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城市从西向东穿越的古国有哪些

只缘生在旅途中 不识美景真面目
线路背景: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若羌县境内。西以为界,东达和之间,南依阿尔,北抵库鲁塔格及北山。地势低洼,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曾经河流交织,纵横成网,总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有过坳泽、盐泽、涸海、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名称,元代以后侧称罗布淖尔。在很久以前,罗布泊曾经有汪洋一碧的湖水,有新鲜跃动的生命,有世代生息的罗布人,丝绸之路在这里繁荣了几百年,有著名的楼兰古国。而今,罗布泊是死亡之海,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旅行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漫漫黄沙吞没了文明与生命。1972年,罗布泊滴水无存。这个无涯的苦海,即使若干个世纪后暴风移来金灿灿的黄沙,也覆盖不住它脸颊上痛苦抽搐的皱褶。
&&&&世纪初期就引起了国外探险家的关注,随之而来的以探宝为目的的探险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到90年代出去新一轮的探险活动又悄然兴起,和国纷纷来到新疆,以征服和创造记录为目的,争先恐后地开始横穿和纵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队伍花费巨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号称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真正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所谓的穿越基本上是象征意义上的穿越,因为靠人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战胜塔克拉玛干沙漠的、
&&&&泊,塔克拉玛干,这是两个极具历史地理浓缩价值的响亮名字,我们选择现代交通工具,享受最新建设的成就,怀着一颗好奇崇敬的心,走进这块神秘的土地。活动以安全为第一考虑要素,力争在最可控的情况穿越塔克拉玛干东部的两大无人区。
线路亮点:
&&& 罗布泊如今的荒凉死寂,再现当年罗布泊依稀的摸样,了解当今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维吾尔人和兵团人的生活现状,领略高科技沙漠公路的壮观,沙漠腹地的油田,聆听昆仑山下玉的传奇故事,品味最古朴的维吾尔族民风和美食。。。
气候情况:
&&& 罗布泊的诱惑和风险并存,后者的比例还要多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沙漠公路,体现了现代人类战胜自然的科技水平,已经将险地化作无忧。穿越罗布泊及塔克拉玛干地区首先考虑的是季节。四季之中,夏季是最危险的,最高温度可达42℃上,地表温度在75℃,灼热的气浪令人窒息。冬季气温可骤降至零下27℃,非常寒冷,不利于野外活动。3-5月是罗布泊的风季,这里有世界上最强劲的沙暴,开展活动有一定的挑战。秋季(10&11)月是最好的季节,最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线路推荐:
第一段:罗布泊南北穿越线路
D1、---高昌故城-吐峪沟-镇(柳中城)-
当天要点;游览地区代表性的景点,穿越吐鄯盆地维吾尔族农区,夜宿沙漠边缘的最后村庄--迪卡尔村。(露营或住老乡家)
D2、迪卡尔-尖山铁矿-湾湾泉金矿-库鲁克塔格山
当天要点:进入戈壁荒漠地区,蜿蜒穿越干旱的库鲁克塔格山,初步的越野热身。夜宿库鲁克山谷。(露营)
D3、库鲁克塔格山-白石泉野骆驼活动区-龙城雅丹--土垠遗址-搂兰保护区东-余纯顺墓-湖心纪念碑
当天要点:沿途逐渐精彩,荒漠中的泉水,最壮观的龙城雅丹,罗布人遗址,到达罗布泊的地理湖心。(露营)
D4、湖心&盐壳路段--若羌
当天要点:拜祭探险先烈余纯顺墓地,穿越罗布泊盐壳地段,经315国道到达红枣之乡若羌县。(宾馆)
第二段: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
D5、若羌-康拉克湖-且末县
当天要点:离开若羌县,这个曾经荒凉现在因为种植优质红枣繁荣起来的小县城。罗布泊虽然已经干涸,在车儿臣河的尽头康拉克,我们去感怀罗布泊过去的摸样。之后从若羌出发,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到达且末。(宾馆)
D6.&且末休整,民俗探访。
当天要点:塔克拉玛干地区最偏僻的一个维吾尔族聚居县,昆仑山下的玉石之县。
D7.&且末&塔中(露营)
当天要点:当代高科技公路的典范,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中油田基地。
D8&&塔中-轮南&(宾馆)
当天要点:继续沿沙漠公路北行,一直穿越到达大桥。
第三阶段:翻越天山
D9&&--(宾馆)
当天要点:从南向北翻越4200米的老虎口冰,经,顺乌鲁木齐河而下。
罗布泊相关资讯
近百年内,罗布泊因来水断绝,渐趋缩小,直至干涸。1921年,在尉犁县改道涌入,东注罗布泊洼地,形成了近代罗布泊。1930年至1931年,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在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1942年以后,水径流减少,罗布泊湖体收缩。1952年,尉犁县英曼里一带筑起大坝,塔里木河入故道东南注入台湖。至六十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罗布泊断绝来水日趋干枯。1972年,卫星影像显示,罗布泊已成为广袤的干湖盆,在湖盆的边缘,各种结构的盐壳,形成白色的环条纹,其形关颇似人的耳轮,故据此称之&大耳朵&。
罗布泊之谜
1)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2大耳朵之谜
