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仁我爱你的藏头诗藏头诗

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入学面试考亲人生日难倒考生 家长质疑题奇葩发布时间: 点击:3923“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17日,在武汉市第六中学国际部招考现场,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高中入学面试题,令200余名前来报考的初三学生张口无言,近九成学生答不出来。现场有家长质疑,这是考家长还是考孩子?&&现场亲人生日噎住九成考生“请说出你的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武汉六中国际部招生中文面试中,这道试题是“规定动作”,在听到主考老师的发问后,多数先前应变如流的学生“卡了壳”。“我只记得爸爸、妈妈的属相是什么,生日是哪天还真记不起来。”考生小周望了望坐在一旁陪考的爸爸,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这个……我爸爸的生日好像是6月份吧,妈妈是跟我一个月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生日不知道。”考生小李回答。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几乎很少有考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更别提隔代长辈的生日了。据校方统计,当天参加面试的200名学生中,9成学生都被这道题难倒,没有过关。&&反应家长质疑考题“奇葩”“真没想到校方会出这样的题目。”“这题真‘奇葩’,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外公外婆的生日连我都不记得了。”面试结束后,一些家长议论纷纷。令家长觉得“奇葩”的题目,还有与此类似的一系列随机问题,比如“你了解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吗?”“你了解最近他们工作上的困扰与喜悦吗?”“他们与你交流过他们的烦恼吗?”考生的回答令校方都不太满意,很少有孩子说起自己的父母能侃侃而谈。“这是考家长还是考孩子?既然是考查孩子的能力为啥总问跟家长有关的事情?”家长张先生因为孩子在这些题目上表现不佳发出质疑声。“这些题目孩子回答不出来应该怪我。”家长刘女士则有些懊恼,她说自己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本来就有点逆反,“平时我也只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很少与她谈自己的情况,我怕说多了她不耐烦呢。”学生称能记住朋友生日一些没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表示,他们也觉得很惭愧,“不要说让我给父母庆祝生日了,就连他们具体是哪一天过生日,我都不知道。印象中,好多年他们都没过过生日了。”一考生说。“主考老师问我这些问题时我愣住了,应试准备时还真没涉及这样的内容。如果他问的是我的好朋友的情况,也许我还可以回答上来。”男生小胡说,自己平时更喜欢向朋友倾诉烦恼,不愿告诉父母,怕让父母操心,和父母的沟通就越来越少了。校方称为促进亲子交流对于面试考题,参与主考老师张智圆认为:“一个受双亲哺育培养十余年的初中毕业生,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可谓殚精竭虑,可孩子却连记住父母生日这样最简单的事都做不到,这个小小的问题折射出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初中生连父母生日都不知道,是不用心、不关心父母的表现。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以后出国深造时,远隔重洋的他们还怎么能对国家、对父母有一份责任感、有一份家国情怀?”武汉六中国际部执行校长刘燕海认为,出这道面试题并不是要考倒学生和家长,也不会作为录取的硬指标,而是希望以此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观点家庭教育不能重智轻德参与面试的外籍教师Steven说,在西方,孩子与父母之间就像朋友一样,谈起对方都会有许多话要说。中国孩子对这类问题的反应令人吃惊和不解。华师一附中教育心理学老师蔡群认为,中国人自古讲究孝道,其实就是责任感,“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天下。孝是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的基本品德。”“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树根是家庭教育,主干是学校教育,枝叶是社会教育。”武汉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十分重要,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升学率一路飙升,若学生不知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使命与责任,到头来仍旧是失败的。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村民办幼儿园每天只收一元钱 欠债10万余元发布时间: 点击:200211年前,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路街道褚庄村(原曹镇乡褚庄村)村北头苗张路西侧是长势喜人的水稻田;东侧是全村最低处、深有1.5米的一片水洼地,一到下雨天这里便成了村里的“小湖泊”。