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女王的英文单词是什么是什么? 文化女王的英文单词是什么是什么?

成功的英文是什么? 文化的英文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成功的英文是什么? 文化的英文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名词:success
successful◆文化 culture
overcoming ethnicity is the cultual victory
成功:sucess文化:culture
其他类似问题
英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视力保护色 -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商叙明,新余学院;课题编号:11YB419)
我们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中国文化缺失”为主题对1990年至2011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发现1990年至1999年与英语教育和中国文化缺失相关的研究处于空白,自2000年至2011年间共有46篇研究成果,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0&篇,报纸文章&1&篇,其余的期刊为&34&篇。
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引起了外语界广大同仁的关注。自此之后,有关中国文化失语的文章不断涌现。2001&年和&2002&年处于思考验证的阶段。自&2003&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并且也有一些硕士、博士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研究成果数量上来看,2009&年达到了十年来研究成果的巅峰。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
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即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及从跨文化角度对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探讨。在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方面:从丛提出应当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者与国人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过程中具有坚实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操守。刘长江阐述了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本族语文化被忽略,提出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张蔚提倡“生产性多元文化主义”,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多面性”和“文化创造力”,以强化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曾洪伟强调在教材、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考试进行改革,适量增加文化知识的考题。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张兰认为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杨倩从文化移情的角度解读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陈晓靖[7]阐述了文化教学中仅有目的语文化的传入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强调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保证文化传输双向性的前提,同时,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西文化素养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保障。马冬虹以跨文化交际学为统一的理论框架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外语教学中应该实施双向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外语语言基础教学——中西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新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外语教学将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成为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人。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从不同层次对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张慧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初中英语教材中适量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对此,学生及教师也持积极态度。徐小容对武汉市两所规模较大的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学生和&13&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待加强。因此,作者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文化对比教学方法。韩翠萍,郑厚尧随机挑选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部和管理学部以及长江大学化工学院的学生作为受试者,且作者把受试者分为三个层次,即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者及未通过者。调查显示,大学生母语文化知识明显欠缺;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是不足。宋伊雯,肖龙福[12]对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英语专业(63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105人)及英语专业及公共英语教师(2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受试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即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状况;(2)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虽加入了文化内容,但主要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主;(3)大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中适度合理地加入中国文化知识抱有很大的期望。张为民,朱红梅对清华大学&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测试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述中国特色文化,而且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鉴于此,作者从大纲制定、教材编纂、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肖龙福等调查了山东省两所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171名大四学生、26名英语教师、山东省10所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秘书等,内容包括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教学管理行为以及教学大纲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的目标要求等。调查发现高校英语师生存在程度不一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教学与教学管理大都没有严格按照英语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述评行;这一现象是由于英语教学大纲对中国文化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较为宽泛、缺乏较为详细的系统描述。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建议最大限度地明确教学大纲中中国文化教学的相关细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评估一体化,以落实好中国文化的教学、培养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语人才。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跨文化交际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跨文化交际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涉及到语言手段、非语言手段和社会范围内的文化差异,而且还跟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文化差异有关。不但如此,跨文化交际学还认为,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的。众所周知,外语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交流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从宏观上说,决不是一方向另一方“一边倒”式的学习。在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力图学习地道的英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传统的同时,我们本身也在以英语为媒介向不通中文的国外友人传播中国文化。在英语逐渐成为国际性语言的时候,用英语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讲述、解释中国文化已经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每个有机会接触外国友人的中国人应该承担的任务。否则,跨文化交流将是不会成功的。
