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实施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9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9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一、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务发展的动向建立电;层次是1995年由行政资讯跨省厅委员会通过的《行;划》;第三个层次是各厅省提出的本部门推动行政资讯;第四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通过以上对当代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趋势特征的分;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我国的“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的同时,究竟应如何评价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的成就、问题,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报告将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一、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务发展的动向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
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90年代后,电子政务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些最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发达国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地结合。近20年来,发达国家在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力下,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运动。在政府改革中,各国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看,带有共性的做法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社会、市场的管制;削减名目繁多的规制,简化政府管理的行政流程;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更多地发挥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裁减机构和人员,削减财政开支;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功能分离,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等。为了巩固这些改革成果,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巩固改革成果与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显著效果。
第二、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美国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的政府信息化作出了周密的安排。英国在1996年颁布“绿皮书”,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了系统规划,并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加拿大在1994年由工业部长提出了一份有关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框架,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化的问题被作为主要内容。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提出了政府信息化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1994年由内阁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基本计划》;第二个层次是1995年由行政资讯跨省厅委员会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各厅省提出的本部门推动行政资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
第三、注重实际应用,并把为企业、公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放在重要地位。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为此,发达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把改善传统的公共服务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把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并提出,要按照民众的方便宋组织政府信息的提供,以帮助公民“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并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以及跨政府部门的申请与纳税处理系统和电子邮递系统等。英国提出在增进政府机制的效率和有效性的同时,建立起政府的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单一窗口式服务,发展数字签章、认证、数码电视等。法国提出要开放政府信息,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各种窗口式服务。加拿大把电子化政府的核心信息基本框架定位在:一是共同性电子商务信息基本框架及服务;二是单一窗口创新措施的支持服务,即“一站到底”服务中心的支持服务,共同信息服务站支持服务;三是网络合理化和管理服务,如各种通讯服务,网络管理主控中心服务以及骨干网络服务等;四是资料处理设施管理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在确定电子政务的目标时,把电子化服务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他们认为,在电子化政府战略中,如果没有为公民服务、以及运行效率衡量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就将是失败的。
第四、在具体实施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比如美国,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以及有限的技术复杂程度;第二阶段,要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要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式交流与服务,与此同时,建立高度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按照美国的规划,到2005年将有35%的政府将处于第二阶段,到2010年,绝大多数现有政府部门将按照电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这说明电子政府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像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实施。通过以上对当代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趋势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发达国家不仅高度重视政府治理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在电子化政府建设方面,虽然各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运用信息手段、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实现一线式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体现行政民主以及实现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等、提供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等方面,则是十分相似的。