  就在人们对罗布泊一个个未解之谜争论不休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为揭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罗布泊这个谜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为你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日,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开始返程。这时,他和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遗留在了营地。阿尔迪克返回营地寻找时遇到了风暴,迷失了方向,但却在迷途中意外地闯入了一座古城,他发现了许多文物和雕刻精美的木板、古代铜钱。斯文&赫定对阿的发现大喜过忘。1903年,斯文&赫定进入了这座古城,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回国后,他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中国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楼兰城。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从此,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就像一个强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角,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里时,都要在此暂时休息。当时楼兰城内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客常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流。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
汉武帝时,探险家张骞就带回了有关楼兰的信息。《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临盐泽。&说明公元前2世纪楼兰已是个&之国&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西方的通路,同时汉朝与当时强大的匈奴争夺控制西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公元前108年汉将王恢征服了楼兰。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军事征战,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同时也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交通和丝绸贸易兴盛起来,同时也刺激了位于丝绸之路咽喉地位的楼兰古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楼兰王国全盛时期,东起古,西到尼雅河畔,南至阿尔金山,北到一带。而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4世纪时,楼兰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楼兰古城一带&上无,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盛极一时的楼兰文明不明原因地随着岁月而去了。
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认为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22年前,考古学家在距孔雀河数里的地方,发现了3800年前&楼兰王国&的神秘墓葬。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30余厘米。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威吓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呢?&楼兰王国&的先民们,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如此起义的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斯文&赫定认为他所发现的就是楼兰王国的都城,这已被多数学者专家所认同,但至今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不是楼兰城呢?
在编号为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LOTMl)里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她面目清秀,深目微闭,属于白种人,被誉为&楼兰美女&。
那么她的先辈是何时迁来的?又是什么地方迁来的?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从楼兰王伐色摩那(汉名元孟)到王尉屠耆,他们是白种人呢?还是黄白混血?如果是白种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如果是混血,又是哪两个民族婚生的?楼兰国的居民都有哪些民族?哪个民族是主体民族?&&
1979年,新疆考古所的一支考察队在罗布?白以东发现了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墓中死者有的衣着完整,头戴尖毡帽,帽顶还插了几根绳。
这种奇特的服饰令考古学家惊讶不已。经仔细测量发现,这些人属于&深目高鼻&的古人种,与现代北欧人很相似。他们的头骨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青铜时代的安德洛诺沃文化相近;另一组与时代更古老的阿凡纳沃文化相近。也就是说,在同一地点,埋葬着两批体态不同的古人。
