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武警神鹰反恐特战队队员是什么样的

武警特战队员带脚伤参加比武 成绩刷新总队纪录
  &不能回家过年了,向兄弟们问好。&武警上海市总队九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赵存足在信的末尾加上这一句,将&家书&装进了信封。&收信人&一栏填的名字,是该中队指导员尹欣欣。
  赵存足近期在外参加集训,却总惦记着中队各项工作,经常与留守营区的尹欣欣电话交流。训练间隙,他提笔给中队官兵寄来了&家书&。
  在该中队荣誉室的一角,记者见到了专门存放&家书&的小木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信笺,寄信地址从南京、北京,到昆明、成都,再到乌鲁木齐、伊犁,遍布全国各地&&
  &在外人员给中队写&家书&,是我们的传统。&尹欣欣向记者介绍说,特勤中队的官兵与靶场为邻、以枪弹为友、和车轮相伴,常年在外参加重大演训活动、执行反恐处突任务,官兵一年到头聚少离多。人走得再远,心在中队。鸿雁传书,成了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
  记者随手抽出一封信,寄信人是该中队战士赵晓东。尹欣欣介绍说,赵晓东是中队的&王牌狙击手&,去年在武警部队首届狙击手竞赛中取得个人第二名的佳绩。这封信,就是他在获奖后从赛场寄回的。
  &每一名狙击手,都应当做一颗会思考的子弹。&展读赵晓东的信,记者不禁眼前一亮,&不动脑子,打再多子弹也白搭。&赵晓东将一个战斗射击课目细分为15个动作要领,并对不同天候、不同光照、不同风速条件下会出现的影响,都拟定出相应解决办法。他总结出的训法被战友借鉴、优化,使全中队的射击成绩显著提升。
  记者又抽出一封新近寄来的信,寄信人叫孙丰鑫。&他曾是我们中队的一名班长,去年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已被保送入学。&尹欣欣对记者说。
  &眼里看不见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孙丰鑫在信中与战友们分享心得。每次国内外发生重大涉恐事件,孙丰鑫都会四处搜集材料,组织班里的战士分析讨论。任务区各大交通站点、人流密集区域等几百个重要目标,他都进行了详细标注,假想情况分析、模拟战法研究记了好几本笔记。他虽已离开这个&家&,笔记却成了中队的&宝贝&。
  &&家书&写得最多的,还要数中队长。&尹欣欣挑出赵存足寄来的信,记者一数,足有30余封。
  &一&家&之长,就要敢做头狼。&赵存足在信中和尹欣欣交流带兵心得。2013年9月,武警部队组织特战分队干部骨干比武竞赛,赵存足编入特战5人小组代表总队出征,比赛中不慎脚踝受伤。最后一项课目是&攀登接力射击&,赵存足坚持第一个上场,他爬大绳、翻墙垛、攀水管一气呵成,5次射击全部命中,为随后出场的队员争取到领先优势。最终,该课目以9分52秒刷新了总队纪录,他们也在整个比武竞赛中拔得头筹。据介绍,赵存足因在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曾荣立三等功。去年,他荣获第十七届&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和&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你有没有写过&家书&?&记者问尹欣欣。他点了点头,说:&我留在家里的时间多,信写得少一些。&说着,翻出自己写的一封信,递给记者。
  &荣誉归零,是我们永远的制胜密码。&读到信中这一句,记者不解地抬头看了看尹欣欣。他指了指荣誉室的墙,记者一看,21面&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的奖牌挂了整整一面墙。近两年,他们还先后被武警部队评为先进党支部、基层建设先进中队,6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而尹欣欣自己,曾赤手空拳勇擒3名歹徒,多次参与打黑除恶、解救人质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高票当选第十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太多,就容易迷失方向。&尹欣欣解释道,中队党支部研究认为,必须强化&零起点&的观念,争创先进每年从零开始。他们取得荣誉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开展&防骄破满&教育。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营区,不禁感慨:每封&家书&都是一个故事,记录着反恐精英探寻制胜密码的不懈努力,展示着忠诚卫士守护一方安宁的心路历程&&■魏 寅 陈 超 解放军报 王小磊
责编:周扬
用手机继续阅读&&在线阅读:    
精彩新闻随手看,订《十堰手机报》,每天0.1元
电信手机用户输入手机号直接订阅:
欢迎参加电信增值业务,请输入您的手机中收到的随机码,请在两分钟之内输入随机码完成订阅。
更多关于& &的新闻: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
&&新闻排行
 十堰图片
 十堰关注
 娱乐图片
