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世界是对自我意象的无限超越吗

佛门祈愿 吉祥平安:
您目前的位置:>&&&&&&
佛教文化推崇荷花原因探析
日 11:53:31
荷花,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学名Nelumdo mucifera,也称莲花。古称水芝、菡萏、芙蓉、芙渠、芙蕖、玉环、泽之。荷花原产于中国,通常在水花园里种植。莲长在中亚细亚、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夏天开花,淡红或白色,单瓣或复瓣。荷花是印度的国花,是圣洁高雅的象征。莲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关联人们的精神境界,可谓大俗大雅之物。俗可作美食、器具,雅可入艺术境界和宗教文化。莲花成了佛教四大吉花(优昙华、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之一,又是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法轮、宝伞、吉祥结(又称“盘长”)、右旋螺、莲花,宅瓶(又称“罐”)、金鱼、宝盖)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塔、法轮、莲花、光相、e读作“万”、念珠、菩提树、曼陀罗 、六色旗)之一。可谓“莲花”无处不在,无时没有!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院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为什么佛教文化特别推崇荷花作为象征意义呢?
一、佛教发源地印度文化崇尚莲花是美好圣洁的象征。
二、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深刻。 印度盛产莲花,佛经记载,古时共有七种(2种荷花,5种睡莲),有“七宝莲花”之谓。莲,花叶俱美,在炎热多雨的印度各地生长茂盛,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成为古印度人的自然崇拜物。
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在印度文化中,莲花是生的再生,但信仰上的意义之外,莲花集合了真善美所有的象征。古印度作为一个热带地区国家,其文明正如繁密而多姿的植物,在潮湿而炎热的空气中,展现热带植物特有的慵懒与妩媚。修读梵文的人会在经典里读到,在婆罗门教,不分男女,都可能被形容为眼睛黑白分明、手足如盛开柔软的莲花。源自印度的佛教故事听起来也就极为浪漫。
其水清澄,众花覆上 。莲花成为创生必备花朵,可以从生态上解释。在阿育王时代收集、也就是最早期的佛教经典里,提到世界起始的《起世经》记载:“彼诸山中。有种种河。百道流散、平顺向下。渐渐要行。不缓不急。无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浅易涉。其水清澄。众华覆上。水流遍满……”
水涝不现,云雾消除,有清凉风的创世纪,山与山间的河流上,覆满莲花。志上第一个生命起源于水,今天植物学界已经知道出水芙蓉是最早出现地球的开花植物之一。是否人类老祖先也早掌握莲花是“活化石”的相关知识?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依据印度当时的文化习俗,很自然地把莲花放在很高的地位。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消除了困难,那里自然生长着美丽纯洁的莲花。一朵莲花,已经成为一个庄严世界。在信奉佛教的土地上,莲花图像四处可见,是很自然的了。
莲花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寺院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U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
日本人主要把莲与死亡以及幽灵世界连在一起。日本花道的典型办法是:用半枯的莲叶和莲蓬、新开的莲叶和莲花、以及未开的莲叶和莲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于是,在佛教艺术中,莲花是能够消除人间疾苦的圣洁之花。在寺院和古塔等佛教建筑中,雕刻着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佛寺称为莲宇。一般佛堂里被供奉的持莲观音,双眉下垂凝视手中莲花,内心世界圆觉无碍,持莲是否意味着远离欲望?观音多种化身里,还有卧于莲花丛中的莲卧观音,可以助人脱离世俗苦海。莲花是佛教的重要符号和吉祥物。根据《佛陀本生传》记载,释迦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边,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
佛教莲花所具象征意义,除了源自古代印度宗教思想,远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甚或希腊都已广泛使用莲花象征、出现莲花纹饰,并与佛教互相影响、变化。“若依照时间顺序,埃及莲花意涵创造、再生的能力更早出现,”埃及文化里的莲花特征也是有不少进行研究。
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三、莲花的品格和特征宣扬了佛教教义精神。
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花”就是莲花,这“叶”就是荷叶。
