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30,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成,有比我更衰的吗

人生感悟:当你狂躁不安之时,你是一事无成的那一个;当你闷闷不乐之时,你是困难重重的那一个;当你高高在上之时,你是浑然一身,孤独终老的那一个;当你好高骛远之时,你是屡战屡败的那一个;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发布: 17:48:08作者:CCTV证券资讯博览
【人生感悟】当你狂躁不安之时,你是一事无成的那一个;当你闷闷不乐之时,你是困难重重的那一个;当你高高在上之时,你是浑然一身,孤独终老的那一个;当你好高骛远之时,你是屡战屡败的那一个;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大家都在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推荐:
查看: 3479|回复: 12
驾照补考了两次还没过,有比我更衰的吗?实在是不想再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我从今年三月初开始报名学车,科目一轻松过关,可到了科目二无奈挂了,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补考,好不容易等了接近4个月才轮上,结果两次熄火,又挂了。哎!各种无奈和哀叹啊!不提了。于是又开始等待下一次的补考。又等了差不多三个月,就是上周,还是没过,我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都不好意思打电话告诉家长了,就发了短信说没过。问题是这次同去的5个师兄弟都过了,唯独我一人没过 。这中间的委屈是无言以表啊!
& &&&哎!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平时练的很好,在场地上练习的时候也都是全过的,可一到考试现场他就紧张发抖了。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实在是不想再考了!
& && &不知道还有没有比我更衰的人了!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9:43签到天数: 759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艾玛&&吓的我都不敢去学了
可喜欢这萌娃娃的头像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21:48签到天数: 12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你也太点背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01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好好学吧。学的次数多了本领就高了,上路你就不紧张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2:02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素颜上班的好处就是15分钟搞定,主要是天冷起床困难啊,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加油,再练练。找找原因,多看看别人怎么开的。考时候别紧张,相信一定能过的。。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38签到天数: 12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一次通过的表示无压力,但是至今也没怎么开。
该用户从未签到
科目一是理论吧?科目二你怎么能熄火呢?
手动挡太坑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原野云飞 发表于
科目一是理论吧?科目二你怎么能熄火呢?
手动挡太坑爹。。。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
我感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我却现实中一事无成,有人有同感吗?
按投票排序
1320 个回答
相信我,如果真有人如你所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心理哲学信手拈来,那他最终一定会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只不过这个有所成不是由当下的你我来评判,而是由时间。当然啦,还有些只是看起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人... 他们大概也只能唬唬某些辨识力差对常识又知之甚少的人吧。在这里出于尊重我假设你没有正话反说,也具备一定辨识力,你是能分辨出真懂与略懂区别的那类人。那么你是在嘲笑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还是认为知识必须要转化为世俗成就才值得赞美?求知的欲望永远没有错,在学习过程中渴望与人交流的心也是好的,与其嘲笑学到点什么就敢于表达的人,不如自己做一个具备一定常识,愿意接纳新知识也懂得小心求证的人。这真的比嘲笑别人懂很多却“一事无成”,有意义得多了。
