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条鱼在佛家或儒家道家佛家怎么解释有什么说法

听儒家大师佛家高僧道家高人讲经说法
&&&&&&&&&&&&&&&&&&&
&&&&&&&&&&&&&&&&&&&&&&&&&&&&&&&&&&&&&&&&&&&一
昨天下午两点,和桐柏宫众多居士一起,到天台县慈善功德会听课。讲课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楼宇烈教授。他讲的主题是:佛学的现代价值。
楼教授开始先用大量的事实证据来说明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趋势:传统的回归,自我的回归。他用了很多例子说明东方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的巨大作用,他以中医为例,以前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要把中医推出医疗系统。但现在已经把中医定为复杂性系统系科学,中国的中医有30万人,但全世界的中医有50万人。他大量引用我们道家经典来说明传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他用太上老君写《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来劝大家要战胜自己的贪嗔痴。还说现在世界上有三个老子道德经的研究中心,一个是德国一个日本一个是美国,中国的没有!佛教的禅宗在全世界非常流行,现在甚至出现了基督禅。禅宗的修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修禅已经不只是坐禅了,意大利出现了行禅,就是走路中悟禅。而天台宗的内观法在美国已经形成产业,有各种各样的心灵治疗班。他说整个世界都在回归自然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向东方靠拢,只有中国不把自己的传统当宝贝。他担心中国的所有传统的好东西都可能会走上出口转内销的形式。
楼教授呼吁大家应该重视研究中国传统的东西。最后给佛学定性,说明佛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楼教授是用唐朝人的说法给佛教定性的(足见楼教授对传统的重视):儒治国,道治身,佛治心。佛教要研究和发扬治心的优质,让人们回归自我。他提了一个观点:慈悲做人,智慧做事。他说慈就是给人快乐,悲就是帮助别人,有奉献精神。
楼教授知识渊博,精神十足,给大家讲了两个多小时。让人深受启发。谢谢楼教授的赐奉!
&&&&&&&&&&&&&&&&&&&&&&&&&&&&&&
天台县慈善功德会办公大楼的大厅中间的画
&&&&&&&&&&&&&&&&&&&&&&&&&&&&&&&&&&&
&三楼的演说大厅
&&&&&&&&&&&&&&&&&&&&&&&&&&&&&&&&&&
慈善功德会月净法师介绍
&&&&&&&&&&&&&&&&&&&&&&&&&&&&&&&&&&&&楼教授精神十足
&&&&&&&&&&&&&&&&&&&&&&&&&
楼教授拿着我写的纸条回答我的不甚高明的问题&&&&&&&&&&&&&&&&&&&
&&&&&&&&&&&&&&&&&&&&&&&&&&&&&&&&&&&&&
几乎满座的听众反应热烈
&&&&&&&&&&&&&&&&&&&&&&&&&&&&&
县统战部部长亲临,还提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
这是我在天台第二次参加学者的讲课。上一次是号和师父一起,也是参加慈善功德会的“华夏文化书院”的讲课,是浙江大学国学大师李明友教授给大家讲解了儒家文化精华与人生智慧及其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之设想。我发现学者讲课的特点是,知识渊博,讲课而精彩,理论高明,但就是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他们的设想。你想知道那就提问才行。上次李教授讲完课后,师父问了两个问题:一,如果您说的理论是对的,请问您是如何推广您的理论,二,去除人性中的私欲,佛和道都有自己的方法,儒家是如何做的。李教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要与政府协调,争取政府把儒学编入中小学教材。第二个问题没来得及回答,听众就争着提问讨论,一直到时间到。昨天,当我听到楼教授说要慈悲做人智慧做事后,我就在纸上写了个问题:“请问智慧是怎样开发的,如何得到的?请楼教授赐奉,福生无量天尊”。果然讲到最后他没有提这方面的话题。等最后主持人要大家提问的时候,我赶紧把手举了起来,主持人帮我递上纸条。回来后,我觉得我的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高明,如果时间倒退,我会这么问:“道教是通过体察自然,治身修真开发智慧得到智慧的,道家认为不修真就得不到真理。请问佛教是如何开发智慧和得到智慧的?”(但我不知道这够不够高明,如果哪位有更妙的说法,请不吝赐奉!下次再有机会的话可以帮你问。呵呵!)我的问题虽然不甚高明,但楼教授也把他的绝招传出。楼教授见到我的纸条后,先呵呵笑了两声,向我看了一眼(我坐第二排)才回答:智慧不是教出来了,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体位出来的。恩格斯的辩证法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把握好时间地点时机,做好事情就是智慧。佛教有个说法叫做“对机说活”,就是要看对方的根器,然后用对方能体位到的方式说话,这就是方便法门。&在楼教授向我头来一眼的同时,他全身突然感到一股火热之气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而他的回答我感觉就是我们南宗的秘诀:以事练心和临炉指点。这两点的基础是得找个明师!
