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湖州五中初中语文教研组 - 湖州教育博客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⑵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4)《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联想集团处于经营困境时,“联想之父”柳传志再度出山担任集团董事长,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剽悍 弥漫 憩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摇曳 殉职 孤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讥笑 震摄 许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阑珊 累赘 停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4、综合性学习(共8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②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3分)
③.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一)&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6.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二)&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楚庄王欲伐陈&&&伐:&&&&&&&&&&民怨上矣&&上:&&&&&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
9.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3分)
&&&&&&&&&&&&&&&&&&&&&&&&&&&&&&&&&&&&&&&&&&&&&&&&&&&&&&&&&&&&&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最后一个鸡蛋&&&&&&&&&&&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  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摘自《郑洁渊童话集》)&
10.指出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这样:&&&&&&&&&&&&&&&&&&&&&&&&&&&&&&&&&&&&&&&&&&&&&&&&&&&&&&&&&&&&&&&&
这:&&&&&&&&&&&&&&&&&&&&&&&&&&&&&&&&&&&&&&&&&&&&&&&&&&&&&&&&&&&&&&&&&&
11.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上的内容。(2分)
&&&&&&&&&&&&&&&&&&&&&&&&&&&&&&&&&&&&&&&&&&&&&&&&&&&&&&&&&&&&&&&&&&&&&&&&&&
&&&&&&&&&&&&&&&&&&&&&&&&&&&&&&&&&&&&&&&&&&&&&&&&&&&&&&&&&&&&&&&&&&&&&&&&&
12.画波浪线的句子啰嗦马?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
&&&&&&&&&&&&&&&&&&&&&&&&&&&&&&&&&&&&&&&&&&&&&&&&&&&&&&&&&&&&&&&&&&&&&&&&&
1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4分)
&&&&&&&&&&&&&&&&&&&&&&&&&&&&&&&&&&&&&&&&&&&&&&&&&&&&&&&&&&&&&&&&&&&&&&&&&&
&&&&&&&&&&&&&&&&&&&&&&&&&&&&&&&&&&&&&&&&&&&&&&&&&&&&&&&&&&&&&&&&&&&&&&&&&
(二)①3G正式发放牌照,中国通信业一桩大事终于在2009年初尘埃落定。新通信时代来临,我们会发现,3G时代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电脑、电视、直播中转器、导航仪、游戏机、信用卡。到底3G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呢?
②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这样,用户既可以在屏幕上看见对方的面貌,,在屏幕的右下角,还能看见自己的表情模样,可随时将自己的影像调整到最佳角度。
③如果说视频通话还不过瘾,未来3G手机还有望实现“电视通话”。安装一个特殊机顶盒和摄像头后,将手机和电视连接,就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看通话对方在电视里“现场直播”了。
④可视电话的功能还包括手机视频会议。以TD为例,在拨通12535之后,就可以开始手机视频会议。目前视频会议可实现4人同时对话。
⑤无论是TD还是CDMA2000,无线上网速度仍旧徘徊在几百K以内,不过中国电信宣称,CDMA2000网络不久就能让无线上网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M。而联发科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推出3.5G的TD芯片,让TD手机的传输下行速率高达2.8M,上行速率达到2.2M。
⑥普通的512K家庭宽带通过百度下载一首4.5M的歌曲,大约需要半分钟,而下行速率有1.2M,同样一首歌可以在4秒钟内下载完毕:如果下行速率高达2.8M,那么这首歌可以在2秒钟内下载完毕,说一眨眼之间完成也毫不为过。
⑦下载尚如此快捷,打开几个网页,通过手机MSN、QQ聊天,收发邮件等基本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高速上网让线上游戏也有可能搬到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⑧手机电视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GPRS:另外一种则是CMMB、DAB等广电模式。前者可以让用户与电视实现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主动点播节目、定制服务,缺憾是产生的流量资费不菲:后者则等于将传统的电视屏幕搬到了手机上,让人们把电视揣进裤兜里,随时随地娱乐消遣。
⑨更新鲜的电视应用还在后头。韩国SK电讯推出一款车载电视,可以与手机相连,手机接收到电视讯号后直接传输到汽车内的电视屏幕上,解决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问题。而华为的“位移电视”更是直接把手机和电视连为一体,如果用户看电视看到一半有事出门,手机可以在电视关机时立刻接通同一频道,让用户在路上也不会错过节目。当然,后二者目前虽然还是概念化产品,但3G网络成熟后就会择机推向市场。
⑩手机还可以充当房门钥匙、信用卡、交通卡、会员证、各种票据(如机票、火车票),甚至可直接用于超市购物。虽然现在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3G发展较快的国家这已不是新鲜事。
⑾由于3G网络已经十分成熟,日本的运营商让手机也具备了不少“神奇”功能。比如用手机乘坐地铁和购物,&只需将手机放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电脑联网直接从话费里扣除地铁票价(或者购物总费用)即可,其快捷简单类似于今天北京市民使用公交一卡通坐地铁。据介绍,这一手机万能模式在日本已经拥有2200万用户。而中国的运营商们也正在大力推广手机钱包、手机电子票等业务,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中国的“万能手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14.读选文概括:3G手机有哪些功能。(4分)
15.从第②段画线句中选取一个词语,简析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4分)
16.第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其作用。(4分)
17.试设想:3G手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4分)
四、写作(40分)
&&&&请以“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27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卷共4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校名、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另有附加题4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我由zhōng(▲&&)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wǔ(&▲&)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cǎi(▲&&);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chàng(&&▲)然。
2.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人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竞争,也要学会  ⑴  ;学会严格,也要学会  ⑵  ;学会坚持,也要学会  ⑶  ;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
A.妥协&&&&&&&&&&&&&&&B.协同&&&&&&&&&&&&&&&C.宽容
3.古诗文名句填空。(&(&1)——(4)题必做,(&5&)&(&6)两题任选一题)(&7分)
(1)感时花溅泪,&&&&&&&&&&&&▲&&&&&&&。(《春望》)
&(2)白头吊古风霜里,&&&&&&&&&&&&&&&&▲&&&&。(《登岳阳楼》)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6)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古诗词中非常活跃的音符。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雪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
4.下面一段文字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2分)
广州正式启动亚运会吉祥物征集。吉祥物是大型运动会的重要标志,是赛会的精神和灵魂。本次征集的吉祥物,应充分反映“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广州亚运会理念,①弘扬奥林匹克,②彰显广州特有的文化魁力,表达广州人民的美好祝愿,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商业开发价值。
上面划线的句子有语病或错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①病句修改:&&&&&&▲&&&&&&。&②错别字修改&:&&&&&&&&&&&▲&&&&&&&&&&&&&&&&&&&&&&&&。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人生道路上,你付出坚持,你会发现真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6、综合性学习(5分)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日母亲节前,某中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加!