在佛教中借用了印度教的象征意义,莲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佛通常被描写坐在巨大的莲花和莲叶上。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徒相信莲花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人们对莲花寄予了美好的联想,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荷(莲)花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被誉为是莲花王子;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妙如莲花”;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莲华,即妙法。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五、莲花标志是满足佛教信众寻找一个偶像象征的需要。
六、为什么古印度佛教兴盛时,信众不直截塑造佛像敬奉,却让莲花成为象征佛教的符号,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
佛教最初是不允许塑造佛像的,信徒就用莲花象征佛陀,成为他们的精神象征。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本人是极力反对偶像崇拜的。佛陀在世时,批判过当时婆罗门教的神灵祭祀和梵天崇拜,否认世界造物主与命运主宰神。他同样反对弟子将自己神化,反对信徒把自己作为世界主宰而加以崇拜。佛陀自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佛陀是人间的佛陀。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微脆,是没有永恒、独存、唯一的绝对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彻见缘起法相的人间觉者,谆谆教导弟子在善知识的指导下,还要依靠自己如法修行才能走向解脱,临终时还交待随行弟子在他去后以戒为师。
细观寺院牌楼上的雕刻,在记述佛陀一生的雕刻中却看不到佛陀的形象。有的雕塑只有一匹马,马背上有一把伞,伞下的空白象征着佛陀的存在。雕刻中出现最多的符号是莲花、菩提树、金刚座、法轮和足印。莲花象征释迦牟尼的诞生,菩提树和金刚座象征着释迦牟尼成佛,法轮象征着法轮初转。足印象征着释迦牟尼四处传教的善行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佛教中佛像的出现,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出现了佛像。据说有一次佛陀上天为母说法,人间弟子不能听佛说法,思佛心切。优填王和波斯匿王就分别以牛头钐从胱夏フ娼鹁闹谱髁俗钤绲牧阶鸱鹣瘢怨┱把隼癜荩菸孔约核寄钪摹7鹣袼淙怀鱿至耍床⒎亲魑枷窭闯绨荨R蛭笔狈鸬茏尤衔鹜邮侨颂焓Ρ恚拗さ墓Φ伦衔薇龋腔墼猜奕保侨思浞卜虻牡袼芑袼芡昝捞逑帧R怨そ持谱鞯姆鹣翊矸鹜樱嵌嗌偈嵌苑鹜拥馁翡隆7鹜幽后的六百年间,佛弟子也一直不立佛像。在印度早期的佛教雕塑艺术中,佛陀的莲花座上是空的,没有任何佛像,人们仅以莲花座、菩提树或佛陀的脚印作为他的象征。
佛教虽然反对偶像崇拜,却也不否定佛像的存在意义。后世的善男信女们出于对佛陀的怀念,雕刻塑造出庄严的佛像供奉在塔寺里,以寄托众生对这位正觉者的无限追思,同时也期望佛之正法常驻人间,利益群生。到了阿育王时代,古希腊人精湛的雕塑艺术传入印度,使佛像造型更为完美庄严,看后即能使人生起欢喜心、恭敬心与清净心。再由于大乘佛教的出现和弘传,佛弟子认为虽然释迦佛的肉身已逝,但其法身无处不在,恒常说法。又认为十方三世有无数诸佛在教化众生,人们就以佛像代表佛的法身,从此佛像就开始大量出现。
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荷花寄托了美好情感。
八、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还是中国。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音xí)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在《尔雅?释草》中说: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音dì),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音xiá),梗子叫“茄”,本叫“Z”(音mì),即荷茎入泥土中的部分,根部叫“藕”。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玉华”、“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书中也称水芝(见隋唐陈羽《夏日宴九华山池赠主人》诗:“百花开尽水芝香”),玉井花(见唐韩愈《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莲之地下茎称藕,其花故也称藕花(见宋僧道潜《临平道中》诗:“藕花无数满汀洲”。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文物上已出现荷花图案。如出土的周朝莲花造型壶、青铜器上有莲瓣花纹。受佛教影响,魏晋与唐朝器物、雕饰、佛像更几乎都佐以莲花纹饰,因而开出壮丽的莲花纹时代。