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在学习和了解西方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掌握和了解本国文化,只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不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或者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是无法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要求我们去研究这种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只有改变当前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学生才能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我们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是成功的,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国与西方文化联系交流日益加强;在各级各类的英语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渗透,各类外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文化的途径和资源十分广泛,各种媒体对外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介绍铺天盖地,他们从中已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交际文化甚至知识文化,西方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介绍和传播。
跨文化交流意味着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和传播,两者缺一不可。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决定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必须同时兼顾目标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兼顾目标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也就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能在接受并了解目标语文化同时也把本土文化介绍给对方的话,那么跨文化交际是失败的。
各个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都非常重视英美文化的介绍,如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会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等等课程,这是很好的举措。不过,在向学生介绍、传播和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对外交流时也需要用英语来介绍中国的文化、国情、政策等,以便对方能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实际情况。然而,对于大部分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每当谈到英语国家文化时,他们大部分都能娓娓道来且言语间充满着热情,可是一旦说到中国文化,他们却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即使知道一些也不能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出来,经常出现吞吞吐吐甚至是哑口无言的尴尬局面。他们的对外国文化的热情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外语教学理论上,随着文化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普遍的片面性追求,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因此,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或英汉或汉英翻译中,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一个令人堪忧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学生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同时中国的本土文化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甚至有可能边缘化的危险。
可喜的是,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提出了要把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看法。刘润清教授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受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的启发,一些学者对语际影响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第一,母语对外语学习的确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母语和外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产生正迁移,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关于外语教学中母语和母语文化的重要性,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在《语言与文化》中认为:“在谙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萨默瓦等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也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文化教学中,在导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应加强母语文化教学,尤其是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才能带来真正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随着语言文化的研究在不同层面上广泛展开,文化教学研究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对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研究重点除双向互动问题以外,一般集中在“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调查,以及对其具体的导入方法上。目前,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和书籍也越来越多,例如:《中国文化掠影》、《中国文化导读》、《中国文化》等。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界已逐步认识到目的语及目的语文化教学必须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基础,以它“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外语界和文化界应携手研究有关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使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与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呈同步增长之势。
总的趋势看来,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界已经意识到了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必须掌握母语的文化(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实现英汉-汉英有效翻译过程,同时也能保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安全。
尽管学者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多见解,但是学者们对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了解不是很透彻:很少做实证的研究,理论研究居多,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怎样改变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的状况,目前也还没有拿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如下:
1.&全球化背景下,国民的英语学习热是否造成了英语语言的霸权和西方强势文化霸权?
2.&面对英语的传播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否受到严重挑战,国家文化安全是否受到威胁?
3.&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存在着严重中国文化缺失症?
4.&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5.&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危害是什么?
6.&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和方法?
为解答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假设:
1.&全球化背景下,国民的英语学习热造成了英语语言的霸权和西方强势文化的霸权。
2.&面对英语的传播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挑战和冲击,国家文化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3.&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症。
4.&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社会原因、英语教材编纂、英语的教学测试等。
5.&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危害:跨文化交际失败,中国文化失语症、英语学习效果不佳、中国文化边缘化、中国文化传播失败等等。
假设采取的对策和方法:强化学生的文化平等交流意识、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材、课程、课堂、测试等)增加中国文化的含量、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等等。
根据具体的研究条件,我们此次研究的范围以新余学院为主,研究的对象为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本专科学生,之所以选定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经过多年的英语语言学习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同时由于外教给他们授课较多因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比较强,另外笔者本人是他们的任课教师也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次研究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他们的调查研究以期获得以下信息:(1)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情况;(2)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常识,英语专业学生有什么看法。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情况,定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看法。