⑴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1分)
&&&&&&&&&&&&&&&&&&&&&&&&&&&&&▲&&&&&&&&&&&&&&&&&&&&&&&&&&&&&&&&&&&&&&&&&&&&&
⑵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很感兴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请你谈谈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则公益广告感兴趣?(2分)
⑶、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2分)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7、名著阅读:((1)(2)题必做,(4分)(3)题为附加题,&4分,答对分数加入总分)
(1)、《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以祥子的&&&&&▲&&&&&&&为发展线索,他和&&▲&&&&的“爱情”纠葛为中心。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全书共十篇,外加一篇《小记》,一篇《后记》。
(3)、附加题:
①、他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后选人,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他是&&&&&&&&▲&&&&&&&&
②、当代作家刘心武,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之先河。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③、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
④、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阿拉伯中古时期著名故事集是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蝈 蝈(17分)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得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女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8、本文的线索是        &&&&&&&&&▲&&&&&&&&&&&&&&&&&&&&。(2分)
9、开头对蝈蝈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0、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蝈蝈的态度各是怎样的?(5分)
&&&&&&&&&&&&&&&&&&&&&&&&&&&&&&&&&&&&&&&&&&&&&&&&▲&&&&&&&&&&&&&&&&&&&&&&&&&&&&&&&&
11、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白发老人怎样的心情?(3分)
&&&&&&&&&&&&&&&&&&&&&&&&&&&&&&&&&&&&&&&&&&&&&&&▲&&&&&&&&&&&&&&&&&&&&&&&&&&&&&&&&&
12、“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笼子真的是咬破的吗?&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
(二)雪的功能令人惊奇(15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2期&&有删改)
13.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3分)
&&&&&&&&&&&&&&&&&&&&&&&&&&&&&&&&&&&&&&&&&&▲&&&&&&&&&&&&&&&&&&&&&&&&&&&&&&&&&&&&&&&&&&&&&&&&&&
14.第②段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
1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给“超软水”下一个定义。(4分)
&&&&&&&&&&&&&&&&&&&&&&&&&&&&&&&&&&&&&&&&&&&&▲&&&&&&&&&&&&&&&&&&&&&&&&&&&&&&&&&&&&&&&&
16.“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任选一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正面:&&&&&&&&&&&&&&&&&&&&&&&&&&&&&&▲&&&&&&&&&&&&&&&&&&&&&&&&&&&&&&&&&&&&&&&&&&&&&&&&
反面:&&&&&&&&&&&&&&&&&&&&&&&&&&&&&&&&&&&&▲&&&&&&&&&&&&&&&&&&&&&&&&&&&&&&&&&&&&&&&&&&&&&&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宿新市徐公店&&(5分)
&&&&&&&&&&&&&(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从诗中的“&&&&▲&&”“&&&&▲&&&”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18、“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3分)
(二)、三峡&(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略无阙处(&&▲&&&&&)
(3)晴初霜旦(  ▲ )&&&&&&&&&&&&&&(4)哀转久绝&(&&&&▲&&&&)
20.&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C.故: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22.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
(三)、陈万年教子&&(10分)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①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大:敬词,对对方的尊称。
23、&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
万年尝病(&&&&▲&&&)&&&&&&&&&欲仗之(&&&▲&&&)
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
24、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欲仗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之伟观&&&&&&&&&&&&&&B、&何陋之有&&&&&&&
C、&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石青糁之
25、&翻译句子(2分)
大要教咸谄也。
26、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文中的人物(选一个)。(2分)
四、作文(60分)
27、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骄傲……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先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3、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行)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八年级的语文学习即将结束,一年耕耘,一朝收获。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做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旗开得胜!
