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战地2血书txt上哪去找这本书?要免费的

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
,如果折叠了也承担,认定你就是答案。
因为他们走过的地方还不够多。他们所谓的真谛是如此的肤浅。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国度和信仰缺失的时代,一些人高喊着辞职去XX,去XX流浪,心灵的旅行之类的总总话语。奔赴某地,看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曾见识的人文抑或自然景观,自以为心受洗礼,旅行结束回到家中,却与俗人无异。
标榜旅行经历炫耀所见所闻的人多之又多,而真正因为旅行而获得真谛,改变人生的人少之又少。
我也曾入藏,所见所闻虽然震撼,可是说到真谛,可真是无法总结无法表达。
回到丽江后接待沙发客,数来也有百十来个,有揣着复古交卷相机的豆瓣女青年,有日行80公里胡子拉碴的徒步者,有骑摩托环游中国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有浮夸牛逼旅途的背包客。
在众多人之中,只有一个女孩真正打动过我。
皮肤黝黑,穿着拖鞋,一个学生式的书包,没有任何户外设备和相机。
签证到期,她从印度回国,重游云南,除非我问到,她从不主动谈自己那些旅行的故事。
她在国内旅游三年,在国外七年,经费靠打工和家中支持。有一个瑞士的男友。
她不写游记,不拍照片,上上网只查查基础的信息。
她坐在我身旁,我完全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深夜,我和她坐在古城的院子里喝酒。
我问她,你去过这么多地方,哪里让你感觉最好?
她说,哪都好呀。
我问她,你会一直这样玩下去么?
她说,再看吧。
我问她,你出来这么久,走过这么地方,有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
她说,哪有那么多感悟,我只是想多走走看看,我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
就是这样平和的对话,她是我至今最欣赏的旅者。
哪有那么多真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心中安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春天。
-------------update------------下面是给那些扯到其他问题上的,以及持反对观点的人看的---------------
对于知乎上的「抠字眼流」,我这个不谨慎的人一点办法也没有,你们就非要抠所有人,大多数人,部分人这样的字眼,我是在说「眼睛干不干」的事么?。
很多人确实高喊着去西藏找真谛洗心灵,其中的大部分人就是我说的那样,等到若干年后旅游人文氛围改变的时候,我的答案自然会被折叠。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不对,请拿出资历阅历回答。很多反对我的同志完全没有旅游行业从业经历,没有长期旅行经历,单纯靠「我也去过XX和遇见XX人」就反了。这种无法考据的问题请靠足够的经验来说话。
你知道我定义的「俗人」是什么?你们就胡乱定义我的定义,完了还自己对号入座,与此同时还很不爽。
我定义的俗人是回到家中继续以往麻木生活不受旅行任何影响的人,和回到家中受旅行影响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生活的人是两码事。
我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讲了个我欣赏的旅者故事,你们觉得不好听就别当回事好了。你们怎么玩是你们的事,我不评价高低也轮不到我指手画脚,但是您跑到知乎来在这个问题上扯两句只是为了自己的旅行方式获得他人认可,您觉得有必要么?
关闭评论谢谢。
&&&&&&&&&&&&&禁止转载
赞同82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独行过大半个中国,写过4部小说,本科念…
渴望一步登天的成功学在哪个领域都有受众,西藏不过是旅行领域中躺枪的高逼格畅销书而已,它的狗血书名叫《人生因西藏而改变》,盗版名叫《青藏高原7天给你别样人生》,但好像它与《7天教你成为百万富翁》,“21天减肥法”并没太大区别。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写道:“很多人,即使探寻遍了全世界,也没到过自己的内心深处。”——如果没有直视内心的深入思考,到过全世界又有何用,更别提只是西藏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后,我去过了很多地方,路上也遇见了很多人,这些人中很多都去过不少地方,他们说人生因旅行而改变了。但至少在我看来,其实他们就是在世界上做杂乱无章而又漫无目的的布朗运动。他们很多都进过藏,也经常跟我提及西藏,说那是个能改变人生的地方,不过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他们甩出了一个高逼格的地名,只不过是把做布朗运动的容器从不上镜的水槽,换成了看似优雅的葡萄酒专用高脚杯,但该是布朗运动的还是布朗运动,难道它会仅仅因为换了个地儿就开始遵循开普勒三定律?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上图与下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其实在期望通过进藏旅行就能领悟人生真谛这件事上,就是一厢情愿地将上下两图强行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人所谓旅行的意义,都是被无限滥用后烂大街的东西,是为了心安理得的旅行而拿出的一块遮羞布,当然这块遮羞布足够漂亮,我也很喜欢拿来一用,否则不是要经常以裸体示人了吗?国内的所谓旅行与走马观花的旅行社旅游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过是加上了单反+更长时间的盲流+做些伪文艺的事情+偶尔来个艳遇的威力加强版,但也仅限于此,流于表面,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潜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探个究竟。
乱入两个表面上不相关的例子:
1.男女屌丝决定走到一起,他们说这是他们伟大的爱情,其实两人连最基本的精神交流都没有,如何能爱?他们不过是彼此想找个长期的炮友罢了,但这个理由不好听也不名正言顺,于是他们就统一了口径,于是有了“伟大的爱情”的诞生。
2.一个20岁的屌丝,不满于现状却又懒得努力,以为浑浑噩噩20年熬到中年后就能变成高富帅,娶到白富美。可是20年后,如果他还是那颗不思进取的屌丝之心,该是屌丝还是屌丝,只不过他终于脱离了小屌丝的行列,变成了加强版的老屌丝罢了,这20年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时间如此,空间亦然,它不会因你去过哪些地方而改变,即使是西藏。
人生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跃进式的,任何跃进都需要之前大量的铺垫积累。先读书,先思考,带着思考再上路,这才是路上收获比较大的方式。看看现在市面上那些畅销的旅行类书籍,你就明白为什么去西藏不可能找到人生真谛了,如果那就叫改变人生,那人生真没有太大改变的必要了。关于找到人生真谛的书,最少也应该是赫尔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佛陀,但至少那是个努力方向),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那样的(《在路上》不算,它也只是在美国地图上做群体布朗运动而已)。
说到这,不得不提旅行中大规模发现人生真谛的运动——上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背包革命”。但那种方式,与一般人去西藏的方式还真不同,那是大批的青年走到山上没日没夜的打坐冥想,借助宗教的力量去探寻人生真谛,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深度走马观花游,然后走时再不痛不痒地来上一句“西藏让我人生从此改变”,恕我直言,这句话与长城上“xx到此一游”没有本质区别。
说说在路上认识的去过西藏的朋友
在路上认识一个朋友,原来在北京工作,后来辞职去旅行,在拉萨待了近两个月。我问她在西藏干嘛,她说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随便逛逛,熬到晚上就开始泡吧,一直泡到凌晨,然后该一夜情一夜情,该回去睡觉就睡觉,坚持了近两个月,并说她人生因拉萨而改变。这里,如果将布达拉宫换成故宫,将大昭寺换成颐和园,其实她的生活与在北京没有本质不同,当然拉萨的物价较帝都便宜,泡吧成本更低。
在西安青旅认识一朋友,本来是想在西安逗留几天就回家的,结果受不了在青旅认识的一个从拉萨回来的朋友诱惑,头脑一发热就想“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八头牛都拉不住。我当时跟她说,你一个从没去过高原的女生,在高原上遇上高原反应一个人怎么办?她当时连高原反应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去了拉萨可以找到人生真谛。我说,你好歹买点红景天以备高反,她好像也不是很乐意,当时我就差跪下来求她说“姑奶奶啊,你这是拿绳命在寻找所谓的人生真谛啊!”绳命是如此的精彩和辉煌,你是何苦呢?绳命不存,真谛焉复。我也不知道她最后买没买红景天,有没有高反,不过如果她真的独自一人在西藏发生高反,那她的人生的确很可能因此而被改变。
那有没有因去过西藏而改变人生的朋友呢?