11年后,西侧庄稼喜人,一到盛夏蛙声一片;而东侧也成了播种希望的地方,两百余名留守儿童的笑声常常从这里飘出。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该村今年58岁的村民刘芹。“我就想给留守的孩子们一个‘家’。”3月1日,记者走近刘芹,感受她对留守儿童的那份爱。水洼地上构建“爱心梦”2003年,褚庄村及周边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构成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正是这一年,褚庄小学学前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另谋“去处”的问题。“不少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如果学前班再没了,他们的学前教育问题就真成问题了。”刘芹心里萌生了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家的念头。与刘芹的想法不谋而合,2003年夏,禇庄村委会领导也找到了刘芹,想让她继续把孩子们教下去。校址选在哪里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左思右想的刘芹想起了村北头那片“小湖泊”。“这两亩半水洼地原本就是荒地,不如把这里变成校园。”她的想法得了村“两委”会、乡政府的支持,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刘芹开始在这片水洼地上构建起了她的“爱心梦”。一砖一瓦校舍情解决了校址问题,怎么把这个“小湖泊”填平是个新的难题。正在这时,她有了“新发现”。“那些年,城里有些拉建筑垃圾的车会在夜里悄悄来到农村田间地头的路沟里倾倒建筑垃圾。头天夜里人家刚倒完,第二天她就慌着拉着架子车去挨沟找,生怕有人抢走了这些‘宝贝’。”刘芹的丈夫张遂志这样回忆说,后来有些建筑垃圾就直接倾倒到这里。就这样,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这个“小湖泊”填平。之后,校舍怎么建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孩子他表哥是搞建筑的,俺家老头儿也会泥瓦活儿。孩子他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壮劳力也不少,都喊过来帮忙……”刘芹几乎把能用的亲戚朋友全凑到了一起。此外,两个女儿也被刘芹“任命”为“建筑队伙食长”。“她把对孩子们的爱当成了全家人的事业,都得跟着她一起干。”张遂志伸出了皲裂的双手说。24张午休床的记忆由于资金不到位,孩子们没有可以休息的场所。2005年,她一边筹借资金建着孩子们的休息室,一边琢磨着咋给孩子们再弄来些午休床。听说市区一所学校要清理一批旧床,她喜出望外,当天就招呼丈夫、大女儿和女婿以及小女儿和儿子6个人拉上3辆架子车,顶着炎炎烈日,从早到晚往返4趟拉回了24张床。幼儿园已办近10年了,每年接收孩子200多名,可时至今日刘芹还欠外债10万余元。“办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不是为了赚钱。”刘芹说。建园之初,刘芹坚持按照“一天一元钱”的标准来收费,这一块钱,还包括了中午孩子们吃饭的费用,算下来,一个学期费用不到200元,直到现在,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平均费用也不过300元。“几乎是公益性质的!”家长张学文感激地说。而提起刘芹对孩子们的关爱,家长们更是赞不绝口:“去年秋天俺买个打玉米机,忙着出去赚钱,孩子放刘老师这儿几天,管吃管住没要钱。”学生家长张清彬说。“俺俩口都在市里打工总是回去很晚,最晚的一次都快半夜了,等俺赶到时刘老师已经喂完孩子晚饭、给孩子洗完搂住睡着了。”村民张民回忆道。3月1日下午,采访离开时,褚庄幼儿园整齐的校舍很是醒目,紧邻校舍的一条又深又窄的小水沟还依稀能让人联想起11年前这里那片占地两亩多地、深有1.5米的水洼地……□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李修乐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小学教材古诗去留之争:专家吁诗教应入童蒙发布时间: 点击:1713日前,上海一年级语文教材对古诗进行调整,引发网友对“减负”、“文化传承”等话题的关注。有专家呼吁,作为一种童蒙教育,古诗词未必是负担,应让孩子更早接触。&&&&小学教材古诗去留之争:“删除”实为调整&&&&8月下旬,上海媒体刊文称,上海新版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持续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感叹,古诗不该删。&&&&当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人士回应称,古诗并未退席,只是不再以书面形式呈现在教材中。古诗的学习将在备课铃、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通过学生听录音磁带或跟师诵读的方式进行。古诗从课本转移到磁带,就是为了让学生不用费力认字,而是通过优美的诵读,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如其所言,所谓的“删除古诗”,是对教材修订的“误读”,实为对学习顺序的调整,“被删”的古诗将在高年级出现。