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加舞蹈歌曲舞蹈之间怎样搭配的大致思路及形式

怎么根据歌来编排舞蹈?_百度知道
怎么根据歌来编排舞蹈?
提问者采纳
一、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儿童艺术教育正在急剧不断地升温,对于那么多渴望接受艺术熏陶与洗礼的孩子们,我常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我究竟应该教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什么呢?在我从事儿童教育的这段时间里,我发觉当前的艺术教育(包括儿童舞蹈)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他繁荣的背后,同样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其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儿童舞蹈充斥着大量的“模仿”与“克隆”。 当我们看现在的儿童节目时,总会发现现在的孩子都有着一种和他们的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唱起歌来拿腔拿调,跳起舞来动作拘泥做作。儿童本应有的纯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真我”一面被极端地压抑。究其因,主要是许多教师不能自己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所以编排儿童舞蹈时,只能模仿、改编或仿编成人舞蹈或碟片上的儿童舞蹈,这样一方面教师省时省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创作的舞蹈动作贫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目前学校师资水平不一。 目前我县各校一般都是音乐教师兼舞蹈老师,教师本身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一般都凭着自己的经验排节目,上舞蹈课,不懂得如何积累舞蹈动作,有的有了舞蹈动作,却不知道如何编排。 从上述两方面的弊端看,当前要推动我县少儿舞蹈向自创方向发展,拉近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真正让孩子从舞蹈中舞出他们自己的个性,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使我县少儿舞蹈真正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创作出有个性有水准的作品,培养出一批有艺术潜质的人才,就必须让更多的舞蹈教师掌握积累和编排少儿舞蹈动作的方法,因为没有个性的艺术,没有创造性的艺术都是死亡的艺术。舞蹈动作就好比人们写文章用的词汇、词语、俚语,没有他,谈论舞蹈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人从事少儿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已有8年,舞蹈《希望之星》在第四届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中获二等奖;《妈妈的心愿》在县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群舞一等奖;《醉鼓娃》在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小型舞一等奖,杭州市优秀奖;《绿色的悲哀》在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群舞一等奖;《起航》在县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小型舞特别奖,杭州市优秀奖。这以上的成绩都来自于舞蹈动作的不断积累和编排。下面,本人结合实践,谈谈少儿舞蹈动作的积累和编排。 二、少儿舞蹈动作的一般规律 在谈论少儿舞蹈动作的积累和编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舞蹈动作的一般规律,只有掌握了其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积累和编排舞蹈动作,才能更好地运用于舞蹈教学和编排实践中去。 1、少儿舞蹈动作要形象化、性格化 舞蹈艺术的特点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但是,并不是任何舞蹈动作都能完成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任务,只有准确、鲜明、生动的动作才能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吸引人,感染人,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如县第三届艺术节镇一小表演的群舞《蚕宝宝》,它就创造了一个具有蚕的外形特征的造型,特别是身体像蚕一样慢慢蠕动的动作,形象十分生动,舞蹈艺术地展示了蚕从蚕宝宝到最后吐丝结蚕的全过程,不仅表现了蚕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赞颂了包括教师在内的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2、少儿舞蹈动作要感情饱满,凝炼集中 舞蹈动作与诗的语言有相似之处。《诗经·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是人的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动状态下的形象反映,少儿舞蹈也是如此。它应当像诗那样,用尽可能精练集中的动作,表现广阔丰富的生活内容,使观众感到紧凑,饱满而又有想象回味的余地。如少儿舞蹈《太阳花》中有一个场面:几十位小演员手持双扇,从舞蹈左后侧成一排向舞蹈右前角舞动,演员抖动双扇,沿着前进的方向缓缓地展开扇,就像是亿万儿童敞开心扉,沐浴着朝霞,激情满怀地走上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辉未来。又如本人创作的少儿舞蹈《希望之星》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旋律中,所有演员双手捧着一颗心缓缓地向头顶举,就像人间处处都有爱心,处处都有温情,不再有冷漠,不再有痛苦……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暇想。 3、少儿舞蹈动作要新颖、多样 社会生活丰富、复杂、变化万千。舞蹈艺术要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也绝非贫乏、单调的语言所能奏效。另外,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要求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就必须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快速,敏感、新颖、多样地反映大众关注的事物。如郭子徽编导的儿童舞蹈《唐老鸭扭起秧歌舞》就非常独特地把唐老鸭的体态和我国汉族的秧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动画片中唐老鸭那滑稽可爱的造型扭着中国的民族舞蹈秧歌,中西结合,形象可鞠,使人忍俊不禁。