- 秦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部:&&&广告业务:9&&技术部: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16武警山东总队直属支队退伍特战队员的故事
14:00:24&&来源:人民武警报
[提要]&&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退伍时,又一批服役期满的战友即将脱下军装退出现役,告别火热的军营,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舍不得曾经流过的汗  11月22日,记者带着感动与向往,走进武警山东总队直属支队,听即将退伍的20余名特战队员讲述他们心中的故事。
搜索射击。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人民武警报》报道(杨林、鞠建忠、李庆领、陈飞)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退伍时,又一批服役期满的战友即将脱下军装退出现役,告别火热的军营,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11月16日,武警山东总队直属支队一名即将退伍的特战队员化名“一名将走老兵”,在支队政工网“有话好好说”栏目中,给支队首长写下一封长信,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热烈,深深打动了支队广大网友,短短4天时间,浏览量就近5000次,跟帖近300余条,在信的末尾,他向所有即将脱下军装的战友倡议:珍惜军旅生涯,感恩部队培养,走好新的征程。我们不知道这名特战队员的真实姓名,也不想揭开这个谜底,但我们相信,他就在直属支队特勤中队这个光荣的集体,是无数即将离开部队战友中很普通的一员,他说出了所有满服役期战士心中最想说的话。他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和昔日的战友在武警部队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拿第一,有愧部队的培养。他想告诉即将离开部队的退伍老兵:每名战士都会有脱下军装离开部队的那一天,请记住,一天穿军装,一生是军人!  舍不得曾经流过的汗
  11月22日,记者带着感动与向往,走进武警山东总队直属支队,听即将退伍的20余名特战队员讲述他们心中的故事。
  走进军营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呼号声、喊打声响彻军营,丝毫看不出有临近退伍的迹象。来到他们中间,面对记者的提问,这群“勇士”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他们说没什么好说的,无论是走到哪里,我们都是直属支队的兵。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着对军营生活的感悟,这其中有苦痛,也有幸福;有教训,更有经验。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我永远会记得8年前老班长告诉我的一句话:到你离队时,你会为你的怯懦而悔恨。”中士刘祥龙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支队叫得响的训练尖子,多次在总部、总队组织的各种比武竞赛中夺魁,素有“障碍王”、“攀登王”、“特战蜘蛛侠”等美誉,在2012年国家公安特警公务员招考中被贵州公安系统录取。说起被很多光环笼罩的刘祥龙,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刘祥龙刚到特勤中队第一次参加总队比武。皎阳似火的七月,备战分队每天都是迎着烈日开展训练,一天下来衣服常常结出一层盐巴。
  备战的艰辛让刘祥龙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他害怕自己承受不住艰苦的训练。左思右想,他交上了退训申请。班长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到你离队时,你会为你的怯懦而悔恨。半个月后,中队以团体第一名的成绩凯旋。庆功会上,轰然雷动的掌声中,只剩他一人默默离开。
  他说,没有这一幕就没有他的今天。就要离开了说出这些,就是要告诫战友,他说,部队没有懦夫,无论遇到何种艰辛都要百折不饶地走下去,为部队争取荣誉。
  看看那些浓缩数年军旅的教训吧,老兵们敢于说出来,是为了后来人避开他们的覆辙。刘祥龙对本班的战友说,不要抱怨特战分队的乏味,既然选择了,就要放弃往日的快乐,在艰苦的训练中去找寻另一种快乐,这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训练场上,他对留队战友们进行耐心而又严格的指导,教给他们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授于他们障碍、攀登方面的技巧,纠正他们训练中的痼癖动作。他希望能把自己的特长留在部队,也是自己能为部队做出的最后一份也是最厚重的一份贡献。面对训练不认真的战友,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你未来的机遇和成就,和你所流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这句话,包涵着一位老兵对新兵们的一份提示、一份嘱托和一份希望。
