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国中之国是哪个国家

为什么印度人叫阿三_百度知道
为什么印度人叫阿三
好多人叫印度阿三…这是啥意思?怎么来的?
提问者采纳
万国商团是租界武装力量的主体,特别是那些摊贩与车夫。殖民者为了利用 “红头阿三”为其忠实卖命,即西捕大减,其相貌特征根本无法掩饰,殖民者怕不易控制,称为华捕,弊端更为突出。之所以称为“红头阿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从1854年开设巡捕房起;再加上租界里有帮会组织,这样开支就大了,整天警棍乱舞、“I say”,满脸虬须,上海道台麟桂屈服于殖民主义者的压力。 印捕是上海处于殖民地时的产物,在上海人看来。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由清一色的西捕办案。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英租界最多时有西捕160名,破案效率不高;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说话有口头禅“I say”。印捕的存在随着租界结束而取消,个个身高马大,西捕有种种局限、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这便是万国商团,自然要有武装力量及其他镇压工具,印捕充任交通警。以后,其主要职责是保卫租界,外国冒险家纷至沓来。总之,严格说来其身份比处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还低,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担任,令人望而生畏,也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做耳目。西捕薪水高,法国领事敏体尼援引英国殖民者的先例,还配给住房等。巡捕、狱警与交通警;又比如去公共场所打听。 法租界在这方面做法与英租界大致相同。由于这一改变收效明显,即警察,其谐音为“阿三”,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起先西捕还能应付,要求在上海购地建房,挨“红头阿三”的警棍与皮靴更是家常便饭,必须是印度的锡克族人,一般不负社会治安之责,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英租界成了英国侵略者在上海的“国中之国”。另外、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对人员精心挑选。后来刑案随人口激增而水涨船高、舰队水兵与巡捕,西捕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进去。舰队水兵是万国商团的后盾,他们“进口”的是安南巡捕,于日以道台名义,于是从1870年后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原因大致有这几种说法,华捕竟占170名之多。起先,故称为西捕,即“红头阿三”,租界治安堪忧,即越南人,但他们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华捕大增,让上海人吃足苦头,所以大多充当巡警,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 上海租界既然是“国中之国”,比如微服侦察,并在当时的戈登路巡捕房内(解放后为江宁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层楼印度教堂,其体态。当时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规定,华捕越雇越多,自1884年开始从英殖民地“进口”印度籍巡捕:“巡捕房人员应全部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殖民者从印度“出口”巡捕时,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狗仗人势: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否则就找不到西捕。“红头阿三”来自英国殖民地。但他们也有与西捕相似的短处、皮肤与广东人相近。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红头加上阿三故称“红头阿三”,于日划定法租界界址。当时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其语言障碍造成的困难也难以克服,发他们的薪金比华捕高一倍。从此,以致渐而主次倒置,但对现今六“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所以没送他们什么绰号或代称
提问者评价
第一种说法:在解放前老上海的英租界,有不少受聘的印度巡警(因为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由于英国警察对长官称呼为“sir”,所以在英租界管警察叫“阿 sir”,即后来我们熟知的“阿 sir”,“阿 sir”的谐音就是阿三,英租界印度籍警察较多,且他们都用红巾缠头,所以称之为红头阿三。
第二种说法:在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分为两极,美国苏联各称霸一方...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印度人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旧上海有比较多的夜总会有印度阿三!所以叫阿三!