本研究通过对本校外语系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这种状况的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认识状况,找出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状的原因,在分析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改变这现状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为今后的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和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使广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本土意识并增强本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自主性,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多元文化的构建从而维护中国国家文化的安全性;其次,改变外语教学中的由于中国文化缺失问题而导致加剧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的状况,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再者,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效果将大大地提高。
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文化的掌握情况。我们把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作为考察中国文化掌握情况的指标,是因为对于常见的中国文化不能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出来就是中国文化缺失的表现,如把“端午节”错译成”Duanwu&Festival”,把“下海经商”译成”Do&business&in&the&sea”,把“元宵节”错译成“Yuanxiao&Festival”等等,出现这些错误的表达,根本原因是不懂这些词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造成的,而不单单是英语水平的问题,毕竟他们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我们在定量研究中采取了测试的手段以测量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及中国文化常识的了解状况。测试对象为新余学院10级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各100名(均为随机抽选)。测试试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文化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测试的学生必须将60个能够反映中国国情文化的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这40个词汇包括中国国情的各个方面(如地理、历史、政治、节日、习俗、名胜古迹等等)。第二部分为短文翻译,学生必须用英语翻译一篇介绍中国文化的汉语文章,要求是规定时间且不能查看工具书。第三部分为中国文化常识的问答题(中文作答),主要测试学生对基本的中国文化常识的了解状况。第四部分为短文英语写作,学生要用英语写一篇短文,题目可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任何一个(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主要内容包括这种节日的起源和人们怎样过端午节,这样的题目既能测试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掌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中国文化的汉语词汇英译的测试结果如下:本专科共200人参加测试,共40题,每题以2.5分计算,满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183人,60-70&分&13&人;70-80&分&4&人;80-100&分&0&人;最低分&10&分,最高分&75&分;平均分&27&分;及格率为8.5%。从表1的数据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学生能将所有的词语全部翻译正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学生根本就不会翻译;翻译表达正确率排在前三位的词语分别是春节、中秋节和改革开放,正确率分别为87%,&73%和53%。其中&“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词因为经常出现在中学和大学的各种教材中,同时这两个节日也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所以正确率较高。而“改革开放”一词因为是当今我们国家的主题而出现在各种媒体如英语杂志、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所以学生的表达正确率相对较高。然而许多词语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八卦、兵马俑、剪纸、红白喜事、儒学、天干地支、铁饭碗、文房四宝和五行说等内容的翻译正确率都是零。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本来担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但是却对表现中国文化的汉语词汇的英语表达能力相当的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表1&中国文化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正确表达频数及百分比分布表
2《三国演义》
25天干地支
27文房四宝
28文化大革命
10红白喜事
31小康社会
33烟花爆竹
34洋务运动
36与时俱进
17精神文明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短文汉英翻译和写作方面,学生们展示了他们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在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的用词、通顺和连贯、对篇章内容的理解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不错,&英语语言方面的错误较少,学生们显示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可是短文翻译中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词语时问题就出现了。短文中有10个左右(分别是:元宵节、正月、农历、春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道教、三元、天官、地官、水官等)反映中国文化的术语,只有13个人能准确无误的翻译成英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弄懂中国文化词汇的内涵而又不懂英语表达所以就干脆乱翻译了,如“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这一句,&很多学生翻译成这样:&“Daojiao&once&called&the&fifteenth&of&the&first&month&&Shangyuan&festival,&fifteenth&of&the&July&&Zhongyuan&festival,&and&the&fifteenth&of&the&October&&Xiayuan&festival”,&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
在短文写作中,尽管从语言的角度看绝大部分学生表现都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很多学生不懂得端午节的来源,在写作中就随便杜撰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了;在说到庆祝活动时,很多学生只提到如何包粽子和吃粽子,但是不知道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赛龙舟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化常识的极端匮乏。
中国文化常识的测试中学生们表现得比第一部分还糟糕。共有200人参加了测试全部用中文回答12个关于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常识问题,结果得分最高的记录是12个问题中完全回答正确7个,其中有5个问题200人当中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从表2所列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12个问题中只有“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哪里?”和“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回答正确(分别为91.5%和71%),剩下的10个问题中有5个问题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正确(都小于10%),另外5个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哪里?”有91.5%的同学能回答上来,是因为在中小学的历史地理中都出现过,且在各种各类读物中都会出现,因此回答率较高;“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的回答也较好是因为大部分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都会多次提及,所以学生们比较熟悉。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学生中国文化常识的缺乏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各级各类教材中没有提及这些文化常识,假如在各级各类教材中有中国文化的渗透(如四大名著何中华民族的摇篮)的话情况就不会如此糟糕。学生中国文化常识如此的匮乏,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比较弱就不足为奇了。
表2&中国文化常识问答题回答正确频数及百分比分布表
正确回答频数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2.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3.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哪里?
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5.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6.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
7.“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8.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什么?
9.人们常说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什么?
10请说出“三从四德”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11.“四大民间传说”是什么?
12.一甲子是几年?
