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斗地主欢乐豆充值家房檐柱雕刻值多钱?

公司全称: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0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18号国投创意信息产业园北楼1层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  准房奴手记  据说我们历史上没有过象样的奴才,而只有奴才的奴才,因为一个人对下面时是主子,对上面时依旧是奴才,人世间主子只有一个啊!   遥想十年前,正读大三,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何况读的还是建筑学专业,祖国建设大好的蓝图绘制舍我其谁?!   十年后却发现身边出现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奴才——房奴,房子和人的关系不可能有上有下,似乎只有父子关系
——贡起来的份。伟大啊,终于填补了历史的一项空白!  伟大而又充满魔力的时代呵,点石成金。一堆砖石瓦砾经点化后成了“府”、“邸”、“郡”、“山庄”……我们勤劳的双手一经点化变成了熊掌,有熊掌岂可无鱼?于是房奴用自己的熊掌换得了“鱼”,缘木求鱼竟成现实!一边劳作一边舔舐着这美味的熊掌,无奈这“熊掌”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在舔舐中已然血肉模糊了。  建筑师的工作会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为他人作嫁衣”,一批批房子借你的手“更快更高更强”地建了起来,而一大批一大批的人却眼睁睁的沦为了房奴!你又何去何从?自宫为奴,与心不忍;房我所欲,贼心不死。做房奴难,做个准房奴也不易!  因为还是准房奴,勤劳的双手尚没经点化成为自己的熊掌,于是抓紧时间用一个尚是准房奴的眼光来记点东西,哪天这手一经点化成了熊掌恐怕就无暇顾及其他了,味道那个美呀,谁还有这份心情呢?    潜水久矣,上来冒个泡,透口气。人生只不过把名字写在水上,现实中我们也许会“相濡以沫”,终有那么一天我们会“相忘于江湖”的,如此想来甚幸!  三十不立,尚无立锥之地,却希望能用锥子一样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感觉更多的却是如锥刺心,能有心的感觉也是甚幸!把自己若干年来看的记的的东西整理陆续贴上,算是提前熟悉“江湖”的环境!所贴东西跨度比较大,也比较杂,也基本没有发表过,基于此先贴上近作一篇——《盖房记》,算是目前看和记的状态反映,为的是“物以群分,人以类聚”,怕您倒过来看会失望认为不值浪费了时间。在这篇文章之后基本按写的时间顺序来贴,如有变化不再另行通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盖房记(一)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到关中人一生有三件大事:结婚、埋葬和盖房,尤其在农村和乡镇更是如此。此言不虚,我大学以前一直生活在关中,可以为证。其实三件事中结婚和埋葬被动性很强,而且这两个过程持续时间也就两三天,而盖房就不同了,这是当事者最为主动性做的一件大事,所耗时间、财力及精力特别巨大,对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生心血与梦想的体现,能力不及者一生盖不起房,带着遗憾而去。总之盖房对自己、后辈乃至邻居的影响可谓深远。  小时候记忆中最原始的房子是由三面夯土墙一面土坯围合而成。夯土墙几乎没什么成本,一般由亲戚、邻居帮忙筑成,材料就是遍地的粘质黄土,要说成本也就是帮工的粗茶淡饭和几包劣质纸烟。至于这一面土坯墙是为了开窗开门方便才砌筑的。因为夯土墙大多厚大毛糙,土坯也是用模具将湿湿的黄土夯成,有财力的可在黄土中掺点石灰,增加硬度和防潮性。这样的房顶多是用房前屋后的树干和枝丫搭起,然后铺上一层苇席或者麦秸杆,再拌上泥巴。成本最大的是屋顶的瓦,一般都是自己买的,多数都是小青瓦,后来渐渐有了大片红色的机瓦。由于用的椽子太一般,房子使用久了,屋顶的树干和枝丫会弯曲变形,这样以来屋顶就会漏水,所以在雨季来临前常常有人爬上屋顶进行修葺。这样的房子室内墙壁多是用黄土拌上粉碎的麦秸杆或者麦糠搅拌的泥浆进拌灰,讲究点的可以在黄土中掺点石灰,屋子里显得白净些。  经济能力稍好的人家盖房子一般四面墙全用夯土块砌筑,在沿地二尺高的样子用砖来砌。这样的房子内外都比较平整,而且有砖基础,防潮性大大提高。屋顶的椽子及檩条为了自然通风和防潮一般都是露明了,这样以来判断一户人家殷实程度可以一眼从露在屋檐外的椽头看出来,椽头的粗细和什么木料是最大的分别,因为砖、瓦、土坏都差不多。如果某家有能力用了松木椽子,且椽头比较粗,那在众人的眼中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了。只是这样的房子土坯耐雨冲刷性很差,一般外墙都要抹灰,抹灰用的也是拌有麦秸杆或者麦糠的泥浆,这样可以增强防潮性且耐雨水冲刷。由于泥浆中有零星的麦粒和草籽,夏天这样的房子外会罩上一层“绿衣”,雨水充足时狗尾巴草竟能长大结籽!这样的房子我见过,盖的过程则很模糊,记事起见的最多的则是用砖做基础和壁柱,和夯土块一起砌筑的房子,后来是用全砖头盖的房子,再后来慢慢有了预制混凝土板,还有了白色瓷砖。  说到全砖头盖的房子印象很深的是“一砖到顶”,因为村子里媒婆在介绍男方家境时,除了说新盖了几间房外,“一砖到顶”是语气加重且反复说的,如果再有“松木椽檩”,那这婚事的成功率就极大了。砖头是黄土煅烧的结晶,一直很受重用,除了砌墙砌柱外,砖雕则是一顶工艺活。村子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留下的老屋或者祠堂中的砖雕让后来的盖房者羡慕不已,只是这已经是可望不可及了。一是特别费工,更重要的是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工匠,一般的做法也就是把砖头锯开,做些三角形、菱形的简单图案罢了。  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是“房子半边盖”,这在其它民居形成中的确很少见。一般屋脊都是“人”字形,而陕西至今还在盖“半边房”,对于这一怪似乎还没有见过合理的解释。我以为这是有不少原因的。农村基本家家都有院子,上房(正房)一般对着院门,基本是南北向,而偏房(厢房)则是位于院门一侧或两侧,多为东西向。以前盖的房多为偏房,因为偏房的房脊可以当院墙,和邻居间可以省了院墙的材料,而盖房一般是有经济实力的一家先盖,后盖的一家可以贴着前盖的房脊再盖,这样后盖房的也可以节省一面墙,为此也常常闹纠纷。先盖的一家动土墙要和邻居商量好,自家的这道墙是全砌在自家宅基地里还是一半砌在里面,这决定了以后邻居是否能共用这堵墙。一般来说,这堵墙是共用的,这样增进了邻里关系,这样以来两个半边房合起来屋脊还是“人”字形,而有实力盖正房的就几乎不盖“半边房”,而是盖起了“拱脊房”(我们那里对上房的称呼),甚至两三层的小洋楼。还有说法是这样可以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黄土高原缺水,农家院子里基本都有水窖,这样的确利于收集雨水。  以上这些房子我很少住,因为从出生到1996年考上大学一直就住在窑洞里,家里院子很大,树多草杂,六个窑洞是L形布局。据奶奶说那是解放前的事了,因为县城搬迁,我们家也随着搬迁了。现在我家距县中学也就200多米,这点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的活动圈子,也影响到后来我家盖房的布局与形式。    
