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獐子岛事件件对员工有印象吗

您的位置:&&&&&&
证监会对獐子岛“巨亏”事件的核查及处理情况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或公司)于2006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等业务,主要产品为底播虾夷扇贝、鲍鱼、海参等。日,獐子岛停牌,称正在核查与底播增值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10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变化的影响,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该信息披露后,市场出现大量质疑声音,集中反映獐子岛涉嫌三年前虾夷扇贝底播苗种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等问题。
  针对上述质疑,我会已经要求獐子岛本着对投资者、对市场负责的态度进行自查,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并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出具核查意见。
  同时,我会组织由大连证监局牵头,广东、山东、湖南、云南证监局和深圳交易所派员参加,成立20余人的专项核查组,于11月10日至11月27日对獐子岛进行了现场核查。核查过程中,访谈了主要苗种供应商及公司有关岗位一线员工;调取了苗种采购、销售合同及苗种采购、验收、底播、采捕、抽测盘点等各环节的原始工作记录,查阅了有关明细账、发票、收付款凭证等单据,取得了主要银行账户资金流水;对獐子岛、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对银行资金流水进行了核对和追查,核实了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经我会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连证监局已经采取责令整改、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深圳证券交易所也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
  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我会已要求公司采取召开投资者媒体见面会的方式,予以解释和说明。
  我会注意到公司管理层已经承诺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司的损失予以补偿。我会将督促管理层切实履行承诺。我会鼓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公司因经营决策失误发生重大损失时,依法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公司损失,保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我会重申,上市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充分揭示公司风险。上市公司董监高应当增强勤勉尽责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獐子岛事件”呼唤中国的吹哨人制度|银行|A股市场|资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獐子岛事件”呼唤中国的吹哨人制度
  10月30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纸公告曝出了A股市场上又一个令广大股民跌破眼镜的“黑天鹅”事件――― 公告称,因遭遇北黄海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3年前投苗今年秋季即将捕捞的百万亩海洋牧场颗粒无收。一夜之间,獐子岛从一支连续盈利的绩优股转为巨亏8亿元、导致大量个人投资者和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人巨额损失的黑洞。
  “獐子岛”谜团
  “獐子岛事件”除了给投资人带来巨额损失,其背后的各种谜团所引发的猜疑和信心危机更是直接影响到中国股市的透明和健康发展。獐子岛距离大连市56海里,海产丰富,盛产海参、鲍鱼、扇贝等珍稀海产品,素有“海底银行”的美誉。当地海产养殖历史悠久,有理由相信冷水团这样的天气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作为一家市值超过百亿元,主营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和养殖加工的上市公司,难道竟没有任何应对这种可能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的自然灾害的避险措施?“海底银行”真如公告所称,被“冷水团”洗劫了8亿元吗?
  在越来越大的质疑声中,多方媒体记者陆续爆出与公司解释完全不符的调查结果。有身着獐子岛公司捕捞队统一服装的船员向相关记者透露,公司在2009年到2011年间底播苗种时存在大量掺杂沙子和瓦块的情况,而且虚报苗种数量,1000只苗种实际只有一两百只。而这块被种了沙子和瓦块的海域正是公司宣称遭遇了所谓“冷水团”的海域。
  从前期的银广厦、蓝田股份到近期的、獐子岛,A股市场这些层出不穷的奇葩事件对证监会的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投资者迫切希望证监会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在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化,行业专业化越来越高的现实下,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调查和审计工作,很难做到一网打尽。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世界各国目前都在大力建设自下而上的“内部人”举报制度,激励内部知情人士主动举报公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免“内部人”或“告密者”这样的名词可能传递的负面印象,美国民权活动家拉尔夫?纳德在70年代提出了“吹哨人”的说法――― 吹哨人这一名词很好地传递了为社会公义挺身而出的正面形象,被一直沿用至今。在美国,奖励和保护举报人的相关立法也被称作“吹哨者法案”。
