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宇因比较而读书使人进步的例子子

看图猜成语项羽占和刘邦占中间一条河图片答案是什么
发表时间:&&出处:本站整理 &&责任编辑:佚名&&标签:
  看图猜成语游戏中有一个图片上面画了一个一条河,而河的左边写了项羽占,在河的右边写了刘邦占几个字,那么这个图片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图上如下所示:
  如果大家下过象棋的朋友相信对这个题目答案那是相当好猜了,棋盘中问就有说明。刘邦和项羽各占一边,中间那条河肯定是楚河了,占就说明作者想说明的是界限,那么答案就出来了,
  看图猜成语项羽占和刘邦占中间一条河图片答案是:楚河汉界
微信扫一扫,免费秒领礼包
点击查询最新礼包,限量礼包免费领取、独家礼包、福利好礼,轻松获得。
公众号查询:zhangyouwang289 (扫我)
责编:佚名289掌游网在手 ,礼包资讯应有尽有。
大家都在玩/ Hot Games
热门推荐/ Hot News
热门礼包/ Hot Code
剩余:1634
热门标签/ Hot Tags  9.2.2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刘邦在彭城等着项羽,可是左等右等,楚军就是不来。彭城失陷以后,楚军主力一直呆在齐地,联军反复侦查也没有发现楚军主力有南下的动作,身陷绝境的项羽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联军统帅部感到迷惑不解,经过反复研究,始终得不出一个有效的结论。最后,联军统帅部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呆在彭城看看项羽耍什么花样。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平静的令人吃惊,不知道作为一代名将的韩信此时是否会对这种不可思议的平静感到一丝丝的寒意。  早晨,太阳还没升起,天微微泛白。彭城的西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喊杀声、兵器的撞击声。彭城的联军司令部里对于来自后方的混乱感到奇怪。  敌人来袭?不太可能,楚军怎么会在樊哙兵团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飞到彭城来。而且项羽大军处在彭城的东北方向,要打也是先打东北方向,西面是自己的后方。士兵哗变?有可能。但因何事而起?参与的士兵数量有多少?混乱中的联军司令部一时也摸不清情况,只能先派出人员探明情况。联军统帅部万万没有想到,这确实是项羽前来偷袭。  原来,项羽在得到刘邦攻克楚都彭城的消息后,让手下将领继续对齐国各路反抗部队加紧镇压,自己仅帅三万精锐悄悄南下,从鲁出胡陵,沿着樊哙兵团和彭越兵团防区的交界处的泗水河谷行军,像庖丁解牛一样,刀子从关节之间的缝隙插了进去,沿着防区交界的薄弱环节神不知鬼不觉的渗透到樊哙兵团防线的后方,又悄悄运动到彭城西的萧县。项羽巧妙而大胆的穿插运动,使得樊哙兵团的作用完全落空,彭城方面对此却毫无觉察。  老辣的项羽将凌晨作为偷袭的时间点,此时天刚蒙蒙亮,正是人最疲乏无力的时候。昨晚刚喝完酒的联军士兵还没完全睡醒,突然听见军营外响起沉闷的号角声,联军士兵们挣扎着打开惺忪的睡眼从营帐探头出去,就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军营外突然出现数不清楚的楚军士兵(楚军士兵数量虽然仅三万,但从单个联军士兵个人的观察角度来看,楚军数量无疑是庞大的),毫无心理准备的联军士兵内心里充满了震惊和畏惧。  进攻的号角声响起,楚军骑兵排山倒海般涌了过来,大地都在颤抖,三万人齐声发出的喊杀声直接穿透了联军士兵的胸膛,联军士兵的心理瞬间就崩溃了,争先恐后四散逃命,跑得慢的就被楚军骑兵砍杀或直接被踏死,任何抵抗的企图都是徒劳的,楚军骑兵就像潮水一样淹没了联军士兵,军营里陷入一片混乱。  联军统帅部起先是搞不清楚状况,待反应过来一切已经太迟了,各部军队已经陷入混乱,完全失去指挥。刘邦匆忙爬上战车,由夏侯婴驾车,在亲信扈从的掩护下夺路而逃。  楚军的攻击如雷霆一般迅猛,但联军依然有数量上的优势,尚未遭到攻击的部分联军试图结阵抵抗。然而,楚军骑兵发挥了速度和冲击力的优势,在军营中左右冲突,发现试图集结的联军部队就猛烈冲击,很快将尚未形成阵型的联军队伍再次冲散。到了中午的时候,联军的建制已经全部被打乱了,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军官,再也形成不了阵型。  失去指挥的汉-诸侯联军几十万人上演了大崩溃,场面就像散场电影院的人群,除了混乱还是混乱。楚军由于数量上处于劣势,没有使用围歼的战术,而是采用了驱赶的战术,联军士兵在楚军骑兵的驱赶下自相踩踏。十数万溃兵在混乱中被挤进彭城西的榖水和泗水中淹死,更多的士兵逃出楚军的挤压,向南逃窜。楚军又向南追击到灵璧东的睢水边上,这些士兵在慌乱下被挤入睢水中,大部分淹死,又是十数万的死亡,尸体堵塞了河道,“睢水为之不流”。  刘邦的车乘没能第一时间内逃出,被楚军团团包围,眼看刘邦就要被擒杀,突然刮起一阵猛烈的西北风,飞沙走石。昏暗中,楚军骑兵看不清情况,刘邦才得以趁乱逃走。西魏王豹和韩王信在卫队的保护下也得以杀出重围,逃脱升天。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殷王司马卬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司马欣、董翳被俘,降。司马卬死在乱军中。  仅仅一天时间,彭城之战就决出了胜负,项羽以三万精锐取得完胜,汉-诸侯联军伤亡则在三十万以上。原以为会成为人肉磨坊的彭城之战碾磨的仅仅是联军士兵的血肉,楚军的伤亡则非常微小。  继巨鹿之战后,项羽再次取得了一场神话般的胜利,向世人发出一声吼叫:“我西楚霸王是不可战胜的!”项羽是超一流的军事天才,凭借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两场神话般的胜利足以让他耀眼于古代世界名将之林。
  9.2.3项羽的取胜之道  在这个普通的凌晨,发生如此的惨剧,是联军方面所始料未及的,仅仅三万人的项羽兵团居然敢于向十倍于自身的联军发动突然袭击,并且取得辉煌的胜利。联军方面遇到了两个“没想到”。  联军统帅部的第一个“没想到”是没想到项羽居然可以这么打。士兵越多军事实力越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彭城惨败前,联军统帅部根本不能想象到有人可以凭借三万军队击溃四十万军队的可能。统帅部认为项羽为了夺回彭城,必须尽可能的多带兵。考虑到驻守彭城的联军数量,联军统帅部分析认为楚军如果要夺回彭城需要全力以赴,因而楚军主力成了联军统帅部所密切关注的对象,而项羽率领的小股部队则被忽略了。  让联军统帅部“想不到”的是项羽根本就不没想带主力,只带少量精锐进行偷袭。本应成为反击拳头的楚军主力被项羽作为诱饵,放在齐地吸引联军统帅部的眼光,自己仅带三万精锐悄悄南下,通过巧妙大胆的穿插,悄悄的来到联军的背后,并在凌晨向彭城的联军发动了强袭,一刀插进联军的心脏。由于项羽行军的隐秘,又是从西向东进攻,实现了战术上的突然性,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项羽这么做风险是极高的,假如联军早点发现项羽的小股部队并及时截击,或者联军在被偷袭后快速反应过来,耗光楚军的锐气,从新发挥出数量上的优势,项羽就会落败。项羽的彭城之战其实是风险极高的战法,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打法违反常理,才使得联军统帅部完全“想不到”,才保证了彭城之战的辉煌战果,这也正是弱者打败强者的唯一方法。  联军统帅部的第二个“没想到”是楚军的战斗力会如此的强悍,汉军会溃败的如此彻底,在现实中居然真的上演了“一以当十”的神话。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奇迹是源于项羽对新式骑兵战术这一革新战术的重视和使用。正是新式骑兵战术的投入使用,使得楚军三万人击溃四十万人的神话得以实现。彭城之战是新式战术的绝对胜利,项羽依托创新战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对技术人员的蔑视,几乎很少提到冷兵器时代作战的阵型问题。在世界战争史上,军队的布阵水平直接体现了这支军队的作战效能。冷兵器时代的阵型布置更是战争双方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阵型不是《三国演义》这种小说提到的什么“休、伤、杜、惊、死…”“八卦阵”这种玄幻意义的阵型,而是技术意义上的阵型。  