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何家村窖藏唐代窖藏出土的赤金盆是何用?主人是谁

谁是何家村遗宝主人?是贵族私藏还是皇家细软?_文化动态_阳江新闻网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谁是何家村遗宝主人?是贵族私藏还是皇家细软? 11:05【】窖藏大唐盛世一角 金银国宝价值连城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处唐代窖藏文物从数量、种类和品级上能与何家村遗宝相比。遗宝所展示的唐代多彩世界中快乐的生活、神奇的发明、精妙的艺术、森严的等级、文化的融合等等,仍旧像谜一样吸引着学界不断地探索和破解。”著名金银器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这样评价“何家村遗宝”。 曾经参与“何家村遗宝”发掘、整理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韩伟教授介绍了这一重大发现的经过:日,从西安南郊一家建筑工地传来一个喜讯:在距地表0.8米处发现了一个高0.65米,腹径0.6米的陶瓮,其两侧还有一个高0.3米、腹径0.25米的银罐。瓮和罐都有盖;瓮盖出土时被挖碎丢失,瓮中放着体积较大、较重的金银器;罐中放着体积较小的金银器。考古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清理。大家经过观察后认为地下还可能有文物埋藏,于是决定进行遗址钻探。11日,在距离第一个陶瓮北边约1米处,发现了第二个陶瓮,里面也装满了器物。考古钻探还证明,现在的何家村应在唐长安城的兴化坊内。韩伟教授说:“何家村遗宝是经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出土地点、数量、埋藏时代清楚,就考古而言,确实是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何家村遗宝中大量的金银器,使我们认识到唐代金银器皿制造业的发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有金银镶嵌工艺;汉代方士崇尚“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理念,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延年益寿。到了唐代,占有大量金银器皿成为帝王和贵族们的共同心愿,金银器也成为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分析何家村遗宝中的金银器,可知唐代已能提炼纯度达94%至98%的金银,当时已普遍使用了钣金、浇铸、锤、焊接、切削、抛光、铆接、錾刻、镂空等工艺。金筐宝钿花纹金杯和金梳背上焊接的小金珠至今没有脱落,其焊接技术令今人赞叹。 何家村1000余件精美金银器皿和各类文物,大多为唐代皇家专用,因而从欣赏这些文物中,可以窥见唐代皇家生活的一斑。这批文物中有唐代女性首饰“金镶玉”臂环、金钗、金梳背,还有皇家专用的纯金碗、金箔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通体以一块红、棕、白三色相杂的上好玛瑙石雕刻而成,整体如俯卧的兽头,竖直的一端雕成杯口,口沿外有两条凸弦纹,平直的一端雕成羚羊头,双目圆睁,注视远方;两只修长而弯曲的羊角后伸至杯口凸纹处。羚羊的口部装有金帽盖合,金帽取出后,杯中的美酒可注入饮者口中。 唐诗中曾有“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的诗句。但长期以来,人们不知“舞马”是诗人的想象还是实有。这个秘密因何家村“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面世而得到释解。这一银壶上的舞马两膝跪拜、衔杯敬酒、为皇帝祝寿的姿态,与诗中的描绘不谋而合,印证了史书中皇室舞马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思念已自缢的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密令改葬”,然而当挖开坟冢时,“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什么样的香包竟埋在地下而不腐烂?何家村遗宝中“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将此谜团解开,原来是银制的。该香囊制作极其精巧,在其内部盛放香料的焚香盂中,不论球体怎样转动,由于圆形香囊的内外环和金盂总能保持水平,使里面的香料不致洒落。此香囊有链条,佩戴和悬挂很方便,杨贵妃出行携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银香囊。 何家村发现的金开元通宝30枚,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唯一的一次。唐代的金、银开元通宝不用于市场流通,专用于赏赐。文献记载,唐玄宗常常在承元门上设宴,席间向楼下抛洒金钱,以赏赐臣下,成语“一掷千金”就源于此。唐诗《退官人》中以“长说承元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来描写这种场面。何家村遗宝不算玉器、琥珀、药物等珍宝,仅以出土的金器总重量就达唐大两(一大两合今45克)298两,银器总量为唐大两3900两,可折合黄金900至1000两。 这批国宝价值连城,拥有它的主人是谁呢? 是达官贵族的私藏,还是皇家的“细软”? 谁是何家村遗宝的主人?为何埋入地下? 这些问题吸引学术界去探秘。现有三种观点:一是根据遗宝发现在唐长安兴化坊,其中最晚的纪年遗物是开元十九(公元731年)年庸调银饼,故认为是安史之乱(755年)突发事件中埋葬的,拥有者为邠王府李守礼;二是根据对金银器纹饰的分析和排比,认为埋葬年代应在唐德宗年代(即780至805年),窖藏遗址不在邠王府,拥有者应是达官贵族;三是认为埋葬年代应是唐德宗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之时,埋葬地点应是租庸史刘震宅,遗宝是国库物品。 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认为,第一种说法的缺陷是没有对器物做具体分析,缺乏精确的年代论证。