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谈谈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精神

& & & & 正文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核心提示:奢侈浪费既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如果现在再不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不坚决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许多地方和部门抓得不够,以至奢侈浪费成风。奢侈浪费既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如果现在再不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不坚决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现在,全国还有五千八百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保证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全国大概有几百万职工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下岗待业人员增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和广大干部更应该自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多次用革命战争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经验来教育全党同志和各级干部。他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1〕历史不能简单地类比,但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就是不管是艰苦的环境,还是生活条件比较好一点,我们的干部、党员都要跟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绝对不可更改的。我们不提倡平均主义,但总要时时刻刻想到群众。当前,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在前进中还存在困难和风险,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脱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是可以克服的。这几年,每当遇到自然灾害,军队的同志、县市的领导同志都跑到第一线,跟群众一起抢险救灾。这个时候,许多老大爷、老大娘很自然地对比旧社会的情景,感到共产党确实是热爱人民的。春节快要到了,各级领导同志要到困难企业和贫困地区去,看望慰问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万不要忘记群众,千万不要脱离群众。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这里,我想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曾经讲过的话:&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还说:&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2〕这些年出现的一些现象表明,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确有相当一部分意志薄弱者,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头脑变得不清醒了。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毛泽东同志还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各级干部必须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他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3〕可见,建国前、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再三强调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反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4〕&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5〕一九八九年,他还进一步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6〕。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谆谆教诲,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同志的座右铭。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不少华侨在海外创业,开始的时候也相当艰苦啊,外文也不懂得,但是靠中华民族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勤劳节俭的精神,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终于把业创起来了。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忧劳兴国,逸豫亡身。&〔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这些古人的格言,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深受教育。对我们的同志,要进行这个教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当中,我们党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这是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千千万万革命先烈,都是艰苦奋斗的光辉典范。方志敏〔10〕同志在敌人牢狱里面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我讲这一段话,绝不是说要大家去过方志敏所说的那样一种生活,而是说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有些党员、干部包括有些领导干部,追求和模仿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是很危险的。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美国有一本书,叫《西方社会病》。书中指出,西方自由的理论基础就是享乐主义思想,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西方社会日益糜烂的享乐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已造成无数的社会罪恶和大量的经济损失。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那么,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日本一位教授写的《清贫思想》一书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病&,更应该有鲜明的批判态度,更应该自觉加以抵制和防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在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坚持发扬自己的优势。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各级党组织都要严格党内生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用人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要十分注意有没有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和品德。害怕艰苦、追求享受、奢侈浪费的干部不能重用。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中央过去作过规定,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要坚决纠正。
我们要在全国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首先党内要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控制各级党政机关新盖办公楼,大力精简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把会议经费大幅度压缩下来。名目繁多的纪念会、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要严加控制,减少到最低程度。各种会议要一律禁止赠送礼品和所谓的纪念品。总之,在各个方面,都要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这样做,既可倡导节俭之风,又可把省下来的钱用到迫切需要的地方去;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只要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下定决心,以身作则,坚持数年,我看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作风,就一定能够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葛立新4发现相似题对话人:本报记者 马宏伟 张怡恬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 田雪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碚 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 王树华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的增强“三种意识”的内容之一。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如果需要,那么,需要什么样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怎样使节俭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与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碚和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王树华进行了对话。
  没有节俭,就没有积累和经济增长。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
  记者: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那么,在现代社会,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节俭的价值呢?
  金碚:现代社会产生于工业化,工业化的经济动力来自投资,投资的源泉是储蓄,而没有节俭就没有储蓄,就没有积累和经济增长。节俭有多种类型。一是个人或家庭生活节俭,它是积累财富的前提,因为没有生活节俭,挥霍无度,一切财富都将消耗殆尽。二是生产节俭或节约,它是效率的基础,没有生产节俭或节约,失去成本控制,生产者就没有竞争力,必将为市场竞争所无情淘汰。三是经济剩余的节约,它是形成投资和积累的源泉,没有经济剩余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就没有经济增长和财富的持续创造。四是公共财产的节俭,它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公共财产的节俭,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光明前景。
  田雪原:我们应当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节俭问题和树立节俭意识。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淡水资源不足1/3,人均林地面积不足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1/2。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还将再增加1.5亿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恶化的形势非常严峻。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要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将人类活动纳入环境生态系统、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些方面都同节俭意识密切相关。特别是要将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增强节俭意识纳入人口素质提高的范围。
  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对全社会能否形成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记者: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对此应如何认识呢?