文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珍视莲花,并演绎出丰富、圣洁的内涵。莲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的性质如同太阳,所以莲花在埃及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而印度古代,莲花象征女性的生殖能力,代表多产、力量及生命的创造,同时也是丰熟、神圣、不死的象征。所以,在印度莲花被视为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国花。同时,莲花也是佛国净土常见的庄严。由于莲花的生长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引喻为清净、尊贵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征。如在《长阿含经》中,就将水面上清纯的莲,比喻为超脱染污世间的圣者;或将莲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忧愁的消失。由于莲花丰富的内涵,所以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莲花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一方面如“连生贵子图”就是取莲房多子,另一方面则莲与连的谐音,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莲花入诗亦入画,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历代文人墨客写了不少咏荷的诗词曲赋,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比如北魏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北宋周敦颐酷爱荷花,对荷情有独钟,著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并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比喻富贵之人,而以莲花来象征君子,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 据考证,《爱莲说》脱俗拔尘的意境,有着佛教的因缘。周敦颐曾与不少高僧有密切往来;他后来隐居的庐山曾是东晋高僧慧远同陶渊明等人组织“莲社”的地方,是佛教胜地;佛教中莲花被用来象征清净无染,佛陀布道的座位称“莲花座”,相应的坐姿亦称“莲花坐势”;释迦牟尼所说的极乐世界到处是莲花,遂有“莲花世界”的美称,佛教中的净土宗又名“莲宗”,专以莲花为喻阐释佛学的经典叫《妙法莲华经》……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讲,“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周敦颐之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有拾彼法牙慧之嫌”。邱汉生更明确指出,《爱莲说》实乃《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中“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这段文字的翻版。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莲花亦为道教所重,传说中的太上老君,一出世就能行走,一步一朵莲花,共成九朵;道教奉祀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手中所持宝物即荷花;周敦颐的思想得于道教者亦不少,他的所谓《太极图》即来自道教,《爱莲说》字里行间亦蕴涵着仙风道骨的圣境和神韵。《爱莲说》至今仍影响著中国人,文中莲花出污泥而染喻君子,民国文人钱锺书就认为作者的“灵感”得自佛家说法。佛教探求解脱人生苦难,人生是苦海、是火宅,成佛,是最高理想,莲花出污泥而生鲜美花叶,正如佛教解脱过程。《中阿含经》里,释迦也说“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
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咏叹荷花的诗,通俗易懂,可谓经典绝唱。歌咏莲花的高洁,足以说明文人偏爱莲花的理由。仔细揣摩诗的题目,才意识到这是送别诗,寺院与荷花联系起来,有了更深一层的寓意。每个字缝里隐隐看到荷花与佛寺不同寻常的关系。
宋朝之后,民间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力更让莲花的宗教意味转向民俗意味。工艺品里肥胖婴儿手持莲叶或莲花手舞足蹈,是在祝福人连生贵子。莲叶下护藏着大鲤鱼,要人连年有余。民间流布的莲花图案,也难以断定与信仰毫无瓜葛,但人间烟火味十足。是否意味着莲花的双重美感,人性与神性,世俗与庄严,烟火红尘与极乐世界。莲花本来生于水土两元世界,出污泥而暗地妖娆。
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文学故事人物,相传曾家住扬州)曾写道:“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表达了她对并蒂莲的无限憧憬与祝福,也说出了人们普遍对莲花的精神崇拜,只不过佛教将这个意象挖掘得淋漓尽致而矣。
根据荷(莲)外形及不同生长时期及部位有不同的名字。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少了对植物精确的认知,可能让人想像更丰富,但《金刚经》要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勿在妄念、现象上产生我执、牢牢不放。放下莲座,正如只有舍舟才可能登岸吧!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也被广泛地认同,这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九、佛教文化莲花象征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传,这对吉祥图案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许是受佛手中拿的吉祥草的启示吧,陶瓷中也产生了轮回永生的图案,即现在的波浪纹连续图案,莲花本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北朝时就已经盛行以莲花纹为陶瓷装饰。