  舍不得战友间的情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寻寻,犯错又何尝不是在积累人生的资本。”下士陈红波动情地说。他是一名熟练于各种侦察装备器材和车辆的侦察队员。他在无人指导无人传授的情况下,仅依据高深难懂的说明书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自行钻研摸索,将每一件侦察装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基本维修与保养进行总结记忆。
  他身为特勤中队侦察器材库的管理员,有时他会因为某些战士不爱惜装备器材的行为而大发脾气,有时他会为某件装备的损坏而发愁几天,有时他也会为了维修损坏装备而熬到深夜。在每次任务前,总会亲自为装备进行检修、检测、充电;任务后,将装备检修归拢,为下次未至的任务做好准备。他总说:“侦察装备是我们的眼睛,爱护好了,对任务的完成就多一份把握。”
  一次在给外宾展示装备讲解时,他因自己理解不够和操作不当出现了错误,导致参观外宾误解了装备的性能与用途。为了铭记失败,他决定用冲坡的方式惩罚自己。俯身绑好沙袋,抬眼看到的一幕瞬时让陈洪波的泪水夺眶而出:9名同班战友早已绑好沙袋等候在身旁。“别灰心,别丧气,我们一起努力!”大雨中他们一起冲向远方。想到这些,他很伤感。他问记者:“你知道什么是战友吗?”他自问自答道:“战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有困难时,一起冲关的人;是犯错时,不用说对不起的人。”
  舍不得只属于军人的荣光
  今年9月份,参加总部特战分队比武,特勤中队5名特战队员在野外超极限魔鬼周训练中,每名队员全副武装负重30多公斤,徒步行军几百公里,每天实训18小时,时刻置身于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模拟战场环境,时刻需要完成各种平常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训练任务,时刻准备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一天,战士王刚在翻越山崖时,右小腿被锋利的崖石划破一道长10厘米的口子,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剧烈的疼痛让他放缓了攀登的脚步。并肩战斗的战友见状后,勉励他:“坚持,为了山东总队的荣誉,就是爬也要爬过终点!”离他最近的下士郭士强迅速解开急救包,给王刚止血包扎伤口,并抢过他手中的枪和身上的背囊、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做出的是榜样,鼓舞的是士气,凝聚的是力量。看着身材最瘦小、身上的负重最多、同样是伤痕累累的郭士强意志坚定地攀行,王刚被深深地打动了,其他战友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坚持,坚持,再坚持!挺住,挺住,一定要挺住!在生死相依的战场环境里,战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得到升华!5名队员相互勉励,齐心协力,顽强拼搏,高喊着:“山东总队加油!山东总队必胜!”的口号冲向了终点,最终在参赛的39个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5名队员全部通过生理极限的单位之一,被总部授予“勇士”勋章。
  因为深刻,所以牢记。每每想到这些,特战队员们眼眶里总是钦满幸福的泪水。下士马君东指着荣誉室里珍藏的破烂作战服说:“一堆破烂的作战服就是我们的集体立功奖章。”马君东是一位经历多次比武场洗礼的党员班长,在2012年国家公安特警公务员招考中顺利被黑龙江省公安系统录取。在军旅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不松劲,不松懈,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训练场上,将自己的射击技能倾囊相授,为战士传授射击的基本理学知识、心理知识以及实弹射击时的一些个人总结的小窍门,严格的对战士进行训练,这不仅是对他们的鞭策、教导,更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传承和慰藉。他对刚加入特战队的战友说:“人生就想射击,要在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果断击发,把握机遇。”
  20余名即将退伍的特战队员摘掉领花,缷下警衔,向队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是那么的庄重有力。站台上,送行的战友很多,既有支队领导,也有情同手足的战友,一声声“再见了,战友”、“一路走好”、“常回家看看”的声音在站台上空回荡,车窗内外,泪眼朦胧,真情相拥,使寒冷的冬天显得格外温暖。指导员陈飞和几名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难舍离别的苦痛。此时,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冲开了紧紧的拥抱,松开的双手努力挥舞着,带着战友的深情目光和祝福,踏上了新的征程……酒是陈的香,情是真的浓。看着远去的列车,直属支队崔保军支队长饱含深情地说:“这批老兵真好,他们给支队取得了无数的荣誉,他们也在部队成长成才,他们带走的是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留下的是对部队的无限眷恋和对战友无尽的真情思念。他们一天穿军装,一生是军人。”
