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儒学的现代意义义

相关工具书解释
王时敏的隶书上追汉、魏,尤其受《夏承碑》、《受禅碑》的影响颇深。所以他的书作均体方笔圆,笔力遒稳,气派宏大,浑厚雍容,...
(本文共148字)
权威出处:
继小篆之后通行的汉字书体。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隶”,指徒隶;“隶书”,用于隶人佐书。所以隶书也称为“佐书”。隶书跟其他书体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表现为不同时期的隶体风格。隶体的历史演变,一般按时间性分为秦隶、汉隶两种;另一种按隶体的典型化程度来分,把波挑不鲜明的秦隶和西汉时期的一部分隶书称为古隶,把波挑鲜明...(本文共473字)
权威出处:
字体名。也称“佐书”、“史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体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秦代,汉魏盛行。用于钱文始于十六国时期的成汉“汉兴”钱。
隶书(缩小)(本文共102字)
权威出处:
在中国的书法中,有“汉隶唐楷”一说,这样的说法有所依据,在中国古代东汉时期,隶书达到了一个极大程度的发展空间,也在那个时候,中国隶书得到了巅峰的发展,所以就有了“汉隶唐楷”的说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深远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中国文字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多样,更深层次地发展了中国的文化和内涵。提到中国古代文字,人们不免想到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代表之一,作为流传广泛影响范围广阔的中国古代文字,隶书在中国书法界和中国文字界都享誉极高的盛名。在关于中国隶书的发展进程中,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在这样的外界背景和自身发展条件的推动之下,当代隶书才得以发展和推进。1隶书是我国文字和书法的一项重大变革首先,隶书在我国的古代文化和文字书法的领域都是一项重要的贡献和成就,作为一种书体,隶书具有较为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隶书更作为一种古代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现代生活中,可以说,隶书是我国文字和书...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蓬勃向上的时代,“行气如虹”、“走云连风”、“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时代进取精神和自由活跃的审美理想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盛唐文学家、艺术家开放自由的创作状态必然具有超越秦汉独立于世的雄强气魄,必然能够在文艺史上发出强有力的“盛唐之音”。作为盛唐文艺的一部分,盛唐隶书以雍容华贵、妍丽流美为尚,具有恢宏阔大之象,在当时书坛整体尚法的氛围中,以楷法作隶,创造出了规模宏大、别具一格的审美范式,成为中国隶书发展史上继汉隶之后的第二座高峰。两宋时期,赵宋统治者高度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最为宽松的环境。以此文学、书法、绘画均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但南北宋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北宋时期,书法方面,出现了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引领了行草书风的一世辉煌。但南宋的行草书局促于北宋苏黄米辕下,大善乏陈。与此不同的是,南宋隶书因力纠唐楷对隶书基因改造之弊,度越北宋,弃唐从汉,从而出现了复兴汉...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清代作为古典书法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在隶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崭新成就,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较之唐隶以来的程式与平庸,清人隶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层面的新变化。尽管或隐或显、有得有失,但一路走来,毕竟呈现出不同与既往的创新现象,有许多都能对今天的隶书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深入思考这些现象与问题,可以提高当前重视艺术进化的思想觉悟,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个性解放的精神,最终利于隶书更好地发展。第一,清代初期的隶书家多染有夸张用笔,爱用冷僻字、别体字等流弊。这提醒我们在隶书创作中要注意和而不同与犯而不违的界限,把握自身风格和新材料的离合关系,防止随意妄作、舍本逐末。清初,金石考据之学刚刚兴起,汉碑逐渐开始成为人们搜集关注的对象和学习的范本,但还远未达到深入。正是由于未能摆脱元明萎靡书风的影响,此时的隶书不少病于雕疏、枯瘦,不得秦汉遗意。直至傅山、郑、朱彝尊辈出,才使隶书面目有所新变。但是新的元素并不直接意味着必然会创造经典,他们...