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小可调式疏水阀

什么是自然大小调?1=C&4/4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1、2、3、4、5、6、7(Do、Re、Mi、Fa、Sol、La、Si),在这七个音中,我们可以选择任意一个音作为主要的音,其他音围绕着它发展,写出来的旋律味道是很不一样的,一般接触到的大都是以1、6、5为主音的。以1(Do)为主音就是自然大调,以6为主音就是自然小调,它们的音阶排列顺序分别为:自然大调
1(主音)、2(上主音)、3(上中音)、4(下属音)、5(属音)、6(下中音)、7(导音);自然小调
6(主音)、7(上主音)、1(上中音)、2(下属音)、3(属音)、4(下中音)、5(导音)。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大调和小调,大调色彩明朗,适合写欢快、抒情、温暖的歌;小调色彩黯淡,适合写忧伤抑郁的歌;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大调也可以写出忧伤的旋律,小调则可以写出非常气势磅礴的歌,这就要看旋律的具体安排了,还有演唱者的理解发挥、以及编曲等等。有一点我们要记住,无论大调还是小调,3跟4,7跟1之间,是半音关系,在吉他上就是相邻的两个音,而其他音之间都是全音关系,在吉他上就是隔了一个品格。
&&& 至于1=C
4/4的意思,要分几层去理解:音乐上使用的音有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加入升降号还可以得到其他变化音级——#C(bD)等等,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音唱作Do(1),把C唱作Do就是C调,记作1=C,这样我们就知道了,C调的音阶就是:C、D、E、F、G、A、B(1、2、3、4、5、6、7),也就是说E跟F,B跟C是半音关系,不管放在哪都是这样。依此类推,把D唱作Do就是D调,记作1=D,根据大调音阶的关系(3跟4,7跟1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音之间都是全音关系),D大调音阶包括的音就是1(D)、2(E)、3(#F)、4(G)、5(A)、6(B)、7(#C),其他调也是这么推算的,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然后再结合自己知道的某调的和弦去理解,就知道为什么每个调和弦不一样了。4/4的分母是说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我们常说拍子拍子,至于怎样才叫一拍,是人规定的,也就是说可以有多种情况,人们先设定我们常见的那种一小节四拍的,也也就是音符下面没有横线,后面没有附点、横线的,这样的四个音合起来叫做一个全音符,那么每一个音就是整体的四分之一,称作四分音符,每一个四分音符再分作两份,就相当于把一个全音符分成了八份,每一个音符就叫做一个八分音符,每个音符下面有一条短线,这样的一小节就可以有八个八分音,同样还可以推出16分音符(下面两条横线的),32分音符(下面三条横线的);分子是说在一个小节里一共有几拍,也就是说多少拍重复一个节奏循环;现在我们把一个四分音符作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就是4/4拍了,同样还有3/4拍、2/4拍;而如果把八分音符作为一拍,每小节6拍,就是我们看到的6/8拍;每种节拍都有自己的节奏强弱规律,反复出现,我们才能感觉到节奏的存在,4/4拍的就是强、弱、次强、弱,3/4拍的是强、弱、弱,2/4的是强、弱,6/8拍的是强、弱、弱、次强、弱、弱,我们演奏的时候也要突出这点。
&&&&&&&&&&&&&&&&&&&&&&&&&&&&&&&&&&&&&&
——深圳市甲壳虫琴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教会调式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教会调式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教会调式又名中古调式、教会旋法调。源自古希腊音乐调式。早期由古罗马神学家波伊提乌提出的中古世纪的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1又名中古调式3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
教会调式The Modes,又叫做教会旋法调,它起源于欧洲古代星期赞美诗,是当今大小调的先驱,自从大小调式在16世纪以后逐步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其它各个调式都慢慢被融入统一到大小调中了。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Aeolian),以do为结束音的(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教会调式,也称作中古调式。
象古希腊一样,中世纪对调式的伦理特性也有着不同评价,因此它的用法有独特的讲究。但是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特别是JAZZ乐的兴起,被扩展了的旋法调又以各种形式重新开始独立出现,并被大量运用在现代的音乐形式中。1、Ionian Mode(伊奥尼亚调式——音阶):1、2、3、4、5、6、7 。
伊奥尼亚调式——自然大调音阶
2、Dorian Mode(多利亚调式——自然大调2级音阶):1、2、b3、4、5、6、b7。
3、Phrygian Mode(弗利几亚调式——自然大调3级音阶):1、b2、b3、4、5、b6、b7。
4、Lydian Mode(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4级音阶):1、2、3、#4、5、6、7。
5、Mixolydian Mode(米索利第亚调式——自然大调5级音阶):1、2、3、4、5、6、b7。
6、Aeolian Mode(爱奥里亚——式):1、2、b3、4、5、b6、b7 。
7、Locrian Mode(洛克里亚调式——自然大调7级音阶):1、b2、b3、4、b5、b6、b7。
1、调式:按照一定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7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
2、同主音关系调:主音相同,调式结构不同的调。比如和C小调。
3、平行大小调:主音相距小三度的两调,都以同一音阶材料构成,或者说用同样音组成的大小调,我们叫做,或者叫关系大小调。比如C大调和a小调.首先,根据第一个调式的概念,就可以知道不管是Dorian调式还是Locrian Mode,它们无非就是以一个音为主音,然后按照各自特定的音阶排列规则组成的一种调式而已。
比如:C大调,就是以C音为主音,按照大调的排列规则组成的一个调式,它的排列规则就是: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那么C Lydian调式,就是以C音为主音,按照Lydian调式排列规则组成的一个调式,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其实说白了,就是同样以C音为主音,但是按照不同(各自规定的规则排列)的全音、半音的排列方式,这样就得到了两个不同的调式,一个C大调,一个是C Lydian调式。这就是同主音关系调。