路上的林子这么大,肯定什么鸟都有,有所改变的也不在少数。
在洛阳认识一个朋友,不久前刚从西藏骑行回来。他说自己精心准备了半年,包括锻炼身体和买装备,在网上大家组了一个车队,又把公休假调好,好说歹说说服领导后,一行人一起从成都沿318国道骑行川藏线到了拉萨。一路上,大家克服了各种艰辛困苦,各种团队间团结到感人的协作,各种劝导女队员坚持下来并想尽办法照顾她,各种与死亡擦肩而过(与他们一起的前后两个车队都有人当时就死在了骑行的路上,重伤住院也不少)。最后成功后,的确改变了他的人生。不过那是经历本身,其实任何经历过如此难忘的生死边缘的战友情谊的人,多多少少都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这个地方不仅可以是拉萨,也可以是基里巴斯,甚至可以是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床上或者是北京中关村中的某个厕所。
我认为,西藏有可能改变人生的无外乎三点:
1. 宗教,对藏传佛教的耳濡目染,可能会重塑人生的价值观。但是我发现很多说去西藏改变了人生的人好像没受太多宗教熏陶。
壮美的景色让人类生出的渺小感,从此对自然心生畏惧,对人生的局限性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样说来,这个地方就不仅限于西藏了,它可以是新疆的大漠、内蒙的草原、厦门的大海,或者是在赛伦盖地草原上与非洲土著一起欢乐地追羚羊。
3. 去了西藏身体不适,比如得了肺水肿,那的确改变人生了,因为任何疾病都可能让你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看待人生。
---------------------------------------------------莫名其妙乱入的分割线-------------------------------------------------------------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虚无的,存在先于本质。本来人生就没有所谓预设的价值,这台机器出厂时在出厂设置上完全空白,你爱装什么APP都是你的事,你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你装了什么APP,你为自己装的那些APP让你成为了现在的你。因此,无论是你将一天上厕所的频率从5次提高到了10次(别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就好这口把这当作是战略储备与军事演习),还是你去了任何地方旅行,对你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最少因为这次经历,你才成为了今天与众不同的你。
旅行哪有那么多高远的借口,在不侵犯别人利益的情况下,你觉得做这事儿有意思就去做吧,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真谛。
旅行是件很自我的事,与他人无关。如果你渴望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去体会不一样的文化,去认识平时生活圈子之外那些有趣的人,那就上路好了,这就是旅行的目的。如果西藏壮丽的美景和与汉区迥异的文化能够让你心驰神往,同时你又能承担得起时间和经济成本,顺带还能感悟些什么,那就尽管安心地进藏好了,别来那么多虚的——那些所谓的统一的人生真谛。我乐意,才是人生最大的真谛,所有道貌岸然的理由都是浮云。人生中天大的真谛,都不敌一句“我乐意”来得实在,因为你是为自己真实地活着,你为自己设定的价值才是人生最大的真谛。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让旅行与人生,回到它们最初的原点。
最后,再顺便给出一个最近回答的类似问题的传送门:&
赞同178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累计自行车骑行公里数中。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多东西,在于你本身给他赋予的真谛,而去西藏这些行动只是个过程。
有人在爱情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在文字中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在星座中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在某项运动中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在跳蚤市场找到了人生真谛
有人在黄河母亲文化公园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觉得宽恕刘翔会找到另一种人生真谛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 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赞同18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虚晃一枪。
这让我想起@杨早 为《西藏墨脱的诱惑》写的书评:&,可能是较为切题的回应——
一开始我是对《西藏墨脱的诱惑》这本书不大以为然的。花里胡哨的封面和书的副题“神秘奇险的高原边地之旅”都让我觉得这又是一本以西藏的神秘和奇异为卖点的“炒作”。无非是欺负广大劳动人民没时间也没钱去西藏,跟贾平凹写《废都》是欺负老百姓没读过《金瓶梅》一个样。就算如封面所说,本书作者是第一位步行进入墨脱的作家,那又怎么样?当苦难到了被用来贩卖的地步,这苦难也就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了。&
这种怀疑主义倾向可以让我少上很多当,但同时也会错过一些好东西,比如这本书。如果不是一位朋友看完后随手借了给我,我想我是不会去读它的。&
翻动这本薄薄小书的第一页时,音响里刚好放着俄罗斯音乐,大地般深沉宽广的鸣响。它让我在阅读时屡屡想起了《读书》上见过的一个题目:为什么我们同受煎熬?
西藏很苦。这我们都知道。即使比起以艰苦闻名的西伯利亚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苦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见到和同情的不过是半饥不饱,破衣烂裳;对于西藏人对宗教那种极度的虔诚,他们一致赞叹莫名,全没想到要多么空虚的心灵,多么无告的灵魂,才会需要这样的虔诚去填补。&
书里讲到一个故事:三个四川人到西藏当兵。一次聚会,大家讲见闻,拉萨兵就讲见过什么什么,林芝兵也讲见了什么什么,墨脱兵一听哇地大哭起来。他在墨脱当了三年兵,什么都没见过。&
难怪当作者走完令外人谈虎色变的墨脱路,满怀感慨而又不无得意地说“不走墨脱路就不了解墨脱兵的苦”时,墨脱兵告诉他:走路对我们来说是美差,这你们能理解么?&
走路是美差,唯一的解释就是走了路就可以到外面去,就可以看见一些新鲜的东西。不走路,就只好留在什么也见不到的墨脱。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苦难。&
在墨脱,门巴族战士德钦总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对什么都新鲜,都好奇;下了山,就轮到作者大惑不解了:他怎么对我那么反胃的城市如此感兴趣?&
都市培养了我们对物质的敏感。所以一旦去到穷乡僻壤,尤其是西藏那样的,见到什么都同情得不得了,想不通他们怎么能够世世代代这样活。我们低估了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居高临下的浅薄的同情又遮蔽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使他们受难的也包括精神的无依。在这一方面,其实我们和他们同病相怜。&
你不能因为我们拥有报纸、书籍、电视乃至Internet就说都市的精神多么丰富,正如你不能因为藏民对宗教异常虔诚就说他们心灵多么充实。&
很多内地人总是宣称西藏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在西藏却有一种说法:如果今生积德,下辈子就会托生为汉人。&
生活在别处。双方都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别处”。双方的精神世界,都是单向度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精神文化会随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升华的说法不过是个神话,可是同样,所谓传统社会固有文化未受外来干扰之前就是一个自足系统的提法,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神话。先民们应该和如今的藏民一样感触到了精神匮乏的焦虑,只不过简单而艰辛的生活磨糙了他们的思想和言语,使他们无法表达和记载这种焦虑。当过知青的那代人曾多次向我们讲述过的村民在忙死忙活一天后,仍然会赶几十里山路去看一场已看过多少遍的老片子的故事,可为例证。&
倘不是挣扎于死亡线上,那么,精神极度空乏带来的苦难,未必就比吃不饱穿不暖更容易忍受,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而没有物质的博大,就绝不可能有精神的丰饶,灵与肉,向来是引领人类社会的双驾马车。&
古圣先哲对此并非毫无阐释。总被看成是迂夫子一个的孔丘在愤慨于“礼崩乐坏”的同时,向学生说明一定要“先富后教”,强调物质和精神发展次序的不可逆性;至于向来为物质决定论者喜欢引用的话:“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足而知礼节”,我总觉得后人的解释有误。没有人会认为有吃有穿了就自然道德高尚,管仲的原意应该是提醒大家,衣食足亦必须知荣辱,经济繁荣的同时必须注意道德建设,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受的苦难(当然不仅指物质上的)程度之深,时间之长,当真举世罕有,足可在任何民族面前以饱经沧桑而自傲。可惜这么多年的精神苦难,不但少有结晶,现在连对苦难的记忆也逐渐淡漠下去,动不动就生出对“传统”甚至“原始”的眷恋来。事实上,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日子固然没有人愿意再去过,朝作夕息、男耕女织的单调生活何尝又能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精神需求?&