技术意义上的阵型指什么呢?大家可以参考防暴警察经常摆成的盾墙阵型,对警察个人来说由于两侧有战友,他就不必担心两侧受到攻击,只要注意前方的敌情就可以了。有效的阵型可以让士兵相互配合,提升战斗力,降低伤亡。优秀的指挥官凭借观察对方的阵型就可以判断对方的战斗力的原因也在如此。当然了,也有反过来故意摆成混乱不堪的阵型,使敌人误判己军战斗力。  古代战场上,正规军队的厮杀就是阵型对阵型,直到一方将一方击溃,这是硬碰硬的战法,一仗打下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都是死伤惨重。战争各方其实都不希望这种结果,都在寻求快速冲垮对方阵型的办法,冲击部队应运而生了。冲击部队凭借高速度、高吨位将对方的阵型一举冲垮,一旦失去阵型,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去了大半,尾随而来的步兵则以紧密的阵型将对方散兵一举消灭或击溃。  最先承担起冲击部队作用的是战车部队。因而战车成为冷兵器时代早期非常重要的突击力量,往往能起到决定战场形势的重要作用,成为各国部队的核心精锐。古埃及、古波斯、中国的商周时代都是战车兵盛极一时的时代。在刘邦起兵初期也模仿秦军的战术体系,组建了战车部队,部队的指挥官就是夏侯婴,而且战车部队在刘邦的战术体系下还是相当活跃的。  但是呢,战车部队有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注定了战车部队要逐步走向没落。这个局限性就是战车部队的地形适应性极差,需要较为开阔的地形,遇到起伏地形效能就大打折扣。相较而言,骑兵部队对地形的适应性就高于战车部队,因而冲击骑兵必然要走上历史的舞台,代替战车部队发挥作用。  在项羽彭城之战前,中国战场上是有使用骑兵的。但是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只是作为侦查和骚扰作用的轻骑兵,以弩和弓箭作为武器,从未投入骑兵用于冲击敌人的阵型。这是因为之前的骑兵缺少马镫这个不起眼的物品,使得骑兵非常不适合发动冲锋。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马镫的应用使士兵骑在马上有了一个稳固的依托,这样他就可以用上臂端着长矛,利用马匹高速前进所产生的冲力(这种力量由于马和骑马者的重量可得到成倍的增加)猛烈刺向敌人。而在发明马镫之前,骑兵缺乏依托,劈砍或挑刺的巨大冲击力会使得骑兵自己被震落下马,无法形成战斗力。因此,早期的骑兵往往只能配发弩和弓箭作为武器,作为侦查兵和骚扰部队使用。  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马镫形象是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葬中,出土的三件骑马青瓷俑随葬品,瓷俑马鞍左前侧处作出三角状镫。也就是说,目前确实还没有太确切的证据表明楚汉时期存在马镫,推测可能西楚骑兵有采用套绳等马镫的雏形物品将骑兵固定在马背上,保证了这场战役的顺利实施。  创新的战斗技术在加上出敌意料的突然袭击成为项羽的胜利之道。  彭城之战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冷兵器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刘邦耐心等待、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的近乎完美的作战计划居然被军事天才项羽以不可思议的神话方式破解了。彭城之战的神话结局使得楚汉战争由一场精妙的突袭战变成了一场旷时日久的消耗战。刘邦原预计划一到两个月内结束的楚汉战争居然又拉锯了近三年时间,最后汉国才凭借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取得胜利,战争会打的如此惨烈和辛苦恐怕是楚汉双方都始料未及的。  汉军这一仗中损失超过三十万,战争形势得到完全逆转,汉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来,乃至对楚军都产生了某种心理阴影,也给读史者留下了楚强汉弱的假象。实际上从战略面上说,汉国在经济、军事方面的综合实力一直稍强于西楚,项羽能在战场上屡败刘邦凭借的是其超一流的军事才能,也正是依靠项羽超人的勇武才使得楚汉战争充满了变数,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到了刘邦将内政力逐步转化成战争潜力后,战争变成内政、经济、人力、资源的消耗战后,项羽就渐渐撑不住了,直到最后崩溃。  彭城之战的神话使得楚汉战争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本来刘邦的戏是一波一波的小高潮,占领彭城是一个大高潮,突然遭到彭城惨败,直接从高峰跌进谷底,刘邦心里当时肯定是拔凉拔凉的。  彭城之战结束了,但楚汉战争才刚刚开始。未来战争的双方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唉,没人顶
  好帖。留个记号,养肥再看。
  有价值!
  @姜希清 47楼
21:57:21  楼主:color_wolf 时间: 10:02:03  2.1.4刘邦也拉起队伍  ……………………………………  领导人一定要自信坚定,这样军心才能稳定,队伍才能前行,将士们才能将未来寄托给你。或者说当领导必须要有点牺牲精神,有股子“憨”劲,“傻子”不一定都是领导,但领导一定都是“傻子”。  结果起义军领导人这个重任推来推去只能落到刘邦的肩上。刘邦之所以当领导还有两点比较小的原因:第一点刘邦原本就是......  -----------------------------  我也觉得品德才是领导人第一要素,才能、勇气也是重要的。  大家推举你做领导,肯定是你带着大家走出困境,走到好未来。若领导是个品德差的人,以后打下天下也没自己的份,大家就难办了。 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按照勇气 才能,本来可以被推举为皇帝。但是擅杀下属,让下属离心,下属干脆去推举一个小孩。
  @color_wolf 159楼
10:56:12  7.2.5鸿门宴的争吵  《史记 鸿门宴节选》作为中学语文课文的一篇,当笔者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读过,鸿门宴这场戏被作为项羽妇人之仁的一个明证,受到很多人的嘲弄。  应该承认,我国的语文教育有很多缺陷,其中有一点就是教育部的老爷很喜欢灌输它们的理念,强迫我们去接受,使得我们对教科书所描述的鸿门宴的结论非常反感,总想冲破这种看法。  近些年,冒出些比如说项羽根本杀不了刘邦,或者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  -----------------------------  关中是刘邦占领的,刘邦派人守关,又怎么了? 难道齐国田荣的城池,楚军赵军想来驻扎就驻扎吗?   项羽带着大军去关中,也总得通报下刘邦吧。 而且,刘邦还可以说成为了防备盗贼。  另外史书上说的数万数十万军队,个人感觉除以10,除以20才非常靠谱。 后面的彭城之战,刘邦联军5.6万,分散防御。而项羽来了精兵2、3万。项羽突击能力强,把刘邦军各个击破,也是很可能的,毕竟刘邦那些盟友军队,都非常的渣。
  @color_wolf
15:14:00  1.1.4少年的追星梦   这个名人叫张耳,是大梁人,曾经做过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卒后,作为食客的他失去依托,流落到外黄,当时外黄有一位美白富,恰好丈夫去世,听过张耳的名声,就嫁给他。张耳财色兼收,又利用老婆家的财富,也模仿信陵君收养门客。   爱屋及乌的刘邦不辞辛苦,风尘仆仆的几次前往外黄去投奔这位名人。那时候没有汽车,交通基本靠腿,刘邦跑一趟外黄要走几天几夜,风餐露宿,也不是件享受的事情。   对刘邦而言,由于信陵君的早逝,他很遗憾没能亲眼目睹信陵君的风采,但能认识当年曾经侍奉过信陵君的张耳应该也是件能让刘邦聊以自慰的事情吧。而找到一家主君当食客应该也是他懂事以来魂牵梦绕的一件梦想吧,虽然他投奔的主君不是他心目中的信陵君。   张耳经过包装运作后,名气越来越大,还当了魏国的外黄令(外黄县长兼县委书记)。这个时期的张耳春风得意,情场、财场、官场场场得意,当时的他大  —————————————————  阁下对那段时期的认识很全面,也很客观,兄弟自叹弗如。阁下是历史专业,还是爱好?  