这说明,运用电子政务这种手段,改造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满足民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新的要求,而且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升本国的竞争力方面,也已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整体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和发展电子政务的方针和政策看,国家制定的一些政策已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包括:第一、总体目标。根据我国的国情,大体用3―5年时间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三网一库”是指: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连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第二、指导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指导原则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所谓“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指要以需求作为动力,以应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善于捕捉和发掘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所谓“统一规划,协同建设”,是指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国务院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由各地区、各部门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协同建设,共同发展,以便使这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所谓“资源共享,安全保密”,是指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第三,主要任务。按照国务院制定的5年发展规划,我国政务信息化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领域:一是大力推进政府业务的应用建设。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应用系统建设、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以及办公决策服务系统。二是加强政府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建设。三是筹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及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网站。四是建立和完善共享信息资源库。五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六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七是抓好与系统建设和应用相关的法规工作第四,保障措施。为了有效推动政务信息化,国务院还就有关的保障措施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建设经费的落实等。
应当指出,国家制定的上述有关推动政府信息化和发展电子政务的相关政策,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显著成效,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府信息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是在上述政策导向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计划建成一个连接全国各省市区、400多个城市,与几十个部委互联的专用网。金关工程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到1999年,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卡工程是推动银行卡跨行业务的联营工作,现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金税工程的首期工程已经完成,主要是建立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乡级以下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三是一些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目前政府信息化步伐较快的地区和部门有:广东、上海、北京、天津、青岛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
比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该网络充分利用邮电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数据网、卫星网四大通讯网络,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成为涵盖市5套班子、6个区以及88个局委办,汇集几十个各类数据库的面向21世纪的动态信息资源交汇体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交换服务、虚拟专网、电子公务服务、市领导办公服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多点电视会议服务系统、接入和信息发布系统、数字视频广播服务等。北京市至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具体表现在:建立于包括企业、人口、税收、统计、车辆、人才、市政等各种管理的一批信息数据库;全市123个机关、单位均在首都公用信息网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各级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等。2001年初,北京市政府又提出,力争在明、后两年内,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且地区、部门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或曰起步阶段。三、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还要清楚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正是这一点,也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务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是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障碍。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障碍,换句话说,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
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如果继续让这种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四是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公务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列系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公务员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公务员的文化知识来看,经过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虽然有65%以上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但在地方政府,则相对较低,近500万公务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91等内容。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专业的调研报告网站 (2)中国电子政务投资现状 (3)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2.2.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特点分析 2.2.3 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 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 年 中国报告网 企业...