同样的,可以根据这样的道理推出A Aeolian调式,也就是A小调的音阶排列
1 2 b3 4 5 b6 b7 1
A B C D E F G A
发现它的组成音和C大调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平行大小调。其实很多时候还是习惯这样来写小调的排列6 7 1 2 3 4 5 6也就是把小调看作是用大调的6级音为主音,用和大调一样的音组成的调式。
同样的,也可以把其它调式也用大调的概念来理解,这样,就可以得到下面这张排列图
1、C Ionian Mode:1 2 3 4 5 6 7 =C D E F G A B
2、D Dorian Mode:2 3 4 5 6 7 1=D E F G A B C
3、E Phrygian Mode:3 4 5 6 7 1 2=E F G A B C D
4、F Lydian Mode:4 5 6 7 1 2 3 =F G A B C D E
5、G Mixolydian Mode:5 6 7 1 2 3 4 =G A B C D E F
6、A Aeolian Mode:6 7 1 2 3 4 5 =A B C D E F G
7、B Locrian Mode:7 1 2 3 4 5 6 =B C D E F G A
也就是可以把大调中的每个音都看作是主音,然后就可以组成7个调式,也就是平时说的这些旋法调.但是这个方法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记忆调式,而绝不能认为D Dorian Mode就是C大调,无非是从2开始而已。这个是概念性错误!因为D Dorian Mode无论主音还是音阶的排列都有自己的系统,它是和C大调完全不同且独立的。只是刚好由于它们是关系调,组成音一样,因此可以利用这点来方便理解和记忆,但心里必须要区分清楚,不要混淆在一起。首先也必须先了解一个概念,就是“”的概念,在英语里面,字母A 、E 、I 、O、U(有时候还有Y),是元音字母,任何单词的组成都离不开元音字母,而其他字母则是起辅助作用。同样的,在音乐里面,也有元音字母的存在,它们就是---。比如Cmaj7和弦,它的组成音是C E G B,那么这4个音符就是以Cmaj7为和声的音乐里面的元音音符,其余的音符可以看作是辅音音符.Cmaj7=1 3 5 7=C E G B
可以在Cmaj7和弦里运用那些调式呢?其基本的原则就是所用的调式必须是含有这个元音音符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
1、 C大调=1 2 3 4 5 6 7=C D E F G A B
2、 C Lydian调式 =1 2 3 #4 5 6 7=C D E #F G A B
2个调式可以用于Cmaj7和弦。
然后我们再看Dmin7和弦
Dmin7=1 b3 5 b7=D F A C
可以得到的调式有:
1、D Dorian = 1 2 b3 4 5 6 b7=D E F G A B C
2、D Phrygian =1 b2 b3 4 5 b6 b7=D Eb F G A Bb C
3、D 小调=1 2 b3 4 5 b6 b7= D E F G A Bb C
最后是属7和弦,G7
G7=1 3 5 b7=G B D F
只要找含有1 3 5 b7音的调式即可
1、G Mixolydia=1 2 3 4 5 6 b7=G A B C D E F
在基本的调式里面,只找到一个,但是由于还有各种调式的变形的存在(比如b7 Lydian音阶),因此,实际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果再加上其它调式音阶,如、、BLUES音阶、各种琶音、等。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非常广泛的。比如:| Dmin7 | G7 | Cmaj7 | A7 |
根据这个和声行进,用刚才分析的调式运用方法来即兴练习。体会一下各种调式的不同感觉教会调式(The Modes)起源于欧洲基督教赞美诗
1、伊奥利亚(Ionian Mode):1 2 3 4 5 6 7 =大调音阶
2、多利亚(Dorian Mode):1 2 b3 4 5 6 b7=大调2级音阶
3、弗利几亚(Phrygian Mode):1 b2 b3 4 5 b6 b7 =大调3级音阶
4、利底亚(Lydian Mode):1 2 3 #4 5 6 7=大调4级音阶
5、混合利底亚(Mixolydian Mode):1 2 3 4 5 6 b7=大调5级音阶
6、艾奥里亚(Aeolian Mode):1 2 b3 4 5 b6 b7 =大调6级音阶(小调音阶)
7、罗克里亚(Locrian Mode):1 b2 b3 4 b5 b6 b7=大调7级音阶中世纪的欧洲出现的几种调式。由于这个时期是统治欧洲的时代,所以人们后来把这些调式叫做“教会调式体系”,也叫。这些调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其音阶由七个音构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没有变化音,就好像人们只在钢琴的白键上弹奏,因而人们把这些调式也称做“自然调式体系”。也有的人与大小调式体系加以比较,称其为特种自然大小调。教会调式在当时被广泛地用于格里高利圣咏中,当然那时只是不自觉地运用,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调式都产生于大量的音乐实践之后,由音乐理论家从音乐中抽象出它的规律来,以便规范音乐的创作。对教会调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起初,有四个音可以做主音:re、mi、fa、sol。以它们为主音,可分别构成四种正格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这些名称来自古希腊,中世纪却很少用。
后来,格拉雷纽斯(Glareanus)给主音为do的调式取名为伊奥利亚,主音为la的调式取名为爱奥尼亚。
副格调式从正格主音的下方五度出发而构成,每个正格调式都有一个相应的副格调式。这样,我们就有了十二种教会调式。而现代的一些著作又把它扩充为十四个调式,加入了以si为主音的洛克里亚调式和它的副格调式。1、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尼亚调式(Ion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表面上看,它与自然大调式、中国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大调类调式。
2、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Do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大六度,这个六度叫做多利亚六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商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小调类调式。
