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排污管道两三米搭建是不是北京最牛违建楼顶别墅

石家庄一私建小房压住了排污和供水管道
巷报头条·铸锅厂宿舍、民主街社区□社区记者 杜慧 卞静 通讯员 隋欣伟在省会一些老旧小区,私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日前,长安区铸锅厂宿舍、正定民主街社区居民来电反映,他们小区一些业主私建小房,压住了排污、供水管道,令小区业主苦不堪言。铸锅厂宿舍:私建压住排污管道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光华路的铸锅厂宿舍,业主反映的压住污水管道的小房就位于2号楼南侧。记者看到,2号楼与3号楼之间有一片平房,平房四周有不少私搭乱建的小房或者厕所,将原本仅有两三米宽的通道“侵占”了一大半,剩余的仅容一辆三轮车通过。几位居民告诉记者,2号楼的排污管道时常堵塞,导致楼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尤其是去年最为严重,“每次堵塞,多是隔壁小区物业过来帮忙疏通,可疏通没多久,就又堵住了。”一位大妈说,管道堵塞与个别业主乱倒生活污水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排污管道老化,而且私搭乱建的小房压住了排污管道,“这些管道都应该换新的,重新铺设,可外围好说,这些小房下面的排污管道怎么更换呢?”另一位业主说,去年,他们楼前污水流了快一年,前不久才疏通好,“疏通人员把2号楼北侧的一段排污管道换成了新的,可南边的排污管道被压在了小房下面,根本没法动。”她说,虽然2号楼的污水不外溢了,可他们担心堵塞问题“治标不治本”,时间久了,还会发生外溢现象。回复:当天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隔壁小区物业,该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铸锅厂宿舍2号楼、3号楼之间的那排平(
)权属铸锅厂,平房四周加盖起来的小房,诸如厨房、厕所之类都是违建,也确实压住了管道。“我们只是义务帮助他们疏通管道,私搭的小房我们无权拆除。”他说,辖区居委会、办事处都在积极想办法。民主街社区:二层小房盖在路中央贾女士在正定民主街社区已居住了近30年。据她讲述,通向小区的主干道叫做民主街,是200多户居民回家的必经之路,路的一段恰好位于一个菜市场的后身。大约从3月中旬起居民们发现,有人开始在这个位置施工盖房,将拉来的沙子砖石全部卸到路上,妨碍居民每天进出。贾女士说,居民对此非常不满,但打听半天也不知道是谁盖的。很快,二层小房拔地而起。令居民更气愤的是,房子盖到二层,还向外探出一个大约宽一米五的房檐。“万一从二层房檐向下延续搭建,就会挤占部分路段,影响消防通道。”另外,贾女士说,盖房处的地下还埋着各种管道,“我们是个老旧小区,地下管道本来就脆弱,万一坏了需要维修,上面压着房子多不方便。”贾女士说:“这两天他们还在施工呢,听说要盖到三层,我们很着急,希望相关部门能制止他们。”回复: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正定规划局。一位工作人员称,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很快去现场进行了核实,盖房的位置墙对墙大约有8米距离的路宽,距离埋在地下的管道还有一米多远。此前盖房者想磨台阶,如有台阶,则有可能将管道压住,可后来经过协商,盖房者同意不磨了。另外,盖房者的确将房檐向外探出,但他们曾承诺不会从二层房檐处向下延盖,不会将管道封进去的。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落实这块地的产权,已立案查处,要求盖房者停工,按程序进行调查。 随后,记者联系了辖区居委会,一位负责人说,那里原来是一排平房,盖房者想要翻新重盖。据盖房者说在建的房子只与地下的管道挨着,并没有完全压住。他说,可管道毕竟埋在地下,只有挖开查看后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居民有担心也实属正常。他表示此事正在协调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在这里,熟悉房产市场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房产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房产石家庄站",获取更多房产资讯。
201420154月
(桥西区23000元/平方米)
(新华区9800元/平方米)
(桥东区30000元/平方米)
(新华区7500元/平方米)
(栾城区5200元/平方米)
(新华区8800元/平方米)
(正定2880元/平方米)
(平山4900元/平方米)
(桥西区8500元/平方米)
(裕华区7168元/平方米)
(长安区3800元/平方米)
(裕华区6000元/平方米)
(长安区6850元/平方米)
(西部山前322万元/套)
(裕华区17000元/平方米)
(新华区5328元/平方米)
(桥西区4000元/平方米)
(长安区9400元/平方米)
(鹿泉区6800元/平方米)
(长安区7500元/平方米)
(长安区8500元/平方米)
(长安区12000元/平方米)
(裕华区8000元/平方米)
(桥西区5500元/平方米)
(长安区6800元/平方米)
(正定新区5380元/平方米)
(长安区7500元/平方米)
(开发区7900元/平方米)
(平山9890元/平方米)
(长安区6800元/平方米)
(正定新区2700元/平方米)
(桥西区7300元/平方米)
(桥西区7500元/平方米)
(开发区7150元/平方米)
(开发区7280元/平方米)
(西部山前6300元/平方米)
(开发区5000元/平方米)
(桥西区6000元/平方米)
(栾城区5280元/平方米)
(无极6500元/平方米)
(西部山前)
(长安区6800元/平方米)
(西部山前5400元/平方米)
(裕华区6800元/平方米)
(桥西区25000元/平方米)
(正定2660元/平方米)
(正定4100元/平方米)
(长安区6000元/平方米)
(桥西区7500元/平方米)
(桥西区7500元/平方米)
(开发区6100元/平方米)
(平山6300元/平方米)
(开发区5500元/平方米)
(桥西区9500元/平方米)
(新华区4494元/平方米)
(桥西区40万元/套)
(桥西区7500元/平方米)
(开发区5500元/平方米)
(鹿泉区3300元/平方米)
(桥西区8000元/平方米)
(元氏3100元/平方米)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硕贤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 邝成子
生态幼儿园
绿色建筑标识
论坛活动即将开始
参会人员陆续到达现场
签到、登记
阅读掌柜地图
参会者入座
主持人出场
主持人开场白
奇志强先生致辞!