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电子政务研究,缩略摘要 随着电子政务浪潮...针对政府当前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开拓地、系统地推出了电子政务 系列研究报告, ...   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前景 研究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   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分析 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  年中国电子政务软件市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 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研究各...  智研咨询发布的《 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 调研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电 子政务行业发展环境,...  电子政务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  博研咨询行业报告、研究报告、预测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可研报告、神秘顾客调查、问卷调查
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技术应 用研究与发展预测报告中国市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页
文本预览: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 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 息化中的关键。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 展的同时,究竟应如何评价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的成就、问题,未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报告将提出一些分 析思路和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务发展的动向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 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 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到 90 年代后,电 子政务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些最新的动向值得我们 注意。 第一,发达国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地结合。近 20 年 来,发达国家在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力下,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 政府改革运动。在政府改革中,各国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看,带有 共性的做法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社会、市场的管制;削 减名目繁多的规制,简化政府管理的行政流程;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推行 公共服务市场化;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更多地发挥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在公 共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裁减机构和人员,削减财政开支;将政府的 决策和执行功能分离,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等。为了巩固 这些改革成果,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巩固 改革成果与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显著效果。 第二、 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 以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美国于 1993 年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 动计划》,1994 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 府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的政府信息 化作出了周密的安排。英国在 1996 年颁布“绿皮书”,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了 系统规划,并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加拿大在 1994 年由工业部长提出了一份有 关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框架,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化的问题被作为主要内容。日 本在 1993 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提出了政府信息化的三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1994 年由内阁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基本计划》;第二个
第1页/共1页
寻找更多 ""第 22 卷第 1 期 2010 年 2 月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Y UNNAN GEO GRAPH I ENV IRO NM ENT RESEARCH C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研究魏露婷(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上海 201600)摘要 : 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 。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 技术再造政府 , 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在新阶段 , 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 , 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 影响 。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 ,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 , 并借助绘制系统 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 。系统结构图显示 , 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 、硬件设施 ) , 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 (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 ) , 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 。强化外在动力 , 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 动力的根本解 。 