3、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几亚调式(Phryg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叫做弗里几亚二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角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它属于小调类调式.
4、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增四度,叫做利底亚四度。增四度是三全音的音程,它给这个调式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神秘的韵味。它属于大调类调式.
5、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七度,我们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亚七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徴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它也是大调类的调式。
6、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爱奥尼亚调式(Aeol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它的音阶结构与自然小调式、中国七声清乐羽调式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小调类调式。
7、 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式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和减五度,我们把这个五度叫做洛克里亚五度。与增四度一样,减五度也是一个三全音音程。它是最具小调特点的调式.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第二十九讲 调式中的音程 - 晒*軎丫的主页
第二十九讲&调式中的音程&
教学目的:&必须掌握各种调式中所有的音程的数量、结构,所在音级以及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调式中的音程,各调式音级上所构成的音程。二、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重&点:&各调式音级上构成的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调式中的音程。音程与调式相结合,叫调式中的音程。也就是调式音级上构成的各种音程。熟知调式音程,对确定调式,分析调式音程的表现作用有很大的好处。如:大调式主音上方大三度,小调式主音上方小三度是确定它们的调式色彩明与暗的很重要的依据等。&要掌握调式中的音程应首先从自然大小调入手,因为各调式各音级上可以构成许多不同的音程,我们应有规律的去掌握。&
1、自然大调中的音程。自然大调中各音级上构成的音程都是自然音程。即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因为自然大调中共有其个音级,因此各种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音程相加都有七个。&
(1)一度音程都是纯一度,共有七个,每个音级上都有一个。&
(2)二度音程有两种:小二度两个,Ⅲ-Ⅳ级、Ⅶ-Ⅰ级;大二度五个,Ⅰ-Ⅱ级、Ⅱ-Ⅲ级、Ⅳ-Ⅴ级、Ⅴ-Ⅵ级、Ⅵ-Ⅶ级&
(3)三度音程也有两种:大三度三个,Ⅰ-Ⅲ级、Ⅳ-Ⅵ级、Ⅴ-Ⅶ级;小三度四个,Ⅱ-Ⅳ级、Ⅲ-Ⅴ级、Ⅳ-Ⅰ级、Ⅶ-Ⅱ级&
(4)四度音程也有两种:纯四度六个,Ⅰ-Ⅳ级、Ⅱ-Ⅴ级、Ⅲ-Ⅵ级、Ⅴ-Ⅰ级、Ⅵ-Ⅱ级、Ⅶ-Ⅲ级;增四度一个,Ⅳ-Ⅶ级&
(5)五度音程也有两种:纯五度六个,Ⅰ-Ⅴ级、Ⅱ-Ⅵ级、Ⅲ-Ⅶ级、Ⅳ-Ⅰ级、Ⅴ-Ⅱ级、Ⅵ-Ⅲ级;减五度一个,Ⅶ-Ⅳ&
(6)六度音程也有两种:小六度三个,Ⅲ-Ⅰ级、Ⅵ-Ⅳ级、Ⅶ-Ⅴ级;大六度四个,Ⅰ-Ⅵ级、Ⅱ-Ⅶ级、Ⅳ-Ⅱ级、Ⅴ-Ⅲ级&;七度音程也有两种:大七度两个,Ⅳ&-Ⅲ级、Ⅰ-Ⅶ级;小七度五个,Ⅱ-Ⅰ级、Ⅲ-Ⅱ级、Ⅴ-Ⅳ级、Ⅵ-Ⅴ级、Ⅶ-Ⅵ级&
(8)八度音程有七个都是纯八度,每个音级上都有一个。五度音程至八度音程等于一度音程至四度音程的转位,&
2、自然小调中的音程。已知自然大调中的各种音数目和音级位置,音程结构。根据关系大小调在自然调式中所有音都相同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自然小调中的音程与自然大调中的音程完全相同,只是调式音级不同而已。例a自然小调中的音程&
3、和声大调中的音程。和声大调是在自然大调基础上降六级音,所以,和声大调中的音程与自然大调中的音程所不同的都与降六级有关。涉及降六级的音程都有变化,其它和自然大调一样。因此,只要掌握了与这个降六级有关的音程的变化,也就容易掌握和声大调中的各种音程、数目,产生在哪些音级上。&
(1)纯一度,七个,第Ⅵ级为&b&Ⅵ级&
(2)小二度,三个,Ⅴ-&b&Ⅵ级&大二度,三个,1-2、2-3、4-5&增二度,一个,&b&Ⅵ-Ⅶ级&
(3)小三度,四个,2-4、3-5、7-2、4-&b&6&大三度,三个,1-3、5-7、&b&6-1&
(4)纯四度,四个,1-4、2-5、5-1、7-3&增四度,二个,4-7、&b&6-2&减四度,一个,Ⅲ-&b&Ⅵ级&五至八度是一至四度的转位从和声大调的音程可以看出,除了自然音程以外,出现了四个变化音程,即增二度b&6-7,减七度7-b&6,增五度&b&6-3,减四度3-&b&6,这四个音程是自然大调没有的。&
4、和声小调中的音程。与和声大调一样,和声小调由于升高了第七级音,使得调式中所有与升七级有关的音程都有了变化。
(1)纯一度,七个,但七级变成了升七级&
(2)小二度,三个,7-1、3-4、&#&5-6、大二度,三个,6-7、1-2、2-3&增二度,一个,4-&#&5&
(3)小三度,四个,6-1、7-2、2-4、&#&5-7&大三度,三个,1-3、4-6、3-&#&5&
(4)纯四度,四个,1-4、6-2、7-3、3-6&增四度,二个,4-7、2-&#&5&减四度,一个,&#&5-1&五至八度是一至四度的转位。&从和声小调中的饿音程可以看出,除了自然音程以外,也出现了四个变化音程,即,增二度&4-&#&5,减七度#5-4,增五度1-&#&5,减四度&#&5-1,这四个音程也是自然小调没有的。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看出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的音程数目、结构完全一样,只不过级数不同而已。它们都有四个变化音程,而且结构完全一样,即,增二、减七、增五、减四度。所以这四个变化音程称为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所在的级数记清楚,以便熟练掌握。
总之,和声大小调中的四个特性音程的关系是:增二度与增五度下面的音为和声大调的降六级,上面的音为和声小调的升七级,减七度与减四度上面的音为和声大调的降六级,下面的音为和声小调的升七级。&和声大调的降六级与主音是大三度关系。和声小调的升七级音与主音是小二度关系。&
5、五声调式中的音程。五声调式由于只有五个音级,调式中也只有纯一、大二、小三、纯四以及它们的转位,纯八、小七、大六、小六、纯五度音程。没有小二和大七,增四和减五度音程。36页例29-4&七声调式中清乐调式中的音程与自然大调相同,不同的只是产生的调式音级(宫调式相同)。燕乐、雅乐调式一般用的不多,如果需要,可根据调式中的音级一一推算。&