要把西藏变成温室里凝固的标本,那是事不关己的外国人的想法。可是面对自己的同胞,你怎么能够自己每日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今天上海明天北京地享受物质文明,而让他们背着几十斤的重物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把十个脚指甲全部走掉,再让你去欣赏他们的“风情”?你怎么能够自己在酒吧里狂歌劲舞消散内心空虚,调动一切手段排遣精神焦虑,任由他们在虔诚中忍受苦难,默默坐在家门口看那株千古不变的芭蕉树直到老死,还要去赞叹他们的“神秘和纯朴”?你怎么忍心?&
请不要忘记,苦难并不因麻木或虔诚而减少分毫,在如此恶劣的物质环境中,他们同样也要面对精神在现实中的茫无所托。&
   所以,请不要再虚伪地赞叹和同情。在地球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我们正在同受煎熬。&
  (原载《读书》1997年第1期)
杨早是我最欣赏的人文学者:
杨早老师的公共微信帐号:mingguole
赞同158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最美应用.com&
我每天都从家旅行到中关村
每天的风景都不同
我不知道是否已找到人生的真谛
如果我在这里找不到,在西藏同样找不到。
赞同9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少作价值判断,不做目的揣测
分两种可能性讨论(目的揣测是不友好的,大家请勿效仿。)
1,作为没去过的人,不要轻易诋毁你没经历过的事情。
西藏能带给都市人的非常大心灵震撼。高原反应,绚丽的庙宇,好像触手可及的银河,磕长头的藏民,他们的信仰和生死观。。。从拉萨到西安的火车上,许多人都带着一种躁动,抓个人就能聊啊聊啊,好像大家还都是旅伴。两两组合聊,群聊,然后交换对象从重新聊。。。
作为不愿跟陌生人说话的人,我几乎是在上铺一直没下来。但我不觉得可笑,那不是一群人在相互炫耀人生真谛,而是非常温馨而有力量的一幕。那种许多人迫切倾诉、分享的场景,如同一群人遭遇灾难,劫后余生。
2,纯觉得不够高端
如果你觉得看极光的感悟必然深刻,去西藏的经历什么了不起,去了丽江,哎呀这姑娘不能要了。。。只能说。。您生活压力太大了?
大概有那么个"鄙视链",近郊农家乐<三山五岳xx潭<鼓浪屿丽江阳朔<台湾日韩<东南亚<北美澳洲<欧洲<南美南极。
当然主要是前一部分人在相互踩踏。旅行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延续生活中的竞争。如果你去更远的地方,只是为了"争上游",去台湾骑一圈脚踏车回来开始嘲笑去鼓浪屿喝咖啡的小清新,背包了欧洲就觉得去东南亚的是穷B,那即使从天堂回来,你都无法更美好。
另外,不要捧杀内向的人。
我在西藏快门咔嚓掉一万多,除了把给当地人拍的照片洗出来寄给他们,再没洗照片,也没在网上分享。我每年大概累计有一两个月在旅行,也会"无缝刷地图",但即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不会知道都去过哪里、假期去了哪里。
如果愿意我也可以在阴霾的周末飞巴黎,阳光下一言不发喂完鸽子回来深藏功与名。。。
可是这是性格,跟境界有个毛关系!从这种事儿看出大象无形,跟从西藏领悟出人生真谛有啥区别呀。坚信热爱分享的人才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赞同5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喜欢哲学,不敢深想。。。
当年的红卫兵,也真诚的相信,走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就能够实现人生的大圆满、获得身心的大满足。
赞同4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不甘心是未得到,拥有过才舍不得。
好不容易走出来享受下,尼玛要用这么宝贵的时间去思考什么破“人生的意义”这种人类思考了几千年都没想通的事情?
,我不知道人这一辈子活着为了什么,所以我…
作为一个曾经这么认为,并且付诸行动的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大四的时候,已经度过了三年闲散的大学生活,临近毕业,心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这辈子到底要做什么?
然后我试图去寻找:我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大量的传记,虽然每一次读完一个人的故事,读完一个人的成功之后会有些许灵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开始陷入迷茫,因为这毕竟的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成功。这样反反复复的多了以后,我也开始怀疑,开始怀疑在存在在这个世界的价值。
然后内心就开始萌发了一个念头:去旅游!去西藏!
要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当年只是有这样的念头,现在细细的想来,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
1、想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寻找灵感,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悠久的西藏,很符合。
2、可以说是在逃避现实生活,在旅途中,不用再去考虑前途,不用再去考虑生活,工作,学习,等等等。而遥远的西藏正好是一个适合”逃避“的地方。
3、想要通过与陌生人的交流,或者旅途中的见闻,来让自己找到答案。很多这样的书籍:迟到的间隔年,背包十年,等等都讲述了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答案,甚至都出了名。所以很多人都幻想能够在旅途中官去找去寻找,甚至幻想出名。
然后我就出发了,55L的背包,登山杖,登山鞋,一应俱全,开始出发去寻找人生了....
我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边走边玩,安徽,湖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最后到了梦想中的西藏,到达拉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矛盾的,也是兴奋的。
我为什么矛盾?因为在前面20多天的旅途中,我还是找不到什么答案,反而由于疲惫以及孤独,显得更加迷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旅途中遇到的一些关于感情的事情,在这里就不详说了,免得被看到。
我为什么兴奋?因为终于踏上了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一切看起来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异域,那么特别,那么遥远。
然后我继续此行的目的,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我跟随磕长头的藏名,我和藏名一起转经,我去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我去羊湖,去日喀则,去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寺庙。我在路上与客人交流,看青旅墙上客人的留言,感悟。我白天晒太阳,晚上晒月光,我不去酒吧,怕酒吧嘈杂的环境打破我的思路。我试着去感悟,去体会,但都没什么效果。
后来由于一些纠纷,我很受伤,我甚至是落荒而逃的离开了拉萨,离开了我曾经以为能让我找到人生意义的地方。
我甚至更迷茫的回到了上海的家中。
虽然不能说旅途中一无所获,但我觉得人生的意义,根本不能在旅途中,在逃避中去寻找,因为我们始终就是要生活在这个杂乱的社会中的。我们甚至都不用急于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因为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期,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意义。
现在每当我听说哪个哪个朋友要去西藏旅途,去完成梦想,去洗涤心灵,去寻找意义。我都会笑一笑,然后告诉他那里风景真的很好。
后来去准备去考研:心理学,想去探究人类心理的奥秘。
再后来,大学同学问我,要不一起创业吧,我马上扔下笔杆子,从上海跑到了杭州。
虽然我现在还时不时的回去考虑: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一次一次的想通了,又一次次的自我反驳,然后再反复。但至少我现在觉得: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有幸福的家庭。
其实何必非要去想通”人生“这么深奥的问题呢?&
会有答案吗?
我也不知道。
也许知道了以后也不一定会比现在好。
赞同1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爱好广泛,心得全无
2012年暑假骑车从成都到拉萨,也就是传说中的川藏线。两千多公里,骑了快一个月,转山转水转佛塔,高原森林河流草原真是看够了,那个过程还真是什么都不想,光欣赏美景和克服困难了,挺美好的一段时光的。导致最后到拉萨感觉很一般。一个挺现代化的城市,有很多寺庙,僧侣,警察也不少。就这样。什么荡涤心灵人生真谛在拉萨也就找女文青骗炮的时候用的吧。
会在经历很多事情的时候想一些事,但跟在哪儿没关系,跟事件本身对自己的影响有关。然后有一些感想,往后的生活中这样的感悟逐渐加深,慢慢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我想这才是题主想说的“人生真谛”吧。
赞同2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一枚人人搬运工。
最近在人人上,遇到一位极有意思的藏族同胞。
说他有意思,是因为他黑起西藏来毫不心慈手软,句句直指本心,令人喜闻乐见。
关于入藏接受心灵洗涤一事,也有不少发言,如下。
有时候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很多人骑车来了一次西藏心灵就被净化了,而我在藏区待了二十年还是这么龌龊.....