在我20岁的时候,我所做和所想的无非一件事: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我的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礼拜。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我靠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尼玛新来的小孩能不能行了?什么都不会还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这水平,还不经说呢!你要是一说他,立马就给你白眼!想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哪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点儿任务都等到来不及了才说!就这,还总不满意!就给我们这么点儿时间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唉不说了我得跟他们开会去了。”跟社团的友人,我吐槽男票:“还是你俩好,我跟那谁总吵架,我明明就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爽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还跟我讲理,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他给我打电话了,我先跟他吃饭去了啊。”和男票约会,我吐槽室友:“那谁整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还不许人出声,我敲个键盘都得蹑手蹑脚的!凭什么啊,宿舍又不是她一个人的!晚上睡得还特别晚,看个美剧一直在那儿笑,毛病啊!怎么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吗!……唉不说了要熄灯了我先回宿舍了啊。”回到宿舍卧谈,我吐槽淘宝店:“开淘宝太累了真的,你们别看好像赚了点儿生活费,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还价,上回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了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陪着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每次吐槽,我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赞赏和崇拜:哇你好厉害哦!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会赚大钱吧!我看你们学院的人都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听说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这么多国家~还在社团当干部吧,能力很强呢!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宣传单,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去接私活儿了吧?还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我就真把这些客气话当真了,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拔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好像说起什么我都能插上话。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个什么货色:合唱团里最会画画的,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在建筑学院比画画,在淘宝店主里比生意,在同年级里比绩点,在驴友圈里比经历,在摄影论坛比水平,我 什 么 都 不 算。空桶总是响得最厉害。有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和当年的我类似的事情吗?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我到底做了什么?20岁时的我,付出30%的努力,就能得到70%的效果,并以此为荣。甚至有点儿看不起,那些付出了100%,才能得到70%的人。结果怎样?结果我真想呵呵我自己。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地,地里埋着很多人参让我们挖。别人都挖十米,我聪明,我会使巧劲儿,四两拨千斤,我挖了三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过了几年,我身边堆了一大堆人参,地上满是坑;而别人只挖出来几个。沾沾自喜的我当时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十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量变引发质变,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水分。而我的坑太浅,只是个坑而已。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狂妄了,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不知道我这答案算不算扣题,我想说,越是那些看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荡的样子货,真有料的人不会到处得瑟的。说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了,可能就能开始告别“一事无成”的境地了。----------------------------------------------------------------------------------------------------------我打定主意不回复评论,不过还是忍不住 QAQ 我如此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我是在反对所谓“丰富的生活”?