参会人员认真听讲
吴硕贤进行报告
主持人现场向吴大师提问
张主任向吴大师提问
大学生向吴大师请教
技术员向吴大师提问
吴大师回解各提问
论坛主题: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
活动时间:日(星期二)14:30&17:30
活动地点:东莞会议大厦二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 东莞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 东莞科学馆 东莞市建筑业协会
协办单位: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 东莞市勘察设计协会 房掌柜
直播单位:房掌柜东莞
&&& 论坛背景:推行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总趋势,绿色建筑在促进节能减排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意义重大。我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继续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的推广、新型建材的应用等工作。为了更快、更好的将东莞打造成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更好的为行业服务。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东莞市科技局主办,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市建筑业协会、东莞市科学馆、东莞市科协学会部联合承办,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东莞市勘察设计协会协办,开展&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创新论坛。
&&& 主讲嘉宾:
&&& 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 王晓冬: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 邝成子: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专职专家,高级工程师。
  时间安排:&  
  14:30--15:00& 签到
  15:00--15:10& 主持人介绍参会领导及专家
  15:10--15:15& 领导致辞
  15:15--16:25&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教授主讲
  16:30--16:45&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王晓冬高级工程师主讲
  16:50--17:05&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专职邝成子高级工程师主讲
  17:10--17:30& 现场互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建筑行业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最近几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带队到成都和武汉进行调研,指出中国未来可持续增长最主要的增长点在城镇化。实质上也就是说未来建筑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也知道建筑行业同时也是一个耗能行业,既然国家未来的增长要城镇化,要建筑业来承担这样非常艰巨而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如何使建筑既高密度存在,又能够有效降低能耗,适宜人居,成了所有建筑行业同仁不得不关注、思考、回答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东莞市科技局联合主办,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市科学馆、东莞市建筑业协会、东莞市科学学会部联合承办,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东莞市勘察设计协会协办的通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创新论坛就运营而生了。
  这个论坛自开始就得到了领导和行业同仁的关注、参与、响应,尤其得到了吴硕贤院士的支持。今天光临我们论坛现场的领导和专家有: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奇志强先生(音)
  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副理事长张桂标(音)
  东莞市科学馆副馆长刘凤仪女士(音)
  东莞市科学学会部刘志亮先生(音)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郑金火先生(音)
  东莞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孙亮芝先生(音)
  应邀前来为我们主讲的专家有:
  中科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硕贤大师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王晓冬先生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专职专家、高级工程师邝成子先生
  今天的论坛共分为三部分:一是领导致辞;二是专家主旨演讲;三是现场互动
  接下来有请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奇志强(音)先生致辞!&
奇志强先生:
  尊敬的吴硕贤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
  我们今天聚在一起共同参与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创新论坛,就是为了达成保护环境的共识,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崛起,使东莞成为幸福的城市。
  大家都知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其中城镇化尤为重要,但是按照现有的建筑理念,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的资源条件又难以满足。这几年中国能源整体消耗状况显示,在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高能耗领域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并趋向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
  正因为如此,建筑已成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节能、环保、减碳,这些目标的实现,从城市和建筑出发是最容易达到的,尤其是针对新建及现有建筑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是作用最大的,重新定义建筑理念,把每一栋建筑建成有生命,会呼吸、能产出的生态微循环体系,已成为我们建筑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东莞助推节能减排,我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继续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运用,绿色建筑的推广,墙材革新材料的应用,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开展我市绿色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我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更快的将东莞打造成生态文明,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我们特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科学研究院吴硕贤大师莅临东莞,向我们阐述最新的建筑理念,介绍从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同时我们也组织了一线的资深专家,将他们最新的生态建筑实践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创新论坛,能对大家更新建筑观念,突出岭南和东莞特色有所帮助,真正把东莞建成一个文明、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最后衷心感谢吴院士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的热心参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下面进入论坛的主旨演讲部分。首先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的是中科院院士吴硕贤大师,他演讲的主题是&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掌声有请吴大师!
吴硕贤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到东莞和大家交流一些关于绿色建筑的有关问题。
  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
  这个报告是我所主持的一个中国科学院的咨询项目报告。
  首先谈一下绿色建筑的几个要点:
  最近美国有两家智库机构,做了一个&重建美国&&一个投资节能改造的政策框架》,指出美国建筑物的用电量已经占全美70%,而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美的40%,这个《报告》建议节能战略应该包括改造现有建筑,争取在2020年重建5000万建筑,有此可以节能20%到40%。
