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专家授课时,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吗?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
物理大地测量学
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自1956年原武汉测量与制图学院成立以来,《物理大地测量学》就是大地测量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历经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课程的名称也几经变化,从最初的《大地重力学》,历经《重力学》、《重力测量学》、《重力与固体潮教程》、《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至目前的《物理大地测量学》。先后有多位教师主讲了这门课程,按先后顺序为:高时浏教授(编著了《大地重力学》)、管泽霖教授和宁津生院士(编著了《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范良季教授、申文斌教授、杨重宜讲师、李作发讲师、邱卫根讲师、李叶才讲师、李金文讲师、郭俊义教授(编著了《物理大地测量学基础》)、李建成教授、李斐教授、操华胜教授、黄金水教授和罗志才教授等。
&&&&《物理大地测量学》既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地球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该课程是测绘工程和地球物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物理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外部重力场、地球内部构造、板块运动及变形的科学,因此本课程也是地球(石油)勘探、空间轨道分析、地球动力学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授课对象为测绘工程、地球动力学、地质勘探、卫星应用工程、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就开设了由前苏联专家协办的《大地重力学》课程,之后重力学一直是大地测量专业与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六十年代曾经一度改名为《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三校(北京大学、武汉测绘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联合更名为《重力与固体潮》,此时该课程在大地测量专业、地球物理学的地震专业中讲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该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含原大地测量专业、工程测量专业)中讲授。目前的《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是传统的《大地重力学》、《重力学》、《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物理大地测量学》、《重力测量学》、《重力与固体潮教程》、《现代大地测量学》等课程浓缩而成,并溶进了该学科领域大量的先进成果,诸如卫星重力学等等。
&&&&《重力测量学》属《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在原工程测量专业中的《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现在改名为《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生源质量好。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测绘工程专业是培养测绘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本科生应具备测绘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并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够在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军事、地质、测绘、环境、海洋等各类领域从事全方位测绘的建设与开发,以及有关地球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作为测绘学科、地球物理学科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属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部分内容作为本科生专业课,同时也是研究生课程《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重力学》的先导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满足今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为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出国学习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学科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主要介绍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过程;位理论基础知识;正常重力场的确定;基于Stokes理论和Molodensky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球重力场在测绘科学、地球科学及国防与军事科学中的应用等。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知识、重力测量的作业模式及操作方法,为学生毕业后开展生产作业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总学时为45学时(2.5学分),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内容对应并分开进行。具体的理论知识模块与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授课2学时)
&&&&讲授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及学科内容,该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与军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重力测量原理(授课5学时)
&&&&⑴重力的定义及重力测量的概念
&&&&⑵动力法测定绝对重力
&&&&⑶静力法测定相对重力
&&&&⑷重力测量仪器简介
&&&&⑸重力基准
第三章、位理论基础(授课10学时)
&&&&⑴引力及引力位
&&&&⑵典型形体的引力及引力位
&&&&⑶引力位的基本性质
&&&&⑷离心力位和重力位
&&&&⑸位理论边值问题
&&&&⑹格林公式及应用
第四章、正常重力场(授课8学时)
&&&&⑴正常重力场的概念
&&&&⑵地球重力位的球函数展开式
&&&&⑶确定正常重力场的Laplace方法和Stokes方法
&&&&⑷正常重力公式
&&&&⑸正常重力场的性质
第五章、确定大地水准面形状的Stokes理论(授课10学时)
&&&&⑴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性质
&&&&⑵扰动位的作用及重力测量基本微分方程
&&&&⑶大地水准面上扰动位的求解
&&&&⑷大地水准面高、垂线偏差和扰动重力的求解
&&&&⑸重力归算及重力异常
第六章、Moledensky理论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原理(授课5学时)