  金碚:在现阶段,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不仅直接掌握和支配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和财产,而且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和调控干预权,其行为对全社会能否形成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节俭要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俭、生产节俭和经济剩余的节俭,通常是以内在利益机制为基础的,即行为人出于自身的利益动机或者迫于竞争压力,会自发地倾向于节俭和节约。而支配公共财产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却缺乏形成节俭行为的经济利益机制。这也决定了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形成自觉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政府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概括起来说就是两句话:第一,珍惜民财,因为那个钱是老百姓的;第二,用之当用,就是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王树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法宝。历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经验教训,不胜枚举。而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的物质财富还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却丢掉了优良传统,忘记了基本国情,工作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无度。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因此,强调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田雪原:我国现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对外贸易额位居第三,外汇储备位居第一,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有了根本改观。面对财富较快增长而制度、管理、监督还不能及时跟上的复杂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和使用社会物质财富,就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问题。所以,现在强调增强节俭意识,首先是针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的。如果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果不计成本的挥霍浪费现象刹不住,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成果就会被白白浪费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伤害。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节俭并不是资源的消极闲置,不是封库守财。用之当用,物尽其用,珍惜民财,耗有所值,才是现代社会的积极节俭意识
  记者:有人对提倡节俭存有疑问:这是不是又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提倡节俭和拉动内需是不是有矛盾呢?
  田雪原:节俭乃节制、节省和俭朴、勤俭之意,树立节俭意识并不意味着抑制消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因此,增强节俭意识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倡导合理消费。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节俭有新的涵义。高耗低效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老大难问题。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而单位GDP能源和材料消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增强节俭意识,应把生产节约包含在内,努力实现单位产品能源和材料消耗的下降,以节约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树立节俭意识。
  金碚:节俭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节俭并不是资源的消极闲置,不是封库守财。用之当用,物尽其用,珍惜民财,耗有所值,才是现代社会的积极节俭意识。资源和财富配置有效、使用得当,才有真正的价值;配置错位、使用失当,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和财富损失。现代经济以高效率生产为基础,以大众消费为目的。挥霍浪费既损害生产效率,也损害大众消费,并破坏社会福利增长机制。引导资源配置于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领域,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节约,把资源配置得更好,就可以更好地让老百姓富起来,老百姓就可以有更高的支付能力和更强的消费动机。所以说,讲节俭并不是要求大家“勒紧裤腰带”,而是相反,是要使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可以消费得更好。
  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仅靠舆论引导和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来保障
  记者:怎样才能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呢?
  王树华:形成节俭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其行为带动力大,破坏力也大。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体现在生活细节上,就要从小处入手,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对自己严格要求,杜绝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特别是在公务用车、公款接待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作出榜样。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就要从大处着眼,把节俭意识体现到对工作全局的把握上,尤其要体现到领导决策上。事实证明,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慎重决策。这就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不上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影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建设项目,使创造的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同时,各级干部还有责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金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支配公共财产的政府部门缺乏节俭的经济利益机制,所以,要使政府官员形成节俭意识,必须作出必要的制度安排。例如,实行批钱、管钱、花钱相分离和相制约的财政管理体制等等。
  王树华:没错。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仅依靠舆论引导和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来保障。现实中一些严重的挥霍浪费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客观上纵容了这种行为。当前,应重点围绕规范行为、责任追究、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尤其要把责任追究制度作为重点,对盲目决策造成经济损失的,对随意挥霍、奢华无度的,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还应重视研究加强监督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监督,减少和杜绝铺张浪费问题的发生。
  节俭是一种美德,可以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增强节俭意识,重要的是从我做起,形成风气和氛围
  记者:关于铺张浪费,社会上存在种种托词:“为了办成事,就要舍得花钱”;“不是我不想节俭,而是社会风气如此”;等等。对此应该怎么看?