关键词 : 电子政务 ; 信息化 ; 政府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D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7852 ( 2010 ) 01 - 0037 - 06   大洋彼岸的信息时代浪潮来势汹汹 , 电子政务 以“ 润物细无声 ”之态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 得到迅速推广 , 这对简化中国政府冗繁的办事程 序 , 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 , 电子政务在政府各个层次 、部门 、领域的全面推广 和切实运用 , 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使电子政务尽 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应该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有一个全面 、正确的认 识 , 同时也有利于推进这一新技术和新手段在政府 行政工作中的应用 。文章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动 力 、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了一些分析 , 尝试揭 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和实质 。造成的制约 , 使政府组织结构及其工作流程得到重 组优化 , 同时向公众提供了低成本 、高效益的更加 优质的政府服务 。 这种优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电子政务的 推行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 。近几年 , 一些政 府部门的电子政务 (如 “ 金关 ” “ 、 金税 ”工程 ) 已经表现出了这方面的明显优势 。“ 金税 ”工程第 一期投入 23 亿元 , 一年以后增加了 250 亿元的收 入 , 效益是投入的 10 多倍 。第二期 “ 金税 ”工程1  电子政务内涵分析电子政务 ( e 2government) , 指政府部门以当代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 , 为达到与个人 、社会团 体便捷高效交互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政府行政 管理方式 。其中 , 部分政府管理 、服务职能的网络 化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体制运作中时空及人为条件收稿日期 : 2009 - 12 - 21; 修订日期 : 2010 - 01 - 27.将再投入 60 亿元 , 现在 , 10 万元以上的增值税发 票全部由政府稽核 , 杜绝了虚开行为 , 为政府减少 了巨额损失 , 经济效益明显 ; 二是电子政务的实施 增进了社会效益 。首先 , 其直接拉动中国内需并促 进 IT业的发展 , 据专家分析和推测 , 假设今后 5 年中国 GDP平均增长速度为 715% , 那么各级政府 在电子政务方面投入的直接拉动作用约为 012 个百 分点 。其次 , 电子政务提高管理水平所产生的效 益 , 节省人力和降低行政经费支出 , 同时减少国家 税收损失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每天处理 5 万多笔业务 , 金额达 800 亿 ~ 1000 亿Vol122, No11 Feb1 , 2010作者简介 : 魏露婷 ( 1986 - ) , 女 , 云南省昆明市人 , 本科生 , 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 。 38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22 卷元 , 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 500 亿元 。此外 , 电子政务提高服务质量带来的体制创新及整合社会 资源产生的效益也很可观 , 即使按保守估计 , 未来 5 年内在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支持下 , 其将对经济 [1] 增长的促进作用每年至也少有 1 ~2 个百分点 。 通常 , 电子政务的整个流程也被称作 “ 政府上 网 ” 它促进了政府与公众间的双向交流 , 这与当 , 今全球政治民主化 、管理扁平化的 “ 以人为本 , 创 造和谐社会 ”的先进思潮不谋而合 。与 “ 电子政 务 ”的发源地西方国家相比 , 中国不仅把电子政务 定位在 “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减少成本耗费 ”的层 面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 ― 适当放权 , 真正赋 予公民一定程度的 “ 四权 ”―― ― 知情权 、表达权 、 参与权 、监督权 , 以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方式实现中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 从本质上说 , 电子政务具有以下 4 个特征 。 111   促进主客体双向互动交流 电子政务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信息交流的过 程 , 具有高效 (即资源数量和资源利用率成正比 ) 、 透明 (即公众参与度高 ) , 运作方式便捷多元 , 资 源耗费减小 , 运作结果公平公正 (即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相对减少 ) 的特点 。基于自身特点 , 电子政务 为政府和公众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 112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 “ 全新全 e ”为人民 服务 , 它优化了公众获取政府信息 、服务的渠道 , 使其从传统的单一 、间接 、低效率的关卡式逐步转 变成高效 、直接 、多元化的开放式 。政府与政府 , 部门与部门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还能通过各种电 [2] 子化渠道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节能省时的目的 。同 时 , 公众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 、偏好及难易程度选 择获得政府服务的方式 、时间和地点 , 时空矛盾造 成的信息获取难度被弱化 。 113   政府服务的部分产品最终表现形式的改变 电子政务把政府向大众提供公共产品的其中一 部分方式 、渠道电子化 。同时 , 政府提供的精神产 品或第三产业的公共服务也均在一定程度上信息 化 , 减少了成本和资源浪费 , 不再是以前人到服务 到的产品提供方式 。 114   “ 政府上网 ”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里程碑 式的进步    政府以独有的方式 ―― “ ― 政府上网 ”的举措说 明 , 它通过加大自身办公透明度的方法 , 逐步赋予 公民更多的 “ 四权 ”―― ― 知情权 、表达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 , 减少政府和民众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 逐渐缩小各社会阶层间的权力维度差距 , 真正做到 还权于民 。这是政治民主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2  中国电子政务时代动力分析电子政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电子技术和行政事 务二者的产物 。新兴事物的出现多源于时代环境的 大变迁 , 那究竟是怎样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电子政务 的发展并引领它成为改革主流 ? 211   电子政务本身蕴含的特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1 世纪 , 在科技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迅猛攻势 下 , 互联网孕育了电子政务 , 电子政务体内流淌着 的是互联网的血液 。互联网本身所蕴含的巨大优势 和毋庸置疑的影响力导致部分社会关系不得不信息 化 。信息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 角色 , 正因为信息本身的可传递性 、可处理性及共 享性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 信息以一种 无形的方式渗透到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 , 并 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步伐 , 它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 212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行 古有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今有 “ , 若 想全球化 , 首先信息化 ” 。中国政府作为国家运行 体制的核心 、社会发展的领路人 , 必然是第一个受 到信息化冲击并且是受影响最大的对象 。