:&关于如何骗汉区来的女文青上床是一门大学问,自己总结一下:会藏语是必须的,教会她们用藏文写名字即可,对于那些一般的女文青来说,你只要会唱几句仓央嘉措情歌就行了,对付高等级的就要汉藏史书并看,《新唐书》《旧唐书》的吐蕃传一定要看,不过这种等级一般没有好货色,即使自己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也要发重鼻音,就像刚从牧区来的,记得经常去青旅吹牛逼,必有收获,送她们从民族批发市场买的廉价佛珠,就说是找过大喇嘛堪布开过光的。PS:形象上可以扎个辫子,晒黑,穿藏文T恤。这方法培养了许多绿茶婊克星。
很多骑行种跟我说骑行的时候,人的耐力达到极限,再加上遇到爬坡和缺氧所带来的痛苦,精神上达到临界点,这时候最接近神的领域呢,而倪匡在卫斯理书上却说人在射精的时候最接近神,想来想去,觉得你们还是在家撸管更能接近神域呢,不仅经济实惠,能力强的还能一天见到好几次上帝。
古代藏族特别爱喝茶,但是青藏高原不产茶,于是藏族各部联合起来组成了吐蕃国,松赞当即领兵20万去松州抢茶,太宗大惊,连忙送去茶叶并附赠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欣喜若狂,喝茶过度,卒。后来藏族通过唐蕃古道得到茶叶,和平了几十年,安史之乱后,唐朝茶产大减,藏族人民喝不到茶,饥渴难耐,终于在喝茶狂魔赤松德赞带领下于763年攻破长安,在城内煮了半个月茶就满意地离开了。现在,藏族人民再也不担心了,每年都有自走式茶空运,陆运,甚至通过自行车运过来,虽然口味变成了绿茶,但又实现了藏汉人民的大团结!
常州是个伟大的城市,在环太平洋里造出了赤色风暴,保卫了中国沿海,不仅如此,常州也极大带动了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萨卖的藏式大多由常州制造并批发过来,所以每年看着很多汉区群众不远万里来到西藏高价买常州藏饰带回家,我都会泪流满面。
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家乡建了全藏最高的格萨尔王骑马像,揭幕式那天,当大家沉浸在对格萨尔王的憧憬之时,我却在下面注意到格萨尔王战马的马屌超大超逼真,还原度百分百,无限敬仰设计神像的工程师,大概就是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是藏民里的奇行种了。
当年汉区音乐家,顶级男文青王洛兵进藏洗涤灵魂,爱上了百户长的女儿卓玛姑娘,梦想着来一发,又是穿藏服,又是谱曲子,百般追求,卓玛姑娘就是不答应,觉得王相貌不好,王最后写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以纪念自己未完成的打炮梦。借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刚才问我怎么把藏妹的同学们:"长得丑就赶紧回家吧"。
藏族和蒙古族是千百年来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像我最好的基友就不是藏族,是一个卫拉特和硕特人,大多数民族大学,藏蒙都是一个战线。这充分证明鞑子和鞑子之间还是容易产生感情,想当年蒙古人气势汹汹而来,准备血洗我大藏,被我吐蕃中二病大师们集体忽悠,竟然创造了比色目人高比蒙人低的新等级,后来被忽悠的战力直线下降,元朝灭亡有我们藏族很大的功劳,后来蒙古人噶尔丹叛变清朝也是我吐蕃在支持,而和硕特部顾始汉的儿子阿斯兰,为了大喇嘛和班禅的荣誉,用2000蒙古人怒草叛变的后藏十万娘炮,很虐心的感情。
弟弟看了&环太平洋&异常兴奋,然后问我,这怪兽攻到拉萨来怎么办,我说这个你放心,外星人不敢的,他们的怪兽进藏途中被净化了心灵可怎么办,况且据我目测,三级以下的怪兽都堵在318国道上了。
:&其实几百块搭车去拉萨,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我就完成过,就是屁股有点疼。
:&藏族司机人很好,搭车进藏旅途很快乐,凡士林用完了还能用酥油。
:&藏族导游又说:女屌酷爱捆绑,文青不喜颜射。&转自:
藏族导游还说:逆境中善待自己,顺境时善待别人~
拉萨人是非常可爱的,跟意大利人一样,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对不起,我们被全歼了”1788年,廓尔喀军入侵西藏,经历几次战役,拉萨人:“不好意思,主力被全歼了思密达!”清朝调集藏绿营康巴兵从四川增援,击退廓尔喀人,1904年,英军入藏,拉萨人:“日,又被全歼了”康巴人很苦逼的去增援。还好江孜康巴军挡住了英军几个月。....1950年昌都战役,拉萨人:“很羞耻,被团灭了”又是他娘的康巴人和安多人组成四水卫教军牵制解放军,1958年,拉萨战役,拉萨人:“不好意思.......”康巴军:"WQN...
女文青进藏不完全手册!!
首先得科普一下知识,藏族分三大部,如果你选择走青藏线,那肯定会遇到热情好客的安多部,他们善良勤劳,JB也大,从小吃优质牛羊肉使得他们耐力有保证,民风比较淳朴,打完炮还可能给你献个哈达,缺点就是比较保守,变换姿势不多,无法与时代同步。安多地区大文豪比较多,当你傍晚时分走在青海湖边,遥想起古代吐蕃与大唐在此交战百年,仓央嘉措在此圆寂,会有一种极度悲凉的感觉,忍不住吟诗两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当你沉浸在这样的悲凉时,会有淳朴的安多小孩跑到身边来,用纯洁的眼神看着你,然后从藏袍里默默的抽出一把藏刀跟你说:“阿洛!你把我们家的草场站哈了,给钱”。虽然比较扫兴,但给完钱后,你又能继续沉浸于此,望着金银滩热泪盈眶。
至于那些走川藏线的孩子们,你们很可能遇到康巴人,野史上康巴人属于雅利安人,希特勒还派调查团进藏收集证据,据说有许多外国女人来康区配种,战斗力强,江孜康巴军用冷兵器差点把东印度公司副总干翻,虽然身体比安多人还强壮,JB也很大,但是最好不要跟他们上床,他们有可能把你和你男友都操了然后拿你们的长焦镜头镂空做成奶茶杯,以前巴塘理塘贡觉的康巴人打劫成瘾,康巴老头们濒死之前拿着刀还在喊:“扶我起来试试!”,当年解放西藏的时候,康巴军在藏区各地袭击解放军,战斗力丝毫不比解放军差,比藏军正规部队强了一个次元,昌都最好玩,有藏区大荷兰的美誉,这里有康巴人的奇行种昌都人,因为这里康巴商人极多,既奸诈又凶悍,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新藏线我没走过,想起撸主我当年调戏一个维吾尔姑娘,她却用类似打伞的姿势向我弯起半个手臂,正当不解的时候,她大声跟我说:“这是我们男孩子的长度,没这么长JB就少跟我扯淡!
