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怎么样明心见性??

梦参老和尚:明心见性的方法--学佛网
&梦参老和尚:明心见性的方法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12:10:00&&
问:明心见性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答:明心见性方法都是什么?这些天有很多道友都在听愣严经。愣严经是佛在说了般若部之后说的。一般地说,我们在家道友都能够进入的话,你不但了生死,你在社会上,它都会起变化的。因为在社会上讲究物质,在我们佛教徒可不讲,我们佛教徒讲精神世界,我们心生种种法生,一切物质是由心而生出来,这个道理大家明白了。
现在社会上灾害很多,水灾、风灾。在我们大陆上风灾很少,但我在美国那些年,几乎年年都有风灾。它那风灾不是像我们一般的风,叫龙卷风,那风来的时候像个柱子一样,搅到一起,直上直下。它这一过,时间不长,几秒钟时间,什么都给摧毁了。我那时候在加州,我只是到佛罗里达州,它那遭一次龙卷风,那次龙卷风非常厉害,几千年的大树都给翻过来了,什么​​都吹没有了,楼房,风一过楼房没了。这是风灾。
还有像地震,大家都时常感受到的,像汶川大地震。但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地震是在唐山,因为它死的人太多。我在四川,就是在这个地区的时候,这个地区也是发生了一个八点几级地震,大概是有十几座山陷下去了。不像这个是分裂,那是往下陷。
这些个例子就是说凡是一切灾害怎么产生的?我们对任何事物发生,都要找个原因。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还有那年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到印度尼西亚在那海岸上的海岛上旅游的,海啸时那个海整个陷下去了,究竟死了好多人没办法调查,都是各个国家旅游的人,哪个国家都有,怎么调查?
今天台风袭击福建,叫凤凰台风,跟我们香港那个凤凰台同名,这个台风在台湾登陆之后,今天进入咱们福建。风灾、水灾、火灾,乃至于地震灾害,但是我们找些个地震原因是什么,大家想过吗?在报纸上说是地壳什么,这都不是原因。真正原因是众生的业,业是什么?就是造作义,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因为现在的人心,大家可以知道,你左右邻居,在香港也好,在台湾也好,不论在哪个地区,看看现在的人心,总想害别人。这个大家想过没有?但是我们佛弟子(佛教徒)不想害别人,总是求别人平安,希望一切人都能平平安安的。
我们平常听到的世间所说的话,说这个社会(现在社会)极不平等,两极分化,富者过于富裕了,穷者非常贫困,但是他不找原因。就是今年我在香港路过的时候,在香港大学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社会上这么不平等,他们说:老和尚,你怎么看?我说我看很平等,非常平等。那些学生就让我解释,为什么?我说他自己做的事自己受,在佛教讲就是自己做的业自己去受,这有什么不平等的!为什么有些人很困难、很贫穷?为什么有些人很富有,非常富有,一存多少亿?他前生修的,他过去生修的福报,他今生来享受;你过去做了很多坏事,做了很多的业,你今生就受。所以叫自己作业自己受,那有什么不平等的!所以在佛所教导我们说自作业自受。
落迦找个原因,说凡是一切灾害怎么产生的?我们对任何事物发生,我们想扭转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没有办法扭转。说我该死了,或者下半年、或者下半月我就该死了,我想不死,那你得按他的方法,有不死的方法,社会上还没有。佛教教我们能够延缓,透过长寿法、消灾延寿法、吉祥法。我想升官发财,那你得去修,你按照佛所教授的方法去做。这是小事,这叫世间法,你要是一修都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另外有一个求解脱、了生死的方法,这个方法世间就没有了。那就不是像我求升官、求发财、求消灾免难了,求解脱、了生死你得自己去修。例如我们今天讲的,你就依照佛所教导的。现在我们大家所用的都是识,知识那个识,不是我们的心,我们连心还不知道呢!你再从头看看愣严经吧!佛问阿难叫七处征心,这个我们已经讲完了,心究竟在什么处。
我们修道能够明心见性,大家可能听说过,见你自己的本性,明心见性这是佛教高深的。像我们在家的道友们,你们还不理解,除非你研究佛经真正深入。如果你光受过三皈,跟一般出家师父接触接触,你理解不到的。愣严经这个教义,还不是我们普通一般的出家人所能理解到的。我们就知道什么?怎么样能使我们生老病死转换一下,这四种苦难无论谁,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谁也免不了。生时的苦难,你已经忘记了,谁还能回忆自己受生的时候那个苦难?这个看佛经大概都知道,当你生下长大了,你从小学到中学读书,孩子感觉很苦。咱们培养孩子的知识,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怎么生存?你没有知识,怎么会有财富?但是社会上的知识,这是世间相。像我们刚才说的,我们要了生死、求解脱,这个知识就不同了,这是超世的知识,这只有入了佛门之后,你才理解到生老病死能免的,它都能转换,病苦、灾​​难都能转换。
我举我个人的例子,我今年九十五岁了。当我八十岁的时候,我在美国到加拿大,在加拿大的时候,我一个皈依弟子,因为他是医生,他说:师父,你现在得了癌症。
我就笑,我说:我没感觉。
他说:你已经得了癌症初期,赶快治疗,还能挽救活几年。
我说:如果不治呢?