  《报告》任务重建美国将以比较低的代价做出贡献,使美国完成新一轮气候的目标,同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帮助美国走出经济衰退。
&&& 英国政府在2009年也发布了节热节能战略草案,计划让英国已建的住房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去年7月15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2020年碳排放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拨款32亿英镑用于节能住房改造。
  法国在2007年也召开了建筑业联合会,与会专家也呼吁建筑业要彻底改变观念,在新建建筑和旧建筑的设计改造中,充分考虑节能因素,最大可能减少住宅能耗。
  可见推行绿色建筑事业,既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关键环境,又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
  推行绿色建筑的要点:
  一是节地与城乡生态建设
  应该关注绿化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气候变化,森林中每立方米的木材量每年可固定0.95吨二氧化碳,其中生态复层(大小乔木、灌木和花草密植混种成的绿化区)二氧化碳固定量最高每平方米1200公斤,其次是乔木,最差的是草坪和花圃,固定二氧化碳每平方米只有20公斤,所以我们应该多种生态复层。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住区绿地不低于30%,根据2008年的绿化状况公报,当时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是8.98平方,这和人均60平方米的世界水平相差较远。除了利用地面空地绿化,还要提倡立体绿化,特别要搞好屋顶的绿化,现在这是很重要的趋势,当然还要搞一些墙面的绿化。
  城乡的生态建设要顾全生态金字塔规律,要尽可能保存低层生物生态环境,注意保留建设湿地,建设动物迁移的生态廊道,尽量保护自然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并使之相联通。
  在规划和设计中还要注重节地理念,优先利用废弃地,注意开发地下空间,鼓励研究和实施紧凑型、节地型建筑和城市设计方案。
  二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目前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全国669座城市400多座供水不足,100座严重缺水。现在大量地面不透水化,地下水源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涵养。要实现节水防污型社会,城市生态防洪系统、水处理回用循环系统、恢复与改善建筑基地的保水性能,努力研制并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推广雨水回渗、收集和利用系统。研究低成本、规模化的中水再利用系统。
  三是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运行能耗日常维护建筑生活的用能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1/4左右,但是还不包括一部分能耗算在工业能耗,实际上工业能耗的终端用户在建筑业,包括钢铁、玻璃、水泥、瓷砖等等,能耗统计在工业能耗,但是最终能耗固化在建筑物,如果把这部分包进去,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已经占到46%,二氧化碳占40%,所以建筑业占节能减排的半壁江山,如果建筑业不作为,节能减排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利用能源,提高效率比较更新,建筑节能的潜力非常之大。建筑只要节能、设计合理,运行管理科学,可以比较轻易的取得30%到70%的节能效果。再加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比其他工业产品长,所以它的节能效果更加持续。
  和核能做一个比较,大家知道核能也是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是对减碳没有坏处的能源,我们国家的核能只占总能源的1.8%。即使现在再大力发展,多盖很多核电站,当然核电站也有很多争论,比如德国就不主张搞核电站,日本虽然要启动一些核电站,但是民众的反对也很大。即使大量发展核电站,占5%的比例已经非常可观了。建筑能耗占25%(运行能耗),大家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措施,降一半,比如12.5%的节能效果不是非常难,和核能比,再大量的核能也不过5%,12.5%已经非常可观了。
  节能涉及到热环境,所以建筑的热工性能非常重要,保温、隔热。门窗的气密性,废品率德国主张放弃核能,因为他们的建筑做得非常好,围护工作做得很好,玻璃都是三层的玻璃,气密性做得很好,建筑的运行能耗非常之低,他们还搞光伏和建筑一体化,使得每个建筑不止节能,还可以成为发电的小工作站。还有设备节能,我们需要空调设备、采暖设备等等,这部分也要提高它的能效。
  还有照明采光,这也是建筑能耗很重要的一点,大家知道利用太阳能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能效最高的就是采光,直接把太阳光引进来,不需要再经过能的转换,其次就是转成热能,就是平常的太阳能、热水器,能源要转成热能,已经降了好多的效率。还有一种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是光伏产业,现在光伏能够达到14%的能效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采光是能效利用最高的,潜力很大,可以通过光导纤维或折射、菱镜的方式,把太阳能引到比较阴暗的空间,包括地下室,所以也要重视建筑的采光。当然采光和热能有它的权衡,必须权衡好,像大面积的玻璃屋顶,采光很好,但是空调能耗又很高,所以要做权衡和科学合理的计算。
  建筑节能从规划设计着手,评价一个建筑是不是绿色建筑,不是看采用了多少高技术,要看实际的能耗,要看在一年当中耗电多少作为标准,而且要提升室内环境品质,节能不仅只是节能,还要改善人居环境,胡锦涛讲过要使科技结果惠及民生,要注意衣食住行方面的科技技术。我节的建筑业和衣食住行是密切相关的,住和行和城市与建筑之间相关,衣和行也与建筑之间相关,所以建筑和民生科技密切相关,不仅要&四节一环保&,同时也不能降低生活品质和宜居的人居环境。
  在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要提倡建设规划和能源区域规划相结合,在做规划时要做能源的规划,综合研究多种能源适用性和系统集成的利用技术。同时建筑节能应该明确区分公共建筑节能和住宅建筑节能两个领域,在着重做好新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继续推进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要注意地域特色和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协调。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怎么结合,机械通风和空调怎么结合,天然采光,遮阳也非常重要,要尽量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低能耗的技术。
  同时建筑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并优先用太阳能。现在科技界一直在讨论什么是&新的技术革命&,现在有一种说法,新的技术革命和建筑业密切相关。现在主要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能源,二是环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将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有一种设想,要把每一种建筑物做到零碳排放,使得每一个建筑物成为产生能源的载体,利用光能、太阳能、地热源等等和建筑一体化。把每一个建筑变成生产能源的工作站,生产的能源不仅用于维护本栋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如果有结余可以储存起来,这个要和智能电网相结合,这是新的工业革命很重要的方向。建筑物和分布式间能,和信息化结合,有可能引发一个很新的技术革命。
  四是节材与温室气体减排
  建筑商的一砖、一瓦、一铁、一石都是能源与资源的固化物。每生产一公斤钢会排放2.23公斤二氧化碳一平方的瓷砖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7.38公斤二氧化碳,建筑是能源和资源的固化物,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都固化在建筑里,所以要节材。过去建筑设计时没有很强调节材,使得同类住宅比一些发达国家要大,同时我们还喜欢乱拆乱建,在拆除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拆除的废弃物好好的再生、循环、利用,变成了废弃物,这样就使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浪费掉,还增加垃圾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要重视建筑物的耐久性设计,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尽量少拆建筑物,使命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的不要拆除。2003年一年共拆除房屋1.6亿平方,2003年建了那么多,但有一半又拆掉,拆除的太多,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应该把各种设备、管道做命管设计,以便维修和更换。一般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比较长,里面的设备、管道只占建筑寿命的1/3,整个全寿命过程必须多次维护、更新,如果埋在墙里不利于更新,而且更新又会伤筋动骨,明管包括城市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