一、基础知识(27分)
1、请认真书写,卷面分4分,记入总分。(分)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ī&&&&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ī&&&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灯,那是陶醉时的一&&&&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3、填空:(分)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
⑤)山水之乐,&&&&&&&&&&&&&&&&&&&&&&&&&。
⑥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⑦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描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8)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塞外奇特风光,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0)王老师退休后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义务坐诊,可用《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称赞王老师。
4.有这样一副对联:(分)
洞庭月,衡月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这副对联提到了中国三大楼,分别是&&&&&&&、&&&&&&&、&&&&&&&&,以及崔灏、范仲淹、王勃三人关于三大楼的作品:《&&&&&&&&&&&&&&》、《&&&&&&&&&&&&&》、《&&&&&&&&&&&&&&》。
5.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学过的课文除外)。(2分)
错综复杂&&&若即若离&&&&急不暇择&&&&充耳不闻&&&&局促不安
&&&&&&&&&&&&&&&&&&&&&&&&&&&&&&&&&&&&&&&&&&&&&&&&&&&&&&&&&&&&&&&&&&&&&&&&&&&&。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7.2014年春节即将来临,传统文化习俗为你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请为下面的春联拟出下联:(2分)
上联:春来繁花似锦
下联:&&&&&&&&&&&&&&&&&
8.在下列文后的横线上写一句总结性的话,要能概括短文的主要含义。(2分)
郭功甫经过杭州,带一首诗去请教苏东坡。见苏东坡后他自己先朗读一遍,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声音宏亮。郭读完后问苏东坡:“请看我这首诗能打几分?”苏答:“十分。”郭心中十分得意,又请苏再详细指出哪些地方最好。苏东坡捻须微笑说:“十分么,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是十分啊!”
苏东坡对郭功甫诗作的评说,告诉我们&&&&&&&&&&&&&&&&&&&&&&&&&&&&&&。
9.给下面6个句子正确排序。(2分)
①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④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⑤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⑥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1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①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选自&&&&&&&&写的《&&&&&&&&&&&》,请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2分)
2、加点的“闹”能否换成“叫”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3、品读划线的句子,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句子的含义。(4分)
&&&&①&&&&&&&&&&&&&&&&&&&&&&&&&&&&&&&&&&&&&&&&&&&&&
&&&&②&&&&&&&&&&&&&&&&&&&&&&&&&&&&&&&&&&&&&&&&&&&&&
4、文章写“雪”,那么“塑雪罗汉”这一细节是否多余?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灵魂细胞”真的存在吗(分)
近期,英国科学家对超自然现象开展的大规模科学调查表明,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鬼魂”的存在,但不少人总煞有介事地说某地方闹“鬼”,令人困惑不解。其实,这不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由环境和人体“灵魂细胞”产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的。
科学家对英国几处传说闹“鬼”最厉害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鬼屋”,与其说里面有“鬼”的活动,还不如说是气流和照明设备的原因。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报称见到“鬼”或感觉有“鬼”的人说的都是亲身感受,但这些都可以用自然现象加以解释。寒冷的气流、昏暗或变化不定的照明、恐怖幽闭和磁场变化都能造成一种不安的感觉,有些人会把这种感觉解释成有“鬼”。
由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伦敦西南部汉普顿宫的传说中的“超常现象”进行了调查。据说,原来属于亨利八世建成的汉普顿宫阴魂不散,这些鬼魂中就包括1542年被砍头的凯瑟林·霍华德。
怀斯曼小组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上,文章中指出,这个宫中的“闹鬼”之处往往位于气流通过的当口或当地磁场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怀斯曼还亲有感受地说:“走进去的人的确有一种遇到‘鬼’的感觉。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都是有自然规律可循的。人们并没有遇见‘鬼’,只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解释成‘鬼’。”
在这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是,曾和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一起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意识的产生,尤其致力于反驳鬼魂存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他说:“我的科学信仰使我相信,我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不久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
最新的科学实验使他们获得了富有价值的第一手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完全证明克里克的学说是可信的。他在医学杂志上撰文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哲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将神经细胞和意识产生完美地联系在一起。研究显示,人类意识仅仅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细胞来表达,说得更精确一点,这些神经元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沿的一小块地区。这一小块地区就是人类‘灵魂细胞’的居住地。”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l)“灵魂细胞”是否存在?
(2)人们常说的闹“鬼”究竟是怎么回事?