看来儒家的大师的秘诀得学生亲自提问才行。天台县统战部部长提了一个更实在的问题:佛教八大宗派里面,论理论法门,天台宗是最完备的,但为什么反而不必禅宗流行呢,我们需要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楼教授的答案是:天台宗的理论太繁杂,这需要有经济条件有时间的人才能研究,而禅宗则比较方便,不要有太多的理论的,简单易行。对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楼教授没说,这里也就不提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儒家、道家、佛家静坐之比较 静坐:修身养德 自省增慧
&|&来源:光明日报
&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此诗句中所描绘的那种自然、静谧之境,常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静坐&似乎是诗人们的共同向往&&王维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苏东坡诗言:&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其实,&静坐&并非只是诗人的专利,从儒释道各家对其的态度中,我们可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之静坐:内省、致中和
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著称的儒家亦重视&静坐&,只是其目的在于成就圣贤人格:一是内省而有得;二是体味中和之道。
关于内省,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学本质上是成人、为己之学,即成就君子人格、提高个人修养。这就要求人们在具体的事务中提高自己,在&静坐&中省察自己的行为。只有在静坐中,才可能让心停下来,回归其&定&&止&之处。俗语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关于体悟中和之道,儒家经典《中庸》首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乃儒家追求之至高境界,在具体的伦常中化为&中庸&之道,乃是君子所应遵循的准则。
然而,实行&中庸&之道何其难矣!以至于孔老夫子发出&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矣&(《中庸》)的感慨。如此看来,推行&中庸&之道如此艰难,体验&中和&之境则自然更加难矣!不过,儒家并没有完全否定那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中和之境,而是认为此须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静坐&中体验。按宋明儒家的看法,&喜怒哀乐&属情,情有善恶之分;而&喜怒哀乐之未发&则属&性&,性无善恶,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个&心之体&或曰良知,或曰儒家的中和之境,无疑可在&静坐&中体悟。以宋儒观之,其&静坐&之目的并非在于&养静&,而在于去人欲、存天理,体悟&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未被污染的&纯性&状态。事实上,宋明儒家多喜静坐,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等人皆有&静坐&的功夫。
今天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让心在忙碌中得到片刻宁静,乃是多数人的盼望。片刻的静坐给人们提供了静心的&法门&。也许我们难以达到儒、释、道所追求的至高之境,难以体悟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意蕴,但静坐至少可以让我们调养身心、放松紧绷的神经,以更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
道家之静坐:坐忘、体道
虽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未直接使用过&静坐&一词,但《道德经》中关于&静&的论述却不在少数,如&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根&&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等等。及至庄子,&静坐&真正朗显出来。庄子在《齐物论》开首处描述了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的场面&&&隐机而坐&即是&静坐&。子綦静坐后,对天长嘘。侍候子綦的子游看到子綦静坐后&形如枯木&的变化而问其原因,子綦答道:&吾丧我。&意思是,在静坐中,我把&我&忘掉了。&忘我&的境界是道家追求的&道&的境界,按庄子说法,只有&忘我&,才能心无执着,心无执着、无分辨,方可齐是非、齐生死,乃至最终与万物融为一体。《齐物论》以&庄周梦蝶&结尾:庄周梦中变蝶,醒后却不知是庄周变蝴蝶,还是蝴蝶变庄周,此即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浑沌&之道的境界。
庄子的&静坐&,当然不是如木偶般傻坐,而是隐机而坐。隐机可谓一语双关,隐机者,既可解释为坐在几之侧,更可理解为隐去机心之义。隐去机心、人心,便可得道心。隐者,忘也。恰如庄子所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当人在静坐中,忘却身外事,乃至忘却&自我&之时,&人欲&则自然被&搁置&,自可得天机一片。由此可知,道家静坐之核心在于&忘&。
