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出去20年当时价格低现在涨价啦我可以划船不用浆加价吗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2.2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目前房屋成本究竟有多高,住房又应该在什么价位上?
目前房屋成本究竟有多高,住房又应该在什么价位上?& &
& &昨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披露了北京不良房地产开发商违反合同约定,向购房者随心所欲抬高房价。他们抬价的理由是房屋成本上升了,每平方米达到了7000元至8000元,成本上升的原因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另外还有土地价格高、人工费用抬升。
& &真的如此吗?
& &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欺人之谈。
& &事实上房屋成本远远没有房地产开发商所说的那么高,就房屋的自身特点来讲也根本不可能有那么高。
& &房屋成本究竟多少?本人理直气壮地向社会宣布:目前新建房屋全部成本(不含各种税费)每平方不足千元。
& &本人所言有以下权威性的佐证:
& &一、去年凤凰网载,浙江省一位重量级的领导人说我国目前房屋全部成本每平方800元左右。
& &二、本人几乎天天与建筑行业人士打交道。许多建筑行业人士对成本高的说法予以否定。他们说,目前建筑安装成本每平方200元,最高不足300元的,全部成本千元以下。他们的说法,拆迁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里的一些有良知的人士也给予了证实。
& &三、去年上半年,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与本人对房屋成本高低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人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拿出真实的房屋全部成本明细账,这些房地产开发商均纷纷回避,甚至有房地产开发商向本人求饶要求笔下留情。
& &四、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就本人所在三线城市新建住房售价每平方800元左右,而且还有许多优惠活动,如向购房者赠送小汽车、房屋面积等,按照这个价格,当时房屋全部成本每平方肯定远远低于400元。那时本人所在城市在职职工月收入800元左右。十来年后的今天,一般在职职工月收入也只有1500元左右,房屋成本却高到每平方几千元,有人相信吗?大家算一算,根据房价与房屋成本和利润、普通民众收入相匹配的原则,现在房屋成本和房价应该是多少?
& &五、去年下半年本人所在城市有人披露,他自建住房,全部成本每平方300多元。作为城郊结合部的农民,他省去了土地费用。如果按照商品房 得地支出给他加上土地费用,房屋全部成本每平方最高也只有500元吧?!
& &我们承认,现在建房成本中的人工费大幅提升了,主要建筑工人每天工资300元,辅助工人每天工资100元至150元。但是,去年上半年起,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至少下降三分之一。至于土地费用,现在土地价格高是事实,地王频频出现,但绝大多数地价也并非如房地产开发商说得那么高,而且土地成本里面是否还包含贿赂费用,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明白。
& &众所周知,工厂里生产产品,产品产量越高固定成本就越低,所以,工厂往往都是通过扩大产品产量来降低生产成本。同理,地价虽然比过去高,但是,国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定住房容积率必须在2.0以上,因此,当下新建住房越建越高,至少30层,楼层越高住房越多面积越大,包括土地、人工等费用在内的固定成本就越低。所以,土地、人工、材料价格大大抬高了建房成本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
& && &房屋全部成本每平方不足千元,房价应该是多少呢?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13-3-25 13:04
注册 07-9-9行业 政府行政
市场经济,哈谈什么成本~~~
13-3-25 13:06
最速FFの传説
注册 03-5-10行业 娱乐餐饮
建筑成本200元是肯定不可能的,目前镇江建筑成本大概在1000元左右,土地成本可以查询基准地价
-------------------------------戴花冠的市民
13-3-25 13:06
注册 08-4-10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我是好人 于 13-3-25 13:06 发表
建筑成本200元是肯定不可能的,目前镇江建筑成本大概在1000元左右,土地成本可以查询基准地价 1000也绝对搞不定框架结构的房子到竣工验收这一步的,只能说不算土地成本,造那种一根钢筋不用的平房树个主体,还不能做粉刷,还得是那种四四方方的砖瓦房。我去年才在句容丈人家搞的地皮建的房子。当时没想到,自己设计了一把,结构搞复杂了一点,用了太多构造柱和大梁了,好家伙,严重超支,感觉这钱是真的不值钱啊。大家知道现在一个瓦匠大工多少钱嘛?180+一包烟一天,还得供应中午一顿饭,立模版的木匠工更猛,直接200+一包烟外带供应饭,烟至少红南京,做工时候端茶发烟的开销还不算。水泥、钢筋最近倒还好、价格掉了,砂石木材瓦什么的价格坚挺,运费最猛。造了房子才知道原先在大港拆迁按750/平米拿的六楼的安置房是多么便宜。
[ 本帖最后由 lovstein 于 13-3-25 13:28 编辑 ]
13-3-25 13:16
注册 08-5-15行业 信息咨询
除了农村宅基地,光谈建筑成本有什么意义?房价的大头是土地成本和各种税费以及“公关”费用。。。。。。
-------------------------------拆哪???拆那!!!!!!
13-3-25 13:18
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QUOTE:原帖由 我不是彭宇 于 13-3-25 13:06 发表
市场经济,哈谈什么成本~~~ 中国的楼市一直是被垄断行业,被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牢牢控制在手里,他们随心所欲涨价,成了掠夺老百姓发财暴富的工具,还谈什么市场经济?
13-3-25 13:19
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QUOTE:原帖由 lovstein 于 13-3-25 13:16 发表
1000也绝对搞不定框架结构的房子到竣工验收这一步的,只能说不算土地成本,造那种一根钢筋不用的平房树个主体,还不能做粉刷,我去年才建的房子,感觉这钱是真的不值钱啊。 越说越高了,不会上升到25000吧?!
13-3-25 13:20
注册 12-3-28行业 其它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向兔子要价200万元。
兔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向狐狸借200万元,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
兔子全家二十年给狐狸打工。
狼、狐狸、王八都挣了钱,只有兔子亏,连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调控。
狼显得非常重视兔窝价格太贵的问题,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窝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最后认定兔窝价格卖得太高的原因是因为有的兔子买了兔窝后自己不住而进行倒卖所致。
于是狼规定:兔子买了兔窝5年内卖了的,要向狼交纳营业税。
结果兔窝价格没降下来,狼却发了大财。
狼又对狐狸说:只借钱给首先交了更多钱的兔子,并提高高利贷的利息,多买兔子窝的不借,全交现钱。
这样狐狸在兔子的购窝过程中也发了财。
王八借着兔窝价格上涨的行情,以更高的价格向狼买地,并转嫁到兔窝价格上,再加价后卖给兔子。
看到狼辛苦地为自己操劳,兔子很感谢狼,但还是发现兔窝价格越来越贵。
狼说:这事挺复杂,还真不太办,不过兔子们放心,我们将继续调控,可以向已经有兔窝的兔子征收兔窝税┉
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房价越来越高了吧
13-3-25 13:23
注册 03-1-15
200、300元盖的是茅草房吧
多层的现在要1000元左右,高层估计1500都不一定够
07年看公示的时候,多层就要700一平方了
13-3-25 13:24
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QUOTE:原帖由 杨枝鱼 于 13-3-25 13:23 发表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向兔子要价200万元。
13-3-25 13:27
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QUOTE:原帖由 江镇 于 13-3-25 13:24 发表
200、300元盖的是茅草房吧
多层的现在要1000元左右,高层估计1500都不一定够
07年看公示的时候,多层就要700一平方了 工厂生产产品,产品产量越多成本越低,房屋却越高住房越多面积越大成本反而越高,真是奇了大怪了!
13-3-25 13:30
最速FFの传説
注册 03-5-10行业 娱乐餐饮
QUOTE:原帖由 lovstein 于
13:16 发表
1000也绝对搞不定框架结构的房子到竣工验收这一步的,只能说不算土地成本,造那种一根钢筋不用的平房树个主体,还不能做粉刷,还得是那种四四方方的砖瓦房。我去年才在句容丈人家搞的地皮建的房子。当时没想到, ... 框架结构的房子1000一个平方就差不多了,面积越大,越可能
-------------------------------戴花冠的市民
13-3-25 13:31
注册 12-8-1行业 其它
土地成本 税费成本 腐败成本……
13-3-25 13:34
注册 08-4-10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我是好人 于 13-3-25 13:31 发表
框架结构的房子1000一个平方就差不多了,面积越大,越可能 搞不定的,绝对搞不定的!
