水的历史。10月20日,胶县化肥厂破土兴建。1972年&2月&21日建成投产,建起年产3000吨合成氨生产线。11月&5日,全县3939名民兵组成胶县民兵团,参加修筑辛(店)大(有庄)铁路。翌年12月18日竣工撤回。是年,在胶诸公路&33公里+&122米处,跨胶河的东风公路大桥建成。为葵花式双曲拱灌柱,长264米,宽7米,高7.6米,跨径20米,11孔。投资22.9万元;全县667个生产大队办起合作医疗卫生所(室),有赤脚医生1576人;始建山洲水库放水洞电站,投资7.5万元。至1973年,装成发电机55千瓦、1台机组电站。公元1971年2月13日,中共胶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胶县县委。3月,牛沟生产大队民兵庄金俊在辛大铁路施工排除险石时,被石块砸断腰腿殉职。12月,被追认为中共党员。春,三官庙生产大队旧井复修,塌方砸死社员4人。6月,一名四川籍驻胶战士因未评上“五好战士”,于城南高家台子村打麦场上肆意开枪,打死社员5人(女4男1)。事后被军事法庭法办,就地枪决。是年,胶城第一条沥青路—胜利桥至铁路段建成。公元1972&年春,营海公社大后旺大队渔民李宗平在147渔区放流网,捕获体长13米、重4000公斤的鲸鱼1条(下网前已死)。4月,县广播站购置上海产104~5电子管14英寸黑白电视机1架。全县始有电视。11月,和平公社南堤子大队党支部书记陈瑞亭出席在芜湖市召开的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座谈会,并做典型发言。是年,大旱。去冬,雨雪稀少;入春后持续干旱;秋旱继续。全县受灾面积达69.2万亩。公元1973&年3月&14日,胶县中心医院大夫胡锦鹄出席在尼泊尔召开的23国医学代表会议。6月&26日,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胶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恢复县法院、县公安局。12月,10千伏主干线通往全县各公社,200余个生产大队用上电。是年,县革委颁发《关于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的通知》,确定高南阜墓葬等16处古迹为县级保护区;考古研究所于北王珠村西高地上实地考察为汉代墓葬。当地民间传说:唐王征东,皇姑途中病故葬于此。公元1974年2月,全县抽调150名工作人员参加东(营)至黄(岛)输油管线工程建设。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暴雨4次;8月12日至13日,暴雨又连续两天,全县平均降雨144.3毫米。成灾面积33.7万亩,绝产5.7万亩。胶莱河等38处决口,伤4人,亡4人,倒塌房屋2737间。国家拨救灾款25.8万元。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城南公社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发现三里河遗址。“发掘资料是相当丰富的,尤其是98座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在山东地区尚属首次。”遗址面积达5万平方米,正式发掘1500平方米。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25日,胶县基干民兵连参加济南军区在艾山进行的军事演习。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等150名师以上干部赴现场视察。公元1975&年4月13日,胶县印刷厂装订车间失火,烧毁厂房10间、机器6台、成品半成品一宗,损失达5万余元。7~8月,大涝。境内连降暴雨5次,降雨量648毫米。河流先后决口&18处,冲倒塘坝5座。87个村庄被淹,倒塌房屋2892间,死1人。受灾面积50万亩,其中绝产9.1万亩,粮食减产3989万公斤。国家拨救灾款17.&47万元。公元1976年3月,县革委调集民工4万人,8天完成胶莱河38公里筑堤加固工程。4月,墨河公社析出城西公社;城关公社析出城北公社。春,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在张家屯公社西皇姑庵村西南300米处发掘西周墓葬遗址,为西周战车车马坑1座,东西约50米,南北150米;于张家屯公社逄家沟村东发现西汉?县遗址,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5月,全县1万余名民工投入大沽河15公里堤防加固工程。12天完成土方&21.&4万立方米,用工日&&12.6万个。7月14日,胶县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成立,队员2000余名,常年坚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7月29日,胶县农场开始建设。控制面积10000亩,其中已垦耕4400亩。至年底,由胶县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建成。8月14日,接收唐山地震伤员80名。其中,胶县中心医院收治40名,沽河公社卫生院收治20名,和平分院收治20名。10月,在“学大寨”运动中,&1万余名民工开挖南胶莱河,历时4个月。从塔埠头河口起,向南仅开挖3.3公里后停工报废。耗资350余万元,投工81.5万余个,占压土地1911亩,其中耕地&791.&7亩。公元1977年4月,“胶北战区”(包括城北、联屯、马店、和平、胶莱、沽河公社)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开工。在平原地区划方整地实行田、水、林、路、村、电统一治理。10月,胶县砖瓦厂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学大庆”先进企业。11月,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工宣队”、“贫管会”全部撤离学校。是年,大旱。受旱面积52.95万亩,其中绝产11万亩,粮食减产4663万公斤。国家下拨救灾款21.7万元。公元1978年1月6日,胶县汽车站发往黄岛班车,行至胶南县徐戈庄失火,死7人,伤11人。