在莲花图案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成的“宝相花”,其名称与佛坐象名称――宝相相同。“宝相花”的珠点也与佛珠相仿.“八宝”也称”八吉祥”,原是佛教庙宇中供在佛、菩萨“神桌”上的吉祥器物,到后来,“八吉祥”已成为瓷器图案中极为普遍的题材,并不仅仅限于佛教供器所用。它们分别表示,法螺一―宣传佛教妙言;法轮一代表轮回永生;宝伞――曲度众生,白盖(华盖)――曲度众生,莲花――清静:宝瓶――功德圆满,金鱼――活泼,盘肠――万劫不买。这种由佛教直接派生的吉祥寓意,符合我们民族向善的心理乃至追求永生的理想。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都要人相信有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要求人修身养性,追求至善至美,然后达到幸福的永恒。因此,常常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他们笼络人心,消弥,人民反抗情绪的工具。历朝历代或独尊儒术,或三教并立,上以其风化下,渗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吉祥图案也被统治阶级用来表现荣华富贵,天下太平。明清时期,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乾隆皇帝提倡佛教,他在各地广建庙宇,所谓的“八宝”乾隆时已在景德镇制作了精细的粉彩瓷器。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饰有吉祥纹样的陶瓷已成为习惯化了的,并能默默地为人们所接受的艺术语言,成了可以和我们对语的精神同构。艺术是心理及思维的形态投影,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家是吉祥图案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奠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佛教进入中土后,原本喂养众生的荷花渐渐确立洁净的象征。在魏晋出现许多《芙蓉赋》,所谓“浴灵沼之清漱,结根柢于重壤。”士大夫的莲花超逸脱俗,洁身自处,虽与当时社会人心因有清明社会相关,正好也与佛教“不著世间如莲花”思想契合。
中国文人认为莲花是身心俱洁的清凉世界,根据《剑南诗稿》记载,宋朝诗人陆游七十八岁那年,曾梦一故人对他说:我为莲华博士,专管镜湖。如今我要离开了,你能代我掌管月光风露,维护莲花吗?每月你将得到千壶酒作报偿,陆游从此不曾忘怀莲花博士的美梦。几年后陆游病重,又做起莲花梦,梦中,果真行走在万顷荷花中。陆的故事可以说是佛、儒、道的结合吧。
佛教文化与我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共生共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光耀史册!
十一、聚论纷纭莲花意象中的中国文化的意义
十二、踏进寺院,低眉微笑的菩萨跏趺于莲花座上;救苦救难的观音脚踩花,对着大千火宅洒下甘霖。道场印制的善书,在商家店面外的骑廊随手可取,封面上一朵红莲伴着低垂的荷叶,少了开在湖塘的艳丽与娆冶,多了几分善意与圣洁。
莲花座造型以印度佛教的符号著称,但是最古老的莲花符号应该是古埃及神话的一部分。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是一个金色的孩童,每天从一朵水中莲花里升起,所以莲花在古埃及意味着轮回与复活,莲花的另外一个象征意义是生殖。这个符号在埃及的定型远远早于佛教的产生。尤其是一种蓝莲花更是因为长生不老的医药价值常常进入古埃及的各种艺术造型中去。所以我们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看到一些莲花造型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来自佛教影响,很可能他们直接来自埃及。
莲花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更为丰富多彩。
净土世界一莲花 。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视莲花,”日本老一辈佛教美术研究学者林良一在《佛教美术的装饰文样》中写道。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本是许多文化喜爱惜用的主题。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明朝详述各种植物的书籍《群芳谱》就特别强调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
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对修净土宗的信徒,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后皈依处。在净土思想的代表经典《阿弥陀佛》中记载,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一员,视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长短不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阿弥陀经》中也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妙法莲花 。佛教有不同派别,也让莲花生出各种意义。有别于净土,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莲华,即妙法。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