  现在美国工程院有一个预期,去年我到美国工程院访问,他们有很重要的十大技术,要研究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怎样在地面探测,当然要依赖一些新的技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做好地理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把看不见的地方标注清楚。还要大力研究再生建筑,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
吴硕贤先生:
  五是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分为两大类,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物理环境(生、光、热)。
  室内空气品质,大家知道城市居民80%到90%都在室内环境生活工作,所以室内环境如何是很重要的,但过去这方面关注得不够,大家现在都关注PM2.5,其实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更大。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
  建筑中大量使用装修装饰材料及一些复合材料制成的物品,包括家具和家用电器,不少会放射出污染物的材料和产品,我国目前缺乏关于装修材料和物品的法规和标准,消费者又很难鉴别材料和物品的环保程度。我们缺乏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科学评价标准,导致一些空气净化器在净化过程中产生有害的副产品等等。
  有机物的浓度,美国环境保护署历时五年结果显示,许多民用建筑物的污染程度是室外污染的数倍、数十倍,乃至一百倍。所以室内的空气污染比大气污染更严重,大家都应该有切身感受,我们都喜欢到户外呼吸。在推行绿色建筑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但这方面研究人员很少,标准规范很少,基础数据也很好,需要加大加强,要加强室内空气的研究。
  热、声和光环境,首先要注重室内的热环境,重要的起居环境要保持在17到27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到70%之间。黄河以北冬天有采暖的地区,在冬天能够达到标准,大概几亿中国人都生活在环境较差的室内含量,要把绿色作为保障温饱、实现小康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目前其任重而道远。
  我们做过调研,曾经对上海、长沙、重庆做过居民的调研。发现相当多的人的室内热环境超过舒适感,夏天环境超过30度的非常多,冬天低于18度的也非常之度。
  室内声环境也是我国长期被忽视的人居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各地环境污染投诉案件中,对噪声与振动干扰的投诉数量经常高居首位。2006年全国环保系统共收到涉及环境污染群众来信58.7万件,其中投诉噪声污染的达26.3万件。应当严格执行住宅隔声标准,并保证广大居民有良好的室内声环境。
  我们的标准和英国相比大大落后,从三个能量来讲,我们的标准低了三个分贝,而且没有很好的监测,这方面有很大问题,还有临街的噪声干扰,改善人居声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搞好公共建筑,尤其是音乐厅、影剧院等观演建筑,体育馆、会议厅、演播厅以及候机、候车厅和教室、医院等建筑的建筑声学设计。
  光环境也非常重要,搞好室内光环境是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方面。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做好各类建筑的采光照明设计,既可避免房间过亮或过暗,避免眩光和光污染,又可大量节省照明用电。事实上,由于大量教室未做好采光照明设计,使得室内光环境不佳,已是造成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如何推行绿色照明,既美化城市市容,又节约用电,防止对周围居民和生物的光污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人和动物过去长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儿息,已经形成了生活的周期,如果把白天弄得非常亮,还耗费大量的照明用电,照明用电也占到整个社会用电的12%。要防止对居民和生物的光污染,干扰生命的节律,这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六是污水和垃圾处理。我想大家都比较清楚,就不多讲了。广州也在搞垃圾分类的活动,全国有600多座城市,1/3被垃圾包围,前期的资源化利用,怎样分类,研究垃圾无害化处理非常重要,而且垃圾也是重要的发电来源。
  绿色建筑不仅是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而且隐含着巨大的商机。
  我们经常讲拉动内需,那么搞好绿色建筑非常重要。世界上50%的资源用于建筑物,产生固体废弃物的50%也来自于建筑物,而且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度很高,上下游产业包括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推行绿色建筑及把建筑作为将来在再生能源的工作站、发电站的设想可以造就很多就业机会,而且会拉动经济,造成很大的投资力度。而且建筑的面大、量广,中国住宅面积达到400多每平方米,所以推动绿色建筑和城镇化相结合,将来的市场规模会达到数万亿元之多,我们这个报告希望引起中央的重视,怎样拉动内需,投资走向哪里很重要。
  包括新建建筑怎样提高建筑品质,怎样做到环保,这里有很多相关产业,既要建筑的节能改造,现在吉林省做得很好,对过去居住建筑的保温、性能、气密度不好的进行改造,是民心工程,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推行绿色建筑产业将需要大量与建筑节能减排和改善人居环境相关的城市规划、能源管理和从事建筑热工、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和建筑智能、建筑生态以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技术人才和研发绿色建筑新技术的科研人员,将提供众多就业岗位。这是可以达到数万亿规模的举措,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比较晚,但速度比较快,出现市场主导,市场协同的局面,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也取得不少问题。
  主要问题有:
  这个报告以中科院的名义,已经上报给国务院,已经引起了国务院高层领导的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分别做的批示,批给发改委。发改委前一阶段在联系住建部和财政部,已经有了初稿,前一阵子建设部和财政部先出台了一个,这已经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都息息相关,牵涉到方方面面,
  对如何推行绿色建筑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不一定搞双层批对清单,要真正节能,达到室内环境的目的,可以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
  有关绿色建筑的基础研究相当薄弱,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力量不足,未能为绿色建筑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文化革命以前,全国有很多建筑研究单位,中央有建筑科学研究院,各地都有近科所,当时国家的建设量还不足,1959年全国搞个十大建筑已经了不得了,但是当时对建筑科学研究非常重视。现在我们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有几十亿,二十亿的建设规模。这几年仅投到音乐厅和歌剧院就投入了300多亿,300亿是什么概念,像我们最近搞的航天工程,整个航天工程的投资也就300多亿。但是有一些私企以创收为主,搞一些管平快的,长期稳定的研究和数据积累还不够,有一些标准也直接照搬过来,缺乏独立自主的研究。
  建筑科学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到2007年才在华南理工大学建了一个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在这方面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领域的呼声不够,所以我们要拼命把声音弄大,希望得到上面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和建筑业密切相关,如果投入不够,会影响绿色建筑和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水平。节能咨询主要靠软件模拟和分析,从事节能咨询的人员未必具备工程和设计经验,加上不同软件的模型和算法不同,选择不同的气象条件和参数的结果会有显著区别,目前还没有一部能够较准分析能耗的标准,使得很多分析结果并不可靠,存在造假结果、拼凑数据等等情况。有一些绿色示范项目,只是若干高新技术的堆积,是否能够达到绿色环保、健康舒适还值得怀疑。