在研究中我们组织安排了50人(随机抽选本科和专科学生各25人)跟本系的外籍教师或本系中对中外文化了解比较深入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模拟性的跨文化交流,主要形式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用英语进行对话(话题主要以中外文化为主内容涉及到中外文化中的节假日、礼仪、习俗、宗教、历史、政治、地理等等),同时记录下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从交流的情况来看,师生之间一对一的英语进行对话表现呈现一边倒的现象:每当谈论到英美文化时,87%学生都能口若悬河的跟老师进行非常流畅的交流;可是当老师谈到中国文化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约78%)就显得支支吾吾甚至是呆若木鸡了。我们的记录表明:在交流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谈到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能对圣诞节的起源、过节的活动用很流利连贯的英语表达出来,可是对于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它的起源和春节的活动的英语表达,大部分学生就显得吞吞吐吐甚至是哑口无言了。这个调查再次表明学生的中国文化严重缺失且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西方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相比是太糟糕了。
在定性研究中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目的是调查本校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的看法。我们在参与了测试的学生中选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了8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有20个有关西方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看法陈述题,对于每一个陈述的问题,问卷将提供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分别是“完全赞同”、“赞同”“基本赞同”“不赞同”,同时希望学生能解释说明自己选择某个选项的原因。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学生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的看法调查表(%)
1.外语教材中含有足够的西方文化知识。
2.外语教材中含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
3.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4.中国文化在语文课中学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出现在英语课本中。
5.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无法通过目前的英语教材获得。
6.我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
7.老师在讲授课文时,时常穿插外国文化的讲授。
8.上外语课时,老师时常用英文讲解一些中国文化知识。
9.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深浅对英语学习没有影响。想学好英语,只要学习西方文化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习中国文化。
10.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大重要。
11.我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12.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他们经常会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13.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用英语来表达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机会。
14.&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15.&我会用英语清楚熟练地向外国人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事情。
16.&我很希望上英语课时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以促进英语的学习。
17.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讲解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
18.&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本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19.没有必要开设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更不用开设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只要学好语言就行了。
20.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表3数据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呈现出一种这样的趋势:第一、主观上具有很强的了解中国文化和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客观上他们却没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如第15题中的“我会用英语清楚熟练地向外国人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事情”的调查结果是100%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具备这种用英语熟练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第二、大概有一半以上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持积极的态度。62%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7%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对于英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了能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是,数据也显示,98%的学生都表明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对自己来说目前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第三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利于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如对第2题的“外语教材中含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第6题“我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以及第8题“上外语课时,老师时常用英文讲解一些中国文化知识。”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90%的学生都持否定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目前的实际状况跟他们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期望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二部分为开放性的问答题,问题包括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认识、以往的学习经历以及对于课程设置的期待等等,要求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真实想法。问卷调查对定量研究的数据结果起到了验证作用,也是定量研究的重要补充。调查数据表明:70%的学生表示,在接受调查之前,他们没有想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对他们是如此重要,这次问卷调查让他们意识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经历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掌握的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法不多是他们目前最大的障碍;期待方面,他们希望外语系能开设中国文化的专门课程,同时把表现中国文化的词汇的英语表达方法添加到英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当中,以便增加并丰富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并全面的提高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以及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方面:
(1)&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以及国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保护和发扬。
受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侵略”或替代中国文化,像服装和食品之类在中国市场上的分量是相当地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及英语成为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体现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渐渐淡忘,他们反而对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情有独钟,对那些西方的节日热情非常高,相比之下,中国的一些传统的重要节日对他们来说好像不存在了,每当过这些传统节日时他们的表现是相当的冷淡。就以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与中国的七夕节和春节相比,我们会发现当前在年轻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青少年更热衷于过圣诞节,而不是有数千年传统的春节;他们看见了圣诞节穿红衣服的白胡子外国小老头,就感到某种亲切,而对于我们自己许多传统的东西,如春节的烟花爆竹和对联等,好像是没有什么感觉和兴趣了;他们知道过西方的情人节,并要在这天送玫瑰和巧克力,可不知我们同样有一个这样的节日,七夕这天的节日内涵决不亚于西方的情人节;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熟悉“复活节”的典故,但不知道清明节的神圣肃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七夕节”的爱情故事。过生日的时候99%的小孩子和年轻人都不吃长寿面,而是听西方生日歌,切蛋糕,吹蜡烛和许愿。传统的中国文化正在逐渐地被年轻人遗忘。