  “吹哨人制度”在美国
  金融危机后,美国在2010年通过的“道格-弗兰克法案”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对吹哨人的奖励与保护政策,成立了吹哨人办公室,专门处理吹哨人的相关举报。如果吹哨人的举报信息帮助证券交易委员会或者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追回超过一百万美金的损失,吹哨人将得到这笔钱的10%到30%作为奖励。就在獐子岛事件爆发前的一个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刚刚宣布奖励一位吹哨人超过三千万美金,创造了自“道格-弗兰克法案”的吹哨人项目成立以来单笔奖励最高的记录。
  美国吹哨人制度的成功,建立在对举报人严格保护的基础之上。“道格-弗兰克法案”明确规定雇主不得因雇员帮助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调查而对其解雇、降职、恐吓、骚扰或歧视。如果雇员认为遭到雇主的报复,可以起诉雇主并要求赔偿。法案同时规定,吹哨人可以匿名举报,任何可能泄漏吹哨人身份的信息在该法案中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内的调查组成员都不知道吹哨人的真实身份。“道格-弗兰克法案”真正为吹哨者们免除了后顾之忧。
  “道格-弗兰克法案”的吹哨人项目自2011年8月份正式成立以来,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工作贡献巨大。委员会每年收到的举报信息持续增长,根据其年度报告,委员会在2013年共收到3238件举报,平均每天10件,支付给吹哨人总计一千四百万美金的奖励。如果按照法案规定的最低10%的支付比率计算,吹哨人仅在2013年一年就帮助证券交易委员会追回了超过1亿美金的非法收入。
  “吹哨人制度”的历史
  在金融领域外,美国利用吹哨人在监督和打击犯罪的制度上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历史也更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的建国初期。
  美国第一部保护吹哨人的法案于号,也就是《独立宣言》签署的两年后通过。而此后的美国于1861年爆发了内战,则为吹哨人制度提供了一个大发展的良机。
  当时的美国国内有很多商人大发战争财,通过欺诈政府谋取暴利。这些不法商人将瞎眼的战马、瘸腿的骡子、甚至哑火的弹药和不能射击的步枪以次充好,卖给交战的南北双方。一位商人在把长满蛀虫的棉被卖给军队后甚至公开宣称:“不管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把它以任何一个你满意的价格卖给政府!”而当时联邦政府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没有办法彻底清查这些徇私舞弊的行为,于是国会想出了“吹哨人”这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1863年3月国会通过《虚假宣称法》,正式立法保护举报私人和政府部门的不正当行为的“吹哨人”,从而对不法的商人和政府官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虚假宣称法》规定任何个人都可以代表政府起诉非法商人,并可以从政府得到的赔偿中分一杯羹。而《虚假宣称法》由于是在林肯总统任上通过,也被称作《林肯法》。
  100多年后的今天,《虚假宣称法》依然是社会监督政府行为的一件利器。在年间,美国政府依据《虚假宣称法》追回了389亿美元的损失,其中70%也就是超过272亿美金都要归功于吹哨人提供的举报信息。这其中大部分案例牵涉到政府的医疗保险支付、军事采购合同,以及其他的政府合同或定标项目。
  而在专业程度很深的制药业,吹哨人更是功不可没,在1991年到2012年间涉案金额最大的20例案件中,由吹哨人发起的占据了其中的18例,这其中就包括了2012年曝出的“葛兰素史克虚假广告案”。
  “吹哨人制度”的效益
  吹哨人的举报行为不仅每年帮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追回超过亿元的损失,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秩序,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在美国社会其他领域也是维护正义的重要力量。吹哨人监督政府的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利益,揭发医疗保险作弊案,维护食品安全,举报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中都有吹哨人正义的身影――― 比如“水门”事件中的“深喉”。
  “水门”事件中,正是依靠“深喉”所提供的关键幕后信息,才使得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最终黯然下台。“深喉”的身份在“水门”事件爆发后的30多年内始终是一个谜,直到2005年,也就是尼克松去世11年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才承认他就是“深喉”。
  而登上日美国时代封面,并被授予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的是三位女性吹哨人。这三位女性吹哨人中,包括揭发世通公司以及安然公司弊案,导致公司破产的前世通员工辛西娅?库帕和前安然员工莎郎?沃特金斯,以及举报联邦调查局对情报失察,从而错失了避免911事件发生的联邦调查局职员科琳?罗利。时代周刊的评选理由是“她们冒着巨大的职业及个人危险去揭露世通公司、联邦调查局以及安然公司的事实真相”。