&&&&⑴高程系统
&&&&⑵地面重力异常、高程异常与似大地水准面
&&&&⑶Moledensky边值问题及其解
&&&&⑷Moledensky边值问题与Stokes边值问题
第七章、地球重力场的应用(授课5学时)
&&&&⑴地球重力场与测绘科学
&&&&⑵地球重力场与相关地球科学
&&&&⑶地球重力场与军事科学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重点:
&&&&《物理大地测量学》可分为理论与应用两部分,主要重点包括:重力测量的原理与操作,位理论的基础知识、正常重力场、扰动重力场、异常重力场、高程系统、Stokes理论及应用、Molodensky理论的基本原理、地球重力场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
(2)课程难点:
&&&&课程内容的物理概念较多,如重力位与引力位、扰动重力场与异常重力场、大地水准面、高程系统等,在应用上容易混淆;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知识,如Stokes与Molodensky边值问题等,相关内容中数学公式及其理论推导较为复杂。
(3)解决办法:
&&&&针对本课程物理概念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课程组主要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以基本概念为主、数学物理公式以方法步骤为基本顺序、以结论与定律为理论重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提供和展示大量的仪器图片、地球形状及其信息图件、各种重力场信息图片、卫星重力场相关信息照片。
&&&&③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做到授课用多媒体,但不依赖多媒体。开发CAI教学课件,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形象化和兴趣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电视教学片和动画等方式辅助理论教学,加大计算机图像处理中重力软件操作和编程实践教学的力度。
&&&&④采用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课程网站、网络答疑、定时定点答疑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课外无障碍联系通道。注重物理概念、基本计算方法的讲解,专门开设习题课。
&&&&⑤选用讲课与实习相结合的辅助教学方式。课间进行1-2次综合实习,一是让学生观摩与参观目前国内外各种重力仪的工作过程,安排课程认知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让学生结合上课内容与实际进行物理大地测量的实际计算,辅之以视频课件,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专业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物理大地测量学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重力测量的操作方法、作业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
2、实践教学效果
(1)实践教学具备的平台
&&&&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学校拥有供课程组使用的LaCoste & Romberg G型重力仪6台、EG型1台,便携式绝对重力仪A-10壹台(即将到货),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近50台,并且配备了先进的地球重力场计算软件和几乎所有主流的GPS数据处理软件。课程组编写了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教师为每一期实习编写了详细的实习任务指导书,并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这些都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实践教学的环节
&&&&实践课程既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习又分为课间实习和集中实习。野外实习包括重力仪的操作、各种不同形式的重力测量;室内实习包括重力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以及方案设计、软件使用等。课间实习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师对有关仪器、软件等的讲解与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重力仪的工作原理、重力布网方案设计、测量数据处理、国内外先进重力场计算软件及重力仪的了解;集中实习是综合全书内容,有机地组合和利用各种方法完成部份重力测量应用项目和重力场各种参量的计算,使学生既有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效果
&&&&几十年的实践教学表明,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重力测量的基本技能和主要重力场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学生的非常有效。学生毕业后无论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都能很快投入到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1. 教材与相关资料
&&&&本课程自上世纪五十年起,先后使用和编写过多套教材或讲义,如《重力学》、《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物理大地测量学基础》、《重力测量学》、《重力与固体潮教程》、《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等。随着物理大地测量学科的不断发展,现已着手编写新的《物理大地测量学》(李建成等编著)教材,供地球物理专业使用的《大地重力学》(操华胜等编著)已完稿待正式出版,《卫星重力学》(罗志才等编著)也计划近期交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外还编辑了
“物理大地测量学练习题”集。
&&&&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教材、专著和期刊,可供学生课后阅读参考。同时,学校还订购了大量的网上电子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访问。另外,还通过网站,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提供经典的网上资源,供学生课后自学参考。
&&&&经过几代测绘教育者的努力,以及多学科多方向的交叉,课程的教材由走过了引进翻译,创新到自主编撰的过程。具体情况如下:
&&&&[1]武汉测绘学院天文与重力测量教研组.大地天文学.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0
&&&&[2]依捷尔松 H.(宁津生等译).位理论及其在地球形状和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3]武汉测绘学院天文与重力测量教研组.大地重力学.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4]文采尔 M.
K.(王昆杰等译).理论天文学教程.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5]方俊.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上).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6]方俊.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7]海斯卡涅 W.