  盖房记(二)  本来住在窑洞里没什么不好,何况冬暖夏凉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通风防潮上是不太好,可家里的窑洞正面三个是朝南的,加上窑洞顶上的杂草和鼠洞先后被爷爷、父亲收拾的干干净净,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但是“人比人人得死,货比货货得扔”,这话一点不假。周围领居随着经济的好转纷纷盖起了房子,先土后砖,再后来又在砖外贴上了白瓷片,有的还会贴上“迎客松”之类的彩画,还有就是邻居好高之心特别强,总是希望自家的屋子比边上的高出那么一点点,如此以来,有的层高都盖到了四米多。当然怎么盖都比村长家的低,他家在80年代中期就盖起了两层小洋楼,现在看来十分落伍,简直就是“脱了毛的鸡”,可在当时在绝对是鸡群中的鹤。他女儿和我们是小学同学,每天下午放学坐在二楼的走道看书写作业好长时间成了我们眼里的风景。  邻居盖房时都暗地里较着劲,比赛着谁家的房子的开间与进深尺寸,还有高度和用料,可对于没有盖房的却常常调侃:“老王还不盖房啊,都不怕存的钱发霉了哇!”太小的时候对这些没有什么感觉,都是大人的事情,可上了学,随着读的书知道了什么是“文明”和“先进”,对于这种现状就渐渐不满了,也会常常问父母“咱们家什么时候开始盖房啊?”“军练家都盖房了呢!”军练家在我眼里算是穷的了,为什么他家都盖了房子,父母却还不动心呢?其实军练家盖的也是半土半砖房,可在我眼里总比窑洞好啊,下雨天了可以在房檐下接个水缸,接的水可以供我们好长时间还能玩泥巴。父母每次回答都说快了,后来烦了就说不盖了,这让我和弟弟很失望。有一段时间,半夜里我常常醒来,那时的月光特别的亮,透过窑洞顶上的天窗眼在墙壁上投出了白亮亮的一块,墙上泥草抹灰的纹理清晰可辨。月移云动,墙上的亮斑也在滑动,有时会拉成长长一条(由于窑洞的墙壁是弧形的)。夜晚很静,蛐蛐声此起彼伏,睡不着觉的夜晚更长,我可以在泥草墙的纹理里看出“马”、“牛”、“蛇”等图案,是那么的真切,白天起来要告诉弟弟时却找不见了,这一直以来成了有月光夜晚我的秘密和乐趣。  父母从80年代中期就在县城的街上做起了小本生意,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那时卖东西的人很少,所以什么也都好卖,多少还是赚了点辛苦钱,哪像现在街上卖甘蔗的小摊都有一长条了,竞争异常激烈。89年大兴安岭的火灾让我和弟弟对盖房有了盼头,由于那次火灾异常的大,抢伐的木材在西北有一个集散地,父亲竟跑到了另一个省城买回了两卡车木料,“真是好东西啊!”围观的乡亲邻居赞声不断。父亲从运回的木料中精心选了一半留着自己用,另一半卖掉了,当然很抢手,也赚了一笔钱,这样一来我们家虽还没盖房,却已“先声夺人”了,因为村里年龄最长的三爷说解放前地主家盖房也没有用过这么好的木料。“大兴安岭!”在小学一年级课文中的地方一下子变得这么真切。这批木料在院子里码了起来,谁知一码就是十多年,结果一大半因长时间受潮最后不堪大用。母亲为此很难过,不止一次的说“造孽啊”!之所以没有物尽其用也是父亲的长远“计划”造成的。那时生意特别好做,而且存款利息达10%以上。父亲曾对我说和弟弟说:你们现在还小,盖房子还不是给你们结婚用?现在盖好了,你们娶媳妇时都旧了,现在盖房还要耽误一年的生意,而且花的钱存在银行的利息过几年都值这些木料了。这些东西我和弟弟当时都不明白,总之陷入了无尽的失望中。好在这样一来我们允许可以常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那时放的一些国产片我和弟弟都看过,这让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小伙伴面前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家里院子很大,约有一亩半,院分前后,还有高差,院子里树木繁茂,树下也是杂草丛生,我和弟弟曾数出了二十几种树名。这些树多为果树,有杏、桃、李,还有苹果、核桃、柿子树,也有白杨、梧桐、刺槐等,大的杏树我和弟弟合起来都抱不住,奶奶常说那些是姑姑出生时栽的,那些是父亲出生前后栽的,棵棵如数家珍。天气好时,奶奶常常会在院子里的核桃树下描线、剪纸,剪出了数不清的漂亮窗花,亲戚、邻居家的孩子出嫁、婚娶时门窗玻璃上会贴上奶奶剪的窗花。我小时候则用薄薄的白纸蒙在奶奶剪的窗花上描了厚厚一大本,不少还让我用彩笔涂的花花绿绿,这让奶奶很高兴,只是她从不让我学剪纸,常常说“男娃学这东西没出息”。  后来在课本读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是那样的真切。后来又读了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也是印象极深,读这篇文章时也正是中秋,我的书桌依窗而放,黄灿灿的阳光将窗格子印在桌面墙壁,透过这小方格子木窗户,院子中央的枣子已红了,枣叶飘落无声,这景象比郁先生写秋要暖和亮丽多了,但是那时我已深深体会领略到了秋的意味。再后来读了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的句子,感觉是无比的亲切与自然。在这窗下我还读了不少杂书,这是托了县文化馆的福。其实现在来看,县文化馆的书少的可怜,而且多数很老旧,不少是诗词,还有“五四”前后的文学作品,当然《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有的,但在当时的我觉得丰富无比。至今那本薄薄的借书证我还保留着,上面借过的书还历历在目,也就是在这窗下我完成了中学学习。  这一段时间过得很平淡,也很平静,盖房的事好像彻底忘记了,但是那种美好的感觉却是那么遥不可及了。高考结束在填报志愿时我却犯了愁,自己读的是理科(分科时老师多次劝阻,说是读文科将来工作特别难找),却一直不怎么喜欢数学和物理。后来还是一个舅舅建议我可以填报“建筑学”专业,说是这个专业基本不学数理化,而且就业特别容易,他以前读的专业是“给排水”,说是早知道有这个专业他早去上了。就这样,我填报了“建筑学”专业,盖房子竟成我的“大学专业”,这让家里盖房子的事也有了转机和“专业”参与。  
  盖房记(三)  在大学刚开始上“初步设计”课时,老师一张口就说:“建筑学不等于盖房子!”又在黑板上写下了architecture、building、construct等英文单词,然后逐一解释。最后半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几个人能说清“建筑”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大有“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就越糊涂”的感觉。但是大家越发的感觉到了这个专业的神秘与神圣,常常会为校园里那些理工科甚至文科的学生可怜,他们怎么就读了那么平庸的专业呢?  1997年,大一的暑假。一天早上我正在看着《建筑空间组合论》却被父亲叫了过去,他表情很庄严,说是要和我商量一下盖房子的事。这让我一下子感觉到了“知识的力量”,而不是自己长大的感觉。他用商量的口气问我对家里盖房子的看法,我马上接过话来说:“房子不等于建筑,建筑学也不是学习盖房子”。就是这一句话让父亲怔了老半天,我看他不明白就接着说,建筑要讲究空间组合,而空间才是建筑的根本,我甚至背出了老子的“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的论述,这回父亲不仅仅是怔了,简直是惊慌了,不知道他当时是为他的“无知”还是为我的状态惊慌。还是父亲说了他对房子的一些设想,他说他看不惯左邻右舍在房子下面设的好几级台阶,“咱们这里雨水又少,根本不需要设这么多台阶,咱家盖房子就不设台阶”。