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改制后,司勤人员网络工程师工资待遇遇将如何执行

副部以下干部取消公车 失岗司勤人员内部安置-新闻频道-西部网 陕西新闻网
副部以下干部取消公车 失岗司勤人员内部安置
来源:环球网
编辑:于莎(实习)
  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公务交通月补1300元
  地厅级及以下工作员原则上参加车改
  专家称改革后公车支出有望节约一半费用
  我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昨天(7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对外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根据《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还规定了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的具体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焦点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车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但近年来“车轮上的腐败”,一直备受公众指责。在近年来中央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中,公车消费占“三公”支出大头。据财政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千亿元。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此次政策明确,改革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
  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职务待遇和业务消费,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改革后不得再配备车辆;对保留的必要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经营用车和事业单位业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与年薪制、岗位津贴及国家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等统筹考虑、相互衔接。
来源:环球网&&编辑:
于莎(实习)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全国公车改革:副部级以下干部取消用车
来源:新华社
& & 全国范围公车改革大幕开启
& & 副部级以下干部取消用车
& & 月补贴标准:司局级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
& &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 & 改革的主要内容
& & ●参改机构范围:
& & 原则上各级党政机关(包含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另行制定。
& & ●参改人员范围:
& & 原则上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 & 鼓励省(市、区)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车改。
& & ●参改车辆范围:
& &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讯、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 & 中央和国家机关每个单位可保留5辆以内机要通信、应急用车。
& &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 & ●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 & ●地方补贴标准上限:
& &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
& & 2、一般地区:不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30%3、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 & 改革时间
& & 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 & 司勤人员和车辆安置
& & ●司勤人员:
& & 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应努力促其继续就业。
& & 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 ●车辆:
& & 对因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 & 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全部上缴中央国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 & 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取消、拍卖公车5000辆。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融合微博、微信、APP新媒体全平台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号 -官员谈公车改革:车补这么低 以后不出差了 _凯风网
当前位置:&&&&&&&&&正文
官员谈公车改革:车补这么低 以后不出差了
日 05:06&&&&作者:&&&&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
  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新的车改方案出炉后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补贴多少合适?各地一把手是否保留用车?如何规避既拿补贴又坐公车现象的出现?
  官员估计:裁去90%公车,每年省下1500亿
  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近六成。
  巨大的公车开支从侧面反映出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连续多年向全国两会上书,建议“公车改革”。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初步分析,我国目前大约有公车200万辆,我国全年的公车开支在3000亿元以上。“还有人估计我国公车费用为每年4000亿~5000亿元,这有一定道理,因为我说的3000亿是10年前的数据。近几年光油价上涨就决定了这个数据会突破3000亿。”叶青说。
  贵州省一位县级官员的司机赵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每天忙得很,领导上下班、领导家人朋友出行都得用车。因为工资不高,他偷空出去会跑些私活。据赵飞介绍,自己所在单位的一二把手的专车都是价值60多万元的奥迪Q5混合动力车。
  新华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务车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办公事用、司机私用和干部私用。三块“业务”各占约1/3。
  叶青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减少公车私用等浪费和腐败现象。“现有公车估计最多保留10%,即20万辆公车;可以节约1/3的公车费用,即1000亿元以上,可能会达到1500亿元”。
  当然,车改要想达到减少开支、杜绝腐败等目标,还需要积极推进、严格落实。此前,部分地区在车改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2008年前后,常州市尝试车改。该市一名公车司机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大一点的乡镇,车改前有八九辆车,加上司机工资,全年开销是60万到90万元之间,但车改后200万都不够。因为,车改以前的费用主要包括驾驶员的工资、维修费用、汽油费、养路费等。车改后虽然车少了,但每个人都有补贴,补贴很高,公务员很多,加上其他的一般办事员,补贴费用就更多了。退居二线的干部也要发补贴,比如55岁退下来的也一直要发到60岁以后。这笔费用是相当大的。”据他介绍,当时科级官员买车每人还给补贴16000元,后来处级干部也想参加车改领取补贴,但报到省里没批下来。
  宋小林说:“对上,他们说因为驾驶员解聘或转岗节约了工资支出,所以公务用车开支节约了很多,实际上,驾驶员都是正式工,他们的工资也是要安排的。总之,开销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很多。”他说,在常州,很多人领了补贴还想方设法让单位派公车,车改相当于没有改。
