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廷雷小说都市的武侠 南天 小说雨简介

天南地北总关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
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全体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激情的红五月,我们相聚铜城,参加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共商社团发展大计,举行协会换届。首先,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大家在新一界届协会班子的带领下,凝聚团结,勤于创作,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在联坛诗苑取得好成绩,做出大贡献,铸造新辉煌。
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自二00九年四月十八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凝炼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以及城市转型、建设白银兰经济开发圈,双联双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中心工作,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三个“贴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诗联文化的特点特色,在从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中找准切入点,从诗联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着力点这三个点上下大功夫,组织全体会员积极创作诗词联赋,讴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为繁荣我市的文学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下面,我就协会五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会员代表汇报如下:
&&&&一、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社团,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形势,才能生存并得以发展壮大。因此,协会把倡导学习,业务培训放在工作的首位。五年来,协会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以及新闻摄影培训班;参加了全省《甘肃金石录》、《中国楹联集成·甘肃卷》、《烛光》、《烛颂》的编修座谈会;参加了市文化出版局组织的全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座谈会及市读者协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座谈会;参加了白银市红楼梦研究学会的红学讲座;协会组织会员和诗联爱好者在靖远师范学校和绿洲沙龙举办了“楹联知识讲座”;在白银市职业中专举办了“白银社会发展史讲座”;还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市文联及文化、史志、旅游及兄弟协会组织的采风、展览、首发式等活动,创造条件,为会员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协会领导班子更加凝聚团结,富有战斗力,使广大会员们明确了思想,提高了素质、优化了组织、强化了素质,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会员,壮大协会力量
协会成立时,仅有会员51人,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现有会员244人,其中省级会员48人(含作家协会),国家级会员29人。特别是2013年,全市发展国家级会员23人,我们协会就发展了13人,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会员中现在省级以上诗词楹联学会兼任职务的有:高财庭、李保军兼任甘肃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李翔凌兼任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万全琳、安进宝兼任楹联家学会常务理事;魏治国、武志元、杜兴民兼任甘肃省楹联家学会理事;张万祥兼任甘肃省楹联家学会名誉理事;李青松兼任省楹联家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我们协会虽然成立的比较迟,但协会的发展势头是强劲的,无论是在会员阵容、举办活动,还是自我创作等方面,都不比兄弟协会逊色,在市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努力贴近生活,深入采风写作
文学艺术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富有活力,创作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协会在五年中,紧紧围绕“联合联办、协作协调”的工作理念,积极组织会员深入基层采风。先后参加了甘肃省诗词学会组织的黄河三峡采风、临洮诗词之乡采风;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青海北山和景泰采风;参加了市广电局和我协会、作协联办的皋兰丰禾园采风;参加了黄河石林书画院组织的黄河石林采风;参加了市旅游局组织的白银黄河四峡采风;参加了靖远煤业集团的采风。协会还和白银区作协联办了青城水川游重阳诗会;癸已迎新春诗会,还组织了小型的弋家队、陇西川、桦皮川、杨梢沟、鹯阴古城、靖远竹柳生态园、四龙、雪山寺、郭城驿等地的采风活动。通过这些采风,活跃了会员生活,激发了会员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四、潜心诗联创作,扩大艺术团队