13-3-25 13:48
注册 03-1-15
QUOTE:原帖由 亡厂魂 于
13:30 发表
工厂生产产品,产品产量越多成本越低,房屋却越高住房越多面积越大成本反而越高,真是奇了大怪了! 你自己想想32寸的电视多少钱,65寸的电视多少钱
13-3-25 13:51
注册 08-12-31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杨枝鱼 于 13-3-25 13:23 发表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向兔子要价200万元。
兔 ... 精辟,有才!
13-3-25 14:00
注册 09-9-19行业 其它来自 镇江
我姑父是建筑公司的,他说再好的房子,建筑成本800块一平米差不多了
13-3-25 14:46
注册 09-1-29行业 其它
QUOTE:回复第11楼:亡厂魂
原帖由 江镇 于 13-3-25 13:24 发表
200、300元盖的是茅草房吧
多层的现在要1000元左右房屋跟流水线产品成本构成不同。流水线产品可以通过大批量复制分摊固定成本,房屋船只等大件高价值产品没法通过大批量复制分摊固定成本。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大件产品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或者需求不一样,都需要个别设计,很多模具模板都是专用的。
13-3-25 21:28
注册 11-3-26行业 其它
成本800,社会主义应该补贴300,500差不多了。
13-3-25 21:41
注册 08-12-24行业 旅游交通
八百成本,配套设施二百,一千足够了,多下来的归政府开发商拆迁的。
-------------------------------。
13-3-26 04:42
注册 11-11-17行业 学生
框架结构的质量好的房子,每平方米最多1000元。土地、税收、费用、行贿不在内。
谁白了,超过每平方米1000元以外的就是开发商的利润、官员的收入、国家的税费、官员吃喝嫖赌的费用。
谁不信?我来承包,每平方米1000。质量绝对上乘。
13-3-26 06:14
注册 12-9-24行业 工业制造
QUOTE:原帖由 追随孩角 于 13-3-26 06:14 发表
框架结构的质量好的房子,每平方米最多1000元。土地、税收、费用、行贿不在内。
谁白了,超过每平方米1000元以外的就是开发商的利润、官员的收入、国家的税费、官员吃喝嫖赌的费用。
谁不信?我来承包,每平方米 ... 开发商不愿意啊!
13-3-28 13:05
注册 04-5-16行业 其它
盖房子建筑成本200~300元/m2,楼主有联系方式不,下次有业务找你,给你1000元/m2,剩下的给你赚
13-3-28 13:15
注册 11-4-20行业 IT 通信
QUOTE:原帖由 杨枝鱼 于 13-3-25 13:23 发表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向兔子要价200万元。
兔 ... 一直讲的是猪,才几天功夫就瘦成兔子了,以后不准讲兔子。
13-3-28 13:18
& 目前房屋成本究竟有多高,住房又应该在什么价位上?&nbsp&nbsp
Powered by
0.021895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浏览次数:2216迈入2008年,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在全球敲响。迅速飙升的粮价给世界带来了&一场寂静的海啸&,已在37个国家引起粮食危机。
玉米、小麦、大豆,继而是稻米,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国际价格都创出历史新高。4月17日,国际米价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吨。这个价格是如此之高,就连泰国这个世界大米最大出口国的出口商都没法不胆战心惊。一两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价格基本维持在300美元/吨。
目前世界市场稻米实际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点,小麦价格创28年来新高。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大豆价格上涨75%,玉米价格上涨47%。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2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许多分析机构预测,全球持续多年的&低粮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粮食价格的暴涨,抵消了世界银行过去7年的扶贫成就,并由此而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地方引发了骚乱、暴动、甚至政府更替。粮食出口国更是纷纷限制出口以确保本国的粮食供应,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是粮价在恐慌中进一步高企。
这场静悄悄的国际粮价&飓风& 席卷全球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对策以保本国粮食安全,各国际组织频频召开会议共商对策,缓解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出一系列缓解粮食危机、援助发展中缺粮国家的方案计划。
虽然国际粮价高企,可国内粮价却几乎没有受到全球粮价剧烈震荡的影响,原因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了国家粮价涨幅的相对平稳。然而粮食前景并不容乐观,在国际高粮价时代,在抛荒不断、粮库空置传闻不断的情况下,粮荒尚远,但廉价粮时代已成背影&&
谁「吃」了人类的粮食
我们更乐于接受的说法是,这是粮食低储备与高消耗碰撞后的阶段性态势。
事实上,不论持何种观点,我们都得承认,冷战之后,世界不再&以粮为纲&,回答&谁吃了人类的粮食?&这个问题时,我们会在认同&酒肉之需战胜了口粮之需&后,大骂一声:&狗日的石油经济!&
远的不讲,先看冷战时期。那时,敌对阵营各国大量积储粮食,上世纪6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1天,美国更高达103天。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战争危机解除后,各国普遍认为大量储备粮食不必要不经济,&以粮为纲&的弦儿松了。
拐点就此出现,全球粮食消费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低端食物消费向高端过渡,口粮消费向工业消费过渡,农产品向金融产品属性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世界范围的危机发生了6次。
&应该说,几十年来,造成粮荒不外乎自然和社会原因,水灾旱情,温室效应,土壤生产能力下降,耕地不断减少&&其中,社会原因中的&经济建设&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日益明显的是,粮食要看石油的脸色,起码,粮价要跟着油价跑&&权威人士估算,本次粮价高企,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得负40%的责任。而为了以石油为核心的所谓&节能&,人类更是浪费数量惊人的粮食:2007年以来,全世界投入一亿吨粮食生产汽燃料,按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3亿人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费。正是汽车吃掉的这一亿吨粮食,从根本上打破了世界粮食市场维系多年的供需平衡。尽管这一被指为&富人的油箱谋害穷人的胃口&的行为饱受争议,却追随者众,大有成风之势,甚至连口粮紧巴巴的中国都有短暂的涉足史。
而目前世界上正有8亿台汽车嗷嗷待哺。不直接用嘴,人还是能吃出粮荒&&一个人一年食用的玉米,仅够一辆SUV加油一次。
以这样的角度拐到中国与粮,难言轻松。粮荒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一张永远都不陌生,但时常模糊的脸,2008又渐渐清晰。
让我们以断代的形式回忆:
1955年,粮票成了中国人的命根子;1994年,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告别了粮票;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极值:5.12亿吨;2003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封闭运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一年后,辽黑两省步其后尘。接着,中央财政投入国债资金近5亿元支持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为4家生产企业减免两税2亿元,同时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并免征5%消费税;2005年,中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2007年,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叫停。
再让我们以计算的方式自我提醒: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为95%(日本部分地区为200%),2004年,官方承认,粮食缺口500亿斤。
&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川粮外运&,在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渐成往事,这些地区丧失了粮食输出能力,甚至依赖输入。目前在中国,只有吉林、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四个省区有能力输出粮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中的95%被当成口粮,目前比例是饲料占到了75%。在中国,3公斤谷类生产1公斤猪肉,8公斤谷物生产1公斤牛肉。2.2亿进城的农民工由粮食生产者变成了粮食消费者。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走过&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弯路,但中国还是理智地扎紧了粮口袋,手握2亿吨的储备;目前还是世界上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早已划定;尚未与国际接轨的粮仓保持了独立性,口粮受到了限制出口、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护卫,在经历了一个丰收年后,还算富足。
更为乐观的是对未来的预期:中国粮食的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人口承受能力为16.6亿人。