清乐调式:小二度,角&-清角&变宫-宫。增四度,清角-变宫&
雅乐调式:小二度,变徴&-徴&变宫-宫。增四度,宫-变徴&
燕乐调式:小二度,角&-清角&羽-润&。&增四度,润-角&
二、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由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叫稳定音程。在大小调式中,Ⅰ、Ⅲ、Ⅴ级构成的音程都是稳定音程。包含不稳定音级的音程叫“不稳定音程”。可能是一个不稳定音和一个稳定音组成,可能是两个不稳定音组成。不稳定音程需要解决到稳定音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不稳定音进行到最近的稳定音,稳定音可以保留。解决时要避免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方法:按首调解决,大调解决到&135,小调613)音程的稳定、不稳定与音程的协和、不协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稳定音程都是协和音程,而协和音程不一定都稳定。&
第三十讲&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教学目的:&正确去解决不协和音程。准确找出各音程所属调式以及所属的调式音级。&
主要内容:&一、不协和音程的解决。二、找调式中音程。&
一、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不协和音程进行到协和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的解决。&我们上讲讲过,在调式中稳定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协和音程不一定稳定。在调式中,所有的不稳定音或不稳定音程都要求进行到稳定音或稳定音程上去。不管协和与不协和音程,只要解决到稳定音程就肯定既稳定有协和了。实际与不稳定音程一样解决。因此,有些音程虽然协和,但它们不稳定,比如大调中的&2-4,1-4等,它必须解决到稳定音程。所以不协和音程的解决还得以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的方式去解决。
解决的基本原则:(实际在调式中,不协和音程要解决,协和音程也要解决,因为有的音程协和但不稳定)&
1、不稳定音解决到稳定音,稳定音可以保留,或进行到其它稳定音。&
2、增音程解决时向外扩大,减音程解决时向内收缩。&
二、找调式中音程。要知道,某一音程哪些音稳定,哪些音不稳定,必须确定该音程属于什么调式。如,&D-F这个音程,它在C大调就不稳定,而在d小调就稳定。&
怎么知道某一音程可能属于哪些调式,就需要熟知各调式中都能产生些什么音程?有多少?在哪些调式音级上。也就是我们上讲讲过各调式中的音程。&
如:&C-E这个大三度音程产生在哪些自然大、小调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在自然大小调中有三个大三度音程,大调中Ⅰ&-Ⅲ、Ⅳ-Ⅵ、Ⅴ-Ⅶ,所以一个大三度音程会产生在三个大调中,那么C-E这个大三度分别产生在C&大调的Ⅰ-Ⅲ、F大调的Ⅴ-Ⅶ、G大调Ⅳ-Ⅵ级。和这三个大调式的三个关系小调式。那么&C-E这个大三度产生与哪些和声大小调呢?根据和声大小调中也各有三个大三度音程,但有的音级与自然大小调不同,因为它们出现了降六级和升七级。&
那么,要找出某一音程属于哪些调式,方法有两种:&
1、根据已知音程的升、降号找。(适合找自然大小调)&(1)找D-&#&F大三度。这个音程有一个升号,&#&F,首先可以认定它属于升号调的音程。根音D没升,&#&F冠音是升号调进入的第一个调G调,升号进入的次序第二个&#&C,第三个&#&G,第四个是&#&D,而音程中的D没升,我们就可以判定D-&#&F这个大三度存在于一个升号的G自然大调,两个升号的D自然大调,三个升号的A自然大调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中。&
(2)找&b&E-G大三度。首先认定它属于降号调。&b&E是降号进入的第二个调&b&B调。第三个进入次序是&b&A为b&E调,第四个是b&D为b&A调,第五个b&G,但音程中G音没降。因此我们可以断定b&E-G这个大三度属于b&B自然大调,b&E自然大调和&b&A自然大调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中。&
(3)音程中没有升降号。如G-B这个大三度。首先还是要断定它属于升号调还是降号调。先看降号进入的次序第一个就&b&B。这里的B没有降,可以确定G-B不属于降号调。再看升号调,升号进入次序第一个为&#&F是G大调第二个进入#C是D大调,第三个应#G但G没升。最后可以判定G-B这个大三度存在于一个升号的G大调,两个升号的D大调,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中。&
(4)音程中两个音都升&#&C-&#&E,从后进入的&#&E开始找,六个升号的&#&F大调5-7,七个升号的&#&C大调1-3,八个升号的&#&G大调4-6。以上方法适应于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因为降六级和升七级,级数不同不适合。&
2、用找主音的方法(根据所属音程的级数找)。按音程中离主音最近的音找。&如&G-B这个大三度存在的和声大小调中。首先弄清和声大调中的大三度有三个,级数是Ⅰ-Ⅲ级同自然大调,Ⅴ-Ⅶ级同自然大调,&b&Ⅵ-Ⅰ级不同于自然大调,找的方法是,把G-B当作这三种级数找主音。&
(1)把G-B当作Ⅴ-Ⅶ、Ⅶ级离主音比较近为小二度,B是Ⅷ级的话,主音是C,就是C和声大调的Ⅴ-Ⅶ&
(2)再把G-B当作Ⅰ-Ⅲ级,G就是Ⅰ级为主音,所以是G和声大调的Ⅰ-Ⅲ。&
(3)再把G-B当作&b&Ⅵ-Ⅰ,B就Ⅰ是级主音,所以是B和声大调的&b&Ⅵ-Ⅰ。&和声小调的大三度有Ⅲ&-Ⅴ、Ⅵ-Ⅰ(同自然小调)Ⅴ-&#&Ⅶ&
(1)G-B当作Ⅲ-Ⅴ级,G是Ⅲ级和主音是小三度e,所以是e和声小调的Ⅲ-Ⅴ级。&
(2)把G-B当作Ⅵ-Ⅰ,B是Ⅰ级主音,所以是b和声小调的Ⅵ-Ⅰ。&
(3)再把G-B当作Ⅴ-&#&Ⅶ&,&B是Ⅶ级离主音小二度向上C,所以是C和声小调的Ⅴ-&#&Ⅶ&以上方法既适合和声大小调也适合自然大小调。&
三、找和声大小调中的特性音程。首先要熟知和声大小调中的特性音程有四个,增二、减七、增五、减四。找的方法是:&
1、增二度和增五度下面的音(根音)是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上面的音(冠音)是和声小调的升七级音。&
2、减七度和减四度上面的音是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下面的音是和声小调的升七级音。&根据升七级和降六级音与主音的音程关系找主音。升七级与主音是向上小二度。降六级与主音是向上大三度。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需要熟记以下一些音程。由于自然调式比较熟悉就不讲了。和声调式中需记下列音程&
1、小二度&2、大三度&3、小三度&4、增四度、减五度&5、四个特性音程,增二、减七、增五、减四。&