在协会没有成立之前,我市的诗联创作基本是个体的自发创作,很难提升创作水平。协会成立以后,每年组织会员举办一些命题创作,节庆创作,并且在一起交流、修改、点评作品,使大家的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得刘玉珩、魏治国、曾德堂、贺廷雷、王世北、何春祯、周玉林等老诗联家更加焕发青春,勤于创作,佳作迭出;也涌现出了高振茂、董瑞霞、杜兴民、陈永红、张虎、万国钰、欧立新、张斌、刘疆等青年新秀,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屡屡见诸于国家和省级报刊,并屡获国家和省市大奖。就连以前从不写诗词楹联的李慧、王淑霞、王道云、吴世鑫、李明月、刘文卓等,通过学习交流,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在《甘肃诗词》、《白银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诗词创作群体,产生了一定的群体效应。
&&&&五、鼓励著书立说,讴歌和谐社会
五年来,在协会的鼓励支持下,在会员的勤奋创作下,我协会会员潜心创作,佳绩喜人。著书立说,出版专著合集的有陈福的散文集《盛世微言》;魏治国的楹联集《会宁对联选编》、文集《同窗情韵》;高财庭的楹联集《槐英轩联稿》、散文集《北方的槐》、文史集《中国共产党白银历史》、纪实诗文集《烛光》、书画诗文合集《烛颂》;宋育红的散文集《故乡流过一条河》、朗诵诗集《凤凰山放歌》、李慧的散文集《明月心印》;李慧、王淑霞合编散文集《一路有你》;王道云的长篇小说《蝴蝶飞舞》;刘汉杰的诗词集《季园老人诗文集》;李翔凌的诗文集《红色屈吴山》;苏震亚的散文集《铜城散文集》;诗文集《黄土地红色素》;范昌义的诗集《枝的印象》;赵晓林的文史集《大河光影》;石宝明的纪实文学《永恒的主题》;贺廷雷的长篇小说《南天雨》、诗词集《萱草集》;孙宪武的散文集《纵苇集》、《黄豆飘香》;欧立新的诗文集《心亦欣然诗文集》;王淑芳的《国学经典诵读》;李沅林的长篇小说《梨花飘香》;武永宝的长篇小说《黄河远上》;万全琳的秦腔剧本影像版《靖远起义》;张斌的散文集《隔着旧时光》、《原野牧歌》。这些著作取材于本地生活,立意新颖,感情丰富、语言乡土味浓郁,深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六、搭建文学平台,便利发表作品
协会成立后,切实为会员着想,全心为会员服务,为了解决会员发表作难的问题,我协会和作家协会联合于2010年3月在《白银广播电视》报上开通了《白银作家》专栏,还在《甘肃诗词》、《甘肃楹联》上开辟了“白银诗词”和“白银楹联”的专栏,正在组稿在《甘肃楹联》开办一期白银专刊。在《白银文学》、《金凤凰》上开辟了“获奖诗联”专栏。今年,协会又和《白银日报》社联合开辟了“时代新咏”诗词专栏,同时,我协会的万全琳、宋育红、苏震亚、李慧、王淑霞在《白银晚报》主持了五个专版或专栏。由于搭建了这个平台,彻底解决了会员的发表作品难的问题。五年来,协会有112位会员先后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杂志、书籍上发表诗词作品1786首,文史散文类作品261篇。高财庭、万全琳、张其敏、李青松等人的联赋作品还被镌刻在石头上、木头上,或竖立、或悬挂,与世长存。
&&&&七、全心服务群众,文化下乡进校
协会成立以来,把服务群众,服务会员始终列为工作的重点。协会先后组织会员68人次赴会宁县郭城驿镇、白银区强湾乡、白银区盘旋路社区、白银市图书馆为群众送春联4600余幅,极大的满足了城乡人民春节期间的需求。还组织了协会内和兄弟协会的书画家达82人次赴会宁县郭城驿村文化室、靖远县下滩村文化室、白银区今日阳光公司、四龙鼓韵山庄、水川黄河酒楼、水川镇文化站、榆中青城镇、靖远黄河竹柳生态园,新华保险公司、甘肃中东集团、靖远县永新乡以及个体小企业、画廊送书画作品1160付。为会宁县郭城驿小学、靖远县纤纤爱心小学、白银区桦皮川小学、白银区盘旋路社区和靖远县下滩村文化室、会宁县郭城驿镇文化站援建爱心书屋6所,捐书5150册;为市文联双联点永新乡捐书50册,极大的满足了当地群众和学生的读书需求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八、举办大小活动,打造协会品牌
协会一直把开展活动,与会员互动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五年来,先后组织了两次大的全国性的活动:一次是2009年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诗征联大赛,征集到来自全国22个省市106人的514首(付)诗联作品,19人获奖;一次是2014年“贵宾宴”杯迎新春全国征联大奖赛,收到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63位作者1587副对联,经过初评,有171人的192副楹联作品入围,最终有57人的60副作品获奖。这两次活动由于组织周密、涉及面广、参赛人数多,创作水平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效应。2011年,为市文联承办了白银文学艺术界迎新春联谊会暨《明月心印》首发式和2012年白银市文联喜迎中国文联九大、作协八大诗歌朗诵演唱会。2009年,和银光集团党委宣传部联办了迎新春诗词朗诵会;2010年与市环保局、市作协联办了“环保杯”有奖征文;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协会品牌,也提高了协会的知名度。
&&&&九、联合兄弟社团,开展横向交流
协会成立后,虚心向兄弟协会会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反映白银旅游景区、歌颂白银壮美山河,由白银市旅游局牵头,我协会和市书协、市美协、市摄影联合举办了“白银区风彩——白银诗书画影征稿”,其作品先后在白银、景泰、会宁等地巡展。于2010年与白银西部彩陶文化研究会联办了古玩展,并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彩陶研究会年会和兰州彩陶博物馆开馆仪式;与绿洲沙龙和银光沙龙多次联办联谊活动;2012年,与西部书画研究会联办了白银书画展;2013年参加了由省诗词学会在岷县召开的全省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和绿洲沙龙共同为甘南藏区儿童捐赠书画义卖活动。通过这些横向联合,增加了与兄弟协会的友谊。也扩大了本协会的交流面.