但是,尽管暂时感觉风景独好,尽管不关乎粮食安全,但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下,由于中国大豆的弱势,这一次中国还是被境外的这场粮食危机传染了。眼下,由猪肉和食用油引领的涨价风波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中国CPI推到了同比8.3%的涨幅上(按中国式算法,食品占CPI的权重为35%),让我们清晰地感到高物价时代的黑云压城。在CPI这次8.3%的大跃进中,大豆价格的直接拉动指数高达7个百分点,是涨价潮真正的&带头大哥&。
在中国不作为口粮,而以油料作物身份定位的大豆,每年4500万吨的需求有3000万吨依赖进口,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一半。这种依赖性决定,与大米等不同,中国至今没有取得大豆定价权,大豆价格被迫与国际价格接轨。不是国人的口粮,它却成了中国粮食的最核心影响要素&&国际粮食价格的风吹草动不可避免地由它传导而来。
由是,结论不难得出:2008年的中国,粮荒尚远,廉价粮时代已成背影。#p#副标题#e#
2008米骚动
&&后廉价粮时代描述
疯狂的大米
由于大米产量下降,需求大幅增长,以及原油、黄金、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飙升,近期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吃紧。主要大米生产国近日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本国大米出口:在国际大米重要出口国埃及为了保障本国供应而宣布停止大米出口后,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和第三大出口国印度立即宣布限制本国大米出口,柬埔寨随后也宣布禁止大米出口,使得国际大米市场流通量骤降30%。据一些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大米库存已经达到20年来的最低点。近期大米主产国的出口政策导致国际大米市场供应量大幅降低30%,国际市场大米供应形势骤然空前紧张,大米的价格也是一路暴涨。
作为全球大米贸易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从3月27日的580美元/吨,暴涨到4月24日的1000美元/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米价格就几乎翻了一番,而1000美元/吨的价格几乎是2008年年初价格的三倍。
&其实,在今年大米价格暴涨之前,自2002年开始国际粮价就逐步上涨,但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界银行4月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希兰表示,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粮价上涨态势有可能至少持续到2010年。
就在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也在减少。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而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而美国农业部近日也发布分析报告称,今年夏天全球粮食库存率将创历史新低14.6%,这将是自美国农业部1960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低值,远低于2006年夏天的19.1%和2007年夏天的16.5%,甚至低于1973年粮价大幅波动时的15%。报告称,由于气候变化、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粮价上涨还将持续10年以上。于是,各种关于&粮荒&的猜测和评论纷至沓来。
粮食危机愈演愈烈
米价持续暴涨使许多迫切需要进口稻米的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截至3月底,小麦、稻米价格为一年前的两倍、玉米涨价三分之一,全球至少37个国粮食严重短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使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出现了支付不起食品费用的&新饥民&。而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也给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地由于土壤盐碱化、森林遭破坏、洪水以及热带风暴等因素影响,大量原本可生产粮食的耕地已被荒废。因此,几乎所有粮食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大米占国内大米总消费量的80%以上。而海地今年大米、大豆和水果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50%,面食价格更翻了一番。相比于海地大多数民众每天不到两美元的收入,粮价的巨幅攀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4月3日,海地南部莱凯市最先发生暴力抗议,抗议者焚烧联合国维和部队军车,袭击联合国维和士兵,并哄抢食品店。随后,暴力抗议蔓延至海地各大城市。4月8日,大批抗议者在总统府门前聚集示威。最终,海地总理亚里克西也成为了第一个在粮食危机中下台的政府首脑。
而朝鲜也面临着近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其粮食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韩国和联合国援助机构的援助。但是国际谷物价格的上涨以及与韩国政治关系的紧张,都直接导致朝鲜面临着近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已再次将朝鲜列入粮食生产与供给严重不足的&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危机国家&。
稻米进口国孟加拉也陷入30多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之中;巴基斯坦出动数千兵力护卫运送小麦与面粉的卡车;印尼爆发抗议黄豆短缺的示威,菲律宾、印度也出现类似抗议;斯里兰卡政府鼓励民众少吃米饭,改以马铃薯为主食。而因缺粮引发的动乱也频繁发生。
事实上,目前不仅一些贫困国家正面临由于粮食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亦难以摆脱粮食短缺带来的影响。
日本粮油产品上游厂商日前纷纷宣布,将提高面粉和食用油的价格。去年日本食品价格已大幅上扬,此次粮油产品上游厂商纷纷宣布提价,将使日本迎来第二轮食品涨价潮,这无疑将对日本的家庭消费造成更大压力。
更匪夷所思的是,身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也正出现难以想象的粮食限额发售的情况。鉴于求过于供,纽约、东岸新英格兰地区和美国西岸很多大型零售商,都开始限制顾客购买面粉、大米和食油,一些消费者也在囤积五谷粮食,令货源更见紧张,出现抢购粮食情况。
国内粮价可能将高位运转
面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波动和短缺困局,国内粮食形势又如何?
国家粮食局研究员、著名粮食问题专家丁声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尽管国际粮食储备现在是30年来最低的,但我国的粮食储备却连年增加,现在有1.5亿到2亿吨的库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安全系数即粮食库存相当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18%就是安全的,而我国达到了30%以上。而且,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月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3月30日这一收购价再次被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国家发改委员一位负责人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
我国粮食供给目前保持大体平衡,国内粮价更多是受政策影响,因此我国国内粮价受国际影响有限。由于中国没法摆脱大约70%的大豆需要进口所带来的阴影,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主要是通过大豆传导到国内。所以,目前除了大豆之外,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宗粮食价格都远低于国际粮价。然而,也正是因为我国粮价处于全球最低价,其中的&差价&才容易激发粮食出口的冲动。丁声俊分析说:&从目前的趋势看,涨价的压力在短期内无法扭转,有些权威机构预测近一两年都会面临涨价压力。&
现在,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项政策纷纷出台,这些政策中又以平抑粮价为多。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和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钟普宁曾表示,当前控制粮价政策,可能会造成一年之后粮食供给不足。所以,在补贴没有跟进的前提下,一味压粮价并不会阻止国际粮食危机扩散到国内,反而可能促其恶化。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价格只是提前释放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如果仅仅关注于CPI的稳定,那么可能在一年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价格危机了。#p#副标题#e#
从自己的嘴里抢粮
&&后廉价粮时代人为成因解析
如果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其实,人类的进步史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掠夺史,从古到今,人类越走向文明,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就越大,从而间接地对自己的伤害也就越大。从目前遍布世界的粮价高企,许多国家进入后廉价粮时代的状态看,人类对目前的粮价高企不能不负责任,除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风暴、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减产的因素外,人类自身无端的浪费粮食,以各种方式从自己嘴里抢粮,也不能不说是造成后廉价粮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餐桌上、饭碗里的粮食不再稀缺了,人们对粮食就不再珍惜了,为了驱利,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人们对粮食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将粮食毫无节制的变成肉,变成代替汽油的&油&,在用来生产粮食的土地上建起工厂、楼房,所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促成了后廉价粮时代的到来。