  历经200多年,吹哨人法案几经修订,始终保证着吹哨人促进社会公义的精神得到保留和发扬。正如1778年的法案中所称: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监督社会,并将任何不正当作为、虚假及欺诈的行为报告相关部门。即使吹哨人受到正义精神的鼓舞,挺身而出吹响哨声仍然要承担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压力,并且随时要面对可能遭到的各种报复。对吹哨人保护和奖励机制的立法,不仅免除了吹哨人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吹哨人的利益,维护了社会公义,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了一种人人应该维护社会道义的公民价值观,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承担起“吹响哨声”的责任。为了纪念无数的吹哨人为美国的民主公义所做的巨大贡献,并且唤醒以及推动每一个公民对吹哨行为的支持,美国国会在2013年将每年的7月31日定为“全国吹哨人日”。
  獐子岛事件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证监会必须在经过严格调查之后给广大遭受损失的投资者一个清楚的交代。假如记者的调查属实,这场绝收就是4年前就播种下的人祸而非天灾。如果中国存在类似的吹哨人制度,无论是当初参与播种苗种的船员,还是了解公司虚报苗种、非法挪用资产的会计人员,甚至任何一个了解公司作假行为的员工,能够在法律的保护和奖金的激励下举报这种作假行为,投资者的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从而保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正性。
  刘源(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王健(经济学博士,美联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和任职单位无关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獐子岛事件核查结果未认定造假 董事长自赔1亿
12月4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大连证监局对公司开展了专项核查,未认定公司造假,但指出公司在海域收购决策、深海底播、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方面存在三大风险。同时,公司表示将采取包括董事长承担1亿元损失在内的四大措施,来对冲此次虾夷扇贝绝收&黑天鹅&事件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核查未认定造假
根据公告,大连证监局对獐子岛开展了专项核查,未认定公司造假,但指出公司存在三大风险:
一是公司海域收购决策存在瑕疵。公司2013年海域实际使用面积达到338万亩,是2006年上市时的5倍。海域面积扩大与公司虾夷扇贝苗种底播、海域使用金缴纳等后续支出紧密相关,在此过程中,公司未经充分研究即大幅扩增海域面积,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
二是公司深海底播缺乏充分论证。从2010年起,公司底播虾夷扇贝进入45米以上水深海域,2011年45米以上水深海域底播面积达68万亩,占当年底播总面积的53.3%,至2012年45米以上水深海域底播面积近120万亩。在深海底播过程中,公司仅由内部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调查,借鉴以往的开发经验即作出深海底播决定,未经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未进行深海底播实验即大规模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是公司存在深海底播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问题。公司对于由浅海底播到进入45米以上水深深海底播的经营环境变化事项,仅在定期报告中进行简单披露,未对相关风险进行详细披露及揭示。
另外,公司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对于市场所热议的公司是否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形,进行了否认。公司称,经认真自查公司2011年以来公司与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及其下属公司往来账簿及银行现金流水单据信息,公司不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形。
董事长自掏1亿承担损失
为了对冲此次&黑天鹅&事件的损失,獐子岛拟采取包括董事长承担1亿元损失、高管自愿降薪、高管增持股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等系列措施。
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与公司共度难关。其中,2000万元在此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1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在此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1年内到位。资金来源为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净回收资金1亿元(扣除相关税费)。吴厚刚承诺自上述股票减持完毕之日起剩余股票锁定3年。
同时,公司总裁办公会全体12名成员自愿降薪。其中,吴厚刚自2014年12月起月薪降为1元;孙颖士、梁峻、尤君、何春雷、曹秉才、邹建、孙福君、战伟、勾荣、张戡自2014年起年度薪酬降低50%;冯玉明自2014年起年度薪酬降低26%。上述降薪方案直至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恢复至受灾前五年()的平均水平(即不低于2.66亿元)为止。