像这种为了舞蹈新颖多样所作的各种探索和尝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少儿舞蹈动作要节奏鲜明、韵律丰富 舞蹈应和音乐水乳交融,历来许多中外少儿舞蹈家都十分强调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比如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节奏是舞蹈的基本要素”等等。虽然有的过于夸大了音乐、节奏的作用,但足以看出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结合是舞蹈动作区别于其他艺术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世界名作《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称得上是舞蹈和音乐得到完美结合的珍品,它不仅音乐曲调优美,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和内在韵律感也很强,使观众在欣赏舞蹈时,能够达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高度统一,因此艺术感染力很强。 三、少儿舞蹈动作积累的途径 积累少儿舞蹈动作不是一两天所能完成,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且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下面本人就谈一些实际体会。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少儿舞蹈动作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的产生也是源于生活。只有熟悉、认识了生活,才能谈及对生活的积累,周恩来同志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生活积累的来源有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亲身观察、体验生活所得。此外,也可从文学作品、报导、新闻、网站的介绍中,或是从其它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中而有所启迪。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从热爱生活出发,随时随地的汲取生活“营养”,如同一张吸墨纸,所到之处从不放过点滴的“液汁”。把汲取的生活素材,经过自己(舞蹈专业)审美观点的思索、理解、积蓄起来——就像一个储存有序的仓库一样。在对生活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当需要创作时,想法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对于少儿舞蹈老师来说,熟悉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无异于其它文艺创作者,所不同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熟悉生活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舞蹈的形象思维。如果仅仅猎取劳动动作,创作出来的只是生产过程的模拟,这不称其为舞蹈,当然也是不可取的。在积累舞蹈动作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动作联想到舞蹈动作,这种思维活动即为舞蹈的形象思维。 少儿舞蹈作者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时,是用舞蹈形象思维来捕捉生活素材和生活中的舞蹈形象的。如:某种生活给了我们以强烈的印象,那么在脑子里引起的就是某些人物和情景的有动作化的联想,然后逐渐用舞蹈手法看到人物在怎样行动,生活情景产生了什么场面……。于是在生活中强烈感受到的一切,逐步在脑子里形成丰富的舞蹈动作。 以全国儿童歌舞录相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比一比》为例:作者申香就是从活动课时看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的一场拔河比赛积累的,他发现获胜组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相互拍着肩膀欢呼跳跃,而另一组的孩子们,则互相埋怨,甚至吵了起来,并想再度比个高低,见到这些,舞蹈教师就把它用舞蹈的手法进行思维,很流畅地把生活中的这种积累,形象地转化为舞蹈动作:演员相互搂住腰、迈小步、再踢腿,然后晃动头部,最后上身后移、目视前方,同时,随绳索的移动而迈小步后移,而后将腿轻快地后抬。这一系列动作就是经过舞蹈形象思维处理过的舞蹈动作,它不像照相机一样写实,但儿童拔河比赛的形式和氛围已勾画出来。 除现实生活中积累外,还要随时随地搜集舞蹈素材。如:搜集、学习各地人民中的婚、丧、喜、庆的礼仪;寺庙中的敬神、驱鬼舞蹈等。总之掌握这类素材越多,视野越开阔,创作领域越宽,舞蹈动作也就越丰富。否则,就很难自己独立创作。试想,一个词汇、语言贫乏的作家,怎么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和剧本来呢? 总之,实践证明,抓紧“生活素材”和“舞蹈素材”的积累,是少儿舞蹈作者自始至终不能放松的“职责”,对此要付出坚忍不拔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才能获得成功。 2、从各种艺术知识中积累少儿舞蹈动作 想象力——联想和幻想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世界’的思维。” 一个少儿舞蹈作者若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无法把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创造成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更有集中性。尤其对于舞蹈艺术——向来被人们认为是“动的诗篇、活的绘画”,它善于抒发人们崇高的感情,是追求理想中的“美”的表情艺术,我们说的想象,是基于生活之上的想象,是“生活积累”的升华;是一种发展了生活的形象思维;是使生活更理想化、更鲜明地再现于艺术上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凭一个人的精力去体验一切方面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象力却可以补充生活经验的不足——凭借想象力的翅膀更广阔地飞翔,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就能创造出更理想、更完美的舞蹈动作。 想象力来自生活的积累,也来自于艺术知识的渊博。如:各种艺术作品,都能间接提供你更多的生活知识,启发你更广泛的形象思维,这就更丰富了你的想象力。看到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种启发人萌想的魅力,特别是姊妹艺术之间。对于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知识的少儿舞蹈作者,有时一幅好的图画,一首好的歌曲,都会帮助和激发舞蹈作者展开舞蹈的形象思维活动,泉思云涌地衍生出许许多多同样题材的舞蹈动作,这也是积累舞蹈动作不可少的一种途径。