  @color_wolf
22:37:00  9.2.3项羽的取胜之道   在这个普通的凌晨,发生如此的惨剧,是联军方面所始料未及的,仅仅三万人的项羽兵团居然敢于向十倍于自身的联军发动突然袭击,并且取得辉煌的胜利。联军方面遇到了两个“没想到”。   联军统帅部的第一个“没想到”是没想到项羽居然可以这么打。士兵越多军事实力越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彭城惨败前,联军统帅部根本不能想象到有人可以凭借三万军队击溃四十万军队的可能。统帅部认为项羽为了夺回彭城,必须尽可能的多带兵。考虑到驻守彭城的联军数量,联军统帅部分析认为楚军如果要夺回彭城需要全力以赴,因而楚军主力成了联军统帅部所密切关注的对象,而项羽率领的小股部队则被忽略了。   让联军统帅部“想不到”的是项羽根本就不没想带主力,只带少量精锐进行偷袭。本应成为反击拳头的楚军主力被项羽作为诱饵,放在齐地吸引联军统帅部的眼光,自己仅带三万精锐悄悄南下,通过巧妙大胆的穿插,悄  —————————————————  兄弟写得太到位了,赞叹!请问府上何处?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学习一下。  
  @color_wolf
22:35:00  9.2.2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刘邦在彭城等着项羽,可是左等右等,楚军就是不来。彭城失陷以后,楚军主力一直呆在齐地,联军反复侦查也没有发现楚军主力有南下的动作,身陷绝境的项羽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联军统帅部感到迷惑不解,经过反复研究,始终得不出一个有效的结论。最后,联军统帅部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呆在彭城看看项羽耍什么花样。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平静的令人吃惊,不知道作为一代名将的韩信此时是否会对这种不可思议的平静感到一丝丝的寒意。   早晨,太阳还没升起,天微微泛白。彭城的西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喊杀声、兵器的撞击声。彭城的联军司令部里对于来自后方的混乱感到奇怪。   敌人来袭?不太可能,楚军怎么会在樊哙兵团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飞到彭城来。而且项羽大军处在彭城的东北方向,要打也是先打东北方向,西面是自己的后方。士兵哗变?有可能。但因何事而起?  —————————————————  我认为此次战役之所以如此惨败,很大程度上和韩信还没有拿到指挥权有关,不然,五十六万乌合之众虽然可能失败,但不会这么惨。韩信暗度陈仓及彭城战役只有参谋权,没有指挥权。韩信真正出场乃在擒魏战役。  
  @姜希清
21:57:21  楼主:color_wolf 时间: 10:02:03  2.1.4刘邦也拉起队伍  ……………………………………  领导人一定要自信坚定,这样军心才能稳定,队伍才能前行,将士们才能将未来寄托给你。或者说当领导必须要有点牺牲精神,有股子“憨”劲,“傻子”不一定都是领导,但领导一定都是“傻子”。  结果起义军领导人这个重任推来推去只能落到刘邦的肩上。刘邦之所以当领导还有两点比较小的原因:第一点刘邦原本就是......  -----------------------------  @killywen 206楼
22:11:45  我也觉得品德才是领导人第一要素,才能、勇气也是重要的。  大家推举你做领导,肯定是你带着大家走出困境,走到好未来。若领导是个品德差的人,以后打下天下也没自己的份,大家就难办了。 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按照勇气 才能,本来可以被推举为皇帝。但是擅杀下属,让下属离心,下属干脆去推举一个小孩。  -----------------------------  有道理,向兄弟学习了
  @孔门师兄 208楼
21:24:57  @color_wolf
15:14:00  1.1.4少年的追星梦  这个名人叫张耳,是大梁人,曾经做过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卒后,作为食客的他失去依托,流落到外黄,当时外黄有一位美白富,恰好丈夫去世,听过张耳的名声,就嫁给他。张耳财色兼收,又利用老婆家的财富,也模仿信陵君收养门客。  爱屋及乌的刘邦不辞辛苦,风尘仆仆的几次前往外黄去投奔这位名人。那时候没有汽车,交通基本靠腿,刘邦跑一趟外黄要......  -----------------------------  爱好而已,学习不敢当,互相探讨吧.在下福建泉州人,
  第九章 彭城就是个坑  第三节 胜利大逃亡  9.3.1儿女不要了  汉二年四月,刘邦在彭城遇到惨败,在夏侯婴驾车护送下逃窜。  刘邦想快速溜掉,可惜还是被一股楚军发现,楚军的骑兵追得非常急,刘邦被追击得都快哭出来,猛然发现指挥官丁公是他之前已经认识的,刘邦苦苦哀求丁公:“我们都是豪杰,何苦要逼死我呢。” 丁公想起昔日的交情,对手下的骑兵说:“这个不是刘邦,那个才是,追。”然后带兵离开,放了刘邦一马。丁公的行为是违抗军令,当着那么多士兵的面,难道不怕风声传到项羽的耳朵吗?项羽治军何其不严!丁公的外甥季布却不愿意放弃,依然坚持带兵追杀刘邦。刘邦被追得非常狼狈,好在夏侯婴车技过人,得以侥幸逃脱,却吓得不轻,从此后就心恨季布入骨。  刘邦在这个时候倒是想到家人危险了,就驾车跑回沛县,打算接取家眷西逃。但是项羽也想到这个问题,派兵去沛县抓刘邦的家眷,而且比刘邦先到一步。刘邦的老父亲、哥哥这些人看到楚军就心知不妙,赶紧溜走,倒是没有被楚军当场抓到,但是慌乱中一家人跑散了。刘邦没找到家人,路上却很碰巧的遇见了鲁元公主和刘盈姐弟两人,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  但是危险没有解除,时不时还会发现楚军零散的骑兵在行动,刘邦又惊又怕,沿路一有机会就偷偷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刘邦非常生气,十几次拿剑威胁夏侯婴快跑,不要管两个小孩,夏侯婴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在夏侯婴的坚持下,鲁元、孝惠(刘盈)两个小孩终于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刘邦这么做确实非常流氓,有没有给鲁元、孝惠两个小孩产生心理阴影就不得而知了。笔者无意替刘邦辩护,但笔者依然不能理解为何有人要嘲笑刘邦,因为刘邦这时候是面对死亡的危险,有几个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手法是挺流氓的,但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毕竟老命要紧,刘邦的选择还是可以理解的。  刘邦逃脱了,鲁元、孝惠也逃脱了。不过刘太公和吕雉就没那么幸运了,审食其(yijī)陪他们二人跑路却半路被楚军逮住了,被项羽扣留在军中当作人质,由于有了这段共同的艰苦磨难,吕后执政后非常器重审食其。  刘邦到丰邑终于暂时跳出了楚军的包围,会合了一些人,包括妻子的二哥吕释之,还有吕臣等人。此时的刘邦狼狈不堪,由于彭城惨败的太彻底,手下的将领们的心态微妙起来,他不敢保证某些手下将领会动歪脑子,将自己抓去当礼物讨好项羽。刘邦不但要躲在楚军,也要躲某些自己人。  思前想后,最后刘邦还是觉得大舅子吕泽好歹是亲人比较可靠些,决定前往下邑投靠他。前往下邑的路上好几次被楚军发现,投效不久的吕臣发挥了作用,他是楚国元老级的人物,倍有面子,追兵的指挥官碍于情面,没有坚决执行命令追击,才保证了刘邦得以安然抵达下邑。  项羽临死前在大喊运气不好,恐怕不见得完全是运气,也是有能力的问题在里面。明明人家已经攥在你手心里了,愣是让人家给溜了,如果项羽治军更严格点能发生这种事情吗?显然项羽治军还是多依靠义气和亲情,有点类似中国的家族企业,虽然某些时候也能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但始终没有走向正规化,使得项羽的政权缺乏韧性和持久力。陈平骂项羽开的是家族企业,排斥人才,看来也是实情。