&&&&十、创作硕果累累,骨干屡获殊荣
五年来,本协会会员在创作上获得了大丰收,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各种嘉奖。万全琳、高振茂、李慧、何军平分别荣获白银市第六、七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万全琳、石宝明、苏震亚、宋育红、杜树泽的作品分别获得白银市“十一五”期间党史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宋育红的《守望胡家沟的最后一位母亲》荣获全国“散文世界杯”三等奖;高财庭荣获全国对联创作奖;赵晓林编导的电视记录片《黄河258》、《大会师》分获白银市第二、三届“凤凰文艺奖”一等奖,宋育红、李慧、陈永红、王道云、何定昌等人的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万全琳的秦腔剧本《靖远起义》分别获得第三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大奖”和“敦煌文艺奖”三等奖;李慧和万全琳获得甘肃省首届“书香之家”称号,万全琳并荣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曾得堂获得全国“当代军旅诗词奖”二等奖;董瑞霞荣获全国“华夏情”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天籁杯”诗词大奖赛精英奖;杜兴民荣获2013年全国征联采用奖第一名,天津科大杯”全国征联三等奖。这些大奖的获得,都凝聚着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真是可喜可贺。
回顾协会五年来的经历,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我相信,在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的各项工作会更进一步完善提高,一定会为白银的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妥否,请代表们审议
&&&&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五月七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及大会掠影
文字来源:万全琳老师新浪博客
图片来源:李慧老师新浪博客
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
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全体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激情的红五月,我们相聚铜城,参加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共商社团发展大计,举行协会换届。首先,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大家在新一界届协会班子的带领下,凝聚团结,勤于创作,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在联坛诗苑取得好成绩,做出大贡献,铸造新辉煌。
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自二00九年四月十八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凝炼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以及城市转型、建设白银兰经济开发圈,双联双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中心工作,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三个“贴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诗联文化的特点特色,在从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中找准切入点,从诗联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着力点这三个点上下大功夫,组织全体会员积极创作诗词联赋,讴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为繁荣我市的文学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下面,我就协会五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会员代表汇报如下:
&&&&一、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社团,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形势,才能生存并得以发展壮大。因此,协会把倡导学习,业务培训放在工作的首位。五年来,协会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以及新闻摄影培训班;参加了全省《甘肃金石录》、《中国楹联集成·甘肃卷》、《烛光》、《烛颂》的编修座谈会;参加了市文化出版局组织的全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座谈会及市读者协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座谈会;参加了白银市红楼梦研究学会的红学讲座;协会组织会员和诗联爱好者在靖远师范学校和绿洲沙龙举办了“楹联知识讲座”;在白银市职业中专举办了“白银社会发展史讲座”;还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市文联及文化、史志、旅游及兄弟协会组织的采风、展览、首发式等活动,创造条件,为会员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协会领导班子更加凝聚团结,富有战斗力,使广大会员们明确了思想,提高了素质、优化了组织、强化了素质,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会员,壮大协会力量