3月21日,胶县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一次会议召开,民主选举县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月,胶县锻压机械厂生产的附加煤粉冲天炉经国家一机部鉴定达到国家先进水平。5月生产的ZH49-800型多工位自动热锻机经国家一机部鉴定,达到国家先进水平。5月6日,胶县交通监理站被交通部授予&“发展交通,当好先行”先进单位称号。6月3日,和平、马店、沽河、联屯和胶莱等公社154个生产大队,遭受风、雨、雹灾。雹厚3厘米,雹块最大直径达4厘米。受灾面积16&.7万亩,倒塌房屋229间。7~8月,全县干旱,伏季仅降雨1.9毫米,绝产和严重减产73万亩。国家下拨救灾款51.8万元。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胶县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辖。翌年1月&1日正式交接。是月,胶县革命委员会召开科学大会,历时3天,与会代表698名。评出先进集体46个,先进个人53名,科技成果103项。12月,贯彻中共中央1978年第55号文件精神,对330名右派分子全部纠正。公元1979年5月,里岔公社乳制品厂建成,年产量达40吨。1983年,“牧城”牌全脂速溶奶粉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省评为优质产品。6月,艾山公社仲家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陈秀珍、城南公社管理大队调解主任李翠芝、和平公社“三八”养猪场场长韩秀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0月15日,胶县造纸厂洋河收草货场失火,烧掉麦草1000吨,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是年,县公安机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给“四类分子”&2842人摘&“帽”,纠正错划、错管的地、富、反、坏分子495人。公元1980年l月,胶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破土动工,11月竣工,总建筑面积3851平方米。是月,胶县影剧院动工兴建,&198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7~9月,三次降雹。176个大队受灾,粮、果、菜严重减产,国家下拨救灾款18.5万元。9月11日,县委对149个重名生产大队进行标准化处理,保留原名的62个,更改新名的87个。是年,筹建胶县体育场,征地140余亩,省政府投资15万元,县政府集资142万元;中国农业银行胶县胶城营业所(含信用社)荣获“全国金融红旗单位”称号。公元1981年1月9日,胶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设立胶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胶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胶县人民政府。9月1日,受14号台风影响形成海啸,和平、营海公社6个大队受灾。海水浸淹土地3200亩,经济损失124万元,国家拨救灾款38.5万元。是月,胶县向阳支路集贸市场开工。西段于1982年5月竣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段于1988年冬竣工使用,面积1.1万平方米。秋,李哥庄水源地工程动工,至1982年春竣工。秋,文物勘察发现,里岔公社里岔村西为西汉祓侯国都城遗址。于明代重建养马,方形城郭,俗称为“牧马城”。长宽各500米,有东南西3门。为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残垣尚高3米。11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各公社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聊城地区考察学习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验,全县开始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是年,特大干旱,年总降雨量仅261.7毫米,绝产面积25.75万亩,300个大队25万人缺水。国家减免农业税209.4万元,供应农民统销粮5000余万公斤;县法院复查在“文化大革命”中判处的案件,平反纠正134件146人;改造云溪河。疏通河道、石砌护坡2800米,投资26万元。公元1982年l月,胶县城关人民公社改为胶县城关镇。7月1日,全县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计149850户、656096人。是月,济青公路沽河桥建成。长212米,宽15米。投资88万元。是年,大旱。50万亩作物严重减产,43万人缺粮,国家拨救灾款275万元。干部职工自愿捐款15.8万元,支援灾民;胶县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殡葬改革先进县”称号;城北公社小王戈庄姜翠芳、杜村公社贺家屯大队张秀美、张家屯公社辛屯大队庄培花,被评为全国“五好(政治思想好;邻里团结、尊老爱幼、计划生育好;遵纪守法、讲究卫生好;教育子女好;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好)家庭”;全县共有孤寡老人2370名,全部实行“五保”;胶县火车站新站建成;全国土壤普查,总面积为1259平方公里(比统计数1210平方公里多49平方公里)。公元1983年5月,胶县被评为全省学校校舍改造工作10个标兵县之一,奖金10万元。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走大事件请过的明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