食品越来越精细,造成粮食浪费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如果爱怀旧,脑海中萦绕不止的也许有许多关于食物的画面,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的食物非常单调,以小麦制成品面食为例,人们餐桌上的面食不外乎传统的馒头、包子、饺子、花卷、面条、油饼等等,商场里以面为原料的点心品种也很有限,能看到眼里、买到手里的也就是油条、饼干、油茶面、蛋糕、绿豆糕、油炸丸子等寥寥数样,而且,这些面食所用的面也远没有现在的面加工得那么精细,在食物的表面和纹理中,人们不难看出面里边含有少量的麸皮,这是因为那时将小麦磨成面的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有些麸皮也充填到面粉中了,这不但减少了小麦变成面粉过程中的损耗,还提高了面的营养。可是,现在不同了,如今,无论你走进哪家食品商场,看到眼里的面食食品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单从种类上说,有膨化食品、速冻食品、速食食品、压缩食品等等。这些食品,在制作上,一样比一样精美,每种食品都力争做到色香味俱全,在用料上面,也是一种比一种精,而且越精的价格越贵,有许多高档食品用的都是精粉,所谓的精粉是机器一遍又遍精加工的,小麦进到机器里,被高速旋转的机器很快磨掉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只剩一个芯了,这个芯才作为精品被单独提出来,加工成了精美的食品,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可用的小麦被隔离掉了,成了动物的饲料。&精&的过程浪费了一部分粮食,品种繁多的食品因为过了保质期而被处理掉也浪费了相当数量的粮食,比如中国每年中秋节时的月饼,因为保质期相对较短,每年都有大量的月饼因没卖完而变成了饲料。
这种因精加工、因食物品种繁多、过了保质期而丢掉的现象,中国有,外国也有,在食品的工业化进程中,粮食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从这点上说,食品的工业化进程间接地从人们嘴里夺走了许多粮食。
一口肉吃掉了数口饭
普通的平民百姓习惯于吃肉似乎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食肉量很有限,人们养一头猪,冬天杀了,全家人在一冬天,尤其是在过年时可以美美地大吃特吃猪肉,而在平时,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和贫困人口几乎不吃肉。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由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的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解决了吃饭问题,&美食全球化&的现象于是相随而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大米和大豆为主食,人们爱上了比萨饼、汉堡包、牛排,喜欢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和卡路里。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世界肉类消费量翻倍增长。肉的食用量的大幅增长刺激了相关的生产肉类的产业,因此,各种养殖业兴旺起来,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鱼、养兔等等,遍地开花。因为是养,所以必&喂&,而喂就涉及到粮食,有人对养殖的成本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以养猪计,一头猪从小到大,每长1公斤肉,消耗掉的粮食是3公斤,而养牛,每长1公斤肉,消耗掉的粮食则是8公斤以上。
为了口、胃对肉蛋奶的需要,人们将大量的粮食送到了养殖物的胃里,仅以中国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生产的粮食95%的用途是中国人的口粮,而现在,大部分粮食都拿来做养殖物的饲料了,饲料用粮在粮食的总产量中占到了75%。从这点上说,是对肉蛋奶的需求推动了人们通过动物的嘴将人嘴里的粮食抢走了。
粮食进了汽车的&胃&
同为了让动物产肉、产蛋、产奶所消耗的粮食比起来,汽车对粮食的消耗非常可怕,据一份国外资料显示,给一辆SUV汽车加满一箱生物乙醇汽油所需的粮食可以让一个人吃上一年,也就是说,一辆汽车只要跑几百公里就会消耗掉一个人一年才能消耗掉的粮食,这不能不让人震惊。
粮食进了汽车的&胃&直接原因是全球油价上涨,当满地奔跑的汽车面对越来越昂贵的燃油时,有人就想出了用其他能源代替燃油的办法。最早使用生物能源的国家是巴西,巴西是热带雨林国家,境内盛产甘蔗,巴西人用甘蔗提取乙醇,代替了汽油。巴西使用生物能源之后,欧洲紧紧跟上来,欧洲人用油菜籽生产柴油,目前在欧洲,农田里生产出的油菜籽60%都用来生产柴油。美国国土有很大一部分处在世界黄金玉米带上,因此,美国盛产优质玉米,历史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的50%,美国用玉米提取乙醇后,出口玉米的数量就逐年减少了,到2006年,美国国内用来提取乙醇的玉米达到了4200万吨,按全球平均食物消费水平算,2006年美国用来生产汽车用乙醇所用的玉米足可以满足1.35亿人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费。尽管这样,美国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停止用玉米生产乙醇汽油的意思。2007年,美国生产汽车用乙醇所消耗掉的玉米为7000万吨,2008年则达到了万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10年后,美国用于生产乙醇汽油的玉米将达到1.27亿吨。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也就是说,到了2018年,美国一年用来生产乙醇汽油所用的玉米足可够世界上近4亿人食用一年。
用粮食生产生物汽油远不止这几个国家,还有一些国家也在用粮食生产乙醇汽油(中国东北三省叫也曾一度跟风,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叫停),这种跟风,将会消耗掉越来越多的粮食。汽车的&胃&从人的嘴里夺粮现象非常可怕,如果持续下去,它不但可以持续高企全球粮价,托举世界快速进入后廉价粮时代,而且还有可能催生粮荒,使世界陷入不安的动荡中。
工业化、城镇化间接地夺走了人们口中的粮
除以上三种从人嘴里夺粮的现象外,耕地的大量消失也间接地从人的嘴里夺粮,因为耕地的减少导致的粮食减产就等于减持了人们口中的粮。耕地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地球变暖造成的环境灾害使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之外,人为的直接使耕地消失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的建设厂房首先就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之后,由于有些国家、有些地方的工矿企业污染问题处理得不好,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又逐渐地使周边的耕地变为废地,最后不得不弃耕。另外,随着全球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镇在不断的扩容,扩容就需要建房子、修路、建街道,这些活动都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有限的耕地,使全球范围内的耕地越来越少,耕地的减少也是直接导致后廉价粮时代到来的成因之一。#p#副标题#e#
1750亿美元的玩物
&&粮慌炒作内幕披露
3月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糙米期货成交量875手,期权成交量7手。场内交易商认为糙米市场无力走低,吸引了投机多头重返市场,将是又一轮多头行情的开始。
3月12日,糙米期货收盘大幅上涨。3月合约上涨45美分;5月合约和7月合约均上涨50美分。当日糙米期货成交量为1112手,期权成交量为72手。
3月1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糙米价格在经历了前一天的下跌之后立刻反弹。&亚洲市场走强帮助了我们。&一位场内交易商说,市场基本确定了菲律宾寻购大米的传闻,越南大米价格前一周大涨10.9%也支持了米价。
3月27日,米价依旧坚挺上扬,原因是供需面非常利多。亚洲地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供应急剧下滑。
3月28日,糙米期货成交量迅猛放大至2987手,期权成交量则为94手。一家基金抛售了300手5月合约,价格约为19.60美元。市场分析师称,&看来基金可能想在季末前获利平仓&。
4月1日,糙米市场收盘大幅下跌。冯伟民认为,这很明显是受到获利平仓抛盘的打压。经过前一个交易日的大涨后,交易商选择了逢高平仓抛售。当日糙米期货成交量2250手,期权成交量估计为105手。
4月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糙米市场收盘价格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瓦乔维亚证券(Wachovia Securitie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出口大米供应紧张,已经吸引全球的注意。场内交易商称,市场看涨人气浓厚,吸引投机商和商业公司积极做多,主要集中在9月和11月合约。糙米期货成交量为2316手,期权成交量为151手&&
&在粮价狂飙的今天,很多人都深深怀疑,在供求关系的背后,是否还有巨手推波助澜。而充斥着传言、阴谋论、神秘人物和资本的国际粮食市场,&ABCD&是江湖上最悠久的传说。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尽管公众并不熟知他们的存在,但是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私下里,都认为他们有操纵价格的嫌疑。&业内人士表示。
这是四大粮商的时代
回顾邦吉提供的报表,从2006年1月-9月到2007年1月-9月,邦吉的交易规模只增加了15%,但是其净销售额却增长了66%,全部门业务利润增长227%,公司主席Alberto Weisser兴高采烈地用&卓越&来描述这些数字。
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业内指出,这样的发展策略令邦吉在高价时代左右逢源。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而对于世界最大粮食贸易商嘉吉,形势也是一片大好。2007年8月-11月,嘉吉净收入达到9.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其主席Greg Page说,嘉吉的成功也是来源于强劲的市场需求。在过去的7年中,嘉吉投资了180亿美元来拓展自己的全球业务,而现在,他们看到了回报。