邠王李守礼开元二十九年已死,早于安史之乱,遗宝与安史之乱及邠王李守礼之间逻辑关系不紧密,疑问较多;第二种说法没有指出埋葬的原因,拥有者为一达官贵族几乎是不可能的。 齐东方主张第三种说法,即国库说。他认为何家村遗宝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造器皿的集合体,时代跨度长达千余年;二是遗宝来源的多样性,涉及面东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员数千里。有谁能把长达千年的器物种类、来自各地的产品聚集在一起?只有国库。另外遗宝中大量的器物上有墨书题记,记录着物品的名称、重量、数量,是登记时的标记,便于收藏入库后账目对照;一些银饼上带有文字,涉及到年号、地区、赋税等等,属官府收缴上来的庸调银,还有墨书户部所管辖的国库名称“东市库”银饼,加之带有“进”字錾文的器物,应是地方向中央官府或皇室进奉入国库的物品。另有68件银铤,上錾“朝”字应是“朝堂库”的储藏。遗宝中还有10副玉带銙,根据装饰不同应分别代表不同等级——文武官三品以上才能用的玉带,而个人是不会拥有如此多的玉带的。因此,他认为像这样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质量精美的珍宝集中收藏,最大的可能是中央官府的仓库所存。 齐东方还认为,国库说不是一个追求兼容性的简单综合,还与“刘震宅”、“泾原兵变”有密切的逻辑联系。据考证,兴化坊中居住的租庸使刘震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官府财务,他有权利接触官府财宝;泾原兵变是继安史之乱后唐史中又一次极为严重的叛乱,迫使皇帝逃离长安,乱兵入城后狂掠国库,居民坊内也遭到抢劫。文献中还记载了租庸使刘震在泾原兵变时往来自宅和宫廷搬运物品的情况,正好说明在突遇战乱时一个居民居住的坊内出现惶恐逃离时仓促埋藏皇室“细软”的可能。 何家村遗宝考古还有很多谜等待人们去揭秘。它折射出大唐的灿烂和美丽,挑战着今人的智慧,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去实现与古人的一次次对话。孟西安 分2页&当前为第2页&&&&&跳转:第1页第2页
文化频道精选本地新闻推荐文化推荐热点推荐艺术长廊新闻点击排行& 陕西:“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隆重开幕&
陕西:“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隆重开幕
日,《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于历博馆西展厅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历博馆继基本陈列《陕西古代》之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的常设专题展览。
1970年10月发掘的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发现的十分偶然。当时一单位的基建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原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 10月11日探铲下传来了清脆的金属声,随后第二瓮珍宝也出土了。两瓮一罐共计收纳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
这次考古发现以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复、工艺精美、保存完好著称于世,也是二十世纪隋唐考古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批珍贵文物蕴含信息十分丰富,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风俗、技艺等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大唐的时代生活。这批宝物的主人是谁?因何埋藏于地下,至今还是学术界探讨研究的问题。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自出土以来,虽然一直是唐代主题展览的亮点,但如此大规模集中展示尚属首次。此次无疑将为更多观众提供一个全面观赏这批珍贵文物的机会。本次专题展览这次展览汇聚我馆收藏的何家村窖藏出土珍贵文物三百余件组,力求从惊世发现入手,以简洁的形式,突出文物在展览中的核心地位,以“图示为主,文字为辅”的辅助展板,为观众展现更多的观赏细节,同时也为观众直观了解展品功能、文化内涵提供有效的途径。运用必要的陈列手段,为这批瑰宝提供一个展示其艺术之美、丰厚文化底蕴的空间。(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
| (C)2009 版权所有·搜艺搜&&&&京公网安备号此内容是搜艺搜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搜艺搜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
  中广网西安4月6日消息(记者雷恺)《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从今天(4月6日)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常年展出,这是“何家村遗宝”自1970年发现以来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展出精心挑选的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精品300多件(组),其中包括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和鸳鸯莲瓣纹金碗四件国宝,展品中有一多半是首次公开亮相。