他说:不治,大概一两年就死了。
正在这个时候,台湾我一个弟子叫黄明和,黄明和他在台湾有个大医院叫秀传医院,他到他儿子女儿在美国读书的、在加拿大温哥华读书的地方,他去看他的儿子,他给我详啵皖I我到温哥华威密西大学检查,说我已经直肠癌症。我又回到美国,办了护照,他把我接到台湾去开刀,开刀过程很长,我不讲了。开刀的手术大概是上午的八点半到下午的五点半,做手术那几个医生也是我皈依弟子,做完了手术,他跟我说:他们不敢欺骗师父,师父,手术之后你只能活五年。
我说:为什么?你手术不成功吗?
他说:手术不成功,你现在就活不出来了,手术是成功的。
我说:那为什么只能活到五年?
他说:以你的年龄与这个病的关系,只能活到五年。
八十岁开刀,只能活到八十五岁。现在我九十五岁了,我上次到台湾就去找他,我说:你再看看师父,你说我活不到五年,八十岁,现在活了十五年了,你再给我检查一下,看看我这个癌细胞还有吗?检查说没有。大概从各部分检查到三个小时至四个小时,各种仪器,用最新的仪器检查。
他问我,他说:师父,怎么没有了?你现在每天还不停地在各地方讲经。害这个病的不能到大众场合,它这控制不住,大便一天在流,那味道多大?
我说:我有我的方法,不是你们医生的方法。从开刀过后,我自己想了种种办法,改变了很多。他们让我把这个方法跟他们医院里说,其它的人害这种病是不是也可以用。我说:他们是用不上的,因为我们和尚的生活跟他们的生活不同,他们是没有办法用的。我说:我一天洗一次,每天五点到六点,或者延长一点六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是我洗肠胃的时间,定时。同时吃的饮食要定量,同时我们是吃素的,我们一天吃两顿,早晨吃点粥而已;还有生活起居都不一样,他们学不了,没办法,这种方法到社会上去一般人用不上。我说人家也看不出来我是害癌症的,直肠癌的。我们大便在肚子上打个洞,肚子上打个洞你控制不了它,它一天要流。我把它控制住了,我一天只一次,但是还得灌进水。
这就叫方法。佛也告诉我们了生死他有方法的,不过那个方法不是咱们社会上生活的方法。你听到佛经告诉你了生死的方法,所以现在一些道友问我明心见性、开悟的方法,你把愣严经听完了你就知道了,这是一部,大概这部经得讲半年以上。佛的七处征心,十番显见,这就是开悟的方法。现在咱们用的都是识,你连你心在哪你还不知道,哪是你的心?内里头你这个心脏那个心,那是肉团,不是心,我们一般人把它当成心。这个我们能讲到十来座了,专门破这个心。等你明白了,你就成了。我还没明白,我出家今年八十年了,我现在还没明白我的心,我又怎么能开示给你呢?