  9.3.2酝酿反击  彭城惨败算是给雄心勃勃的刘邦浇了个透心凉,连脚都浇凉了。刘邦的速胜幻想已经彻底破产了,不得不转变战略思维,从新制定打败项羽的战略。  刘邦到了下邑,他下马倚着马鞍问身边的人:“我函谷关以东的土地我统统不要了,谁能够帮我共同打败项羽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让他独当一面。如果要捐出这些土地,就应该送给这三个人。这样就可以打败项羽了。”  张良的这次推荐再次展示了他卓越不凡的眼光和思维,日后战况的发展确实也是沿着张良的预计而前进。网上有人在说张良的地位是刘邦吹捧起来的,真是故意标新立异,胡说八道。  张良是刘邦最好的参谋,每次刘邦遇到难题的时候,就离不开张良轻轻的点拨,包括未来“否决郦食其的立六国策略”,“立韩信为齐王”,“追击项羽”,“召集诸侯合击项羽”,“分封雍齿”等等一系列的建议,张良对问题的要害一击即中。对比张良,刘邦的另一位高参陈平解决的多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比起张良还是有境界的差距。因此汉初三杰的位置给了张良而不是更为活跃的陈平。  刘邦听完后记在心上,眼下他有件更加急迫的事情。刘邦当初五十六万大军东征的时候,沿路的西楚防军无力对抗,只能向刘邦投降。到了彭城惨败后,原先投降的西楚各部感到项羽才是不可战胜的,纷纷再次倒戈,叛汉归楚。一时间叛乱四起,王武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县,柱天侯反于衍氏(今河南郑州市北)等等等。刘邦陷于项羽军和反叛军的联合包围中,形势非常不妙。  数量质量都不占优势的吕泽兵团想对抗项羽是不可能的。刘邦需要继续向西逃窜,但是四处反叛的叛军将他困住了。不幸之中的万幸,彭城之战的时候,曹参的部队正好派出围攻雍丘,幸运的躲过一劫。曹参迅速击败了王武和程处,又扫荡了周边的叛变势力,为刘邦西逃撕开了一道口子。  刘邦一路西逃,路过东郡虞县(今河南省虞城县)的时候,刘邦对左右的人说:“像你们这些人,水平不够和我一起谋取天下。”谒者随何明白刘邦的情绪,就问说:“不知道陛下所说的(够水平的人)是谁。”刘邦说:“你们谁能替我出使淮南,让黥布发兵背叛楚国,拖延项羽几个月时间让他不能攻占齐国。‘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这样我取得天下就有完全把握了)’。”随何说:“请您派我去吧。”随何带着二十人的使团去淮南劝说黥布反叛楚国。  令笔者感到非常震惊的是刘邦说:“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这样我取得天下就有完全把握了)”。在经历彭城惨败之后,刘邦居然有这样的狂气说“胜利依然是属于我的”,这是何等的自信乃至有几分狂妄。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要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大凡“有理性”的人在这种凄惨的情形下,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刘邦作为一个勇、谋、德各方面都不是第一流的人物,何以成为领袖?恐怕靠的正是这种乐观、激情、自信以及超越常人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9.3.3京索之战  刘邦在曹参的掩护下逃回荥阳。很快樊哙也逃了回来,原来项羽攻克彭城后又北上攻打樊哙,樊哙兵团腹背受敌,大败而逃。鲁、薛等地又被项羽重新夺回。刘邦这次惨败算输的清洁溜溜了。西魏王豹向刘邦请假回国探视生病的家属,考虑到安抚西魏王豹情绪,刘邦批准了西魏王豹的请求。  萧何得到刘邦彭城惨败这个消息,迅速将关中老弱等这些原本不服役的人征发到荥阳,试图用数量优势来优势抵消项羽的质量优势。各路败军都回到荥阳,韩信也收罗了不少溃兵。汉军得以声势复振。  项羽的冲击骑兵给刘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邦也着手组建了自己的冲击骑兵部队。刘邦就在军中海选骑兵将领,以前国军(秦军)的两位骑兵军官重泉(今陕西蒲城县)人李必、骆甲骑术非常娴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两人现在正好是校尉,升一级正好担任骑兵将领,应该说非常合适。李必、骆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毕竟是国军出身,现在土共要提拔你,但毕竟历史污点在那里,人家做不到完全信任你,自己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引发误会,被当反革命处理了那是真冤枉。两人推辞说:“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官们不服气我们,所以请您委派一名常在您身边而又善于骑术的人做我们的指挥,我们愿意辅助他。”于是骑兵将领的这个馅饼就掉到当时还是中谒者(高级参谋)的灌婴头上,灌婴当然也是能力加机遇(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所以刘邦就任命灌婴为中大夫(国务委员会委员,少将军衔),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  做完准备,项羽就杀气腾腾的直奔荥阳而来,他大概想趁着汉军刚刚失败,尚未缓过神来,利用楚军给汉军的心理压力,再打一场击溃战,彻底打垮刘邦。但是刘邦让他失望了,刘邦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双方在荥阳以东的京县索水一带展开了一场会战,新成立的汉军骑兵部队表现也很突出,加上京索一带的地形比较复杂,起伏较多,骑兵发挥不出全部力量。兵力不足的楚军被汉军击退了,刘邦取得京索之战的胜利。  京索之战只是挫伤了楚军的追击部队,楚军主力并未受损,因此战局没有明显变化,但对刘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汉国这支股票终于止跌回稳了,没有一溃千里。通过京索之战的胜利,刘邦以实际行动告诉项羽想要速胜刘邦也是不现实的,想要胜利双方必须要进行长期的消耗战,看看谁更有耐力,看看谁更有韧性。  借着楚汉战争陷入焦灼的时机,田横发动了反攻,夺回齐国部分的城邑,齐国政权得以复活,田横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自任为相,政事无论大小都由田横来决断。
  9.3.4彭城之战的后续  京索之战后,彭城之战终于宣告完结。楚汉战争又回到汉元年十一月的分界线。楚汉双方开始转向了一场场的绞肉战和拉锯战,战争进入更加残酷,更加折磨的状态。彭城之战虽然让楚汉双方的领土又回到原点,但产生了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却不容忽视,原先和楚国为敌的国家纷纷转变态度,这是项羽最大的收获。  赵相国陈馀以发觉张耳没有死为借口,宣布赵国和汉国断绝外交关系,开始转向保持中立,避免被项羽打击。齐国虽然是在反抗楚国的基础上复国的,但也尽力修复关系,争取中立(没事不要惹项羽这位阎王,他哥就是前车之鉴)。西魏王魏豹大概亲历了楚军骑兵的猛力冲锋,最为胆寒,请假回国后,就宣布和汉国断绝关系,还向楚国申请军事援助,由楚柱国项它担任西魏国的步兵司令,坚决的倒向楚国。  彭城之战后,除了被刘邦裹挟的韩王信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家能投靠项羽的都投靠了,能和讲和的都讲和了。彭城之战的影响力是惊人的,项羽赢得漂亮,但他终究无法抓住这个机会彻底的击败刘邦,使得他在经历了三年的消耗战后慢慢的走向失败。
  再次拜读,仰慕无已。祝新婚快乐
  第十章 刘邦的坚持  第一节 策反黥布  10.1.1稳固关中  汉二年四月,彭城大战,刘邦惨败。  汉二年五月,京索之战,项羽被刘邦挫败,使得彭城之战的胜果未能扩大,楚汉战争进入焦灼和拉锯状态。同月,回到领地的魏王豹宣布和汉国断绝盟友关系,同时派兵堵塞黄河渡口,防止汉军渡河袭击魏国。为此,刘邦不断派出使者同魏王豹沟通,争取尽量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魏豹问题。  汉二年六月,趁着项羽被挫败,楚军的攻势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空档,刘邦回关中安排工作。稳固关中成为刘邦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的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立刘盈为太子,赦免罪人。  二是命令将领们的儿子有在关中的都到栎阳(临时首都)来担任卫士。必须说明一下,担任卫士可不是去当大头兵,而是因为汉代人事制度还没健全。卫士在皇帝身边,混个脸熟,某天皇帝觉得你很聪明伶俐,是个人才,就可以被派出当官。担任卫士就是相当于提干,成为国家储备干部。同时也有成为人质的意味。  三是消灭章邯。刘邦对已经被围困了半年多的废丘发动最后的强攻,汉军引水灌城,终于攻克了章邯最后的据点,章邯兵败自杀。  四是刘邦将关中分为河上、渭南、中地、陇西、上郡五个郡进行治理。  五是搞了点封建迷信(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六是加强了汉匈边境要塞的防御。  总之,刘邦的行政集团在有效的运作起来,维护汉王国的稳定,恢复经济,为刘邦继续打好楚汉战争提供燃料。  为了筹措战争经费,汉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贬值货币。不过汉代没有使用纸币,汉政府就采用将铜钱铸薄的办法来贬值货币,制造出大量劣质的“荚钱”。加上战争的破坏,关中粮食极度匮乏,通货膨胀严重,每石粮食价格膨胀到万元,对比秦朝末年几乎膨胀了五到六倍,饥民没有食物,出现了人吃人的事情,汉政府紧急下令放开关卡(秦汉之际,民众活动被限制在一个个社区里的,未经批准不能流动),让关中的饥民到有粮食的巴蜀地区去,这才缓解了部分灾情。汉高祖不像某朝太祖那样下令让民兵守道,不让贱民外出,真是太不要脸了,一点都不怕国际影响。