第三十一讲&音程的表现作用&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音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主要内容:&一、旋律音程的表现作用。二、和声音程的表现作用。三、三度音程在大小调中和五声调式中的表现作用。&一首乐曲,一首歌曲,一段音乐,不可能是一个单音就可以写成,是许多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组成。既是许多个音。那就离不开音程,所以说音程是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前面我们讲过,音程分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两种。音程的旋律形式与和声形式,表现作用是不同的。&
一、旋律音程体现了两音之间横的关系。前与后的关系,我们平时演唱的单声部音乐,都体现了音程横的关系。在旋律音程的表现中,各种音程的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在音程的度数中,我们又分了狭音程(三度以内)与广音程(四度以上)在旋律音程的应用中,从一度到八度甚至度数更大的音程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44页例31-1-17讲的非常明白。&
二、和声音程体现了两音之间纵的关系。同时出现,同时发响的关系,与旋律音程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协和与不协和在应用中非常重要,体现了两个声部协和、融洽、严谨协调一致。看例&31-18-28。另外和声音程是构成和弦的基础。&
三、三度音程在五声调式中,都是旋律流畅的基本音程。大三度一般少用。三度音程在大小调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三度永远表现出大调的特性,小三度永远表现小调的特性。&
总之,在音程的表现中,狭音程流畅;广音程高亢激昂。使用最多的是自然音程,协和音程,狭音程,这些我们会逐步体会到的。&
第三十二讲&调式中的和弦(一)&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各种调式音级上所构成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和弦结构。&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调式中的和弦。二、自然、和声大、小调中的三和弦。三、民族调式中的三和弦。四、自然、和声大、小调中的七和弦。&
重&点:&二、四。&
一、什么是调式中的和弦?和弦与调式相结合叫“调式中的和弦”。也就是调式音级上所构成的和弦。前面我们讲过的和弦,只说明各种和弦的音程结构与名称。并没有联系调式。与调式无关。而调式中的和弦,除了和弦的音程结构之外,还具有调式意义,即使音程结构相同的和弦,由于产生的调式音级不同,其表现作用也不同。如一个大三和弦,在大调式中是正三和弦,在小调式中可能就是副三和弦。因此,熟知调式中各种常用和弦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小调式的三和弦。掌握调式中的和弦和掌握音程一样,先从自然大小调入手。&
1、自然大调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有三种:大三和弦三个,Ⅰ、Ⅳ、Ⅴ级;小三和弦三个,Ⅱ、Ⅲ、Ⅵ级;减三和弦一个,Ⅶ级。&三个大三和弦产生在三个正音级上,Ⅰ、Ⅳ、Ⅴ级&
2、自然小调中的三和弦:根据关系大小调在自然形式中完全相同的特点,自然小调中的三和弦与自然大调一样,只是级数不一样。也有三种:大三和弦三个,Ⅲ、Ⅵ、Ⅶ级;小三和弦三个,Ⅰ、Ⅳ、Ⅴ级;减三和弦一个,Ⅱ级。&三个小三和弦产生在三个正音级上,Ⅰ、Ⅳ、Ⅴ级。&
3、和声大调中的三和弦。和声大调降低Ⅵ级后,与&b&Ⅵ级有关的Ⅱ级上的三和弦成了减三和弦;Ⅳ级上成了小三和弦,Ⅵ级成了增三和弦。因此,和声大调中有大三和弦二个Ⅰ、Ⅴ级;小三和弦二个Ⅲ、Ⅳ级,减三和弦二个Ⅱ、Ⅶ级;增三和弦一个&b&Ⅵ级。
4、和声小调中的三和弦。和声小调升Ⅶ级后,与&#&Ⅶ&级有关的的Ⅲ级,成了增三和弦;Ⅴ级上成了大三和弦;&#&Ⅶ&级上成了减三和弦。因此,和声小调的三和弦有,大三和弦两个Ⅴ、Ⅵ级;小三和弦二个Ⅰ、Ⅳ级;减三和弦二个Ⅱ、Ⅶ级;增三和弦一个Ⅲ级。&
根据以上情况:自然大小调中的三和弦数目和结构完全相同,只是级数不同。和声大小调中的三和弦数目和结构也完全相同,只是级数不同。&
自然大调:大三&3个Ⅰ、Ⅳ、Ⅴ;小三3个Ⅱ、Ⅲ、Ⅵ;减三1个Ⅶ。&
自然小调:大三&3个Ⅲ、Ⅵ、Ⅶ;小三3个Ⅰ、Ⅳ、Ⅴ;减三1个Ⅱ。&
和声大调:大三&2个Ⅰ、Ⅴ;小三2个Ⅲ、Ⅳ;减三2个Ⅱ、Ⅶ;增三1个Ⅵ。&
和声小调:大三&2个Ⅴ、Ⅵ;小三2个Ⅰ、Ⅳ;减三2个Ⅱ、Ⅶ;增三1个Ⅲ。&
三、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三种七声调式,其各音级上所构成的三和弦和自然大小调中的结构与数目完全一样,只是级数不同,有三个大三和弦,三个小三和弦,一个减三和弦。&
四、大、小调式中的七和弦。&
我们前面讲过的七和弦主要有四种:大小七、小小七、减小七、减减七。除此之外,还有大大七,小大七,增大七等。&
1、自然大小调中的七和弦,七个音级上构成的七和弦有四种,即大小七、大大七、小小七、减小七。自然大调,大大七&2个Ⅰ、Ⅳ&;小小七3个Ⅱ、Ⅲ、Ⅵ;大小七1个Ⅴ;减小七1个Ⅶ。&
自然小调,大大七&2个Ⅲ、Ⅵ;小小七3个Ⅰ、Ⅳ、Ⅴ;大小七1个Ⅶ;减小七1个Ⅱ。大大七和弦极度不协和而很少使用。&
2、和声大小调中的七和弦。和声大小调由于加如了调式变音,&b&Ⅵ、&#&Ⅶ&,使七和弦的结构和音高变得异常复杂,很多和弦一般很少用。所以在大小调中,用的比多的是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因此,我们就不一一细讲。下面把存在于自然、和声大小调中常用的四种七和弦看一看。大小七、小小七、减小七、减减七。大小七和弦:自然大调Ⅴ&7&、自然小调Ⅶ&7&、和声大调Ⅴ&7&、和声小调Ⅴ&7&减小七和弦:自然大调Ⅶ&7&、自然小调Ⅱ&7&、和声大调Ⅱ&7&、和声小调Ⅱ&7&
减减七和弦:和声大调Ⅶ&7&、和声小调Ⅶ&7&、小小七和弦:自然大调?7&、Ⅲ&7&、Ⅵ&7&、自然小调Ⅰ&7&、Ⅳ&7&、Ⅴ&7&、和声大调Ⅲ&7&、和声小调Ⅳ&7&、和声大小调三和弦记法:按大三、小三、减三、增三排列&。和声大调:Ⅰ、Ⅴ。Ⅲ、Ⅳ。Ⅱ、Ⅶ。和声小调:Ⅴ、Ⅵ。Ⅰ、Ⅳ。Ⅱ、Ⅶ。Ⅲ。&
第三十三讲&调式中的和弦(二)&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
主要内容:&一、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记。二、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
重&点:&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
一、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记。&
调式中和弦的名称,是根据调式音级的名称变化而成的。&
1、三和弦的名称:主音上构成的叫主和弦(主三和弦),属音上构成的叫属和弦,下属音上构成的叫下属和弦.三个正音级,Ⅰ、Ⅳ、Ⅴ级(大调式、小调式)上三和弦叫正三和弦;四和副音级,Ⅱ、Ⅲ、Ⅵ、Ⅶ上三和弦叫副三和弦。其中,大调式的正三和弦是大三和弦结构,小调式的正三和弦是小三和弦的结构。大调式的副三和弦有三和小三和弦,一个减三和弦(Ⅶ级),小调式的副三和弦有三和大三和弦,一个减三和弦(Ⅱ级)。&