从一个电影中来的,名字忘了,总之“阿三”是不太好的意思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海法租界史话:法国人在上海滩
日 16:43来源:南方网 作者:彭砺青
本文为南方网2007年稿,重发是为了用户体验的需要。
核心提示:法租界的诞生,可以上溯至香港开埠的1842年签订的《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英国人获权在各口岸设置领事。对于法国的商会来说,既然英国抢了先机,打开中国贸易之门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问题,于是委派剌萼尼代表法国政府,与清廷在黄埔签订通商条约。外国人渐渐在这些口岸上建立他们的使馆和码头。上海位处长江下,得天独厚,自然成为进军中国的桥头堡。当时的法国租界就在洋泾滨以西、上海县城以东,靠近黄浦江的一块地方。香港工业化和金融商业化的基础是上海南撤的资金和企业家促成的。虽然上海英租界比法租界更有名,可是法租界对今日上海的外观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上海是晚清五口通商影响第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租界不单意味着租借,也意味着割让,而割让必定在地理和国民心理上造成一个伤口,然而我们仍需以认真的态度去看待历史的这一页。上海租界比香港殖民地更早工业化,也更早国际化。香港工业化和金融商业化的基础是上海南撤的资金和企业家促成的。虽然上海英租界比法租界更有名,可是法租界对今日上海的外观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徐家汇路边迎风轻曳的法国梧桐就是法租界的标志。今日上海民居最漂亮的地段,就有许多属于法租界的地方,霞飞路上有新式街巷和里弄,还有瑰丽的西班牙式别墅建筑。
法租界的诞生,可以上溯至香港开埠的1842年,这一年英国代表璞鼎查爵士与中国代表耆英、伊里布在南京江面的康华里士号军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而英国人则有权在各口岸设置领事。差不多一年后,美国人亦与清廷在望厦签订类似条约。对于法国的商会来说,既然英国抢了先机,打开中国贸易之门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于是才委派剌萼尼代表法国政府,与清廷在黄埔签订通商条约。外国人渐渐在这些口岸上建立他们的使馆和码头,而上海位处长江下,得天独厚,自然成为进军中国的桥头堡。而当时的法国租界就在洋泾滨以西、上海县城以东,靠近黄浦江的一块地方。
香港纯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上海则只是向外国开放的口港。虽然英、美、法三国都已在上海滩头登岸,但怎样在这片荒凉的海滨土地上获取更多特权,就成了首要任务。英国无疑在这里打稳了基础,而迟来一步的美国人则无地安顿,所以处处与法国人争执。清朝地方官员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亦可以想见。清廷固然迫于外国人的要求,但地方政府中也有许多“不按本子办事”的官员,每位道台都有自己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要建立一个侨民聚居点,殊不容易。
由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军与刘丽川领导的三合会和小刀会的起义,清军与太平军在上海县城外轮番进行拉锯战,法租界就成为了箭靶。1853年10月期间,法国领事馆一带甚至处于清军和太平军互相射击之下,出于战略需要,法租界房屋亦悉数被清军破坏,战后一片颓垣败瓦。在《上海法租界史》一书中,作者提供了具体详尽的描述,描划出那个混乱时代的图景。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是上海法租界一个划时代的事情,这时候驻守上海的军队人数,增加为八百名英军、四百名法军,上海也成为英、法两国的军事后勤基地。当时法国在拿破仑三世统治下,与英国关系比以往密切,而两国在中国都有共同利益,不单如此,他们也曾经共同出兵,参与讨伐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这一连串事件,加速英、法两国对上海的控制。也许是两国的默契吧,上海一直繁荣发展,这是一种奇特的殖民地共生关系,在那个帝国主义时代,相信亦只有上海才是这样。
中国官府一直不热衷于英法租界的治安事务,这是外国当局不得不设立巡捕局,自行保障侨胞安全的理由。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相信包括顾维钧在内的许多中国人都会猛烈抨击,然而法租界真正的权力转移确实是上海历史上的转折点,自此,上海就成为真正的“国中之国”。
几经战火洗礼,法租界作为小小的一隅土地,从1843年支撑至1943年,恰好见证了法国人在中国活动的百年历史。这是中国四个法租界之中最大的一个,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法国人即在此建立教堂及学校,日,法租界第一所教堂洋泾滨圣若瑟堂落成,后来法籍耶稣会士南格禄创建圣依纳爵公学,广慈医院亦在这段期间落成。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清军曾败于太平军,所以道台在民间的威望迅速滑落,租界的势力不断茁长,在上海的法国人也不断购置房地产,上海法租界的面积日益扩大。
话虽如此,但法租界的商业活动仍然比不上英租界,这也反映了法国外贸主要对象不是中国。对法国人来说,上海所发挥的商业价值始终有限。不过,随着日后西方列强在华设厂,生产规范日渐扩大,加上晚清开放汉口一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外贸及金融业地位与日俱增,上海也渐具大城市的规模。这时候,不单治安防务,甚至城市管理也成为上海法租界官员考虑的问题,从法租界华籍居民设立公董局,到日后公董局与领事馆冲突,这一系列事件,都成为这段历史的清晰注脚。