从始至终,我只想说,生活同时需要深度和广度,但“广度”往往比“深度”容易做到。我希望自己是T字型的人,但以前只是个一字型。应该深入挖掘的东西,我没有钻进去。而且还为自己的“丰富”而沾沾自喜。多样性很重要,我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乏味的人,那些爱好我还依然保留着(除了淘宝店已经不开了&&)。似乎看问题只有两个极端,我批判了从前那个“涉猎颇广,但鲜有钻研”的自己,并不代表我现在就走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女博士”的路。我也并没说涉猎广泛不求甚解就不好。我觉得“不好”的是“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而且,就算我现在啥都不干了,一门心思钻研我的本职工作,我也不见得就能NB……&&
梁启超当年教导梁思成:书宜杂读,业宜精钻。只有当你精通了某一个行业之后你对其它的了解越多,对你的帮助越大。而如果在没有精通一行之前,你的涉猎越广你的精力越分散,则越难成就一番题主所说的事业。
(我猜题主的意思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厉害”)一个人的缺点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题主说的这种人,一般有这几个重大缺点:浮躁,没毅力,擅长偷懒。过度分散的精力让他们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在你不懂的地方显摆,而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却抱头鼠窜。————————利益相关:我就是这种人。————————仔细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那些被我们暗地里嗤之以鼻的“笨蛋”,他们已经默默积累了不少东西——学习,职业规划,职称晋级,建立家庭,孩子出生。而“机灵人”如我,正在面临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减少一个缺点远比增加一个优点更实惠。 我为改变自己而做的努力是: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每天为它做点什么。。。不想着走捷径,方法蠢笨一些,然后尽量坚持得久一些吧。。。
昨天被一个小伙伴把这个玩意推送到了我朋友圈上面,貌似是关于管理咨询的,今天一看,第一名的答案居然已经5000了。按照现在知乎的规则,貌似上了这个数量级别的答案会被转发来转发去,我就借着开会之前的时间回答一下。  其实题目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什么都知道的人没有真正的去下手做一些事,也就是hands on 的去做事情。他们不仅读过葵花宝典,也读过降龙十八掌,还翻阅过九阴真经,晚上枕着九阳神功睡觉,但纵使你读过所有葵花宝典上中下,他们也没有拿起厨房的菜刀自宫一把,怎么可能一事有成。这个逻辑是:你做了才会成事,就像他是看了那么多才会知道知识(只是看,还不是学)。
做了你就会知道,这将会是一个和仅仅知道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书是读出来的,事情是做出来的。即: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光读不宫,定不成功,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好,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完毕了,我提一下第一个回答的中的点哪里有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一点一点去做,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漫漫长河中,所汇聚的经验,最后变成了知识。这些经验,有的是一点一滴做完以后总结出来的,例如下地走路,火烤,制作工具,制作东西。有的东西,是一点点的研究出来的,但是就是所有的研究,也是有论证的。这些论证,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可能是大量的论文阅读,整理归纳,一笔一笔的写出来;也可能是深山中一锤锤的敲开泥土,挖出古人的推断。  所以,你所得到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做出来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所有的事情呢,因为要获得效益,没有效益,是无法生存的。从初期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到现在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上的发现,都是为了让人类能一直生存,或者生活的更好。  我们以前和量化组反复交流的过程当中,会大量的汇聚知识。这种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形成了数据(数据不是单纯的数,还有据)。但是对于处理所有知识中最麻烦的事情是:去噪。所谓的噪音,是大量的似是而非的知识,是大量的干扰的消息和声音。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伪存真,辨别没有用的假的知识。历史上曾经有人做了相同的事情,他们有的为此付出了生命,不过那是在科学方面的。  那么我们如何去噪?因为我们真正的hands on 的做过很多事情。我们去过工厂,我们走访过农村,我们看过企业,我们读过报表,我们自己没有经营过工厂,但是我们愿意花极高的金额去了解并且和那些真正做过这个行业,和管理的行业的人去沟通与交流。  