  公共财政对绿色建筑的支撑力度不足,所出台的促进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和强制措施尚不够系统、配套。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要做好国家层面的推行绿色建筑的战略规划。建议制定绿色建筑的&国家方案&,统一、协调、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综合运用科技、经济、法律、行政、道义等手段,多管齐下,切实取得成效。绿色建筑量大面广,我们首先要转变理念,和绿色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媒体也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和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前不久我到华盛顿机场,它的机场外面看起来比较大,但没有我们的很多机场大,但是它里面的装修是往里面洼的,这样的好处是使得人员心理感受比较舒服,人在非常高达的空间里会显得很渺小,不成比例,也没必要那么大,而且把室内装修压低以后,空调、采暖能耗都会大大降低,像我们机场的候机厅直接到顶棚,非常大,像这些建筑设计的理念就很不绿色。
  要加大对建筑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要把建筑科学列入重大科学领域。钱学森虽然不是搞建筑的,他在世的时候曾经提出要把建筑科学作为十一大科学门类之一。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主张把人居环境科学作为重要的科学部门,最近也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不是因为我是搞建筑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确实很重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要依据全国气候区的划分,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中南等地区建立国家级或国家与地方政府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建筑研发与检测评价中心。条件成熟时,考虑建立绿色建筑国家实验室,保障我国绿色建筑事业和低碳经济切实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加速和强化对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推广和修订工作,建立我国的节能效果监测与验证规范,以及严格的建筑物性能评估与标签制度。日本就有比较严格的标签制度。
  改革建筑学等与绿色建筑相关学科的教育体制、教学体系和人才培训方式,加大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培养数量。
  在现有的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系中,增加绿色建筑内容。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应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各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增加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生态学、室内空气品质、给排水、暖通空调和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岗位,建立多专业共同参与规划和设计的机制,执行区域能源规划。
  制定不同级别的绿色建筑标准,以便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实施用能用电分项计量。鼓励发展绿色建筑中介服务业,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准入机制,积极开展建筑工业化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各种从事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材料、构件、器具、仪表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使之形成规模化的新兴产业。
  应当制订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的专家,大家共同协调创新,城市建筑科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光靠过去的建筑师、规划师、园林师、风景师还不够,在培养人才时要增加他们的科技知识,术业有专攻,只要有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的理念就够了,我们需要其他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共同解决科学技术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是不分学科的,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虽然问题是在这个领域提出的,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钥匙、方法、技术需要在其他领域寻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个大的科学,是一个大的系统,许多和其他部门相结合,需要分布式的网络技术和分布式的智能电网技术相结合,还有储能技术非常重要,把这些串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革命性的变化,有可能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必须进一步发展为绿色社区、绿色乡村和绿色城市。绿色建筑是单栋的,如果扩大成为社区,不是简单的组合就能够成为绿色社区,组合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变化,需要有一个系统的集成。如果绿色建筑是微观的概念,有中观尺度,宏观尺度,不同的尺度有不同技术,要研究不同尺度上的相关技术的系统集成,这样才能取得资源、能源节约、减碳、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的规模效应。
  这个报告我是主持人,包括吴良镛院士、齐康院士等等,还有一些中青年的科研骨干,包括叶青、林海燕、马剑、孟庆林教授等等。
  我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做了简要的汇报,谢谢大家。
  恳请大家再次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吴大师,短短的一个小时让我们从东莞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全国,了解了绿色建筑在全球环境里的最新动态,包括未来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都可能在建筑领域里实现重大突破,在座的各位应该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正在参与一次伟大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给自己加加油吧。
  吴大师昨天才从北京赶回来,今天还专门抽时间为我们做了这次报告,紧接着他要马上赶回广州。本来想三位专家一起讲完再互动,但由于院士的时间安排不好,所以提前和大家单独互动三个问题,有什么想法需要和院士沟通交流的请举手。
  因为这期东莞有一个宜居城乡的建设,当时我非常胆大,在上面做了一些构想,中国人非常讲风水,实际上风水就是规划,您觉得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宜居、城乡建设和传统的建筑理念,和传统的风水理念之间有一种怎样的传承关系,有内在的延续吗?
吴硕贤先生:
  我没有研究过风水,但是抛开迷信不说,风水也有传统的生态理念,有其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绿色建筑要利用太阳能、利用风能,和科学选址,和周围的微气候、微环境都有关系。还包括生态、自然理念。我刚才讲到一些绿色建筑的适用技术,要从传统的、当地的建筑中去挖掘、吸取、继承,不一定完全照搬国外的高新技术。
  主持人:现在好像有一个苗头,各种建筑越来越怪,看上去很眩目,外观让人看了大吃一惊,但是这样的建筑用起来特别耗能。可是这样的建筑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谴责,还经常拿奖,不知道您怎么评价。
  吴硕贤:法国建筑界在2007年提出要彻底转变理念。特别欧盟在绿色建筑方面比其他国家都好,像英国,如果建筑师不懂得设计绿色建筑就没有资格当设计师,所以首先要转变理念,转变理念是很重要的过程,转变理念后人们就会去研究解决问题。比如过去我们对绿化不是很重视,以前在建筑基地用推土机把古树都砍掉,后来大家知道古树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念,甚至在室内也要保留,所以理念非常重要。
  主持人:东莞这些年来城市外观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美,汪洋书记在去年的一次城市建设会议上说到,城市外观越来越时髦了,但是也越来越没特点了,室内越来越豪华了,但是也越来越不宜居了。这种情况在未来通过设计方式和手段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改良?
  吴硕贤:很重要的是要走民主路线,国外的规划和设计项目很重视走群众路线,和有关的当地居民使用者,在策划阶段吸收他们参与,走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路线,使得他们的利益诉求,宜居诉求可以结合到规划方案中,这是前期的工作。
  建筑的使用和评价,一个规划项目,一个建筑环境,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他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哪些是宜居的,哪些做得对,哪些值得改进,如果只是随大流,重复错误的理念是不行的,所以要多听听使用者的意见,下一步再进行改进。
  非常感谢吴院士到东莞指导,并且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东莞的高层建筑不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像广州、深圳基本都采用玻璃幕墙,我想问如果不大量使用玻璃幕墙,接下来会有哪些更好的材料,或者使用的方向怎样?