这回轮到我惊慌了,“怎么能不设台阶呢?且不说建筑,那还叫房子吗?”我告诉他建筑分三段,分别是台阶、墙身和屋顶,并翻出故宫的图片给他看,如果没有这些台阶,故宫就不成故宫了。父亲却一口咬定:“我和你妈以后上年纪了腿脚不便,万一上下台阶摔个跤怎么办?”基于此,他更是不准备盖楼房,说是家里院子大,要盖也只盖一层。“盖一层?!”我更惊慌了,我告诉父亲盖一层就没有了“空间组合”,也没有了空间流动与渗透。这次谈话不欢而散,最后父亲说:“没想到盖个房子还要这么麻烦,咱就先不盖了,将就着住吧!”这回我体会到的是悲凉。  临开学要离家时父亲才对我说:“到学校还是再想想家里房子怎么盖吧,能画点图最好,不明白的地方多向老师同学请教。”我真是哭笑不得,可喜的是父亲还是让我“设计”家里的房子了,可气是就这几间房子还用向别人请教?!建筑学啊,你是这么可怜,不被人理解到如此地步。  一到学校,设计课做的就是“小住宅”设计,通过老师讲解和调研分析,领略了“小住宅”的魅力,毕竟几个大师的代表作都是小住宅啊!中途评图时,我被系主任的一句话打击惨了,他待学生很“苛刻”,很少听到他表扬别人,而且评图时挖苦讥讽的话居多。那次我信心十足的给他讲完了自己的设计构想,并一一摆出了草图,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这空间怎么感觉像窑洞啊!”这让我在武汉这个火炉里感觉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为此让我的学习沉重了好几年。后来才知道他了解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知道我来自关中所以才有此说,他还说过来自内蒙古的同学做的设计像“蒙古包”呢!在周日课余我已动手画起了家里房子的图,挑空二层的客厅,宽大的阳台,别致的老虎窗,还有种种细节的设想与考虑。只是我们那里从来没有人用过壁炉,我才没有考虑设计壁炉,这应该是设计中最大的遗憾。没有了壁炉的房子是不完整的,在壁炉前喝茶,享受黄昏的日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可惜老家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我自己也没有见过,见过的倒是小时候奶奶熬茶时用过的“红泥小火炉”,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寒假一回到家顾不上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我就向父亲摊开了图纸,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这回父亲有点心动了,他说:“你讲的这个夹层还是有点意思,咱们这里的确没有人这么做过,还有阳台也很好,朝向南面的院子可以看到树,天气好也能晒晒太阳。”这让我很得意,只是父亲问我盖这样的房子大概要多少砖瓦?还有墙上的线脚怎么做?客厅跨度太大预制板跨度不够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我很为难,我告诉他建筑学不学这些东西。他又惊慌了,“要读五年的专业怎么会不学这些?那你们都学些什么?”我罗列了一大堆专业课名称,父亲听了说:“那还是找你表哥再商量商量这些事。”我的一个表哥在做泥瓦工,大小也算个小头目,帮别人盖了不少房子了。表哥勉强看懂了图纸,加上我的讲解,他明白了这个设计,又建议客厅中的柱子改成圆的,这样没有棱角不会磕着人,还有老虎窗可以调整一下形式,这样好施工,防水又好。这让我很尴尬,他才初中毕业啊!父亲显然对表哥的建议很满意。  假期中和父亲对盖房子的事又谈了好几次,他对如何处理窑洞和院子中这么多树感到很伤脑筋。“窑洞嘛,能推平就推平,这样院子会更大。树能留的就留下,不能留下的挖掉算了,可以空出地来弄个大花园,多养些花草。”父亲对我的建议没有表态,他只是说:“树都这么大了,你奶奶活着可是连个枝丫都不让砍啊!还有窑洞推平的话,土方量太大了,额外需要一大笔钱。”又是临开学时,父亲才说:“这两个问题你回学校再考虑考虑,这可关系重大啊!”我却认为这算不了什么问题,只要设计的房子盖成了,一定会一鸣惊人,让父母和亲戚邻居刮目相看。  新的学期里又接触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觉得窑洞应该保留下来,这毕竟是爷爷奶奶还有自己都住过的地方啊。还有这些树,几乎每棵都爬过,摘青杏采桑葚的事还历历在目,《薛刚反唐》的小人书还是坐在杏树枝丫上读完的。于是又另起炉灶,设计了另一个方案,尽量不改变家里现状!新盖的房子分成好几个“盒子”,穿插在树缝里。我怕父亲用前一方案开始施工,就用快件把画好的图及新的设计寄回家,结果父亲回信说这个想法一点也不好,一是新盖的房子过于分散,使用不方便;二是在树荫下平常会晒不到太阳;三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却好像没有盖房,这让亲戚邻居会笑话。看到这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简直让我“愤怒”了,我对家里盖房子的事失去了兴趣,回家也不再去问,父亲也好像在筹划着别的什么,也一直不再提起盖房子的事。就这样又过了一两年,等到再次父亲和我商量盖房子的事时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原来他“沉默”的这些时间果真另有打算。    
  盖房记(四)  2001年,我要毕业的那个夏天。父亲又和我商量,他说:“盖房子的事很紧迫了,再也不能拖下去,你马上就要工作了,这次我们再好好计划一下。”“嗯”,我没什么事似的应了一声。父亲说:“这回想多盖些房子,现在我和你妈身体越来越差,都是这些年来累坏了,眼下生意又很难做,我们的身体也快做不下去了。咱家院子大,可以多盖点房子,盖的可以简单点,用来租给县中学的学生。隔壁你大伯家每个月的房租能收四五百元呢,快够一月的基本生活开销了。”这个想法跟以前的设想相差太远了,但是我很快接受了认同了。于是在去单位报到之前在家里赶着画出了图纸。这次是用院子组合的,保留了朝南的三个窑洞,在几进院子中保留了一些老树,出租的房子单独为一个院子,有侧门可以和自己住的院子相联系,这样互相干扰小且又方便管理,整个总图看起来可谓“庭院深深”。父亲对这个设计很是满意,只是他强调“头门”(我们老家管院子的大门叫头门)一定要好好设计一下,这么大的院子和这么多的房子,头门很重要,不然会很不协调,这个我也同意。等我要去上班时,父亲已经开始买砖备料了。现在他最担心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匠,做出的活毁了设计,这是他几年来一直担心的。的确我们这个地方给农家盖房的工匠手艺实在不敢恭维,而县城正式的施工队对这些小民宅又不屑一顾。但是我对这些很不在意,我安慰父亲,就一层的房子,这样的布局的话大势已定,主要是院子围合,房子盖的过得去就行了。他说:“你就放心去工作吧,工匠我再想想办法。”就这样,我忐忑不安的去工作了,在给别人画图做设计的工作中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在上班不到两个月里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时父亲又打来了电话,他十分急促又果断地说出租的房子要盖成两层的,希望我能尽快修改一下总体布置,两层的楼房也要简单设计一下。他又说这样盖两层只用处理一层地基,省地省钱,还可以多盖几间出租用房。我什么都没说,好像早料到会这样。我很快调整了设计,这个两层的楼朝东,楼前保留了两棵杮子树,由于投资和使用要求限制,所以设计的也尽可能简单。