知识的区分不是带来或者不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好的知识,是一定带来效益的,这个效益,不一定是经济上,可能是人的行为或者认知上(例如启迪别人)知识只存在真,和假。只有做过事情的人,才能对此区分,否则你只能盲从并且接受。  我尊重每一个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因为供需关系,让这些知识得到了经济效益。同时,他们因为能得到经济效益,所以全部,或者部分的知识,是得到印证或者认可的。当然,我们很喜欢有人因为好奇而学习大量的知识,但是遗憾的是,如果光学习,不去使用,他将会丧失辨别和筛选的能力。学习本人的趣味是很有趣,因为人的天性中有一部分是好奇;学习的知识可以拿出来炫耀和比较,满足了这方面能能力,但是我更敬重的是那些利用知识获得经济效益的人,因为他们才能深刻的了解,把知识变成现实的不易。你学习了无数制造汽车的知识,但是只要开始画图纸,你将会知道,制造他们是一件多么多么难的事情。你知道了制造的不易,你却不知道如何制造一个人们真正需求的商品,这又是一个更高的层级。  Xman是漫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是电影制作工作者画了无数个小时做出的,你用金钱和精力去了解了他们,而画家和工作者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在反复的研究和工作实验中提炼而成,而发现这些的人也相应获得了报仇;至于鼻屎的味道,说实话我不知道但是有人为此开心我怕觉得也不错。至于配电脑,也是有无数人配过以后写的攻略,他们在配置并且销售中也获得了经济效益。我觉得因为知道这些开心挺好的,当然,创作出这些的人不仅开心,还获得了经济价值,更好。  用大量的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这是在享受以前过去无数人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你是需要pay sth的……学习知识是有趣的,但是不去做的人,是无法辨别他的真假和是否适合如今的社会。另外,如果你要生存,你是永远需要做出一些什么,去和别人做交换的。我很喜欢这种不功利的去学知识的态度,但是,却不喜欢这样的享受了先人结果却洋洋得意的氛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好事乃对他人好的义举做好当下,对他人是也;但是山有虎这种知识乃至常识,是真的有人被吃了以后,才得到的知识啊。…………………………………………………………………………………………………………………  对了,因为那个哥们推的问题,我多说两句关于咨询的事情,我本人不是咨询行业出身,但是我看到大多数咨询公司,最后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是有的时候的价值体现在对管理层战略的梳理;有的时候体现在对公司所需要信息的累积;有的时候体现在被副总说服老总或者拿枪使攻击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时;有的时候是因为需要拿来申请拨款之用。他们都有价值,有的价值并不是为了让公司好,或者不好,只是真正的价值你不知道而已。至于你怎么知道这真正的信息?你参与过,做过了,自然就能分辨出来了。这其实也是我们上知乎的动力、因为我们想看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臆造的一些噪音般的知识。
很简单。因为你知道的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你的事业体系。
我来个一图胜千言。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讲,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从小学起,班主任给我的期末评语必有“知识面广”四个字,然后会有一个“但是”,后面跟着“希望把更多精力转到学习上”。不过工作后,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的学的那些样样都有用,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对自己,都有用极了。也许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可以在学业上有更大成就,但我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说说我的故事吧。我出生在奥地利帝国东部一个偏远小镇的佃农家庭。我喜欢读书,科学对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有解释,而且解释日新月异,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合理,这令我惊奇不已。其实我并没想过要当学者或者专家,因为那离我太遥远,只要能经常接触到新的知识满足我的好奇心就够了。但是家里很穷,父亲觉得如果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夫,娶妻生子,这辈子就算成功了。村里的施瑞博尔神父是个好人,他说服我父亲让我继续读书,见见世面,我的姐妹们也支持我,所以我得以一直读到中学,后来父亲受伤,家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我勉强读完了中学,一切只能就此终止。有一整年我都在家里蹲着,父母不用说了,曾经对我寄以厚望的妹妹也对我感到失望。最后我终于靠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完成了2年的哲学学业,但毕业后面临选择:要想从事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工作,我必须继续进修,而且那需要一大笔钱,以我的学业成绩和背景,学术道路不乐观。唯一符合我能力的,恐怕也只有去教会谋职了。