  吴硕贤:这位朋友没有做专门的研究,据我了解有人做了尝试,比如在高层建筑里做双层幕墙,用洋葱效应,或者做一些LowE玻璃,通过一些材料在玻璃上做一些研究。
  从玻璃的性质、特性、构造方面做几层比较好,这方面要做一些研究,也要有实测依据,不同的材料一年的能耗能降多少。不同的气候区也不同,在温带北欧地区幕墙没有问题,但是在很热的地方,如果搞过多的玻璃,会形成温室效应,而且会大量消耗空调的能耗。
  张主任:能不能这样理解,未来建筑还是会以玻璃为主主材,只是会做一些改善,比如增加层数,怎样提高隔热性能,又使采光达到理想的效果。
  吴硕贤:对,遮阳也很重要,在玻璃外头、里头做遮阳,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遮阳很重要。
  这次非常荣幸有机会听到您推行绿色建筑的演讲。我听了以后很激动,真的说得非常好,我本来就是学习建筑的,以后对这方面会有更多热情,以后会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从事这个行业,真正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我希望吴大师能对我们在校的学生,未来做建筑行业的人,给一些建议,谢谢。
  吴硕贤:我刚才谈到了改革建筑学教育,规划师化建筑师要多在绿色建筑方面多学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要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更好的协作,协同创新很重要。一个规划设计方案,如果有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来参与,有其他专业的人参加后,图纸的技术含量、效果就不会不一样,规划师、建筑师是主导地位,但必须和其他专业结合,要虚心的向其他专业学习,把他们的意见体现在方案里。
  主持人:大家的意思就是广交朋友,扩展知识面,跨学科的活要多干,不能只学一个,否则协同效应发挥不了。
广东宏发建设集团路面集成技术员:
  我们公司每年要在东莞修很大量的公路,我想请老师指导一下,道路在绿色方面应该有什么好的走向?
  主持人:宏发集团是东莞最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公司,主要是路和桥方面的施工,他的意思是怎样把路和桥建成绿色的。
  吴硕贤:我不是搞路的,不太清楚,但如果谈路网,可以把步行的路网和自行车路到,及高速公路路网和地铁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不同的尺度有不同的交通方式,小的社区采取步行,稍大一点的用自行车。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规划时要结合一些结点,这方面香港做得很好,像香港的会展中心,从九龙到香港的轮渡码头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而且都有连廊,人从会展中心可以走到很多交通结点,在下雨的时候不用打伞,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像我们的骑楼,可以使人在雨天不受雨淋,在夏天不受太阳晒,但是我们却把很多骑楼拆掉了,这就不是宜居的。像我们通常从火车下来后要跑很长的路才能坐车,这也是不宜居的,而且非常耗能。
  主持人:路桥的建设,不是以车为本,要以人为本,一切照顾人的需要,估计就是绿色路桥了。
  技术员:有没有可以比较好的降低噪音措施?
  吴硕贤:有息声路面可以降分贝,还可以利用一些绿化带、声音屏障防止交通噪声对沿街建筑的影响。
  主持人:过于专业的问题不能让大师一一的做详尽解释,必须必恭必敬的到华南理工大学向大师请教,大师来一趟不容易,跟我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再一次用掌声谢谢大师。
  大师的理念非常好,但是再好的理念也得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才可能真正推进东莞建筑品质的提升。东莞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有没有一些可以拿出来分享的案例,接下来开始从东莞走向世界,走向中国之后,又从世界走回中国,从中国再走回东莞,先看一下,一个工地如果用生态施工的理念的来指导、推进,这样的工地会有什么变化,能不能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能不能带来其他的变化。
  掌声有请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晓冬和大家分享&绿色施工实践&。
工程师王晓冬: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下午好,我叫王晓冬,来自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很难有机会在这样的场合发言,非常荣幸。也很高兴能借此机会把我们中建五局的两个项目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一些交流。
  一个是海德广场,一个是北大资源御湾。我在海德广场担任总工程师,做了三年,北大资源御湾目前为止施工有一年时间。
  &绿色施工&的概念,近两年在刚刚开始,在施工方面和这次讲话的PPT方面都有一些局限,一些讲得不对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汇报的题目是&绿色施工实践&,我将从三个方面做介绍:一是工程介绍,二是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三是绿色施工开展情况介绍及图片展示。
  海德广场位于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就在东莞会展对面,地下两层,地下四层裙楼及两层37层塔楼组成,分别是酒店和写字楼,而且在34~37层由钢桁架连廊连接,整栋建筑呈&凯旋门&样式,寓意为&城市之门&。
  结果形式比较复杂,工程结构形式复杂,设有钢管柱、劲性柱、有粘结预应力柱、桁架梁、预应力梁、钢骨梁等诸多形式构件,几乎涵盖了民用建筑的所有结构类型。结构每层设计有24根单钢管柱,6对双钢管柱,钢管柱采用牛腿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每层连接节点达80个之多。
  北大资源御湾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171144O,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6808O ,高层地下室二层、别墅区地下室一层,地上由28栋3层别墅、3栋32层住宅、2栋28层住宅、2栋25层住宅、2栋一层商铺及1栋三层幼儿园组成。位于东莞市万江区中心片区,南临东江江滨公园,北临新华南.MALL生活城主题式购物中心。
  对绿色施工的理解
&&&  首先谈谈对施工现状的认识。
  &一是资源,施工的过程是对资源的占有使用,消耗量比较大,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都被大量消耗,材料基本占到施工过程造价的60%到70%。
  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建筑工地经常存在排污、扬尘、噪音及建筑垃圾,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我认为建筑施工的过程就是对资源的消耗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过程。另一方面,现在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材料的使用、资源的使用管控利用不到位,而且存在过度浪费的现状,对环境的保护更是意识淡薄,对绿色施工也没有标准和规范实行。在施工过程中,对绿色施工的推行有区别,有得做得好,有得做得差,良莠不齐。
  正是在这样一种现状下,绿色施工对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推行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以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环境,也就是&四节一环保&&&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材料及保护环境。
  六方面管理: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的保护。
  施工管理重点注重组织、策划、实施及完成以后的评价;环境保护方面包括扬尘的控制、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建筑垃圾的处理及保护;材料方面,制定一些材料的措施;节水方面,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及用水安全;节能方面,节能的措施、机械设备、生产、生活、办公临时设施对能源的节约措施;节地包括临时用地的指标,施工总平面控制图在策划过程中怎样节约用地。在这两个项目的推行过程中,以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作为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做好策划。主要有几方面开源节流的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绿色施工开展情况
