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书画鉴定晚年自省作者认为齐白石书画鉴定成为书画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4发现相似题在近些年的艺术市场上,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画作的市场价格,与早已跻身亿元俱乐部的齐白石、张大千画作相比,并不算耀眼,更不符合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昌硕与齐白石、张大千三者在绘画艺术上又有着怎样差异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于近日采访了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张俊东先生,他对于三人的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的看法。
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
齐白石比吴昌硕更“接地气”
吴昌硕作为上个世纪四位中国画大师之一,在绘画艺术史上具有继往开来、开宗立派的重要地位。在艺术水平上,至今都难有人能够望其项背。可是,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吴昌硕作品和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相比,价格却相对有些偏低。在张俊东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恰恰说明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其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的行情,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市场是市场,艺术水平是艺术水平,两者之间很难做到完全成正比。所以,张俊东认为吴昌硕作品在市场上的行情,并没有与其艺术水平、艺术影响相匹配。
那么,为什么齐白石、张大千的画作要比吴昌硕的画作卖得贵呢?首先来看齐白石,张俊东记得曾经看过一份统计数据,有人在广州做过一个调查,看看现当代这些书画大师们,谁在老百姓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高。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徐悲鸿,排在第二位的是齐白石。像吴昌硕这样的艺术家,老百姓知道的很少,从这一点能够看出什么呢?张俊东指出,齐白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绘画大师,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齐白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什么叫雅俗共赏?就是在专业圈子里,专业人士都认为齐白石画的好;老百姓一看,也觉得齐白石画的好,这就做到了雅俗共赏。吴昌硕画作只做到了让专业人士认可,老百姓的认可程度却没有齐白石画作那么高。而这也正是齐白石画作的价格能够在市场上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昌硕比齐白石更朴拙天然、随心所欲
从取法上来看,齐白石受了陈师曾的引导和劝说,衰年变法时学习的正是吴昌硕。尽管齐白石从未见过吴昌硕,但齐白石对吴昌硕的崇拜和研究是非常深入的。这在齐白石自己的诗文、画款题跋以及陈半丁、启功、谢稚柳等人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出处。齐白石是吴昌硕大写意花鸟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提纯者。而要说到吴昌硕和齐白石究竟谁高谁低,张大千曾言,齐白石做人太小气,他不喜欢,但齐白石的画画得好,超过了吴昌硕。当代评论家陈传席也曾比较说,齐白石清,吴昌硕浊。甚至说吴昌硕的画有点脏。这和吴昌硕的设色法有关。吴昌硕和齐白石设色都比较浓丽。但齐白石采用的是“单色法”,也就是直接用足够厚重的颜色一笔画成。而吴昌硕采用的是“复色法”,就是一笔下去之后,如果觉得颜色还不够厚重,那就再添上去一笔。这就使得吴昌硕的画有时候让人觉得不是很干净。
但是,在张俊东看来,吴昌硕与齐白石相比,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金石气息要比齐白石更厚重,气息更为雄强、朴拙。而齐白石更多的是一种雅致和清新。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两人在创作心态上也不大相同。也许是性格使然,或地位使然,当时吴昌硕是海上画坛第一把交椅,整个中国画坛的擎大旗者。而齐白石刚到北京时,一开始他的画没人认,后来有人认了,画价高了又被讥为“野狐禅”,一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与之相匹配,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齐白石才被完全认可,有了自己的地位,但是他的年龄也大了,画风已然形成很难改变。所以,吴昌硕的画里总能有一种大气淋漓、唯我独尊的感觉。而齐白石的画里总有一种小媳妇讨好婆婆的感觉,要考虑市场和买家的喜好。齐白石总想把画画得尽善尽美,画得漂亮;而吴昌硕总是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呈现自己,甚至有的画像是没有完全画完,直抒胸臆后就直接放在那了,这是何等的大气和真实。
那么吴昌硕和齐白石,究竟谁高谁低?张俊东表示,只能看审美偏好,真的难分伯仲。
张大千比吴昌硕多了些“脂粉气”
再来看张大千。中国近现代画坛还有一位大家叫李可染,他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大约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来到北京,想去拜访齐白石,于是就让李可染帮忙给引荐一下。齐白石知道后回答说:“吾当奴视之。”他认为张大千这个人,一生只是浪得虚名,在绘画上没有什么创造,只不过是画奴而已,后来也就没有见他。从这个事情中,就可以看出齐白石其实是有些看不起张大千的。