此时撸主羞愧万分,想起古代我大吐蕃操翻整个西域,今天却被一回鹘女人这般凌辱,瞬间想要剖腹自尽,以谢藏王。文青们可以感受一下,不过据说有人走新藏线,用一斤切糕一直走到了拉萨,是否属实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的最后,到了圣城拉萨,就是卫藏娘炮们的地盘,这里经常上演矛与盾的对决,绝对会操翻你的康巴人和绝对不会被操翻的卫藏人在进行永无休止的争斗,女文青们可以跟他们做闺蜜,提到卫藏人,他们JB小,花样繁多,多数战五渣,历史上经常内讧,会跟你在酒吧大谈西藏沦陷的历史,一副悲愤亡国奴的样子,当年58叛乱,十万卫藏军在拉萨被解放军几个团轻松团灭,康巴人震惊之余慌忙组织部队掩护,才把卫藏残军护到了印度,从此卫藏人拥有了战斗的意大利人之称,以示他们的勇猛。
此外你们可能还会遇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藏族人的嘉绒人和白马人,爬山搬砖爱自残的民工之王夏尔巴人,认为男人就应该默默的奉献的备胎军团戈巴人。这些人的粗硬度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你们进藏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
赞同2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去过一次西藏。十天,租了部SUV,从成都沿着川藏线,绕了很多山,到了拉萨。
路上,我一直在抱怨。太苦了!我本来就不打算体验什么人生真谛,只是想来观光。想挂掉前,总算自己去过高原,爬过雪山,见过戈壁、草原,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生活在一个星球又像处于不同世界里的人们,这辈子也值了。所以,在都市里长大的我,对没法洗澡,睡通铺,吃那些还真不是很卫生的食品,是有些不爽的。我也没打算掩饰这些,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很不欣赏那些以为现代文明是垃圾,只有在西藏才能找到淳朴的莫名其妙的思维,所以我对边民的生活谈不上上欣赏、憧憬或批评,我只是好奇,为什么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有人世代生活着;又为什么如此艰难的环境却又这么美好而纯净;为什么在城市里没有这样的美?或者城市里的美,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近,反而无法发现?
在大昭寺前,看到虔诚的信众,在那行五体投地的礼仪;在寺庙里,看到被油烟熏得发黑的诸般神祇;类似这样完全陌生的情境自然会给我带来视觉冲击。但确实离灵魂甚远。在我看来,一个有所谓“灵魂”的人,生活在哪里都会时常感受到灵魂的存在,并不一定需要假以完全陌生的外物来唤醒。题主所谓真谛,是虚妄而不实在的东西,它大多只是陌生人文自然环境对旅客心灵引起的一种情绪波动。但要说悟到什么了,应该只是启示。我的意思是,会悟的人,西藏东藏或其他藏,都能引起他对人世的体悟;而不会悟的人,去月球也是枉然。
其实,于我,旅行的意义,往往在于回忆。那次西藏之旅,除了有山有云有寺庙,更有伴侣。我会永远记得那十天,我的女朋友和我在一起,她包容了我的那么多抱怨,还能够忍受我在野外上大号,对着一切说三道四。我们留下一些很美的相片,也留下对于我们而言,不朽的记忆。旅行如同牛肉干,吃的时候,干涩异常,但营养丰富,回味深长。旅行能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增加谈资,开开心心。这个花花大世界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有灵者,亦属于浮夸的谈资派,这才是旅行的完整乐趣。
所以,不要执着于探寻真谛。真谛离你的自我最近,何必跑那么远去寻?
赞同8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小米椒拌青木瓜~
大多数人在面对人生的时候都浮躁焦虑又无措,偶尔遇到一两个活得纯粹开心阳光向上的人;他们就以为,只要像别人一样活,就能拥有别人的生活。也不仅仅是旅游而已。
但是,我们应该宽容一些,多走走,多看看,总是好的。
我在云南呆了快三年了,距离丽江只有六个小时的车程,但是直到今年过年才去游了一圈。我很喜欢那个地方。我想我也会喜欢西藏,如果高原反应不太严重的话。
在云南这三年,心灵变得充实和强大,不骗你。
至于人生的真谛,也许下次去西藏能找到,也许找不到。但是去找找,又有什么关系呢?
赞同1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材料学博士在读
因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很无趣,
他们没有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意义,
于是寄希望于自己不了解的别人口中的真谛,
这是一个贩卖价值观的时代,人们被灌输手机必须用iphone才有品位,照相必须要单反。。。以及去西藏可以体验到人生的真谛,如是而已。
赞同1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不求甚解
由于听信了网上的谣言,比如“去西藏寻找人生真谛”,“去布达拉宫净化自己的灵”之类的,我也加入了西行队伍,为了感觉更深刻,我选择了骑自行车走川藏线去拉萨,攒了好久的钱,终于凑齐了装备。于是一个人背着大包,提着单车,上了火车,到了成都》》》》》》》》23天后的下午终于把单车横在布达拉宫前,正准备选个好的角度拍照时,交警就过来让我赶快走》》》》》》》在烈日下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进了布达拉宫,就按着规定好路线所有人排成一队从入口慢慢走到出口,蹭了几个导游都被人丢白眼,导游大部分都在说这是用多少黄金造的,那是用了多少黄金造的,游人也“哦!”
“啊"个没完,从布达拉宫出来,我好久没缓过神来,因为感觉着一百块钱门票花的也太不值了,后悔啊。
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老觉着是网上的谣言把我骗去了西藏,布达拉宫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当看到五十块钱的背面时,会在心里说哥曾经到那一游。
相比西藏拉萨,我更喜欢川藏线上那些美丽的风光,怒江七十二拐,排龙天险,在海拔四千多的地方蓝天白云中没命地蹬着自行车。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到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去过西藏的人中有很少一部分找到了真谛,他们写了出来(这类书好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就导致了大部分没去过西藏的人也认为去西藏可以找到真谛。如果说在去过西藏的人中调查“请问您认为去西藏可以找到真谛吗?”就绝对不会得到“很多人认为到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这个结果了。作为一名理工男只能这样认为。
赞同1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有没有真谛,自己去体会一下不就行了?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了一篇初中课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我想,人生的真谛是不是在于能否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而不是纠结是否能找得到人生真谛。
赞同1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Live like a swan
為什麼知乎上有这么多的讽刺型问题?这种问题都指望得到单向答案,就是一堆人来赞同你,捧着说对啊没啥了不起的西藏那种破地儿和真谛有啥關係。
赞同1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半桶水GEEK,旧学,奥地利学派,铅笔社,…
用旅游来装逼和炫耀的一部分人,他们写出日志游记满网络的贴,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哎呀那些声称去西藏的人大部分都是装逼啊”,可是还有沉默的大多数,就这样被代表了真是郁闷。
我比较赞同第二个答案,其实很多人不是为了找感悟而上路,只是在路上的时候看到往日看不到的景色,接触到一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自热而然就会触景生情有所感悟。当时我去西藏的时候确实是脑子一热,突然想去,收拾下东西过几天就出发了,搭车走滇藏线是因为家里不支持,不给钱,而又想看一路上的景色,想试试搭车感觉蛮酷炫。
在一路上,我确实是没见过有谁张口闭口人生真谛,接触到的大部分人目的反倒都很简单。有事业有成的儿子驾车带年迈的父母去旅游的,有因为失恋去散心的,有看了某部电影心生神往的,有爸爸为了锻炼12岁的儿子和他一起骑车的,有一群老年人组成的骑行队伍,骑累了就把人和单车都搬上面包车,还有14岁的小孩青春期中二病发作的,有跑长途运输的……你不觉得这些都很生活么?
很多事情其实真没必要非要赋予一个意义这种东西,只是当时想了,就去做了,就像你半夜突然想吃麦当劳的甜筒,就跑去三条街外的24小时营业店买了,这件事情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你是为了寻找人生价值吗?
总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看谁谁都是文艺作逼,这是病,得电。
,在读博士 专业管理信息系统 业余驴友 摄…
他们只是去“找”而已嘛,为什么给扣了那么大个帽子?
