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吾知足的意思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什么意思?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此是冰心书房自书的一副醒联。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会需求方面应适则满足,即知足常乐;而在知、事、义等人类进步、国强民富、个人知识与事业追求方面应永无止境地去努力获得,永无满足之感。
“有为有不为”: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当为者为之,当为而不能为之者奋力为之;不当为者不为,不当为而能为之者,虽势利当头亦不所动。
如此,则两联合一,警示世人求物与处事中,度与原则的把控,前者重做学问,后者重做事。
而对“知足知不足”,还有一解:对己身之品、行、知、思、识、语等各方面,即自处、待人、处事等,应知其优长,更应知其短劣,足则持之,不足则补之。如此,则与下联合一,前者重做人,后者重做事。&&&
其实,将此番内容均包容在内,更有意义。人之一生,苦苦觅寻者,无非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
记得读《论语》时,曾遇到这样一个情节:孔子的学生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的回答很简洁:“忠恕而已”,其实就是两个字:一忠一恕。忠:用他的一句话概括,“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学生又追问:如果用一个字来说明“仁”呢?孔子不假思索:“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有道理啊!自己还没有立起来,怎么去立人呢?用现代的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认都难保,还谈什么立人、达人呢!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谁都能做得到。其实,这句话是一个和谐的前提,试想一想:自己就不愿意做的事情,偏偏让别人去做,别人能没有怨言吗?
再就说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做,有一些事情要做,有一些事情就不能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就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必须不去做,这就是有所不为。记得那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就可以用有为有不为去衡量。一个善良的人,他是一个有所不为的人,而一个坏人,必定是一个无所不为的人。试想: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那绝对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知足可以心情快乐,知不足则可以奋发进取;有为则进步,有不为则坚守原则、少犯错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也有这个道理。老子最经典的一段:“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大概意思是:学习儒家思想,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而学习道家的东西,就要坚持每天减少一点点。一个加法,一个减法,加是加上渊博的知识,减是减去对名与利的追逐。说得多好啊!
现代人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谈“有为有不为”时,曾这样说: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前一阵读王蒙先生的书,他也谈到“有为有不为”的事情。
我不是从纯消极的意思上理解这两个字的。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比如说自己做出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不忌妒旁人的成绩。还比如说不搞(无谓的)争执,还有庸人自扰的得得失失,还有自说自话的自吹自擂,还有咋咋呼呼的装腔作势,还有只能说服自己的自我论证,还有小圈子里的唧唧喳喳,还有连篇累牍的空话虚话,还有不信任人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包而不办,代而不替。还有许多许多的根本实现不了的一厢情愿及为这种一厢情愿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活动。无为,就是不干这样的事。无为就是力戒虚妄,力戒焦虑,力戒急躁,力戒脱离客观规律、客观实际,也力戒形式主义。无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时间节省下来,才可能做一点事,也就是——有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是效率原则、事务原则、节约原则,无为是有为的第一前提条件。无为又是养生原则、快乐原则,只有无为才能不自寻烦恼。无为更是道德原则,道德的要义在于有所不为而不是无所不为,这样,才能使自己脱离开低级趣味,脱离开鸡毛蒜皮,尤其是脱离开蝇营狗苟。
  无为是一种境界。无为是一种自卫自尊。无为是一种信心,对自己,对别人,对事业,对历史。无为是一种哲人的喜悦。无为是对于主动的一种保持。无为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一种聪明。无为是一种清明而沉稳的幽默。无为也是一种风格。
啰啰嗦嗦谈了这么多,——“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用冰心书房的这副醒联也时常提醒提醒自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input type="button" id="qe_btn_emailquerysubmit" name="emailquerysubmit" value="<
请填写您的电子邮箱地址。如果忘记邮箱,请点击“查询邮箱”。
姗姗的日志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热3已有 363 次阅读&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这是挂在著名作家冰心客厅里的一副对联,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也十分欣赏此联,为此还特意撰写短文抒发感慨、加以诠释。
&&& 那么,“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是什么意思呢?
&&& 知足知不足,那就是我们得清楚: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可心安;知不足,方可上进。
&&& 有为有不为,是说: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如此看来,这两句话所饱含的人生哲理,不仅可当作为人处世的箴言,更足以成为读书治学的座右铭。
&&&&&& 学海无涯,事业浩繁,一个人要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就一番事业,作成一门学问,必然要有所抛弃,有所牺牲,甚至要达到忍痛割爱的程度,这就是有为有不为。或者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打个比方:人生如旅途,我们好比是在乘一辆车前往目的地,沿途的风光很美,很诱人,但是你最好不要为了它们牵扯太多的精力,而要使目光一直坚定地朝着终点的方向。如果忍不住跳下车去欣赏暂时的美景,这辆车就开走了,也许你会看到另一辆车,也许最后你同样到达目的地,但那已不是你人生准点的时刻了。
&&&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所谓什么阶段干什么事儿,任何错位都将使你追悔莫及。我们说,夏天不摘秋天的果实。摘下来,也是青涩不堪、食之不甜,非常可惜!