于是在去年,四大粮商毫无悬念地成为粮价上涨中最大的赢家。一份报表显示,2007年5月-11月,嘉吉净收益同比增长了61%,而在邦吉,2007年前9个月的净收入增长高达107%。&所以说,粮价大涨过程中,获利最多的一定不是种粮人,而是四大粮商。占据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只有他们可以定价。&业界人士不得不承认。
粮食沦为资本炒作对象
2008年1月份一份特别报告指出,货币之锚从黄金转向了石油,但随着美元贬值,货币之锚挂靠在黄金、石油和房地产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混乱,反让美元更加风雨飘摇。鉴于油价一年内翻番、金价突破900美元,金属牛市已6年,货币不得不再找新的稳定之锚,从现状走势上判断粮食可能成为继石油后的热点。2006年9月来粮价普涨,小麦、玉米价格升至近10年新高,分别上涨112%、47.3%。&当然支撑粮价上涨的基本面仍在于未来粮食供不应求,因为2007年全球粮食消费首次超过产量。不过粮价决不是仅靠供求关系就能简单决定。美元贬值导致与美元挂钩的所有商品上涨,粮价也无法置身事外,何况油价、化肥等上涨增加了粮食生产和运输的成本,自然推高粮价。更重要的是,流动性过剩让资本在逐利本性下寻找归属、投机炒作。&期货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油价与&净多头&高度正相关,可能是被5000亿美元对冲基金炒高,但如今油价已集聚太多流动性,价位已颇高。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过剩资本早已瞄准了粮食,尽管粮价已经飙升,但市场人士预计,目前有800-1000亿美元投资在农产品市场,而美国有150家机构商品投资人认为今年农产品收益会是最好的,由此今年还将有500亿美元进入炒作。
投机商建立的净多头已达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就连巴菲特也开始大量买进农产品期货。这可能只是短期投机现象,却也可能演化成长期危机。农产品期货原本为套期保值,如今却被赋予更多&货币符号&式的金融属性,因而粮价在期货价格的比价效应下,已逐步摆脱了由生产成本和供需关系为传统标准的定价模式。这种游离让期货价反过来影响甚至决定现货价,于是过剩资本在期货上的投机炒作就能脱离实际操纵粮价,那么在各种谋略下,粮食就沦为了资本炒作的对象。
粮价可能重蹈油价覆辙
由此,粮价将在基本面支撑和资本炒作下进一步上涨,同时粮价也不单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更牵涉政治谋略,它越来越像石油。美国垄断石油定价权、抬高油价以维持美元地位的如意算盘已被打破,但其利用美元定价全球的野心并未停止。高油价对美国已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源替代让玉米乙醇成为&救星&,美计划未来10年以此替代石油消费的20%,显示美国的战略重心正从控制石油转向控制粮食。一是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转移到欧美,美国是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的40%,也是最大粮食出口国,年出口量约占全球35%。美国四大粮商控制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基本垄断全球大豆贸易,这为美国控制粮食产量进而调节粮价提供了条件。二是美国用战争烧油、争夺两伊以控制油价,如今在粮食上如法炮制:一手发起玉米乙醇的生物燃料热,大量消耗粮食(3.2吨玉米才炼出1吨油)致使供应短缺推高玉米价格;一手与巴西结盟,利用巴西丰富资源(甘蔗、玉米炼油),以&乙醇欧佩克&(两国乙醇产量约占世界70%)巩固乙醇替代石油的地位,试图把乙醇变成拥有国际标准的全球性商品占得先机,垄断未来乙醇市场。三是美国独占金融文明鳌头,有能力也有可能凭借高超的金融玩法在各种有利因素(控制粮源、出口垄断等)下控制农产品期货价。如今芝加哥交易所就掌控着国际粮价的定价权。而谁控制了粮价,谁就能影响全球通胀,进而干扰各国货币政策。如此看来,美国以粮价&独霸&天下的谋略也就不言自明了。
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其他国家也各有盘算,俄罗斯借美国炒高石油价格大搞能源外交,恢复大国形象;海湾国家放弃对石油美元定价,摆脱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而巴西甘被美国利用,无非是想在拥有乙醇定价权时分一杯羹。国家层面的各怀鬼胎让粮价波动更具悬念,而粮价一旦被炒高,因粮食问题出现动荡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因为民以食为天,百姓因粮食太贵而吃不起饭,就会引发社会暴乱。政府是不允许粮价毫无节制地大幅上扬,就可能频频干涉粮价,如阿根廷2007年12月暂停小麦出口,欧盟重新开放10%的休耕农田,俄罗斯对农产品征收高额出口税等。但尽管政策极力想控制粮价,由于粮价背后的故事太多、热点太多,再加上政策监控不了游资,很难阻止资本炒作,跨国粮企垄断的背后又有国家力量支撑,政策对于粮价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而相对于去年炒石油,今年的焦点已移至粮食上。国际油价可能因炒作资本获利回吐、OPEC增产、政策调整、新能源替代等因素而出现一定回落。而粮食很可能晋升为突变性资源品,不但成为&美国战略&的王牌,而且被各类投机资本竞相追逐,那么重蹈油价覆辙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p#副标题#e#
大豆没有定价权的中国CPI基因
谷雨刚过,黑龙江乍暖还寒,虽然春耕还未到来,但虎林市农民包永富已经做好了播种准备,&我种了30亩大豆,被客商以每公斤3.96元的价格全包了。没想到价格给的这么高,这么多年头一回。&谈起去年的收成,他至今难掩兴奋,&今年我准备再增加种植面积,虽然不一定能卖去年那么高价格,但肯定低不了&&&
&我们现在是赔本做。&山东冀源有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谈到目前生产的大豆油时,顿时长吁短叹。冀源压榨所需的原料大豆,均从黑龙江采购。现在的情况是,黑龙江的大豆不光数量少,农民还&惜卖&。短短一年,大豆的价格已经由每公斤2.4元左右涨到了4元多。&原料的价格涨了一倍,豆油的销售价却根本没涨到这么多,肯定亏啊!&于是,冀源在今年的一个对策便是减产&&生产量减少30%。
&&&在我印象里,食用油价格是一涨再涨,没降过价。现在一升油的价钱可以买到以前的两升了。&住在广州安义新街附近的王晓云女士说,他们一家3口月收入6000元左右,光吃的就要花去1500元,&每个月光食油花费差不多100元吧。&王女士表示不会囤油,只能尽量跟着特价走,超市哪些特价更便宜就买哪个。而早已退休、两个儿子又都下岗的李肖华老太太,选择了少用食油来省钱。&5L的食油一家5口从过年用到了现在。&
&一度说起大豆产业就控制不住情绪&的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总经理田仁礼,用一句类似民谚的玩笑描述今天大豆的&天价&:豆子比牛奶贵,豆渣儿比大米贵,猪吃的比人吃的贵。
豆子虽小,事关重大。它引发风波眼下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CPI里的大豆基因
6.4%,8.7%,8.3%,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从未如此牵动中国人的神经,因为,它直接反映到了菜篮子里,餐桌上&&
自2007年上半年增幅多次触及3%的&警戒线&后,CPI在当年11月份达到了年内的最高点6.9%。而进入2008年以来,承接了2007年CPI的翘尾因素,2月份CPI增幅更是创下12年来的新高8.7%。
而CPI的持续攀升,权重占34%的食品价格成为诱因,其中1-2月肉禽与油脂价格30%-40%的涨幅显得格外触目。这背后,小小大豆可谓&功不可没&。
&我记得3年前5L的促销价还卖过39元,现在已贵两倍啦。&一生产企业负责人回忆去年开始不断上涨的食用油价格时如是说。对此,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整个原料的结构性涨价。中国约有80%的大豆是依靠进口的。&豆油的价格,要跟着有影响力的大豆市场如巴西和美国大盘涨。&国际性的粮食张价也迅速传到国内。至于运输、销售、人工费用的上涨,与原料价格上涨比只占较少的份额。
三年上涨了两倍,也许仍不是豆油价格上涨的终点。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驳回了国内四大食用油生产和经销企业的提价申请。这四家企业分别为中粮集团、九三油脂、鲁花集团和嘉里粮油。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说:&目前食用油的价格已经基本稳定,不想再造成市场的不合理预期。&
大豆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此,价格的持续高企,种植收益明显高于粮食作物(谷物类),这调动了油料产区农民的积极性。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做了一个课题,调查表明,东北种植稻谷的一些农民,大都有将水稻改种大豆的意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发布的分析显示,预测今年大豆的播种面积仍然将扩大106万公顷。这必然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而粮食单产的下降更是无法避免。因为1公顷土地产粮大约5000公斤,而大豆产量仅1000多公斤,相差好几倍。
今年&两会&期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公开表示,中国的粮食问题有其特殊性,其核心影响要素则是大豆。一方面,中国小麦、大米等粮食供应基本充足,只有大豆供应严重不足,70%需要依靠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一直没有把大豆作为粮食,而是作为油料作物看待。 他认为,最新一轮世界食品价格上涨,与中国大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有关。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大豆消费增长了十倍,现在每年需要进口约3000万吨,折合约2000万亩耕地。
&这意味着中国大豆增量需求将很难通过自身增产解决,而必然和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只要大豆价格和全球价格联动,其他粮食价格很难独善其身。&
一环接一环,产生了连环效应。大豆,推高了中国CPI。
黑龙江的大豆之惑
黑龙江庆安县的大豆批发市场,是周围几个县市最大的一个大豆交易集散地,可当记者到达这里时,整个市场却显得特别的冷清。市场工作人员曹海鹏说:&(现在)不太好,这些客商提着钱在这就是收不来豆子。&
由于可收购豆源少,目前山东、辽宁、吉林、北京等收购企业及贸易商在黑龙江省的收购活动开始减弱。黑龙江省外加工企业及客商每天发往省外的大豆车皮也呈持续下降趋势。
有价无市,在中国最大的大豆原产地,竟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十分玩味的现象!