2.通过文章对说明对象的说明,可以看出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2分)
3.倒数第二段加横线句子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分)
4.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灵魂细胞”存在的结论,这一成果是&&&&&&&&学、&&&&&&&&__________学和&&&&&&&&学等领域共同研究的结果。(3分)
5.学了这篇文章,如果你再听到有关闭“鬼”的说法,你将怎样用科学的道理对其进行解说?(3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过书舍而泣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一则羡其不孤
&&C、腰白玉之环&&&&&&&&&&&&无鲜肥滋味之享
&&D、以衾拥被&&&&&&&&&&&&&&以中有足乐者
&&2、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两项是(&&&&&&)(2分)
&&A、童子苟有志(苟且)&&&&&&&&&&&&B、凡得学者(能够)
&&C、吾徒相教(只)&&&&&&&&&&&&&&&&D、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3、《论语》与《&&&&&&&》《&&&&&&&》《&&&&&&&》古代被称为“四书”。(3分)
4、翻译划线句子(4分)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翻译:&&&&&&&&&&&&&&&&&&&&&&&&&&&&&&&&&&&&&&&&&&&&&&&&&&&&
&&5、我们应该向宋濂和邴原学什么?(4分)
四、作文:(3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的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出现真实姓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3.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导入1.作者介绍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湾出版
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
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
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2.导语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是否通过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呢?这两篇短文都各我们很好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三、深入探究1.探究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讨论并归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的一圈的复杂的图样。2.探究质疑: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讨
论并归纳: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地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是有限,但
总比贝壳的生命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地面对它,创造它,让他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3.探究质疑:文章结尾的
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呀!”中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
实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的事情,它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是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它的绝对
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4.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讨论并归纳:同: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异:(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尾照应的首发。《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3)、描写手法不同。《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5、探究质疑:能否也像作者一样,据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师生交流,讨论归纳)四、课堂小结冰
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
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
&&&&&&&& qī&&&&&&&&&&&&&&&&&&&&&&&& &&&&&&&&
&&&&&&&&  lián&&&&&&&&&&&&&&&&&&&&&
教学目标:
  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
  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
  (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
  (三)、概括文章内容。
  1、 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
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和奶奶。 时间:今天。 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
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
  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
  ——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
  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
  (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
  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逼问我开始写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
作用: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2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
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
  (1)、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 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来插叙了这两件事。
  (2)、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3)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
  (○4)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直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芳家里的有关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儿园老师叫我俩“合二而一”和上
星期一在学校运动场上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地点)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突出主题。
  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顺序变化。
  四、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它是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物为线索○2、 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
  五、作业:
  1、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
  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基于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深入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困扰、安心学习,提高心理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培养快乐、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本教学案例就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东坡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被选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叩问月亮”单元。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一: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这一年苏轼身处何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随着问题的出示,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探寻的心情,已开始从我下发的苏轼相关背景资料中找寻答案了。
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而后,我们又明确了文章的写作背景:
公元1083年,(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苏轼到任还不到三个月,就被李定等小人诬陷,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将苏轼逮捕入狱,史称“”。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
苏东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苦难,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
怎么审?打!
一位官员曾关在同一监狱里,与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
‘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
在阅读完上述文字后,我随即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二:
假如是你,在如此无情的命运面前,又将如何呢?
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
生1: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要辞官归隐,远离这黑暗、肮脏龌龊的官场。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生2:我或许会忍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就此意志消沉,整日愁容满面,以泪洗面。
生3:我会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悲惨的命运发起挑战。
学生争先踊跃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积极的言论,但更多的抱有消极悲观的思想。
我便借此契机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东坡先生是否屈服了呢?
紧接着我又和学生先重温了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然后又阅读了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所撰《苏东坡传》中的一些文字:
“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一天,苏东坡写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师:那么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东坡先生被贬黄州后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又是如何“畅达”的呢?
生:(找出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描写月色的句子。而后谈阅读感受。
师:(总结)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欣然”二字跃然纸上、植入心间,我们感受到了东坡先生那宛如月光般淡淡的喜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们又好似身处于那个恬静的月夜,从中感悟东坡先生澄澈、空灵的心境。
师: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师:还是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秋》一词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难免有不如意,难免有坎坷、挫折。
于是,我便又出示了问题四:
既然这样,那你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又是什么呢?
在操作这项小调查时要注意的是可以让学生写出来,不可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心理问题:中考压力大,前途渺茫,初三毕业上不了高中自己该何去何从;父母离异或去世成了没人问、没人管的孩子,身边缺少关爱;最近发现白头发又多了不少;没有朋友,没有理解我、懂我的人等等。
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今天,我们对话苏东坡,可否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营养呢?
生1:对于我们遭受的不幸与挫折,与苏东坡先生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们应该学习他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的态度,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他人一个微笑。凡事想开一点,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丽的风景常有,为何苏轼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他有一颗闲心,能在困苦时依旧坦然、释然,豁达乐观。在我们悲观失落时,我们可以学习东坡先生主动发现美,寻求乐趣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没有乐趣,只是没有寻求乐趣的那份闲情逸趣。
生3:东坡先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们也可以在苦闷的时候,找知心朋友谈谈心、诉诉苦,指不定朋友的一句话便能消却你内心的烦忧。
生4:苏东坡先生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那么我们如果有“错综复杂之情思,不凡也将其写在日记本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师总结:被罪之人,谪居的境遇,就像一副无形的镣铐,但是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直面惨淡的人生”,“带着镣铐跳舞”,用《记承天寺夜游》展现了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和东坡先生对话,感受他特殊的心境,领悟他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同学们,就让我们来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吧,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苦难不屈服,让平凡的生命闪耀美丽的光芒。
二、教学策略分析
每年中考,总有学生由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而离家出走;每个学期,总有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好而逃学;每次期末考试,总有学生由于前面的科目没有考好而放弃后面的考试……以上学生的行为,反映了现在一部分中学生由于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吃的苦少,受的挫折不多,因而心理素质较差,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一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脱的方式,有的甚至轻生酿成悲剧。因此,目前在我国中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本案例中,我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的阅读更大限度上接近了作者的灵魂,感受了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找到了东坡先生坎坷的人生历程与课文所描写的轻松曼妙的月色美景之间的心理错位,从而因势利导地提出了四个问题,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汲取苏东坡先生的乐观旷达的精神力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我还对课文进行了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了苏轼的其他诗文,又指导学生以《苏东坡,你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好多学生都通过作文抒写了内心的烦恼和生活的不幸,找到了调节情绪、克服挫折的方法。
三、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诸多种,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中出现情窦初开的早恋者,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他面对十四岁的女儿,提出了“爱情是什么”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时,不回避、不敷衍,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当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学习的动力时,《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寓言故事中折射出的那种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和毅力便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当学生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一味地埋怨父母亲时,可以通过朱自清的《背影》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呈现于学生脑海,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体味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灵活地挖掘各种版本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文化苦旅·苏东坡突围》
《咏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四点启发
初读《咏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只为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时任务,再读之,却发现这篇只有71个字的短文,对初中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启发一:作文教学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和生活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与生活脱节,生活中的点滴不能化作学生作文中的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泛滥,究其原因,恐怕与教师的教不无关系吧!