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隶书毛笔字书法技法教学视频 简介在隶书书法的学习中,我们没必要谈所谓的创新,深入的认识隶书传统更有现实意义,只要我们认识并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并完成隶书的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式连接,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既古典又现代的隶书作品。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热播榜电脑外语高中大学舞蹈012675280212787903850610469160056361206522750745531084401109439791043380 ┆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京ICP备号 | Email:隶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隶​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代隶书创作流变之考察
12-08-21 03:04:41 来源:《书画名家》2012年6月刊 
内容概要: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当代的隶书创作从发展轨迹来考察,总体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学和民国书风的承继和延伸。一、从取法经典碑版到取法新出土的两汉碑刻、秦汉简牍及清代诸名家隶书;二、从追求“金石气”到融冶“草情”、“篆意”;三、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觉冲击力,讲究展览视觉效果及形式构成。
当代隶书创作流变之考察
9.沙曼翁作品(隶书中堂)
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当代的隶书创作从发展轨迹来考察,总体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学和民国书风的承继和延伸。
一、从取法经典碑版到取法新出土的两汉碑刻、秦汉简牍及清代诸名家隶书;
二、从追求&金石气&到融冶&草情&、&篆意&;
三、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觉冲击力,讲究展览视觉效果及形式构成。
由此,反思当代隶书创作,有两点值得关注:一、风格是书法家追求之根本;二、古朴厚重、率真自然应是隶书审美之核心。
关键词:隶书创作 清代碑学、审美转型 视觉效果 形式构成
从长时段来考察,当代书法是清代碑学期书法及民国书法发展的延续,不仅如此,当代书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时而变,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伴随着考古成果的新发现和展览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文化样式的书法艺术发生着质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隶书创作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势态,无论在取法对象、表现形式还是风格特征、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与古人有别。这一变化使当代隶书创作形成继汉代、清代碑学期后又一发展高潮,揭示并分析这一流变,对促进当代隶书创作走向深入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回眸:书法史上隶书发展的两次变革
众所周知,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值得注意的是:&隶变&结束了使用数千年的古文形体,为以后近二千年的隶书和楷书形体开辟了新路,而且隶书独特的实用功能也帮助其确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当然,&隶变&的结果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要素&&&用笔&这一核心内容。两汉数百年间,隶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臻成熟,面目众多,风格多样。被认为&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①的汉代隶书碑刻成为与魏碑、唐碑并峙的中国碑刻书法史上的三座高峰。
书法史上隶书的第二次大的变革出现在清代。如果说汉代隶书的繁盛实现了书法艺术本体最初的自觉,那么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则标志着书法家作为艺术创造的主体在隶书沉寂了千年之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追求个性解放,&借古以开今&②的审美自觉。恰如刘恒先生揭示的:&考据学的兴盛,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发展,而传世碑版器物及前人的著录收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访碑著录、考释研究之风大兴,大大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创新。新的取法对象,引发出新的技法和新的审美追求,碑派书法便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了。&③事实的确如此,清代隶书的复兴成为碑学的先导,由此改变了长期以来因帖学笼罩而形成的颓弱、单一的书风,书法艺术被注入新的活力。以注重非名家书法,取法汉、魏碑版刻石的碑学在道光以后风靡一时,并取代帖学成为书坛的主流。清代涌现出来的众多隶书名家如郑谷口、金冬心、桂未谷、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赵之谦、杨见山、吴昌硕等遵循碑派书法的审美观念,在隶书笔墨语言的发展和艺术境界的开掘上均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现实考察:当代隶书创作及审美转型