陈子庄是现当代四川的一位颇具影响的画家,他也曾多次在他的绘画评论里头提到同是川籍画家的张大千。他认为就张大千的绘画风格而言,走的是青绿山水的路子,画的很淡雅,多多少少脂粉气过浓了一些。张俊东也同样认为张大千画作的脂粉气太浓,与吴昌硕那种雄强浑厚、具有金石味道的作品比起来,张大千画得就稍微有一点“薄”,不够厚重,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甚至曾被人讥讽为画有点儿女人味。
所以,综上所述,张俊东认为,吴昌硕画作的价格应该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专家简介:
张俊东,1973年出生于黑龙江林甸,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作品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首届青年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楹联书法展获奖提名。论文《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建立的心理描摹》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研讨会。出版《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拒绝光滑——张俊东谈艺录》等多部著作。并有百万字书画理论、评论文章发表。近年致力于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尤其在花鸟画创作上主张深挖传统、回归笔墨内美,取得一定突破,被业内专家所看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您的当前位置:>& >
齐白石大师的绘画艺术成就
齐白石大师的绘画艺术成就
齐白石大师的绘画艺术成就
  自宋以降,中国绘画的主流从严谨的写实作风,逐渐侧重为主观感受的抒发。气魄雄大、沉郁豪宕的佳构日趋减少,萧疏简淡的逸笔草草,屡见不鲜。出世嫉俗的文人画在几百年间虽使笔墨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涌现了倪云林、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等大家,但是自清末临摹复古之风的盛行,却导致了文人画的柔靡不振,僵化堕落此时吴昌硕以雄肆朴茂的金石书风,融合了文人画与市民意识,成为传统文人画历史长河中最后的一座灯塔。他的许多追随者沿着这一航线航行,却没有点燃起新的光明,以致一一淹没在了无边际的波浪之中。曾是追随者之一的农家子弟和雕花木匠齐白石,经过长期刻苦的磨练,于绘画、治印、书法、诗词诸方面都具备了很高的修养,然而他却能结合文人画的笔墨功底与民间美术的情趣,开创了文人画转向大众化的新局面,造就了乡土气息非常浓郁、充满无限生机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具有时代感,这就是为什么在他逝世近四十年的今天,海内外人士喜爱其作品的程度,仍然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在艺术表现上,至少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情感美
  齐白石是在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自身生活经历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农民的心境歌咏农民,显现了淳朴的情感美。这种情感美,是经由生动、强烈、深刻而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反映出现实生活。他画根钓竿、几条游动的小鱼,题上&小鱼都来&;画小鸡争吃蚯蚓,名为&他日相呼&;画一根钓丝、一只小虾,上题&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画牧牛图,铃&佩铃人&印章,题诗云:&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东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画白菜,题&杏子坞老民咬菜根八十年,香味犹清&。
  齐白石把文人画家所鄙夷的畚箕、柴耙之类的农具收入画图,并且声明:&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从上述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齐白石对农村风物怀有多么真挚的感情。
  齐白石说过,他&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够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他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歌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此,他常把民间美术里吉祥图案的题意引入画中。比如:他画蝙蝠,题曰&大福&;画荔枝,题曰&大利&;画秋菊,题&益寿延年&;画雄鸡、鸡冠花,寓意&官上加官&;画鹊、石、牡丹,题&喜富贵之坚固&。一九五0年之后,生活趋于安定,老人欣慰之余,以鸽子、万年青等为题材,画出了《和平颂》、《祖国万岁》等作品。
  齐白石擅长以描绘为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常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感触。比如《发财图》,只画了一具老式算盘。他在题词中幽默地写道,奸商手中的算盘,较之官场中的印玺衣冠和盗贼手中的刀枪绳索,对老百姓来说,还算是&仁具&了。此画作于民国十六年,正值北伐与军阀混战时期。这对于当时社会,是相当辛辣的讽刺!此外,他在《不倒翁》中也曾题曰:&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其用意,不言自明。