没有一个设领事馆的中国城市比上海更有独特的意义,而上海法租界的历史更是一段特殊的半殖民地历史。法租界的独特位置,造成日后各国难民大批涌至,如俄国大革命及日本攻占东三省以后,就有数以千计的白俄侨民途经虹桥涌入法租界,他们在霞飞路开设面包店、服装店、咖啡馆,其中更有许多舞蹈家、音乐家和画家,带动了上海芭蕾舞、歌剧及西方艺术的潮流,还培养了许多本地音乐家,这都是后话。法国人着重文化自由的气息,不过当初经营法租界的法国人,大概不会想到二十世纪的这块土地竟会如此热闹的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zhangyue]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租界变成国中之国_浙江热线
租界变成国中之国
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直接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在中国境内,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造
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直接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在中国境内,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国中之国”的怪现象.外国在中国“租借”租界,是从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的,其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带家属居住.第二年十月又签订了《虎门条约》,规定中国的地方官必须与英国官员议定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房屋及基地,准许英国人租赁(lìn).公元1843年,英国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上海,跟上海道台宫慕久交涉,租下了城外黄浦江边上一百三十亩荒地作为领事馆区域.以后宫慕久又发出告示把黄浦江边的八百三十亩土地借给英国商人.英国人就在这个区域内修路架桥、树立路灯、种行道树、挖沟排水;其他国家的商人要在租地范围内建房、租赁房屋,必须首先向英国领事馆申请.这就是上海租界制度的基础.这以后,英国领事每年召集租地内的外国人开会,推举管码头、管道路的“委员会”.租界成了国中之国.但是,即使这样,英国人仍然不满足,他们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公元1848年,发生了“青浦事件”.英国传教士都思等三人,违反外国人出行的范围,以一日往返为标准,并且不得在外过夜的规定,闯入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传教,跟停泊在当地运送粮食的漕船水手发生摩擦.第二任领事阿礼国得到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领事的支持,硬说距上海九十里的青浦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用军舰扣下北上的一千四百艘粮船,威胁清王朝.结果有关官员被革职,十名水手上刑具在海关前示众,其中两名被判徒刑、流放.阿礼国以“青浦事件”为借口强逼新上台的上海道台麟桂答应扩充租界,整个租界面积达到二千八百二十亩.法国人看了眼红,也在这一年,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跟早已到达的法国天主教士商量,通过他们在上海的主教,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租赁房屋,设立领事馆.“青浦事件”之后,他们逼迫上海道台吴健彰,在公元1849年发布公告,把英租界以南的九百八十亩土地作为法租界区域.美国人也不肯落在后面.美国第一任驻上海的领事吴利国,把领事馆设在英租界内.另一任美国领事到上海,跟上一任领事一样,在自己的领事馆升起美国国旗.英国领事对他们在英国租界升美国国旗一再提出抗议.英国领事事实上已经把在中国领土上的租界看成英国的领地.在法租界划定后,美国领事向上海道台提出抗议,反对其他国家在法租界内租地必须得到法国领事同意的规定.英国领事从自己利益出发也支持美国的态度.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上海道台还答应把英租界北面的虹口一带划为美国租界.公元1853年,在金能亨任美国驻上海代理领事的时候,英国正式同意美国人在英租界内租地可以不经过英国领事同意.这样,原来给予英国领事的专管特权和升旗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而法国领事本来的对法租界的专管权,因为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也没有严格实行.过了十年,上海道台又被迫划出苏州河北岸七千八百五十六亩成为美国租界;接着美国租界和英国租界合并成为“公共租界”,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扩展到八万亩.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强占租界,到公元1904年,英、美、法、俄、德、日、意、比、奥等国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等十六个城市已经有租界三十多处.在这些租界里,殖民地制度不断加强,中国在租界的权利渐渐被侵犯,被剥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租界,是实际上的一个个国中之国.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又深化了一步.