有专家称,在小学一年级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对语文有一些感性认识,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再强调背诵和细读,古诗词也将在高年级教授,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此后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与上海教材“瘦身”形成对比的是,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北京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同时,作为新版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主编,任翔澄清,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我们不是听了习主席的建议才修订的,只是巧合。” 另据北京市教委消息,任翔所在团队编订的教材,只是在北京部分区使用。&&&&最新消息称,目前“北京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已经送审,预计最终古诗词数量上下两册共计6至8首。&&&&此间,多家媒体对当地的小学语文古诗存在状况进行了报道。如在广州,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少,只有一篇古诗《静夜思》;在江苏,一年级语文课本将从明年秋季学期开始改,难度会降低,但不会删除古诗部分;四川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版本不一,各版本对古典诗词均涉及不多,仅为补充性的涉及。&&&&古典诗词是童蒙教育:应让孩子上小学前就接触&&&&就在小学教材古诗去留争议四起之际,9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的时评,称“那些美妙蕴藉的诗词诵读,不独培养出中国孩子典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在东渐的西学面前,‘国学’不得不退了一箭之地,才缩头缩脑起来。”&&&&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也发文表示,在教材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加入古诗文,这就如习近平所言,“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王旭明看来,这本来是教育、也是语文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知名学者张颐武则刊文强调了“诗教”的重要性: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学诗则不可缺少。&&&&“实际上,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张颐武同时表示,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现代白话文;另一方面,一些诗词并不难懂,将其选入课本是非常适宜的。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张颐武说,一些浅近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小时候懂一些,长大成人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所以,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学者于丹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在小学时才让孩子们读、背古典诗词,其实对孩子来说已经晚了。”&&&&于丹说,古典诗词有节奏有韵律,这是一种童蒙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上小学前就接触,这样也容易培养出爱好。小孩记忆力超好,背下来一辈子受益。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40多名大学生挑战5元过一天 仅8人挑战成功发布时间: 点击:24895元钱可以买5个包子、两瓶水,或是一顿早餐,你能用5元生活一天吗?外国语学院举办的“5元城市生存挑战”活动,吸引了校内外共40余名学生参与。前日下了一整天的雨,也让活动困难不少。截至当日下午5点,仅8人挑战成功,其他30余名同学不少是“中途破产”,或是提前放弃比赛。“鸡汤组”不到四小时就“破产”前日上午8点,在西安交通大学南门,洪振瀚和现场几位同学决定联合参赛,“我们每人5元,那5个人就有25元了。”这时天空飘起小雨,让他们灵机一动:要不去批发点一次性雨衣卖吧?为省5元公交钱,“鸡汤组”的5位同学决定走着去。他们在市场以每个1元的价格买了15个一次性雨衣,并乘车来到大雁塔南广场。但一直到中午12点多,一个雨衣都没卖出去。随后,不到4小时就破产的“鸡汤组”用仅剩的5元钱坐公交返校。“宣松组”卖纸巾挣钱吃了炒菜宝鸡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侯梦媛一早从宝鸡赶来参赛,和西安交大的宣松涛等4人联合组成“宣松组”。侯梦媛提议:“咱们卖纸巾吧,一条纸巾只要几块钱,拆开一小包卖5毛钱,东西实用又不贵,也好推销。”这个提议得到了组员的一致认同。他们在小商品商城的超市内以2元每条的价格购买了5条纸巾,每条内有10小包。“宣松组”第一次投资10元购买的5条纸巾很快就卖了25元,后来再用这25元买了13条纸巾(商家优惠1元),在推销完40小包纸巾后,又冷又饿的组员一致决定将剩余的9条纸巾以3元的低价售卖,最终五个人挣了37元,共结余62元。下午3点,“宣松组”在一家小饭馆里,花53元吃了炒菜。