  二、构成美
  齐白石笔下的各种物象,从不以表现真实空间的大小为准则,而是从心灵空间出发,强调物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九五四年所画的《蜻蜓荷花》,蜻蜒两翼的长度与盛开后荷花半径差不多,这种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是没有的,但在画面上根据构思的需要却是合理的,从而使观者得到更真实、强烈的生活感受。
  他在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时,有时像《发财图》那样题好多字,显得密不通风;也有时在一幅画面上只画一只草虫,可谓疏可走马。特别是他驾驭空白的能力,几乎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程度。《雏鸡图》宽与高的比例为一比四。在这幅狭长的画面底部,画了三只头朝画面左方的小鸡。画面左上角,题白石山翁四字,并铃一朱砂名章。全加起来,着墨的面积,不到全画的百分之一。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这三只小鸡所形成约两组榄圆形的点,与左上角题字占用的长方面积形成的点之间,构成了一个既有变化、而又均衡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张力充盈犹如铁铸,丝毫不可更动。巧妙的虚实处理,使得画面生机盎然,清新灵动。
  三、意象美
  齐白石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遵循上述美学原则,创作了无数种前无古人、独具的完美艺术形象。他笔下的虾、蟹、青蛙、雏鸡、牵牛花等等,无不焕发着质朴、天真的情趣。其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具有新颖独创性。齐白石弟子李苦禅曾经言及,老人自叙所画虾是河虾与对虾﹙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齐白石也曾在画虾的作品中题道:&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祇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到七十岁左右,画法才定型。他画的虾,强化了虾最基本的特征:虾体透明且有弹性,浮游动势轻捷有力,每根虾须都很活跃。这些形象来源于生活而又多了番省思,是他把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的结晶,绝对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齐家样&。
  其次则表现在单纯而丰富之上。他擅以强烈而概括的外形,表现内在的蓬勃生命力,以对真实物象外形的净化,达到强化意象美的目的。齐白石笔下的花草虫鱼,都非常凝练,带给观者十分强烈的视觉印象。他画各种物象,均以最为简洁的构成要素,强化出最单纯的结构特征,以求达到意在笔先,神余画外。他画的《柳牛》等许多作品,无不如此。神在个中,超以象外,齐白石的主观情思,完全熔铸在他笔下的各种形象之中。情、理、形、神融为一体的种种形象及其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观者想象力,构成了内蕴深遂的意境。《发财图》以对&仁具&算盘的描绘与记述,鲜活地揭开商人的灵魂,其意合又远远超出了画面内容之外了。他画的蝌蚪追逐荷花,在水中并不是反向的倒影,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其具有流动之美的意象,融汇为使人难以忘怀的清远意象,体韵精研,生动之至。
  四、笔墨美
  不掌握精湛的笔墨技巧,就画不好国画。齐白石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他以金石篆籀凝重朴拙的笔法入画,所画线条或雄苍、或柔韧、或粗扩、或纤美,在力度与情趣上,均变化生动。再加上用色朗畅,造型简约,因而画面气魄绝大。在同一幅作品中,他常以豪宕磅礡的写意手法画背景花草,以纤毫毕现的工笔手法画昆虫,构成了独具风范的境界。另一方面,他擅于把运笔时的顿挫、刚柔、纤拙的变化,结合墨色的干湿、虚实、浓淡,以求获得水穷云起、机括自然的效果。比如他画的松树,松针如锥划沙,老干纵横挥洒,笔力劲健,气质俱盛。
  齐白石作品中的笔墨趣味,旨在表现花草虫鱼等的形神特征以及自身主观感受。这种笔墨趣味,不是超脱出世而是热情参与的。是对现实世界的积极感知与评价。这是他与历来众多文人画家在笔墨观上的根本不同之处,也是他的作品能够与时代同步,并获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齐白石的作品笔笔相生,笔笔造型,笔笔气韵流荡。他画纸每一笔,不是单纯为了笔墨趣味,不是徒有其表的抽象符号,而是既有凝重流畅的书法美,又构成了该物的形神特征。他画的柴耙、钓竿、灯台、荷柄、藤蔓、虾须、蟹爪等,无不如此。他的许多作品笔墨酣畅,简而意足。
  齐白石能在绘画艺术上得到如此杰出的成就,除品格高洁、特有的天赋以及长寿外,至少还取决于他所具备的如下因素:
  一、深入学习传统
  齐白石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及钻研民间美术开始学画的,在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金农、吴昌硕等人对他的影响。但他在当时画坛临摹复古的颓风中,并没有随古人之后亦步亦趋;而是从中撷情取萃,拿到了精湛的笔墨技巧,以及贴近现实、不断变革的创作精神。他在许多诗文中对那些具有独特性的画家,表示了敬慕之情:&青藤雪个远凡胎,若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齐白石如此推崇上述诸位画家,固然是深入钻研前人绘事的心得,也反映了他在继承先辈绝艺时,能够取其菁华,弃其糟柏。
  二、具有深厚的生活根柢