对此,有人说是农民现在都挺攀价的。但更深层次的,无疑应从中国的大豆产业自身寻找病因。
1995年前,中国是大豆净出口国。本来是优质大豆代表的中国大豆,在我国开放大豆市场后,突然遭到诸多贬抑。含油量低,水分高,杂质含量高,甚至有人夸张地说,&中国大豆一半都是沙子&。各种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研究报告,急着给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盖上&劣质&的标签。同时,以转基因品种为主的进口大豆,则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到2006年,我国大豆净进口2800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77倍,进口依存度高达64%。2007年中国净进口更是超过3000万吨。
价格的差距,更令中国大豆处境艰难。以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为例,就是加上长途海运的费用,也比黑龙江当地收购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要低。没有了价格优势,中国大豆靠什么来对抗&舶来&大豆?
种了难卖,卖了又喊不上价;完全靠天吃饭,免不了受灾单产下降;地价、化肥、种子、柴油、人工费等价格又上涨&&仔细算一算,出售大豆的收益与种植成本相抵实际相差无几。农民对大豆种植兴趣不断下降。
中国每年进口3000万吨大豆,可以折合成2000万亩耕地的产量。而中国的显示是,大豆的播种面积已连续几年减少。统计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由2004年的3556千公顷下降到2007年的3165千公顷;2007年大豆产量为577万吨,而在前一年,这个数据为805万吨。
即使是面对2007年的大豆牛市,即使是面对&种了20多年,没见过这么高的价格&,但由于经受了2004年到2006年连续三年丰产不丰收的经历,黑龙江许多农民依然对2008年大豆种植没有信心。因为,他们对飘忽不定的价格,直呼看不懂。
而在产业链下端,2004年以后,国内的油脂企业普遍陷入了经营困境,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关闭,而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粮油贸易商在中国各地却攻城略地,一系列大手笔并购活动风起云涌。在经过了三年左右的行业布局之后,至2007年末,跨国粮商已基本完成了在我国压榨行业的战略布局。国内原本就薄弱的大豆产业链被完全割裂。
民族大豆产业的萎缩,大豆业内人士看得更透彻。他们形成的共识是:中国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已是&两种产业模式之争&,如果中国仍用传统产业模式去应对跨国企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无异于&当年义和团耍大刀片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对阵&,结局自然是&堂&吉诃德战风车式&的悲哀。
对外经贸大教授夏友富教授认为,大豆产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关系到2000万农民的生活,政府必须从战略层面制定长期规划。他说,因为豆价上涨,我国去年进口大豆和豆油恐怕损失了几十亿美元,只要拿出一少部分支持豆农和本土企业,情况就会改观。
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则表示,保护大豆产业关键是保护豆农生产的积极性,现在中国农民分散经营,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被国际期货市场的波动控制。应该设立最低收购价,并及时公布国内进口大豆的数额信息,&让市场尽量透明,就不容易被别人操纵&。
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之争
在距离黑龙江并不遥远的辽宁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进入2008年一季度,这里的大豆期货合约一度连续涨停,最高至每吨5500元,尽管价格随后一路震荡,但目前仍维持在每吨4000多元的位置。
期货业的老人都知道,这样的好行情并不是第一次。山东嘉益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石金柱却有着隐隐不祥的预感。&我又嗅到了2004年大豆危机前的那股气味,很为那些&战豆&英雄们担心啊!因为虽然中国是大豆的生产和进口大国,可我们却从来没有定价权,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中粮期货的一位专家的说法,印证了这一观点&&&我只看美盘,根本不关心国内的情况。你看所有的商品,只要是中国出口的,价格都是越来越低,而中国需要进口的,必是大涨。&
&每年中国要进口3000多万吨的大豆,可以说,我国大豆的进口直接影响到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涨跌。&中粮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崔伟杰指出。
让人困惑的是:如果说石油、铁矿石、铜这些主产区在国外的资源中国没有定价权还不难理解的话,那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3000多万吨进口量,定价权又是在哪里丢失的呢?
2004年的&战豆&,应该是最直接的引子。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经历几次调整冲破3000元,摸高到3499元。2003年8月,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1064美分,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409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
而在三年之后,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世界新一轮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我们又如何夺回话语权?
&必须将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做大,使之成为定价中心。你的市场做得够大,你就是国际市场,你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体现为定价中心。如果不做市场,就永远也成不了中心。这不是靠抢占制高点就能抢得到的,定价权不是争夺,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一个过程。&一位期货从业人员解释说,
目前,芝加哥期货市场的规模、历史、深度、广度都走在前面。大连商品交易所尽管成长得不错,但仍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等待客户选择。
在大豆战役上,中国输掉了第一仗,那一次惨烈的失败尝试只买回来一个教训:大买量对定价权没什么帮助。经历过2004年大豆危机的期货界人士说:&今年也许可以看成是第二次尝试,希望结果会好点。&#p#副标题#e#
从,后粮票时代的失忆
&&反思中国对粮食问题的阶段性轻慢
狗日的粮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叫刘恒的作家写了一篇在当时反响非常强烈的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小说写的是一个坚强的村妇,非常勤劳地生活着,她性格非常坚强,却被没粮吃击垮了。整日为无米下锅,为没粮吃而焦急、忧虑的她终于精神恍惚,以至于快要崩溃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有一天,她在一堆马粪里发现了几粒粮食,便如获至宝,将马粪捧在手里,将里面的粮食一粒一粒抠出来,用水洗干净,疯笑着回家了,一路走一路嘴里喃喃着:&我有粮食了,我有粮食了。&这是小说里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吉林省乾安县一个叫东金村的小村子里,一个20多岁的少妇,因为家里人口多,粮食每年都不够吃而被急疯了。有一天,家人见她又犯病了,就套上马车拉她去县里医治,坐在马车上的她突然发现车厢板上有几粒玉米,高兴得眼睛发亮,捡起玉米抛向空中,然后用手接着,接着接着,她眼前出现了幻觉,她看见玉米像天河之水哗哗地淌下来,激动得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站在车上比画着,喊着说:&快看呐,天上下粮啦!天上下粮啦!&由于她喊声大且怪异,拉车的马被惊着了,拉着车疯跑起来,这个年仅20多岁的少妇跌下马车,被辗死在车轮下。
关于粮食的悲惨故事远不止这些,建国前出生的那一代人永远也忘不了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饥民遍野的那些场景,永远忘不了许多人因为没粮吃,或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偷粮犯罪的事情,许许多多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饥荒年代的中国无以计数的家庭用野菜、糠麸代替粮食果腹的情景。好在,那一切都成了过去,成了历史。
& 中国真正的保证了粮食安全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分田到户极大地激发出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为中国农业的增产增收插上了翅膀。有资料显示,中国的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4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比国际水平偏高。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的粮食产量更是稳中有升,特别是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了5.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真的终结了粮食紧缺的历史,中国人真的过上了不再为粮食忧虑的幸福生活。
中国对粮食问题的阶段性轻慢
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12亿吨历史最高水平后,因为害怕谷贱伤农,中国曾一度在粮食政策上对粮食问题出现了轻慢。
1998秋天,到过中国农村,尤其是到过中国东北农村的人都目睹了粮食大丰收的景象,那时的东北农村,无论你走进哪个村落,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随处可见的黄澄澄的玉米,在农家的院子里、屋顶上、土墙边到处都堆着已脱了粒或未脱粒的玉米,鸡鸭鹅在院子里悠闲地散着步,对眼前的玉米瞅也不瞅,显然它们早已吃得饱饱的了,猪则贪心地在玉米堆上拱来拱去,但也只是拱,真正吃到嘴里的玉米没多少,因为它们也早已吃得胃满肚圆。
因为粮食大丰收,中国农村出现了卖粮难。粮食堆在农家院子里,急在中国各级政府官员的心里,为了保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为了让农民丰产又丰收,政府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敞开粮库,将农民手中的粮食差不多悉数收进了国库。大量的粮食压进了国库,国家为存储这些粮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财政为此增加了较为沉重的负担。
为减轻国家财政在存储粮食上的负担,1999年,中国粮食再次大丰收后,在中国涉农的大小官员口中,开始经常出现的一个词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所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压粮扩经&,为了动员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各级政府组成工作组,下到农村,总结农民种经济作物增加了收入的经验,然后组织农民开现场会,千方百计打压粮食生产。
虽然经过打压,但因为粮食丰产使农民尝到了甜头,粮食生产势头减势平缓,全国粮食产量仍然居高不下,也是为了减少库存,减轻国家财政在储存粮食上的压力,各级政府又提出了转化粮食的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叫做将粮食转化成肉蛋奶,一时间,各种养殖企业在政府的动员扶持下纷纷出现,这些企业中无法计数的畜禽消耗掉了相当数量的粮食。但是政府部门还是嫌粮食消耗得慢,又纷纷借助科技的力量,将粮食转化成药品、酒精、塑料,甚至将粮食转化成了布匹。但这似乎还嫌不够,2003年,东北产粮大省吉林省又紧跟美国的&风&率先在全国封闭运行推广了车用乙醇汽油的生产,一年后,东北另外两个产粮大省,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紧步吉林省后尘,纷纷上马生产车用乙醇汽油,紧接着,中央财政投入国债资金近5亿元支持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为4家生产乙醇的企业减免两税2亿元,同时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并免征5%的消费税。乙醇生产企业的上马,快速地消耗掉了库存多余的粮食,各级政府终于松了一口气。