后来,考古学家又在楼兰古城东郊东汉的墓葬中,找到了5个欧洲人种遗体。有人根据楼兰人毛发成分测定,认为这些人很可能与来自东地中海的民族有关。总之,如果说楼兰古国是个民族成份十分复杂的国家,那么,这些古欧洲人到底是什么民族?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千里迢迢奔赴楼兰?后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面对楼兰,斯文&赫定迷茫的自问:&我很奇怪,我们瑞典怎么就没有一块比我在楼兰发现的木简和纸片更古老的石头?&
楼兰,一个等待人们去破解的千古之谜。
小河墓地的发现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封存了至少3000年历史神秘的&5号小河墓地&
  楼兰&5号小河墓地&在整部楼兰探险史中,是最有名的遗址。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至今仍是疑迷难解的神秘之域。。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尚未露面的&王陵&。
&&& 1934年由瑞典考古家贝格曼发现的&小河遗址&被认为是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
&&&&其一是墓葬的形式是世界上惟一的。贝格曼的著述《新疆考古记》中对墓葬进行了描述。那些直立的、数量上百的巨大的木柱是什幺含义?在世界各地,没有一处同样的墓葬。
&&&&其二是墓葬所处的位置是难解的。小河是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罕见的一处南北向流淌的河流。在小河两岸,没有任何植被带的痕迹。孔雀河在北,塔里木河在南,两河几乎平行流向罗布泊。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认为小河是一条连接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人工挖掘的运河,只是在需要前往墓地时才放水进入。
&&&&其三是墓葬中埋的是什幺人。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通过对人种的鉴定认为是&印欧人种&,年代至少距今4000年左右。这些生活在罗布泊岸边的人从何而来?
&&&&其四是小河墓地与楼兰国的关系。杨镰研究员认为这里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或者说这应该是&王陵&。这里是古楼兰国的地域,距小河直线105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那幺这个墓葬中埋葬的是楼兰古国的什幺人士?
其五是小河一带只发现了墓葬遗址,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居民遗址,这一点与通例不符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穿探险活动
当今征服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的探险理念已经从征服转向为体验。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区有众多经典的沙漠穿越探险线路,你在体验沙漠探险的乐趣的同时,感受古老的沙漠民俗文化给你的新奇。现在由于石油勘探的原因,石油公路总穿沙漠腹地,也让人们有机会不利用探险手段也可以领略沙海的壮观。
9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探险活动
&&& 1990年冬,NHK广播公司探险对从克里雅河尾闾的达里雅博依出发,沿克里亚河古河道行走28天。途中他们挖了一次水,用人力挖了一个15米长,5米深的沟,将骆驼牵下去饮水。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穿越了300多公里的沙漠,最终抵达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畔。穿越虽然动用了直升飞机和大量的骆驼,但还是在没有后援情况下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史上惟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穿越。
&&&1992年10月日本大学生探险队从若羌现的瓦石侠出发,历史2个月企图纵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作为导航员参加了这次活动。所谓的纵穿实际上是:小规模穿越队伍在驼队的协作下,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00公里处东西向穿越,数个支援队用上百峰骆驼,从沙漠南缘的国道出发,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纵深100公里处投放补给品。这样走了2个月完成了三分之二路程,到达安迪尔时间,日方也觉得这样走下去毫无疑义,最终放弃继续行走。
&&& 1994年中英联合探险队重蹈覆辙,用同样的方法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日本探险队不同的是,这支队伍是从西向东穿越,用了3个月把秀做到底了,完成了所谓的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壮举。
&&&&几年后,一个有钱的女人卡啦,从达里雅博依出发,一个人用6天时间徒步90公里到达,完成了&孤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壮举&。实际上在她的穿越线路上都由先遣队预留了食品和水,每隔5公里都有水,每天的营地都有食品。同时她还租用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公司的直升飞机进行补给和拍照。
添加回应...