2、七和弦的名称:属音上构成的七和弦叫属七和弦。导音上构成的和弦叫导七和弦(因为七和弦少用,用的基本是属七和导七)。&
3、和弦的标记:除按前面讲的用级数标记外,三个正三和弦分别用,主三和弦,大调用大写T,小调用t;下属三和弦大调用S,小调用s;属三和弦大调用D,小调用d。减三和弦加—,如Ⅶ&—&。增三和弦用+,如Ⅲ&+&等。在和声课中,有时大三和弦用大写,小三和弦用小写。&转位和弦的标记也是一样的,如Ⅰ&6&、Ⅳ&4&6&、Ⅴ&5&6&、Ⅴ&3&4&、Ⅴ&2&、Ⅶ&3&4&等。&
4、属七、导七和弦其结构是不固定的,如自然大调的属七是大小七和弦,结构。自然小调是小小七和弦结构。
和声小调是大小七和弦,结构。自然大调导七是减小七,结构。自然小调导七是大小七,结构。和声大调和和声小调导七都是减减七,结构。&
二、&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解决&
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由于含有调式中的导音以及极不协和的增四、减五度音程,具有强烈的进行到稳定的主和弦的倾向和要求,也就是说,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必须解决到主和弦。解决的原则是:1、属七和弦。“三上五下七下”。三音上二度解决,五音和七音下二度解决。&
2、原位属七和弦的解决,大调Ⅴ7和声小调Ⅴ7(小调一般用于和声小调)解决时根音(Ⅴ级音)进行到调式的主音(Ⅰ级音)。&
3、转位属七和弦的根音保留。&
4、导七和弦由于四个和弦音都不稳定,根音(Ⅶ级)无论原位或转位均解决好主和弦的根音(Ⅰ级),也就是根音、三音上二度,五音、七音下二度解决。说明:原位属七和弦,根音如保留的话,就会解决到主四六和弦,而主四六一般不作为独立和弦使用,因此原位属七和弦应解决到原位主和弦,缺少五音的不完全和弦。&1、用终止四六。2、经过辅助四六。主和弦重复三音是为了避免平行五度,所以Ⅶ&7三音不解决到主音,而上二度解决好三音。&
第三十四讲&和弦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好调式中的和弦,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方法。&
主要内容:&一、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重复根音的原位三和弦)。二、找调式中的和弦。&
重&点:&找调式中的和弦。&
教学步骤:&
四部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和声学》的基础,然而和弦的实际应用就是写多声部音乐。如大合唱、器乐合奏以及大型交响乐等。特别是三和弦的排列法是四部和声的最基本的写作基础。&
一、原位三和弦在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方法。(重复根音)&
我们知道三和弦共有根音、三音、五音三个和弦音,那么四部和声肯定是四个音组成,然而用三和弦写四部和声就得有一个音重复才行。(如果是二声部的作品,就肯定要省略一个音。)四声部也有省略一个音的时候,那么和弦音的省略和重复不是随便的,也是有一定原则的。&
1、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在三和弦的应用中,一般都省略五音,其它音较少省略,七和弦还省略三音。但不省略七音,因为省略了七音就不是七和弦了。在四部和声中,三和弦需要重复某些音,重复最多的是根音,其次是五音,三音较少重复。一般情况下三音即不重复又不省略。在和弦中的音全部出现时叫“完全和弦”,部分出现时叫“不完全和弦”。&
2、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重复根音的原位三和弦)&
(1)密集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之间不超过四度,也就是三度和四度的排列叫“密集排列法“。&
(2)开放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之间不小于五度,也就是五度和六度的排列叫“开放排列法“。&
什么是旋律位置:和弦的排列由于排列方式不同,有时根音在高声部,有时三音或五音在高声部,这叫“旋律位置”。根音在高声部叫根音旋律位置,三音或五音在高声部就三音或五音旋律位置。&注意:不管怎样排列要避免声部交错(声部超越),较低声部高与较高声部。&
二、找调式中和弦&
在和弦的实际应用中,为了熟练掌握各调式中的和弦,熟知某一和弦存在于哪些调式是十分必要的。找调式中的和弦与找音程一样,办法有“&
1、根据升降号找:如找&A、&#&C、E这个大三和弦属于哪些自然大小调。&
(1)首先知道自然大小调中共有三个大三和弦,大调为Ⅰ、Ⅳ、Ⅴ,小调为Ⅲ、Ⅵ、Ⅶ。可以确定一个大三和弦存于三对关系大小调。&
(2)确定A、&#&C、E这个和弦属于升号雕,这个和弦已经升了C,就从升号进入次序的第二个升号的调D调找起,还有三个升号的A大调,四个升号的E大调。升号进入次序的第五个是&#&A,而和弦中的A没有升,可以确定没有五个升号的B大调,所以肯定是两个升号的D大调,三个升号的A大调,四个升号的E大调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了。如找&G、&b&B、D这个大三和弦属于哪些自然大小调。(1)确定自然大小调中有三个小三和弦,大调为Ⅱ、Ⅲ、Ⅵ,小调为Ⅰ、Ⅳ、Ⅴ。&(2)确定G、&b&B、D和弦属于降号调。按照降号进入次序第一个就是&b&B,就是F大调,有两个降号的&b&B大调,三个降号的&b&E大调,第四个降号为&b&D,和弦中出现了D音,而没有降,所以没有四个降号的&b&A调。找没有升降号的和弦:如找&G、B、D这个大三和弦属于哪些自然大小调。&
(&1)由于G、B、D这个大三和弦没有升降号,首先可以确定属于C大调的一个和弦。&
(&2)从升号调看,进入次序第一个是&#&F和弦中没有F音,可以确定属于一个升号的G大调。第二个升号是#&C。属于两个升号的D大调,第三个升号&#&G和弦中已有G而没升。
(&3)从降号调看,降号进入次序第一个是&b&B,和弦中已有B音而没降,所以肯定不属于降号雕,那么就是属于G大调、D大调、C大调了。以上方法适应于自然大小调。&
2、根据和弦中与主音最近的和弦音来找,和声调式使用这种办法。和声调式中由于降Ⅵ级和升Ⅷ级,有的和弦与自然大小调的级数以及数量不一样,所以不能全采用以上办法找。如找&A、&#&C、E这个大三和弦属于哪些和声大小调。&
(1)首先确定和声大小调有两个大三和弦,大调为Ⅰ级、Ⅴ级,小调为Ⅵ级、Ⅴ级。&
(2)把A、#&C、E当作某一调的第Ⅰ级和弦,那么A就是主音,属于A和声大调。再把A、&#&C、E当作某一调的Ⅴ级,那么&#&C是Ⅶ级音,和声大调Ⅶ级与主音是小二度关系,往上找小二度为D,属D和声大调Ⅴ级。再找和声小调,把A、#&C、E当作某一和声小调的Ⅴ级,&#&C为&#&Ⅶ级音,和声小调的&#&Ⅶ级与主音为小二度关系,所以往上找小二度&D,属d和声小调的Ⅴ级。再把A、&#&C、E当作某一和声小调的Ⅵ级,&#&C就是主音,属&#&C和声小调的Ⅵ级。这种方法也适用和声大小调式。&
3、如果和弦所属的调式的级数一样的话,找到大调也就找到了小调。如和声大调Ⅴ级大三和弦,和声小调Ⅴ级也是大三和弦,所以找到和声大调,就知道所属的和声小调。&
4、中全有升、降号就从从最后一个升号或降号数起。&
