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文字国家的建立对当时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2课时中国古代史(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0页免费7页免费26页免费12页¥0.5031页免费6页免费25页免费22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7页1下载券53页1下载券62页免费14页1下载券
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2课时中国古代史(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83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材料分析题
分析说明题
填表识图题
&排&&序&&方&&式&&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云南省腾八中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秦始皇在下列哪一次战役中打败赵国,使得六国无力再抵御秦国的进攻(&&&&& )
A.城濮之战&& &&&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12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试卷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下列不属于“秦法政”的是
A.分封制 &&&&&& &&B.中央集权制&&&& &&& C.郡县制&& &&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08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2014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070');">&
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2014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和独尊儒术,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为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开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05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四川省中江县初中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你.doc
陕西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诏版中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此中的“皇帝”是指
&&& A.禹&& &&&&&&&&B.启&&& &&&&&&C.黄帝& &&&&&&&&D.秦始皇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029');">&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内蒙古满洲里市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D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200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试卷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实施焚书坑儒
C.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推行削藩政策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86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doc
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名称一样。”新来的历史老师姓(&&&& )
&&&&&&&&B.夏&
&&&&&&&&&&&&C.商&& &&&&&&&&&&D.周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834');">&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 &&&&&&&&
D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728');">&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64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题试卷及答案.doc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57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题试卷及答案.doc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l)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这种形状的
& 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 B.唐朝&&&&&&&&&&& C.宋朝&&& &&&&&&&&& D.清朝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571');">&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题试卷及答案.doc
下图所示的内容.是我国古代一个王朝的政治体制,该王朝的建立者是
&&& &&&&&&&&太尉(掌管军事)&&&
&&& 皇帝&&&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郡(郡守)→县(县令)
&&&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A.夏禹&&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570');">&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题试卷及答案.doc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 &&&&&&&&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569');">&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4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我国古代修筑了许多重大工程,这些工程的用途各有不同,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主要用于&&& ;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主要战略用意是&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557');">&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西周推行分封制
C.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48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2013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思想统治与思想解放测试题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 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398');">&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汉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25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试题 试卷及答案 .doc
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________。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215');">&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志鸿优化设计】(安徽专用)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试题 试卷及答案 .doc
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  )
A.禹& &&&&&&&&&&&& B.嬴政&
&&&&&& C.杨坚& &&&&&& D.李世民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8120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历史,帮助,国历史上第,统一国,七年级历史,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金榜学案】12-13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川教版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E&&&&&&&币:0
大&&&&&&小:424.3KB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评价检测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内江中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朝
D.唐朝  2.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下列政策措施中属于他首创的是(
)  A.分封制
B.推行县制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皇帝制度  3.(;盐城中考)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的官僚机构中,被称为 “百官之长”“日理万机”的官职是(
)  A.郡守
C.御史大夫
D.太尉  4.(;娄底学业考试)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右图能够反映秦统一度量衡中的哪一项措施  (
)  A.统一“度”  B.统一“量”  C.统一“衡”  D.统一“度、量”  6.“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________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
B.秦二世  C.汉高祖
D.汉武帝  7.《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  8.夏桀、商纣和秦二世三个人物最突出的相似之处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①②
D.②④  9.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  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  C.起义动摇了秦朝统治基础  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  10.(;泰州模拟)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是(
)  ①举措目的相同:为了维护中央集权  ②主要内容相同:重视儒家学说  ③实施方法相同:采用暴力的手段  ④消极影响相同:束缚思想文化  A.①②
D.②③  11.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刘邦  B.汉武帝
刘彻  C.汉光武帝
刘秀  D.秦始皇
嬴政  12.《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  A.设置“河西四郡”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晓阳收藏着一枚古币,样式如右图,请你为他鉴别一下,此物最早出现于何时(
)  A.秦始皇时
B.汉高祖时  C.汉武帝时
D.光武帝时  14.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都拓展疆域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15.(;内江模拟)下图是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今天我国的哪一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
)    A.西藏地区
B.新疆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宁夏地区  1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对西域管辖的机构设立于(
)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17.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汉朝时,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
)  ①北方丝绸之路
②南方丝绸之路  ③海上丝绸之路  A.①②
D.①②③  18.丝绸之路被联合国称为“对话之路”。这主要是因为(
)  A.张骞出使西域
B.沟通了南方和北方交通  C.颁布推恩令
D.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19.(;苏州模拟)右图是收藏在日本博物馆的一枚金印,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它到日本是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汉光武帝时
D.战国时  20.学习完本单元后,张华同学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甘英出使大秦
②秦灭六国  ③西汉建立
④中欧第一次直接交往  ⑤巨鹿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①④
D.③①④②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秦始皇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  (2)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占领咸阳,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  (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盐铁官营。  (
)  (4)打败匈奴之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