神职比较稳定,业余时间多,交往面也广,当然这也决定了我终生无法结婚,不过,那不重要。很幸运的,我被圣汤玛斯修道院录取,从修士做起,考核合格后就能成为神父。修道院在布尔诺,是个很大的城市,这里的哲学学院是有名的大学,里面的课程另我大开眼界,一有空闲我就跑去旁听。说来好笑,虽然我一辈子都想逃避做个农民,但我还是很喜欢园艺科学,和那里的老师混得很熟。4年修士毕业,我成了神父,而且还留在布尔诺,到此为止,我的人生终于上了一个台阶。神父一般会兼职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修道院知道我学习不行,让我去维也纳大学进修了两年,成绩很一般,再考还是没通过(生物这门课总是不及格,拖了后腿),于是只能继续在布鲁诺实验中学当代课老师。我很清楚,以我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我人生的顶点了。不管怎么说,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有比较多的业余时间,我终于可以发展自己的科学爱好了——是的,只能是爱好,任何学科的专家,看到我的履历都会大笑,更罔论学者。好在有些学科只需要热情,不看重背景,于是我兼任了布尔诺地区的气象站长。我参与了八个科学学会、二十六个非科学协
会,还在中学与同事们创立了本地第一个自然史学会。我写的报告包括本地的年间气象资料总结,本地地下水位变化总结,本地蜜蜂飞行和产蜜量的变化总结,对了,我忘了说,我也是布尔诺养蜂协会的资深会员。面试的时候,校长特别告诫我,别教生物课,以免误人子弟,但我对园艺仍然有发自内心的爱好。我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圈了一小块地种豌豆,它们……它们似乎遵循一种奇妙的自然法则,我观察和实验了几年,把自己的猜测写成了论文。当然,论文写得很烂,很不规范,我只能在布尔诺的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学会的朋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学会的会刊上刊登了全文,布尔诺本地的报纸也登了论文节选,看着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那种感觉很奇妙,我很感激大家,感谢他们能够关心我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把论文印了40份,寄给当时著名的生物科学,包括英国的达尔文爵士,其实我知道他们很忙,没有功夫看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业余研究,有人劝我托关系给奥地利的科学家看看,听取一下修改意见,但是……天啦,我这样的外行人哪里会认识有名的科学家呢?慕尼黑大学的内格里教授是个好人,他看了我的论文,劝我说,我缺乏科学教育背景,缺乏严格的科学训练,我做研究的方法不对头,方向也是错误的,如果我的学业更好一些,或许他能够成为我的导师,领着我走上正路,但是我现在已经40多岁了……他很抱歉。我知道他是对的。院长去世前推荐我继任院长,成为院长后我要烦心的事情更多了,但我还是继续我的爱好,感谢布尔诺自然科学学会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宽容和鼓励,我可能没有勇气再继续这些爱好。或许我的一生都是在浪费时间,但知识让我感到了快乐。感谢上帝。——————————————————————孟德尔死于1884年,他死前回顾自己一生,认为满意多于不满意。孟德尔的讣告刊登在布尔诺园艺协会的杂志:“他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创了新时代”,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据说讣告的作者是实验中学的校长,他很欣赏孟德尔对科学的爱好,而且让他无证代课14年。1900年后继承孟德尔学说的三位科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其中德弗里斯在论文中根本不提孟德尔,后来因为隐瞒不住(因为难以解释如果他没有读过孟德尔,为什么他的论文却用了孟德尔的专有名词),在第二篇论文改口称自己是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而切尔马克的外公Fenzl是维也纳大学生物老师,教过孟德尔,教学保守,有可能他就是当年判孟德尔生物学不及格的考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孟德尔在数据上造假,研究结果经不住推敲。其实在他工作的年代,科学统计还很原始,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孟德尔一般是实验数据足够证实他的推理后就停止这组,如果相差太多,就再做几组看看,以现代科学标准这是有问题的,但牛顿、拉瓦锡、虎克时代的科学实验更不规范,似乎没人敢说他们造假。另外,孟德尔对于山柳菊的研究结果与他的理论相悖,他并没有隐瞒,而是另发了一篇论文来说明。本答案参考自科学松鼠会饶毅老师的文章:《孟德尔:孤独的天才》科学的基础永远是兴趣,脱离了这点谈专业性,那就是在侮辱科学。