但是我还是对它充满了感情,毕竟在这样楼里每年将有近四十个学生居住,想想自己中学临窗读书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的情景就激动。对于建筑材料我极力说服父亲去定制一批青砖,他同意说是想想办法,现在青砖的确很难找了,到处都是机制的红砖。在二楼的檐口我用了点装饰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这种构件在我们那里花样比较多而且很便宜。最大的分歧是对楼梯间要不要做成露天的,父亲认为就两层楼,做成露天的很省材料,自己又不使用,何况周围邻居自己用的楼梯还是露天的,我却坚持楼梯为了长远使用的方便,不能做成露天的,何况我的设计支撑点就是对楼梯间和另一端一间房子的特别处理。后来我又在一层楼梯休息平台下加做了储藏间,在二楼楼梯上空又加了几级台阶,做了一个小房间,这样一来就实用多了,父亲才同意不做露天楼梯。房子快封顶时,父亲来电话很兴奋的告诉我整体效果很不错,现在还没完全盖好,已经有不少邻居来参观,认为房子盖的很特别,并且他说青砖都是手工的,很平整,效果都超过白瓷片了,这让我也很高兴,就盼着早点放假,赶回家去看个究竟。  回家的那天下着大雪,远远就看到了那个两层的青砖楼,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总之家里全变了,曾经的前后院没有了,院中树木也所剩无几。我几乎质问父亲,不是说好保留那些老树吗?他说开始是想保留的,可是真正施工时,才发现进出很麻烦,工人说施工也会碰到树根,留下恐怕也活不了,于是就挖了。我一言不发,父亲安慰着说:“不是还留下了几棵吗?树嘛,等房子盖完了可以再栽啊!”我兀自看着已被肢解的大杏树码在院角,就仅仅成了这么几截木头,难道这就是我儿时爬上爬下摘青杏的老树吗?鼻子一下子酸酸的。父亲拉着我看新盖的房子,问施工还满意吗?我发现房子很别扭,对外的两个面是青砖,朝内的两个面却是红砖,父亲却笑着说:“朝里的两个面很少有人看到,就用红砖对付好了,红砖的价钱还不到青砖的一半啊!”我问他这样一来可以省多少钱,父亲想了想说:“快两千块吧!”我脱口而出说:“不就是两千块钱嘛,弄成了现在这个阴阳脸!”“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主要是这房子仅仅是用来出租的,实在没有必要,现在做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有不是说好用白水泥勾砖缝的吗?怎么都没有勾呢?”“这个嘛以后再勾,现在不是还完全没有施工完嘛。”直到现在这房都盖成四五年了,依旧没有勾成白色砖缝,几次我表示自己找人来做,父亲都阻止了,因为他认为压根就没这个必要。  
  窑洞已推平了一个,其它的都将窑面的土往后挖了一米多,这样窑洞就变浅了,当然也变小了。看着眼前的这个景象,真不敢想像曾在这里面偷东西吃、和小伙伴玩扣迷藏。对窑洞的处理,父亲说是将窑面用砖全包起来,这样刮风下雨就不怕泥土流失了,既安全又干净,窑洞里面用石灰砂浆粉刷后再刷白涂料,门窗可以多用玻璃,这样通风采光都好,这个想法我完全赞同,但他担心这样花钱太多,也想将窑洞暂时废弃不管,反正盖了新房,自己也不会住窑洞,我在外面,家里也没几人。我一再坚持窑洞一定要处理一下,在同一个院子这样荒弃着让人难受。最后最大的焦点问题是自己要住的几间房子怎么盖,开间、进深还有檐柱大小父亲都一一道来,显然他对这个房子已经成竹在胸了。我建议外墙还是全用青砖,这样既耐看又和出租的楼可以统一起来。“统一?为什么要统一?那个楼只是用来出租的啊!”“那你打算外墙用什么材料?”“面砖!”我一听坚决反对,他说他买的面砖很别致,和邻居的白瓷片不一样,并且还买了琉璃瓦和青灰色的简瓦,我一听立刻就崩溃了。“这不是要盖庙吗?这样还不如不盖,就把窑洞装修好住着,不更舒服?!”“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这房子反正你也不怎么住,一年就回来一两次,首先就得我和你妈满意,你有想法将来自己给自己盖房子再去实现!”我简直无话可说,春节就在冷战中结束了。临走时父亲又和我商量,他觉得用琉璃瓦是不大合适,可材料已经买了怎么办啊?他还是让我再想想办法画些图纸。毕竟是父亲啊,他为此可以说准备了大半辈子,要是盖的房子他自己都不满意,设计的再“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在公司上班,图纸也不是三天两头被甲方改来改去吗?我答应父亲回到公司再整体考虑一下,画好图纸寄回家来。  要画的图其实很简单,因为父亲对开间、进深都定死了,包括柱子大小,甚至他连贴柱子的瓷砖都买好了,告诉我柱子只能这么大,这样面砖刚好包全。他曾问我方柱子边怎么防止磕碰?我说用已经用面砖包边了啊。他不满意的摇了摇头,说不是怕碰坏了柱子,亲戚邻居的小孩还有将来我的孙子碰到柱子角不是要碰坏了脑袋吗?他已经考虑了这么多问题,我再画也就是给他做个备忘录罢了。盖房以来父母比以前做生意都要消瘦了,但他们目光却很精神,似乎幸福就在眼前,希望已不遥远,而我设计的梦想却被现实一点点粉碎。  工作太忙,加班已是家常便饭,整整一年都没有回家,家里盖房的事都是和父亲用电话沟通的。终于又到了年底,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家,这次家里又大变了样子,窑洞外面砌了一层结实的红砖,几个洞口还没处理,大张着口,远看犹如古城墙的门洞一字排开。令我哭笑不得是窑洞正面出挑了一个檐子,而且盖上了朱红色的琉璃瓦,两个窑洞之间加了壁柱,柱子还有收分,在收分处还摆放了雕刻很粗糙的小石狮子,而自己要住的那一排房子却没有动工。不等我说话,父亲就问效果怎么样?他说远近来参观的乡亲可多了,有的人专门赶来,别的县的人都有,对此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只盼着这场“运动”早点结束,问及为什么自己住的房子还没有盖时,他说找不到合适的工匠,怕糟蹋了材料。这是什么原因?看看已盖好的房子也不至于差到不能看不能用啊!总不能为此再拖一年吧?总之我已是无能为力,年没过完就被公司催着回去加班了。  在公司又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是“头门”要让我好好设计一下,一定要把买来没有用掉的筒瓦和瓦当用掉,还有窑洞的门窗形式也要考虑一下,并说他去陕北看到别人的窑洞口木格上刻的灯笼、五角星啊,特别的漂亮,对于“甲方”的意图我慢慢不再抵触,抵触也没有用。于是我查了一些资料,又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画出了大门的设计,效果还差强人意,考虑到施工的水平,于是按自己的“设计经验”交待了不少施工步骤,又用文字对图纸做了大量注解,窑洞口的门窗设计连大尺寸都没有,就是根据相片上的比例目测来设计。也是考虑到施工水平,把木格子上装饰的灯笼图案直接打印成了1:1的图纸,告诉父亲可以让木匠直接贴在木板上刻凿。至于洞口大尺寸怎么放样控制,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告诉他们现场边量边做,因为每个窑洞洞口开关和大小都不一样,至此家里要画的图终于画完了。最后的图纸父亲很“满意”,看来我对“甲方”的意图领会也越来越深刻了,离成功建筑师的道路也越来越近了?后来父亲打电话电话来问我窑洞口门窗、装饰格子及图案用什么颜色好,我说大面积的颜色用咖啡色吧,个别颜色鲜艳一点也没关系,这样整体是统一的。父亲问红色和绿色怎么样?我几乎吼着说不好,这样的颜色对比太强,一点品味都没有,他说他再想想看。  2006年,国庆长假。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提前定了回家的票,要回家去体味故乡的秋韵,毕竟家里长达四年的施工也基本结束了,是该回去看一看了,何况从大学算来现在已有十年不在家里感受那秋。