  温州、杭州等地现行车补“偏高”
  从1997年至今,全国多个省份的地市、县区都曾高调车改,南京、杭州、温州、常州等地被认为是车改动静比较大的城市。
  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几年改革的时候,浙江的补贴最高能到3000元一个月,常州要稍微低一点,补贴从最下面到科级官员400到2500不等。”
  据了解,浙江温州现行标准分7个档次,从科员、办事员到正县实职,补贴标准自300元到3100元不等。由于最高标准达3100元,远高于城市最低工资保障标准,温州模式一度受到质疑,被称为“三高车改”。
  与温州类似,杭州现行补贴标准分9档,其中正局级2990元/月,正处级1600元/月,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350元/月。
  叶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杭州正局级补贴2990元,就是偏高了,我很久之前就估计中央的方案不可能这么高。”。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尝试联系浙江一名处级干部采访,他表示,他们的补贴过高,现在领导压力很大,不方便多说。
  宋小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车改的关键是国家要节约开支,对领导干部有制约作用,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受制约,“之前的补贴标准都是他们自己定的”。
  近日公布的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这意味着,即使按130%计算,现行温州补贴标准也有相当大的下调空间。
  叶青认为,补贴发放的总原则就是方案里的那句话,"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首先是‘适度’的原则,其次是‘公务交通’的原则,既然是‘公务交通’,这个补贴不可能、也不应该很高。”
  车补不是差旅费、上下班交通费
  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
  叶青认为,公务交通不等同于出差,车补也不能等同于出差报销,因为改革方案明确表示,“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
  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常州,车改的补贴就是指上下班用车的费用。如果出了区县,就算是出差。出差使用车的费用全部都要报销,而且还要多报销一些,经常会翻几倍报销。”
  叶青也表示,“这部分补贴,大部分官员都是用于上下班。开会不是每天都有,也不是每个人开会都需要花钱。”
  对于一些公务员所提及的“送文件盖章”等事务,叶青认为,这部分费用不会算在车补里,因为单位一般会留有机要通信用车。
  公车改革补贴多少够用?有杭州、温州等地基层公务员表示,“每月500元,明显不够用。”但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公务员王磊却表示欣然接受,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没车改就没补贴,车改后,每月如果可以多拿500块钱补贴,这真心不错。”她说自己平时上下班都是步行,也没有什么“公务交通”。
  一把手车改,“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此次车改, 一把手专车会不会“下岗”?
  改革方案中的表述是: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
  叶青认为,改革后将会保留三类用车,即执法车、机要通信车和一些一把手的车,第三类就是所谓的“实物保障”。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把手专车可以暂时不改,也可以改。不改了就不要拿补贴。“可以说,这个方案充满智慧,它采用了一种赎买的政策,来‘收买’一把手。因为车改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市长、县长、乡镇长。用这种赎买的方式,让他们有一个双向选择。只要这部分人不说话,反对的声音就会小很多。”
  在叶青看来,能把一般公务用车砍掉,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至于一把手用车,“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事实上,在此前各地的车改中,温州、嘉兴等地已将一把手用车纳入改革范围。有媒体报道称,温州市的多个机关单位已经取消了局长用车。
  但取消了一把手用车,也会遇到其他问题。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领导车改后会领取较高的补贴,但一些领导并不经常到基层考察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公务员到下面调查。而一个普通办事员的补贴公车改革20年
  ●1994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1997年
  广东省开始公车改革试点。
  ●1998年
  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同时在浙江、江苏、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试点。
  ●2003年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引发热议,由此出现了2004年前后的全国性公车改革高峰,北京、广东等地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
  ●2004年
  我国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
  ●2009年
  浙江杭州正式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专车,并向公务员发放公车改革补贴,补贴根据级别分9档。
  ●2010年
  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建议厅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
  ●2011年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明确要求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比此前的标准降了2万元。
  ●2012年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内容包括禁止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等。
  ●2014年
  我国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400元,只够上下班不方便的时候打车的开销。“这样一弄,下面工作的人不乐意、上面的领导又不肯去,对农村工作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说,该补的没有补,不该补的都补了。”宋小林说。
  公车改革20年中央推动破局 车补仍是焦点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公布了公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发现,此轮车改车补仍是关注焦点,而地方改革如何推进也为各方瞩目。
  车改20年
  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4年,当时中办、国办颁布《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此后各地陆续试水改革,在1997年,广东省就率先展开了公车改革试点,近20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地方改革甚至出现倒退。
  中央层面也多次发布相关文件。1999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规定了各个级别配车的价格限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也于2004年、2008年出台文件,要求“正常工作日公务用车停驶20%,休息日全部停驶”等。
  2013年11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则明确了公车改革方向: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公车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公车使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公车私用、超标配置和维修使用成本高,这些问题不仅给财政造成很大负担,更带来了严重的公车腐败问题。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调侃称: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在此次发布的车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核定改革方案将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可节约30%财政资金,乐观估计可节约50%财政资金”。