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除了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外,还有中国文化本身缺乏被理性保护的因素。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文化的全盘否定,20&世纪&20—30&年代胡适等人的“全盘西化”论,以及“文革”时期对文化观念的颠倒错乱,“实质上是一场摧残、毁灭文化的非理性运动”。近年来有些思想比较右的激进分子主张全面美国化、否定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的优秀文化的极端思潮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对中国文化的发扬上,由于之前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使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流失,如&2005&年韩国将端午节注册为韩国节日。
(2)&国人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英语的过分重视。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下,英语非常重要,不论是升学、就业还是职称评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必须的,有很多人因此而或喜或悲。当前,英语课程被重视程度等同甚至超过母语。在课程安排上,中小学的英语课程和语文课程是并重的;到了大学,大部分高校有大学英语但是没有大学语文了,有些学生对大学英语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高于专业课程。为了让自己在学业或职业方面不遭受挫折就必须适应国家政策与形势:努力学好英语,以便能应付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考核,使得自己在升学、就业和职称评审中不被淘汰。这背景下,人们不得不重视英语,而对于我们母语—汉语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去深入了,更不必说中国文化了。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因此,长期以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停滞在倾向对英语世界背景文化知识的引入和传授基础上,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西方文化差异,在文化教学中强调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障碍,甚至被误解,过分重视和突出了西方文化的引入和传授,这样就使英语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呈现了目标语单向交际现象而把中国文化抛到一边去了。
&(3)&英语专业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缺乏中国文化的输入。
首先,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没有中国文化课程,中国文化被丢到一边了。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学的几乎都是跟英语语言技能或英语国家文学文化相关的课程,而介绍中国文化常识的课程几乎为零(例如在我们学校----新余学院外语系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开设过中国文化课程);有些院校即使设置了中国文化课程,但相对英语文化课程来讲,不仅课时少,而且上课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内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却用中文表达,对学生的考核也相对片面,无法涵盖所学内容。这就导致即使设置母语文化课,但是也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目的中没有规定要求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也是导致学生中国文化缺失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英语国家基本国情文化,基本上不提及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考试的试题中也基本上不会出现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这样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们觉得是否了解中国文化对他们来说是无足轻重,花时间去了解中国文化是根本没有必要的,这样他们也就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动力。
再者,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专业的教材比较缺乏。就以国内两个最大的外语出版社—外研社和外教社为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少之又少。介绍中国文化课本教材本来就少,而在英语教材中更加难找到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就以全国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都使用英语精读教材即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为例,六册书中的100多篇课文均是出自英美国家作者的作品,几乎没有介绍中国文化的课文。又如,在《新编英语教程》一书中,多数文章都出自英美作者之手,其观点与思维都是基于英美文化,这样不管是从文章本身还是观念上都以英语方式传输给学生,而学生能获得的母语思维方式与文化则相对较少。
最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没有列入评价与考核学生的指标体系之中。目前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指标主要是他们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能力。英语口语的考核主要是考查他们的发音、流利程度、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而且在对口语的考核评价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或特色词汇。英语听力的考核中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新闻部分,大部分素材都是出自&BBC和VOA两个电台。由于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缺乏相关要求,致使学生不能对母语文化引起相应的重视,平时的学习中无法真正了解吸收到相关内容。
(1)首先,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既有文化输入,又有文化输出,两者缺一不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从上文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却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而且有一种盲目地崇拜外国文化的趋势。可是,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适应外国文化,而是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前提下,主动理解和适应外国文化习俗,同时也应该期望对方了解和喜欢我们的文化。交际双方都应当了解对方独特的风俗和文化特征,尊重对方有别于自己的地域风俗习惯,只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如果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就必然导致交际的失败或低效,&从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当然跨文化交际也就失败了。
(2)&学生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上面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中华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母语文化知识及目的语文化知识严重失衡。&很多大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元素,如:包子、清明节、中华名胜古迹名称、四大古典名著、儒家道家经典名称等等。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话,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公开质疑:“内地来的留学生&ABC&很好,XYZ&也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一点也不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种学生毕业出去以后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一个患有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是无法胜任起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担的。
(3)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大大降低。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要了解目的语文化就必须遵循对比原则,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并准确把握目的语的文化特性和文化体系。忽视母语文化的学习也就丧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只有在通晓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出两种文化的异同,进而深入理解目的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的良好把握反过来又会加深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就使得目的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语言学习角度看,母语是英语学习的起点和参照。所有关于对英语的讲解全都需要利用母语来完成。我们对英语的词句及相关文化的理解也都建立在我们已经建立的以母语文化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上的。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甚至夸大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而忽视了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无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针对在外语教学中排斥母语的做法说:“实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不可能从学生的头脑中除去母语。所以,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很多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进行对比,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母语文化的迁移作用是外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事情,只要能正确认识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反差,就可取得相得益彰的认知和识记效果。