当代的隶书创作从发展轨迹来考察,总体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学和民国书风的承继和延伸。然而近一个世纪来,它历经从打破&唯碑是尊&的局面,宗碑融帖,碑帖互参,到关注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再到强调个性、注重创造、讲究展厅效应,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形式构成,更加广泛深入地吸收非名家书法的新鲜营养,借鉴&现代书法&的创作理念,进而拓展书法的表现空间这样几个阶段,其间每个阶段又因其审美趣味及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富有创造力的书法家们更是各展风姿,蔚为壮观。
表现一、从取法经典碑版到取法新出土的两汉碑刻、秦汉简牍及清代诸名家隶书
晚清及民国以降的一百余年,恰是我国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与隶书相关的简牍帛书、刻石、刻砖、陶器、铜器等大量出土,使今人具备了令前代书家无法想象的优越条件,虽然自清代碑学兴起后,碑派书家取径广泛,开始关注和涉猎地下出土的非名家书迹,但限于条件,清代隶书名家们所见到的多为汉代著名碑刻如《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即所谓的经典碑版。对于隶书资源的另一大宗&&秦汉简牍帛书,他们则无此眼福。而正是这些晚近新出土的数量众多的秦汉简帛书为今人认识、学习、创作隶书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其在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方面的丰富变化和独特追求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为当代书法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当代书家中,如来楚生、钱君匋、沙曼翁、孙其峰、张海、毛峰、鲍贤伦、许雄志等便是取法秦汉简牍而成就显著者。当代书家还善于将简牍书法之率真与碑刻书法之典雅巧妙地融于一炉,如华人德、刘文华、陆家衡、张继、毛国典等。而宋季丁、王镛、何应辉、周俊杰、周永健等均能于两汉碑版中专取冷僻者而独辟蹊径,表现出不同于清代以来碑派书家的路数。他们或从摩崖求之,或钟情于断碑残碣,不求法全而妙趣横生。当代书家中也有取法清代隶书名家而有目共睹,如沈定庵、何来胜、管峻等分别对清代伊秉绶、郑谷口等名家有独到理解。
表现二、从追求&金石气&到融冶&草情&、&篆意&
关于清代碑派书法的特征,人们惯以&金石气&三字加以概括,这是非常深刻和到位的。正如华人德所指出的:&碑学派书家取径非常广泛,有秦汉六朝碑刻摩崖、岐阳石鼓、三代吉金,甚至旁及诏版嘉量、玺印封泥、砖铭瓦当等。书写这些金石铭刻文字,与晋唐以来承袭的笔法迥然不同,所追求的意趣境界亦大相径庭,多以古朴深厚、甚至柔弱稚拙、不衫不履为美。或模仿铸刻效果,或以篆隶笔法融入行楷,称之为&金石气&。&④自简牍帛书的大量出土,人们在碑帖之外领略到古代书法迷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来自于简帛书天然率真的写意性、抒情性及笔法变化的丰富性、生动性。这种特点正与当代人追求个性和自我表现的审美理想相契合。于是,我们在陆维钊、许雄志、张继等人的作品中看到篆隶笔意的融合,在林散之、张海、王澄、何应辉、王冬龄、邵岩等人的隶书作品中看到&草情&与&隶意&的渗透。当代书家们的这种上下求索,将高古的&篆意&与恣肆的&草情&巧妙地融进隶书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隶书的表现力,也有助于当代书家形成独特的面目。
表现三、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觉冲击力,讲究展览视觉效果及形式构成
在古代,书法创作多是在书家自己的书斋中完成,这种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自适和自娱。而书法发展到今天,书法家的创作越来越多地受到评审机制和展厅效应的影响与制约。创作者的心态也由原先的雅玩自娱逐渐转向关注作品能否打动评委而入展获奖,在展厅展出时能否先声夺人,取悦观众。于是当代书法的创作呈现出诸多&制作&的痕迹。在全国性的大展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色彩的争奇斗艳,图形的拼贴镶接。隶书创作同样不能免俗,王朝瑞在评完九届&国展&的隶书作品后发表感言:&另一方面多数篆隶作者,过分注重其外表的形式,努力想创造一个十分惊人的视觉效果,总想出奇制胜,一鸣惊人。比如有许多作者把两张八尺的宣纸竖的接起来,那是六十四平方尺,大是大了,但大而不当&&有的把字写在黄色蓝色白色接起来的大幅纸上&&如此对待隶书创作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区。&⑤
反思一:风格是书法家追求之根本