协会成立时,仅有会员51人,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现有会员244人,其中省级会员48人(含作家协会),国家级会员29人。特别是2013年,全市发展国家级会员23人,我们协会就发展了13人,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会员中现在省级以上诗词楹联学会兼任职务的有:高财庭、李保军兼任甘肃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李翔凌兼任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万全琳、安进宝兼任楹联家学会常务理事;魏治国、武志元、杜兴民兼任甘肃省楹联家学会理事;张万祥兼任甘肃省楹联家学会名誉理事;李青松兼任省楹联家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我们协会虽然成立的比较迟,但协会的发展势头是强劲的,无论是在会员阵容、举办活动,还是自我创作等方面,都不比兄弟协会逊色,在市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努力贴近生活,深入采风写作
文学艺术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富有活力,创作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协会在五年中,紧紧围绕“联合联办、协作协调”的工作理念,积极组织会员深入基层采风。先后参加了甘肃省诗词学会组织的黄河三峡采风、临洮诗词之乡采风;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青海北山和景泰采风;参加了市广电局和我协会、作协联办的皋兰丰禾园采风;参加了黄河石林书画院组织的黄河石林采风;参加了市旅游局组织的白银黄河四峡采风;参加了靖远煤业集团的采风。协会还和白银区作协联办了青城水川游重阳诗会;癸已迎新春诗会,还组织了小型的弋家队、陇西川、桦皮川、杨梢沟、鹯阴古城、靖远竹柳生态园、四龙、雪山寺、郭城驿等地的采风活动。通过这些采风,活跃了会员生活,激发了会员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四、潜心诗联创作,扩大艺术团队
在协会没有成立之前,我市的诗联创作基本是个体的自发创作,很难提升创作水平。协会成立以后,每年组织会员举办一些命题创作,节庆创作,并且在一起交流、修改、点评作品,使大家的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得刘玉珩、魏治国、曾德堂、贺廷雷、王世北、何春祯、周玉林等老诗联家更加焕发青春,勤于创作,佳作迭出;也涌现出了高振茂、董瑞霞、杜兴民、陈永红、张虎、万国钰、欧立新、张斌、刘疆等青年新秀,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屡屡见诸于国家和省级报刊,并屡获国家和省市大奖。就连以前从不写诗词楹联的李慧、王淑霞、王道云、吴世鑫、李明月、刘文卓等,通过学习交流,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在《甘肃诗词》、《白银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诗词创作群体,产生了一定的群体效应。
&&&&五、鼓励著书立说,讴歌和谐社会
五年来,在协会的鼓励支持下,在会员的勤奋创作下,我协会会员潜心创作,佳绩喜人。著书立说,出版专著合集的有陈福的散文集《盛世微言》;魏治国的楹联集《会宁对联选编》、文集《同窗情韵》;高财庭的楹联集《槐英轩联稿》、散文集《北方的槐》、文史集《中国共产党白银历史》、纪实诗文集《烛光》、书画诗文合集《烛颂》;宋育红的散文集《故乡流过一条河》、朗诵诗集《凤凰山放歌》、李慧的散文集《明月心印》;李慧、王淑霞合编散文集《一路有你》;王道云的长篇小说《蝴蝶飞舞》;刘汉杰的诗词集《季园老人诗文集》;李翔凌的诗文集《红色屈吴山》;苏震亚的散文集《铜城散文集》;诗文集《黄土地红色素》;范昌义的诗集《枝的印象》;赵晓林的文史集《大河光影》;石宝明的纪实文学《永恒的主题》;贺廷雷的长篇小说《南天雨》、诗词集《萱草集》;孙宪武的散文集《纵苇集》、《黄豆飘香》;欧立新的诗文集《心亦欣然诗文集》;王淑芳的《国学经典诵读》;李沅林的长篇小说《梨花飘香》;武永宝的长篇小说《黄河远上》;万全琳的秦腔剧本影像版《靖远起义》;张斌的散文集《隔着旧时光》、《原野牧歌》。这些著作取材于本地生活,立意新颖,感情丰富、语言乡土味浓郁,深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六、搭建文学平台,便利发表作品
协会成立后,切实为会员着想,全心为会员服务,为了解决会员发表作难的问题,我协会和作家协会联合于2010年3月在《白银广播电视》报上开通了《白银作家》专栏,还在《甘肃诗词》、《甘肃楹联》上开辟了“白银诗词”和“白银楹联”的专栏,正在组稿在《甘肃楹联》开办一期白银专刊。在《白银文学》、《金凤凰》上开辟了“获奖诗联”专栏。今年,协会又和《白银日报》社联合开辟了“时代新咏”诗词专栏,同时,我协会的万全琳、宋育红、苏震亚、李慧、王淑霞在《白银晚报》主持了五个专版或专栏。由于搭建了这个平台,彻底解决了会员的发表作品难的问题。五年来,协会有112位会员先后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杂志、书籍上发表诗词作品1786首,文史散文类作品261篇。高财庭、万全琳、张其敏、李青松等人的联赋作品还被镌刻在石头上、木头上,或竖立、或悬挂,与世长存。
&&&&七、全心服务群众,文化下乡进校