  金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对发展经济有利,公务活动浪费些、铺张些,无碍大局,甚至迷信“办大事就得花大钱”。其实,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借口。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即使办成了几件“浩大工程”,创造出一时的“辉煌业绩”,到头来资源耗尽、财力枯竭,老百姓也少有实惠,甚至会欠下环境债、民生债、民意债。应该认识到,节俭是一种美德,可以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一个人如果丧失节俭意识,放纵自我,沉迷于奢侈生活,就将失去社会的支持,遭到人们的唾弃。一个政府如果缺乏节俭意识,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而且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所以,增强节俭意识的深刻意义在于,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奠定重要的观念基础。
  王树华:节俭是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化。如果把“节俭”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它仅仅是一种要求;如果使节俭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头脑里、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上,它就成为一种文化。大家都这样去做了,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氛围。重要的是从我做起。
  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人口理论研究,在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
  罗雪村绘
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社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先后有15项科研成果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罗雪村绘
  王树华: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研究生学历。1980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潍坊缝纫机厂、潍坊市轻工业局和经委、山东省经委、潍坊市委办公室和政研室工作。2005年12月至今,先后担任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职务。
  罗雪村绘
【】【】【】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08-12-28 & 发布
艰苦奋斗精神 1.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 (1)什么是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 举例一: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他是上海房管行业的一名普通水电工,但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夜间开箱为人民服务,饿着肚子,放弃休息,不怕苦不怕累,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徐虎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举例二: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包起帆的精神,也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2)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 徐虎碰到困难是怎么去处理的? 也就是,他怎么去处理休息日、肚子、苦、累? 包起帆同样,他是怎么去处理所碰到的困难的? 这就是“斗争精神”。 ②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即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 徐虎克服碰到的一切困难,目的是为了什么?为民排忧解难使自己的水电行业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行业。 包起帆呢?同样如此,他要为同志们的安全,为工作效益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③艰苦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即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 徐虎也好,包起帆也好,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 2.我们要提高艰苦奋斗精神。(为何?) (1)总之,建国兴国,(也包括成才、兴业)要靠艰苦奋斗。 (2)具体的: ①P85“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②P86“我们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就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P86“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的,……也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P87“在国际、国内……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要提高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事实上,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是大有人在。下面,为同学们举两个也是学生,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事例。 举例一:94年3月15日《中学生知识报》报道:《沈漱舟成功了》 父母双残,家庭贫困。少女沈漱舟令人惊异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且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学习。她不怕苦不怕累,分秒必争,把深夜十一点、十二点当成是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终于考进交大附中,成为中学生的学习榜样。 举例二:1998年第二期《读者》杂志报导:《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的成功》 去年(1997年),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奖。消息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立刻进行了播出。 安金鹏,出身在天津武清县一个苦难农民的家庭。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重病卧床;父亲身患绝症,瘦得皮包骨头地躺在床上;家庭全靠他母亲一个人种田干活来支撑。为维持生计,为不幸的家人冶病,为死去的亲人办后事,他全家负债累累汽以,安金鹏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里连素菜都吃不起、在学习时连草稿纸都买不起、在生活中连肥皂也用不起的学生。但尽管如此,安金鹏却硬是成了一名数学尖子。 安金鹏的成才,因素有种种,但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地进行学习,是安金鹏成才的主要因素。 比如,安金鹏刚进天津一中进行学习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他听懵了!老师流利的口语和同学们熟练的配合,使他感到差距太大了。为了学好英语,让自己患有口吃的舌头听话,所以,他路过学校的建筑工地时,就总要捡起一枚石头含在嘴里,然后开始拼命地背课文。舌头要跟石头磨擦,有时血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但他始终咬牙坚持。晚上,好多同学躺在宿舍里跟着收音机练英语发音,安金鹏没钱买收音机,便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跟着念。这样坚持了半年,小石子磨平了。终于安金鹏的英语成绩期末考试进入了全班前三名。 