老人常说盖房会让人脱一层皮,现在看来岂止是脱皮,父母不知脱了几层皮,人都瘦了好几圈。  远远就看见了大门,犹如鹤立鸡群一样突出。门柱是青砖对缝砌的,大门上檐口椽头漆了朱漆,虎头瓦当整齐排列,父亲还在屋脊处放了一对白瓷的鸽子,乍一看以为是真的,鸽子脖子上的红绸带迎风招展,只是颜色已经褪了些许。砖缝处理和图上不一样,但比我图上处理的好,后来父亲解释说按我图上的砖缝,只能做出正面,侧面转过来砌出的缝子很难看。我说现在就很好,当时我压根就没细想砖缝转到侧面会是什么样子。院子里已砌了一个花坛,花坛里是挤成了一片的一串红,开的灿烂无比,红的让人都不敢长时间去看,花坛的边上也是色彩斑斓,既有片片落红,还有彩色瓷砖碎片拼的图案。父亲笑着说:“打碎了的瓷砖扔了可惜,就再打碎粘在水泥砂浆外面了,没想到效果也很好。”“你再看看这柱子包边。”他解释说,他在西安最大的建材市场发现了这种带圆弧的塑料柱子护角,“这样就不担心小孩偶尔磕着碰着了,就是碰上了也不严重。”窑洞口的门窗也装好了,只是颜色果然是大红大绿,窗棂和装饰格子是草绿色,门和装饰的灯笼、五角星为朱红色,对此我什么也没说,在这个院子里天总是显得很高,云也很白,这样的颜色似乎也很谐调。父亲说还是现在这个颜色看着精神,亲戚邻居也都说这样好看。我问他们是怎么施工窑洞口的尖拱的,“这个嘛,还是木匠想的办法,他用一大张胶合板蒙在窑洞口,在里面用铅笔画了个轮廓尺寸,然后在地上量着做好木格子和装饰图案再装上去,这样丝毫不差!”我听了也是大表佩服,不然这洞口似圆非圆的尺寸如何放样施工呢?  最后看自己要住的房子,铺地一律是彩色水磨石,起初定这个材料时我是坚决反对,我说最好用木地板,父亲说不是木地板不好,家里有院子要种花种菜,进出换鞋不方便,自己麻烦还好,来个亲戚邻居你总不能让别人脱了鞋再进屋吧!还有木地板上见不得磕磕碰碰,在咱们这种环境,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对此我也无可奈何。“这是艺术水磨石,这个画匠可了不得,是我从邻县跑了三次才请来的,而且别人只管画图案和调颜色。”父亲显然对这水磨石地面十分满意,地上的图案有金鱼、白鹤、苍松之类,颜色和图案很拙,但却很有味道,绝对是有功力的民间高手所为。只是父亲对走廊的图案略表不满,“这里有一对玩耍的熊猫,图案太单调了,应该在下面加点竹或者几丛草才好看。”父亲一说我才注意到走廊地上还有这样的图案,进来时却没有发现。还有就是对餐厅的窗台高度父亲极为不满,“这里窗台太高了,真没必要做成和卧室窗台一样的高度,咱们窗户都朝着
  盖房记(五)  2007年,春节。父亲要我帮他起草一个“住宿公约”,他说来租房住的人太多,不仅要应付学生,还要给家长解释,最好能有一个公约,每个宿舍挂上一张,他也就不用解释了。先是由父亲口述逐条意思,我再记录整理,我问:“不随地吐痰和乱丢纸屑是否可以不写,这个要求是不是太过了呢?现在城市大街也没人管这个。”“这个一定要写,谁受不了这个约束可以不住,读了这么长时间的书,连这个都做不到,那读书还有什么用?!”我写完后又誊写了一份给父亲看,他看了很不满意,说是没有文采,干巴巴的,令我脸红的是他还指出了其中一个错别字。“这可是上墙上公约啊,怎么能马虎到有错别字呢?这还不让人嘲笑!”于是我又仔细修改了一翻,父亲才基本满意。  前一段父亲打电话过来发牢骚,说现在的孩子不知好歹,这么好的读书环境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不少人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和桌球,常常晚睡晚起,甚至夜不归宿,他气的心脏病都要犯了。我劝他这又何必呢,目前这个社会,这些孩子在自己家和学校都是这个样子,何况我们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出租的宿舍。父亲听了生气的说大不了他以后不再出租房子了,这令我一时无语,也许设计中妥协太多了,对什么都失去了原则。父亲曾经为找不到好工匠一再打电话向我诉苦,起初我劝,后来烦了就说这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房子盖的再好也仅仅只是房子,如果万一着火了,房子没了,人还得继续活着。父亲听了很难过,说我工作后变了,变的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可这就是我的真实状况与处境,藏也藏不住啊!  偶尔读到了《黄帝宅经》中的这么几句:“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这令我大为感动,感动之余则是无尽的伤感。在这个漂泊的城市里,房价畸高,且越来越高,房子真的已高不可攀,而回到老家里却再也没有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景致,更没有了窑洞天窗眼筛下的月光和那些“马”和“牛”了,连弟弟也在十余年前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为此父母头发很快花白一片,母亲眼睛也哭坏了。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还叫不叫设计,或者还要不要设计,工作中少不了要“设计”住宅,对此我一直以来觉得很残酷,甚至很残忍。在这个强者唯尊的社会,你可能连自己能否按时下班都决定不了,可你不经意对某一扇窗户大小和开启方向的决定也许会影响到一个人数年、数十年的感受与活动,因为我是如此的怀念着天窗眼那一片月光和星斗,尽管自己参与的住宅设计获得了全国住宅设计最高奖,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住在这高档社区的孩子是否有人如我一样对房子有着这么真切的感受?或者因为我的参与能让他们多一份“家”的感受?    于杭州    
  附文:住宿公约  深庭大院,树茂花繁,专门的宿舍楼,统一的生活用具,精心的管理维护,使住宿不仅是睡觉的地方,而且是学习的延续和调节,好的休息更是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同学们能顺利完成学业,特此制定以下公约,请大家仔细阅读,严格遵守。  一、安全方面:安全是关键。用电要检查插座、插头是否安全,出门检查用电开关是否关闭;蜂窝煤炉用完后晚上放置在户外,谨防煤气中毒。如不遵守,发生意外后果自负。  二、卫生方面:讲究卫生是一种习惯,代表了个人的精神面貌。在院子里不随便吐痰、揩鼻涕,不乱丢纸屑;在宿舍里要勤于打扫卫生,整理日常用品,房间垃圾用袋子收集扔到指定地方;脏水轻泼在大门口路边,注意路面卫生;上厕所大小便一定要入池,不随便揩鼻涕、吐痰,保持厕所地面干净卫生;晚上入厕开灯,离开厕所要关灯。  三、纪律方面: 好的纪律是学习生活的前提。按时归宿,夏季晚上在9:30前,冬季晚上在9:00前务必归宿,有特殊情况提前和房主打招呼;在院子、走道和房间不许打闹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休息;不许经常带别的同学到宿舍,不许留宿他人,如有特殊情况要和房主商量;不随便使用房主和其他同学的东西,要使用一定要提前打招呼征得同意。  四、文明方面: 注意举止言谈,不说脏话;在宿舍不许吸烟喝酒;相互尊重礼让,门窗要轻开轻关,防止打扰他人;晚上上厕所要轻上轻下楼梯,以免影响他人正常的休息。  以上各条为基本公约,请大家自觉遵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请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从而使学习用心,住宿放心,生活开心!  
