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原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古文

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练习试题及答案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啮(  ) 溯流(  ) 臆断(  )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
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⑴经历⑵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⑶埋没⑷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⑸只 
5、略 6、B 7、略 8、⑴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⑵代石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
③阅十余岁&& (&&&&&&&&&&&&&&&& )&&&& ④一老河兵闻之&& (&&&&&&&&&&&&&&&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 分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起②事物的道理 ③经过、经历④代指讲学者的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5. 老河兵认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把石头迎水一方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不断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大意对即可)
启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 文章正文
原文|翻译/
河中石兽词类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分隔线----------------------------
|| 文言汉语网版权所有 2013 Powered by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你好,最后一段: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
大家还关注(10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初中语文审核员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5、河中石兽
【清】纪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
文的中心意思。
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
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
思是教学的重点。
2、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
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
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
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
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
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
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
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
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
【纪昀轶闻】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
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
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
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
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
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
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
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
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
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
“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
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
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
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
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
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的地点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
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
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
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
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
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
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
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
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
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
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
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
代三大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理由是石重水轻,无
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
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
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
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
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
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
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
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
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
么“游”上来的呢?
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昀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
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
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他说明,纪昀所记,确非虚言。
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
4 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这
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下载积分:1661
内容提示: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14:29: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中石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