_题主:很遗憾,您说的所谓“博学之才”,恐怕要先打个问号?有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人问这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觉得这世界的知识,自己已经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您这么博学,为什么还总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呢?爱因斯坦在纸上画了个圈,说,假如这个圈代表您所掌握的知识,而圈外是您所不了解的其它知识,正因为您只了解了这么大的一个圈的知识,所以您的视野也只能达到这个小圈的周长,于是您所以为的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的边界,也只有这么一小段周长而已。爱因斯坦又在小圈的外面画了一个大圈,说,而这个大圈是我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正因为我知道比您多,圈的周长比您的长,所以,我才知道这宇宙里有更多的知识,是我所不知道的。这故事不知真假,小时候老师曾用它来教育我要谦虚,她总在说那句老话——满瓶不响,半瓶响。当然,现在我知道她是骗我的,那些有大才的满瓶不响,很多时候并不是是因为谦虚,他们只是怕麻烦,不喜欢做没营养的,无谓的讨论。如果您的知识能比您所描述的那些侃侃而谈的“博学”更宽广,更精深,您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其实错漏百出,而您若想要和他们解释清楚他们所犯的错误,则要上花很多的时间,很多的口水,甚至到最后他们也未必领情。所以,干嘛费那劲呢!“满瓶”的人并不是不愿意“响”,他们只是不愿乱“响”,不愿把口水浪费在那些于自己无益的讨论上罢了。平时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博学之才”,很多时候就连“半瓶”也算不上,他们只不过是忘了盖“瓶盖”,不小心接到了几滴浑浊雨水而已。这样的人不成功,又有什么不对吗?另外,最后还要纠正一下您的错误观念,也并不是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家,都能取得您所谓的“成功”。比如:庄子算不算大才?杜甫算不算大才?李商隐呢?嗯,还有莫奈和卡夫卡……这些人,是他们没有成功?还是您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了呢?_
你记住八个字就够了:知行合一,知易行难。update: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我知道你是在黑知乎用户~~~······························································昨晚看完球刚刚醒来一看居然骗了这么多赞,抖机灵是不对的,如果我做错了,你他妈来咬我啊~~好吧,上点干货,搬运于里八神。里八神的微博_微博1,1,很多人对知识的理解只有广度没有深度,那充其量只算信息不算知识,因为你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2,有些人喜欢知识只是满足求知欲。当消费者容易,生产者需要有积淀。3,有些知识本来就是冷门的,无法广泛利用到生活之中。4,很多人阅读信息之后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包括我自己),无数个碎片而已。知与行完全是不同的领域。5,那句抖机灵的答案其实是不对的,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交媒体,明贬暗褒,其实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如果对一个领域的细枝末节都真正的了如指掌,是不可能一事无成的,至少在那一领域。很多人需要的只是谈资而已。6,其实只要开心就好,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有的人用BFS(广度优先搜索),有的人用DFS(深度优先搜索),方法不一样。都可能得到正确解(成功),也都可能失败。BFS死于精力有限,生命太短,难以收敛;DFS死于方向错误,偏执狭隘,一意孤行。BFS祈祷解不要藏得太深,但它不怕尝试不同的方法;DFS祈祷不要走错路,路难走点、远点都没关系。把人生看成一个这样简单的模型本身还值得商榷。也许根本就没有解呢?那么最终都是失败;也许可以有很多解呢?那么都可以成功。我想那些真正能获得令人赞叹的“解”的,必然探索过数量巨大的节点。把由这些节点组成的树定义为成功似乎也挺不错的。
我对此,严重没有同感。先放个视频,建议没看过的,可以看一下。只用听他讲完第一个故事就可以,部分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乔帮主,举了一个例子,当年他在大学的时候,学到了一种艺术字体。当时看起来,没有任何作用,就跟题主所说的,是一些一无所用的东西,但是结果呢?十年后,因为当年乔帮主十年前学会了艺术字体,于是苹果电脑上就有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体。他还说道:你永远无法未卜先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才能把过去所学的一点点串起来。所以,你必须要相信,你现在所学的,在将来,或多或少的都会联系起来。你必须要相信一些东西,你的直觉也好,命运也好,不管什么。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的与众不同。——————我的回答——————首先,回答一下,知道多有什么用。这里直接引用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道多了,就是这么有好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其次,再正面回答一下你的疑问。什么东西都是要谈概率的,抛开概率,直接下结论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你这样的提法,让我想到了农村里面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你看读大学一点用处都没有,有的人读了大学,也就那样。你看,这句话改一改,知乎上很多人,懂的也很多,但是我看他们也一无所成呀,所以哪怕他们比我懂的多,也是屁用都没有。是不是异曲同工??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上大学的人,跟没有上大学的人比起来,成功概率高的不是一星半点。而很自然,知道多的人,在碰到机会的时候,有更高的可能性会成功。就跟乔帮主,当年学过艺术字体,所以十年后才能让苹果的电脑都能有着美观的字体。但是,这里必须要说但是学过概率的同学都知道,概率这玩意,放在整体中是靠谱的。