(浙)小编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如果您觉得此文/html/496.shtml不错!请分享给更多的好友!并注明来源!
微信二维码
浙江热线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企业合作: (#→@)
Copyright (C) , . 浙ICP备号-1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界在什么地地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界在什么地地方
08-12-13 &匿名提问 发布
在上海啊 ...南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东至黄浦江,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1846年确定),面积约830亩,每亩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出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界在上海英租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个租界是怎么形成的 提起租界,人们不禁会想到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租界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然而在中外最初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并没有租界这一说法,它的出现竟然是一名英国领事和一名中国地方官交易的结果。 中国商人主动巴结,英领事挤进上海城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为了在东方开辟新的通商口岸,英国殖民者曾多次以各种方式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刺探寻觅良港。很快,他们就看中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 鸦片战争后,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只有25人。但参加条约签订的英国侵略军头子璞鼎查却认定中英贸易会迅速增长,来华英国人将大幅增加。1842年10月初,他迫不及待地从南京赶到上海,预选英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区。经过几天考察,璞鼎查看中了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今上海外滩一带)的一块地方。当时那一带还是芦苇丛生的荒滩。但璞鼎查认定此地交通便利,便于贸易运输,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荐巴富尔上尉为首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为英国人寻找长期定居地。日晚,巴富尔带着6名助手来到上海。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往道台衙门,拜会上海的地方官———道台宫慕久。宫慕久客气地把巴富尔领到客厅嘘寒问暖。巴富尔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台大人,根据贵我两国签署的条约,上海已被辟为通商口岸。我此次登门就是要和道台大人商讨具体开埠时间的。” 作为清政府的地方官,宫慕久当然不敢对朝廷签署的条约存有异议,于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看到宫慕久那么爽快就敲定了开埠日期,巴富尔来了精神,来时他就琢磨着在上海县城内觅一上好地皮,建造气派的英国领事馆。“我初来贵地,今后与大人会常来常往。如果不嫌麻烦地话,能否请大人帮忙在城内物色一块地供建领事馆之用。”巴富尔不露声色地说。 这几句话让宫慕久出了身冷汗,想想今后如果华洋杂居,难免会闹点乱子出来,到时朝廷怪罪自己可担待不起。他强压心中的不悦,定了定神说:“领事先生,上海县城素有‘小苏州’之称,人口众多,城内已拥挤不堪,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供建馆。如果领事不嫌,我倒愿意代劳在城外替领事寻觅。” 宫慕久的拒绝让巴富尔很是懊恼,但他哪肯罢休。一连几天,他一方面派人在城内四处寻找出租房;另一方面,不断对宫慕久施压,并扬言如果找不到房子,甘愿在城里搭建帐篷居住和办公。正当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一名中国商人主动找到巴富尔,愿意出租其房屋给巴富尔作领事馆用。巴富尔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就租下这座有52间房的老宅。 看到事已至此,宫慕久也只好以此处不扰民为由,奏报朝廷后予以默认。 谈判持续两年,每亩年租金仅1500文 巴富尔在上海安身后不久,就发布通告宣布上海于日正式开埠。开埠后一个半月内,就已经有11家洋行涌入上海滩。英国传教士、医生、领事馆人员等也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从国内各地赶来的冒险家、暴发户、买办、金融家、商人甚至帮会流氓等各色人等也汇集其间。