(4)中国文化边缘化并影响中国文化的安全。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要从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工作,但是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这不能不令人担忧。纵观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互动和文化交流,基本上是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中国,中国人学习西方,很少有中国文化向西方进入的现象。从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力量对比来看,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明显要大于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英国、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时尚及风俗习惯,同时他们还传播着西方的生活方式、西方的文化。强势经济推动着强势文化,美国的文化正在席卷全球。与之相比,我国的经济不够发达,国力不够强盛,加之以前的对外封闭使得汉语输出不够,汉语文化得不到全球的重视,在国际文化交际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后果就是国外的优秀文化大量涌入我国,而中国的优秀文化却难以输出。缺少了文化输出,所谓的跨文化交际就变成了文化引进和文化侵略。当前,中国国力不断增长,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文化领域仍然是出于被动接受别国的文化,而不是主动向外国民族介绍自己的优秀文化。长此以往,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无立足之地,甚至是消失,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不但是中国的损失,也将是世界文化的重大损失。
(5)中国文化传播的失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底下不但不能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且也导致在交流中无法向对方传播和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结果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失败。成功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懂得如何与外国人用外语成功交际,了解和学习研究别国的文化,更要学会如何用外语准确地表达与中国的事物相关的概念,让目的语文化理解中国文化,进而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然而有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却不能用英语恰当的表达母语文化。例如有的人把儒家的名言“人之初,性本善”,“富贵不能淫”译成“Since&the&beginning&of&human&begins,sex&is&always&good&(人之初,性爱本来美好)”,“Be&rich,but&not&sexy(要富贵,不要性感)”。这种翻译必然导致文化交流的失败或者低效,不仅不能很好地宣传和介绍中国优秀文化,而且还会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甚至是鄙视。
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和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就高等学校的外语系而言(仅仅靠高等学校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大环境,但是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机构,应该力所能及的改变目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以便能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改变目前的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必须在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材、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测试、教师自身等教学环境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元素。
(1)&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以便能积累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某些表达中国文化的汉语词汇用英语来表达。积累反映中国文化的词汇不能靠背单词的方法死背,需要语境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以便能积累词汇,这样学生能在自然的、愉快的阅读中掌握体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同时,通过这样的阅读也能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
(2)&在教材中和教辅资料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的比例。国内外有很多优秀的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汉英译文,我们应该把它们吸收到教材中去,使得中国文化在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中都能得到体现,这样学生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会大大的加强。各个高校的外语系应该编写和引进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以便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博览大量反映中国文化的书籍。同时我们也要对那些代表中国文化的日常汉语用语的英译表达进行规范和统一。增加反映中国文化英文报刊杂志(如China&Daily和21&Century)以及英文的影视作品等,提供给英语学习者学习与欣赏。
(3)&完善学生评价与考核制度,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的体系中加入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指标。为此,教学大纲中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便能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如规定哪些中国文化常识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等等;另外应该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入到在各种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当中,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纳入到英语口语考试中,采取了这些措施后中国文化必然受到学生们重视,同时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有依据了,具有很强的可造作性。
(4)&增加中国文化以及中外方文化对比的课程。开设有关中国文化及中外方文化对比的课程,当今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中有关文化的课程都是介绍西方文化特别是介绍英美文化为主,尽管有些高校的英语专业也会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是却没有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对比的课程。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别,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尤其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在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合适的场景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给学生创造或提供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5)&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课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指导,用实践检验并巩固学习效果。相对学生而言,教师在语言技能、中外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方面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中外文化交流环境,如经常举办一些有外教或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注意积累表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英语表达法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激发他们对本国文化的热情,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介绍中国文化和国情的英文报刊杂志以及介绍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英文或中英对照的著作;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轻松地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以便能准确、全面地介绍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不断的加强,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民也非常迫切的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谁来担当这个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的重任呢?当然是广大从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工作者们。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是输送这方面人才的最大的储备库,这就要求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们既要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又要响应季羡林先生提出的“送去主义”号召,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现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设立的孔子学院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极好的方式。但是光靠孔子学院去传播中国文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孔子学院的数量还是有限的,我们还得主要依靠广大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在对外人才的培养方面(如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导人,加强对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英语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虽然时间紧迫,但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一定能够逐步摆脱文化逆差,中华灿烂文化的声音就一定能够重新响彻世界!