《咏雪》开篇提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正是有了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景,才有了下文精彩的“咏雪之才”的展示。“寒雪日”是生活中切实可感的,可感受,可观察,可以说出体验的,谢太傅正是抓住这样特定的生活素材,让胡儿与道韫各展其能。也正是因为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一点”,才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作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等到老一辈教育家也有相关的精彩论述:“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充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所以说,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回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生活有真实感受。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见证成长的校园生活,洋溢亲情的家庭生活,充满趣味的自然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甚至一切学生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了。谢太傅的巧妙之处,首先营造了“讲论文义”的“大气场”,这样的讲解诗文,其实是为下文的启发教育作了极好的铺垫,或者说,此时的咏雪,是切情切景的,他让儿女辈有了较充分的观察、阅读和思索,让这些缺少生活阅历的儿女们,充分地利用了生活的资源。如果谢太傅不是在这种环境下让儿女们“咏雪”,而是要求他们颂春吟秋,能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本质,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引导学生好好观察生活,好好表现生活,否则,作文教学可能总是在原地踏步,学生越写越闷。
启发二:作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抓手”,帮学生设置“助推器”。
《咏雪》中,谢太傅给的问题是:“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一词,看似平淡,其实描摹白雪的形状、形态,已写出白雪飘飞的悠扬与优雅。如果不用这个词可想而知胡儿的答案可能是“盐”,也可能是其它的单个名词。“纷纷”一词,看似不经意,实际已给了儿女们“抓手”,给他们设置了“助推器”,化而无痕,指导明确,非常巧妙。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这样做、能做得这么好的恐怕不多。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但没能给学生“抓手”,反而给了学生太多的棘手。主要的表现是:布置的随意性和训练的盲目性。
许多的教师在其它训练方面可能是有计划。甚至有点系统的,但在作文方面,往往没有计划,更谈不上系统性或有针对性,对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没有规划,对整个学年的作文教学心中没有底,用什么教和怎么教,教得怎样等问题多不涉及。作文题的布置非常随意,表面上是给了学生的自主方向,实际上是一种放羊式的作文训练,既谈不上有效的指导,也谈不上评改的灵活,导致学生越来越怕作文。训练的盲目性也十分突出,到底学生的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本班学生的作文共性是什么?有哪些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教师心中没有尺度,想写就写,跟着感觉走,作文训练的程序、层次、方法、效果、预设等,根本谈不上,长此以往,也导致了本班或本年级作文教学的混乱无序。
有的老师可能听过郑桂华老师的公开课《描写的奥秘》,在这节课上,郑老师较好地给了学生“抓手”,从事物认知到规律把握上,较好地给了学生启发和铺垫。郑老师给了学生一幅《鸭子戏水图》,先让学生观察,得到“有什么”的初步认识,继而再观察,得到“怎么样”的感性认识,然后由看到说,再到写,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给了学生“抓手”——有什么、怎么样,先重视实践指导,再总结起码的描写奥秘,说写结合,突出了“过程化”的特点。
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当好好学习谢太傅的做法,纷纷把作文中的“纷纷”,巧妙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感受知、体验中,轻易地踏上台阶,去欣赏更美的作文风景。
启发三:作文教学应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点”,也就是契机,让学生在拥有一定的体验之后写最想说的话。
《咏雪》一文中,有了“寒雪日”、“讲论文义”的铺垫,再加上“俄而雪骤”,才促使谢太傅的问题自然产生: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个“骤”字,写出了雪之大,雪之紧,既扣住呼应了前文的“寒雪日”,又触发了谢太傅的诗兴。可以说,“雪骤”之时,正是孩子们诗意萌发之时,就是这一次“观察日记”的教学契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正在飘洒之时,就是孩子们作文的“最近区”,正是孩子们写作过程中的“教学点”,正是因为抓准并抓住了这个“教学点”,才有了“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美谈,才有了咏絮之才的经典表现。
反观我们自己或身边的语文教师,有谁能经常努力营造氛围、制造机会,让学生去把握契机进行作文训练的?校运会刚结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校运会的顽强拼搏;一场大雨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雨景;最近几天班上的自习课纪律不好,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我班的自习课》、《课间十分钟》等、、、、、、有一个突出的案例:某位特级教师要上作文公开课,但他故意迟到了两分钟,学生们焦躁不安地等待着,议论纷纷,就在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时,语文老师出现了,他告诉全班学生,本节课的写作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这个案例并不新颖,其独特之处在于教师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有了体验、体会,并在这个体验之上,在“最近区“进行表达。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善用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借助于多媒体,极力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能,让他们在“教学点”上,表达出真情实感。我国学者鲁枢元在《创作心理研究》中指出:对于艺术创造来说,其动力根源主要是作家艺术家的那股难以自禁的情感,以及对于表象和形象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冲动和他的生活感受和切身和生活体验相关。无论什么样的作文素材,如果学生的体验深,他可能会写得生动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应当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写出他们的心声。