除冯玉明外,总裁办公会11名成员计划于公司股票复牌后1个月内,出资不少于2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并承诺2年内不减持。
公司还推出了约776.20万股的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股票数量约占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1.09%,累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本文相关阅读衍生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獐子岛」事件后,所担负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质押融资会怎么处理?&/a&&br&&br&公告: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盘亏约7.6亿,盘亏额为上年利润的 7.8732倍。&br&不知道专业的会计人士都有何判断?都有哪些疑点?&br&&blockquote&10月30日晚间,停牌半个月的獐子岛发布了一份巨亏逾8亿元三季报,亏损原因为公司对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公司称,鉴于此次事项对公司影响非常重大,公司决定于10月31日召开面向媒体、投资者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公司股票将于11月3日复牌。&br&  据公告表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br&  受此影响,公司三季报财务数据为:1-9月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6.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1388.60%;基本每股收益-1.14元。&br&  根据公告,公司邀请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存货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所在海域的北黄海冷水团发生异常致使底播虾夷扇贝遭灾。受影响的主要是2011年度底播的海域及部分2012年度底播海域,2013年度底播的海域不受影响。受灾影响主要将体现在2014年度内,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不会持续造成重大影响。&/blockquote&&a href=&/company/scp_ggjd/tjd_ggkx/591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深海养殖业现“黑天鹅”事件 獐子岛三季报巨亏8亿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还有 2012 年财新网有一篇质疑的文章:&a href=&http://shangshanruoshui./archives/43287?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獐子岛——又一个蓝田股份?&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from &a href=&/people/taojuntongxue& class=&internal&&陶钧同学 &/a&&br&追加问题:&br&1、归结于冷水团的说辞是否存在瑕疵?&br&2、大华事务所用“捞”的方法测试认为会计处理合理是否能撇清责任?&br&&br&再补一个前几天一个人的匿名提问(神预测啊):&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北黄海冷水团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总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对黄海海域的海产养殖有什么影响?&/a&
衍生问题:公告: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盘亏约7.6亿,盘亏额为上年利润的 7.8732倍。不知道专业的会计人士都有何判断?都有哪些疑点?10月30日晚间,停牌半个月的獐子岛发布了一份巨亏逾8亿元三季报,亏损原因为公司对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公司称,鉴于此次事项对公司影响非常重大,公司决定于10月31日召开面向媒体、投资者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公司股票将于11月3日复牌。  据公告表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  受此影响,公司三季报财务数据为:1-9月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6.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1388.60%;基本每股收益-1.14元。  根据公告,公司邀请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存货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所在海域的北黄海冷水团发生异常致使底播虾夷扇贝遭灾。受影响的主要是2011年度底播的海域及部分2012年度底播海域,2013年度底播的海域不受影响。受灾影响主要将体现在2014年度内,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不会持续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我只能说,獐子岛该项会计处理非常草率,对灾害原因调查非常不负责。