学习数学,安金鹏也是坚持运用学习英语时的这种坚韧不拨的顽强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对安金鹏来说,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他常铭记起他母亲教诲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能在这所学校里过了关,那以后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去考。” 现在,安金鹏成功了,当去年8月1日,他从阿根廷载誉归来,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他在首都机场会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安金鹏激动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总之, 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成功。 3.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1)为何要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P89页第一节1--2行) 归纳:凡是能够成就事业、报效祖国、成才有所作为的,都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的,象钱学森、邓亚萍、包起帆、徐虎,吴孟超,李素丽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2)如何来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P89页第一节2至4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艰苦奋斗精神 1.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 (1)什么是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 举例一: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他是上海房管行业的一名普通水电工,但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夜间开箱为人民服务,饿着肚子,放弃休息,不怕苦不怕累,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徐虎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举例二: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包起帆的精神,也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2)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 徐虎碰到困难是怎么去处理的? 也就是,他怎么去处理休息日、肚子、苦、累? 包起帆同样,他是怎么去处理所碰到的困难的? 这就是“斗争精神”。 ②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即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 徐虎克服碰到的一切困难,目的是为了什么?为民排忧解难使自己的水电行业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行业。 包起帆呢?同样如此,他要为同志们的安全,为工作效益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③艰苦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即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 徐虎也好,包起帆也好,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 2.我们要提高艰苦奋斗精神。(为何?) (1)总之,建国兴国,(也包括成才、兴业)要靠艰苦奋斗。 (2)具体的: ①P85“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②P86“我们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就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P86“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的,……也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P87“在国际、国内……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要提高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事实上,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是大有人在。下面,为同学们举两个也是学生,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事例。 举例一:94年3月15日《中学生知识报》报道:《沈漱舟成功了》 父母双残,家庭贫困。少女沈漱舟令人惊异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且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学习。她不怕苦不怕累,分秒必争,把深夜十一点、十二点当成是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终于考进交大附中,成为中学生的学习榜样。 举例二:1998年第二期《读者》杂志报导:《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的成功》 去年(1997年),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奖。消息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立刻进行了播出。 安金鹏,出身在天津武清县一个苦难农民的家庭。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重病卧床;父亲身患绝症,瘦得皮包骨头地躺在床上;家庭全靠他母亲一个人种田干活来支撑。为维持生计,为不幸的家人冶病,为死去的亲人办后事,他全家负债累累汽以,安金鹏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里连素菜都吃不起、在学习时连草稿纸都买不起、在生活中连肥皂也用不起的学生。但尽管如此,安金鹏却硬是成了一名数学尖子。 安金鹏的成才,因素有种种,但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地进行学习,是安金鹏成才的主要因素。 比如,安金鹏刚进天津一中进行学习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他听懵了!老师流利的口语和同学们熟练的配合,使他感到差距太大了。为了学好英语,让自己患有口吃的舌头听话,所以,他路过学校的建筑工地时,就总要捡起一枚石头含在嘴里,然后开始拼命地背课文。舌头要跟石头磨擦,有时血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但他始终咬牙坚持。晚上,好多同学躺在宿舍里跟着收音机练英语发音,安金鹏没钱买收音机,便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跟着念。这样坚持了半年,小石子磨平了。终于安金鹏的英语成绩期末考试进入了全班前三名。 学习数学,安金鹏也是坚持运用学习英语时的这种坚韧不拨的顽强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对安金鹏来说,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他常铭记起他母亲教诲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能在这所学校里过了关,那以后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去考。” 现在,安金鹏成功了,当去年8月1日,他从阿根廷载誉归来,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他在首都机场会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安金鹏激动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总之, 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成功。 3.