启发四:作文教学应注重评价的多样化。
《咏雪》中,面对胡儿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只是“大笑乐”,未作任何评价。虽然这样写,既符合《世说新语》“直叙其事,不作夸饰“的特点,又让文章留有空白美,让读者去想,去猜、去评。一般的读者认为,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重形似,但淡而无味。而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新奇贴切,重神似,意境优美,用词典雅,给人无限的遐想美丽的享受。谢太傅未作评价,其用意实则深矣。太傅的做法,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对于学生作文,要注意评价的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咏雪》中,谢太傅既注重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又注意保护了儿女们的好奇心。
在实际的作文评价中,我们必须注意几个小问题:
1.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作文实践中,学生的层次、水平不同,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呵护其脆弱的内心世界,绝不可以用他们的作文到课堂上当作“反面材料”加以嘲笑。在作文评价中,对学生的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感的,对原本作文能力较高的,要求应当高一点。
2.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讲,不是教师一个的的活动。应该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让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讨论、争论中,明白正确的作文标准,交流积累素材的过程,拓展自己的作文资源,而且,评价一定要及时,最好在学生作文交来之后一、二天内评讲完,切不可拖到一到二周,甚至学生催促之后才评讲,因为学生的作文是一个动态过程,他们急需知道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如何,短时间内评讲,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写作印象上,加深体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3.要突出写作的过程,要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将作文评讲弄成了学生习作的表彰会和批判会,不能只针对作文的结果批判,应着眼于写作的过程评析学生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是怎样写成的?积累了哪些素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怎样写会更精彩?
《咏雪》中的人和事早已成为历史,而这篇只有71个字的短文,的确给我们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以极大的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君子善假于物也。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动脑,善于借鉴,不断开拓,我们的事业必然更加“甜蜜”。
《藤野先生》闲笔赏情
【摘要】《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学主题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纵深阅读全文,我们不难体会文章传达的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和对藤野先生的赞美,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必然联系。而笔者认为,这种联系恰恰能够从文章中的几处“闲笔”中表现出来。本文从散文开篇的三处“闲笔”入手,欣赏文章传递的深情。
【关键词】闲笔 日暮里 朱舜水 友好交流
《藤野先生》一文是交织鲁迅先生爱恨情仇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暗线展开叙事,抒发了鲁迅先生对恩师的怀念,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但纵观全文内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应理解为托写人记事之名,深切地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之实的抒情散文。文章写于1926年,这一年是鲁迅先生风雨飘摇的一年,也是鲁迅先生思想上艰苦抉择、情感上痛苦挣扎的一年。“概括地讲,这一年对鲁迅影响重大的事件有:‘女师大风潮’引起的与‘现代评论派’的争论,‘三·一八’惨案受北洋军阀政府通缉辗转流离,离开北京、南下到厦门,与徐广平的感情纠葛,等等。面对这些难解之事,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深深地困扰着鲁迅,他在彷徨,在抉择。于是,寂寞难耐中,他提起笔来梳理过去的生活,记下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人和事,同时也记下自己的生命流程。”(金红《写他人与写自己——&藤野先生&主题倾向辨》,《名作欣赏》2007年第14期)鲁迅先生满含深情地写下了《藤野先生》一文,来纪念在自己成长道路上、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经给自己真心实意帮助的异国老师,并对老师表示迟到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李力《&藤野先生&中几处闲笔的作用之商榷》,《语文建设》2008年第7、8合期)同时表达对自己人生历程中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彷徨生活的回顾,期望从中梳理出新的希望,找到更好的出路。鲁迅的这一思想情感其实是贯穿在当时散文创作的始终的。文章中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的几件事能够让我们明确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这位异国老师的情感。在记叙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所插叙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晰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祖国的爱和他那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而这二者之间也不是割裂开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内在的联系始终贯穿在文章的细节描写中,比如,文章中几处看似闲笔的细节描写就闪动着作者的这种深情。