让我们先看大华事务所对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专项说明。专项说明中提到,獐子岛公司于日至10月12日进行了为期28天的秋季存量调查,并公布了对2011年和2012年底播的虾夷扇贝的调查数据。这组数据采用的抽测面积是平方米,我们把它换算成亩:接下来看看大华的会计师的工作。大华会计师监盘日期为日至25日,参与了3天,监盘结果如下:先看看两次检查的时间长度。大华会计师的监盘仅在3天内就完成了百倍于公司自己为期28天的存量调查工作,先看看两次检查的时间长度。大华会计师的监盘仅在3天内就完成了百倍于公司自己为期28天的存量调查工作,这说明公司自己的调查工作非常不到位。那么,獐子岛公司根据什么进行会计处理呢?专项说明中说到:獐子岛公司根据 2014 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调查报告及关于放弃对部分海域采捕的决定,于 2014 年 9 月末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对 2011 年 度 底 播 虾 夷 扇 贝 760,834 亩 , 账 面 成 本586,425,617.20 元,予以核销,计入营业外支出。对2012年度底播虾夷扇贝295,750亩,账面成本148,193,732.67元,予以核销,计入营业外支出。对2011年度底播虾夷扇贝430,220亩,账面成本300,601,457.51元,计提 283,050,000.00 元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看到了吗?公司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就进行了会计处理。而自己调查的面积(6.21亩和2.43亩)分别只占相应底播面积的0.000816%和0.000822%。这好比,一亩稻田中,发现半个稻穗是空的,就断定整个稻田无产量,放弃收割。这是多么的荒唐!对此我只能说这个存量调查报告非常草率!依赖这个存量调查报告就进行会计处理,更是非常不负责任!大华在这件事上也不忘撇清自己的责任。专项说明中谈到:1、大华会计师按照规定执行了监盘工作;2、监盘数据与公司存量调查报告基本吻合;3、公司关于核销和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符合规定。专项说明中没有提到什么呢?会计师没有判断是否应该核销和计提跌价准备,因为这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懂审计的在这里应该会心一笑)接下来看看獐子岛发布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这完全就是一份拼凑的辩解为什么这些扇贝会死的文章,而并不是调查真正原因和找到解决办法的报告。先看看与会名单吧:接下来看看会议纪要中几个“共识”:接下来看看会议纪要中几个“共识”:1、所谓的“水温波动幅度高于历年平均水平”,根本无法推论出“对虾夷扇贝生长生活产生影响”。獐子岛养育的虾夷扇贝,是生长在海底的。这里拿出“5套综合观测浮标和30套潜标数据”,完全跟虾夷扇贝的生长环境无法匹配。后附的图也仅显示了一套数据,并且不知道到底是哪套数据。2、数据显示“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的水温“变化较大。前面一段的”专项说明“中提到,獐子岛受灾影响最大的是2011年底播海域,位于獐子岛南面及西南面,总面积76万亩;其次是2012年底播海域,位于獐子岛西面,总面积30万亩。这里完全没有解释2011年底播海域的水温数据。其次,仅凭一个”12号潜标“就得出水温波动很大的结论,未免太过草率!3、文字写”2012年5月到2014年8月“,而附件显示的却是2010年和2011年数据,属偷换概念。凭两年数据就得出扇贝最佳生长期缩短这样的结论,分析能力未免太低下了。4、无法评论。从这些”共识“中可以看出,这个会议纪要根本就是一个苍白无力的辩解材料,目的就是给大家”交差“。最后,我们查询虾夷扇贝养殖技术:虾夷扇贝为大型冷水性、高盐贝类。原产于日本、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自然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生长温度范围5~20℃,15℃左右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5℃生长缓慢,到0℃时运动急剧变慢直至停止;水温升高到23℃时生活能力逐渐减弱,超过25℃以后运动很快就会停滞。结合北黄海冷水团的信息: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9.3°C。那么,在北黄海冷水团可能覆盖到的区域,究竟是否适合养殖虾夷扇贝?獐子岛管理层是否明知不适合养殖而故意为之?!
父亲是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老员工,全家獐子岛人,家中亲戚四五个都在集团公司工作。下面说正事儿: 首先公司内部贪腐严重,重点在这个扇贝海胆鲍鱼海参等海鲜的底播苗无法准确查数,有巨大的贪腐空间,据说千万级别(据说,不准确)。11年的底播苗表面是苗,下面全是厂区周围捡来的石头网往海里洒,厂区周围方圆一公里的石子儿都被拣没了。可见在底播苗上的做了多少手脚。苗少,死亡率本来就高,自然产不出贝。 其次,公司管理不力,任人唯亲。这也是导致贪腐的重要原因。大家去看看公司高管里有多少名字带吴厚二字的就明白了。吴厚刚之前当过獐子岛镇的镇长,发展企业之后也干的不错,说明其有一定的能力水平,然而吴家的其他人就没有吴总这么高的水平了,这从下面的员工的评论就可见一斑。能人上不去,庸人独占权。权力在庸人的手里只能滋生腐败。一线的员工尤其加工厂连周末都很少休,没有加班费。而无能的管理者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应该如此。如此管理的公司是早晚要出事的。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爆炸性新闻。其实员工心里早就有数了,根本没播下去苗,怎么可能长的出贝呢。另外,由于这几年的养殖,海底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复当年了,底播苗的死亡率越来越高,有的地方甚至已经产不出成品了。 鉴于家中有人在公司工作,这属于爆料性质,所以匿名了。 哦还有,12年的苗也很少,所以估计到了15年打捞上来的时候也没什么货。。。13年之后就会好了。