第三十五讲&调式变音&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调式变音,搞清导音形成、解决和消失。&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调式变音。二、调式变音与辅助音、经过音。三、导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四、具有典型意义的电视变音。&
重&点:&二、调式变音与辅助音、经过音。四、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音。&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调式变音?课本上讲,在七声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音级加以半音变化(升高或降低)所获得的音,叫做“调式变音”。把自然调式中的音级用升高或降低的方法来加以改变就形成变音体系。将调式中的任何一个自然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后,所构成的带临时记号的音为调式变音。调式变音有两种情况:&
1、和声大小调与旋律大小调式中的变化音级(升Ⅵ、Ⅷ级与降Ⅵ、Ⅷ级)。属于固定化的调式变音。&
2、各种调式中任何自然音级,都可以产生临时性变化,而使音的进行倾向尖锐化,同时获得变音的特殊色彩。变音用临时记号表示,大小调式中的变音一般特征是一辅助音或经过音的性质出现(也有跳进的),并且音符占时较短,带临时升降号。&带有升号的变音,通常进行到上方二度音;带有降号的变音,通常进行到下方二度音。变音在音乐中不起转调作用。&
二、调式变音与辅助音、经过音。调式变音与辅助音、经过音有密切的关系。&
1、辅助音:(也叫助音)是在两个相同音高的音之间插入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音。&辅助音有两种:&(&1)用调式自然音级构成的辅助音叫“自然辅助音”。自然辅助音不属于调式变音的范畴。&
(&2)用调式变音构成的辅助音叫“变化辅助音”。只有“变化辅助音”才是调式“变音”。在五声调式音阶中还能构成小三度的辅助音。&
2、经过音:是在两个音高不同的音之间插入的音。也有两种:&
(&1)用调式自然音级构成的经过音叫“自然经过音”。自然经过音不属于调式变音的范畴。&
(&2)用调式变音构成的经过音叫“变化经过音”。只有“变化经过音”才是调式“变音”。&
总之,自然辅助音和自然经过音不是“调式变音”。变化辅助音和变化经过音才是“调式变音”。&
起转调作用的变化音是新调的特征音(对原调而言),对调的转移起鲜明的作用。而调式中的临时变化音,一般停留时间较短,并常以经过音、辅助音的形成出现,对调式中的主音的稳定性毫无影响。&
三、导音的形成、解决和消失&。由于调式变音的出现,就会形成新的导音,需要解决,原导音会消失。&
1、在调式变音的进行中,形成了新的导音,叫“导音形成”,按照倾向去解决。如把C大调的D升高半音就形成的导音,它要求向上解决到E。&
2、导音的消失:把原有的导音进行半音变化,C大调的Ⅶ,B降低半音,使它向下倾向,原来进入C的倾向就自然消失,就叫导音的消失。导音消失的同时,又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新的导音,并解决。&
四、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虽说调式的任一音级上都可以产生调式变音,但以小二度关系倾向于稳定音的调式变音,最具有典型意义,也是用的最多的调式变音。
在大调式中,&#&Ⅱ级(&#&2)、&b&Ⅱ级(&b&2)、&#&Ⅳ级(&#&4)、&b&Ⅵ级(&b&6)&在小调式中,&b&Ⅱ级(&b&7)、&b&Ⅳ级(&b&2经常用&#&Ⅲ级代替&#&1)&#&Ⅳ级(&#&2)、&#&Ⅶ级(&#&5和声小)&在自然调式中,由于调式变音的固定化,因而产生了各种新的独立的调式,如和声大调式,旋律大小调式,就是因为调式变音的固定化而产生的。所以和声、旋律大小调不是自然调式。由于调式变音的产生,在调式中形成大量的新音程,其中主要的有增六度和减三度。如大调中&#&Ⅳ级与&b&Ⅵ级;小调中&#&Ⅶ级与&b&Ⅱ级大等。这些增减音程的解决与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完全相同。&
注意:并不是所有调式变音都要构成变化音程。如大调的Ⅰ与Ⅱ级是小二度;与Ⅲ级是小三度,自然是自然音程,把这些音程叫做“新音程”,而不是“变化音程”。大调&#&Ⅱ(&#&2)、&b&Ⅱ(&b&2);小调&b&Ⅳ(&b&2)、&#&Ⅳ(&#&2)后产生六个变化音程,及增二、减七、增五、减四、增六、减三。&
第三十六讲&半音音阶&
教学目的&:知道半音阶的教学意义,能够熟练写出各大小调的半音阶。&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半音音阶。二、大调半音阶。三、小调半音阶。&
重&点&:大调、小调半音阶。&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半音音阶。有半音构成的音阶叫“半音音阶”。半音音阶不是独立的音阶,它是在七声自然音阶的大二度中间插入一个音,成为半音关系,使曲调增加了更多的色彩。半音阶有大调半音阶和小调半音阶。根据导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的理论,由于将调式某一自然音级升高,即会形成向上导音,也就是说该音具有向上倾向的特性。由于将调式某一自然音级降低,即会形成下行导音,也就是说该音具备向下倾向的特性。所以半音阶分上行与下行。&
二、大调半音阶,构成的原则。&
1、上行用升,(一般大二度之间用升高下方音填补)下行用降,(一般大二度之间用降低上方音填补)&
2、上行升Ⅵ级(&#&6)改为降Ⅶ级(&b&7)代替。&下行降Ⅴ级(&b&5)改为升Ⅵ级(&#&4)代替。&上行如果&#&Ⅵ级(&#&6)的话,原导音就显得十分稳定,失去导音原来的特性,所以&b&7代替&#&6。下行如加&b&5会使Ⅳ级(4)十分稳定,失去原导音特性,所以用&#&4代替&b&5。&
三、小调半音阶。小调比较简单,大二度之间除了Ⅰ&-Ⅱ级6-7用&b&Ⅱ级(&b&7)来填补,其它大二度之间都用升高下方音来填补。上行、下行完全一样。注意:写还原记号。
初学记写半音阶时,对升降号容易搞混,特别是升降号多的调,所以可采用以下方法:&
1、先将自然大调音阶或自然小调音阶记出。&
2、将各调式应有的升降号(指调号)加在音阶各音级音的前面。&
3、在各全音之间插入半音时,必须先出现自然音级,然后将自然音级加以改变。&
4、插入半音阶时,哪一级该升,哪一级该降?可能有些困难,一定按以上原则来帮助。&
5、自然音级用空心符头。插入半音用实心符头。&
第三十七讲&调关系&
教学目的:&搞清各调与各调式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各调的关系。二、各调式的关系。&
教学步骤:&
我们目前讲了许多调与调式,那么这些调与调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就把它叫做“调关系”。(调与调,调式与调式之间的关系叫“调关系”。调的关系主要讲近关系和远关系,调与调式之间的共同音越多关系就越近,共同音越少,关系就越远。这讲的调关系有两层意思:一、调的关系。二、各调式的关系。
一、调的关系,在调的五度循环中,相邻的两个调,只有一个音不同,两个调号相差一个升降记号,它们就属于近关系调。也就是说调号相差纯五度,一个升降号的调就是“近关系调”。如:&C调上纯五度为G调,下纯五度为F调。因此,C调的近关系调就是G调和F调。除此以外,其它各调都是“远关系调”。调的关系只指调高(调号)的关系,不指调式。&