1.“闲笔”中的内心彷徨
《藤野先生》一文的起始,作者记叙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留学生会馆里的种种行为劣迹,这些亲眼所见的事实深深地刺痛着鲁迅先生的心。1902年4月,鲁迅先生是抱着求学救国的希望到日本学医的。这一年,他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在政治上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学习上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为以后学到更加渊博的知识打下基础。但他在亲眼目睹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各种丑态之后,内心的失望之情顿然而起。因此,他由衷地发出了沉重的失意感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犹如倾盆大雨一般浇灭了作者前往日本留学时的那股激情。于是,他在倍感失望之余前往仙台去寻找自己的希望。
这时的鲁迅是在彷徨失意之际前往仙台,因此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正因为如此,在前往仙台的途中,在他见到“日暮里”时才会如此的印象深刻。
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路过“日暮里”必然会联想到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的现状。作为孜孜不倦探求救国真理的青年学子,久久郁结于心的爱国之情此时因触发而决堤奔涌,对“日暮”中的祖国现状表达了自己最为真切的担忧,对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种种表现表示自己最为极端的愤懑之情:如果靠这帮不学无术的纨绔败子,强国将从何谈起?恐怕,他们会把这种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带回祖国,加速国家的灭亡,何谈救国?即便是在鲁迅回国后,他依然不忘当时身处“日暮里”的感慨。他曾在《彷徨》的扉页上题了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兮将暮”的诗句,来表达他对祖国前途的关切之情。
此时此刻,在拿起笔回忆那段历史,一股莫名的爱国之情再一次勾起鲁迅先生“日暮里”的记忆,并把它放在《藤野先生》一文的起始部分,为全文定下了“爱国”的情感基调。
这些不起眼的、或是看似与课文主题内容毫无关系的文字,却承载着作者全文表达中最具分量的深情,让读者在领会了其表达艺术时受到深深的启示。
2.“闲笔”中的深情表白
本文中,和“日暮里”一样让读者瞧不上眼的“闲笔”细节还有“水户”中的一个人物——朱舜水。统览全文,我们很难找到这个人物与藤野先生之间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但仔细推敲起来,我们就会被鲁迅先生那种伟大的爱国精神再一次折服。
朱舜水,明末清初与顾炎武、黄宗羲、颜习斋齐名的大学问家。他在反清复明的斗争中的事迹,可以与南宋抗元爱国名将文天祥相媲美。黄遵宪、李大钊、鲁迅等诸多留日中国学生对朱舜水也怀有崇敬之情。特别是鲁迅先生,他在从东京到仙台求学之际,途中曾专程前往茨城县的常陆太田拜谒位于瑞龙山的朱舜水墓,表达他对朱舜水先生的仰慕之情。
因反清复明斗争的失败,朱舜水在辗转各国之后于1659年辞别故土,来到邻国日本,旅居日本23年,死后葬于日本茨城县。纵观朱舜水流亡日本前后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一个爱国者历尽艰难而毫不气馁的悲壮情怀。正如李大钊在1913年主编的《言治》月刊中所写的那样“先哲朱舜水,身丁亡国大痛,间关出走,飘零异域,无时不以恢复中原为念。虽至势穷力尽,曾无灰心挫志,直至死而后已。……钊生当衰季之世,怆怀故国,倾心往哲。每有感触,辄复凄然。”
朱舜水在报国无望流亡日本后,又以其精深的学问和极其优秀的经世致用之能,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于异乡,为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把这样的一个人物写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中,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朱舜水人格品质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朱舜水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中日文化交流所做努力的肯定。这与下文写到的藤野先生何其酷肖?
所以,提起“水户”、说到“朱舜水”,实际上是在说鲁迅自己从朱舜水身上受到了多么强烈的感染,同时也是为下文更好地表现藤野先生的“丝毫没有国界意识”的思想,对一名“弱国”学生的不歧视、不偏私的高贵品质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3.“闲笔”流露出的中日友好交流情怀
鲁迅来到仙台以后,受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相关人员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仙台一专因为鲁迅是第一个外国留学生,所以对他特别关照,不但免去他每年30元的学费,还特许免试入学,而且学校教务科包括藤野先生在内的几位负责人也都为鲁迅先生的食宿操心,认为鲁迅住在监狱旁边不合适,要替他另寻住处。其实鲁迅初到仙台时所住的那家客店的店主对他也很好,店主曾经送一把护身短刀给鲁迅作防身用,店主的妻子还做得一手好菜。只是这家客店是犯人家属进监探视出入的容身之地,过往行人情况复杂,其他的对鲁迅先生的影响也并不大。即便如此,鲁迅还是在几位先生的一再嘱咐下搬了住处。这其中的情感缘由让我们读来倍感亲切。在这个细节中,其实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它流露出来的更多的还是表现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日本朴实的人民对于一个“弱国”来的留学生的热心和友好。藤野先生就生活在这样朴实的环境之中,这对于感受下文中藤野先生的那些优秀的品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更让人意料不及的是,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前文中提到的“朱舜水”的事迹不谋而合,这些都恰恰印证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事实,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两国人民的纯美。所以,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这样代表着日本普通人民的形象给予自己的关心而深深不能忘怀。
这就是鲁迅要写《藤野先生》一文的直接原因:表达对藤野先生崇高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藤野先生》的主题因为有了这几处“闲笔”,在文章主旨的表达上更为集中,在结构的安排、组织上更为恰当。恰恰是这几处闲笔,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鲁迅先生创作本文时的心境背景,让我们更确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爱国深情和对藤野先生形象的赞赏之情!
所以,闲笔不闲!