  1970年10月,“十三朝古都”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时窖藏出土了两瓮一罐,当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打开陶瓮时,二十世纪唐代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出现了: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银器、玉器、贵重药物、中外钱币、铜器,富丽堂皇地呈现在眼前。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而金银器、玉器又是唐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所以绝大多数器物属盛唐时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称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专家称其为“何家村遗宝”、“大唐遗宝”,它与西方著名的考古发现“阿姆河遗宝”相对应,成为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何家村遗宝”发现4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所有文物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过,仅有小部分或陈列于本馆展厅,或应邀至海外巡展,而绝大部分深藏库中,秘不示人。一睹神秘的“何家村遗宝”真容,成为众多文物爱好者的奢望。
  镶金兽首玛瑙杯
  惊世发现 大唐风采
  陕西历史博物馆负责这次陈列布展的董理部长告诉记者,窖藏通常是指古代人埋藏宝物的遗迹,为了达到安全的保存效果,古代人埋宝活动往往是秘密进行的,故窖藏类遗迹大多出土文物十分珍贵,但却谜团重重,何家村窖藏就是这类考古遗迹的代表。
  为了充分展示这批文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分为三个部分:序厅、珍品展示区和影院及互动区域。
  序厅主题为:惊世发现。陈列人员从考古发现中“窖藏”类遗迹重要特点入手,以盛放珍品的两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为展品组合,辅以出土珍贵文物的集合照片,通过这种展品与辅助信息有机结合展陈方式,形成了朴素展品与华美珍宝之间的巨大反差,为观众营造一个震撼的观赏效果。
  珍品展示区是展览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主题是大唐风采。陈列人员将上展的300余件组文物进行有机组合,将其按材质、用途等分为三个展示单元。
  第一单元“玉润华光”,集中展示何家村出土玉器、宝石等器物30余件组,其中不少都是海内外罕见的珍品。陈列在展览最前面的是10副唐代最高贵的带饰――玉带,工艺精良,代表了唐代玉器加工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这些玉带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这些玉质珍宝,可能有来自西域地区或周边国家的输入品,也有在工艺风格上吸收域外风格的唐代工匠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就在这个单元展出。
  第二单元“金银璀璨”。何家村窖藏被誉为上世纪唐代金银器三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金银器绝大多数制作于国力强盛的7、8世纪,它们富丽堂皇,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审美情趣;美观、坚固而又颇具匠心的设计,表现了大唐工匠高超技艺;而那些域外风格浓郁的输入品和外来器物影响下中国工匠的仿制之作,折射出大唐吸收和创新并举的时代风貌;数十枚银饼、银铤,留有唐代人錾刻铭文和墨书记录,是今人解读唐代赋税制度的重要物质资料。
  第三单元“珍泉荟萃”。钱币是窖藏出土文物中重要的组成,窖藏出土钱币40余种504枚,材质有金、银、铜等,时代上迄战国,下至唐代,基本上每个时期收藏一枚。另有日本银币、波斯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时代跨度千余年,涉及幅员达数千公里,这么多种钱币集中出土于一地,是钱币考古史上的第一次。曾有学者据此推测 “窖藏的主人是一位钱币收藏家”。这次展出精选其中珍品近百枚,不仅包括唐代及其以前不同时代的珍贵货币,也包括丝路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东亚日本的珍贵货币,更有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开元通宝”金、银币。其中“金开元”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发现,陈列人员介绍,这些“金开元”是唐代宫廷中鲜为人知的投钱侍赌、洗三、金钱会等活动的真实写照。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珍宝拾遗
  “何家村遗宝”中共有四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和鸳鸯莲瓣纹金碗,这次全部出现在展览中。
  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这件国宝是目前国内仅见的孤品,中国政府已将其收录于首批禁止其出境珍贵文物名单。它整个形状像伏卧的兽头,两只长角粗壮有力,兽嘴是一块镶金帽,高贵典雅。它造型源自西方一种希腊人称为“来通”的酒具,产地目前还在讨论中,有专家认为出自西方,有学者认为出自唐代工匠的仿制,但不论怎么说,它都是研究唐代社会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专家认为,这种对外来风格的器具的崇尚,是初唐贵族奢华生活的反映,包括镶金兽首玛瑙杯在内的这批玉质珍宝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唐代与西亚、中亚等地区广泛而深远的物质文化交流。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罐身通体装饰以婴鹉为中心的团花,余白衬填以折枝花草, 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刻画逼真。