古老的南传佛教圣典《经集》,也采用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形容不为诸种情欲所污染的生命。莲蓬上成熟的莲实,必须剥去黑而坚硬的外壳,才是人们食用的白色莲子,“正如人的佛性”陆艳冰说。小小的莲房、莲子,在佛间弟子眼中,广阔无边,是人所探究,也是应认识的本心、佛性。莲蓬上供莲子居住的一格格莲室,曾被喻为人体的窍门。
佛陀讲经,要人行菩萨道,渡自己,也要渡众生,让人人成佛。莲花努力开花不只是为了开花,而是开花才能显出莲子。一片片的莲花瓣,正如佛陀以很多方便法门接引众生,通过不同法门,人们得显出藏在其中的佛性,进而成佛。
佛陀步步生莲。莲座,乃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开释而设。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座,与荷花云锦可观,香远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关。“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大智度论》卷八记载了几个为何趺坐莲花的原因,除了莲花在众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严妙法,莲花柔软素净,坐其上花却不坏,更可以展现神力。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与人中之花有别,“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
佛陀不起分别心,拈花一笑,何必一定是莲花?因此陆艳冰认为“起于印度的佛教也受早于它的婆罗门教(早期的印度)、印度教,甚至民间思想影响。”
《大正藏》经典上记载,印度教创造神梵天王坐千瓣莲花上诞生,受此影响,佛教诸佛也在莲花上说六波罗密。“佛因随世俗,不得不采用梵天的莲华坐,”有人说,“……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在佛教雕塑等各种图像中可以看出,佛陀座椅有金刚座、狮子座与莲花座三种造型,前两者由具威严的帝王宝座转化而成,佛陀与弟子谈话的非正式场合出现;但当世尊宣讲重要经典如《法华经》,“一定趺坐于莲花座上”。
“佛也继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为莲华化生创造伟业的主人公。”经典里众生可以藉由“莲花化生”,乘著莲座进入净土,恐也由此一脉相传而来。今天信徒都知道,根据《佛陀本生传》记载,释迦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边,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
■污泥是“福田” 。相对于文人的出污泥不染,佛教莲花出污泥的意义更广。
大乘佛教,强调在世间寻求解脱,在五浊世界行菩萨道,菩萨以众生为福田,污泥就是福田,所谓即此即彼、即恶即善、即染即净、不离两边,因此大乘佛教体悟到“高原陆地,不生此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花与根其实融合为一,无染与净之别。
在内修、静定、沉思的修行之外,污泥其实也是锻练,是非理性的忍辱、牺牲,如经地狱炼火,才能完成宗教性的崇高与升华,迸发出生命最惨烈而华丽的光焰。不经火焰,如何化为红莲?
中国莲花再生的故事也在《封神演义》里活生生上演。李哪吒触犯天条国法,罪及自身、祸延父母,为了赎罪,剃骨还、割肉还母,灵魂却在师父太乙真人帮助下,由莲花所化,脱胎换骨,就此乘著风火轮,成为不朽之身,“再生”成民间崇拜之神。
莲花的自身属性再综合各家说法,正如大乘经典《华严经》三字,一朵莲花,已经成为一个庄严世界。在信奉佛教的土地上,莲花“图像”四处可见,是很自然的了。
仪式丰富的密宗佛修道场,莲花是观想的对象。一般佛堂里被供奉的持莲观音,双眉下垂凝视手中莲花,内心世界圆觉无碍,莲友认为常念持莲观音名号可远离欲望。观音多种化身里,还有卧于莲花丛中的莲卧观音,可以助人脱离世俗苦海。
佛教来到“东土”之前,由或文物上已出现荷花图案。如出土的周朝莲花造型壶、青铜器上有莲瓣花纹。受佛教影响,魏晋与唐朝器物、雕饰、佛像更几乎都佐以莲花纹饰,因而开出壮丽的莲花纹时代。发表过有关佛教莲花纹饰报告的陆艳冰表示,中国艺术里的莲花形式非常多样,与古埃及较为单一的睡莲造型有很大不同。 敦煌、云冈的一座石洞里,四面就是一朵巨中莲花围成,一片巨大的花瓣前一个个静定的佛像;荷花花瓣、叶片形状特殊,因此造型被拉长、压平、塑成方形,总可以看出是莲花纹饰。莲花纹、莲瓣纹、莲叶纹,甚至文物上的海石榴纹、西番莲纹、葡萄纹饰,都是由莲花延伸演变或加入莲花纹的综合体。
■生命如睡莲开合 。当中国大地上一朵朵的荷花谢了,莲子成熟,水泽乾了,莲藕可掘,人们得享莲花带来的可口。不产莲花(荷花)的埃及,在泛滥的尼罗河畔开启文明,睡莲一朵朵漂浮于河畔与大河网系下的湖沼。在今天植物学者眼中,台湾自非洲进口的睡莲,仍是与落地生根一样“好生好长”的植物。
以睡莲为国花的埃反,视睡莲的开合,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统治尼罗河上下游的古埃及帝国,期望生命的不朽,将肉身制成木乃伊,幻想生命可以“如睡莲的开合”,因此睡莲常被用在葬礼,祈祝死者只是如睡莲暂时闭合,仍有复活希望。
公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一年完成的埃及但克哈门王陵墓,在一九二二年被挖掘出土,这个埃及少数未被破坏的古墓葬,彷佛睡莲王国:莲形的神殿柱头;死者航行于幽冥大海的模型船,摇桨亦是支半开的睡莲;墙壁上,做埃及艳后般打扮的美丽女子,手执含包半放的睡莲,回头给坐在其后方的女伴鼻上递送过去,被视为线条僵硬严谨的埃及雕刻,因为这样的动作,彷佛传出了柔软的睡莲香味。特别的是,大部份睡莲造型都含羞半开,是在特意强调睡莲开合的能力?