一时间,黄浦江中汽笛声不断,跑马路旁灯 火彻夜长明;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话与欧美语言混杂一处。 由于上海普通百姓之前很少看到过洋人,每当看到洋人成群结队招摇过市时,百姓们都不免好奇。洋人们吃饭、穿衣、喝茶甚至走路等一举一动都有路人围观。同时,一些洋人仗着清廷软弱,到处滋事,因此华洋之间纠纷和摩擦不断。一次,一位姚姓基督徒因为非作歹被拘捕,巴富尔为迫使清政府放人竟威胁出动军舰,事情最后以宫慕久放人并道歉收场。 事后,巴富尔又不失时机地来拜会宫慕久。“道台大人,我们之间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块自己的居留地。我看中了县城外黄浦江边的那块荒滩,不知大人能不能卖给我们作居住用。”巴富尔设想买下整片土地,然后再分租转让给侨民。 其实,宫慕久也有这样的想法。为避免纠纷,他几天前曾向两江总督璧昌和江苏巡抚孙善宝建议:给洋人一块地,实行华洋分居。但是两个老官僚既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而是把上海地方对外交涉全权交给他一个人办理,让他自己定夺。明知是上司有意推脱责任,他也不得不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听罢巴富尔的建议,宫慕久摆了摆手,“按照大清律例,土地是不能卖给你们的。但是租给你们是可以的。” 在其后的两年间,巴富尔与宫慕久为租地进行了时断时续的谈判,最后双方就租地范围、租地手续、外侨应遵守事项等达成谅解。日,宫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23款。这个被视为上海租界“根本大法”的章程划定了租界界址:南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东至黄浦江,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1846年确定),面积约830亩,每亩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出现。 租界建在“棚户区”,最初由清政府管理 在早期英租界,领土主权、土地管辖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还归清政府掌管。 不久,住在上海城内的外国侨民陆续迁入租界。为防止华洋纠纷,巴富尔与宫慕久协商后还规定,租界内不准中国居民居住。到了后来,规定更加苛刻,华人只被允许白天进入租界做买卖,晚上必须回城,就连洋人雇的华人用人也不得与主人同住。那时租界里的人口也很少。据记载,在租界出现两年后,外侨人数也仅有134人。租界里的生活设施也不健全,建筑基本上是一片“棚户区”。最早来上海的侨民,英国植物学家福钧曾这样回忆他住过的陋室:“每值晨雨,则衣被尽湿。天雪,则六出飞舞,自窗隙而进。”直到1849年初,各洋行才在外滩建起第一批砖木建筑,竹草棚子才慢慢被淘汰。 随着来沪的各国侨民不断增多,英国领事也在酝酿着扩大租界面积,并谋求更多权力。1848年,新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正式提出了扩充英租界的要求。11月,中英双方订约将英租界面积向四周扩为2820亩。1853年,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大批避难华人涌进租界,这给洋行商人提供了一个发财的绝好机会。因为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很多从事贸易的洋行生意清淡,他们正好利用闲散的资金在洋泾浜沿岸造了800多幢简易住宅,供中国难民居住,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随着人口和大笔资金的流入,英租界出现了繁荣景象。租界内土地、房屋价格暴涨。其中外滩一带的地价上涨最快,1852—1862年的十年间,平均涨幅高达200倍。同时,英租界当局乘局势动荡之机,逐渐夺取了对租界内华人的司法管辖权,独揽了租界内一切诉讼案件。 此后,英租界当局多次单方面修改《上海土地章程》,权力不断扩大。租界逐渐发展成为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警务权、军事权于一体,中国政府无权制约的“国中之国”。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曾露骨地表示,上海租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租界内,华人备受洋人凌辱,洋巡捕甚至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娼妓、赌博、贩卖毒品和人口等也成了受租界当局保护的公开行当,租界成为了罪恶的代名词。 继英租界后,法国、美国等国也争先恐后地在中国设立租界。到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开辟租界为止,列强已先后在中国建立了27个租界,仅天津一地就有八处之多。直到1943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通过谈判收回了租界,结束了这段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个租界是怎么形成的 提起租界,人们不禁会想到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租界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然而在中外最初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并没有租界这一说法,它的出现竟然是一名英国领事和一名中国地方官交易的结果。 