协会成立以来,把服务群众,服务会员始终列为工作的重点。协会先后组织会员68人次赴会宁县郭城驿镇、白银区强湾乡、白银区盘旋路社区、白银市图书馆为群众送春联4600余幅,极大的满足了城乡人民春节期间的需求。还组织了协会内和兄弟协会的书画家达82人次赴会宁县郭城驿村文化室、靖远县下滩村文化室、白银区今日阳光公司、四龙鼓韵山庄、水川黄河酒楼、水川镇文化站、榆中青城镇、靖远黄河竹柳生态园,新华保险公司、甘肃中东集团、靖远县永新乡以及个体小企业、画廊送书画作品1160付。为会宁县郭城驿小学、靖远县纤纤爱心小学、白银区桦皮川小学、白银区盘旋路社区和靖远县下滩村文化室、会宁县郭城驿镇文化站援建爱心书屋6所,捐书5150册;为市文联双联点永新乡捐书50册,极大的满足了当地群众和学生的读书需求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八、举办大小活动,打造协会品牌
协会一直把开展活动,与会员互动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五年来,先后组织了两次大的全国性的活动:一次是2009年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诗征联大赛,征集到来自全国22个省市106人的514首(付)诗联作品,19人获奖;一次是2014年“贵宾宴”杯迎新春全国征联大奖赛,收到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63位作者1587副对联,经过初评,有171人的192副楹联作品入围,最终有57人的60副作品获奖。这两次活动由于组织周密、涉及面广、参赛人数多,创作水平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效应。2011年,为市文联承办了白银文学艺术界迎新春联谊会暨《明月心印》首发式和2012年白银市文联喜迎中国文联九大、作协八大诗歌朗诵演唱会。2009年,和银光集团党委宣传部联办了迎新春诗词朗诵会;2010年与市环保局、市作协联办了“环保杯”有奖征文;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协会品牌,也提高了协会的知名度。
&&&&九、联合兄弟社团,开展横向交流
协会成立后,虚心向兄弟协会会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反映白银旅游景区、歌颂白银壮美山河,由白银市旅游局牵头,我协会和市书协、市美协、市摄影联合举办了“白银区风彩——白银诗书画影征稿”,其作品先后在白银、景泰、会宁等地巡展。于2010年与白银西部彩陶文化研究会联办了古玩展,并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彩陶研究会年会和兰州彩陶博物馆开馆仪式;与绿洲沙龙和银光沙龙多次联办联谊活动;2012年,与西部书画研究会联办了白银书画展;2013年参加了由省诗词学会在岷县召开的全省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和绿洲沙龙共同为甘南藏区儿童捐赠书画义卖活动。通过这些横向联合,增加了与兄弟协会的友谊。也扩大了本协会的交流面.
&&&&十、创作硕果累累,骨干屡获殊荣
五年来,本协会会员在创作上获得了大丰收,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各种嘉奖。万全琳、高振茂、李慧、何军平分别荣获白银市第六、七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万全琳、石宝明、苏震亚、宋育红、杜树泽的作品分别获得白银市“十一五”期间党史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宋育红的《守望胡家沟的最后一位母亲》荣获全国“散文世界杯”三等奖;高财庭荣获全国对联创作奖;赵晓林编导的电视记录片《黄河258》、《大会师》分获白银市第二、三届“凤凰文艺奖”一等奖,宋育红、李慧、陈永红、王道云、何定昌等人的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万全琳的秦腔剧本《靖远起义》分别获得第三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大奖”和“敦煌文艺奖”三等奖;李慧和万全琳获得甘肃省首届“书香之家”称号,万全琳并荣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曾得堂获得全国“当代军旅诗词奖”二等奖;董瑞霞荣获全国“华夏情”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天籁杯”诗词大奖赛精英奖;杜兴民荣获2013年全国征联采用奖第一名,天津科大杯”全国征联三等奖。这些大奖的获得,都凝聚着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真是可喜可贺。
回顾协会五年来的经历,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我相信,在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的各项工作会更进一步完善提高,一定会为白银的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妥否,请代表们审议
&&&&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五月七日
本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协会第二届领导集体。万全琳当选为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届主席,李德山、张其敏、李青松、董瑞霞、杜兴民、范昌义、陈永红、杜永胜当选为副主席,李慧当选为秘书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天春雨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