罐颈与足饰二方连续式菱花图案一周,盖心内饰宝相花一朵,盖面周围饰葡萄、忍冬卷草,提梁上饰菱形几何纹。罐盖内有一行墨书写着“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紫英和白英制作“五石散”和“三石更生散”的主要原料,这表明这件银罐是用来存储药物的。银罐在1970年何家村出土时罐内还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极薄的金箔,上面站立着十二只精致纤细的赤金走龙,水中散落着十余颗颜色各异的宝石。这次展出还首次展出了银罐内存储的紫英和白英,让观众对它的用途一看就知。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此壶巧妙借鉴游牧民族契丹族皮囊壶的造型制作而成,两马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印证了唐玄宗时曾驯养良马随乐起舞的历史记载,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唐代的马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战争、交通、运输等方面,而且还大量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之中,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舞马。据说唐玄宗过大寿的时候,这只舞马会随着音乐起舞然后口衔酒杯屈膝向玄宗敬酒祝寿,“衔杯终宴曲,徐行拜两膝”。安史之乱后,舞马就鲜为人知了,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形式也就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以往人们只是依据文献记载展开联想,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何家村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上的舞马造型经专家充分考证后,确有其事。
  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唐窖金碗共出土两件,是目前已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华美的器物之一。两件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三”和“九两半”,这件是墨书“九两三”的一件,“九两三”,应是该器物的重量。。金碗造型饱满庄重,锤击成型,器壁捶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金碗通体以细密的鱼子纹做底,应是多子多福之意,是西方金银器工艺和东方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佳作。
  窖藏药物,这是“何家村遗宝”首次展出。何家村窖藏药物共18种,其中有贮藏药物的罐、盒,有煎药的锅、铛,有捣药的杵,服药的杯、碗,药物有炼丹、钟乳、紫石英、白石英、上上乳、次上乳、珊瑚、金粉等,是迄今为止唐代药具、药物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发现,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史、道教炼丹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千古之谜
  “何家村遗宝”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美妙与震撼,也留下了千古谜团与悬念:这批宝物是什么时候埋的?它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而埋?专家学者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批珍宝的发掘者认为埋藏的时间是在盛唐晚期(8世纪末),具体地点是兴化坊王李守礼王府的部位上,窖藏是在慌恐之中埋藏的,也有专家根据窖藏中刻铭最晚的“开元十九年”庸调银饼将埋藏的年代定在安史之乱时,明确指出这批王府财物,是王李守礼的儿子嗣王李承宁在安史之乱时埋藏的。
  有学者认为这批珍宝是唐代官位显赫的尚书租庸使刘震在战乱之时匆忙埋藏的,而珍宝的埋藏年代应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发的泾原兵变中。也就是说,何家村遗宝是收缴上来的庸调及保管的宫廷珍宝。
  有专家认为,何家村遗宝是唐官府中尚署管理的皇家财物,窖藏是一次从容的搬迁。因为出土文物中很多器物中都有“墨书”,“墨书”涉及器物和器物中盛装贵重药材的重量等内容,而能详细记载这些内容,说明这些器物是严格按照程序从库房中提取的,并不是在战乱突发后仓促掩埋到地下的。
  由于遗宝中有与道教关系密切的十二条金走龙,有专家就认为,走龙是道士为信徒举行重大仪式时,用来向东南西北及天地六方之神表达诚意,祈求长生不老的信物,判断这批遗宝的主人是一位精通道术的达官贵人。
  这次《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的展出,“何家村遗宝”将被更多的人所熟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这些千古之谜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71039 何家村唐代窖藏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简介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11:29: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71039 何家村唐代窖藏.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家村遗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