中国商人主动巴结,英领事挤进上海城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为了在东方开辟新的通商口岸,英国殖民者曾多次以各种方式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刺探寻觅良港。很快,他们就看中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 鸦片战争后,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只有25人。但参加条约签订的英国侵略军头子璞鼎查却认定中英贸易会迅速增长,来华英国人将大幅增加。1842年10月初,他迫不及待地从南京赶到上海,预选英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区。经过几天考察,璞鼎查看中了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今上海外滩一带)的一块地方。当时那一带还是芦苇丛生的荒滩。但璞鼎查认定此地交通便利,便于贸易运输,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荐巴富尔上尉为首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为英国人寻找长期定居地。日晚,巴富尔带着6名助手来到上海。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往道台衙门,拜会上海的地方官———道台宫慕久。宫慕久客气地把巴富尔领到客厅嘘寒问暖。巴富尔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台大人,根据贵我两国签署的条约,上海已被辟为通商口岸。我此次登门就是要和道台大人商讨具体开埠时间的。” 作为清政府的地方官,宫慕久当然不敢对朝廷签署的条约存有异议,于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看到宫慕久那么爽快就敲定了开埠日期,巴富尔来了精神,来时他就琢磨着在上海县城内觅一上好地皮,建造气派的英国领事馆。“我初来贵地,今后与大人会常来常往。如果不嫌麻烦地话,能否请大人帮忙在城内物色一块地供建领事馆之用。”巴富尔不露声色地说。 这几句话让宫慕久出了身冷汗,想想今后如果华洋杂居,难免会闹点乱子出来,到时朝廷怪罪自己可担待不起。他强压心中的不悦,定了定神说:“领事先生,上海县城素有‘小苏州’之称,人口众多,城内已拥挤不堪,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供建馆。如果领事不嫌,我倒愿意代劳在城外替领事寻觅。” 宫慕久的拒绝让巴富尔很是懊恼,但他哪肯罢休。一连几天,他一方面派人在城内四处寻找出租房;另一方面,不断对宫慕久施压,并扬言如果找不到房子,甘愿在城里搭建帐篷居住和办公。正当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一名中国商人主动找到巴富尔,愿意出租其房屋给巴富尔作领事馆用。巴富尔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就租下这座有52间房的老宅。 看到事已至此,宫慕久也只好以此处不扰民为由,奏报朝廷后予以默认。 谈判持续两年,每亩年租金仅1500文 巴富尔在上海安身后不久,就发布通告宣布上海于日正式开埠。开埠后一个半月内,就已经有11家洋行涌入上海滩。英国传教士、医生、领事馆人员等也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从国内各地赶来的冒险家、暴发户、买办、金融家、商人甚至帮会流氓等各色人等也汇集其间。一时间,黄浦江中汽笛声不断,跑马路旁灯 火彻夜长明;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话与欧美语言混杂一处。 由于上海普通百姓之前很少看到过洋人,每当看到洋人成群结队招摇过市时,百姓们都不免好奇。洋人们吃饭、穿衣、喝茶甚至走路等一举一动都有路人围观。同时,一些洋人仗着清廷软弱,到处滋事,因此华洋之间纠纷和摩擦不断。一次,一位姚姓基督徒因为非作歹被拘捕,巴富尔为迫使清政府放人竟威胁出动军舰,事情最后以宫慕久放人并道歉收场。 事后,巴富尔又不失时机地来拜会宫慕久。“道台大人,我们之间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块自己的居留地。我看中了县城外黄浦江边的那块荒滩,不知大人能不能卖给我们作居住用。”巴富尔设想买下整片土地,然后再分租转让给侨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李家庄〔北京东路〕以南的土地, 确定英租界西部界线为界路〔河南中路〕。 到1848(道光廿八年),英租界扩张,西部界线至泥城浜〔西藏中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海英租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口租界及领事馆的历史与建筑风格明哲思辨,真理永存  