数据加载中。。。。
旅行目的地:
旅行分享:
旅游超市:
游多多客栈:
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内容合作QQ:
消失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乐园--楼兰古国
&&&&&&&&&&&&& &&&&&&&
&&&&&&&&&&&&&&
&&&&&&&&&&&&&&&&&&&&&&&&&&&&&&&&&&&&&&&&&&&&&&&&&&&&&&&&&&&&&&&&&&& && &楼兰女干尸
&&&&&&&&&&&&&&&&&&&&&&&&&&& & &&&&&&&&&&&&&&&&&
&&&&&&&&&&&&&&&&&&&&&&&&&&&&&&&&&&&&&&&&&&&&&&&&&&&&&&&&&&&&& & & 楼兰公主复原图
&&&&&& 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来到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在沙漠中发现了被风沙侵蚀了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文物,对楼兰的消失之谜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频道周排行&&广告/内容合作QQ:
消失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乐园--楼兰古国
&&&&&&&&&&&&&&& &&&&
&&&&&&&&&&&&&&&&&&&&&&&&&&&&&&&&&&&&&&&&&&&&&&&&&&&&&&&&&&&&&&&&&& 楼兰古国太阳墓地
&&&&&&&&&&&&&&&&&& &&&&&&&
&&&&&&&&&&&&&&&&&&&&&&&&&&&&&&&&&&&&&&&&&&&&&&&&&&&&&&&&&&&&&&&&&&& &&& 楼兰古城复原图
&&&&&& 楼兰古城遗址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秒。楼兰古城形成于两汉时期。它扼守古丝绸之一路南北通道的咽喉.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楼兰古城最终被沙漠掩埋.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上一篇: 下一篇:
频道周排行服务店促销信息
360汽车网,中国汽车后市场第一门户网站;乐享车生活,由此精彩!
360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360汽车网
如有任何问题,请点击: &&&
&&&&粤ICP备号-1答案:1、A 2、A 3、D 4、C提示: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750“”“”“‘’”“”“”
“”5“”“”“”“”“”
A.“”“”
B.“”“”“”
C.“”“”
D.“”“”“”
C.“”“”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这篇通讯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及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
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之以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耽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静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秀灵,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和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
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
1.(4分)“走山访水”有什么意义?
答:(1)&&&&&&&&&&&&&&&&&&&&&&&&&&&&&&&&&&&&&&&&&&&&&&&&&&&&&&&&&&&
(2)&&&&&&&&&&&&&&&&&&&&&&&&&&&&&&&&&&&&&&&&&&&&&&&&&&&&&&&&&&&
2.(4分)(1)第一段“被污染的心灵”在文中是指:
&答:&&&&&&&&&&&&&& &&&&&&&&&&&&&&&&&&&&&&&&&&&&&&&&&&&&&&&&&&&&&&&&&&&&&
 (2)第三段的“山水之秀灵”指什么?
&答:&&&&&&&&&&&&&&&&&&&&&&&&&&&&&&&&&&&&&&&&&&&&&&&&
3.(6分)作者是怎样评价“山水名胜诗文”的特点和作用的?
答:(1)&&&&&&&&&&&&&&&&&&&&&&&&&&&&&&&&&&&&&&&&&&&&&&&&&&&&&&&&&&&
(2)&&&&&&&&&&&&&&&&&&&&&&&&&&&&& &&&&&&&&&&&&&&&&&&&&&&&&&&&&&&
(3)&&&&&&&&&&&&&&&&&&&&&&&&&&&&&&&&&&&&&&&&&&&&&&&&&&&&&&&&&&&
4.(4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从阐述走山访水的意义起笔,引出读山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先读为快”的结论,娓娓道来,浑然一体。
&B.作者认为走山访水是人生乐事,但必须先读山水名胜诗文,否则就不能真正享其乐趣。
&C.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使文中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酣畅,让人读后,走山访水之情油然而生。
&D.“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这犹如对联的文字,句式整齐,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E.文章首尾都说走山访水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前者用“亦”,后者用“固”,显示了作者根据行文需要而准确选词的写作功底。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望雁门&&&&
王海英
  (1)初见雁门关,是一次不期而遇。那是一个深秋的上午。
(2)秋风瑟瑟荒草萋萋,深秋的勾注山,一派滚滚无边的黄褐,远远近近薄薄的初雪花花点点。关城渐近,小北门上“雁门关”三个大字迎风而立,木镌“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楹联,静静地偎依在门两侧。空空荡荡的门洞内是光滑安静的青石板路,路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分外醒目。
(3)登上关楼,顿觉山风强劲。放眼望去,一节节残缺的长城,像一根根苍老的肋骨,虽历尽千年风霜,依然兀自挺立着,不卑不亢、处乱不惊地勾画着山势的雄浑险峻。没有了滚滚狼烟的烽火台,如一个个古埙在风中呜呜地吹响。关楼下曾经鼓角争鸣的关城早已荡然无存。这一切留给今人的除了空灵的凭吊和怀古的幽思,还能有什么呢?