)  (5)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  (6)秦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半岛,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2分)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作为规范文字。  (2分)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2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2分)(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读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 (2分)生活在哪一时期?(2分)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 (2分)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2分)  (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2分)这说明了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2分)  24.中外交往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汉朝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在与其他国家的频繁交往过程中,让世界目睹了中国汉代的繁荣与昌盛,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两汉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5分)  (2)联系史实分析一下加强对外交往有何重要意义?(5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A B C D  西周 商鞅变法 秦国 秦始皇  由此可知,答案选D。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秦统一后,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C、D三项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B项是西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权”是秦代的衡器中的物件,由图示可知是称物件的重量,所以应选C项。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推行郡县制,把小篆作为规范字,焚书坑儒都是秦始皇实行的统治政策。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历史名词的区别分析能力。徭役是农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兵役是农民当兵的义务,而赋税则指农民向封建国家交纳的收获物。由材料可知A项正确。  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夏桀、商纣、秦二世分别是夏、商、秦三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或皇帝,且都是有名的暴君,  ③④符合题意。  9.【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回忆所学历史知识可以判断A、B、C三项符合史实;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建立了政权,并给秦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刘邦和项羽不是陈胜、吴广起义军的余部,而是另外的反秦起义军。所以,D项不符合史实。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都束缚了思想文化,所以①④是相同点。②不符合“焚书坑儒”,③不符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西汉初年,诸侯国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封国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重要插图及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仔细观察这枚古币,知道是西汉的五铢钱,开始铸造于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对历史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  1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因此今天我国新疆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  16.【解析】选C。图中对西域管辖的机构是西域都护府,它设立于公元前60年。  1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汉朝时,除陆上丝绸之路外,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  1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所要解答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A项为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B、C两项和丝绸之路无关;D项符合题意。  1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再认再现能力。通过仔细观察这枚金印,可发现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几个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为C。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 ② ③ ④ ⑤  公元  97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202年 166年 秦朝  末年  由分析可知,答案选C。  21.答案:(1)√;(2)×;(3)×;(4)√;(5)×;(6)×。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第(1)、(2)题是识记层次的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作答。第(3)题需要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进行归纳,B项正确,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秦始皇没有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没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A、C、D三项均不是他们的相同点。  答案:(1)圆形方孔钱
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内容:①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B  23.【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可判断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骞出使西域,第(1)、(2)题比较简单,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逐项回答。第(3)题需结合双方交流的物品,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4)题应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后对中西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 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4)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促进了我国境内各民族及与欧洲的友好交往。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分析及归纳的能力。第(1)题通过回忆两汉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便可完成解答;第(2)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本题可从汉朝与欧亚各国的密切交往给彼此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归纳。  答案:(1)亚洲:中朝:一些中国人给朝鲜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中国工匠帮助当地人掌握了铁器制造技术;中日: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到中国;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欧洲: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了解了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和犀牛角等礼物。  (2)对外交往可以促进中国与外界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可以促进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和大富强。(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一范文网
当前位置: >>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 ) 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汉武帝。 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 路在
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课堂导学材料: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 材料: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 次大革命, 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 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221年 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 束了领主封建制, 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 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体现了谁了历史功绩? 材料体现了谁了历史功绩? 材料体现了谁了历史功绩 (2)他所结束掉的“领主封建制”指什么制度? 他所结束掉的“ 他所结束掉的 领主封建制”指什么制度?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他的最大功绩是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么? 一:秦的统一 思考: 思考:战国后期,秦国为何能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为何能统一六国?为巩 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措施? 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国 家的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家的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政治: 政治: 经济: 经济: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军事: 军事:
陇西 二:秦末农民战争1、陈胜吴广起义口号: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 种乎? 种乎?2、秦的灭亡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1、西汉建立及汉初统治: 、西汉建立及汉初统治: 2、汉武帝是怎样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汉武帝是怎样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政治: 政治: 经济: 经济: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军事: 军事: 秦皇VS汉武 秦皇 汉武秦始皇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汉武帝 小结: 小结:商鞅变法 → 前221年)秦灭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年秦的暴政 →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 秦朝灭亡 → ( 年 西汉建立→ 汉武帝巩固统一→ 开辟丝绸之路 → 练练: 练练:知识巩固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 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 尧舜时期“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尧舜时期 天下为公” 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儒家思想的影响 秦 2.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 秦统一全国以后, 秦统一全国以后 A. B. C. ) D.3.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时刻石使用的文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 字应该属于( 字应该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行书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扫六合 秦王”在统一全国后, 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 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 ) 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废除分封制, 废除丞相 废除分封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度量衡 建立皇帝制度 5.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是( ) 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是( 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是 统一货币、 罢黜百家, 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②设立太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①② ②③ ③④ 6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惜秦皇汉武, 毛泽东《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 毛泽东 园春?雪 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汉武” 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汉武”最 主要的功绩是 ( ) A. 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结束割据, 结束割据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稳固大一统局面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7、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文字异形。 材料三:有古人在论及秦亡原因的时候说: 材料三:有古人在论及秦亡原因的时候说:“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 极故也。 极故也。”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指谁?“扫六合”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中, 秦王”指谁? 扫六合”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秦王扫六合”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 ) 秦王扫六合” 存在了多长时间? 存在了多长时间? (3)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改变了材料二中所述现象? )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改变了材料二中所述现象?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观点?请举出秦的暴政一例。 )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观点?请举出秦的暴政一例。 (5)结合史实,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史实,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 、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 所不去者, 所不去者 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 之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使 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董仲舒传》 《汉书?董仲舒传 是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3)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第一范文网-包含各类年终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范文,个人简历范文,述职报告范文,检讨书范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国统一的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