综上所述,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的状况,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相当的弱。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缺失,既跟他们所处的英语教学环境有关,也跟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国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渗透有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高校英语系而言,必须在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材、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测试、教师自身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只有这样,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对外交流中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并同时传播和传承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
本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理论上,本次研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对策和建议。
实践方面,此次研究的研究过程即调查研究的过程使得我们外语系的学生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并增强了他们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紧迫感:他们在做测试题中发现了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如此糟糕,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就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会更加注重自己中国文化知识的积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一点在定性研究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的(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之前,定量研究测试他们的中国文化的掌握情况和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在他们发现自己的测试成绩后,我们接着对他们进行了定性研究,而定性研究主要是调查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看法,结果表明他们都大部分都是持积极态度的。)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中国文化常识了解状况测试题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中国文化常识了解状况测试题
(2012年3月)
学号:&&&&&&&&&姓名:&&&&&&&&&&&&班级:
一、&常见中国文化词汇汉译英:
1.&《易经》
2.&《三国演义》
6.&冰糖葫芦
9.&改革开放
10.&红白喜事
11.&黄帝陵
13.&甲骨文
17.&精神文明
20.&清明节
22.&三字经
23.&声母表
25.&天干地支
26.&铁饭碗
27.&文房四宝
28.&文化大革命
29.&五行说
31.&小康社会
33.&烟花爆竹
34.&洋务运动&
35.&中秋节
36.&与时俱进
37.&元宵节
39.&中国结
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短文翻译:将下列文章翻译成英语。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三、中国文化常识问答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2.&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3.&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哪里?
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5.&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6.&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
7.&“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8.&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什么?
9.人们常说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什么?
10.请说出“三从四德”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11.“四大民间传说”是什么?
12.&一甲子是几年?
四、&英语短文写作:以“端午节”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主要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以及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师生跨文化交流学生表现情况记录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11YB419)&调查研究)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教师姓名:&&&&&&&&&&&&&&&&&&&
记录人:&&&&&时间:&&&&&&&&&&地点:
(师生跨文化交流建议参考话题: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媒体、文学艺术、人口与民族、历史、教育、节假日、风俗习惯、旅游、自然资源、风景与野生动植物等等;英美国家的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媒体、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与节假日、教育、旅游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等。)
1.&Teacher:
2.&Teacher:
3.&teacher:
4.&Teacher:
5.&Teacher:
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的看法问卷调查
姓名:&&&&&&&&&学号:&&&&&&&&班级:&&&&&&&&时间:
一、选择题:请在每一个陈述问题后的备选选项中选择你的观点并尽可能说明原因。
1.外语教材中含有足够的西方文化知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2.外语教材中含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3.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4.中国文化在语文课中学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出现在英语课本中。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5.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无法通过目前的英语教材获得。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6.我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7.老师在讲授课文时,时常穿插外国文化的讲授。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8.上外语课时,老师时常用英文讲解一些中国文化知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9.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深浅对英语学习没有影响。想学好英语,只要学习西方文化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习中国文化。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0.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大重要。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1.我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2.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他们经常会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3.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用英语来表达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机会。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4.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5.我会用英语清楚熟练地向外国人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事情。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6.我很希望上英语课时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以促进英语的学习。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7.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讲解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8.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本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19.没有必要开设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更不用开设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只要学好语言就行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20.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是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完全赞同&&B.赞同&&C.基本赞同&D.不赞同
二、问答题:阐述你对下列问题的看法。
1.&你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有何看法?
2.&你以往的学习经历对你当前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有影响?
3.你对今后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在中国文化方面有何期待或看法?
How&do&you&celebrate&the&Spring&Festival?
How&do&you&celebrate&the&Mid-Autumn&festival?
How&do&you&celebrate&the&Dragon&Boat&festival?
How&do&you&celebrate&the&Tomb-sweeping&Day?
How&do&you&celebrate&the&Lantern&Festival?
How&do&you&celebrate&the&Christmas&Day?
How&do&you&celebrate&the&Valentine's&Day?
How&do&you&celebrate&the&New&Year’s&Day?
How&do&you&celebrate&the&Thanksgiving&Day?
What&are&the&four&Chinese&famous&novels?&Have&you&ever&read&them?
What&do&the&three&obediences&and&the&four&virtues&refer&to?
What&do&China's&four&famous&Buddhist&Mountains&refer&to?
What&do&the&three&durable&plants&of&winter&refer&to?
What&were&the&causes&and&outcome&of&the&May&4th&Movement?
Who&established&the&Huangpu&Military&School?&And&what&was&its&contribution&to&China’s&revolutionary&cause?
Who&was&the&greatest&thinker&in&ancient&China?&What&were&his&contributions?
Why&was&Yuefei&regarded&as&China’&national&hero?
Where&are&China’s&most&coalfields&distributed?And&how&about&the&oilfields?
What&are&the&major&tourist&attractions&in&China&in&summer?
What&are&the&four&municipalities&in&China?&And&what&are&famous&for&respectively?
Do&you&know&the&cause,&the&course&and&the&outcome&of&the&Long&March&by&the&Communist&Red&Army?