由水中深处冒升至水面的睡莲,像造物主潜藏的生命力,暗示着创造的本源,不仅许多神话与莲花有关;崇拜太阳的埃及王国,也出现太阳神以童子之姿坐莲花之上的图案。
■谁影响谁?让人好奇的是,有人认为莲花座的产生,与荷花有平面的莲蓬、方便盘坐有关。只是从生物学上看来,埃及不产有莲荷的蓬花,因此,是原本不产荷花的埃及受到印度影响,才出现莲座?或是埃及睡莲创生的想法传进睡莲、荷花俱生的印度,丰富了人们想象,印度神只才开始盘坐荷花之上?甚或三千年前的埃及其实是有荷花的?
甚至今人认为佛教受到它之前的宗教影响,又有没有可能是佛教建立后,回过头去影响印度教、婆罗门教?为了凸显与佛教的关系,婆罗门教就有释迦牟尼佛是其主要神九次化生的说法。
根据佛经描述的莲花,有白有青有赤有黄,不同颜色有不同意义,如白色代表“深”;青色是“善”;赤色是“觉”。亚洲只有一种开白色系的莲花,从事佛教艺术研究者认为,佛经中提到的莲花,是许多不同品种。如“众生于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里的七宝莲花,是由两种荷花、五种睡莲组成。
根据佛书描述,如常被比喻为清明目光的青莲花,就被推断为花瓣形状比荷细长的睡莲。但佛经中的黄色荷花,会是只产在北美洲的黄色荷花?那又是如何到了印度,成为天上莲花的一员?
荷花为避免被小虫啃食,茎上长满小刺,佛典为与睡莲分别,还称荷花为“有棘的莲”。譬如“睡莲、有棘的莲,在水中、在泥中、正如在欲海里。”
今天佛教信徒以“莲友”相称、交谈时“口吐莲花”……,信仰生中提到莲花,其实已经是睡莲、荷花不分。对信徒,是睡莲、是荷花,并无大碍,因为这些“天上莲花,能随缘,视需要开花,让众心喜悦,说它们是假却又是真,其实都在一心,所以称之为妙莲华,”翻译自佛经上的记载。
■白莲下凡,万民翻身? 。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荷花重要性不减,但佛教生活题材不再华丽,莲花图案化色彩也减低。
宋朝之后,民间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力更让莲花的宗教意味转向民俗意味。工艺品里肥胖婴儿手持莲叶或莲花手舞足蹈,是在祝福人连生贵子。莲叶下护藏著金鱼,要人连年有余。民间流布的莲花图案,也难以断定与信仰毫无瓜葛。比如唐代佛教神只里有所谓“化生儿”,手持莲花嘻耍,每年七月七日乞巧节,市井小童跟著模仿。他与连生贵子有无关系?也让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产生兴趣。就连“中国的插花也是源自北朝佛教『供养花』的义式”。
到今天,中国人即使不懂《妙法莲华经》等禅理,却都知道盂兰日要点莲花灯;送子娘娘也让金童玉女坐著莲花投胎人间。一小方莲座可以消业障、超渡、助人修行,也就不难想象。明朝以来的白莲教也以莲花为其教派名称而高喊:“白莲下凡,万民翻身”呢!