那我们现在所学的什么?现在我跟大家讲的,你依照佛教授的法则去做,都是明心的方法。你先把你心找到,哪个是你的心?你还没有认识心呢!我们这讲了有十几座了,问问我们这些个听经的道友们,能够听到佛这么说了,阿难是证了初果的圣人,还不知道心。现在我们所用的是妄想,不是心,是识。不是那么简单就明心见性了,得有那个善根,都有过去的修,你才能够得到。我出家八十年了,我还没有明白。我现在给别人讲,讲的是经,佛说的,不是我的,我是讲佛所说的。如果你能照佛所说的,用这个方法,你就能够明白了。
什么方法?愣严经。人家说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但是这个愣严经比华严经是多了Rv华严经什么是心?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心,草木、森林,乃至于你们所有的都是我的心,咱们是一体的。等你学佛学得深入的时候,没有什么男女相,什么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你才见到你的真心。你现在看什么相执着什么相,你怎么见到你的心?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但是这个方法你得去修,不是谁跟你说。阿难说我是佛最宠爱的小弟弟,用不着我自己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我等待佛给我三昧,岂知身心本不相待,我是我,佛是佛,佛也没办法给我智慧,现在在愣严会上他才明白了要自己去修。明心见性的方法佛说得很多,大方广佛华严经、愣严经、愣伽经都是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懂的。 
庄严佛网,利乐有情,欢迎护持学佛网: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如何解读经文之意--学佛网
&如何解读经文之意
发布:觉慧普弘&[ &]&& 日期: 22:52:00&&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从传入到今天,经文文字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梵文到文言文,这段时间段,对于修行人来说,还很好接受和理解,佛在人间示现讲经的时间正是我国文言兴起的时代,人们见到梵文翻译成的文言文形式的经典,很好理解,一看就懂,继而,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时间过度,人们的理解程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唐宋时期,文言之风最为鼎盛也正是佛教在中国最为鼎盛之时期,从清末到如今文言形式几乎消失殆尽,人们读不懂文言文,能够读懂文言文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数人只能够懂得文言之表意,几乎都是会把这个表意解偏。请十个人解读一篇古文,就会出现十个意识,十个意识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意,都给解偏了,解错了,一篇好的文言文之深意用白话文来解,是没有办法完全解读出来的,其中的深密意趣无言能解。
学佛人读佛经就是学习修行方法,念佛就是修行。佛号很好念,四个字,六个字,一天下来,几千声,上万声不难,难在念了就受益,念了就成就。这个真的很难,很多老同修念佛几十年都没有成就,不但没有成就,甚至,落入到各类迷信中不能自拔,能够知道自己学到迷信程度的人还算好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在迷信,还以为自己得利了,而广宣其法,使人效法,致使多人误入迷局而不知谜,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念佛不得法,不懂得如何念佛,这就是不学佛的学佛人中的一种,佛把念佛方法交给我们,我们不听、不学,而走捷径,直接念佛,念数量,念年头,比成绩,我一天念了多少声佛号,我学了多少年佛。比这些,法师讲经我们不看、不听,同修看到有误处,给予说明更是难入半句,这个我懂,那个我明白,真的明白了吗,明白啥了?真的明白了就会生智慧,问问自己生智慧了吗?真的生智慧就会自性说法。能自性说法吗?若没有生智慧,没有能力自性说法,就没有明白。不要把自己给骗了,不要把一生闻法的机会错过去,不要把一生成就的机会丧失掉。要真学,要真干,真学真干,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学佛不难啊,就看学不学,不学还想成佛,太难了,真学真干,成佛一点都不难,转念之间,一念之间,就成佛了。问题在会不会学,真的学了吗?真的在学吗?若真的学了,学懂了,学会了,学透了。念佛成佛,当下即佛。若没有真学,就是不懂方法,念佛成佛很难,因为不懂就做了,能做对吗?能不有偏吗?能成佛吗?祖师大德们常说“一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就是说,一亿个学佛人当中,几乎见不到一个真正明白的的学佛人,更何况成佛了。