在&隐机静坐&的操作层面上,庄子除简略地提及&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外,并无更为详尽的叙述。对此,后世的道教作了丰富和拓展。
道教之&静坐&,尤注重养生之术,在&呼吸&上大做文章。唐人司马承祯作长文《坐忘论》,专门探讨&静坐&之要津,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们追求&胎息&乃至辟谷,即杜绝饮食,通过微弱的呼吸将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长生久视之功效。
当然,道家之&静坐&在后世不仅仅作为养生、修道之用,亦成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生活情调。譬如清道人马大年在《怡情小录》中言:&倪正父锄经堂述五事。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弟子读书第五。&其俨然将&静坐&视为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佛家之静坐:去执、修慧
佛家与静坐关系亦密切。虽然佛家多以&禅坐&&打坐&命名之,其实一也。如果说道家的静坐要诀在于&忘&,佛家的静坐要诀则在于&空&。只有&空&化外物,才可获得宇宙之大智、全智,进入&佛&的涅槃状态。
我们知道,&佛&之义有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为智慧,觉他为慈悲,觉行圆满为悲智双运、圆融无碍。由此可知,佛家修行必须要有智慧,即&开悟&。离开了智慧的引领,则难成正果。开悟的关键,就是&静坐&。
佛家对&静坐&的形式颇讲究。以盘腿为例,有散盘、单盘、双盘,其中单盘又分金刚盘、如意盘等等。但其要旨乃是通过坐姿调整呼吸,辅以&数息&,以求进入&无念&的状态。无念,就是把杂念、因缘、诸种&造作&等通通&空&化,做到&屏息诸缘&&自净其意,恒念如一&。&屏息诸缘&意为&不随身体躯壳起念&。明代诗僧苍雪大师有诗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可谓写出了禅家对&空&的理解。
驱除妄念、杂念是非常困难的事。为此,佛家又生出多种方便法门,譬如禅宗的&参话头&。他们通过让&静坐&的禅僧思考诸如&念佛的是谁&&狗子佛性还有无&等问题,借&机&熄掉其他的&妄念&,这种以楔(话头)去楔(妄念、杂念)的做法无疑有助于禅僧&入定&。进入禅定,意味着距离&大智慧&不远了。因为以佛家之见,只有在&禅定&中,人们方可&熄灭诸缘&,&空&掉形质乃至妄念,见得&自家本来面目&,见得宇宙的真相。以佛家观之,此种关于&自我&、关于宇宙的&真相&,乃意味着大智慧的开启与诞生。
不过,佛家的&静坐&仅是&开悟&之契机,智慧的落实还要靠&行愿大千&来完成。在这点上,佛家和道家不同,道家追求&忘掉&后的&逍遥&之境,而佛家在&空掉&一切后,还要返回人间,切实实践。无论怎样,&静坐&确为佛家修炼、开悟的重要法门。
(郭继民 海军陆战学院政工系)佛家的坐禅功与道家的修身养性功夫有何不同?
佛家讲万物皆空,不要执着于相,要断绝尘缘就得练坐禅,达到入定,凝心静虑,即不入睡又无所思,从而产生慧根,具有觉悟的佛性。同时佛家修道还要吃斋念佛,做好事不杀生放生结善缘超出六道轮回。而道家修身养性要根据道德经的道,先天而生,在形而之上,在事物之中,反者道之母也,一阴一阳为之道,万有生于无,道生于无中,涤除玄览能无痴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要感受道就要如入静,就要无为,要吸纳宇宙阴阳之气,培养自身元气就要练气功,在静中有动,能感受到气而导引,练内丹,再加长生不老药外丹的服用,先求长寿后求成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家称出家修行、儒家有修身养性的修身、道家是炼性成真的修炼、天主教是什么呢?_百度知道
佛家称出家修行、儒家有修身养性的修身、道家是炼性成真的修炼、天主教是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其实都是修行,改变自己的内心,见地层次不一样,修行方法不一样而已
认识 并 接受/顺从 上帝的“道” 。。
天主教是个大忽悠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都不是真的啦!
是骗人的。
其他类似问题
修身养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_修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089贴子: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收藏
今天买了一本书《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我很高兴,期待已久的书, 书中的一句话很赞同,用出世的心入世。 以后要反复的看,更多的吸收书中的智慧,发挥这本书的作用,呵呵,顺其自然,各位同修想看就看,更关键的是将书本中的智慧用到我们自身和生活当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是真智慧,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流传上千年,感谢古圣先先贤留给我们的智慧,感谢作者秦浦,看到吧里很多的小伙伴在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呵呵,小孩子遇到问题就问自己的爸妈,中国人遇到问题就问自己的老祖宗,那就静下心来,学习古人的智慧,你的 一个个问题会有迎刃而解的时候。到那时,何苦再抱怨,何必还会感觉到痛苦和寂寞,修养会在生活中得到点点滴滴的提升。
1楼 21:15&|来自
登录百度帐号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和佛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