  这是海德广场项目,除了主干道之外,进行了绿化,绿化效果非常好,减少了现场的扬尘,对施工环境也做了美化,在高温季节又能够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从造价来看,绿化的成本比较节约。
  这是北大资源御湾办公区的设计及绿化效果。除了需要绿化的临时道路之外的场地,尽量采用透水场地,运用碎石进行铺盖。
  我们在策划阶段提出临建100%可周转,保安庭、办公区、施工现场、库房都是可周转的,杜绝砌砖,使材料在下一阶段还可被周转利用,如果砌砖完工以后要破除,可周转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还没有建筑垃圾,可以减少材料消耗。
  这是办公区的整体形象,围墙也没有采用砌砖,做的是可拼装的围墙,可拆除,可循环利用,并且美观大方,做了三米高,外围设置了广告。我们还提出的临时设施工具化,从标准化向工具化转变,连接不是焊接的,而是以螺丝连接拼装,用完后可重新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在厂内都可周转,而且比较结实、美观。
  这是现场临时用电的二级配电箱,可整体调转或拆除调转,确保现场没有建筑垃圾,并且可以确保外观的整体形象。设备的防护门、电梯防护门、电梯门、主通道都采用工具化,不是项目加工制作的,而是由公司统一集中制作,从公司层面讲加快了材料周转,整体上降低成本,节约材料。光这几项可以为公司一年节约上千万。前期策划没有用砖砌一个库房,全部采用的是废旧的集装箱,租期每天6块钱,租一个集装箱作为库房使用,一个月也就180元。
  这两个项目地下水的循环利用做得比较好,像北大资源御湾,在现场施工的时候,首先有两个难题,一是地下水位比较高,二是现场条件全部是流沙,在基础施工阶段带来了很大困扰。后来在策划过程中,我们迎难而上,最后把困难变成了对我们有利的,地下水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基础施工阶段没有用一滴自来水,全部采用的是地下水。这是对地下水利用的图,前期做好策划,做好预留坑,对地下水进行集中利用。对地下室外挡墙的养护,我们采用了喷流系统,采用PVC管,PVC管本身也是可以周转的,混凝土养护到位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这是工人施工区,在这里专门打了一口井,地下水抽出来是很冰凉的,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居住环境的温度。这是配电房节能器的使用,减少用电能耗,节能增效。我们同时也在考虑能不能对运输设备做改造,这是我们在海德广场自己做的运输车,有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我们也申报了一项专利。
  这个是对方案的优化,后浇带,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大,后浇带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后浇带的钢管、模板、木枋材料的积压比较大,我们为了加速材料向上的周转,在方案上进行了优化,后浇带体制采用的是格子柱施工体系。
  这是我们对降温措施的改进,一开始采用薄壁钢管,后来采用了波纹管,波纹管比钢管每米节约20元,而且会减少施工难度,降温效果显著:接触表面积大和散热更快,降温效果显著。提高工效:节约材料和人力投入,大大缩短安装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我们把这项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QC成果也获得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
  这是环境保护方面,车辆的进出都有进出的严禁系统,砂浆搅拌机,减少了扬尘和浪费。砂浆集中搅拌,减少扬尘,减少浪费;砌块材料采用集中切割,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加强对绿色施工理念的推行,谢谢大家。
  通过推行绿色施工理念,他们的效益现在比以前高多了,光是统一租赁这一项,一年就省下上千万,给你们发奖金足够了,如果还有多的,给土木建筑学会资助点也挺好的。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施工绿色理念,整个建筑怎样建成一个有生命、会呼吸、能产出的建筑,要对建筑理念进行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东莞本土的高级工程师邝成子有发言权,他建了一个圣龙(音)幼儿园,我称之为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革命,这个革命究竟怎样,我说了不算,得让人自己说。
  掌声有请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专职专家、高级工程师邝成子为大家带来他的实践之谈&&从幼儿园的生态建筑所想到的。
高级工程师邝成子:
  各位领导、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从幼儿园的生态建筑所想到的&,这个题目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生态幼儿园的简介,二是我对生态建筑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大家看这个图,这个图是幼儿园的生态建筑,由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应业主的诉求,根据&感恩地球、敬畏自然、生态文明&的生态主题,进行指导、策划、设计的过程。
  这个幼儿园的建筑规模不大,园区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这个是鸟瞰图,这个是正门,建筑的体型有一种户型的立体感,连接两个三层的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这个建筑和其他建筑没有多大区别,原有的设计、施工图的审图、施工、验收都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有四个特点。
  第一这个建筑不耗地,整个理念把建筑物上面的土地,形成建筑后把土回复到建筑物的屋顶部分,真个施工过程是生态的,没有对城市的干扰。回复的土地大于建筑本身所占面积,1.1到1.2倍。土还是原来的土,地还是原来的地,与其他学科技术结合后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原来的生态重新回来,鸟还是原理的鸟,林子还是原来的林子,所有的田园风情依然存在。
  这个幼儿园从外面看几乎看不到一砖一瓦,几乎是一个原生态的地方,靠植物包裹起来,赋予建筑生命特征,这个建筑每天都变,和既有的建筑不同,使用若干年还是一个样子,但这种建筑生命会变,随着植物的生长,好像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春天发芽,夏天开花,还会有香味,生物的生命特征充分在这里表现出来。这个有生命的建筑围绕整个生命体,如果这种生态建筑成立的话,我们整个城市会恢复生命体。
  它是可呼吸的,生命的特征,通过植物,通过土样、沙地蒸腾,通过植物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呼吸的呼吸。
  它还是能产出的,原来农作物怎么长,和前面讲的绿化带有很大区别,绿化带是浅绿,不是深绿,但这个才是深绿,可以产出粮食,给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态建筑的链接资料
  高层也有成功的案例,这是外国的一个立体森林建筑;这个图是美国加州科技馆,也是一个覆土的建筑,去年获得了全球的唯一金奖;这个图是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策划的第二个方案图,也是生态建筑,以原地貌,这个建筑在湖边上,吸收了云南吊脚楼的元素,而且这个建筑上面一样是覆土,有利于重新恢复农耕。
  这个生态幼儿园的建筑对于绿色来讲,&四节一环保&的回应做了什么事情。
  一是节地,先借后换,恢复原生态种植;二是节水,这是绿色建筑的重头,这个项目的策划把水看得很珍贵,水是宝贵的,千方百计的把雨水留住,雨水基本可以做到全部的回收,从物理上设计了四个分散的雨水回收池,围绕这个建筑物,有一条三米到六米宽的小河可以进行雨水的回收,当雨水量不够的时候,还把红线以外地面的水往里面引,引到小河里面储备;三是节能,不用空调,利用人工降雨进行物理降温的原理,使用节能的灯具和再生能源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光伏板、风能等展示);四是节材,从健康、低碳、可化解、可循环的建材、装修的用材;五是环保,分为室内和室外的环境保护,除了进门那块20平方的混凝土地板,之外的都是透水的地面,可以进行湿地的保持,雨水回收和尿水的回用、人工降雨、植被等。