当代确实是一个丰富多样、复杂多元的时代,在隶书创作领域,纵然取法多样、审美多元、展厅效果多变,但作为当代书家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形成独立不群的风格。毫无疑问,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和追求的根本目标。然而反观当今创作,趋同现象则成为一大顽症。它不仅表现在书家个体之间在表现形式、手法、面目上的亦步亦趋,也表现在不同地域、群体间的书风雷同。在当下,不计其数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被展览这张网所笼罩。为了能入展、获奖,他们往往只注重作品外在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靠五花八门的制作去取悦评委,这恰恰是以牺牲艺术家自身个性和风格为代价的。张建会在谈到九届&国展&时也指出:&明显取法今人,模式、用笔单一。凭借一些获奖作品或某些名家作品作为取法的依据,重复隶书创作的单一模式,似有技术纯熟之功,实缺少古醇之气。&⑥
反思二:古朴厚重、率真自然应是隶书审美之核心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⑦这里强调的是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艺术其固有的审美特征,毫无疑问,&气厚&是汉碑的特质,而恣肆生动的秦汉简牍其最重要的审美特点就是淳朴率真,一任自然。因此,从历史的规律出发,古朴厚重、率真自然应该作为隶书审美的核心,因为唯有此才能对应产生这种书体的特定时代。后人习隶,无论是学碑还是书写简牍,都要充分认识到隶书的这一特征,师法高古,遗貌取神。而不是如现在众多的大展投稿者走近亲繁殖之路,一味效法今人乃至更狭窄功利地取法少数几个评委书家的面目。不然,当代隶书创作真的要堕入到&俗隶时代&了。
参考文献:
①清&王澍《虚舟题跋补原》,载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续编》,页673,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②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周远斌点校),语见变化章第三,页13,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③《中国书法史&清代卷》,页3,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④《论长锋羊毫》,原载《中国书法》1995年第5期,收入《华人德书学文集》,页182-183,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⑤、⑥《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委笔谈》,载《中国书法》2007年第12期;
⑦《历代书法论文选》(下),页706,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
【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我也评两句
&昵称(最多十五个汉字)欢迎访问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搜索:
论敦煌简牍书法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影响
论敦煌简牍书法的艺术价值
及其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影响
&&&&&&&&&&&&&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杨晓军&&&&&&&&&&&&&&&
【内容摘要】:敦煌简牍自出土以来,以其独特的书法史料和艺术价值,备受学人关注,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书法创作的促进和多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20世纪简牍书法的利弊并存关系,探究与深思这一问题,对当代书法尤其是隶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敦煌简牍书法 、价值 、影响 、当代隶书创作、启示&
&&&&&&&&&&&&&&&&&&&&&&
&&& 作为20 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敦煌简牍书法对整个20世纪的书法史、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源于敦煌简牍的书法家及相关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20 世纪简牍书法对书法创作影响中的利弊关系是并存的。
&&& 对于生活在敦煌简牍书法出土一个世纪以后的今人来讲,敦煌简牍书法资料并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这个时代的作者对它的感受和认识定然与上个世纪不同。所以,再次探讨敦煌简牍的艺术特色、价值意义,梳理其对百年书法创作的影响,继而思考这一百年里敦煌简牍书法中的利与弊,对当代书法尤其是隶书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一、敦煌简牍书法的价值和意义
&&& 敦煌简牍墨迹书法作为书法史的史料并没有变,它原本就存在着,只是由于面世时间的早晚使之进入书法史的时间不同罢了。然而,正是这一时间上的差异,使人们在其价值的认定、史实的解读、形态的阐释等方面因所处时代不同而不同。具体而言,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是书法公共化倾向有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前者开启了书法从文人书斋向现代社会文化机制的转型,后者使书法由精英艺术转变为大众艺术。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敦煌简牍书法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便成为书界关注的焦点。自此,书法史的书写内容与方式得以改变,书法创作的样式得以丰富。