中国政府 在被动的环境中主动寻求进步 , 拟订并实施了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改革的策略和举 措多种多样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政务的运用 ―― ― 新时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办公方式的结合 。主要 目的是将市场化 、信息化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 借此 重组优化中国严重脱节 、问题重重的政治体制 , 使 中国从传统的官僚制结构逐步转变为扁平化的准新 自由主义政府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的引入 、行政 体制再造不但推进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还让 中国在全球化的呼声中赢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 213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伊始 ,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体 制改革 ―― ―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4] 这是一个从高度集权到权力下放的漫长转变 。市 场的本质是自由发展 、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的平衡 机制 。电子政务区别于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原 因之一是它引入了市场的这种平衡机制 。该平衡机 制的引入既符合了现阶段市场的历史发展需要 , 又 让中国公共管理系统具备了市场的某些特征 , 成为[3] 第 22 卷魏露婷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研究39一种特殊形式的 “ 市场 ” 即 “ , 政务市场 ” 以民 : 情和国情为借鉴主营政务 , 同时也为了巩固政权统 治而更多的赋予公民民权 。 政务市场源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 , 它是整个全球政治体系尤其是政治观念大融 合的需要 , 也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政治观念整合对中 国政府管理方式产生影响的阶段性产物 。市场的存 在和发展间接催生了国家这一产物 , 换言之 , 既然 市场是国家之母 , 那么二者必然存在某些隐性的共 同性和共通性 。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 》一书中阐 释 ,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笔者认为 , 更确切的 解释应该是市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和管理 。 市场的表现形式是金融和经济 , 二者始终引领着历 史的前进与发展 , 只要有悖于或不利于其发展的事 物或统治终将走向灭亡 。因此 , 一个国家或政府要 想更好的走下去 , 那么必须尝试引入市场的先进之 处以弥补自身不足 , 因为政府和市场并非孤立的 , 二者共存于一个无形的系统当中 。 214   信息化 (第三次浪潮 ) 席卷全球 工业革命引领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并带来国家 大多数行业的高度工业化 , 密集的工业化行为不断 加速继而引起社会质变 ―― ― 信息化 , 但是 , 在质变 初期很难意识到 。当我们发现周围无处不散发着工 业化的气息时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 此时 , 计算机 作为生产力要素登上历史舞台 。 由于信息自身特性的影响 , 即信息的可传播 性 、扩散性和快速性 , 并且信息的蔓延总遵循着某 种无形的规律 , 即总是借助最有利于自身传播 (阻 碍最少 、速度最快 、影响最大 ) 的媒介或途径来进 行自我影响力的扩散 , 因此 ,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 21 世纪迅速成为信息大爆炸时代 。由于各地的物质 基础 (即货物 、资本和资源等 ) 不同 , 鉴于自身需 求 , 就出现了跨地区 、跨国家的资源 、资金 、技术 的交换 , 交换形成的流动带来合作 , 随着合作的频 繁度和覆盖面增大 , 就出现了全球化 。同时 , 伴随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 网络化和 一体化应运而生 , 但它们均为信息化的衍生物 。笔 者认为 ,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信息化扩散影响 力的过程 , 是一个由隐性向显性逐渐过渡的增强环 路 , 而不仅仅是工业社会之后才进入信息化时代 。 只是一开始的整个人类文明程度 (包括科技 、政 治 、社会 、文化 ) 使信息化影响较弱 , 随着社会不 断进步 , 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 , 信息化的渗透及影 响力就像 “ 滚雪球 ”一样愈来愈大 。电子政务正是在不断增强的信息化和信息化的 副作用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并得到壮大 。它是 时代的需求 , 更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 215   政治民主化 ―― “ ― 四权 ” 时代的呼声 , 当一个国家和它公民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广泛 的 、平等的 、有保护的和相互制约的协商这些特 点 , 我们就说其政权在这个程度上是民主的 。民主 化意味着朝着更广泛 、更平等 、更多保护和更多制 [5] 约的协商的方向运动 。电子政务的推行是一个国 家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的最佳手段之一 , 尤其对政 治民主化而言 。政府信息以网络形式面向公众 , 使 公众能够更加便捷 、全面的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状 况 , 从多角度正确认识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发展制 度 、方针政策 ,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及 “ 以人为本 ” “ 和谐社会 ”等核心主旨 。全球网络化 、信息化的 趋势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事物的认知更易于达成共 识 , 这有助于政治主张的传播 , 民主化和民主监督 的实现 。电子政务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 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 , 电子政务缩小了时 空的差距 ; 二 , 电子政务以其特有的方式让权力的 分化在更加广阔的虚拟网络空间中体现得淋漓尽 致 。因此 , 电子政务为民众更好地实践公民知情 权 、表达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广阔平台 , 为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前进铺平了道路 。3  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分析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性 , 它是诸多动 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是外在动力与内在动力相 辅相成的产物 。 311   外在动力要素 31111   硬件设施    基础信息技术设备 、电子软件系统 、基础环境 [6] 等物质条件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硬件设施 。良好的 硬件设施能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营造出有利的外 部条件 。其中 , 电子认证技术的推广 、电子信息平 台的构建和应用系统的开发等电子软件系统更是电 子政务发展的助力器 。 在中国 , 一方面 , 基数大 、素质参差不齐的用 户群体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复杂性 ; 另一方面 , 公众互联网接入不足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的 绊脚石 。可见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条件较艰难 ,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民家中无电脑设备或 没有接入互联网 。 2002 年 4 月 22 日 , 美国 N ielsen 40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22 卷NetRatings发表了有关 2002 年第 1 季度全球家庭因特网用户人口的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 , 中国的因特 网人口为 5 660 万 , 在各国因特网人口中名列第二 , 在亚太地区名列第一 。