  (4)告别关楼,回望雁门,此时的雁门关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淡淡的秋阳下,它谦恭地退于历史一隅,聆听着来来往往的脚步声,用洞明世事的目光穿越岁月的迷雾。这让我充满了莫名的感动,我感到我与雁门关之间还有许多未尽之意。
  (5)再一次拜访雁门关,是次年的初秋。一路行来,导游把雁门关的历史、文化都讲了个遍,尤其强调了它的军事地位。翻看史书,雁门关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从先秦开始,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大小小的战争就发生过200多次。史载,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唐初李世民全歼突厥二十万众……连汉军,亦是“十万汉军零落尽”,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场面啊。唐朝诗人常建有句写雁门关的诗:“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古往今来,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只能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和心灵创伤。导游的讲解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我似乎看见,前边有千万个灵魂,他们在秋天明媚的阳光里冷冷地注视着我们,我们对雁门关的热情,焐不暖他们千年的冰凉记忆。
  (6)在李牧祠,导游还历数了李牧之后的李广、薛仁贵、杨业等有着赫赫战功的守关名将,他说雁门关是刚烈的英雄的。是啊,古往今来,雁门关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造就了多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但这刚烈和英雄的背后有多少悲伤的眼泪和惨痛的教训啊,这是千百年来雁门关无法言说的心痛。
  (7)第二次告别雁门,耳边战争的脚步声似乎刚刚远去,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它那似怨似艾的苍凉之音,那是一代代封建王朝覆灭的绝响。第二次回望雁门,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月的芬芳。
(8)又见雁门关,是一个盛夏的下午。轻风吹拂,小草欢快地跳动着,阳光慢慢扫过土黄色的城门,抚摩着沧桑剥露出的深深裂纹。重新走进阅尽沧桑的城门,又一次与那两道车辙相遇。
(9)依然光滑宁静,依然淳古苍茫,没有忧虑,只有纯正的安详。那一刻,我知道它要向我倾诉什么。我久久地凝视,久久地倾听。
  (10)终于,耳边传来了环佩叮当声和琵琶吟唱声,是她——美丽的汉家女王昭君走过来了,公元前33年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窈窕俊美的昭君,毅然出关走向大漠。碾着昭君的车辙,先后十几位中原公主从雁门出塞,使辽阔荒凉的塞北大漠一次次唱响民族融合之曲。
(11)接着进入眼帘的是满载着各色货物的车队和马队,他们从雁门关出出进进,使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物资、技术得以流通,雁门古道成为了“丝绸之路”衰落后第一条陆上国际贸易商路。
(12)站在两道深深的车辙之间,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充实和浑厚。雁门古道用有限的时空实现了对无限生命境界的苦苦追寻和辉煌展现。
(13)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历尽岁月沧桑的关城,用无言的平静与我们话别。又一次回望雁门,在它祥和的目光里,一切的燃烧和愤怒,都已化作蓝蓝的天空与挺立的山峰。阳光多么灿烂,天空多么明净,雁门文化的光辉透过朝代更迭的峰峦投射过来,宁静、神秘。&&&&&&&&&(选自2005年第6期《黄河》,有删改)
1.本文是围绕三次游历雁门关展开的,请写出作者三次游历的不同感受。(6分)
2.赏析文中画线两处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6分)
3.本文第⑦段中的“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月的芬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4.文章结尾说“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请结合全文探究为什么第三次回望雁门关“我心里”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