敦煌简牍书法重现了从西汉武帝直至东汉初年这一时期边陲将佐吏卒遗留下来的文书簿籍和传符检署。为我们研究书法史上&隶变&、&楷变&过程,各种字体的生成演变,以及汉代书法考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隶书的创立,一般认为是徒隶之书,此说多据古代文献而来。如《汉书&艺文志》说隶书&起于秦时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唐&张怀瓘《书断列传》中说&崇隶书者,秦下郢人程邈所造也&。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曰隶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事实上,一种字体的产生不可能为某一人所造,敦煌汉代简牍的出现于国内其他地方出土的秦简一道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如武帝太史三年简、征和五年简和元凤元年简均左右舒展,挑法明显,字形由长变扁,笔画横细竖粗,尤其是在武帝太史三年简中已经有很夸张的波势与挑法。至永光二年简、元帝初元三年简和宣帝五凤四年简,分书的所有特征都已具备,隶书特点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果说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的话,敦煌简牍在见证这一变革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其次,敦煌简牍为我们提供了楷书与行草书产生、变化的形象资料。在敦煌简牍未被发现之前,人们所看到的东汉以前的书迹全是篆书和隶书,由此认为隶楷和行书草是三国、魏晋时期的字体,也有人认为草书晚到隋唐时期才形成。但敦煌发现的简牍,为我们提供了篆书、分书、篆分结合、分楷结合、隶书、草书等六类不同的字体。这就说明,敦煌简牍中既有明显的隶化和楷化的痕迹,也有明显的草化痕迹,而且各书体的演变并非直线前进,而是在相互交织中得以发展的。由此可见,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因为这一时期,基本上完善了后世的各种字体。难怪康有为曾说:&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
&&& 再次,敦煌简牍不仅提供了字体演变的资料,而且提供了书法史研究中常被忽视的考古视角。例如对简牍这一书写材料的研究就具有书法考古的性质,它同样可以为我们全方位认识当时书法的存在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其一,简牍这一材料的大量出土以及相关文献记载,说明简牍是最早书写汉字的材料之一; 其二,由于简牍自然形态细长狭窄,决定了汉字书写由上而下、自右而左的特有款式,也促进了字形由竖形到方块再到扁形的变化,而这一过程其实就伴随着各种字体的演变; 其三,敦煌简牍不仅增进我们对当时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的认识,而且对简牍的研究让我们获得如汉代的简册制度、书写者身份地位及其与书法水平的关系、古代书写材料制作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反过来又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书法。
&&& 最后,从艺术角度讲,敦煌简牍是我国最早的、数量庞大的墨书真迹遗存之一。我们知道,在汉代之前的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诏版中,墨迹是很难见到的。即便是晋唐以来的墨迹也是为数极少。卫恒《四体书势》中说: &隶书者,篆之捷也&,过去在看不到汉代墨迹的情况下,这句话很难理解,而敦煌简牍的大量问世,让我们呈现了形态各异、生动活泼的汉人墨书真迹。这不但为研究汉代书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把汉简的笔法、字法等作为参考,进而全面的理解碑铭隶书的独特魅力,而且使书法艺术走出了&碑&和&帖&的窠臼,冲破了魏晋唐人的樊篱,以其&率意、质朴、粗犷、雄健&的艺术特点展示了一种粗犷和博大的境界,提供了多元的审美取向。
&&&&&&&&&&
二、敦煌简牍对20 世纪书法创作的影响
&&& 鉴于上述敦煌简牍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上的价值与意义,自20 世纪以来,书法界对之投以目光者众多,回顾历史,简牍书法在20 世纪不同阶段被关注、汲取和创造的情况不尽相同。这一方面使我们对前人学习简牍书法的思路、态度、方式方法等有所认识,另一方面也对当下的书法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
回顾整个20 世纪简牍书法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敦煌简牍出土之初,书法界对其态度是麻木的,看不出这些资源对他们的书法创作有何影响,然事实并非如此。号称甲骨四堂的罗振玉早在1914 年出版的《流沙坠简》中就对其书法给予关注和评价。如他评《公辅》简曰: &此简章草精绝,虽寥寥不几二十字,然使过江十纸犹在人间,不足贵也。张、索遗迹,唐人已不及见,况此更远在张、索以前,一旦寓目,惊喜何可量耶?!&沈曾植是最早见到《流沙坠简》的书法家,他曾在1913 年和1914 年给罗振玉的信中写到: &汉代简书,近似唐人,鄙向日论南北书派,早有此疑,今得确证,助我张目。&沈曾植看到《流沙坠简》后,对其进行临摹学习,终使其在晚年实现了书法风格的蜕变。《沈寐叟年谱》七十二岁载:&晚年由帖入碑,融南北书流为一冶。自漆书、竹简、石经、石室,无不涉其藩篱,错综变化以发其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论者谓三百年来殆难与比。& 沈氏不仅自己学习《流沙坠简》,他还教导学生临习。在给学生谢凤孙的信中,就点评《流沙坠简》临作,并建议他&试悬臂放大书之,取其意而不拘形似,或当有合&。其门人高足王蘧常、金蓉镜亦称: &窃谓先师之治书学,上自甲骨、钟鼎、竹简、陶器等。&