活着一辈子,总得给自己点奖励,如果觉得自己找到了真谛,那又有什么不好?
重要的无非就是这么个过程,然后,留下了什么。
谈资么?挺好的啊,可以分享你的经历
照片么?挺好的啊,自己没事儿的时候翻翻特别开心
朋友么?挺好的啊,没事儿联系联系,相约下次还能出去走走
真谛么?也挺好的啊,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有的人出去走过,就喜欢和人去分享,叽叽喳喳,也无非是想带来点正能量
有的人出去走过,提升了自己的气质内涵,简简单单,当然好
没必要去区分不同的旅游者,特别赞同上面的一个评论,真谛,又哪有什么肤浅或高尚呢?
----------------------------------
回到题主的问题,因为有人这么说了写了,有人看了,所以,有人相信了
,【知乎黑前任党-纪委书记】反对因答案被…
我是来吐槽题主这种明知别人在装逼还一副假装天然呆的提问态度的:别人装逼,你就假装配合一下,至于揭露人家吗?
另外,题主不会不知道一般这种地方都充斥着胸大无脑的文艺女青年吗?如假包换的约炮圣地啊。
赞同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QQ:(左旋哥)
大学毕业时骑车走滇藏线去了拉萨
一辆660,一个驮包,2000公里的国道,几个大学时代的哥们
其实回归到嘈杂的城市,几乎疯狂的工作,以及一切的尔虞我诈中
总是觉得许多年前的那次旅程是那么真贵
路边的风景,不如200公里的烂路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转山的雪山冰淇林,总是觉得有那么一丝不真实的存在感,而真实的记忆,是几个哥们,互相搀扶着,在泥泞的公路上跋涉
就好比大学四年住过的学校宿舍,没有书松那个小小的旅馆让人记忆犹新
四年的哥们,又有几次能挤在一张床上,盖着一张被子,背靠背的睡去呢?
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很多人都结婚生子,除了我下铺的老康抱着那个冲顶珠峰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职业旅人,
每年的聚会提到过去的那段旅程也是一笑置之.
至于人生的真谛,说真的,我并没有多少感悟.
但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就像书里夹着的过去那些年的老照片一样,在夜里温暖着你
赞同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一把年纪了,还是这么冲动。
一,世界屋脊,可能觉得离神仙近一点,所以有更牛的人去珠峰思考人生了。
二,所谓纯净,空气啊,蓝天啊,水啊,总之这里一切都是纯净的,纯净到你都不好意思有什么杂念,没有杂念了,那就只能寻找人生真谛了。
三,藏民和藏教,多了不说了,反正你看人家那么虔诚,卡卡磕头,你好意思继续你的小市民生活么?
四,足够远,人,离自己固有的圈子越远,越发现自己不一样,登月回来你全身都会发光你信不!
五,西藏丽江泸沽湖养活了多少开旅店枪手啊,当小旅店不上人的时候,抽一口写一句---坐在静谧的泸沽湖边,我的仿佛波浪里温柔的曲线,说走就走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赞同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想写这个题的答案有些时候了。因为觉得现有的答案虽然好的也有,但切点的不多。都没有好好解释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之前总静不下心,今天就一鼓作气写完吧。
答案会用到的工具书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这里他们没有多大冲突。仔细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恐怕已经知道回答的路数,可以不用看完。
====================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你平时的生活究竟是如何的?
你也许上班,挤着公交,又或者开着小车,甚至司机接送。你也许上学,在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或者考试得意,能够坐进名列前茅的大学,偶尔上上知乎回答回答问题。你也许坐在家里带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操心,或者时时考虑父母,子女他们的得失。
无论是在与他人合谋、赞成他人、反对他人的时候人手中掌握的是什么东西,反正操劳于这种东西之际总在为与他人的差别操心。无论你是落后,继而奋起直追;或者优越,想着压制。你总在为这种存在者层面的东西忙忙碌碌。
你可能卓尔不群,也可能茫茫于人海。可无论你优秀还是平庸,你总生活在一种沉沦的情绪之中,消散在常人状态。追根揭底,你是因为害怕,你害怕面对生命的本真状态,那种与世上来来往往的人事物完全无关,纯粹的、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状态。你从本真的、看似危险的“不在家”状态逃避,沉沦于世俗的庸庸碌碌、平均状态。
因为身处世俗,当你听别人说去西藏,能够“找到人生真谛”,你虽然不很相信,甚至以为与成功学有关(就像一个高票答案简单而实际肤浅的现象连结),但是一来,去西藏是年轻人的潮流,你想人们都去那里证明自己;二来,看照片西藏确实有壮丽美景,仅作欣赏也是妙极;更别说那些你实际上也很可能无暇深究的藏传佛教奇门,京城白领风靡其中。你想,要么就买一两件冲锋衣,请一段时间的假,去吧。
于是你带着相机,坐上直达拉萨的火车。然而当你的火车满满爬上高原,极目望去已不再是原先的写字楼,也不是奋战已久的教室、堵车的街道、办公室、家里的厨房,你的心有些些感动。
而到了那些巍峨雪山,一座又一座重重叠叠。你完全置身其中,被这种自然界中胜过极多障碍的伟力,你联想千万年来的造山运动,你感慨沧海桑田,你对眼前的高山恐惧。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你甚至发现,那山的远近高低,也完全不重要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估量自然的尺度,你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然而却同时在自己身上发现另一种非感性的尺度,将这一切的无限统率起来。你发现自己的内心有种某种胜过在不可测度性中的自然界本身的优势。所以,即使自然界强力不可抵抗,却同时激起我们心中一种完全自由的情绪,你发现我们能够独立于自然界,能够有一种胜过自然界的优越性。
进而,你又进一层。你发现,之前的恐惧渐渐消散,你的自由感也满满沉静。在高山飒飒之中,你突然发现,在自己有能力逾越自然之后,自己还有机会,有权利能够在这个看似充满意义而实际上很可能无意义的世界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你看那么多,走那么多。好像是在纷纷扰扰交流的世上徒劳地推上西绪佛斯巨石,实际上,你却能在这样的壮景中创造出物质世界之外的东西:认识自己“茫然失所”的不在家之家——你最真实的自己。
这种时候,你在想,想说:“原来是这样啊……”“原来,原来我是……我可以……”但你完全填不进那不可言说的省略号,然而你却明白,明白我现在说的你会体验到的东西。你诗意栖居世上。那便是海德格尔最珍视的“畏”了。
最后,当你回去,回到所在城市的机场。你深吸一口气,回到常人世界。在向问你经历的朋友分享的时候,你找不出该说什么,那么……就“人生真谛”吧。
整个过程便是:常人-自由状态的常人-本真此在-常人。
===================
如文中所说,我不喜欢草率将人朴素情感与自己独断的现象勾连。我同意“很多人到西藏旅游认为找到人生真谛”这个现象存在。而我的想法是,整件事合情合理。便是真实发生。
因为蛮认真写的,欢迎批评。
我还没去过西藏。所以有不少是用在甘南的经历编的。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定性养气、、、、、
首先和大家讲一个去年的见闻。
公司领导信奉佛法,每日禅坐坚持逾二三十年有余(现在称之为坚持可能不妥,现在应该称之为精进,亦或禅定)。去年6月初开始由北京城外起始,朝拜行长头礼至五台山,行程七十九天。行进过程中,每日一条微博,记录感悟。我会附上他的部分微博截图,还有他的微博地址(5月底至8月31日的微博内容),大家可以学习下。
说这件不大符合题目的事情,因为西藏神圣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信仰,每处都渗透着浓厚的信仰与涤人心灵的庄严吧。而恰恰这个故事是穿插着浓厚的虔诚与精进精神的。我是想表达:看到他的微博,我就感觉心灵是在行走一样。有句话说,心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是很赞同的。自身经历尚浅,没行走过多的地方,但是有一次经历是自己很深刻的。