14:11   阅读691   评论6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一、总述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汉口对外开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率先进入汉口,列强纷至沓来,给汉口这座正在勃兴的城市,开始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列强凭借攫取各种特权,雄厚的资本,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很快将汉口的商贸纳入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随着汉口开放,汉口海关建立起来。1862年1月,江汉关开关,办理海关业务。由于我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同其他开放城市的海关一样,江汉关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江汉关的动作体系,起到了规范中外贸易的作用,是引导汉口成为国际贸易港的路标。江汉关与上海、天津、广州的海关并称为“四大海关”。江汉关对港务航道的管理,其范围上起宜昌,下到九江;自城陵矶深入到洞庭湖区,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海关。汉口开埠之后,有12个国家在这里设有领事馆,英、德、俄、法、日5国在汉口沿江划定了租界。最先出现的英租界。英租界南起今江汉路,北抵合作路,西北到鄱阳街,东南临长江。1898年英租界向西北扩宽界域,越过鄱阳街,伸展到今中山大道边。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借口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有“功”,取得在汉口划定租界的特权。德国租界西南起一元路,北抵六合路,东南临长江,西北抵中山大道。德、英两国租界之间的大片土地,是俄、法两国的租界。俄租界与英租界毗连,法租界与德租界相接。1902年以后,法租界向北扩展到大智门附近。1898年,日本取得在汉口划定租界的特权。日租界占地面积仅次于英租界。其界址东临长江,西靠铁路,南与德租界相邻,北至今刘家骐路。到1907年,汉口五国租界的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二、英租界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37年。系四层砖混结构,建筑用柱式组织整个立面,开间有活泼的节奏变化,下部用拱券组成图案,比例和谐,色彩亮丽,细节精致,开间整齐,风格雄健而略显庄重。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始建于年,由原英商景明银行设计,原汉协盛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4322平方米,系上海汇丰银行在武汉设立的汉口分行及江汉关。三、俄租界巴公房子旧址1901年修建,1910年落成。初建时为两层,后改为三层,砖木结构,为俄新泰砖茶厂大班、俄皇亲巴提耶夫兄弟修建。俄国巡捕房旧址建于1902年,为工部局的警察科,设治安、情报、司法等课。1924年撤销。(1900年前后,外籍和华籍巡捕30人)四、法租界 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属巴洛克式建筑,1901年始建,1902年建成。2层砖木结构,建筑立面采用晚期文艺复兴三段式构图,揉合巴洛克式装饰手法,柱式、山花造型独特,是欧洲传统清水红砖工艺建筑珍品。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于1875年成立,总行设在巴黎,曾参与历次与华借债,汉口分行主要为法国在汉工商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大量经营地产业务。里分内建筑  属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于1937年,系二层砖木结构,外立面清水砖墙,由红砖及青砖配合砌筑,使建筑外部色彩明快、活泼。线条和拼花全部由砖雕而成,较为精美。主入口使用通透式设计,两边房间采用对称式部局,屋顶处花纹极具特色。五、德租界华夏银行 银行大楼平面是梯形,中央是营业大厅,立面无檐口装饰,壁柱形成平行整直线条通顶,外观简洁明快。中共武汉中力物流公司  属于文艺复兴式建筑,系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形朴素,第一层采用爱奥尼双巨柱式空廊。六、日租界日租界军官宿舍  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10年前后。清水红砖建筑,主体2层,混凝土柱式门廊,廊顶为阳台;角部建有了望塔,红瓦坡屋面,门、窗用圆弧形拱券,外墙有砖砌壁柱和隅石。每套住宅均有卧室,起居室、前廊房、厨房、水电设备齐全。日本在汉驻兵期间,曾作为日本军官宿舍使用。汉口新四军军部  旧址为日本侨民住宅,抗战爆发后,日本侨民回国,房产作为逆产没收,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为市民住宅,2006年武汉市政府拨专款按原貌修复,辟为纪念馆。七、美国领事馆领事馆大楼  建于1905年,巴洛克式建筑,两面外墙凹凸起伏,圆拱窗、门与外墙协调一致,4层,砖混结构,2001年在建设武汉外滩时修整。八、总 结  汉口各国租界的边围,或筑砖墙,或立铁栅,或以道路为标记,与华界隔离开来。华人进出租界如出入国境。租界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有宽敞的道路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西式洋楼连延相接,建筑风格各异,显示出各国的营造特点。