继沈曾植后,书家郑孝胥对汉简书艺也颇有体察,他曾说: &流沙坠简出,书法之秘尽泄,使有人发明标举,俾学者皆可循之以得其径辙,则书学之复古,可操券而待也。& 对于郑孝胥取法流沙坠简之事,张谦在《海藏书法抉微》中记载: &隐居海上以后,于汉碑临写尤勤,墨本之外,兼取流沙坠简之法,用笔超绝。&李瑞清也说: &章草久已无传,余近见流沙坠简,欲以汉人笔法为此体中兴也。&梁启超见流沙坠简后,也改变了过去对书法的一些认识。著名章草大家王世镗&近师沈乙庵,远法流沙坠简&,于右任曾称其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作为沈曾植弟子的王蘧常,曾得师父教诲:&汝能融治汉碑、汉简、汉匋、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彝,必能开创前人未有之境。&瑏瑢王蘧常所编《居延汉简选胜》、《武威汉简选胜》,更为今人研习章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另外,徐生翁、钱君匋、胡小石、来楚生、高二适等人,均在得汉简隶书墨宝真谛,碑简杂糅,汉简章草技法以及汉简书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尤其是高二适广泛汲取敦煌、居延汉简所见急就章残简,撰写了《新定急就章及考证》,第一次彻底廓清了章草源流的真面目。同时,该书对章草技法、结体、布局等也有精妙阐发。
&&& 进入20 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书法热潮,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一切可资借鉴的书法文本,加之敦煌及其他各地简牍书法的大规模发现,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简牍书法时代。通观这一时期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可见敦煌简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理念、风格及格调等方面。首先,在创作理念上,有人将其视为&民间书法&,并贬低他的学习价值和意义; 有人将其视为古代书法除了碑、帖之外的另一脉系,认为名家碑、帖作为传统,是人们学习的范本,出土的无名书迹也是传统,也应借鉴、学习;有人将其视为大胆创造和追求自由表现精神的启发式资料;有人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观念和简牍样式相结合,产生了书法创作的游戏心态和复制模仿古典书法的理念。可以说,20世纪后期书法创作理念中的&新古典主义&、&书法主义&、&广西现象&、&民间书风&、&流行书风&等都或多或少与敦煌出土书法资料有一定的联系。其次,在创作风格和格调上,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书法领域出现了各种现象,如&明清手札风&、&米芾、王铎风&、&文人书风&、&广西现象&、&简牍帛书风&、&残纸写经风&等,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受敦煌书法的影响而形成的&敦煌风&风格。在这些取法简牍的书法家中,形成较为纯粹的简牍风格的有毛国典、鲍贤伦等,以简牍为参照,但融于碑铭之中,形成隐喻、含蓄风格的有孙其峰、华人德等人,而将自然性、工艺性和元书写性综合把握而形成风格的有张海、周俊杰、刘文华等人?。另外,赵正、张邦彦、徐祖蕃等甘肃本地书法家更是积极参与敦煌简牍的释文、编次、临摹、校勘、研究整理、出版,以及临摹、创作等工作,开地域性简牍之书风。至于取自敦煌简牍的书法创作的格调高低,20 世纪末也引起了激烈而广泛的争论,而争议则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格调的上&雅&与&俗&和学术性的&精英&和&民间&上。
&&& 总体来讲,20 世纪凡取法简牍帛书而取得成就者,少有不接触敦煌简牍的,正所谓&开口不谈简帛书,摹秃笔锋也枉然&。然而, 20 世纪后期直到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取法于敦煌以及其它简牍的书法创作也存在不少弊病。前人论述较多,如王晓光谈到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隶书创作借鉴新出土简牍的敏锐度、关注度和力度不够,创作行动跟不上新资源的步调; 其二,借以形成的纯简牍体除毛国典、鲍贤伦等人外比较少。大部分作者都是将简牍作为碑版的点缀; 其三,部分作品有简单模仿和挪用之嫌。除此而外,由于敦煌简牍率意、质朴、粗犷、雄健的艺术特点,使其在部分学习者不能很好把握其内在精神的情况下,产生了草率化、粗野化与表面化等倾向。由此可见,敦煌简牍在20 世纪乃至21 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被众多书法家所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
三、敦煌简牍对当下隶书创作的启示