但 5 660 万这个数字在 15 亿 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2008 年 7 月 24 日 CNN IC 发布的 《 2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第 中显 示 , 截 至 2008 年 6 月 底 , 中 国 网 民 数 量 达 2153 亿人 , 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 不 过尽管如此 ,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 1911% , 仍然 [1] 低于 2111%的全球平均水平 。由此可知 , 中国总 体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配备数量还是很差强人意 。因 此 , 中国电子政务在硬件设施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 加强 。如果没有良好的物质环境作保证 , 那么电子 政务的发展和进步只能成为空谈 。 31112   软件设施 笔者认为软件设施是那些凝聚着人类思想精髓 的 、能够以一种可传播可流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事 物 。因此 , 这里的软件设施既包括政策 、体制 、法 律 、技术理论等制度体系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 也包 括人才 。 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是一个普通民众与实权间 接博弈的过程 , 也是弱势群体融入社会获取平等地 位的过程 。政策 、规章 、法律作为隐性权力的主要 作用之一就是当不公平产生时 , 站出来捍卫弱者的 权益 。因此 , 出台正规的电子政务法律制度和操作 章程无疑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任 , 它不仅让 民众 、公共管理部门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 还使得 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更顺畅 。 如果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电子政务顺利运行的护 身符 , 那么理念和技术的双创新就是电子政务不断 前进的定心丸 。只有在结合了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 综合中国多方国情的前提下创新出来的原创性技术 才能给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 为中国政府及其它公共管理体系锦上添花 。其他国 家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只能借鉴 , 一味的抄袭 、照搬 只会让技术缺乏灵魂 。 高新技术源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 此处的人才不仅指生产技术人才 , 也包括科研专家 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他们是推动电子 政务发展的间接动力 。科研与管理方面专业人才根 据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对技术人员提出指导性建议 , 使技术人员从中再思索再创造 。技术人员通过实践 操作再向科研人员反馈情况并提出期望 , 促使科研 人员提出更好的构想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张力    中国电子政务的内在动力由两部分组成 : 一是 中国内部各社会阶层间关系的结构性冲突 , 二是中 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 。 31211   中国内部社会各阶层间关系的结构性冲突 信息化就像一柄双刃剑 , 一方面它带来了数字 机遇 , 推动着中国发展日趋国际化 ; 另一方面它掘 了一道数字鸿沟 ,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贫富分配不均 使利益群体分化日益严重 , 继而导致利益诉求的根 本转变 。公众的需求层次不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生 理 、安全 、感情的需求层次 , 而是逐步迈入了更高 级的需求层次 ―― ―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随着公众民权意识的觉醒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 他们逐渐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利弊 , 于是大家对政 府行政过程的透明 、公平 、公正 、高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因此 , 普通民众 、企业 、社会团体和政府 的关系不仅仅是需求者与分配者 、被管制与管制的 关系 , 已呈现出角色相互制衡的多元化关系 。 当高技术和高情感不能相平衡时 , 社会的高度 发展必然造成国家内部各社会阶层间的矛盾 , 即阶 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冲突 。这种结构性冲突 作为内在动力 , 促使政府以公共矛盾调和者的角色 出现 , 对资源 、利益等的分配做出远景规划 , 并依 此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 从而逐步实现愿景 , 使冲 突得到缓解 。愿景和现状的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 , [7] 我们把这个差距叫 “ 创造性张力 ” 。当政府面对 社会总体存在的结构性冲突时 ,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主动寻求改变 , 那么这种冲突就成为一种动力 , 推 动着社会进步 。在中国 , 电子政务正是为了配合解 决社会内部各阶层间关系的矛盾应运而生 , 它源于 结构性冲突 , 但又为了更好的解决结构性冲突而 的 、前进的力量 , 使我们充满动力和希望并誓将改 革进行到底 ; 另一方面 , 旧体制的惯性与影响让我 们不自信 , 它形成一股强大的负面力量无形地向后 拉 , 让我们对新推行的制度充满忧虑与不信任 , 甚 至开始怀疑这样的改变是否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 并 感到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 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 。存在 。 31212   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 从系统的角度看 , 中国正处于大力推行电子政 务的阶段 , 一方面 , 跟上历史的脚步 ―― ― 全球化 、 民主 、平等 、自由是我们的愿景 , 它会形成正面312   内在动力要素 ―― ― 结构性冲突带来的创造性 第 22 卷魏露婷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研究41这样一种结构性冲突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 是社 会结构的变革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同时进行导致的 。 一方面 , 社会阶层的分化 ―― ― 利益诉求的改变带来 (人与人的关系 、企业和政 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 府 、普通民众和政府 ) 的不断重新定位 ; 另一方 面 , 上层建筑 (行政制度 、经济制度 ) 为了适应新 的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两方面的 变革与磨合产生了强大的前进动力 , 中国行政管理 体制的改革正是中国政府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 , 主 动寻求变革以适应世界总体前进趋势的积极行为 。  中国的电子政务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 也是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引起的创造性张力的产 物 。它的产生符合中国的社会发展趋势及历史前进 规律 , 也表明中国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取得了阶段 [8] 性成果以及中国自身实力的显著提高 。