  曾康华认为,这次《意见》和《方案》都落到了实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改是大势所趋,对于树立政府的廉洁形象、节约资金、提高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超标配置的问题非常有效。
  补贴仍是争议焦点
  此次所采用的是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的方式。这也是过去20年地方车改中的主流模式,典型代表有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浙江温州市等。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 150%。
  这一标准,大大低于此前各试点省市所定的车改补贴标准,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在于此前不少地方被质疑车补标准过高,成为公务员的另类福利。在2009年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曝出县级干部每月车补6300元,被称为天价车补。
  曾康华认为,这一补贴方式能够惠及每一个基层公务员,其实标准还是大大超过了正常公务办事用车的费用, 但是考虑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问题,适当高补一些是合适的。
  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认为,货币化补贴以现金的方式直接发放,并不能保证专款专用,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获取蝇头小利,将该办的事情拖延。这样一来,政府工作人员办事的积极性会不会大打折扣,其工作效率是否会受到很大影响,值得商榷。而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必将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显现出来。
  取消公车是否会对政府正常的公务运行造成影响,降低政府的工作效率?
  在竹立家看来,这一担忧是多余的。“方案仅仅是改革的第一步,在之后,组织结构内部必然要进行完善,通过个人绩效考核等方式,基本上是能够保证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方案适应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需求,其补贴金额的设定,相比之前试点城市的高补贴,是比较合理的,并未超过最低工资水平。
  曾康华认为,就目前来看,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是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此公车改革需要分步来做,最先是从中央机关开始。如今大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各种交通工具使用便利,这种情况下,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保证用车,政府的工作效率是可以保证的。但在交通不够便利的偏远地区,如果完全依靠社会化的方式显然不现实,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总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去进行规划。
  因此,方案提出“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司勤人员和公车如何善后
  庞大的司勤人员队伍和公车数量是改革的另一大难点。
  根据此次改革文件,对于司勤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制定了规范处置办法。通过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竹立家认为,现在各单位的司勤人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是能够妥善安置的,不会给社会或者单位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在公车拍卖方面,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通过严格遵守拍卖程序、完善监督工作,公开透明,都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
  张述:车补低不出差误读了公车改革的意义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7月29日 中国经济周刊)
  车改从1994年行进至今,已经有了20个年头,在这20年中,既有来自公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也有来自从上自下、从一把手到其他领导干部甚至一般干部的阻力,一直到今天,公车改革终于走到了一个规范的层面,中央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向,为公车改革注入了最强的定心剂。
  而纵观整个车改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对公权力的约束过程,更是一次对官僚主义的征讨,当公车已经异化成为官员“身份的象征”的时候,公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公车改革虽然表面上是对车辆的一种规范,但实则是作风建设,更是权力规范。
  再者说了,公车改革不仅是一场针对公车的内部改革,更是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的社会性活动,公车改革让公车私用、公车乱用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让党委政府的形象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而仅仅因为车补低,就因噎废食地不出差了,着实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诚然,要出差肯定面临着车费报销甚至是食宿等问题,这些正常消费和使用的费用理应得到处理,不然让干部自己掏腰包地去出差,那恐怕不仅没人去,而且还会耽误工作。
  但是,车补本身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等同于出差报销,“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也就是说,出差的保障还是有的,并不是出差就必须要掏私人腰包。
  其实,之所以干部不愿出差,还是没有适应公车改革的步伐,因为在公车改革以前,出差可以有专车使用,那样的出差确实方便快捷,而且倍儿有面子,但却没有考虑到公车私用所带来的巨大浪费和不良反响。
  而今公车改革让这种方便缩水了,干部不愿出差的怨言中,既有不好报销车旅费的无奈,也有对公车不能使用的不适,但这种无奈和不适,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的,当得到群众认可以后,这样的怨言也将逐步消失。
  所以,车补低不出差不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是公车改革的一个阵痛而已,我们级要对他们误读公车改革的意义而谴责,也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公车改革渐渐从制度上、从纸面上,渐渐走进干部的心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公车改革的紧迫性,牢记公车改革的意义,才能最终让改革更加深入、更加接地气、得民心。
【责任编辑:余峰】||||||||||
全国购客服务热线:09:00 - 24:00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要限时完成公车改革
来源:重庆日报