&&& 毫无疑问,作为规模庞大的书法资料,敦煌简牍对隶书创作的影响必然会继续下去,面对20 世纪以来在其影响下隶书创作中的得与失,我们从中作何感想,有何启示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抓住机遇,总结前人经验,关注新出土的书法资料,加大对敦煌简牍等的学习力度。目前正遇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书法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所以,以简牍为养料,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与气质的隶书作品是每一个隶书创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 其次,提高修养,深入书学传统,锤炼书法技巧。书法创作非一朝一夕之事,也绝非将古人的东西简单拼凑所能成。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内在修炼和外在滋养,学书者需明此理。而深入研究书学,是进行书法创造的有效途径,因为&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在理论认识提高的同时,锤炼技法才是有目的的行为,而这一问题的提出,正是对20 世纪以来隶书书法创作中存在取法过于广泛导致的泛而不精的弊病的反思。
再次,当下隶书创作应注意追求审美取向的新境界。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学概念非常之多,且每一概念给人的审美感受均不相同。在书法的品评与创作中,人们习惯了气韵生动、笔势连贯、笔法到位、结体严谨等词汇,而对一些不常被人关注的美学词汇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敦煌简牍,仅质朴、粗犷、雄健、浑厚等字眼远远无法穷尽其丰富性。所以,对于敦煌简牍的学习,恐怕不仅仅是在字形、笔法方面的摹习,更重要的是从中挖掘新的审美内涵,开辟自己隶书创作中的审美境界,惟其如此,今后以敦煌简牍为取法对象的隶书创作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
&&& 第四,学习敦煌简牍,要把握好自然、率意的尺度。&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是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对&自然&的追求。至于书法,早在东汉时期蔡邕的《九势》就已阐发了&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宏论,乃至后世历代书家无不崇尚自然而反对矫揉造作。敦煌简牍向以率意、自然为其主要特点,也是诸多临习者关注的对象。然而,若在率意与随意,自然与草率之间不能很好把握的话,往往容易流于简单化和粗造化。所以,把握好自然、率意的尺度,需当今师法敦煌简牍的书法家所注意。
&&& 第五,当代隶书创作仍然要处理好雅俗关系。雅俗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书法理论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和俗的区别主要有几点: 其一就是以人品、道德、义利来区别,带有儒学伦理文化的色彩; 其二就是以学识、修养、气质以及个人情趣来划分。反映在书法艺术中,所谓的雅俗判断就是看作品中有没有透露出&书卷气&和&古意&,而这一划分的标准无形中就把&雅&和&俗&与&精英&和&民间&对应了起来,即精英艺术一般是&雅&的,而民间艺术则是&俗&的,而以雅为正、重雅轻俗是中国的传统。敦煌简牍书法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民间书法&,所以,对之学习,一定要使其雅化,一定要把它文人化,一定要以&精英&意识去&化民间&,而不是使精英书法民间化。
&&& 最后,敦煌简牍对当代隶书的创作在心理上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被认为是敦煌简牍特点之一的质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书写者内心平淡、无功利的心境相联系。这对我们的启发既是注重艺术的非功利性。关于这一点,尽管从庄子的&解衣盘礴&、&心斋坐忘&到孔子的&瓦注贤于黄金&,从蔡邕的&书者,散也&到刘宋宗炳的&澄怀味象&都有精论。但事实上,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的现状在这方面却不容乐观,功利思想造成当今书坛的浮躁心态已经将书法家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学习敦煌简牍,不仅要学习其自然、活泼、生动的一面,还要思考其单纯、率真、纯正等艺术特点及其所折射的书写心理状态对当今隶书创作的启发意义。
&&& 20 世纪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对于书法,一方面在历经磨难之后,急待输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大量前所未见的书法资料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不断面世。二者的碰撞使得20 世纪以敦煌等地出土书法资料为取法对象进行创作蔚然成风。从前文论述可知,较早接触并师法敦煌简牍的均为声名赫赫的学者与书家,由此风格蜕变,取得卓著成果的也正是这些人。客观来讲,一种艺术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和再创造,越往后越难。所以,敦煌简牍书法对20 世纪后期书发热潮中的书法家群留下的空间不及前半叶。然而,部分书家还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创造了自己的面貌。与此同时,在对敦煌简牍的学习与开发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1 世纪的审美文化,既精神亢奋又污浊沉沦,书法创作既有新的机遇,又有新的挑战。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主要反映汉代隶书及相关过渡字体的敦煌简牍墨迹,回顾、总结20 世纪敦煌简牍对书法尤其是隶书创作影响后的得失成败时,必然对当下隶书的创作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1. 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