  齐白石作画,非常重视真实生活感受。他认为,&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匠人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目所见,形似未真,何以传神&。他在北京画院所藏《小鸡》上题曰:&余日来所画皆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笑大翻陈案。&齐白石八岁时常随父母刨芋头,再用牛粪煨熟吃。后来画之并题记:&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这是他自身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之写照。
  他笔下的虾蟹、青蛙、蝌蚪、炸蜢、蟋蟀、灯蛾、老鼠、玉米、白菜、水牛、竹马、蜻蜒&&,构成了农村儿童眼中的世界,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此外,齐白石观察所画物象非常深入。他在一幅《蟹》中题道:&借山馆有石井,井旁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者不能知。&他是买下了一真功夫研究这些日常习见之物的,而如此敏锐精辟的见解,亦足以取象不惑。
  三、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
  齐白石主张:&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为此他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在《雏鸡小鱼》画上所题的&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路,为前人所不为者&,可以做为此论脚注。他所说的我道、我法,是指经由他笔下一新人耳目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因而,他反对毫无创造性的临摹仿效。有诗曰:&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功夫&;&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跻骂此翁&。他为了行我道、我法,对于形与神、意与境的关系,有着极深入的研究。曾写道:&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四、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齐白石自称:&诗第一,篆刻第二,字第三,画第四。&我看他的绘画最有独创性,影飨最大,且至今盛誉日隆,若列为第一,实不为过。另外,谁都不会否认,他在上述领域,全都有着辉煌的成就。
  齐白石早年学何绍基、金农《爨龙颜碑》、《郑文公碑》后而酷爱《麓山寺碑》、《曹子建碑》、《云麾将军碑》《天发神谶碑》他所书行、隶、篆,苍莽朴厚,自得天趣。治印近学丁龙泓、黄小松、赵之谦,远宗秦权、汉印、《三公山碑》,挺刃直下,豪放有力。至于诗文则骨力遒劲,品高味厚。在作品中诗、书、画、印紧密结合并能如此灿然者,数百年来实不多见。
  五、勤奋
  齐白石于《自嘲》诗中写道:&何用高官为世豪,雕虫垂老不辞劳;夜长镌印忘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嘴到齿摇非禄俸,力能自食匪民膏;眼昏末瞎手犹在,自笑长安作老饕。&在一幅画上也曾题道:&昨夜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敢一日问过也。&如上言语,确为画家一生勤勉之写照。黄苗子在《乡土画家齐白石》一文中写道:&他是一位终生勤苦创作的艺术家,他自己常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仅就一九五三年一年来看,他的作品可统计的,就有大小六百多幅,以一个九十四岁高龄的人,有这么高的创作热情,难道不是十分可佩吗?&(香港《名家翰墨》第十四期)李可染说:&九十岁以后,白石老人每天平均至少画五张画,多时达八、九张。除了生病,从未间断。&&九十六、九十七岁的最后两年,还为我们留下极其精彩的艺术珍品。白石老人的画笔,可说一直到死才放下来的。&(大王琢辑录《李可染画论》)老人一生以&精于勤&、&痴思长绳系日&自勉,并以此激励学生。
  六、特殊的生活经历
  我赞成哲学家这样的说法: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本质乃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除时代的需要和本人的素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具备了能够使他成为天才的必要的社会环境。齐白石是农家子弟、木匠出身的画家,自二十七岁之后,相继得到胡沁园、王湘绮、陈师曾、徐悲鸿等大名士、大学者、大画家的栽培、提携与帮助。这使得他在学识、思想境界以及创作上,得以不断飞跃提升。这种机遇,对他本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凡慧则流,齐白石的作品,是大智大慧的结晶﹐在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永远湍流不息,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搜藏网”的所有稿件,版权都归本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转载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搜藏网”。违者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字、图片涉及版权或者其它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本网站取得联系。
在6月10日,由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留学中国...