政府这一系列打压、转化、消耗粮食的举措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粮食是消耗掉了,不再压库存了,但政府很快就发现,在打压粮食生产的同时,从1999年开始,中国面临的是连续5年粮食减产,到了2004年,粮食安全又提到了国家议事日程,成了全国上下最为关心的大事,2005年,中国成了世界上粮食净进口国,2007年,国家发改委终于叫停了用粮食生产乙醇汽油项目。
与国家对粮食问题阶段性轻慢所产生的粮食减产问题并存的,还有两个更严重的问题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隐忧。一个是土地问题,由于对粮食问题的轻慢,中国各级政府对粮食问题重视度下降了,在不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的前题下,为了经济的发展,占用耕地现象出现了,主要表现为,为了经济的发展,大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工厂、建新型的住宅小区,这种无节制的乱征滥占耕地,直接造成了耕地的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在减少耕地的同时,也造成粮食减产。另据最新资料显示,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的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中国耕地预计将减少400万公顷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600万公顷,土地的逐年减少将严重地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另一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隐忧是与土地减少威胁粮食安全的同时,农村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结构也将严重制约着中国的粮食生产,在对粮食阶段性轻慢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动员、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直接导致了农村种田人口结构不合理,&青壮年进城挣钱,老弱病残在家种田&成了当下许多农村的普遍现象。如今,走进中国农村,尤其是一些北方农村,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可以抬猪上车的壮年农民了,农闲时,行走在村道上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为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担忧。#p#副标题#e#
地荒了还是人慌了
&&以大连农业为切入点展开争人争地现象调查
人慌了?种粮不赚钱?
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着力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5年,彻底免除农业税,2006年开始,连续实施粮食的最低保护价收购。
然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没有因此大幅提高,反而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大连最大的水稻生产企业之一,庄河东方农庄生产的红果大米远近闻名。随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人认为,东方农庄一定可以在今年的稻米市场上大赚一笔。但当记者将这个命题抛给东方农庄总经理赵君时,她的表情并不轻松。
作为大连农业战线上的代表,赵君是大连市政协委员。国家几年来连续的粮食补贴等积极政策,并没有让赵君觉得收效太大。&在我们对于庄河水稻、玉米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调查中,农资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消化掉国家对于粮食种植的补贴。&
&赵君所说的这项调查,是她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联合相关人士围绕庄河市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两种主要品种所涉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涨价情况进行的调查。这项调查显示,目前粮食种植的复合肥每市斤由1.5元涨到2元,其它各种肥料每市斤均有0.2元到1元不等的涨幅。种子的价格涨幅更大,玉米种子一般从去年底5&5.5元上涨到7-8元,水稻种子由原来的3&3.5元上涨到现在的3.5-4元。农药每亩的杀虫剂、杀菌剂涨价1元,除草剂每亩涨价3元。
&按中等地力正常年景的每亩水稻、玉米农资用量,种植一亩水稻最低涨价57.5元,最高64元,种植1亩地玉米最低涨价52元,最高涨价63元。&赵君的调查报告中,对于两种粮食作物的成本上涨情况做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国家新增农资补贴在内,庄河市是重点产粮县每亩补贴46元多,其他县市在43元左右。加上粮补每亩20元,国家每亩补贴在60元左右。&基本上和每亩水稻、玉米涨价持平,按照农户说法是弄个直顶直。&赵君认为,尽管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在不断加强,但从总体上看,政策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在赵君看来,根据上述每亩水稻、玉米农资用量,以现行的农资价格计算,加上牛脚费和水稻的水利费、育苗费,不计算自家人工费,水稻每亩成本在400元左右,玉米每亩370元左右。按水稻、玉米亩产量900市斤算,水稻收购价格每市斤0.8元,种1亩水稻毛收入720元,除去400元成本,净收入320元。玉米收购价每市斤0.7元,种1亩玉米毛收入630元,除去370元成本,净收入260元。平均一个农户7亩水旱田,年净收入才2000元,加上7亩国家补贴,年净收入不到2500元。&而与种植保护地蔬菜、水果等相比,这样的效益简直是低之又低。&记者了解到,保护地蔬菜种植一般一亩地每年的收益可以达到元,品种优质的果树种植在盛果期每亩收益甚至可以上万元。
从这份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在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利润较少。粮食、农资涨价主要来自于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包括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获利较大。由于农资价格连年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农村6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作为政协委员,赵君对此忧心忡忡。很多原本种粮的劳动力认为,全年一年种地挣来的钱,在外面打工两个月就挣出来了。过去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庭捡外出打工家庭种不过来的地种,现在也不愿意种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粮食生产效益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家庭模式正在改变。在这种形势下,单纯靠留守族这一弱势群体艰苦劳作生产粮食,保证粮食安全是极其脆弱的,应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极力发展现代农业。利于机械化的发展,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深加工,获得高附加值。
地荒了?中国2.1亿农民从粮食生产者到粮食消费者
瓦房店市杨家乡双沙村。再向西十多公里,就是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长兴岛工业园区。村党总支书记吴传忠刚刚送走一位去长兴岛工作的村民,据说,在那里的造船厂,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达到2000多元,&好的技术工人,可以达到3000元。&
在吴传忠看来,劳动力多年不断外流,村里传统的玉米种植已经丧失了曾经的&主导产业&地位。&全村3200人中,劳动力1200人左右。&吴传忠掐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下这1200人的流向:300多人在外地的建筑业、加工业等企业打工,300多人在本地或周边的乡镇企业打工,还有500多名劳动力,也多集中于村里的蔬菜保护地种植,&韭菜、辣根等经济作物越来越多,玉米地里几乎不见人影。&吴传忠说,在双沙村甚至整个杨家乡,种玉米的屈指可数,&主要是年岁较大或有病的劳动力还在从事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而其他的人,都脱离了粮食生产者的身份。吴传忠愿意用这样一个细节记录这些&农民&身份的变化:每到年节,从外地打工归来的村民们总是把成袋的大米、面粉作为礼物搬回家,有的时候,还要带回很多饼干、小食品等礼物。
双沙村、杨家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是因为靠近长兴岛工业园区而成为特例。由于农业生产多年来低效、农村经济闭塞等多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广袤的土地,到周边甚至城市的企业打工。在大连近270万的农业人口当中,每年仅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的人数就在4万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不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人口超过三分之一。
说起种粮,张绍骋有些不好意思。&我已经有七八年不种地了。&这位来自于金州农村的31岁青年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土地被征后,我们这些市郊农民就和真正的城里人一样,吃起了&商品粮&。&
从2000年起,因为所在村子的土地陆续被征用,张绍骋和其他村民就进城开始了打工生涯,开始的时候,他给工地当劳力,现在他和妻子两个人拥有一辆小货车,从事个体运输。同时出来的几个要好的村民,也都在城里立住了脚,干运输、做小商品生意,甚至还有人干起了装修队,&都过的不错&。张绍骋说,有好几个哥们儿还趁前两年房价便宜的时候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你现在看我像农民吗?&张绍骋说,进城近8年的时间,自己不仅形象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更突出的不同,在于从过去的务农者变成了农产品消费者,腿脚不再沾满泥土,饭桌上的每一样食物都要从市场购得。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到2.1亿左右。和张绍骋们一样,他们已从农产品生产者变身为纯粹的消费者。
2007年是近年来&从土地里收获最多的一年&: 2007年大连市完成粮食总产量162.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6.8%。从全国范围看,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0030亿斤,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
但与此同时,粮食、生猪、油料等农产品价格却持续上涨,CPI持续高位。这让在外务工挣钱的游子们,在辛苦一年回家数钞票的笑容中多了几分苦涩。 &农产品丰收&与&农产品物价上涨&同时存在,究竟传递着怎样的深层信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产品供求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拉动着消费的快速增长和明显升级。最近10余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2亿多,带动了消费总量和商品量的增长。2亿多农民&变身&,增加了中国发展粮食生产&保供给&的难度。尽管部分农民能做到由家人兼顾农事,但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减少,势必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生一定影响。
大量农民的&非农化&,还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农业规模不经济。许多改饭碗的农民已经进入城市,有的土地长期撂荒,但他们并不是很乐于流转出土地,土地资源向职业农民集聚还面临重重困难。
土地流转:农民的退出机制
金州区向应镇城西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产粮区。全村共1800人,4000多亩耕地,除去人均1.3亩口粮田外,还有人均1亩的责任田。地处十年九旱的金州区向应镇,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玉米和大豆都歉收,加上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即使遇上好年景,一亩大田也很难看到200元钱的纯利。1996年以前的城西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00元,远远低于金州区的平均水平。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整年,有地没钱的处境让村民们愁眉不展,村里70%的劳动力不再坚守土地而涌向城市,全村弃管土地达1300亩,大批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土地成了农民手中的&鸡肋&。