所以少儿舞蹈作者要像久旱的土地吸取雨露那样去学习、接触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学习文学、音乐、绘画、戏曲、历史知识、风俗学、心理学等。总之,知识越渊博越广泛,那么,你的艺术想象能力就越强,积累和衍生舞蹈动作的能力就越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无一不是掌握了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我国清代大作家曹雪芹,不仅诗词、歌赋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擅长绘画、书法,懂得园林建筑、药理、花草、刺绣………,所以才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一个作家和艺术家,要创造胜人一筹的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渊博的知识作基础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怎么可能产生丰富的舞蹈动作,运用各种动作创造出一个使人联想翩翩的美好境界呢! 3、从民族传统舞蹈中积累少儿舞蹈动作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我国各民族的古典和民间的舞蹈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副主编陈冲在1989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国56个民族共有民间舞蹈17636个(港、澳、台待补)。其中汉族舞蹈14291个,少数民族舞蹈3345个”。保存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数以万计的古今剧目中的传统古典舞蹈,虽然至今尚未能统计出有多少种舞蹈,有多少个舞蹈动作,但是其极为丰富多彩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我们下决心深入地、踏实地向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学习,掌握丰富的舞蹈动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要学习、继承民族传统舞蹈,绝不能不加思索地一味吸收,要理性地对各种舞蹈动作进行加工、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为我所有。 4、从世界各国民族的舞蹈文化中积累少儿舞蹈动作 芭蕾舞和现代舞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专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成了国际性的舞蹈艺术。它们的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对于我们进行少儿舞蹈创作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我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也涌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南山学校的群舞《喜儿·雪花》就吸取了芭蕾舞轻盈、敏捷、挺拔而舒展的优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美好感觉,淳安电大的现代舞《为生命而舞》更是跳出了舞蹈特有的振憾和感动,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以上这些都是学习、借鉴少儿舞蹈动作成功的代表作品,除了芭蕾舞和现代舞以外,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应当把握住一切可能得到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不过,学习和借鉴外国的舞蹈动作,一定要经过吸收和融化,结合本民族本地区少儿舞蹈的特点,巧妙地转化为自己的以我为主的创新,这样的动作才真正有生命力,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搞“焊接”,正如一个人讲话,若在中国话中,不时出现一些英语单词,俄语单词或法语、日语,那会显得极不协调,会导致创作的失败。 四、少儿舞蹈动作的编排 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除了要积累丰富的舞蹈动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组合编排和运用。这些积累起来的少儿舞蹈动作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进行提炼、雕琢。 1、动作编排要体现感情。情动于衷而形于色,于是产生了舞蹈动作。但有的少儿舞蹈作者往往不自觉地陷入片面追求动作,构图美不美的圈子中徘徊。编舞首先要弄清的是你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感情和性格,有经验的少儿舞蹈作者往往首先按舞蹈结构的线索设计出人物连绵不断的心情、意识甚至潜台词,循着这个脉络去雕琢动作。而富有演员经验的少儿舞蹈作者,就使自己首先进入角色,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身上活起来;在深入角色的基础上,从自己积累的生活、舞蹈素材中物色、提炼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所需要的舞蹈形象来。这种类似戏剧演员小品练习时的创作方法,是符合少儿舞蹈创作规律的——即把体验感情作为动作的原动力。 2、动作编排要具有典型性。这是成功之要点。典型性的舞蹈动作不是综合的越宽越好,而是个性越强越好——一要有突出的性格;二要有明晰的感情。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高兴时会欢呼跳跃;悲愤时会跺脚挥拳;希望使人昂首向上;失望使人垂头丧气;……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就更明显、更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首先要说清楚是什么感情,动作还要性格鲜明。性格包括角色的个性及其民族的风采,例如:少儿舞蹈《红绸舞》运用了《解放秧歌》的动作,既有汉族的鲜明性格,又有儿童特有的活力,这种动作是典型的。很多实践经验说明,从民族民间(包括戏曲)舞蹈素材的基础上提炼所需要的少儿舞蹈动作是成功的捷径,这些从长期民族生活中锤炼、积蓄起来的民间舞蹈动作,已具有突出的典型性格,如果运用得当,会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舞蹈形象。 3、动作编排要突出“意境”。少儿舞蹈动作的编排不在“繁”与“简”,能突出“意境”则灵。舞蹈作品的“意境”是把主题思想转化成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是“情”和“意”与“景”和“境”的统一,是人的理想——比现实生活中想得更高的东西。例如:儿童舞蹈《红绸舞》以天安门前红旗漫天、万众欢腾作为编舞的氛围。《荷花舞》以“蓝天高,绿水长,风吹荷花千里香”的意境,抒发对新中国无限钟爱的主题。