说出来亦恐大家见笑,去年北京一场雪之后,自己去了圆明园一趟。一个人走在白雪皑皑的大自然里,心是静的。圆明园每处被毁建筑旁都有详细的介绍,想象着在这块白雪覆盖的废墟上出现了坐北向南的房屋,走廊,门庭,灯笼,豁然拔地而起,那种感觉真的很棒。曾经在冬吴相对论里听过这样一段描述,古代人是有一种自己和自己玩的本领,书写了,作诗了,思考了,忧天下之忧了,印象深刻的是在帐下,凝望帐中飞舞的蚊子,借着烟香的烟雾,犹如腾云驾雾般的仙鹤,等等。此时我也想象着彼时皇帝,文武官员,妃子孩童,来游赏花园,有一年冬天也有人像我一样漫步雪中。而这只有真正静下来,才会体会到的。
回来整理后的两条微博:
1,冬日的垂柳探身冰湖:
2,平湖秋月前:
所以我相信,无论是西藏,印度,还是圆明园,九寨沟,诸如此类。心是静的,才可与静静的自然处于同一频率,融为一体,感受一种安详。去思考,去感受,是否才会碰触一下人生的真谛。我一直在想,现在一条微博共140字,我们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浏览一遍更新的微博,会获取多少的信息量,并且还亟待去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而这些信息中有多少我们认真思考了的?我们走到一处,下车--拍照--发微博,这是否会产生一种浮躁?现在,我在屏幕上面如果阅读一篇较长为文章,是很难的。现在,我阅读一本书籍,是多么的缺少耐心。我们是否需要去安静下来我们的心,去认真看待每一件事情,去认真思考每一件事情。
而能使我们静下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可能就是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还有去感受信仰。所以,行走一次,心灵瞬间的安静,会触碰到一次心灵的安逸,人生的真谛,而只是触碰一下。而我们不可能时刻走在路上,时刻行在西藏的,雪山下,蓝天下。所以,生活中开辟一片心灵的净土,哪怕一小片,无论它是书法,阅读,思考,亦或是日记,写作。只要是我们的动作与心中渴望的宁静达到同一频率,我们就是祥和安静的。人生的真谛应该就会感悟到吧。当然,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砰!碰了自己的心灵一下,就可以。
随后附上之前说的部分截图与链接:
朝拜第一天开始的微博链接(大家可以详细看一下,希望你也像我一样,心会走在路上):
部分截图如下:
最后,我之前说过自己会信奉耶稣或者佛法,但是我可能像是电影 少年派中
主角派所描述的,开始我不知道哪一种是我的最终信仰。但是我可以肯定得说,我是有信仰的!这也是自己的心愿。信奉,我觉得也是持戒的过程。最后,若@阿贡寺
看到这篇文章的话,希望他不要介意我这般的冒昧,我可是正能量哦!希望每个人都可寻一净土,探寻心灵。 随喜!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混迹在互联网,做着其实和互联网无关的东西
旅行是什么?
其实我不知道。
我听过的有只是为了纯粹离开、当做奖励、社交的谈资、感受不一样的东西……等等等……
可是对于我这种一生都觉得居无定所的人来说,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安稳的所在。
人生的真谛只在自己的内心,不在旅途。
所谓一个人出发去西藏,好像途中经历过无数沧桑一样。
那些年我们在山路中行走,沿途碰到人家乞口水喝,碰不到了,路边水潭里也只能捧起来喝。
那些年被父亲驮在肩膀上行走,不哭也不闹,由白天走到夜晚,我们只想快点回到母亲身边。
旅途只是为了回家,没有想着回家的旅行,只是逃避。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有点意思的知乎,也看到这个话题
活着,各种方式,我也知道有些人喜欢去一趟西藏之后感觉就把心灵从头洗到了脚。
但是依旧与常人无异
事实上,个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对一种落后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缅怀
也只不过是对一种过去的神秘的未知的强烈刺激。
真换那些小资们在那住个十来年,估计要哭着喊着回家。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IT女/歌曲创作/热爱文学音乐旅游/心理/胆…
身边一心想去西藏的人,数不胜数。
有一部分也去了。后来我问他们,都说,其实在内心的获得并不太多。
更多的。这只是一种对自己的满足和炫耀的资本。
真正去西藏感受生命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旅行大加宣扬的。人们去西藏的原因,我觉得主要由以下几点:
1.现实压力大,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在现实中的存在感。
2.有一定胆量和对生活的热情。但没有明确的突破口。
3.足够资金支持。
我认为,最聪明的活法,是我们看清了现实却还能在其中生活得如鱼得水。内圆外方。将其发展到极致。当我们投入到自己的正业中时,所谓的旅行就不再那么必需了。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回答问题前半部分:为什么“那么多”人&
我认为是Kisch
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已经遇到过。
Kitsch含义的层层递进
一、自我感动及感伤;
二,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和感伤;
三、与别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动与感伤;
四、因为意识到与别人一道,自我感动、感伤变得越发加倍;
五、滔滔不绝的汹涌感伤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自我感动、感伤也就是体验崇高;
六、这种崇高是虚假的,附加含义大过实际含义;
七、当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个感伤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测。
八、这是最主要的,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男神跪求你幸福。张公子是我男神没有之一
我就是上面诸位说的那种装逼的俗人,就来说说自己的俗见。
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出去转悠,转悠的时候一定要发发微博,写笔记【日记是个老习惯。】我去街头喝了一碗粥我都要发个微博说点什么。
我想要去西藏,还没去,在攒钱,我每天都叫嚣着说我要去。但是这又怎样?
说明我肤浅浮夸装逼?
但其实我不是这种心理,我发微博是希望有东西帮我记着这些欢乐的事情,我喜欢和别人说啊说啊说,是因为我天生就是个嘴巴闲不住的人,我叫嚣是因为我必须激励自己好好攒钱去西藏。
确实很多人说着要去西藏寻找人生的真谛。
但是有多少是真心的?人家说要去寻找人生其实就是准备跳槽空闲期想出去散散步。人家不想告诉你这些,和你说个大众化的寻找人生,你就在这里说人家装逼又俗气。
回到这个题目上来,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西藏是为了寻找人生真谛。
我的想法是,有时候人受了点压力,心情不好,或者想要抛开一切出去走走,这是人之常情。当路上相逢,你问我为什么去西藏,第一觉得没必要把我的人生经历告诉你,第二因为现在生活过于失望想换个方式,所以用寻找人生真谛这个问题来回答你,并没有什么问题。当我从西藏回来我心情好了我觉得我人生已经焕然一新了我重新当个俗人去接受压力,我觉得这反而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上都是个人片面看法。勿喷【如果你为我为什么去西藏我也会告诉你为了实现人生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说给你听的,因为我总不能对你说,因为老娘高兴。】
============================================================================
还有个真心想吐槽的,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国度和信仰缺失的时代,一些人高喊着辞职去XX,去XX流浪,心灵的旅行之类的总总话语。奔赴某地,看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曾见识的人文抑或自然景观,自以为心受洗礼,旅行结束回到家中,却与俗人无异。
马兜铃这段话真心让我有点无语,我去,俗人怎么了,旅行回家之后你还是要怎样,谁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让人家旅行回来不当俗人当什么?出家?这到底和信仰缺失是怎么扯上关系的?