  10.1.2陈平的歪论  彭城惨败后,可能是出于安慰也是加强对韩王信控制的考虑,刘邦补充些部队给韩王信,陈平也在这时候配给韩王信做副将,这应该是给陈平升官和落实待遇。趁着陈平不在刘邦的身边,周勃和灌婴到刘邦耳边去嚼舌头。  周勃和灌婴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盗其嫂’;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让他掌管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给好位置,钱给得少的就给他坏的职位。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周勃灌婴说的就是所谓陈平“盗嫂受金”,主要是品德和作风问题。周勃和灌婴都是汉军中的重量级人物,他们说话,刘邦不能不有所考虑,于是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召来责问。陈平是魏无知推荐的人,魏无知当然要为陈平辩护,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胜负的命运没有好处,陛下哪有闲暇使用这样的人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有利国家罢了。至于盗嫂、收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虽然这样,刘邦还是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  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这番话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刘邦接受了,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宪兵司令),给他提了一级,让他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敢再说什么。  “盗嫂”不知何解,陈平并没有和嫂子私通的记载,“受金”应该是事实,陈平也供认不讳。“受金”当然是典型腐败行为,陈平一番胡搅蛮缠居然还腐败有理了?!这些话纯粹是忽悠刘邦不读书。有些人把陈平的受贿问题看成是团队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在“德、才”两方面的取舍问题,类似有曹操,因而会有人为陈平叫好。其实这是对概念的偷梁换柱。  就事论事,“受金”一事同人才不人才没毛关系,就是单纯的腐败案件。任免下属是汉政府赋予陈平的公权力,但陈平只可以为了汉政府的共同事业而使用权力,不可以用于个人权力寻租,将公权力化为私权力。如果干部的选择不是依照工作需要,而是通过行贿标价的方式,那就是对共同事业的公然挑衅,最终将伤害到团队的共同利益。因而是必须予以制止和惩戒的。如果陈平缺钱,应该通过向刘邦提出加薪或者特殊贡献津贴的要求,决不可以通过腐败搞钱,更不能理直气壮的搞腐败。  陈平是聪明人,他受贿肯定是选择性的腐败,不是什么钱都敢拿的。可能几个干部水平相差不大,在用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陈平就趁机收贿。即使短时间内没出现什么问题,长时间来说一定会给共同事业造成伤害,所以刘备才会非常警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便陈平的腐败行为短时间内未引起看得到的伤害也不能代表受贿有理。这本经济账和政治账刘邦其实没算对。
  10.1.3黥布背盟  汉二年八月,刘邦从关中赶赴荥阳主持战局,楚军和汉军依然在非常乏味的进行着消耗战和拉锯战。同月,汉国和魏国的谈判终于彻底破裂了,刘邦分兵派韩信统帅曹参和灌婴进攻魏国,并在汉二年九月完胜了魏王豹。  由于战事进行的比预想顺利,为了减轻荥阳战场的正面压力,刘邦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原配属韩信的灌婴骑兵部队在完成平魏战役后南渡黄河,骚扰项羽的后方。灌婴发挥骑兵高速灵活的优点,从阳武南渡,攻打襄邑(今河南睢县)渗透入项羽的后方,在项羽发动反击前,又大踏步向东侵入到鲁,大破西楚军项冠部,斩杀西楚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又掉头在燕县击败西楚柘(zhè)公王武部,再北上白马,在白马津击败王武部将桓婴。灌婴的骑兵部队在项羽后方绕了一圈,纵横千里(直线行程超过550公里),烧杀一番,再从白马津北渡黄河,扬长而去。  有时候感觉刘邦的人才梯次是非常好的。在项羽后方搞骚扰战最得心应手的当然是彭越,但灌婴也可以临时做点这些活,算是敌后骚扰的第二选择,还有刘贾和卢绾也承担过敌后骚扰的任务,成绩也不错,可以作为第三选择。  灌婴的骚扰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项羽还是没有撤退。刘邦和项羽在荥阳继续绞肉,又过了三个月的汉三年十一月,传来一个令刘邦非常高兴的消息,随何的策反终于是取得了成绩,九江王黥布宣布叛楚归汉。  九江王黥布是四楚王之一,也是项羽的爱将,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在鸿门分封的时候被封为九江王,领土大体在今天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一带,相当于拱卫项羽西侧的一个政权。早在楚汉战争初期,作为老部下的黥布就显得同以往不同,很不听话,对项羽的命令总是在敷衍,让项羽很不开心,只是因为黥布是楚军少有的优秀将领,项羽还是希望黥布可以为自己效力,所以对他是多方忍耐,但没想到黥布会走得这么远。  黥布的背叛相当于背后插了项羽一刀,令项羽的军事形势非常狼狈,只好赶紧派项声和大司马龙且集合大军进攻黥布,自己帅主力退到下邑一带作为策应,如果龙且和项声被黥布击败,自己可以作为补救措施。
  10.1.4随何的大智大勇  黥布是怎么背盟的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随何的大智大勇。彭城惨败后,刘邦派随何出使九江国,策反黥布。  随何的使团到达九江国首都六县。和敌方来的使团秘密接触不是意味着通敌吗?因而九江国的太宰(丞相)就把他们拦住,不让他们接触九江王黥布,使团在宾馆呆了三天都没得到接见。随何知道夜长梦多,就和太宰说:“你现在不让我们见大王是最糟糕的选择,你让我见见大王,如果我说的好,大王就会接受我们。如果我说的不好,你们赶快把我们在广场上当众处决了,这样才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随何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果断的,如果不快速见到黥布,那么时间一拖下去,难保项羽不有所觉察,一旦问责起来黥布必定会将他们处斩。那么随何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说服黥布,到不如用必死的决心告诉黥布让我先说说看,如果你还是害怕项羽,那干脆就当众处决我们,让项羽安心,你也不会受牵连。  随何的大智大勇终于使他争取到了黥布的接见。  随何先装傻问:“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驾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  黥布就说:“我面向北边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  随何说:“大王和项王都列为诸侯王(地位是一样啊),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但是我问你:  第一,项王攻打齐国的时候,大王为什么不率领九江国军队再次担任楚军的前锋,而是只派了四千军马作为支援。有你这样当臣子的吗?  第二,汉王攻打彭城的时候,项王面临危机,大王为何不赶快出兵堵截,而是袖手旁观,放任汉军攻占彭城,项王都差点挂掉。有你这样做臣子吗?  你这样子说是投靠楚国,其实都是讲空话,得不到项王最深的信任,到头了肯定是两头不讨好。”  接着随何又和黥布分析汉国必胜,指出楚国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汉国已经做好准备,从蜀、汉运来粮食,集结了力量,积极展开防御,项羽后勤已经跟不上了,被拖死是早晚的事情。告诉黥布你要看清楚形势,早留后路。  然后随何又开出汉国的价格。只要你参战了,汉国一定会赢得。打赢了以后,淮南全都给你。这句话说得黥布心花怒放。黥布为啥不给项羽卖力,说白了:“没好处,谁给你干活。”刘邦开的价码虽然还没兑现,但终究是有前途了。黥布于是答应了随何,但还不敢马上行动。  就这样一拖拖延了好几个月,随何感到不逼迫黥布一下黥布根本就不会叛乱。这时,楚国的使者也再次来到淮南,在招待所和黥布会商,迫不及待地催促黥布出兵,黥布心里有数,一直在敷衍。随何径直闯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黥布没想到随何这么做,吃了一惊。  楚国使者见势头不好,赶紧站起来跑。随何趁机劝黥布说:“大事已成,赶快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黥布被逼上贼船,只好说:“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国罢了。”于是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  就这样黥布被捆绑上刘邦的战车。