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1)为何要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P89页第一节1--2行) 归纳:凡是能够成就事业、报效祖国、成才有所作为的,都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的,象钱学森、邓亚萍、包起帆、徐虎,吴孟超,李素丽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2)如何来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P89页第一节2至4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近年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我们的队伍中有所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被淡忘了。有的甚至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认为不合时宜。这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在,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  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中是勤俭节约之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对社会风气会产生重要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千年毛泽东,你拯救了中华民族!      毛泽东在被攻击中愈发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从历史上看,毛泽东的革命的一生似乎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斗争,而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任何事物,没有了斗争也就没有了生命,生命就体现在斗争的运动之中。
在解放前,来自国民党蒋介石的攻击总是少不了的,并总想能除掉共产党而后快,当然,历史的结局表明,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笑到了最后。除了与国民党的斗争之外,共产党的内部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斗争,这是符合辩证法这一客观规律的;长征前,已为历史证明正确的毛泽东的主张在党内思想斗争中落到下风,没有被党接受,结果就是中国革命在实践中遭到了客观规律的报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长征中,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得到基本的确认,虽然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虽然依旧有各种各样的新的思想斗争,但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最终带领人民走上了成功之路。
解放后,建立了新中国。关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这些新问题上,同样发生了思想斗争。一种观点认为要先充分发展新民主主义,通过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实现工业化,然后在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观点认为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然后通过全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促进以实现工业化。前一种观点有两个问题,一是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中国根本不可能通过旧式资本主义扩展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工业化,此路不可能行的通;二是如果放任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壮大,那么再次实施社会主义革命时,必然造成中国社会的剧烈震荡,重新发生战乱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毛泽东采取的第二种方式,不仅使中国和平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而且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群众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有效地团结了人民的意志、凝聚了人民的力量,进一步共同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正是由于前人们勒紧裤腰带的拼搏精神,才为后人们打下了这铁打的江山。但令人痛惜的是,一些人竟然对前人们的这种牺牲精神大加挞伐,并以此作为攻击毛泽东时代的借口,一些年轻人也跟着人云亦云地贬低那个时代;同样令人唏嘘的是,一些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们也竟然相信了这些鬼话,开始抱怨咒骂自己的历史,将那个火红的年代描述成罪恶的年代,他们自己竟然也蔑视自己曾经火热的青春,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抛洒的热血和汗水的意义。
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人类也不断地循环更迭,生命也是不断地交替变更。历史赋予了毛泽东时代的人们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抛弃太多的个人享受,他们必须为这个民族的未来奉献他们的青春,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牺牲精神啊!任何人如果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他无疑就是中华民族的叛徒。到了今天,他们的一些后人们怎么能一边在前人栽的树下乘凉,一边又毫无良心地充满恶意地挖苦这些前辈呢?什么叫作“忘本”?这就叫做忘本。
如果人们一定要指责或谴责什么的话,那么真正应该遭到痛斥的倒是那些今天巧取豪夺前人们积累的血汗的所谓精英们,这些所谓的精英们骗夺了人民的财富后,反而倒打一耙,将这些为民族创造了财富的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什么样的人真正应该遭到诅咒,现在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毛泽东生前为中国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如果说解放前来自敌人和对手的攻击,还有机会在毛泽东在世时,通过打倒反动派,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来给予驳斥。那么,在毛泽东去世后,对于来自敌人和对手的攻击,人们又如何给予驳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历史的真实面目一点一点地揭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毛泽东去世后不久,对于毛泽东的各种攻击就层出不穷,直至今日似乎还没有结束的样子。不知道一些年轻人是否原意动一下脑子:在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一个人被对手攻击了几十年,攻击者不仅无法鸣金收兵,而且还在挖苦心思,有时候甚至杜撰谎言故事,不惜运用各种文字技巧继续攻击。对于这种欲罢不能的情况,这种现象本身不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思考分析深思的事件吗?
针对毛泽东的攻击,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方的和平演变者及其豢养的各种打手走狗。一般来说,来自敌人的攻击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因为一般而言,敌人攻击的对象正是他们害怕的地方,正是他们恐惧的地方。那么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谁令西方最为头疼,又是谁多次令西方颜面扫地呢?不是别人,这个人正是中国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
那么在毛泽东去世后,为什么他们还不罢手呢?毛泽东的人虽然去世了,但毛泽东留下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只要中国人民不放弃毛泽东精神,不放弃这种自强不息、浩然正气长存的精神,那么中国就依然是不可能被战胜的。所以,和演者必须不断地攻击毛泽东和他的思想。只要否定了毛泽东,就相当于否定了共产党的一大段历史;只要否定了毛泽东思想,就相当于否定了中国人民战斗的精神力量;如果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完了,那么和演不就成功了吗?