摘要: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答记者问——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要限时完成车改  核心提示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问:您认为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公车制度改革酝酿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群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  问:《意见》是全国公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任何一项改革要做好、做成,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公车改革虽然是一项具体改革事项,但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改革,是制度创新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改革的原则为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为保证改革有效实施,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总体要求,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2、主要内容和范围  问:《意见》提出了车改的四大任务,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务用车,这次车改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答: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3、补贴标准怎样定  问:公务交通补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意见》对补贴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此前一些省市自己出台的补贴标准怎么办?怎样避免出现以补贴为名变相发福利的问题?  答: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确定补贴标准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二是公务交通补贴仅保障城区或规定区域内基本公务出行需求。三是简化档次便于操作,各个级别间补贴差距不宜过大。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这里需要强调,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不是职工福利,主要保障普通公务出行需求,不包括上下班通勤和所在城市以外的长途出差。同时,要求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4、怎么确保 做成做好  问:对司勤人员的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要确保车改平稳推进,重要问题之一是依法做好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问:公车改革触及的利益很大,如此大范围的改革,怎么能够确保做成做好?  答: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车改规定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各级审计机关对保留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和交通补贴发放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并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新华评论  不管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 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  新华社记者 吕梦琦 李建平  回顾中国公车改革的历程,如果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已经“摸着石头”探索20个年头了。20年间,有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车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进行过各种公车改革的实践,但大部分或陷于沉寂,或效果不佳。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些干部享乐主义和崇尚奢靡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当改革触及本身利益时,动力就不足了。  长期以来,一批党员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追求奢靡享乐,公车要超标买大排量、高配版;不给派车就不下基层;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有“三驾马车”:城里坐轿车、下乡坐大排量豪华越野车、考察坐高档商务车;还有的甚至将公车当私车随便用。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屁股坐得软了,步子迈得少了。便宜占惯了,自然也就吃不了苦,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这种“轿子抬出的老爷作风”不仅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弱化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应当看到,公车改革固然可以改变现有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幅度降低相关行政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但公车改革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公车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干部转变作风,革除掉一些干部身上的“老爷作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  公车改革既是改制度,更是改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和虚浮作风。所有参与此次改革的机关和单位,都应该认清公车改革的深层意义,不管改革涉及的面有多广,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将公车改革方案执行好。同时也要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渠道,防止公车改革出现阳奉阴违、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当前问题  能否真正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私用”现象如何扭转? ——“从我做起”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合理补贴公务交通费用,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改革过程中腐败如何防止?  ——标准明确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方案明确,司局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对于地方补贴标准,指导意见指出由地方决定,但各地差异不宜过大。改革方案也同时明确: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监管漏洞”如何堵住?  ——公开执行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据新华社)  算算细账  车改究竟能省出 多少财政钱  ——财政部专家为公车改革算细账  新华社记者 韩洁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贾康认为,如考虑这些因素,可使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在此基础上,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节约行政开支效果,方案要求财政部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也要加强财务管理,其中包括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等规定。  对此,贾康表示,公车改革的推进,配之以财政深化改革将带来的预算约束硬化,将会明显地降低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相关经费支出与未来行政成本压力。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责任编辑:yinqianqian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公务员网络课堂
公务员公开课
公务员热报课程
国家公务员时间表
11月2日至7日
11月24日至29日
2015年3月下旬(预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工资待遇 201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