  10.1.5黥布归汉  黥布的背叛让项羽非常狼狈,赶紧派出项声和龙且进攻黥布。让项羽感到欣慰的是项声和龙且的反击取得了胜利。  汉三年十二月,黥布被项声和龙且击败,九江国被楚军占领。失利的黥布无奈之下,只好在随何的陪护下从小路逃到刘邦的大营。项羽派项伯接管了九江国,杀了黥布的妻子和儿子,也许项羽是想威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但这同时等于彻底的和黥布决裂,而且黥布的妻子是衡山王吴芮的女儿,项羽处理问题的办法总是太过简单。  刘邦很善于用手腕征服人。当黥布来到刘邦大营后,刘邦故意选择坐在床上洗脚的时候召见黥布,这当然非常没礼貌。黥布也是一代豪杰,哪曾受过这样的羞辱,顿时怒火燃胸,非常后悔前来,想要自杀。当他退出来,来到为他准备的住处,见到帐幔、用器、饮食、侍从官员的豪华标准和汉王一样,黥布又喜出望外,甘心效力。  然后黥布就派人潜入九江国,找到原先的一些老部下,带着几千人马回到汉国。刘邦又给黥布增加了兵力,到成皋军中效力。从此黥布就成为刘邦手下的将领。
  精彩留名  
  兄弟,有个问题请教一下,看你巨鹿之战、还定三秦等战役写的都很详细,想请教一下,兄弟用的是什么史料,我也拜读一下,那几场战争问题好多,实在棘手。
  @孔门师兄 224楼
23:21:40  兄弟,有个问题请教一下,看你巨鹿之战、还定三秦等战役写的都很详细,想请教一下,兄弟用的是什么史料,我也拜读一下,那几场战争问题好多,实在棘手。  -----------------------------  就是《史记》《汉书》,不过要认真的对比相关人员的列传,还有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也要看。然后就是参照 相关历史图册, 反复排演,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不好意思,我是马甲。
  @孔门师兄
23:21:40  兄弟,有个问题请教一下,看你巨鹿之战、还定三秦等战役写的都很详细,想请教一下,兄弟用的是什么史料,我也拜读一下,那几场战争问题好多,实在棘手。  -----------------------------  @糯米牛 225楼
16:20:28  就是《史记》《汉书》,不过要认真的对比相关人员的列传,还有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也要看。然后就是参照 相关
图册, 反复排演,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  谢谢,这个我知道,不过楼主很多信息在里面找不到,所以我问一下,看还有没有其他相关史料。
  第十章 刘邦的坚持  第二节 纪信之死  10.2.1郦食其的谋划  汉三年十月,韩信在赵国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刘邦在荥阳继续和项羽拉锯。  汉三年十一月,黥布背叛,迫使项羽短暂的撤退。  汉三年十二月,黥布被项羽击败,项羽稳固了九江国后从新对荥阳发起猛攻。  刘邦在荥阳一带牢牢的拖住项羽,为韩信取得河北的胜利赢得时间。刘邦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是值得欣赏的,但刘邦的军事水平是远远不如项羽,他指挥的部队被项羽打得损失惨重,主要是依靠城墙防守苦苦支撑。因而他一直在思考怎么减轻自己的正面压力。这时候谋士郦食其给了一条“妙计”。  郦食其给出的答案是多找点帮手,重新立关东六国的后人,建立亲汉的六国政权,让他们围攻项羽,就可以取胜了。刘邦一听这计策好,大喊:“妙极了。”马上下令制造六国的王印,告诉郦食其等印信做好了麻烦先生马上去联络这些人。  刘邦开心的就去吃饭,正好张良进来,刘邦就说:“子房先生,快过来,有人给我出了个好主意可以削弱楚国。”然后刘邦就把郦食其的谋划告诉张良,张良说:“谁出的这个主意?要按这个,汉王你就完了。”刘邦很脑袋没运算过来,问:“怎么说?”张良就滔滔不绝的讲起所谓的“八难”。其实前“七难”都是些排比句,意思只有一个:“你还没有能轻松干掉项羽”。只有第八难是真正的核心内容。  第八难就是说:现在天下希望功名富贵的人背井离乡,跑来军中流血流汗效死力,无非就是指望干一票大的,以在将来博取封地,现在你把土地打包给六个人承包了,那这些人以后还怎么跟你混?只能各自追随这六个人。人心一散,你还靠什么取天下?  这点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刘邦正在吃饭,当即饭都喷出来,这才明白过来,郦食其的这条“妙计”岂止是坑爹,简直太他妈的坑爹了。就把郦食其叫来骂了一通:“竖儒,几败而公事!(混蛋儒生,几乎要毁了我的事业)”。下令销毁这些印信。
  10.2.2谣言战  既然郦食其的计策不能用,楚汉双方就继续在荥阳绞肉。刘邦军事水平不如项羽,局面困难日复一日。刘邦渐渐有点顶不住了,主动向项羽提出和谈的要求,双方以荥阳作为分界线。项羽应该也有点疲惫了,想接受这个方案。范增反对,说:“现在消灭刘邦是很容易的事情,今天放弃了这次机会,以后一定会反悔的。”项羽才转变态度,加大对荥阳的围攻力度。  楚国目前的形势确实还不是很糟糕。南线龙且和项声已经平定了黥布的叛乱,项羽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北线韩信虽然击败了陈馀但并未完全控制赵国,项羽同彭越进行了合作,阻挠汉军对赵国的侵占,胜负眼下还未定。南北两线的战场双方基本是持平的,只剩下中线的项羽和刘邦的王者对决。对决的战况是项羽更乐观些,如果项羽在韩信完全平定赵国前解决掉刘邦,项羽还是赢家。  面对这个困难局面,刘邦向陈平大吐苦水:“这日子苦啊,啥时候是个头啊。”陈平提出他的看法:“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讲礼貌,那些廉洁君子也都喜欢他,来投奔他,但是论功行赏却不太舍得,所以大家心思其实不是很稳定。大王你呢对人很怠慢,不讲礼貌,那些廉洁君子是不肯来的。但是大王舍得出大价钱封赏有功,那些顽劣嗜利无耻之徒多数是来跟您的,如果你们二位可以各自去掉缺点,补足对方的长处那就无敌了。我看了看楚国有什么破绽,发现项王手下那些真正刚正不阿的大臣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几个人,大王你要是能给我几万斤黄金,让我搞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让他们互相其疑心,项羽为人很容易轻信谗言,一定会陷入内耗。这时候我们再举兵攻击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刘邦也深以为然,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让他任意使用,也不用记账。  得到刘邦重金的支持下,陈平通过种种关系在楚军内部散部谣言,说钟离昧等大将功劳很大,始终得不到裂土封王,情绪很大,私下想要和汉国勾结消灭项羽,分地称王。由于谣言捏造的有鼻子有眼睛,不久前他非常信任的爱将黥布才发动叛乱,项羽不由得对这些重臣们多有提防,楚军受到内耗的困扰,战斗力开始下降。  这里又不得不让人感慨刘邦的老道和项羽的稚嫩。陈平之前索贿受贿的劣迹在先,刘邦仍然敢信任他,大手笔就是四万斤黄金给陈平挥霍使用。  项羽就那么容易傻,轻易起了疑心?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笔者也经历了这么一个年少懵懂的阶段,那就是无法准确分辨一个人的好坏,而是靠传言来辨别和研判一个人,听见有人唠叨一句就对某人产生一定看法,又听见有人唠叨了另一句看法又发生变化,始终没有自己观察人的眼光和定见。这种人不是不聪明,而是因为社会阅历太浅,社会经验不够老道。  项羽既不可将不信任藏在心底(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也不可以当众问你们是不是想要分封啊(这个问法不对,只会增加双方的尴尬)。此刻的项羽最应该做的是加强同这些大臣们的沟通,平息谣言。最正确的办法就是尽快召开大会,当众宣布分封钟离昧、龙且等人为王,如果他们够精明就会尽力推辞,然后项羽再表示既然几位如此谦虚,那么等灭了刘邦再行分封。君臣完成互动,重回信任。如果这些人不够精明,真的接受了,那就勉励他们再接再励,允诺待灭亡刘邦后给他们加封。  笔者的这个做法其实有些权谋和手腕,不免被浅薄之徒诬为厚黑之学。其实不然,笔者的分封是绝对坦荡和磊落的,没有任何虚情假意的成分,钟离昧等人接受也可不接受也可,主要还是通过良性的互动将双方的信任给交出来。这都是需要人生积累的,29岁的项羽是斗不过53岁的刘邦。