穿越水缸。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愉快训练。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泥中摔打。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来源:人民武警报讲述武警特战队员 背后的故事--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012版:深 读
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作为练习射击的目标,用针尖凿透大米且穿成串,负重25公斤完成10公里越野训练――
讲述武警特战队员 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李三旺通讯员曹战峰张丰源徐建辉文/图
&&&&核心提示&&&&他们拥有超强的毅力、健壮的体魄、持久的耐力和过人的胆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反恐、处突、营救――他们,就是武警特战队员。 &&&&这些队员因超越极限的生存力和战斗力而被人羡慕,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残酷训练,他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传奇色彩?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武警洛阳市支队第四大队特战侦察排,听武警特战队员为您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武警洛阳市支队第四大队十中队队长、特战侦察排排长赵金平介绍,武警特战队员一般分为狙击手和突击手。狙击手的训练以枪法、耐力和专注力为主,而突击手的训练除了突击战术之外,就是挑战体能极限。&&&&1&&&&练习射击,最小的目标是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一枪命中目标,没有第二次机会。”狙击手王树龙说,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狙击手需要做的是选择最佳位置,等待最佳时机,果断扣动扳机,“必须一枪毙敌,否则就是失败”。 &&&&今年25岁的王树龙已经入伍5年,是特战侦察排的老队员,也是出了名的神枪手。他曾在武警河南省总队狙击手射击大赛中勇摘桂冠,被称为“第一枪”。 &&&&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王树龙经历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狙击手的训练首先要从瞄准开始。荆棘丛中、水洼泥坑里、碎石瓦砾上,这些都是他们训练耐力的首选之地,纹丝不动地趴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训练中,他们的眼睛要始终盯着瞄准镜,“光盯着不行,最重要的是&&&&瞄准随时出现的靶子进行射击。”王树龙说,狙击手的注意力应高度集中,蚊虫的叮咬,身上的疼痛要全部忘记,“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击中目标”。 &&&&王树龙告诉记者,刚开始训练时,只要靶子一出现,他就立刻会产生莫名的兴奋感,可是果断扣动扳机后并不能做到百发百中,这是因为心理兴奋会让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势必影响到射击精度,所以要“练到麻木,目中无靶,心中有靶,人枪合一”才行。 &&&&随着狙击手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练习射击的目标也在不断改变,刚开始是10厘米见方的“牛眼靶”,然后变成乒乓球,接着改为1元钱硬币大小的物体,到最后甚至是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2&&&&辅助训练,每晚至少要进行数百次&&&&针、线、米粒……很难想象,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还能与武警特战队员的训练联系在一起,而且密不可分。 &&&&穿针引线是锻炼耐力和专注力的最好办法,到了晚上休息时间,这种对于小伙子们来说极富挑战性的训练就开始了。一手拿针,一手捏线,做到准确无误地穿引――即便在白天,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晚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狙击手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还有难度更大的,就是两人配合穿针引线,你拿针,我捏线,这样的训练,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进行数百次。 &&&&锻炼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采访间隙,&&&&狙击手小刘从口袋里摸出几粒大米和一根针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进行针穿大米的训练。大米没有孔,如何穿线?小刘说,先用针尖一点一点地把大米凿透,然后再穿成串,成绩优秀的狙击手,每小时能凿透10粒米。 &&&&与针穿米粒相比,还有更难的,那就是用笔尖点圆圈。一张A4纸上,印着上千个与句号差不多大小的圆圈,训练时要将圆珠笔的笔尖准确点到圈内,出圈即为失败。 &&&&“作为狙击手,射击的精度就不必说了,光是这些辅助训练就能让人崩溃。”小刘说,自己已经当兵4年了,后3年时间都在特战侦察排,各种酸甜苦辣全尝过。&&&&3&&&&魔鬼训练,一双战靴最多穿一个月&&&&防弹头盔、耳机、防毒面罩、硬质防弹衣、软质防弹衣、作战背心、催泪弹、爆震弹……这20多种单兵作战装备的总重量达25公斤,而突击手几乎每天都要背着这些作战装备,完成10公里路程的超强体能越野训练。 &&&&38分钟,这是突击手刘飞豹的最好成绩。“累,累得难以想象。”刘飞豹说,10公里的路程中,山路和沙滩占了一大半,到最后一两公里的冲刺阶段,他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两腿也完全没有了知觉,但还是要咬牙坚持,他曾经把嘴唇咬得鲜血直流,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条软绳从10层楼的楼顶垂下来,队员从底部顺绳而上,没有附属物可以借助,只有依靠双手和双脚的力量向上攀爬――这&&&&就是被武警特战队员称为“死亡科目”的28米抓绳上训练。 &&&&队员柴磊说,每当爬到20多米时,他的力量就几乎用尽。虽然平时训练时会有保险绳系在腰间,楼顶也专门有人负责收绳,但即使受训队员的体能到达极限,也别奢望绳子能放下来,所以除了向上爬之外,大家没有别的选择。“上去之后,小臂像被撕裂一样疼痛难忍,十根手指无法伸直,血肉模糊。”柴磊说。 &&&&除此以外,还有高空速降、300米障碍、攀登、破窗、长途奔袭等科目,有时队员一天的训练时间达18个小时。“每到月底,我们会准时发一双新战靴。”队员李玉印说,普通人穿一两年都不会坏的牛皮战靴,在他们脚上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就会变成废品。&&&&4&&&&长途行走训练,卫生巾当脚垫最合适&&&&长途奔袭,是武警特战队员的必训科目。没有车辆,完全靠徒步前行,除了作战装备外,每名队员还要背上行军背囊,背囊里既有被褥、衣服等日常用品,也有折叠铁锹等野外生存用具,总重量达到40公斤,还没有算上枪支等装备的重量。 &&&&长途奔袭的距离一般为25公里,有时可达50公里,崎岖的山路、茂密的森林,都是训练的“好去处”。由于路途遥远且难走,每名队员的脚上磨几个血泡是很正常的事。为了能减少摩擦,减轻疼痛,他们想到了卫生巾。 &&&&“松软、吸汗,用它当鞋垫再合适不过了。”今年18岁的新兵韩兵说,刚进特战侦察排时,他看到大家的背囊里都装有一包卫生巾,觉得有点难为情,可是经过几次训练之后,他才知道,“在超强度的长途奔袭训练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永州武警特战队员4楼跃下 解救遭劫持小学女生(组图)
歹徒抱着小女孩爬上护栏准备跳楼,小女孩死死地抓住护栏。
  红网永州10月9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向帅 吴和健 肖洋桂 通讯员 方斌 邓微 唐东升)人质情况:楼上,4名武警待命,腰上系好绳索,准备随时速降;楼下,人们用海绵垫、消防气垫铺满地面,还有人扯着棉被充当移动“气垫”。
  10月8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所有人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3楼过道:一个戴眼镜、小个子男人用双手死死锁住五年级学生多多(化名)的颈部,情绪激动,多多随时都有可能被他扔下楼。
  事发“有个男的抱着多多准备从3楼扔下去”
  10月8日早上7点40分,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大门,政教主任盛荣华正协助门卫执勤。突然,五年级学生芳芳(化名)神色慌张地跑过来:“老师,一个男的抱着多多,准备从3楼扔下去。”
  盛荣华匆忙赶到教学楼3楼五年级74班门口,三张课桌将过道死死堵住,课桌那边,一名戴着眼镜、个子瘦小的男子死死抱住多多。
  “男子原本劫持了3名女生,其中2名趁机逃走了。”盛荣华说,他质问男子,“你为什么抱住我的学生?有什么事情,说清楚就好。”然而,男子却冷冷地回了一句:“你去报警!”
  因负责学生安全工作,盛荣华身着一身协警服装,他试图安抚这名男子:“我就是警察,你想干什么?”男子依旧叫着:“你一个人不行,多叫一些警察来。”
  由于担心刺激男子,多多会被扔下楼,盛荣华不敢贸然施救。他跑到门卫室,拨打了珠山镇派出所电话求助。
( 19:41:58) ( 09:10:30) ( 08:54:30) ( 14:59: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特战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