单独轮到一个人的时候,就难说了。其实,我认真想了想,乔帮主举的第一个例子,是有点鸡汤化了,更加具体来讲,他太绝对化了。事实上,生活是如此的复杂,难以预测。真的有可能你所学的,大部分,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这里又一个但是,乔帮主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基本上,稍微成熟一点的人,大致都懂得了这个道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拼尽全力所作的,不过是努力提高我们的成功概率而已。但如果当时,再去探讨这个问题的话,就不是一个演讲了。所以,他宁愿给我们打打鸡汤,告诉我们,跟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学习,follow your heart,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几率(注意,是几率),变的多姿多彩,变得与众不同。总之,保持这一颗好奇心,去学习绝对是一个好习惯,好品质。当然,最后说一点题外话。这只是优良品质中的一个。还有一些优良品质,例如学习需要深入,要有钻研精神。如果只是有一颗好奇心,但是没有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知识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我觉得,我们就会有极大的几率变成题主口中所说的那个人。但这并不说明有着一颗好奇心,到处学习是个不好的习惯。最后的最后。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送给所有不停求知的知乎人。
眼光上去了,实力没跟上。
我来说点实际的有用的吧。针对的博学的人。有的人说只要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就能成功,这个不适合博学的人,因为博学的人天生就喜欢博,没法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但是就算博,也是有可能有成就的。
先打个比方,一个博学的码农,同时喜欢心理学、画漫画、足球(这个例子挺普遍吧),在这四个方面都能称为半个专家。但他的职业还是码农,他如果要转行去做心理咨询师,等于从头再来,如果要专业去画漫画,可能会饿死,如果要去解说足球,简直是妄想。但是,如果这时候他有一点想象力,将这四者结合起来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可以以一个码农的第一视角,创作一个连载漫画,这个漫画的主要内容是表现码农们的开心与苦恼,在整个漫画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别的码农一起缓解作为码农的压力。在世界杯到来的时候,他可以创作一组以码农看球为主题的漫画来进行推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他的漫画就可以出版了,如果做得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个就变成了他的成就。如果他更博学,还懂天文地理,烧菜做饭,健身减肥,那就更好了。第二部漫画讲的是,码农教码农怎么手把手带着MM看星星。第三部漫画讲的是,码农教码农怎么从做好一碗蛋炒饭到做好一桌家宴。第四部漫画讲的是,怎么把码出来的肚子练回去。
博学的人一事无成,主要是没有将已经拥有的知识进行组合转化,形成生产力。说白一点,如果他们是想有成就的,他们欠缺的是想象力。(如果他们不想有成就,仅仅为了乐趣,那不在我的讨论范围里。)我们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也即填鸭式的教育,灌输给孩子的都是知识,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很多人满足于我知道了很多很多,我懂的很多很多。但对于怎么把我知道的这些变成我的事业,变成我的成就,变成我对人类的贡献,完全不懂,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来教,没有得到过锻炼。
在拥有了想象力,给自己规划好怎么运用已有知识来达到成就以后,我们最需要的是执行力。码农漫画如果永远都只存在那个码农脑子里,那永远也不能转化成生产力。还需要应变力,很可能在他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已经有别的人用这个想法成功了,他需要改变模式,把漫画做成APP。
事实上,要有成就,还需要很多很多的能力。而大部分博学的人,只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而已。虽然说,在现在社会,要在某个行业做到顶尖有成就已经很难,但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交叉学科的机会,而且会不断出现跨界的东西,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行业。所以博学是好事。
空了再来更。
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其实是很【浅薄】的。仅仅能够作为谈资,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至多能再写两篇“专业博文”罢了。距离真正的【精通】,还差得很远。而不精通,是无法【事有所成】的。这叫【通才】,什么都好像懂一点,实际上什么都不太懂。在生活中,【通才】也许可以玩得很好,但在专业领域,需要的是【专才】。所以对前排匿名用户的说法,并不赞同。事有所成,未必是功利心的驱使。好比国内的超写实画家 冷军,也没有成功学眼里的“大富大贵”,没有多少厚黑学的痕迹,甚至看起来像是个穷酸的艺术家,但他在美术上的造诣,对技法的精通程度,使得他在这个领域里,已经事有所成了。而你说你知道量子力学相对论,你只不过是处于“知道”的层面而已;你知道怎么配电脑粗腿妹子该怎么搭配衣服,随便拉一个造型师过来,配得都比你好得多;你在这些方面没有“事有所成”,并不是因为缺乏功利心,读少了厚黑学,而是因为根本【不够精通】。就算是认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才是好知识”的人,要把事业做得“足够好”,也必须深谙其中的门路,把厚黑学啃到精通的程度,才有可能鹤立鸡群。做得不够好,就不要怪罪功利和厚黑,各个领域的顶端都有一票“事有所成”的人。当然,多通晓天文地理,哲学佛学,自己玩的开心,也挺好的。