  越来越没动力
  楼主写的生动形象,又有自己的见解,继续吧
  @color_wolf 230楼
17:26:08  越来越没动力  -----------------------------  晕,千万别失去动力,慢慢写。帖子我们都养着在!哈哈
  10.2.3老乡老乡,背后一枪  楚汉荥阳相持,刘邦离不开关中资源的支持,刘邦一边忙着和项羽打仗,对关中却是很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刘邦的这个心思被一个姓鲍的书生看出了,鲍生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这是有怀疑您的心意。为您着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谋划,将家族里边能打仗的几十人都派去前线刘邦军营中效力,刘邦非常高兴。  有人认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萧何对汉王国忠心耿耿,刘邦却背后插了萧何一刀,感到刘邦侮辱了萧何。笔者却非常认可刘邦这个手段。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个坏毛病,就是拒绝承认这种天然属性的合理性。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气息。这就是自己做不了“圣人”,却要求别人去做“圣人”。要知道人是天然具备“自私、贪婪、懒惰”等等属性的,有的人某几种属性多点,某几种属性少点,这往往也构成了人性的弱点。  这些人性的弱点都是缺点。为了让人类社会更加美好,我们都希望可以消除这些缺点,这点中西方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西方是承认这种属性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希望通过社会的规范来削弱和引导这种弱点,使其造福大众。  而儒家文化则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圣人教诲下变成“圣人”,可以自觉的,完全的消除这些缺点。到了宋明理学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更走向极端了。于是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很丑恶的现象,一方面所有的人都会讲大道理,对各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一方面却又没有人愿意去身体力行。因为这些都是违反“人性”的天理,必然遭到天理的报复。因而我们总感觉中国社会满嘴仁义道德,社会文化伦理方面却比西方国家更加下流和肮脏,以至于柏杨怒斥其曰:“酱缸文化。”  因为 “人心隔肚皮”,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一个人他最真实的想法;因为“人心是会变的”,需要动态的看待问题,也许在某个时期他确实是耿耿忠心,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情况变化了,他又会有新的想法。  刘邦对萧何背后一枪实际上是他在社会底层跌打滚爬的社会实践经验。人都是有其人性弱点的,萧何也不可能例外。好比一台发动机,我们给它按时保养、换机油,机器运作几年都很正常,然后你能得出:“发动机运转很正常,日常保养纯属多余。”的结论吗?不要因为机器运转正常,就认为它可以永远正常运转下去。  史书上没有记载萧何的内心历程,只留下萧何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光辉形象。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刘邦敲打萧何纯属多余的结论吗?刘邦时常敲打萧何就类似经常保养发动机一样,由于刘邦的经常“敲打”,保证萧何不出轨,萧何始终勤勤恳恳、忠于职守难道不是刘邦不断“敲打”的结果吗?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句鬼话,不是句人话,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作为老板绝对不要相信这句鬼话。如果你信了,将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会教育你。
  10.2.4纪信之死  虽然楚军受到内耗的一些困扰,但刘邦依然不敌项羽,两军激战到汉三年四月的时候,项羽终于成功的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包围了荥阳。这时候离彭城之战刚好一年。  被围困在荥阳的汉军守军粮食匮乏,苦不堪言,一天吃半碗清汤粥,将士们刀剑饿的都提不起来。范增看出刘邦已经陷入绝境,下令部队向被困在荥阳的汉军发动猛攻,刘邦危在旦夕。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项羽却又突然下令停止进攻,使得刘邦居然逃脱了灭顶之灾。  原来项羽不但对将领们失去完全的信任,连对他曾经视同父亲的范增也起了疑心。范增在楚军内非常跋扈,经常在不和项羽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做那些他认为对项羽有利的事情,完全逾越了他作为军师的本分。即使范增的出发点是好的,对项羽的权威的破坏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时间一久双方的抵触和矛盾增多,亲密关系不断削弱,刘邦再用谣言吹些耳边风,双方的矛盾终于在这次大爆发了。  项羽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强行制止了范增下达的进攻命令,范增又气又急,双方争吵后不欢而散,范增说:“天下事大定了,君王你好自为之,我一把老骨头回家休息去!”,还没回到彭城就气绝身亡。范增这个人其实没什么风度,他被气死一半是给项羽气的,一半也是给自己气的。  荥阳虽然没有被楚军强攻攻陷,但情况确实是岌岌可危的。纪信这时候显示出丰沛系骨干的一种政治素质,主动对刘邦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我请求替大王蒙骗楚军,大王你趁机赶快走。”  于是刘邦就向项羽递交投降书,约定当夜出东门投降。当天夜里汉军汰选了两千名的女兵(这些人战斗力较弱,作为城防的包袱准备先甩掉),让她们穿上铠甲,纪信坐着汉王专用的黄屋车,车左绑着汉王专用的纛(dào,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很招摇的在女兵的簇拥下出了东门,楚军在夜幕下也看的不是很仔细,从四面包围了这批汉军,“汉王”喊道:“城中粮草都耗尽了,汉王出城投降。” 楚军士兵听到这个渴望已久的消息,兴奋的纷纷挤到城东去看“汉王”的窘迫样(项羽的治军不严可见一斑),真正的“汉王”却乘机在几十名骑兵的护卫下从西门悄悄逃出,消失在夜幕里。  到了项羽亲自来受降时才发现这个“汉王”是假货,项羽问纪信:“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汉王已经逃走了。”愤怒的项羽当场将纪信烧死。这是汉三年五月份。  有作家在写纪信之死的时候,故意编造了张良软硬兼施,逼迫纪信主动求死的情节。笔者猜想这个作家是认为人都是怕死的,这样编才比较“合理”。笔者是嗤之以鼻的,如果真的要这样,何必挑选纪信?只要军营中找个身高外貌有几分相似的人(古代由于没有照相机,认人不是很准确),软硬兼施,告诉他“你替汉王去死,你老婆孩子我们会照顾,还会给你孩子封侯,不去的话现在就杀了你。”何必让亲信纪信去牺牲?  厚黑学者是不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不错,人是怕死的生物,但有些人确实可以为理想为信念而慷慨赴死,比如三国的时候,曹操在荥阳被董卓手下的将领徐荣打的落花流水,单身落马,被追兵追击得非常危险,曹洪毫不犹豫的要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很为难,想要推辞,曹洪很豪迈的说:“天下可无[曹]洪,不可无君。”(《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在这个单对单的环境下,请问谁可以去挑唆曹洪做出牺牲?这种牺牲精神当然是发自内心的。  刘邦逃走后,守卫荥阳的任务就压在了魏王豹、韩王信、御史大夫周苛和枞公等人身上,周苛和枞公两人秘密合计了一下,认为魏豹是反国之王,内心肯定有很多怨恨,不能留在身边,就将魏豹直接处决掉。  魏王豹名义上还是一国之王,周苛和枞公居然可以擅自杀掉一位国王,这反映出刘邦集团内丰沛系的超然地位。丰沛系是刘邦集团当之无愧的大脑和核心,非丰沛系的永远不要指望可以染指权利的核心。当然,权利和义务对等,丰沛系享有汉王国的核心权力,他们也会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刘邦的红色(赤帝子)江山。
  介个帖子怎么养不肥啊 一直默默关注在啊!