&&& 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个人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在整个有生之年时时刻刻不忘修炼自己的身心。人的眼光要放得长远,要想着一辈子努力去做让自己美好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想法千万不要以时世的变迁、人事的变更而动摇,相信最后你会是硕果丰厚之人。
&&& 郭元祥教授的一段话在社会上曾引起广泛共鸣,这里我再提出来和大家共勉:
§&&&&&&& 修炼你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修炼你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 修炼你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你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 修炼你的行为,让它典雅美好; 修炼你的学识,让它知思涌泉;
§&&&&&&& 修炼你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你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 修炼你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你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 修炼你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你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您OUT了!还在使用IE6?
很抱歉,1+1教育社区不再支持IE6以及之前的浏览器。请升级到IE7及以上版本、或使用其他浏览器访问本网站。“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最佳解释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最佳解释 50
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其他回答 (6)
知道自己的不足
和有所作为
冰心老人有句名言“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看似简单的10个字,却充满了人生的感悟和深刻的哲理。
  “知足知不足”,我的理解是这里面蕴涵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下,对于工作、生活和家庭等我们要做到“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保持豁达开朗、澹泊超脱的良好心境,幸福地享受人生;但在一定时期,当机遇降临面前、水平得到提高和事业小有成就时,则不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还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自己的各方面或某方面更上层楼,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力争为社会做出多一些、大一点的贡献。二是指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己察之能,要知道自己的“足”之处和“不足”之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方面,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觉得自己的“足”处太大太多而骄傲自满、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和唯我独尊;也不能觉得自己的“不足”处太大太多而望自菲薄、灰心丧气、作茧自缚和“破罐破摔”,只有不断地细致分析和严于解剖自己,才能定位准确、“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有为有不为”,我的理解是,在工作中“有为才能有位”,要坚持有所作为,锻炼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争取工作新成绩。在生活和其他方面也一样,对他人要“有为”,善于帮助别人、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对社会要“有为”,把自己的作为融入到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的实际行动中去,反对和避免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样苟且偷生。同时也要有所不为,要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德“底线”,雷池是绝不可以逾越的。要慎独自律,“勿以恶小而为之”,想问题、做事情要做到既利己又利人,既考虑眼前更放眼长远,这样才能让人格升华、本性生光。
冰心老人还有一副对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在此也与诸位朋友共勉。
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子修)所撰联,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应”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应常”知不足”,对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应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应坚决不做。冰心很喜欢这幅对子,常写以赠人。
这副对联是做人的准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物质享受上,在自己的拥有和他人的给予上,以及对无法改变的东西,应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对可以改变、并应该改变的东西,应不知足
知道自己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知道自己该干的和不该干的
知道自己要干哪些和不要干哪些
看到自己现在的状况,而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而不被自己目前的状态所满足。
说明了人应该有求知的欲望,有奋进的理想。
为了满足自己,自己就要做实现自己理想,满足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分清楚,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
说明了人要有明辩善恶的心,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吞没。
这个就是我自己的理解。
等待您来回答
人文学科领域专家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转载)
       &&&&&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
&#9675;高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句话萃集了中国哲人的智慧,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知足”语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蒙受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这样才能够保持长久。老子还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大意是最大的祸患莫过于欲壑难填,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会永远的满足。道家的另一位大师庄子也说:“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累害自己。这些话后来被浓缩为一个尽人皆知的成语:“知足常乐”。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老庄消极避世的思想,其实不尽然。“知足常乐”虽有安于现状的意思,但也有奉劝世人抑制贪欲、打消非分之想的合理内核。
“知不足”&
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意思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学习。是谁第一个把“知足”与“知不足”连缀起来使用,已很难知晓。我只知道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的花厅里悬挂着清朝名相刘墉
(刘罗锅 )题写的一块匾额 ,上书“知足知不足斋”。
“有为有不为”语出《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文学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作自勉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何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冰心的理解是: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远不能知足,如学习上、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坚决不能做。她把此联挂在书斋内,并常常题送给友人。季羡林先生曾专门撰文称赞其“言简意赅,寻味无穷”。
人为什么要知足?因为“知足者常乐”,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只有知足才不会有非分之想,才不会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才能避免在无止境的欲望中备受煎熬。淡泊名利并不容易,因为贪婪是人的本性。人自身是一个矛盾体,是两个“我”之间的冲突,通俗地讲就是善与恶的冲突,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二者经常会打架。人自身的矛盾轻则会使人心理失衡、焦虑不安,重则会导致人格分裂、精神失常、杀人、自杀等。西方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一是宗教慰藉,二是心理治疗,主要借助的是外部力量。中国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即“修身克己”。“修身克己”就是“向善改过”、“清心寡欲”,就是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克服自身弱点、抑制自身贪欲,就是要知足。
人为什么要知不足?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知不足者常新”。只有知不足才能保持继续进步的动力,才不会意志消沉、得过且过。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的座右铭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他始终坚持“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原则
, 作为中国外科医学的奠基人,他却始终住在 50平方米的小房里,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人为什么要有为?因为人生在世总要干点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为行尸走肉。人为什么又要有不为呢?因为人生在世不应该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但问题是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答案是:应该做那些积德行善、利国利民的事,不应该做那些损人利己、有违法律和道德的事。&
“知足”与“知不足”& 、“有为”&
与“有不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只有努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真正统一起来,才能超越自我、达到平衡和谐,才能做到关学大师张载在《西铭》中所说的那句话:“存,吾顺世;没,吾宁也。”在世的时候尽职尽责、随遇而安;离开人世的时候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多知少难知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