  日    
  纸糊的家  又是岁末年尾,窗外雨声隐约可闻,在这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却一下子想起了纸糊的家,还有发生在家里的点点滴滴,从前的声音也似乎依稀可辩,并渐渐和这雨声混成了一片。  过年是个动词。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总要为“年”的到来做许许多多的事,这是欢迎、是期盼、是憧憬,绝不是等着“年”过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裱糊墙面,这让我总是很开心。  挑个年前暖洋洋的日子,父母把家里的家什一件件搬到院子,天天都住着的窑洞一下子竟是这么“巨大”,连说话都有回声,墙上裱糊的报纸过了一年已经发黄了,还有几处破损。有的是弟弟不小心用板凳磕的,有的则是调皮的猫抓的,为此弟弟和猫都受到了训斥。现在却可以在父母指挥下将这发黄的报纸与即将过去的年历一一撕去。看了一年的报纸好多“新闻”几乎都能背下来了,撕下后才发现另一面还有许多“新闻”,一时竟看的入了迷。撕完了裱糊的纸又发现裸露的窑洞是这么新奇,哪里还是刚才的家啊!父母开始清扫积灰,阳光从天窗掠进,细灰在金色的阳光中轻快的飞舞,我则和弟弟带了撕下的年历去找奶奶做风车。她总要左挑右看才会用剪刀剪下可用的部分,主要是为了躲开上面的“字”。她不识“字”,却一再的说“字”是有生命的东西,是不可乱剪的,这令我觉得这些符号更加神秘,并多了一份敬畏。风车做好了,就用高粱杆挑起来和弟弟满院的跑,比赛谁的转的快,奶奶总是那样笑眯眯的在晒太阳……  院子里的家什又一件件被搬了进去,裸露的墙面已经被父母裱糊一新,并在适当的位置又贴上了一张崭新的年历,报纸是那样干净,一下子满屋子又是新鲜的“新闻”,墙面的泥土吸了浆糊中的水后散发出了清新的泥土味。我和弟弟则凑在年历前扳着指头数还有几天才会过年,不安份的猫在一旁蹭来蹭去。晚上睡觉则不时可听到“叭叭”的声音,那是浆糊干了后报纸收缩发出的响声,一连会响好几天,最后的响声更大了,那是迎接新年的鞭炮声。  年来年去,来时要隆重的迎,去时也要热情的送。过了初七、八则要准备元宵节的“张灯结彩”了。手艺人极尽能事用花花绿绿的纸扎出各种花灯,我们却是不会等到正月十五的,只要天黑就挑起了红红的灯笼,走家串户的去和伙伴比谁的更亮。大孩子突然说你的灯笼瞌睡了,你让他躺下睡一会就更亮了,半信半疑中小孩子就让自己的灯笼躺下了,结果忽的一下灯笼就烧了起来。周围的人兴奋的叫着跳着,小孩子则伤心的放声大哭,滢滢的泪光中,小孩子长成了大人……  
04.12.22雨夜    后记:  今天上午参加了一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评审会,感触颇多,这已经是一个国家人居环境示范工程了,可这就是“家”吗?家可以是有形的,是门是窗是桌是椅,亦可以是无形的,是哭是笑是酸是甜。家需要设计,更需要营造,家的不同不在于设计的不同,而在于居家的人对家的理解和态度。  ***************  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叫自由,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坚持下去。  废墟是文明的归宿,历史是座遗忘之海的孤岛。  
  能够自己 设计并盖房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是的:)
  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叫自由,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坚持下去。    废墟是文明的归宿,历史是座遗忘之海的孤岛。      顶!!!!!!!!!!!
  谢谢    顶帖机、跟帖机qq:525093551  
  适合性欲强或在外工作的男士(全国保密寄,二到五天到货)    联系QQ:0669884 主
  上头姨  “上头你练练婆死了。”母亲在电话里语气平静地说。我却再也难以平静,一下子从正在和朋友高谈阔论的气氛中静了下来。窗外,西天角是那样的辽远与空寂。  她和我是邻居,确切说中间还隔了一家。听奶奶在世时说,我们这几户人是刚解放就住到这里的,那时这里还偶尔有狼,现在已是偌大的一个村子的中心。我小时侯对于她十分地怕,也十分地恨,那时父母都管她叫“志林姨”,其他邻居也多是这么称呼她的。我倒是经常去她家和她的儿子玩。  她儿子叫军练,大我一岁。我之所以和其他小伙伴去她家是因为军练知道不少战斗故事,有不少小人书,还有不少弹壳,再说我们还是同班同学呢。我们对他的战斗故事渐渐听腻了,最后总是一齐叫“朝鲜在哪儿?你去过吗?肯定是瞎编的!”他这时就急红了脸,可越是急他越说不出一句话。调皮的伙伴就趁机喊大家强加给他的外号“链条”,他每次听到这总会“哇——”地放声大哭。这时,他母亲总会突然出现,向我们冲过来,我们就一哄而散。剩下他的哭声和散在地上的的弹壳……过不了几天我们又会走到一起,而且还可以从他母亲那得到一点好吃的,她怕我们都不再和她儿子玩 。和好之后她总要反复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玩,不要欺负我们的练练。可过不了多久 ,以前的哭声又会响起……  军练家除了小人书和弹壳外,最神秘的还是他讲起的“人头盖骨”。他说这是个偏方,可以用来治什么病 ,我们都说他吹牛,要他给我们看看,他却也只能给我们比划比划。“得了,得了,你还是去偷你老爸的旱烟袋出来咱们试着抽一下,怎么样?”有人提议。他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他走进那间我们几乎没有进去过的房子,我们就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那个房间常年挂着厚厚的窗帘,里面住着军练老爸。前几年他爸还能一瘸一拐地上街,后来突然就瘫了,之后就常年躺在炕上。这也是他家的一个神秘地方。我们三五个在墙根被旱烟强烈的刺激弄得只咳嗽,有人更是眼泪汪汪了……  我和军练还有他妈闹过一次大的矛盾。这也是我除了怕她还恨她的原因。军练用他的小人书之类竟拉拢了几个“死党”,他们渐渐开始联合起来对付我,还给我起外号。那天下午,我从军练他家窑洞顶上路过,看到他在院子里和几个“死党”玩得很开心,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停下来问:“链条,玩什么玩得这么开心?”“关你什么事?豆芽菜!”“对,关你什么事?豆芽菜,豆芽菜!”他们突然一起喊给我起的外号,我气急了,拣起一块土疙瘩就冲着他们丢了下去。“哇!”军练这次哭得声音特别响,我很得意,再一看却吓坏了。“闯祸了”,他鼻血直流,我撒腿就跑。这时他母亲和两个姐姐都冲了出来。好在我在窑洞的顶上,胆战心惊地往远处跑。谁知道这回是真惹怒了他母亲。他母亲从后面追了上来,两个姐姐竟绕到前面围了过来。我一看这回是死定了,没有办法,只好退到窑洞边上。她们慢慢围了上来,我向下望了望,下面有个麦草垛,在她们就要接近我的时候我纵身跳了下去……我跳下去一点事也没有,不过结结实实挨了母亲一顿打,而且母亲和军练他妈也大吵了一架,从此之后我有好长时间都不再去他家了。  军练他爸终于死了,下葬那天外面来了不少人,说是以前的战友。他们以前都是参加过朝鲜战斗的。我这才知道军练以前不是在吹牛。后来军练的两个姐姐也先后出嫁了。他大姐嫁的人不怎么好,开始还经常哭哭啼啼地跑回娘家,慢慢地也不回来了。军练家里一下子清静了,也显得荒凉了。他母亲就在院子里种上了蔬菜,有萝卜,白菜,西红柿什么的。这时父母亲和其他邻居都管她叫做“上头姨”。因为她家住在村子上头,那儿地势也最高。后来我才懂得为什么人们不叫她“志林姨”了。她以前在村子里人缘并不好,因为她太爱斤斤计较。可当人们叫她“上头姨”的时候,她人也慢慢变了,变的和蔼大方了许多。  