「知道份子」的弱点,往往在于并不「相信」。而「行动」的原动力,来源于「信仰」而非「知识」。而市场上成功的人,往往具有基于知识的信仰而导致的行动力。Quora 的模式利弊看的足够明白是「知识」,认为中文世界也一定需要这种模式是「信仰」,找 Team 找钱做出知乎就是「行动力」。要有结果,那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这又有什么问题呢?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功的标准是如此单一,说一个人一事无成,无非指向的就是没赚到很多钱嘛。是因为没有钱,才被说成一事无成嘛,否则,如果成功的标准多元化,复杂化,在此刻中国生活的人,又有多少人一事有成呢?龚自珍曾把一个时代分为三种:“治世”、“乱世”和“衰世”。衰世就是:朝廷没有象样的宰相,军队没有象样的将军,学校没有象样的读书人,田野没有象样的种田人,工场没有象样的工匠,街市没有象样的商人,就连象样的小偷、强盗也都没有。不要说找不到真君子,连真小人也变得稀罕。我们生活的难道不就是这样的”衰世“吗?我们多少人一事有成?有多少人过得真正体面的生活,把事情做得足够像样,有一张不受欺负的脸?有多少人到了老年,可以拍着胸膛,对新一辈说:「我有很多成功的技巧和经验,倘若你愿意学,肯在这上面花功夫,我可以全部教给你。」而不是一开口就是一堆失败的经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准做,那也不准做。每个人都渴望这种体面与尊严,但又有多少人获得了呢?我们这个世界确实越来越繁荣,每个人都似乎有一个远大前程,但同时每个人都是如此焦虑,我们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挫折和失败,仿佛生活在一个失败社会里。官人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话,学人则被某种力量禁锢,情人说着习惯性的陈词滥调。而我们自己天天努力钻营,我们用无数琐碎的事情填满生活,我们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想一想,你这辈子做过什么让你足够自豪骄傲的事呢?你是否按自己的想法度过了一生呢?那么,那个知道很多,最终却一事无成的人,为什么有积极意义?在世俗的成功之外,我们的生活是否还可以有这样的可能:“在星期日不去酒店喝个醉,却安静地待在他的苹果树下读书的农民;厌弃跑马场的纷扰喧嚣却去看一场高尚的戏或者只度过一个宁静的午后的小市民;不去街上唱粗俗的歌或哼些无聊的曲子,却走向田间或者到城墙上看日落的工人。”我觉得这种“非凡的普通人”的生活,很值得去过。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个人丰富性而努力。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抓紧时间,回答自己的疑问。我们需要努力赚钱,但不是出于永无止境的饥渴和对比,而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我们努力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像别人证明自己牛逼,而是想为世界提供新的价值。成为一个有趣,丰富,富足的普通人,难道不是一生很重要的事吗?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才是好知识,没有效用的知识则一文不值。他们学习心理学可能是因为要当心理咨询师,学习厚黑学是因为要当官,看春宫图是因为要做买卖。他们看上去很好学,很喜欢知识,但是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因为知识本身。所以他们中的某人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功利心吞噬了他们,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世界上有人学习知识纯粹是因为好奇心。他们不知道“懂得很多”本来就和“成功”没有必然关系。他们只追求学习的作用,却不知道学习本身的趣味。我对xmen如数家珍,我知道量子力学相对论,我知道鼻屎的味道,我还知道怎么配电脑粗腿妹子该怎么搭配衣服,我为我知道这些东西而开心,这些东西让我知道世界的宽广,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虽然大部分知识本来就不能让我走上人生巅峰。而你若想大富大贵事业有成,请看你的厚黑学卡耐基。还有请不要因为无知而感到优越。(被点了那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上文其实只是想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学习知识是有趣的,但并不一定是有用的。有些人可能说我矫情,说我迂腐,说我书生气,但是我并不认为是以上观点出了问题。有一句常常被大家引用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我们遇事必考虑“前程”,有才做,没有则不做,那最后只会剩下趋利避害的本能,哪还会有分辨善恶体会喜恶之心?所以,学习知识,请随性;有没有用,请随缘。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事无成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