What&are&the&major&neighboring&countries&of&China?
What&are&the&major&types&of&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China?
What&do&&the&Heavenly&Stems&and&Earthly&Branches&refer&to?
What&are&the&highest&legislative,&executive,&and&judiciary&in&China?
What&is&the&present&economic&system&in&China&and&what&are&the&features?
How&is&Christmas&celebrated&in&the&western?&And&how&do&you&celebrate&it?
How&is&Valentine&’s&Day&celebrated&in&the&western&world?&And&how&do&you&celebrate&it?
What&are&your&favorite&festivals&at&present?
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typical&Chinese&family&and&an&American&one?
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typical&Chinese&marriage&and&an&American&one?
What&are&Shakespeare’s&major&works&and&what&are&Guan&Hanqing’s&major&works?
When&was&Washington&born&and&when&was&Mao&Zedong&born?&And&what&were&their&contributions&to&their&countries&respectively?
What&are&the&two&major&parties&and&their&political&views&in&USA?&And&what&are&their&political&views&of&Chinese&Communist&Party?
[1]卜霄艳.发扬传统文化,克服文化失语[J].科技资讯,2007(22):153-154.
[2]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陈晓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53-55.
[5]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N].(C1).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7.
[7]郭晓燕.关于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04(6).
[8]郭娟.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韩翠萍,郑厚尧.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调查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3-106.
[10]胡文仲.不同文化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J].-48.
[11]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1984(1).
[12]贾曼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0,(9).
[13]蒋剑云,戴运财.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14]孔倩云.&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J].邢台学院学报,2007(2):54-55.
[15]李翠菊,刘凤林.从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状[J],科技信息,1.
[16]李超,刘爱真.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改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4):&120-122.
[17]李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1997(4).
[18]李相群.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9]梁志鸿.全球化与本土文化[N].人民日报:华南新闻,(3).
[20]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
[2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2]马冬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3]冉超,王研.“中国文化失语症”之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3-24.
[24]平洪,张国杨1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5]盛敏.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6]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88-92.
[2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8]唐汉卫.如何看待我国青少年的“美国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9]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2):&89-91.
[30]魏朝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发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5-307.
[31]夏方耘.&从路径依赖理论谈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传承[J].&湖南经济学院学报,2008,(10).
[32]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33]徐小容.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杨倩.跨文化交际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0-12.
[35]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5-107.
[36]张慧.初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7]张兰.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339-341.
[38]张莉娟.&中国文化缺失: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弊病———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1,(2).
[3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0]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1]张汉熙.Advanced&English[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2]张蔚,米家全,孙波.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其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57-460.
[43]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34-39.
[44]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作者:
 |  |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 国家教育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河北省教育厅 山西省教育厅 内蒙古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 吉林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 安徽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贵州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厅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陕西省教育厅 甘肃省教育厅 青海省教育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本站子网站 江西高等教育网 江西职教成教网 学前教育网 江西省大学生就业人才网江西语言文字网 江西教育装备网 江西电教馆江西高校出版社 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期刊社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江西教育国际合作中心
江西省政府各厅局 江西省人民政府 民声通道网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科技厅 财政厅 质量技术监督局 外事侨务办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煤炭安全监察局 江西旅游局 体育局轻工行业办 卫生厅 江西省审计厅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外国专家局 计生委 江西统计信息网 交通厅 文化厅 档案局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西农业信息网 广播电视局 国税局 建设厅 林业厅 民族宗教事务局 地方税务局 国防科公办 江西省水利厅 新闻出版局 国资委 人防办 国土资源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小企业局 妇联 电力公司 气象局 江西省红十字会 江西政法网 通讯管理局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残联 法制办 江西省邮政局 地震局 江西省公安厅 环保局司法厅 有色金属行业办 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业经济联合会 民政厅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粮食局 减灾委员会
省内教育网站 南昌教育网 九江教育网 景德镇教育网 萍乡教育网 新余教育网 鹰潭教育网 赣州教育网 宜春教育网 上饶教育网 吉安教育网 抚州教育网
高校网站 南昌大学(含医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医学院 宜春学院 井冈山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九江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东华理工学院长江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警察学院 景德镇学院 新余学院 萍乡学院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市职工科技大学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网站 共产党员网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 中国信息化网站 中国教育资源网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铁路网 应届生求职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江西热线 大江网 信息田园网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魂的英文名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