军练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除了家里原因以外,他也是十分地厌学,成绩不好,又十分怕考试。后来他妈也就让他不再上学了。他整天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常常是入迷地听着收音机。有天放学我远远就听见了他的哭声,好像已经哭了很久,声音都变了。原来是他家里养的两只小猪从圈里跑出来把院子里的菜苗给啃光了。军练手里握着锄头哭着非要打死那两头小猪。他妈一个劲地抱住他,边哭边劝他。我也走过去劝他 ,谁知道他哭得更凶了,几乎哭得昏死过去。后来才知道那天是他父亲的周年。而这是他父亲过世以后他第一次哭……  我的中学很快就过去了,村子里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地过日子。老人们相继过世,又有不少新出生的小孩。有的人家盖起了新房,村子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军练家的景象。他从小被惯坏了,加上性格原因,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大白天也睡觉。他母亲已是头发花白了,却要天天拉着板车煤炉上街卖油饼。邻居们都十分同情她 ,常常劝她带上儿子一起去卖,也有个照应,可以帮帮忙,可她总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口气说:“他怕见人啊,我也没有办法,这也许就是命!”这时她的目光是那么茫然。  我大一寒假回家,心情十分激动。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一去就是半年,看到村子几乎是跑着回去的,却进不了家门,那天正好父母都不在家,没办法我就去了军练家。那天他母亲没上街卖油饼,在家里拾掇年货,见到我突然出现,既惊又喜,一个劲在围裙上搓着双手,过来一把抓住我看了又看说:“唉 ,到底出息了,人也变白了,前天你妈还和我唠叨说你快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不见,莫说他们,就是我也怪想你的。”她又招呼军练去拿瓜子和苹果,那是个暖冬,天特别的蓝,太阳格外的亮 ……  大学毕业我工作去了更远的地方,一个人在外边为生计奔波忙碌,一年也难得回一两次家。去年过年回家,我照例带点东西去军练家坐了坐。她人十分地见老了,走路也颤颤巍巍的。家里开了个小卖店,卖点日常用品。军练人不在,和媳妇上街卖油饼去了,她就抱者孙子看着小店。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的死,我并不感到十分意外,而是心情特别难受。记得大一那年冬天回家,我还不更事地说等将来我毕业了,一定会好好干,到时候为军练也找个工作,大家一起干。她一个劲笑着说:“出息了,终于长大了!”去年回家她还扳着指头算我的年龄,说也不小了,该考虑婚事了,并笑着说:“你不嫌弃,婆就给你找个人家,一定是个好姑娘!”想想这一切都好像是场梦,梦醒了,我才觉得又是一个深秋。母亲在电话那头一个劲要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注意加衣服。天凉了,我知道关心我的人又少了一个……  
2002.10于大连    
  旅游·旅行·流浪·漂泊  儿时长在乡村小镇。曾有一时,如我般大小的伙伴以有一双“旅游鞋”为荣,这鞋虽远不如“回力”耐穿,但仅这名字就令人神往。有条件的伙伴得到一双新鞋大有远走他乡之态,周围的伙伴眼神便顺着这鞋踩过的路延伸至远方,有见识的就会说人家旅游的还有专门的衣服和背包呢,这话更让大家的目光迷离。记得邻居家有一省外的亲戚,每年暑假伙伴小超都会去一次,回来后我们便如教徒围着牧师一样听他传经布道,偶尔还有相片为教材,这大抵是我对旅游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上大学我填志愿时全报了外省的,我眼里的憧憬和父母失落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反而让我的决心更加坚定,我要旅游去啦!五年的寒来暑往中大学过去了,基本上靠火车在家和学校之间奔走,偶尔也会在假期去别的地方走走,这是儿时向往的旅游吗?上班以来常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几日游,国内外都去过,更多的感觉是到此一游罢了,难道这就是旅游的全部吗?还是相对于几年、数十年才出一次门的父母我过于贪婪而不知足?我的目光迷离了,这次却没有任何方向。  在旅游景点常常听到导游在说:“各位游客请注意,大家现在看到的景点是……”,而在火车站或机场常常听到喇叭在说:“各位旅客请注意,开(飞)往××的时间是……”,难道游客与旅客有什么不同吗?旅游与旅行也不一样吗?作了个小小的考证,“旅游”辞典解释为“旅行游览”,我引申为既要旅行又要游览,旅行是途径,游览是目的;而“旅行”的解释为“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这样说来,旅游一定会游览,所以便有了“游客”的说法,这看似相近的两组称为其实很有意思。相对于我们的生活大抵来说多数时间是在旅行,是一种必然状态,而旅游则是一种偶然状态,是对平常生活的一次出轨,但是却带着必然的目的——游览。这样来看,便明白了游客的感受为什么常常是不满和无聊,对旅游的必然性目的期望过高是一个直接原因,而有时候为找人或办事偶尔经过或碰到的情景却让人留恋忘返,甚至终生难忘,这正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廊桥遗梦”之所以令人动情也有此因。如果人生中工作是旅行的话,那大学生活就是真正的旅游了,所以几乎所有的人回忆起大学生活都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将考证延伸一步,还有几个词值得一说。流浪:“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流放:“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漂泊:“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这几个词相对于旅游、旅行来说,更多的是带有被动性,迫不得已。按理来说,主动性更具有意识能动性,现实却常常相反。流浪、流放、漂泊虽然都是动词,而且还是被动的,却更多的和精神思想有关,难道诗非穷而后才能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绝不是游客或旅客向往的情景。  流放、流浪让人离群,成为了真正的个体,尤其是精神上的独立他们能体查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这却是自认为过着正常生活的人很难体验感悟到的。《鲁滨逊漂流记》、《丁丁历险记》、《三毛流浪记》中主人公的流浪漂泊生活相对于正常人的生活不可谓不艰辛,可他们的经历与体验却成了我们生活的“经典”。这种极具穿透力的思想与智慧,必然会影响到既定生活模式中的人,会让他们中一部分人由自发到自觉的审视、省察自己存在、生活的意义。  从楚国屈原开始,至魏晋南北朝的稽康、阮籍,唐的李、杜,宋的苏轼、辛弃疾,元的关汉卿,明的徐文长、李贽,清的龚自珍、黄宗羲……他们的思想和文采更多的是因流浪、流放、漂泊的生活而获得新生,并更加辉煌灿烂。俄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与当时政府对思想犯实行的流放制度有关,伤花更加怒放,妥思托耶夫斯基就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国的知青文学常写常新,最主要的原因是知青下放所经历体验的流浪、漂泊生活。