A.,莫里斯 H.(卢福康,胡国理译).物理大地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79
&&&&[8]格拉夫 A.(丘其宪译).重力仪.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80
&&&&[9]阿诺尔德 K.(武汉测绘学院《卫星大地测量方法》翻译组译).卫星大地测量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80
&&&&[10]管泽霖,宁津生编.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上、下).北京:测绘出版社,1981
&&&&[11]莫里 H.(宁津生,管泽霖译,陈俊勇校).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84
&&&&[12]陈建,晁定波.椭球大地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13]郭俊义编著.物理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 课程扩充性资料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集中实习等两个教学环节。在2000年根据新的教学计划重新修定了“教学大纲”,现正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和新增地球物理专业的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再修订。课程小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了教案。本课程教学档案齐全,包括教学大纲、各任课教师教学日历、实习任务书、实习小组名单、实习报告、试卷等。
3. 实践教学条件
(1) 实习场地
&&&&武汉大学占地约5600亩,区域内平地、山丘、湖泊等各种地形丰富,校内和周边路网也较为复杂。我们的实习场地就选在整个校园及周边地区。在这种环境中进行重力测量实习,可提高学生应付作业过程中突发事件(如无法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观测条件不佳、电源问题、数据链中断等)的能力,整个实习过程更为贴近工程实际。
&&&&根据现有的条件,以提高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的教学质量为目标,我们投入了大量人才、物力,在校内建立了包括1个重力基本点和7个引出点的重力控制网,包括98个重力点的网格以及一个垂直重力梯度测量实习场。为了完善实习内容,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进行绝对重力测量和超导重力测量的实习,同时在武汉市内建立了10个点的重力测量实习场。
(2) 仪器设备
&&&&学校除拥有传统的各种重力测量仪器及辅助设备外,还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高精度G型相对重力仪六台套,EG型重力仪壹台套,价值约四百万元人民币。此外今年还将购置价值约三百万元人民币的便携式绝对重力仪A-10。另外,在武汉地区还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超导重力仪、FG5绝对重力仪、高精度重力仪等仪器可供学生参观实习之用。此外,学校拥有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近50台、全站仪、水准仪等,为重力测量实习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4. 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具有良好的网络设施,每个学生宿舍也都安装有电话,学生可在图书馆、学院学生机房通过校园网或在宿舍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访问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课程组目前提供的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实习指导书、参考文献、教学录像、电子图书、网络互动学习资源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课程组根据《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基础和学习特点,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学习模式,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积极在课程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选)修课程,2.5个学分,上课学生规模每届在200人左右。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以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主,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课程的兴趣。如理论教学中提供和展示大量的地球形状及其信息图件、各种重力场信息图片、卫星重力场相关信息照片及地球重力场在测绘科学、地球科学、国防与军事科学中的应用图片等,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利用本校实验环境和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本校和武汉地区各种先进的重力观测仪、重力观测台站等;学生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独立布设重力观测网,采集和处理观测资料,从中发现一些生产中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展开讨论,独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完成实习报告。
(2)启发式教学
理论教学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在授课时以强调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为主,突出难点和重点,课后布置适当的思考题和作业题;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开展讨论式教学,对于某些非重点的章节以及容易理解的内容,先提供一个内容提纲,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图书馆等)收集、查阅和学习相关内容信息,然后安排学生课堂演讲和讨论,让一些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大家讨论提问,最后教师讲评,这种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以讨论式、交流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或操作、教师引导观察或操作、学生发表见解或示范操作过程,教师归纳总结。避免了灌输式教学和杜绝高分低能现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3)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与野外教学结合”、“讲课与讨论结合”、“面授与自学结合”、“演示和参观”、“专题讲座”等。如针对重力探测技术的进展,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授课内容引入最新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邀请知名学者作专题讲座等;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延伸课程,作为本课程内容的深化和补充,解决了本课程课时的限制,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述内容有进一步了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了解更细致、更深入的内容;播放教学录像短片,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鼓励能力强的学生编程实现地球重力场的各种计算,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论文,既让学生在达成目标后获得成就感,又消除了他们对原理、理论和算法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和交互式软件的灵活应用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电化教学技术在授课中的先进性作用,课程组提出了课堂教学要使用多媒体,但不能依赖多媒体。授课老师自己编制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的录像、影片和与实践教学有关的交互式软件,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或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的学习主动性,又使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便于学生准确掌握学习内容。
(2)网络的灵活运用
&&&&&利用网络技术,以互联网为基地,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课程组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电子图书和相关链接等。同时,授课教师也通过网络为学生答疑解惑,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目前课程组初步建成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自学、个性化教学和远程教学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贴近实际的演示和实习过程