=======================================================================
看了马兜铃的分割线,不删,然后认错QAQ。略冲动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又是一年毕业季。好多朋友都给我说,要出去逛逛,毕业旅行。计划去爬山,去远足,去饿一周吃一次痛快的自助,一切都是如此准备着。有人花了不少银子,买来不错的小炮筒,要去拍下更美的地方,不过当这么高端的相机邮过来,发现兜里大洋羞涩去买票了。
这不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嘛,我们总是期待美丽在不久的将来。很小时候,我们一直期待初中;上了初中知道了,考上重点高中才是我们需要的;当期待中的大学来到生活里,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也不是传说中的天堂,成果,永远和汗水成正比,而期待中的美丽,还是被一如既往的推到了下一段生活。
如果人一生有80岁,那我们已经走完一少部分了。而20余载,我们还有没有学会期待,期待什么才是美丽,那一定糟透了。想起我走过大学,从没有遗憾,好好学习,好好工作,顺利读研,有奖励,有表彰,有结果。在毕业时候可以略微放松一下,去享受点毕业季的愉悦,也不会有伤感,不会有遗落。
如果说要去旅行呢,我想我还是没那么强烈的欲望,非要走那么远。威海,是一个如画的城市,是一个一尘不染的城市。有最蓝天的天空,有最广阔的大海,有海鸥,有沙滩,那还需要什么才可以满足?
我曾经自己一个人跑到北京,美其名曰去旅游。却发现印象最深的地方,不过还是旅途劳顿,道路拥挤不堪。我跑到天安门下去看升旗,跑到纪念馆看毛爷爷尸体,去了鸟巢游泳馆,发现这些地方,并不会因为北京就那么不同了,于是我清晰的记得,走进故宫,半个点就走出来了。那一瞬间,我发现我跑这么远究竟是为了什么呀,为了污浊的空气,还是永远拥挤的马路,还是像赶会一样的地铁,这些东西,连同故宫老旧的房屋,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除了能在聊天的时候,对另一个人炫耀的说,我去过那儿,还能有什么欣喜。
我们曾经以为美都在远处。但是当满怀心情的跑到那儿,那远处已然接近你,美,却仍在远处。于是你又匆匆寻找另一个目标,也许是长安,也许是云南,也许是台湾,终于有人Hold不住了,呼喊道,我们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亲,让我们环球旅行吧。
有这么多钱去跑,固然是好的。当然大多数人可能就没这么好运气,或者有这么多时间。难道这就会伤心吗。不。其实,如果一个人,没法发现身边的美,跑到哪里都没用。旅行,不是常态的生活,旅行一定是接触的一个美的最表层,当你靠旅行感受到微不足道的美感,再回到自己生活的环境,这种对比一定会令你无比伤感。
但是你真的不知道你的世界有多美。每天你睁开稀松的睡眼,伸一个懒腰,也许要匆匆起床,但休息过的身体还是积蓄了力气,如果路上比较嘈杂,那也一定不比世博会更悲剧。清晨,还有凉风,也许你就这么醒了。如果你饿了,你可以选点自己喜欢的美食,或许叫个外卖,如果觉得最近单调点,你出门下馆子吧。晚上,你还能看点自己喜欢的电视,上网,和朋友聊天,你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杂志去细细品味,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世界。这生活怎么能算悲催呢。
我记得每次到户外。都看见了干净的天空,一场春雨淅沥,树叶都一夜青绿过来。我记得从山脚下环海路走过,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满满的装满了我心,我还记得一个姑娘仰起头,去细瞧那花瓣的摸样,一阵风吹,花瓣从她发髻掠过,那么的美。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能看到见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看见。如果身边的美,日日夜夜,你都没有发现,那还能发现多少远处的期待呢?
今天傍晚,我要出来打开水,走出门的一瞬间,从窗口看见,夕阳,远山,大海。我觉得,整个世界,就在眼前了。
&&&&&&&&&&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SYSU Software Engineering.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旅行,想要看遍世界各地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那就去旅行吧。管它是不是有真谛。 旅行多看看总是好的。
我讲讲自己旅游的经历。
我跟我的一个朋友去泰国玩。我帮我朋友照相。一个外国人,主动帮忙说,让我过去跟我朋友站一起,他帮我们拍合照。
没有去泰国前,我真的很难想象会有人主动帮忙拍照。 我觉得国人不会对一个陌生人热心,中国人心里有的只是防备。
或许,在国内主动帮人拍照,人家还会觉得是不是骗子啊,想拿了我相机就走。只是猜测。 很多很多人,都在努力的防备着陌生人。
而当你旅游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陌生人很热情,很nice,帮你很多。
而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我觉得应该会更加愿意去帮助别人。至少我是这样。 我希望我可以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也不算是人生真谛吧。 旅行总会有收获。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但是,貌似上升不到真谛的高度吧......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比起回答问题,我更喜欢纠正其他人的回答
就是一次旅行嘛,哪有那么神圣!我觉得旅行的意义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圈子里跳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一下自己的生活,校对一下方向而已。心里烦了,失恋了,爱上嫂子了,就想暂时摆脱一下自己的生活圈,转移一下注意力。
本人没去过西藏,可能西藏的景色真的很好,能促进人的思考或者能给人一种在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感觉也不一定。其实比起周围环境来说,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才是能否感悟人生的关键。同样去一次西藏,一个咋咋呼呼的人和一个内向安静的人的感受绝对不在一个层面上。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Stand under to
understand...
山水的平静只在于人的平静,抛开那些纯装X完梦寻找理想的人和所谓的真谛,至少题中的很多人的追求和向往,值得肯定....
没有雅俗,没有高低,没有真谛,只是生活方式和兴趣点不一而已...
赞同1反对,不
,焉用佞?
这么多答案都很好,来个不正式的,亦见趣味:(来自网络小说《惊门》)
景色当然极美,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消受,在这神秘悠远的美景中,也有一种天地间的森然气息,隐约透着一股无形的冷峻。它仿佛在考验所有生灵的意志,是那么的严酷狠绝,如此动人之美却似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很多人的愿望中,可能很希望能在情绪不佳时到这种地方散散心,也许在远离尘嚣的辽阔原上能尽情舒展、放松身心。这种心情也许是出于猎奇、也许是出于对都市丛林日复一日所见的厌倦、也许是想拥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也许就是想追求那种融于自然的情怀。
但就成天乐这位大成真人所感,这片高原并不适合所有人来散心,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使某些人的心境更加舒缓,甚至会平添忧郁。
这里的天地辽阔无极,景色之美令人震撼,而那潜伏的冷峻也是无声无息的。假如是怀着忧郁心结、带着消沉低落的情绪来到这里,会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显得是那么渺小,甚至所有生灵都是那么渺小,连生命都轻淡了。
这种生命轻淡的感受是不知不觉的,表面上似乎能够暂时忘却烦恼、逃避与远离是非,但实际上等他再回到日常生活的环境中,那种忧郁、自闭与失落感会更强烈,还自以为得到了开解。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人遇到某些事情有忧郁自闭的倾向,有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便去这种高原辽阔之地企图得到放松,在人群中却越走越远。
这是当代很多人、包括不少推崇“环境疗法”的心理医生们认知上都存在的误区。对于抑郁而自闭、心理症结不得开解的人,最佳的放松去处其实是略显杂乱的、热闹的、温暖的、充满生趣的地方。
比如菜市场、城乡结合部的农贸市场、热热闹闹的风景旅游一条街,人来人往的美食小吃一条街等等。或者是别具特色的老居民区胡同,看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未曾注意到的盎然生机,真正投入进去感受,这才是消除抑郁的最佳放松。如果厌恶与抗拒这些,那才是真正的心理问题所在。
那么这种神秘旷然充满震撼的高原山川美景,能否使人的心境开舒呢?能、当然能、非常能!但最好要带着开放的心怀去欣赏。拘谨时是因为敬畏、疏狂时是因为投入,有那种展开怀抱的心情,才会有胸臆舒卷的畅然。清晰的知道它的冷峻与天地自然的威严,才能体会到生灵的柔情陶醉与一切的动静之美,也能把这美好的享受带走,永远属于自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色攻略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