那么咋样学佛?学佛总的来说有四个阶段,就是:信、解、行、证。信了不等于学佛,信了要解,解就是明白,明明白白的信,不明白就是迷信,盲目的信。只有解了才会有真信,更何况行、证了,想要明白,就得从佛经着手,读佛经或听净空老法师讲经,佛经就是学佛念佛的方法说明书,把佛经读明白了,就知道咋样念佛最受益了,读佛经一定不要求解,只要认认真真的读,啥也不想的读,就是用清净心读,用清净心读就会得到解,读经的时候,一定要跟住每一个字,这样读注意力就会集中,妄念就会相应减少,心就会清净,当心达到一定清净的时候,就会随文入观,读经者的语气声音就会和佛当年讲经时的声音非常接近,或完全一样,听经者就会随着听到的经文声音而进入到佛陀讲法的情境中,其感受为自己已然进入到佛陀讲法的法会之中,亲听佛陀而为之说法,其妙处可想而知,读经者会感受到自己就是佛陀,就是在讲经说法,其感受之妙用更是可想而知,真是清净无为之妙受用,就是佛之妙受用,当然,很快的就会解悟。千万不要过目十行的念,就是,看一句,念一页或多页,这是很多熟悉经文的老同修通犯的弊病,这样念下来,口中出来的是经文,脑海里全都是妄念,这样念下去,念几十年也不会有多大成绩,只会增加贡高我慢心或增上慢心,背经者更要注意,一定要集中精力到经文上,背诵的时候心不离经文,脑不离经文,口亦不离经文,心脑口合一才会真受用,最好的方法还是,随文入观的背诵,真的做到了随文入观,其妙用如佛,学净土的听净空老法师讲经也要集中精力,一定要集中精力,这样听经,心就会清净,每句话,每个字都不会漏掉,不怕听的少,就怕不真听,一遍听不懂就两边三遍,净空老法师说:“我读书;我看东西,我的标准是,三十遍,你真能学到东西。”“你要能听一天的经,这一坐两个小时,真能听懂了,你一生受用不尽,你就能成就。”这样下来很快就会明白了,一遍不行就十遍,百变、千遍,当真诚心出来的时候,就会有真正的清净心,用真诚心,清净心读经,就会得到解,得到解了就懂得如何念佛了。这时候,信解行证中的解完成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就是行,那么祖师大德们告诉我们,读经不要求解是咋回事,真的是不要我们求解吗?不是的,他们不但要我们得到解,还要我们得到正确的解,不让我们求解是因为,真正的佛理有所求,就无所得,无所求,才会有所得。求解就是有所求,得到的解都不是真正的解,,祖师大德们怕我们着相,就是怕我们执着在每个相中,就是意相中,我们读经明白的意几乎都是错的,因为佛的真实意不在经典里,所以说,佛经无意,佛意在经典的宝藏里,就是经藏里,就是在佛经里面的宝藏里,表面的意识都不是佛的真实意,不明白道理的学佛人读经就会落入到某个意中,就会错解如来真实意,就会学偏了,明白这个道理了,就不会着相了,用真诚心,清净心读经,就会得到解了,得到解后,不要着相,这个解不真实,通过这个解就可以进入到下一层解,通过这个意就可以明白下一层意,直至无量义,到无量义的时候就很快的会得到佛的真实意了。
简单的解一句佛经加以说明就好懂了,“不如坚勇求正觉”
文字意:不如:就是,比不上。坚,就是坚决,坚定。勇:就是勇敢,勇猛。求:就是求取,求得,请求,争取,征求,要求,有上进之意。正:就是正确,不偏。觉:就是觉悟,觉醒,有醒悟之意。
词意:不如:比不上。坚勇,坚定勇猛。正觉,正确的觉悟,菩萨。
单句经意:比不上坚定勇猛的争取作佛,连起来正觉就是佛的意识。
相邻句组合意:“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这是打个比方,就是说,用供养恒河沙那样多佛的福德和功德与求正觉相比较,供养这样多佛福德和功德都不如作佛有福德和功德。
拓展意:一句佛经在在这个段落中的意和在这一品中的意。
贯穿总体意:就是这句经文在整部经中所体现出来的意。
整部经意:整部经的意思。
隐意:经文所隐藏的意思,