&&&&无论是演示还是实习,均采用实测数据按照工程实践要求进行。如在实习中,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自行完成各个环节(设计、踏勘、选点、施测、处理、质量控制、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测量作业流程、方法的掌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课程采取作业、平时测验、期末考试、面试、操作技能、课堂演讲、课程论文或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授课效果非常有效,既克服了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1、教学效果
&&&&在宁津生院士的指导下和本课程小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优异,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赞誉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科学、完整,课程结构严谨。课程内容面向当代和未来,面向国际先进标准和水平,吸收了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具有前瞻性,这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具有现实意义。老师们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在参考国内外多本名著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书稿及时更新编写和再版,并在兄弟院校中被采用。在稳定中求革新,在革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精神,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课程既加强了基础又突显了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方法,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
&&&&(2)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小组2003年被评为优秀课程小组;
&&&&(3)课程组组长李建成教授编写的课程辅助资料《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图书奖,2004年参加的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4)课程组主讲教师操华胜教授2004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5)课程组主讲教师罗志才教授2005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6)课程组主讲教师申文斌教授2004年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
&&&&(7)课程组教师魏二虎副教授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002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2、校外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意见一: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边少锋教授评价说:
&&&&我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有相当的了解,其具体特点有:
&&&&(1)、该课程有非常好的教材;
&&&&(2)、有一支国内一流的物理大地测量学师资队伍,在宁津生院士和李建成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许多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科研服务于教学,两者相得益彰;
&&&&(3)、教学实验设备国内一流,实验促进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消化和吸收;
&&&&(4)、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形象化和可视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地学习兴趣。
&&&&总之,由于武汉大学该学科地传统优势,我认为武汉大学该门课程的教学走在全国前列,并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达到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
&&&&校外专家评价意见二: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陆洋研究员评价说:
&&&&&许多年来,《物理大地测量学》被选为测地所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从学生赴校听课到教师来所讲课,都得到了武汉大学《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教学团教师的鼎力支持。该课程建设具有传统性、系统性、配套性和先进性。该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优异成果。
&&&&(1)、课程建设传承了老一辈教育家的传统,教风严谨,教学深入浅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统一、有效的整合构成了该课程的基本保障体系。注重教材、课件、习题等的一体化建设,不断地将现代理论与技术补充于传统理论教学;
&&&&(3)、与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外专业类似课程密切结合,优化衔接,注重教学成果的拓宽和推广,形成了良好的课程群/课程链格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将科研成果溶于教学当中,科研服务于教学,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国内一流得物理大地测量学与科研并重得师资队伍。
&&&&总之,本人认为武汉大学《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具有传统优势和现代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受到了学生、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校外专家评价意见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副所长吴云研究员评价说: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地球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在测绘科学领域还是地球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学好《物理大地测量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1)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拓展,不仅重视理论基础,而且重视实践应用;
&&&&(2)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响,目前能讲授该课程的武汉大学的老师很多,而且不少老师是目前我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反映了武汉大学在该学科的强大的师资力量;
&&&&(3)科研水平的高低与相关课程的水平密切相关,在物理大地测量学领域,武汉大学集聚了众多的教授级专家,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基于上述,我认为,无论从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是科研水平,在物理大地测量学领域,从科研到教学,武汉大学在全国起着主导作用。武汉大学开设的《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达到了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3、校内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意见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学院主要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国内高等院校开办的测绘工程专业中,武汉大学是唯一开设《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的高校,它是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较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的限选课。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测绘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测绘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建成教授的直接领导下,课程组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改革和锐意进取,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很多重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尤其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优秀的建设成果:
&&&&(1)课程内容涵盖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信息量大,重点突出。
&&&&(2)该课程密切联系测绘工程的实际,合理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如重力测量实习),但又不局限于课程内容,还涉及计算方法、计算机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课程内容广泛、基础宽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处理好先前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教学设施有充分保证。受到了相关课程的老师和学生们的高度赞扬。
&&&&(4)与本教材教学内容配套,课程组编制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课程的教学文件齐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笔记、教学作业、教学参考书等都有标准与规范。
&&&&(5)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理论水平高,治学严谨,教学功底扎实,教研成果丰硕;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优良,职称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条件优越。因此,课程组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学术梯队十分健全的教学与科研队伍,保证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使教学水平永葆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总之,《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注重教学研究与改造,注重教材的建设,以先进的教学内容、雄厚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手段、优越的办学条件、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成为支撑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优秀专业课程之一,并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受到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扬,具备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
4、学生对课程评价意见
学生对宁津生老师的评价
&&&&宁津生院士渊博的知识,对地球重力场理论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获益匪浅,作为我国地球重力场研究的元老级人物,他不顾高龄,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经常关心我们本科生的教学并亲自授课,仅仅这一点我们已经是非常钦佩和感激了,因此大家都特别珍惜与宁院士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格外认真,都踊跃向宁院士提问,宁院士也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他在课堂上提纲挈领的讲解,言简意赅的描述,令我们豁然开朗,听他的课真是受益匪浅。
学生对李建成老师的评价
&&&&《物理大地测量学》由几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主讲,他们知识渊博,语言生动,备课充分,思路清晰,讲解深入浅出,设计的课件都非常形象直观,许多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展示和讲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我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收获良多。
&&&&李建成教授精益求精的学术思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课声音洪亮,课程内容新颖、翔实,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地把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状况和当前的研究热点。课程重点突出,对重要理论,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结合实例,讲解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日后从事科研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课内容生动,并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热心回答同学疑难问题。从李老师的课中我们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对该专业的学习产生极大兴趣,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当前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对罗志才老师的评价
&&&&罗志才教授时常在课堂上教导我们学习基本理论要扎实,但是永远不要停留在书本上的公式上面,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尝试着自己去推导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了培养我们的独立研究能力,他提供给我们面向全体同学做报告的机会,让我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出研究论文,然后把研究论文拿到课堂上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问,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法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直推崇。
&&&&学习完众多名师讲授的《物理大地测量学》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特别是在各位名师通俗易懂、化腐朽为神奇的讲解之下,同学们对物理大地测量的基本理论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申文斌老师的评价
&&&&申文斌教授在讲授《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时,总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学科动向穿插其中,让我们在学习这样一门古老的和理论性极强的课程的时候体会到一些科技带来的变化。部分课程内容还采用双语教学,不仅增强了我们专业英语的水平,更让我们了解了国内外发展的最新进展,使我们受益匪浅。
学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统计结果
物理大地测量学
备课充分,准时上下课,注意课堂纪律
仪表端庄,思路清晰,讲解清楚,语言生动,吸引学生
作业布置及批改认真负责,指导答疑及时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之相符
讲述内容充实、娴熟,重难点突出,速度适宜
教学内容能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选用教材质量高,指定有参考资料
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教具等)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有启发性,艺术性
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与其他老师相比,这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属于
总 分:( 以100分计 )
课程评价:
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这门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
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这门课程的学时数
你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
总 分:( 以100分计 )
开放型问题:
该教师讲课的主要特点及你的建议
◇教师讲课有特色,能吸引学生,能以身传教,受学生爱戴尊敬,重点突出,授课技巧娴熟灵活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及你的建议
◇增加学时,再深入一点,让学生理解深刻一些,适当增添最新知识
Copyright&
JPK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大学教务部版权所有
电话:(027)
武汉大学网络中心技术支持
电话:(0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解体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