浅谈“阅读四步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中,在各地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析题型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是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从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来看,许多学生因找不到科学简练的方法,而导致该题型的得分不理想,虽有大量的阅读指导类资料,但不够精炼和系统,学生掌握较难。尤其是小学生,一二年级就接触阅读分析类题型,令许多家长甚至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在多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我初步总结了一些语文阅读分析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暂称之为“阅读四步法”。在这里,简要谈谈对这种方法的具体探究运用情况。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理论指导,明晰内涵(第一步)
“阅读四步法”从小的范围说,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通读原文两遍,先细后粗,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动向。
为什么要通读两遍,因为读一遍学生可能把握不准材料主旨;为什么有细读和精读?为什么要先细后粗?细读即精读,精读可以让学生最准确地把握材料信息,不至于以偏概全,误解中心,形成错误的第一印象;粗读即速读,一目十行可让学生快速提取重要信息,抓住文章主干,迅速把握中心。细读在先粗读在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避免“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的错误印象,误导后面的答题。
2.审准提干,明确考查点,联系知识点,思考答题方向。
题目的要求很关键,审不准题目要求和考查点,答案就答不到点子上,甚至还会出现答所非问、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审准题目后,就要进一步考虑出题人对文体的考查点到底是什么,侧重点到底在哪里,然后联系相应知识点,斟酌答案趋向。
3.找出文中相关段句词,组织答案。
在低年级(小学、初中)的阅读分析题目中,尤其是在说明文、议论文中,一般情况下,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因此,答题时,要明晰提干要求,根据考查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在材料中先搜寻相关的段落,看看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哪一段或哪几段;在这个范围之内再择取一个或几个句子,抓其主干和精髓;接着再在这个或几个句子中选取涉及本质问题的词语,初步形成答案;最后顺畅词语成为句子,作为该题的最终答案,工整书写到答题处。为什么要按照段句词语的顺序查找答案,因为目标宽泛一些,可避免“漏网之鱼”,杜绝答案不全面。实际上,答题时,不仅要这样较大的范围,还要将每一个问题向中心思想靠拢,尊重作者构思,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写作构思。记叙文的阅读分析尤为如此,甚至标点符号也不例外。
4.代入原题,进行验证。
这步检查验证环节不是在试卷全部答完之后,而是紧承前面的三步阅读之后。这样做一是再读提干以防答偏题目、错题漏问,二是顺承答题语气,以便修正答题规律,使上下衔接自然。
二、初步训练,形成网络(第二步)
在学生熟记理论掌握要义后,教师根据浅显明晰的阅读文段进行“实弹演习”。这个过程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实践理论,二是拓展内涵。
实践理论阶段就是教师首先将“阅读四步法” 在文段中进行讲析指导,把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对学生训练可点面结合,讲析时面对全体学生,提问时重点指导学习组长,以便让组长讲析示范。课堂上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师还能准确把握学情,当即点评指导纠正。组长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可放手组长指导组员进行理解讲析,这样以点带面循序推进,全体学生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对阅读分析由抽象记忆到理解,进而形成初步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深入拓展第二环节(审准提干,明确考查点,联系知识点),拓展其中“知识点”内涵,因为到现在学生缺少的是对各类文体知识点的系统把握。这时,下发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考查点以及跟踪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树”的强化记忆,从而细化文体知识点,并进行初步训练,让学生在“联系知识点”答题时有章可循。(总知识树参考见文后,教师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某一章节,如“阅读分析”“记叙文”“实词”等某个细小范围绘制知识树)
三、细化专题,提升能力(第三步)
学生经过以上两个过程的训练,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分析的水平,但针对琳琅满目变化多姿的题型,紧靠这点粗线条的勾勒是不行的,还需在细节上下一番功夫,那就是对每种文体的各个考查点作为小的专题进行强化指导与训练。这方面可以借助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如语文新课标、文体阅读指南、中考阅读文体答题规律等等,从中借鉴时新规则和适合学生与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达到无论考查哪种文体,无论考查哪种文体中的哪一类小题,都能较为准确熟练地运用相应知识规律自行解决问题,并且正确率较高。
四、走出题海,关注人文(第四步)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做题训练的层次,如果仅仅发挥它的工具性的效能,那就失去了语文本身的意义,语文的生命更在于它的人文性。
教学中,我把阅读训练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照抄答案或空题不做,这两者都起不到训练提高的作用,甚至根本算不上什么层次。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思维没有得到锻炼,能力也根本不可能提升,属自欺欺人范畴。较低层次是先独立完成,后自行更正,这种做法对提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学生如考试般独立完成后,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维轨迹,做完后立即对照答案找差距,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改正过来。看到参考答案,学生对有的错题会一下子自己明白过来,而有的经过反复思考后还是不明白,可以在题号前划上“?”,以便找时间与学生讨论或请教老师。这样练习,对做类似题目还是有较大帮助的,但对文体整体把握还不够。第三层次就是在完成了第二层次后,再站在文体知识点的高度审视全篇,看阅读题目中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自己再出几个题目,并订出答案,以更好地熟悉训练对这种文体所有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做一段阅读分析,就等于做了一种文体的阅读训练。第四层次是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将文章作为作文的材料进行写作,实现读写结合,达成阅读写作双丰收的目标。第五层次,即最高层次,就是学生在做阅读分析题目、增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与震撼。许多阅读文段,的确有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好内容,如果读了这样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角度发生改变,让学生的爱心善心得到发掘,让学生不良习惯得到更正……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这绝对不是能用分数和知识来衡量的。
“阅读四步法”,从狭义讲是做语文阅读分析题目的四个步骤,在实践运用中,学生觉得由浅入深,容易掌握,阅读能力能较快地得到提升。许多学生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分析中,也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适用价值。从广义说,语文阅读分析的这个四步骤,是教师教学中渐进教学的四个层次,尤其是阅读分析的“第五层次”,既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更能较好地发掘材料本身的深层价值,从人文的高度从灵魂深处感染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共&20&条记录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五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