  lz这个科普是很不错的,虽然我之前就了解很多了,不过还是对一些人物存在异议,如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刘邦的军事才能以及战术细节描写。  不过建议lz不要动不动什么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朝太祖,这些不要随意评论  不了解就别写好么,降低文章含金量由,对自己研讨历史无关发表评论,会让人看不下去的
  楼主刘邦粉也~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崇拜者也不想多说了  
  楼主你这个文的前身从11年就开始连载了,这要搁晋江写耽美的都不知道出了好多文了,兰州你在等什么呢?就不能早些发完么。。。  @胤齐
01:20:00  lz这个科普是很不错的,虽然我之前就了解很多了,不过还是对一些人物存在异议,如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刘邦的军事才能以及战术细节描写。   不过建议lz不要动不动什么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朝太祖,这些不要随意评论   不了解就别写好么,降低文章含金量由,对自己研讨历史无关发表评论,会让人看不下去的  —————————————————  另排这个,感觉偶尔有些和这段历史无关的评论有点拉低水平。  
  楼主的观念与我略同,留言慢慢看、
  @color_wolf
10:41:35  10.2.4纪信之死   虽然楚军受到内耗的一些困扰,但刘邦依然不敌项羽,两军激战到汉三年四月的时候,项羽终于成功的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包围了荥阳。这时候离彭城之战刚好一年。   被围困在荥阳的汉军守军粮食匮乏,苦不堪言,一天吃半碗清汤粥,将士们刀剑饿的都提不起来。范增看出刘邦已经陷入绝境,下令部队向被困在荥阳的汉军发动猛攻,刘邦危在旦夕。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项羽却又突然下令停止进攻,使得刘邦居然逃脱了灭顶之灾。   原来项羽不但对将领们失去完全的信任,连对他曾经视同父亲的范增也起了疑心。范增在楚军内非常跋扈,经常在不和项羽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做那些他认为对项羽有利的事情,完全逾越了他作为军师的本分。即使范增的出发点是好的,对项羽的权威的破坏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时间一久双方的抵触和矛盾增多,亲密关系不断削弱,刘邦再用谣言吹些耳边风,双方的矛盾终于在这次大爆发了。   项羽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强行制止了范增下达的进攻命令,范增又气又急,双方争吵后不欢而散,范增说:“天下事大定了,君王你好自为之,我一把老骨头回家休息去!”,还没回到彭城就气绝身亡。范增这个人其实没什么风度,他被气死一半是给项羽气的,一半也是给自己气的。   荥阳虽然没有被楚军强攻攻陷,但情况确实是岌岌可危的。纪信这时候显示出丰沛系骨干的一种政治素质,主动对刘邦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我请求替大王蒙骗楚军,大王你趁机赶快走。”   于是刘邦就向项羽递交投降书,约定当夜出东门投降。当天夜里汉军汰选了两千名的女兵(这些人战斗力较弱,作为城防的包袱准备先甩掉),让她们穿上铠甲,纪信坐着汉王专用的黄屋车,车左绑着汉王专用的纛(dào,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很招摇的在女兵的簇拥下出了东门,楚军在夜幕下也看的不是很仔细,从四面包围了这批汉军,“汉王”喊道:“城中粮草都耗尽了,汉王出城投降。” 楚军士兵听到这个渴望已久的消息,兴奋的纷纷挤到城东去看“汉王”的窘迫样(项羽的治军不严可见一斑),真正的“汉王”却乘机在几十名骑兵的护卫下从西门悄悄逃出,消失在夜幕里。   到了项羽亲自来受降时才发现这个“汉王”是假货,项羽问纪信:“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汉王已经逃走了。”愤怒的项羽当场将纪信烧死。这是汉三年五月份。   有作家在写纪信之死的时候,故意编造了张良软硬兼施,逼迫纪信主动求死的情节。笔者猜想这个作家是认为人都是怕死的,这样编才比较“合理”。笔者是嗤之以鼻的,如果真的要这样,何必挑选纪信?只要军营中找个身高外貌有几分相似的人(古代由于没有照相机,认人不是很准确),软硬兼施,告诉他“你替汉王去死,你老婆孩子我们会照顾,还会给你孩子封侯,不去的话现在就杀了你。”何必让亲信纪信去牺牲?   厚黑学者是不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不错,人是怕死的生物,但有些人确实可以为理想为信念而慷慨赴死,比如三国的时候,曹操在荥阳被董卓手下的将领徐荣打的落花流水,单身落马,被追兵追击得非常危险,曹洪毫不犹豫的要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很为难,想要推辞,曹洪很豪迈的说:“天下可无[曹]洪,不可无君。”(《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在这个单对单的环境下,请问谁可以去挑唆曹洪做出牺牲?这种牺牲精神当然是发自内心的。   刘邦逃走后,守卫荥阳的任务就压在了魏王豹、韩王信、御史大夫周苛和枞公等人身上,周苛和枞公两人秘密合计了一下,认为魏豹是反国之王,内心肯定有很多怨恨,不能留在身边,就将魏豹直接处决掉。   魏王豹名义上还是一国之王,周苛和枞公居然可以擅自杀掉一位国王,这反映出刘邦集团内丰沛系的超然地位。丰沛系是刘邦集团当之无愧的大脑和核心,非丰沛系的永远不要指望可以染指权利的核心。当然,权利和义务对等,丰沛系享有汉王国的核心权力,他们也会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刘邦的红色(赤帝子)江山。  —————————————————  不是每周一更新吗?  
  @napron 240楼
07:37:26  @color_wolf
10:41:35  10.2.4纪信之死  虽然楚军受到内耗的一些困扰,但刘邦依然不敌项羽,两军激战到汉三年四月的时候,项羽终于成功的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包围了荥阳。这时候离彭城之战刚好一年。  被围困在荥阳的汉军守军粮食匮乏,苦不堪言,一天吃半碗清汤粥,将士们刀剑饿的都提不起来。范增看出刘邦已经陷入绝境,下令部队向被困在荥阳的汉军发动猛攻,刘邦危在旦夕。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项......  —————————————————  不是每周一更新吗?  =====sorry,版权已卖
  楼主下面呢?  
  @吕天真 242楼
21:28:27  楼主下面呢?  -----------------------------  呵呵,下面没了,太监了,  辜负了广大读者的厚爱
  非常好的文章
  @color_wolf
01:00:00  @吕天真 242楼
21:28:27   楼主下面呢?   -----------------------------   呵呵,下面没了,太监了,   辜负了广大读者的厚爱  —————————————————  支持你一下。。继续写下去楼主  
  @color_wolf
01:00:00  @吕天真
21:28:27  楼主下面呢?  -----------------------------  @吕天真 245楼
20:58:17  呵呵,下面没了,太监了,  辜负了广大读者的厚爱  —————————————————  支持你一下。。继续写下去楼主  -----------------------------  已经写完了,只是卖给北京新业出版集团,不方便再放出来。  /.html#ddclick?act=click&pos=_1_q&cat=&key=%BA%E9%C1%C1%C1%C1&qinfo=9_1_60&pinfo=&minfo=&ninfo=&custid=&permid=&ref=http%3A%2F%%2Fbooks%2F&rcount=&type=&t=0&ver=E  希望广大读者不要责怪
  感谢楼主。买两本书回家慢慢看...
  色狼写得不错。顶!  
  彭城之败,当时韩信是不是不在刘邦身边?  
  @心自知-01 08:27:17  彭城之败,当时韩信是不是不在刘邦身边?  -----------------------------  我认为是在的。  兵败后韩信收这些溃兵回荥阳和刘邦会师,不在战场怎么可能如此?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进步的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