二是一些曾经在毛泽东时代遭到了冲击的人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批判一个旧封建剥削思想、旧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打倒一个旧社会,而构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为公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过程中,在新的思想对旧的思想的冲击中,难免会有一些人遭到斗争,其实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无非是具体冲击到什么人而已,但总会有人遭到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相信将来的历史研究者会更多地着眼于历史运动的主流上去,更多地关注人类历史的整体运动规律上去,而不是天天津津乐道于某些所谓的故事上去。不过在这里可以简单就某些故事给大家提个醒,那就是当你们看到某些人大讲特讲某些故事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些故事真的只是毛泽东时代独有的吗?另外,还要看到他们所讲的故事里所谓的受害者的立场是什么?大家不妨看看今天那些恐惧毛泽东的人,他们是和人民站在同一战线吗?
三是一些对历史并无一定的了解,而只是人云亦云的一些人。这些年的非毛化活动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效果,第三类人就是这个运动的俘虏。这类人通过非毛化的一定时间的洗脑后,已经暂时形成为某种惯性思维,他们也学着先入为主地变相曲解毛泽东。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云亦云地加入非毛化的行列的人,的确不是一件值得到处炫耀的事情。多读一点历史,多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更客观一些。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非毛化的东西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些东西作为反面教材就好得很嘛。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由于非毛化的运动,使一些人有机会从多角度看到了毛泽东的伟大之处。
在攻击毛泽东时代的事情上,无非是些什么思想改造运动、反右、大跃进、文革等事件翻来复去地捣腾,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任意解释,而常常置历史事实于不顾。
这里就不妨说说文革发动的两点原因吧。
在文革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平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经济制度,期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就从法律制度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但中国是一个长期遭受封建剥削思想毒害的国家,人民不仅多数是文盲,而且没有参加政治活动的习惯。社会国家管理长期由一群所谓的精英把持着,人民群众则长期被排除在外,显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是非常不利于人民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的。而如果没有来自群众的自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那么精英们就可能习惯地官僚主义化,最终就会脱离人民,从而走进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的泥坑里,并配合西方和演者搞复辟。
关于这一点苏联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前,俄罗斯本来是帝国主义阵线里很薄弱的一个环节,最后在列宁的领导下突破了这个薄弱点,最终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正因为俄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它的资本主义还来不及充分的发展,它的民主习惯也不是充分的。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苏联也没有在国民思想解放和民主建设上做很多工作,所以它的民主并没有很好地发展。正是由于这个缺陷,结果苏联承袭了过去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僚主义非常严重。历史的发展也表明,他们不仅没有化气力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后来反而继承了沙俄时代的帝国主义思想,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常常随意侵略别国。官僚主义者最终是为自己服务的,而苏联人民也无法有效地去监管他们的国家,于是精英们终于走上了一条复辟之路,终于遂了和演者的心愿。
同样的,新中国也是建立在一个很差的经济政治基础上。虽然说中国在法律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但在文化思想上进展缓慢。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蔓延,中国的结局就和苏联没有区别了,甚至可能走到它的前面。
关于文化思想问题,虽然毛泽东搞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的学习,还有几个文艺上的批判运动,但这些运动规模都很小,影响力有限,而广大工人农民还远远未能受到教育。所以,对中国而言,需要一个规模更大,效果更广泛的运动来改造国民性,最终将人民塑造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中国人。
彻底地“唤醒民众”,这就是文革的目的,中国人今天的任务就是再接再厉,将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
这就是文革的真正意义所在。相信有心人已经在今天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力量初始还不起眼,但已经逐渐汇起一道洪流。今日中国的特权阶级何以变得举步为艰,何以感到阻力重重,原因就在这里。人民的力量一旦唤醒,任何逆人民利益而行的举动,最终必将为人民击得粉碎,必将在人民的唾弃中,仓惶地遁入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去。
踏着历史的波浪一路行来,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革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扫清了最主要的障碍,也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了最坚固的基石。
毛泽东时代正是中国走向波澜壮阔的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和起步点,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意义所在。
“毛泽东”三个字其实已不仅仅代表毛泽东本人了,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他留下的毛泽东思想更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指南,在毛泽东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一定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尖上的浪费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