流浪、流放、漂泊的被动性让当事者肉体在挣扎,精神在煎熬,本意是为了将当事者孤立、驱逐,乃至消灭,历史常常却很滑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让流离于主体外的“弱者”彪炳史册,成了真正的强者,反过来又让自以为是的强者更加慌恐,几翻压抑未果,最后只好接受认可纳为正统。  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萨义德,一生多数时间过着背井离乡和流离漂泊的生活,因此导致了他身份的割裂、多重与流动。他在《知识分子论》中写道:“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在回忆录又曾言:在哪里都不要有太多“家”的感觉,“格格不入”最终成了他的主动选择,这可以说是智慧如斯者功德圆满的超脱。大家如果生来就像森林里各种自然生长的生物一样该多好!  又快要到“黄金周”了,准备出行旅游的人早已备好行囊,再过十多天,媒体又会统计出一大堆旅游带来的经济数字,只是在这个旅游商品化的消费时代,我们所体验的经过剪辑和处理的景点、文化,虽然有着舞台般的真实性,可我却越来越怀疑自己在旅游中得到的经验。  
05.11.13于杭州  
  有趣的无聊             ——阅读专业教室                      
不知从何时起,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终于仅剩下了我一个。不知是大家遗弃了我还是我抛弃了他们,总之这里仅剩下了我一个人。真难得啊,千万人口的都市,人流、车流、歌声、噪声……我竟拥有了这么大一个空间,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无奈。  建筑系馆十分素雅,白色瓷片饰面,里面又以白涂料刷之,门厅廊道也铺以白地砖,素雅的令人感到冰冷。我如幽灵一般爬上了三楼的专业教室(也是顶层),推门,开灯,铅灰色的绘图桌瘦骨嶙峋的站了一大片,灰白色的电扇耷拉着四肢,铝合金窗框泛着幽幽的冷光,这一切都令我兴奋激动。我的思絮如同吐出的青烟,丝丝缕缕,上升,膨胀,飘荡……不多时这8×12米的教室已十分充实,而且我给这灰白也一一涂上了不同的色彩。在外面我可不敢这么嚣张,尤其是在宿舍,3.6×4.5米的房间住了七个人,我只怕稍一用脑便把这“鸟巢”给挤破了,抑或自己被闷死。  日光灯管上飘着一缕灰白的丝带,她是从那儿来的?又怎么选择了这儿?大家早已忘记了,或者没有看见,这我可记得,那是三年前的圣诞节晚会上(那时大家还经常来),为了庆祝,灯管上便挂了不少丝带,那时她和还是红色的,十分艳丽。红色!窗外广告牌上的红色大字正一闪一灭,还有绿色的竖条滑来滑去。我看了一会,发现那绿色竖条先是从左滑到右,又从右滑到左,再从两端滑到中间,而后又从中间滑到两端,这可是我的发现,我的脑袋不禁也随之滑来滑去。  教室墙壁的上部似泛了一层“霜”,一片一片的,有的似要形成“雪”掉下来。因为我们教室在顶层,而这个城市又很多雨,难免漏点雨水下来,白涂料遇水便膨胀了,这也挺好,毕竟是它们让我想到了“霜”和“雪”。可我注意到在两个窗户之间的墙上也有极小的一片“霜”,这可怪了,再看另外两个窗户之间也有一片,我跑到另一间教室看了看,也是这样。我又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可以推测这里原来是一个洞,是搭脚手架时放过钢管的,施工完后才补上,这“霜”竟揭露了其身份。另外,“霜”还使我想起了厕所的小便池。说来也怪诺大的系馆上厕所竟要去另一栋楼,不过我也乐意去那儿,那儿的厕所很好玩。  第一次去那儿上厕所就令我兴奋心跳,厕所的木隔板上图文并茂,对我这个好孩子来说已够刺激的了。还有一则“有奖征答”,上面画了一片叶子样的图案,引出了a、b、c、d四个空,可惜我那时没有看过a片,不然可以得奖了。前几天上厕所时竟发现自己突然长高了,这令我很怀疑。以前我站在最边上的一个蹲位时,头发触不到隔板上的横木条,那天由于最边上的蹲位上有人,我便去了另一个蹲位,竟发现自己头发已触到了上面的木条,这令我既高兴又不解。刚好边上那人走了,我去边上的蹲位试了试又发现自己变矮了。原来最边上的横木条因钉子松了而微微翘了起来。空欢喜了一场,不过我还是为自己弄明白了这件事而高兴好一阵。  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经意闻到了一丝淡淡的灰尘味,我想这味道也一定是灰白色的,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是那样淡。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一节小电池上。它在这儿躺了多久?不知踩痛了它没有?不过它十分兴奋,在光滑的水泥地板上欢快的旋转着,并哼着小调,于是我不等他停下来便又去踩它,这次它跳的更快活。我们就这样玩很久,直到至我们都累了,它便又躲到角落去睡大觉。我这时发现水泥地板已有了一条条的裂缝,不过不留意是可以忽略的。我的目光沿着裂缝蜿蜒。再走上去时竟隐隐听到了“咯吱咯吱”声,尤其在教室右前方的“咯吱咯吱”声极其悦耳,于是我又兴奋的踩来踩去。脚下仿佛已不再是水泥地,而是一片雪原,或者结冰的湖面。湖面我可不曾去过,儿时却常常在水塘的冰面上和伙伴兴奋的踩来踩去。现在我就更放心了,这儿既有冰趣,却无如履薄冰之怕。  我们的讲桌很特别,极其苗条的身子(仅一根粗粗的钢管)挑着一只大大的脑袋。一天我弯下腰看了看,这脑袋原来是空的,下面有一圈较宽的缝,我勉强把手伸了进去,竟摸到了几枚小钉子,又摸了摸,最后我一共摸到了十四枚。这一定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遗忘的。它们在这躺了多久呢?如果我不发现它们它们又会躺多久呢?我写了一张纸条塞了进去,若干年后人们不会把它当作天书吧?  正对着二楼的是一排展览橱窗,每天上楼都会看到里面的作品,只是让人觉得时间遗忘了这儿,开学初和和期末唯一的变化是多了一层灰尘。不过那张“意见栏”却挺有趣,常看常新,几乎成了“文化接龙”,而且笔体杂多形式夸张。有人写到:“我们的设计课太枯燥了,形式僵化,快沦为一般专业的模式了。”另一种笔体在后面注到“——过瘾!”还有人写到:“我们的资料室每天才开半天,能不能全天开放,最好周日也开放。”又有他注“——刺激!”还有一连串炸弹似的叹号和拳头似的问号。“意见栏”从不惊慌,有容乃大嘛,这儿毕竟给大家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场所,只是我们的课还在按部就班的上,资料室还是半天的开。我记得朱文在一篇文章中说××杂志是“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集中手淫的地方”。大家别误会,我可不是说我们这有趣的“意见栏”也是这样,只是我读的书有限,不小心记住了这句话。  教室离马路不远,过了马路便是一家包子店,早餐常常吃的就是包子。前天我突然看到路中央竟有一截树桩,高出地面约三四厘米。这儿怎么会有一截树桩呢?树桩上面还钉了一枚大钉,由于车压人踩,钉盖已闪闪发亮。我沿马路望去,又变得很是兴奋。原来这儿曾经是一条绿化带,种有高大的塔松,后来为了和对面联系方便便拆掉了一部分绿化带,以前这截树桩曾是一棵树,因为它和其它现存的树基本上处在一条线上。只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筑路工人当初没有挖掉这树桩?我想许多年后这截树桩腐朽了,地面上便有了一个洞,筑路工人发现后会用石子沥青把这洞填平,于是路面中央便有了圆圆的一块补丁,可那时又有谁知道这儿曾经有一截树桩,有一棵树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斗地主怎么充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