只是,佛家是为帮助修行而出现各式莲花图案,以之代表佛号、或在仪式中使用,若因此执著于佛号,反而失却修行本意。“佛典从未叫人抢著订购莲座!”一位师父说,净土教派认为人人只要念“阿弥陀佛”,都可以进入净土。
十三、佛教吉庆祥瑞之物莲花符号的重要作用。
十四、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还有九种象征,都包含莲花。与这样相似寄予了祥瑞意境的还有13种植物:1、菩提本非树;2、净土世界一莲花;3、杨柳青青出苦痛;4、逢庙必栽银杏树;5、扑朔迷离娑罗双树;6、吉祥富贵无忧花;7、曼陀罗花;8、丁香;9、茉莉花;10、忍冬;11、瑞香;12、香茅原是吉祥草;13、浮生若梦昙花开。莲花也赫然列入其中。
花本是普通的花,树本是普通的树,但和佛教诞生发生了联系,仿佛具有了佛性。或者说,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文化色彩。
人本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红尘,思想一旦成为高峰,站在上面俯视芸芸众生,便有了超脱的意味。站在人类思想高峰的人,普渡众生,便成了佛。一种思想传播得久了,人们便信仰它,这种思想就成了宗教。
如果说莲花在涤荡游人的心灵,那么无处不在的佛文化精髓,无不让人豁然开怀,佛意溢身。
以莲花象征佛教文化之一的符号,与佛像等标志物在教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宗教功能。主要用于佛、道教信仰者崇拜、供养;有些宗教塑像、画像也作为修炼之用,特别是佛教密宗的曼荼罗(坛场);也有一些宗教形象被认为有驱邪降魔的功能,如佛教明王金刚、道教的门神形象等等。
二是传教功能。佛教、道教的艺术形象可以庄严庙宇殿堂,让信仰者产生或敬畏或亲近的感觉;一些佛陀、老子等宗教人物的传记经历,佛、道教经典中的故事,以及佛、道教法师活动过程,都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本生画、经变画、水陆画等等,将其教理教义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信徒。
三是艺术功能。主要用于人们的审美欣赏,但同时也可以增加佛、道教自身的文化品位。
佛教是一种精神信仰,它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即使在看来也是极富人情味的,成为古代百姓精神支持和心灵安慰,而佛教的香火源远流长,一直至今。
如果漫步在佛寺道观,在香火缭绕的殿堂中,我们可以看见慈祥的观音菩萨,面目狰狞的护法金刚,可以看见正襟危坐的原始天尊,也可以看见永远是笑呵呵的大肚弥勒佛;但如果我们进入一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决不会看见任何的人物,甚至是动物的雕塑、画像,只会在线条分明的几何图形中体会真主的无限超越;当我们进入一座宏伟的天主堂,我们可以看见耶稣从降生到受难、复活,各个时期的画像,可以看见怀抱小耶稣的圣母雕像,有时还能与历代圣徒的形象不期而遇;但如果是在基督新教的教堂里,我们则只会从一副十字架中体会上帝的救恩。
同样是宗教,是什么造成这些宗教场所在外观上如此大的差别呢?答案就在于,这五大宗教在对待偶像上的态度极为不同。
从表面上看起来,中国佛、道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这些一神教信仰差别很大,但我们不应该将中国的佛、道教简单地归结为偶像信仰、落后愚昧。《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申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一切有价值的宗教,总是力图通过有限的形象去追后其背后的无限超越,宗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象征手段,目的都是为更加接近教徒心中的终极关切。真正的宗教信徒,不应该仅仅为了象征手段的不同,而相互攻击,否则就无异于阿富汗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愚蠢行动了。
佛教文化中的莲花象征确定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仅带来了佛教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也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是一个人们喜闻乐见文化象征符号。(文/汪祖民)
编辑:明蓝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短信:&&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投稿:010-&&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无限超越未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