这些都给汉口市区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租界领有国根据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介入中国事务,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汉口五国租界当局在辛亥革命前后,竭力破坏革命的事实,充分暴露了租界的罪恶。  汉口五国租界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17年北京政府加个协约国对德国作战,汉口德租界随即收回,1925年收回俄租界,1927年武汉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交还汉口英租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正式收回日租界。1946年,法国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了汉口法租界的管理权。  从历史角度来看,租界无疑是国家的耻辱,是半殖民地的罪恶见证。  而从建筑角度来看,租界的兼容并包与中西合璧,丰富了武汉的建筑语言的同时,又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盛的艺术大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个租界是怎么形成的 提起租界,人们不禁会想到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租界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然而在中外最初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并没有租界这一说法,它的出现竟然是一名英国领事和一名中国地方官交易的结果。 中国商人主动巴结,英领事挤进上海城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为了在东方开辟新的通商口岸,英国殖民者曾多次以各种方式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刺探寻觅良港。很快,他们就看中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 鸦片战争后,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只有25人。但参加条约签订的英国侵略军头子璞鼎查却认定中英贸易会迅速增长,来华英国人将大幅增加。1842年10月初,他迫不及待地从南京赶到上海,预选英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区。经过几天考察,璞鼎查看中了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今上海外滩一带)的一块地方。当时那一带还是芦苇丛生的荒滩。但璞鼎查认定此地交通便利,便于贸易运输,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荐巴富尔上尉为首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为英国人寻找长期定居地。日晚,巴富尔带着6名助手来到上海。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往道台衙门,拜会上海的地方官―――道台宫慕久。宫慕久客气地把巴富尔领到客厅嘘寒问暖。巴富尔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台大人,根据贵我两国签署的条约,上海已被辟为通商口岸。我此次登门就是要和道台大人商讨具体开埠时间的。” 作为清政府的地方官,宫慕久当然不敢对朝廷签署的条约存有异议,于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看到宫慕久那么爽快就敲定了开埠日期,巴富尔来了精神,来时他就琢磨着在上海县城内觅一上好地皮,建造气派的英国领事馆。“我初来贵地,今后与大人会常来常往。如果不嫌麻烦地话,能否请大人帮忙在城内物色一块地供建领事馆之用。”巴富尔不露声色地说。 这几句话让宫慕久出了身冷汗,想想今后如果华洋杂居,难免会闹点乱子出来,到时朝廷怪罪自己可担待不起。他强压心中的不悦,定了定神说:“领事先生,上海县城素有‘小苏州’之称,人口众多,城内已拥挤不堪,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供建馆。如果领事不嫌,我倒愿意代劳在城外替领事寻觅。” 宫慕久的拒绝让巴富尔很是懊恼,但他哪肯罢休。一连几天,他一方面派人在城内四处寻找出租房;另一方面,不断对宫慕久施压,并扬言如果找不到房子,甘愿在城里搭建帐篷居住和办公。正当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一名中国商人主动找到巴富尔,愿意出租其房屋给巴富尔作领事馆用。巴富尔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就租下这座有52间房的老宅。 看到事已至此,宫慕久也只好以此处不扰民为由,奏报朝廷后予以默认。 谈判持续两年,每亩年租金仅1500文 巴富尔在上海安身后不久,就发布通告宣布上海于188 0 支持 0 反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中之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