2. 侯开嘉著《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第4- 5 页。
3. 肖文飞《流沙坠简对20 世纪初书法的影响》,《简帛书法研
究》,荣宝斋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7 - 263 页。张明亮《汉简书法艺术创作百年回顾》,《敦煌研究》,2010 年第5 期。
4.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释三》,第4 页。
5. 沈曾植著《海日搂遗札》,《同声月刊》,1944 年第四卷第二号,第94 页。
6. 马宗藿著《书林藻鉴》,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7. 沈曾植著《海日搂遗札&&&与谢复园》,《同声月刊》,1945 年第四卷第三号,第55 页。
8. 王蘧常《沈寐叟先师书法论提要》,《书谱》,第55 期。
9. 郑孝胥《海藏书法抉微》,《明清书法论文选》,第944 页。
10. 同⑨,第1002 页。
11.李瑞清《玉梅花盦临古各跋》,《清道人遗集》,第302 页。
12.王蘧常《沈寐叟先师书法论提要》,《书谱》,第55 期。
13.吴振峰《&三意叠加&: 认识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创作展及创作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6 页。
14.王晓光《新出土简牍帛书与当代隶书创作》,《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创作展及创作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年版,第70 - 71 页。
15.华海镜《书法与字外功夫》,《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 年第3期,第321 页。
作者简介:
杨晓军,1991年生于甘肃陇西,文学学士,西北师范大学在读书法硕士。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大学生书画联盟主席。甘肃省碑帖研究会理事。
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於官狱多事,
苟趋省易,施之於徒隶也。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以御史。以奏事烦多,篆字难在,
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
侯开嘉著《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第4- 5 页。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独符、印玺、幡信、
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
肖文飞《流沙坠简对20 世纪初书法的影响》,《简帛书法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7 - 263 页。张明亮《汉简书法艺术创作百年回顾》,《敦煌研究》,2010 年第5 期。
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释三》,第4 页。
沈曾植著《海日搂遗札》,《同声月刊》,1944 年第四卷第二号,第94 页。
马宗藿著《书林藻鉴》,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沈曾植著《海日搂遗札&&&与谢复园》,《同声月刊》,1945 年第四卷第三号,第55 页。
王蘧常《沈寐叟先师书法论提要》,《书谱》,第55 期。
郑孝胥《海藏书法抉微》,《明清书法论文选》,第944 页。
同⑨,第1002 页。
李瑞清《玉梅花盦临古各跋》,《清道人遗集》,第302 页。
王蘧常《沈寐叟先师书法论提要》,《书谱》,第55 期。
吴振峰《&三意叠加&: 认识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创作展及创作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6 页。
王晓光《新出土简牍帛书与当代隶书创作》,《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创作展及创作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年版,第70 - 71 页。
华海镜《书法与字外功夫》,《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 年第3期,第321 页。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3月8日,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新闻发布会在兰州成功举办,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联...
骏马腾飞随腊去,吉羊跳跃报春来;......
  2月6日,省文联组织部......
2月4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
记者蒋新文滕瑞芳导语:1月17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