  这是一个竣工图,和现有建筑没有多大区别;这个图片是路面拍的图片,这是水田的构造,旱地的和农作物种植;这是室外环境的,这是小河、绿化、生态绿道;这是瓜棚种的效果;这是外围的人工降雨效果,雨水过滤后在整个建筑外围,可以使室外温度降低6度。这是室内装饰部分,在整个项目装修里是健康的、环保的,没有使用大理石、花岗岩、油漆、墙漆,都是圆木装修;这是室内,没有采用地板砖,也采用的是木制的。
  对&生态建筑&话题的思考
  &生态建筑&到底是什么建筑,首先是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它不算什么标新立异的建筑,只是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建筑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物多样化并存的理念,重新利用阳光、雨露、土壤、空气的能效。应用被动式建筑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为建筑重构了适合人与生物生存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是一种理性回归的覆土建筑。
  生态建筑是选择对大自然干扰最小的建筑。
  生态建筑考虑得更延伸,从建之前的材料怎么过来的,材料用了多少,都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后期拆了之后,材料可化解、可利用、可回收的有多少,我认为生态建筑同选材,对生命周期的前后更加重视。对于当前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缺少的不是金钱,不是技术,更不是政策,缺少的是对低碳、绿色、生态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基本行为准则的建立与培育。规划师、设计师要往这个方面加以提升,当形成一种职业道德时,很多都不是问题了。
  原有建筑、绿色建筑通常选用的方法是抵抗的定势思维,认为大自然的条件不可改变,比如夏天35摄氏度时是没有办法,要接受,有这样定势的思维。那么采用的方法,是把建筑与环境&断&的触底方法,什么保温板、LowE玻璃,有一种定势思维,研究的只是建筑本体和&小空调&的节能,如怎样解决围护结构的隔热问题,降低空调的能耗问题;生态建筑通常选用&调&的动势思维,更重视区域生态微气候的修复,把建筑与环境&通&的处理方法,改善外部环境以调节内部环境,比如生态修复技术、蒸发降温技术改良空气品质和节能问题。
  对比原有建筑,绿色建筑通常用的是加法,比如添加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这样会增加成本;生态建筑注意用减法,如何省去围护结构表面的饰面,降低成本。
  如果生态建筑(社区)都能把雨水留住,循环利用,那么对城市的给水、市政排洪强度、污水处理、环境保护会产生很大作用。生态建筑的&不耗地&、&能产出&的特点能够现实的话,生态建筑还原了原有的土地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生态建筑是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把我们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资源加以解决,把一些废物进行消化,那么会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变和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有几个矛盾,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矛盾,城市壮大与农村衰落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在生态文明(生态发展理念、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筑)得到调和,我们能否从中寻找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从生态建筑拓展到生态社区,再到生态田园城市(既有现代城市气息,又不失田园风光的理想城市)。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能够把一个幼儿园建成一个农耕的小区,能够从一个单体的建筑想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这说明东莞的确藏龙卧虎,本土的、一线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其实也已经达到了院士的高度,尽管今天没有得到像院士一样国家那么高的礼遇,但是东莞建筑人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方面的实践,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东莞的确可以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方面引领风骚,带动一次重大的技术和产业革命。
  我说过邝工的生态幼儿园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革命,把建筑与生活融为一体,把建筑与教育融为一体,从此让孩子们可以在自然生长的系统中学习成长,强烈建议大家抽时间去这个幼儿园参观考察一下,相信大家一定会今后的建筑施工、建筑理念、建筑实践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再次用掌声谢谢邝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建筑人,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东莞市科技局联合主办,由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科学院、东莞市建筑业协会承办,由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东莞市勘察设计协会联合协办的&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创新论坛到这里主旨演讲部分顺利结束,接下来给大家互动的时间。
  大家有没有什么要和两位专家交流的,也许你以后会节省上上十万,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沟通交流的请举手。
  我想问一下邝总,关于绿色建筑,在墙面上和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但是绿色植物很可能会带来一些微生物,藤蔓可能会引来野生动物进入室内,我想问是否会对人居安全构成一定影响。
  邝成子: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使用的植物的抗虫性是有选择性的,根据我们对使用案例的跟踪结果来看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希望大家共同往这个方向探讨。
  主持人:关于种的这些植物,都是正经八百到华南植物园、农科大请的不少专家,费了不少心思。
  主持人:看来大家领会得比较到位,估计接下来东莞到处都是绿色建筑,估计以后工地是绿色工地了,建筑是绿色建筑,小区是绿色社区,再往下走一点,东莞也终于要变成一座绿色城市了,为东莞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和日益提升的生活品质,大家应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和贡献给点掌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东莞的建筑人,&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创新论坛经过了三个部分的环节之后,至此圆满结束,深深感谢领导的关心,专家的支持和东莞建筑人的热情参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真正的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
&&& 当我们共同拥有这样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时,相信绿色发展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天做起,那么这座城市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高水平崛起和幸福东莞,也不外乎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果真如此,东莞就一定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一定是这个世界瞩目的城市,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违建拆除程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