城西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海,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产粮区。在农副产品紧缺的年代,土地产出效益高,自然是农民的宝。然而到了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年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时甚至不升反降。1996年以来,城西村把目光投向了高效农业,开始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几年下来,他们发现,以一亩三分地为单位的独自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啻于风中浮萍,即使有点效益,增加的幅度也很有限,村民收入增长仍然不快。
要彻底摆脱农民有地无钱的困境,就必须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土地上做文章。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1998年村委会采取租赁和反租倒包的形式,集中了部分农民撂荒的400多亩土地,建起了大连向应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订单农业,农民成为土地上的打工者。一时间,城西村花卉、蔬菜等订单农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产业优势日益凸现,村民也一次性得到了固定的租金和承包金。后来,他们又以集体土地及资产作为集体股本,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将61户农民承包地部分或全部折价入股,成立了大连市农村第一个以土地入股为主要投资方式的股份制企业&&大连向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向应农业&已成为知名品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已进入商场以及各大超市。
&向应农业&的成功,使土地流转的机制像潮水一样在广大农村涌动。在庄河市吴炉镇的光华村、平山村、小房身村,他们成功地与土地租赁方签订了为期23年、3500余亩的土地流转经营租赁合同,每亩年租金350元,参与土地流转经营的农户,每户年均获利11000元,每亩土地比自家经营年收入增加800元。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应选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应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譬如,在两大体制的建立上应有所突破:一是农村土地流转体制,二是农民的退出体制。
首先,只有将耕地流转集中到那些愿意种田、会种田的大户手中,才能消灭目前农村存在的弃耕、抛荒、&双改单&等现象,向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要效益,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真正钻研农业技术的专才,培育出一个高效的&三农&服务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效率,以快速上升的&效益&吞没飞速增长的&成本&。所以,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前提下,应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机制的建立,推动流转健康快速发展。
另外,正如工业中&机器排斥工人&一样,规模农业、高技术农业从根本上也是排斥农民的。减少农民是农村改革的应有之义。农民往哪去?答案很简单:城里、工厂里。现在,4个制造业工人中有3个是农民工,农民工在城里工作,但在农村还有&宅基地&、&承包地&。如果这些&宅基地&变成耕地,又会增加多少粮食产量?这些&承包地&如果流转到种田能手和种田公司手里,又会产生多少规模效益呢?但目前,这两者只是供农民工们春节回家时的&观光游览&而已。为什么他们不能从&农民&的身份上&退出&,还要占据甚至是变相浪费农村的这块资源呢?因为他们进不了城,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廉租房制度等有关政策还无法给他们提供长期生活在城里的保障,于是,就脚跨城乡两界,既苦了农民工,又降低了国家的综合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农民的退出机制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综合效率的提高,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良性发展。#p#副标题#e#
18亿,最后的红线
守住耕地最后防线
2006年春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当时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号召性的口号。但是,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第149次常务会上,国土资源部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没有获得通过。会议作出了暂缓批准《纲要》的决定,并且强调,18亿亩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不仅要管到2010年,而且要管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
&紧接着,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底线为什么是18亿?
我们来算一笔账:目前13亿人口吃饭,加上工业用粮等,每年粮食消耗量应该在4.5亿吨左右。200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4.57亿吨,到2003年降到4.3亿吨,仅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随后的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实现恢复性增长,到2006年为4.9亿吨。
我国每年还要增加上千万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我国达到小康水平时,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
这么多粮食,到时候能生产得出来吗?农业部的专家介绍说,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地数量、播种面积的单位产量以及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总面积之比,还有复种指数和天气等因素。据农业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八五&期间我国粮食单产增长每年只有8.2斤,&九五&期间每年为0.6斤,&十五&期间每年为10.1斤,单产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8%。
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逐年提高,由1952年的131%提高到2000年的158%,继续提高的空间有限。粮经比虽然会进一步降低,估计到2010年和2030年的粮经比将分别降到70%和62%,但仍高于46%的当前世界平均水平。
按以上算法,到2010年和2030年,如果我国粮食完全自给,需要耕地数量分别为19.2亿亩和19.47亿亩;如果实现粮食95%的自给目标,则需要耕地分别为18.24亿亩和18.5亿亩。
如此看来,18亿亩耕地,是一个并不宽裕的数字。
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日,国土资源部对社会公开发布了《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2001年的19.14亿亩锐减至2007年的18.26亿亩,迫近&红线&。面对现实,人们有理由担心,按照这样的减少速度,中国的耕地还能不能养活中国人?历史上,我们曾不止一次提出必守的耕地总量红线,又不止一次地失守。这一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会不会再次失守呢?
事实上,&18亿亩耕地红线&只是一个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综合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从1979年至今,我国的粮食政策经历了四次政策性波动,这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走出了许多探索之路。
链接:粮食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我国现有耕地的锐减,一方面是国内粮食价格面临空前的上涨压力,所以,尽管目前国家对农业粮食生产有着诸多的保护措施,但是我国的粮食前景依然不容乐观。这主要集中体现在粮区产量现状和粮食的运输瓶颈上。
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包括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黄淮海的河北、山东、河南3省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5省共三区、11个省。该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2%,2003年耕地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国的约53%、51.8%,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59%,而粮食总产则占全国的约61%,足以说明该区域粮食生产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就这一部分现有的我国主要的产量地区也正面临着自然灾害、耕地锐减、物流不畅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我国现有产量区的粮食产量。特别是物流方面,是近年来影响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中国经济整体市场化的进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粮食市场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格局变化很大。粮食生产已向一些主产省集中,原来一些产粮大省变成了主销区或产销平衡区。相应地,&南粮北运&的传统流通格局已经逐渐演变成目前的&北粮南运&。我国稻谷流量最大的是从黑龙江省流向华东和华南地区,玉米流量最大的是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流向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及四川省,小麦流量最大的是从河南省流向其他地区,大豆流量一是主要从黑龙江省流向关内,二是进口大豆主要从沿海港口流向内地。粮食跨省的流量大幅度上升。据国家粮食局的统计,上世纪90年代全国粮食跨省流量为3000万吨/年,近年来已超过9000万吨/年。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粮食跨省流出量最大的是黑龙江省1513万吨/年,其后依次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全国粮食跨省流入量最大的是广东省1186万吨/年,其后依次是浙江、北京、福建、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等。粮食跨省流量大增,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省际经济交流的迅速扩展,但其问题在于,一旦运输能力跟不上,就可能造成供求失衡,价格波动,乃至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国内的粮食前景不容乐观。[]&&&&[]&&&&[]
<table width='100%' class='box'&&相关文章
│ 您是第位访问者
Copyright &
瞭望中国杂志社有限公司 法律声明:《瞭望中国》杂志社版权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请使用IE6或以上浏览器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可以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