手机发的答案不知道去哪里了,等电脑重来发一遍本人水产养殖学本科、硕士,第一次在知乎上写评论,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还是匿名了吧,老板在业内小有名气,与獐子岛也有很多来往,因此对这个企业有所了解。再次申明,回答的不好,勿喷。第一次看到獐子岛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我在某网站上写了一个评论,主要是对其中提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质疑。我再把这些疑问提出来和广大知友进行讨论。第一,我看到獐子岛发布的消息说,前三个季度都在盈利,我有一些疑问。水产业和其它行业有些不同的是,市场上的任何波动立马会对这个企业收入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可能去年数钱数的手发软,今年亏得血本无归。因此,在水产行业,相对于獐子岛这样的大企业,很多小企业风险可能更小。因为这些小企业或者家庭养殖户在看到今年市场不好的时候,立马更换养殖品种,从而避免亏损。而大企业的灵活性要小得多。回到正题,獐子岛是一个以海参、鲍鱼、海胆扇贝等高等海鲜养殖加工为主的企业,在前几年,这些高档消费品还有巨大市场的时候,他们可能赚了很多钱。本人硕士期间从事海参健康养殖的研究,因此对于海参市场有一些了解。所以在后续的讨论都已以此为例,其实无论是獐子岛提到的虾夷扇贝也好,还是海参也好,其实情形都差不多,在前几年,海参市场好的时候,成品价格高的离谱(这么高的价格,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消费得起),海参的养殖利润在300%以上,见到过很多一年暴富的例子。随便找个池塘,就算是门外汉,随便养养都能赚钱。正是如此,山东沿海,都被各种海参养殖池塘所占据。优良的养殖区域没有了就找不是那么好的,最后甚至有人将海参养到了江苏盐城一带,以前无人问津的沿海滩涂立马成了摇钱树。海参有其自身傲娇的特点,不仅要冬眠还要夏眠,温度太低,停止进食,夏天水温太高它也会夏眠,停止进食。不仅如此,海水盐度对于海参也有很大影响,江苏大多数沿海地带并不适合养殖海参(因为温度和盐度的问题),但是这么多人跑到江苏抢这些不适合养殖海参的地盘来养海参,可见其海参养殖利润有多高。但是,从去年开始,高档海鲜市场不行了,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海参鲍鱼等高档海鲜可是被划进了红线之类的。没有这些“达官贵人”的消费,市场需求变小了。加之前几年大家蜂拥往这个圈子里面挤,产能过剩。去年海参苗的价格就已经和成参价格一样了,因此,这个圈子里面的人,都在赔钱。习大大高压反腐之后,高档酒楼生意都很惨淡,这些高档海鲜最大的消费全体没有了,价格自然也就低了,养殖企业自然利润就少了,甚至存在亏损。还有一个背景,前一段时间,央视曾经报道了北方某海域由于海参养殖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新闻。这让我想起了06年的“多宝鱼事件”。同样是抗生素问题,对于之前红红火火的多宝鱼养殖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新闻对于本来惨淡的海参养殖业是雪上加霜。当然,业内人士,都知道,早在几年前,央视就对这个新闻选题进行了采访,只不过当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报道出来。这则新闻出来之后,獐子岛集团也作为行业领袖出来做了一些不济于是的危机公关。目前,以前养殖海参的企业大多数都改养其它品种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对其说的前三季度盈利有一些疑问。当然,他可以以来于出口等手段,但是獐子岛采用的海洋牧场的经营方式(即将海参苗种、鲍鱼苗种放养到大海之中,然后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养殖)养殖周期相对于池塘养殖要长一些。在行业最鼎盛的时期买到了高价的苗种,然后在不景气的时候上市,我想赚钱的确是有难度的。看到答案里面说的,公司内部贪腐,放苗弄虚作假等手段,这应该是真实的,因为这个圈子就这样,不光他们一家企业这样做。第二,出息新闻发布会当天,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是中科院海洋所的刘鹰研究员。刘老师从事的是水产工程学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换句话说,他并不是海洋环境方面的专家,其关于大洋冷水团的观点是否专业,不得而知。可能有人会说,他只是诸多专家中的代表,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诸多专家是哪些人吧。看到答案中有人找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中罗列的专家,排在第一位的是杨红生研究员,他研究领域集中在贝类免疫相关研究方面,随便找个数据库,搜索一下杨老师的论文就能印证我说法。他在该软体动物免疫学领域还是小有名气的。排在第二位的是张国范老师,张老师名气应该是这些专家里面最大的,其课题组率先测出了太平洋牡蛎的全基因组,发表了一篇nature论文,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篇nature文章是用钱砸出来的,而这里面就有獐子岛砸的钱。这个观点在百度上面也能轻松搜到,张老师自己对媒体讲的,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百度一下。为什么这些专家都不是所谓的海洋气候领域的专家,但是都出面为獐子岛站台了,大家自己去想吧。再次声明,本人水产养殖学出身,对于经济不懂,文笔也不好,只是从业内人士的角度说了一些我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附 看到有些说法我也是醉了,审计去海域打捞,虾夷扇贝死了怎么捞的起来?恐怕应该和真相一起沉入大海了吧
深耕大数据。招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獐子岛扇贝绝收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