4  结论与讨论要加快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 , 发挥它的最 大效用 , 就必须强化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图 1  中国电子政务动力要素的系统结构图                : ( 1) 同 , 指促进作用 ; 反 , 指抑制作用 1 注   由图 1 所示的系统基模 , 可看出中国电子政务 动力要素成长和受到抑制的变化形态 : 数字鸿沟加 大带来的创造性张力让中国政府推行以电子政务为 代表的行政体制改革从而达到调和利益群体分化的 目的 , 但是 , 改革的效果并不能立即显现 , 需要经 过一定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此时 , 公众由于未看到 改革的成效 , 就对现行举措产生了疑虑等负面情 绪 , 因此更倾向于遵循旧体制并抵制改革的推进 , 于是结构性冲突进一步加剧 ; 同时 , 公民愈依赖旧 体制 , 对待改革的情绪就愈消极 , 而公众对改革举 措越消极越不配合 , 中国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 积极性就越低 , 利益群体分化也愈严重 , 结果导致 数字鸿沟不断加大 。这是一个舍本逐末的结构 。 遵循旧体制 , 减缓改革的推行是该系统结构的Fig11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diagram of dynam ic elements of China E - government( 2) 时间滞延 : 指结果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差距 [ 7 ] 1症状解 ; 政府采取措施 , 主动寻求改变是根本解 。 症状解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并缓解由创造性张力带来 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 但它的作用只是暂时的 , 同时 症状解带来的副作用使问题变得更难以解决 。根本 解是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惟一方法 , 但它包含了 时间滞延 , 其成效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 来 , 并且在时间滞延期间 , 根本解的实施会出现短 时期的压力增大的现象 。图 1 中舍本逐末的结构正 是因为 , 公众在面对压力时采取了舒服且立即见效 的症状解 , 因而不断打消推进政府改革这一根本解 的念头而导致的 。 综上所述 , 根据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系 统分析 , 强化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构想如下 : ( 1 ) 加强外在动力要素 。完善中国电子政务基 42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22 卷础信息设施条件 ; 优化公共管理部门人员结构 , 培 养电子政务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健全电子政务 法律法规体系 ; 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力度 。 ( 2 ) 提高管理内在动力要素的水平 。中国政府 为了调和社会内部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两方 面造成的结构性冲突而采取的举措应该根据矛盾的 参考文献 :发展情况定期制定 、实施相应的新政策 , 不能因为 惯性一味地沿用旧体制 。在推行新政策的同时 , 应 当做好公众面对社会变革的心理安抚工作 。 ( 3 ) 采取适当的方式 , 缩短政府的积极行动 (即电子政务的推行 ) 和成效之间的时间滞延 , 加 快反馈流程 , 从而提高行动效率 。Abstract: N ew Pub lic M anagem en t M ovem en t, w h ich a rouse in the e igh ties of the 20 th cen tu ry, s ta rted on theogy to re inven ting gove rnm en t, and hence e 2gove rnm en t app ea red on the scene1 In the new s tage, tha t the inf lu 2 ence of tim esπ dynam ic on e 2gove rnm en t shou ldn πt be igno red if e 2gove rnm en t need m ake a conside rab le deve lop 2 e rnm en t w as s tud ied f rom the p e rsp ec tive of the system dynam ics1 M eanw h ile, the unde rly ing re la tionsh ip of com 2 s truc tion d iag ram revea led tha t dynam ic e lem en ts of C h ina e 2gove rnm en t w as inc lud ing no t on ly ex te rna l dynam ic conflic ts f rom the re la tionsh ip of soc ie ty s tra tum and p roduc tiv ity deve lopm en t) , and a loop c ircu it tha t g rasp ed conflic ts and sho rten ing the tim e lag w e re the fundam en ta l so lu tion of dynam ic fo rce of C h ina e 2gove rnm en t1 e lem en ts ( tha t w as sof tw a re and ha rdw a re fac ilities ) bu t a lso in te rna l dynam ic e lem en ts ( those w e re s truc tu ra l the shadow and le t go the subs tance w as concea led1 S treng then ing the ex te rna l dynam ics, reso lv ing the s truc tu ra l gove rnm en t institu tiona l refo rm in the new age1 The m a in stra tegy in the refo rm w as to app ly info rm a tion techno l2m en t1 U nde rs tand ing the m ean ing of e 2gove rnm en t, the constitu tion of dynam ics of deve lopm en t of C h ina E 2gov 2 p lica ted dynam ics in e 2gove rnm en t w as recogn ized w ith the benefit of illus tra ting sys tem d iag ram 1 The system con 2Key words: e 2 i refo rm[ 1 ] 朱建明 , 王宁红 , 孙宝文 1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与效益分析 [M ].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9: 21 - 24; 135 - 1791 [ 3 ] 陈天祥 1新公共管理 ―― ― 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 [ J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7: 1 - 66; 170 - 2181 [ 4 ] 蔡P 1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 J ]. 中国社会科学 ,
(3) : 4 - 121 [ 5 ] 查尔斯 ? 蒂利 . 民主 [M ]. 上海 : 上海世纪出版社 ,
[ 6 ] 吴爱明 , 夏宏图 1电子政务概论 [M ]. 北京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08: 1 - 27; 78 - 1221 [ 7 ] 彼得 ? 圣吉 . 第五项修炼 [M ]. 2 版 1上海 : 上海三联出版社 , 1998: 75 - 155; 178 - 1941 [ 8 ] 毛泽东 1毛泽东选集 : 第 1 卷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 302; 314; 252; 47; 2531( Eas t C h ina U n iversity of Po litics and L aw P o litics and Pub lic Adm in is tra tion, Shangha i 201600, C h ina )[ 2 ] 杜治洲 1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 [M ]. 北京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 1 - 16; 38 - 48; 106 - 123; 175 - 1791STUDY O F DY NAM ICS O F CH INA E 2GO VERNM ENTW E I L u 2ting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研究―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电子政务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