无量义:比如“不如坚勇求正觉”,就是,做再大的功德都不如成佛,啥叫成佛?咋样做才会成佛?和佛做的完全一样,就是作佛,就是作佛所做,佛做的我们做了就是在作佛,不是佛做的我们做了就不是在做佛。那么究竟咋样做才是佛做的,佛究竟在做啥?佛在讲经说法。佛在普度众生。佛在自性说法。也就是说,佛在把成佛的方法教会所有的众生,让众生都能够明白,明白了,真的按佛说的做了,就可以成佛了。那么咋样做才能够做到作佛所做呢?那就是真学佛。咋样才是真学佛呢?那就是必须先明理。咋样才会明理呢?就是从经教学起。等等… …。从文字意,词义,单句经义、拓展意,逐渐的就会解读出无量义,每句佛经真的都是无量义。
明白每句佛经都是无量义了,就真的是明白佛意了吗?无量义真的就是佛经之意吗?不是的。佛在经文里教会我们看破放下,真的看破放下了,就和佛性完全一致了,就和自性相吻合了,就真的啥都明白了,这时候念佛就可以和佛感应道交了,就会得到佛的智慧,就可以自性说法,佛法不学而得,不学而学,一切了然,一切通达无碍,念佛成佛,只在一念。当下就是,一时即佛。真的明白佛意了,佛经也要放下,真的放下了,就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就是佛意。见性成佛了,我们就是佛,这个意就是我们的意,就是佛意,佛意就是我们的意。我们的意就是佛意,所以:佛无意,佛根本就没有意识,佛的意识都是我们心想识变而感知的意识,就是用我们的意识心而解读出来的意识,当我们真的明白了,就没有了意识心,就不会有心想识变,才真的会明白佛无意了。
也就是说,无论学到啥样的层度,把佛经解读到啥样的深意,都不是真正的佛意。所以,无论明白多少,都不要执着其意,只要继续学就好,越来明白的越多,越来明白的越深,越来理越通达,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明白了,明白的就是佛意,实在讲,有意就不是佛意了,就是错解了如来真实意了,不让求解,就是怕我们执着佛经之意,执着明白之意。落入某个意相中而无缘见本性,而无缘成佛。只要学,不求解,就会越学越明白,直至达到究竟明白。到究竟明白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求正觉,求:就是按佛说的真学真干,真的明理,真的看破放下。正觉,就是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自性说法,就是普度众生,就是时刻以自性自然说法,帮众生把见性之谜解开,以利众生自己把迷纸捅破,这就是作佛所做,这就是正觉,这就是明白了经文之意,就是正确的解读了经文之意。当真的明白了的时候,就会明心见性,就会有自性流露,自性流露出来的每句话就是,真正明白了而解读出来的经义或佛意,也就是自性说法,其所说就是佛法,其所说之意就是佛经之意,也就是说,明心见性,见性说法才是真正的解读了佛经,经文之意。
此文是本人个人浅识而已,不能代表正知正见。
庄严佛网,利乐有情,欢迎护持学佛网: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u***1(无昵...
u***1(无昵...为《六祖法宝坛经浅...》写的书评
已读并评分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开启本有的大智慧,他所说的经典是由智慧光明所说出来的,这是由真正智慧所说的经典!六祖惠能怎么开悟?他一听《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开悟,无所住什么?无所住于情爱,断欲去爱才会了生死。《六祖法宝坛经》[2],是这部经的名字。“六祖法宝坛”,是这部经的别名;“这一个字,是经的通名。佛所说的经典,有七种立题;所有佛说的经典,不能出这七种命名的意思。这七种总立题就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就是单人、单法、单喻;复三,就是人法、人喻、法喻,这是重复的,所以叫复三;具足一,就是人法喻都有。
宗教文化出版社
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开启本有的大智慧,他所说的经典是由智慧光明所说出来的,这是由真正智慧所说的经典! 六祖惠能怎么开悟?他一听《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开悟,无所住什么?无所住于情爱,断欲去爱才会了生死。 《六祖法宝坛经》,是这部经的名字。“六祖法宝坛”,是这部经的别名;“这一个字,是经的通名。佛所说的经典,有七种立题;所有佛说的经典,不能出这七种命名的意思。这七种总立题就是“单三、复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番号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