二、各调式的关系:从调式的远近关系看,调号相同的各调式与相差一个升降号的调中包括的各调式都属于近关系调式。&
关系大小调、同宫系统各调式,它们的自然形式、各音都完全相同,是用相同的调号,所以它们的关系最近,属于近关系中的近关系。其次,就是它们的调号上下相差一个升降号的两个调号所包括的所有调式及关系大小调和同宫系统各调式。其余都属于远关系调。远关系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差两个升降号要比三个升降号关系要近等等。&
如果问&F调的近关系调是哪些调?就是&b&B调&下纯五&F调&上纯五&C调&
如果问&F大调的近关系调是哪些?就是&b&B调&下纯五&F调&上纯五&C调&这三个调中包括的所有调式有b&B大&F大调&C大&g小&d小&a小&b&B宫&F宫&C宫&C商&G商&D商&D角&A角&E角&F徵&C徵&G徵&G羽&D羽&A&羽&以及它们的和声调式,旋律调式,三种七声(六声)民族调式&
注意:以上关系,不能把&C调和&b&B调所属的调式互为近关系调式,因为C调和&b&B调相差两个升降号。应属于远关系调。那么要找某一调式的近关系调,首先找它的调号,然后找它的调号,然后再找上下纯五度的调号,所有包括在这三个调号中的调式就是它的近关系调式,一个调式共有&20个近关系调式,连它自己共21个调式。&
第三十八讲&转调&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一讲,了解转调的意义。分清转调的类别以及针对一些具体乐曲来分析各种转调的形式,知道乐曲中在什么地方转调等。&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转调。二、转调的意义。三、转调的类别。&
重&点:&转调的类别&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转调。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从一种调式转入另一种调式叫“转调”。也就是有一个原调过渡到另一个新调的手法。看课本例。&
二、转调的意义。在音乐作品中,为了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和取得更丰富的调式色彩,以达到音乐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往往采用不同的调式、调性互相转换的手法。这种转换突破了单一的调式、调性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一首较长、较大的乐曲中,如果从头至尾完全用“一个调”或“一种调式”,则会造成单调、贫乏的感觉。当一个原调过度到另一个调新时,这种调与调式之间的关系,有如调式中各音级之间的关系(主音、稳定音、不稳定音等等),当音乐离开原调(主调)进入一个新调(副调)时,就破坏了稳定性,而要求音乐继续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主调与副调之间稳定与不稳定的对比,也形成了两调在色彩和结构上的对比。总之,转调能带来调式色彩的对比和调性色彩的变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转调可能改变调式,也可以不改变调式;可能改变主音,也可以不改变主音;可能改变调号,也可以不改变调号。但是转调必然引出一些新的因素。如出现一些原调所没有的新音,或引入新的调号,或改变主音,或改变调式等等。&
例&1.既改变了调号,也改变了主音,但没改变调式。F大调转入&b&A大调(远关系转调)&
例&2.没改变调号,改变了调式,改变了主音。从&b&b小调转到&b&D大调(关系大小调转调,同音列调式交替,属近关系)&
例&3.没改变调式(G大调转入D大调)。改变了调号(调高,由一个升号的G调进入两个升号的D调)。改变了主音。(原调主音G,新调主音D)按首调唱名实际都是1(主音)。调号以临时记号出现。(属于近关系转调)。&
例&4.没改变主音(主音原调,新调都是F),改变了调式的调(调号)&b&B调转到F调,但在调号中没有出现调号的变化,这是因为五声调式中只出现了五个音,前调有F、G、&b&B、C、D(没有&b&E或E、A)新调有F、G、A、C、D(没有&b&E或E和&b&B),&b&E或E一直在乐曲中没有,所以没有体现出从&b&B转为F调。&
从上面各例看出:转调不改变调式时,一定要改变调(调号)和主音。&转调不改变主音时,必然要改变调与调式。&
三、转调的类别:从以上乐曲可以看出转调的手法多种多样,但大概有以下几种。&
1、转调与暂转调。转调与暂转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管暂转还是转,都是由原调转入新调,暂转调一般发生在段落中间,新调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巩固,很快又转入它调,很多时候又回到原调,也称离调。转调一般发生在段落的结束处,离调发生在调式调性内局部处,临时性。&
2、近关系转调:构成转调的两个调(或调式)属于近关系,叫“近关系转调”。大致有三种:(1)关系大小调转调。如例2,关系大小调转调也叫同音列转调式交替。(2)同宫系统转调。如例7,E角转A羽,宫音都是C,属于同宫系统转调。关系大小调转调与同宫系统转调属于近关系中的近关系。(3)调号纯五度转调。例3,G大调转入D大调,近关系。&
3、远关系转调。构成转调的两个调或调式,相差两个升降号以上叫远关系转调。例1,F大调转&b&A调(大小三度,三级关系转调)。&
4、同主音转调。构成转调的两调式,主音相同,叫同主音转调,同主音转调有两种情况:(1)同主音大小调转调,属于远关系转调,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如练习三十三(3),a小调转A大调。(2)同主音转调,不只限于大小调,这种转调可能是远关系,也可能是近关系。如例4,同主音转调,F宫转F徵,但调号相差一个降号,属近关系。&
5、等音转调。利用等饮关系进行转调。两个调式中的音都是等音关系,而且具有相同的调式意义,叫“等音调式”。例21-10柴可夫斯基的《摇篮曲》就是等音转调。注意:&等音调与等音调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饿概念。等音调是调,只要是等音关系就可以。等音调式则不同,它不仅要的是等音关系,还要具有相同的调式意义。即主音与主音是等音,属音与属音是等音等等。如&b&C大调与&#&g小调,两个调式虽然都是等音关系,但主音与主音不是等音,所以不能叫等音调式,只能叫等音调。&
6、利用模进手法进行转调,叫“模进转调”。如例18,&b&A大调转f小调。转调中,最常见的是将调关系按五级分类:一级关系调(即近关系调)——平行大小调,以及相距纯五度调域的大小调。二级关系调——相距大二度调域的大小调。&三级关系调——相距大三度和小三度调域的大小调。&四级关系调——相距小二度调域的大小调。&五级关系调——三整音调域的大小调。关系最近的是同一调域的关系大小调,距离最远的是虚线另一级上三整音(增四、减五)调域关系的大调和小调。附:大调的和声功能,分三个功能组,其中每个组有一个正三和弦作为中心。&在下属功能组和属功能组各有一个三和弦同时又属于主功能组,这样就造成了组与组之间的联系,把上面三个组合而为一,包含了大调三和弦完全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调式滚轮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