“尚琛组”一顿早饭花光“身家”“每人一碗豆浆,两根油条,就花了10元,”方润泽和唐文博的“尚琛组”在刚出校门的15分钟内,就花光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已然身无分文的“尚琛”组,决定到校园周边商店或快餐店做小时工,但询问附近的商店都不缺人,快餐店也表示必须提前申办健康证之后,他们悻悻而归。方润泽回宿舍午休,随后,唐文博在交大校园内一家经常光顾的咖啡馆找到一份洗杯子的工作,一个小时8元,但唐文博因不好意思收店主给的薪水,将报酬换成了一杯柠檬茶。学生总结让大学生知道生活不易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划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32班班长唐凌和宣松涛说,虽然5元真的很少,但现在世界上仍有很多人一天的收入还不足5元。他们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学生知道生活的不易和挣钱的艰难。据《华商报》报道(北京晨报)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河南一学校逼“后进生”读职高:不去就交押金发布时间: 点击:3063眼看中考就要到了,不少初三学生都在紧张备战。但数日前,驻马店汝南县一中学的几名初三学生联名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因为月考成绩倒数100名,老师“劝说”他们上职高,有人中考前不得不离开初中校园。反映因成绩差被劝读职高小李(化名)是驻马店市汝南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因为今年在学校的月考中排在倒数100名,“老师让我们去读职高,或者回家,想继续上学先交1000元押金。”据该校学生反映,在这场“分流”中,被老师劝说去读职高的,包括前两次月考倒数100名的学生。“被规劝学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成绩差,在老师眼里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会影响升学率。”一名学生分析说。“当然,有部分学生是自己主动走的,但更多的还是希望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一名曾经被劝读职高,交了1000元押金继续留校学习的同学说。“学校说,如果能考上普通高中,这1000元退给你;如果不能,这1000元就交给职高当学费。”学生自己的人生 自己来负责学校为何赶在初三临近毕业的当口儿对部分学生进行分流?一些学生的说法是,将差生分流到职高,既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又解了职高“招生难”的燃眉之急,一举两得。但律师钱建彬认为,将初中还未毕业的学生劝出校园,涉嫌违犯《义务教育法》,学生和家长可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有学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有时也想用《义务教育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早就说了,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我们的义务教育就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都是为考学活着。”“我们自己想上啥学校为啥不能自己选择?我们的人生该由我们自己负责。”小李的同学小罗(化名)说。学校劝说是为学生好学校是否真的如学生反映的那样,劝成绩差的去读职高?5月26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与该校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该工作人员说,职教分流是汝南县教体局定的政策,劝说成绩差的学生就读职高的情况属实,但学校并没有勉强,只是帮学生和家长分析分析情况。“成绩太差,读普通高中没有前途,我们也是为学生考虑。但并没有逼着他去(上职高),他不想去就算了,还接着上课。”该工作人员说,所谓的1000元押金到最后还是会用到学生身上。“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肯定是为学生好。”该工作人员表示,但学生和家长们有抵触情绪,他们的观念转变不过来,觉得上职高丢人,“即使是倒数第一的学生也不愿意去上职高。”教育局职业教育面临困境“在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还是上不了台面。”5月23日,汝南县教育局分管初中教育的一位副局长说。“实事求是地讲,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上传统中的高中和大学毫无意义。我国现在缺少的是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在未来更容易生存。”他说,但家长感觉孩子上职高丢人。“虽然职业教育面临困境,但读不读职高是家长和学生的自愿选择。强迫学生上是明显违规的,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不愿意。”“但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却是一个大问题。”这位副局长说,“也许考试制度改革,让职高的考试和普通学校的考试一同进行,家长和学生们才可能改变现在这样的看法。”河南商报记者 程时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你的藏头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