所以,“意境”是大局,编舞要从大局着眼,小处(动作)着手,围绕着“意境”去考虑动作。不要认为舞蹈就是花团锦簇、上下翻飞,于是只在动作的华丽和技巧上下功夫,这是容易失败的。其实动作不在繁多,《荷花舞》自始至终只用了“跑圆场”的步法,但在“荷花盘”(道具)的衬托下,却创造了荷花“水上漂”的幽美、高洁形象,人们根本没注意它动作是否简单,而是被使人神往的“意境”所陶醉。 4、动作编排要有对比变化。就象说话生动需要有抑、扬、顿、挫一样,舞蹈动作的组成要有对比、变化,并使其流畅自如。 对比有时间(节奏)上的快与慢、强与弱、延长与短暂……等。有空间(造型)上的大与小,高与矮、方(条线凌厉,有楞有角)与圆(柔和,圆润)、放(伸)与收(缩)、动与静……等。这些对比变化在少儿舞蹈中不应是形式上的安排,而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促使。譬如:在生活中人受到某种刺激,引起内心情感的变化,就会在情绪上反映出紧张或松懈,昂扬或消沉,急切或沉着……等。舞蹈动作的变化也是由此而来。对比性的动作加大了情绪变化的起伏,使各种情感在相对中显得更鲜明、突出。所以,能使舞蹈动作更生动。 5、动作编排要有重复再现。这也是乐曲中常用的手法。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往往转瞬即逝,作曲家要想尽办法能使听众对乐曲留下更深的印象,其中重复、再现就是办法之一。舞蹈和音乐同属时间性艺术,舞蹈虽然还占有空间形象,但不能象“雕塑”永远静止在那儿尽人观赏。为了使舞蹈形象和“意境”留在观众心上,重复、再现手法同样不可少的。其作法可以有多种:(1)主题动作贯串始终。如《荷花舞》、《醉鼓娃》等;(2)主题动作在不同的情节、段落,不同的节奏下变换出现。类似《孔雀舞》、《红绸舞》等;(3)主要的舞蹈组合(段落)反复出现。如:《鄂尔多斯》、《丰收歌》等;(4)开头和结尾是同样的舞蹈处理或“意境”的再现。如:《山野小曲》、《竹林欢歌》等。 五、注意点 以上所谈的积累生活素材和舞蹈素材;积累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学习、继承民族传统舞蹈;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舞蹈文化四方面,虽然是丰富我们少儿舞蹈动作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法,但是从舞蹈艺术的发展来说,它们还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也就是说,在舞蹈创作中,主要是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表现的人物感情、思想的需要去创作新的舞蹈动作。不过,这新的创造,并不是脱离过去传统的白手起家和凭空创造,而是在积累、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革新、发展和创造。正因为如此,进行新的舞蹈动作的创造是少儿舞蹈创作者的基本功。我想,只要我们长期深入生活,广泛学习积累,少儿舞蹈动作在大脑储存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要创作一个少儿舞蹈节目绝非难事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高考舞蹈相关课程
&&&&&&&&高考舞蹈分类一共[25]条课程1页当前是第0页
选择你要跳转的页面
成都高考舞蹈培训课程
高考舞蹈相关资讯
成都个人修养培训
成都琴棋书画培训
成都艺术职业培训
成都弹唱艺术培训
成都艺术高考培训
此内容系为培训机构发布信息,不代表成都028培训网赞成内容或立场
免责声明:成都培训网所展示的信息由发布者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机构负责。成都培训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成都培训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电话:028--&&
&会员授权登陆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nbsp&nbsp当前位置:
>>>六o一班举行元旦庆祝会,表演节目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演项目人数唱..
六o一班举行元旦庆祝会,表演节目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演项目人数唱歌16人小品唱歌的人数比小品的12多2人跳舞唱歌的人数比跳舞的少13(1)演小品的有多少人?(2)跳舞的有多少人?线段图:______数量关系式:______解答:______(3)唱歌的同学中,演唱校园歌曲和通俗歌曲的人数比是3:1.演唱这两类歌曲的各有多少人?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16-2)÷12=14×2,=28(人);答:演小品人数为28人.(2)根据题意得线段图:数量关系式为:唱歌人数÷唱歌人数占跳舞人数的分率=跳舞人数.16÷(1-13)=16×32,=24(人);答:跳舞的有24人.(3)16×33+1=16×34,=12(人);16-12=4(人);答:演唱校园歌曲的有12人,演唱通俗歌曲的有4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六o一班举行元旦庆祝会,表演节目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演项目人数唱..”主要考查你对&&分数除法及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数除法及应用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一个数除以分数:一个数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分数。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分子乘除数分母,被除数分母乘除数分子。分数除法的应用: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多少÷几分之几”。特征:已知条件: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求问题:表示单位“1”的量。(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即“一个数÷另一个数”。特征:已知条件:表示单位“1”的量;单位“1”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求分率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分数除法计算: 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如下:9/8除以9/8=9/8乘8/9=1。
发现相似题
与“六o一班举行元旦庆祝会,表演节目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演项目人数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1721104788795219732224964623259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品剧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