陈之佛致力于工笔花鸟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生命...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
 笔墨是国画的灵魂和脊梁骨,透过笔墨来表...
当今时代,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都是...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演进是历史沿革的自然规律...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齐白石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研究
下载积分:1700
内容提示:齐白石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1|
上传日期: 15:45: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齐白石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画坛博览]书画大师都是“贵人”捧出来的!_中国画通鉴-爱微帮
&& &&& [画坛博览]书画大师都是“贵人”捧出来的…
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无着,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拉车到王府井大街,路过一家书画店,恰遇齐白石从店里出来,李苦禅拉车想躲开,却被齐白石喊住:“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苦禅心急慌忙,说:“我,这,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丢谁的脸?谁不知我是鲁班门下出身?靠劳动吃饭不丢脸。”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送去画店。画上有了大师的墨宝,熠熠生辉,被争抢一空。李苦禅脱离困境,从此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的艺术精髓。  齐白石初来北京时,也困顿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画价低得可怜。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说:“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受美术大家陈师曾鼓舞,他“衰年变法”,历经十载,自成一格,画风全新,但他却仍被孤立于北京画坛之外。守旧的画家讥诮他的画为“野狐之禅”、“俗气熏人”,虽然佳作迭出,却很难出手。  杰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1929年来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一眼就看出了齐画的艺术价值:格调清新,妙法自然。在画展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字条挂在齐白石画下。此后,他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送到上海出版,又聘请他为教授,并每日派马车去接。车轮碾过胡同的石板路,蹄声,惊醒了京城的清梦。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他高调地将齐白石推上了艺术的高台。齐白石在给徐悲鸿的一首诗中,感激地说:“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在给他的一封信里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感念之深,发自肺腑。  不独齐白石,傅抱石也深深得益于徐悲鸿。当青年傅抱石彷徨于生计和艺术的十字街头时,徐悲鸿决然把他拉向艺术之途,极力肯定他的画作,坚定他的艺术人生,并资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傅抱石学成归国,与齐白石齐名,“南北二石”在中国画界交相辉映。  那么,谁又是徐悲鸿背后的大师呢?徐悲鸿早年客居上海,地产大王哈同征集仓颉的画像,为了生计,徐悲鸿精心画了一幅应征。哈同请康有为鉴定,康看过后,为之激赏。康有为学养深厚,维新失败后,专心治学,后游历欧洲,学贯中西,为一代国学宗师。他不唯文理经史,书画亦是大家,学子仰慕。  很快,徐悲鸿与康有为建立了师生关系,成了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住在辛家花园康宅。康有为拿出自己的珍藏:古今善本图书、绘画、金石、碑帖、雕刻,供徐观览,并一一讲解。在老师的指点下,徐悲鸿造诣日深。  康有为常在花荫下喝茶,手捋胡须,观看爱徒屋内用功。纳徐悲鸿为弟子,是他晚年最为得意之事。此后。他又动用京师人脉,辗转促成徐悲鸿公费留学法国。  需要指出的是,康有为是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人,他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徐悲鸿影响甚深。徐悲鸿美术观念的形成,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康有为的作用绝不可低估。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除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站在背后鼎力支持他们的大师功不可没。更多内容请登陆中国画通鉴网扫描并关注微信公众平台qiongyan1127此处阅读↓↓↓↓
点击展开全文
聚焦中国画名流大家,引领21世纪中国画收藏风潮。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最新动向,囊括学术、鉴赏和市场三大板块,提供有关中国画的海量资讯和系统知识,发现并推举具有原创精神的代表性画家,并给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发展。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白石书画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