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太空轰炸机的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意义是什么?

给中国战略轰炸机算笔细账 需耗资上千亿美元
中国远程战略轰炸机,面纱尚未揭开,图为美国诺斯罗普公司LRS-B轰炸机广告。战略轰炸机效费比、多用途性和战术灵活性比弹道导弹高的多。7月7日,中国国家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用一整版篇幅刊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海外谈中国”的语气讨论了中国可能正在研制新型远程轰炸机的情况,文章里还提到了多位中国军事专家对于战略轰炸机的见解。这被许多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开始研制战略轰炸机的风声。要知道,近十年来中国网络和媒体上关注的很多“秘密武器”最后都被证实是真的——十年前中国军事刊物谈论“反舰弹道导弹”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不过是个科学幻想,现在它已经成了科学现实——当中国官方媒体开始谈论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大家都觉得“这事有戏”了。 有一种意见认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是吞金兽,中国养不起。也有人认为,中国早已拥有轰-6战略轰炸机,未来再研制一种轰炸机也没有什么稀奇,贵不到哪儿去。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根据笔者的推算,我国如果要研制一种理想的战略轰炸机及其全套作战系统,可能需要在未来15年内花费1050亿美元,这笔钱平摊到每年,相当于2015年我国军费支出的4%,比一艘航空母舰不遑多让。而这其中,轰炸机本身的研制、制造、维护使用成本,却仅占总费用略超一半。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造远程轰炸机,中国的轰炸机是什么样子?笔者上面所说的金额是否信口开河?接下来我们一一说明。 战略轰炸机有何意义 战略轰炸机是从意大利人杜黑写出《制空权》的时候就受到推崇的武器,它与此前的所有武器相比最大的革命性价值在于不受影响地飞越正在交战的双方军队头顶,直接把死亡和毁灭带到原本安全的后方地域。在二战中,美英对德国、日本的战略轰炸就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千机大轰炸、火烧东京这些轰炸行动严重破坏了德日两国的战争潜力,缩短了二战的进程。冷战时期,美苏将战略轰炸机作为“最后摊牌”前的“最后警告”手段,因为轰炸机即使已经飞向目标,也可以被召回,不像导弹那可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今天,在精确制导武器普及化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的面目模糊了,在美国冷战后的历次战争中,都将战略轰炸机作为一种战术武器使用,用来打击前线战场目标,只是发挥它载弹量巨大的特点。冷战后仅有的一次传统“战略轰炸”,就是美国对南联盟的打击行动,那次战争中,《制空权》一书近百年前提出的仅靠空军打赢战争的想法首次得到实践。 在中国,如果从当年国民党空军的马丁B-10轰炸机远征日本撒下传单开始算起,战略轰炸的概念也已经相当老。新中国制造的轰-6轰炸机虽然仅能算中程轰炸机,但由于其承担着核打击的使命,因此也可算是一种战略轰炸机。甚至,观察者网的一位专栏作家告诉笔者,我国更老旧的轰-5式轰炸机也曾在90年代对台湾民众和军人产生了“战略威慑”效用,这种老式轰炸机具有携带3吨“铁炸弹”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这种“没准头”的炸弹甚至比精确的东风导弹更具威慑力。而美国和俄罗斯近几年经常用战略轰炸机来互相“秀肌肉”,也是冷战时代“超级大国游戏”的继续。 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次“战略轰炸”的尝试,可惜由于飞机性能问题,只能携带传单 对德国的千机大轰炸 从军事角度而言,中国研制未来战略轰炸机有两重意义。首先,当然是威慑那个欠了中国一屁股债,还常常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国家了,近20年来他们可没少威胁我们。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不可能永远用轰-6去充当其中的一个支柱。其次,从实战角度而言,大型远程轰炸机也确实是我军作战能力的短板,要真正拥有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远程轰炸机必不可少。最后,从心理角度而言,对于很多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和地区的潜在敌对分子而言,发射架上的导弹他们看不见,但战略轰炸机巨大的阴影,和它随时可能投下的重磅炸弹,却是他们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得到的,或许这也是美俄对于“战略轰炸机游戏”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对于“震慑”这个目的而言,战略轰炸机的恐怖阴影和无数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效果甚至比精确的“东风”导弹还要好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是什么样? 关于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近几年来的探讨已有不少。笔者认为,按照近年来“有根据的传闻”,大概可以推测一二。 首先,根据现代航空技术和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任务需求,大致可以推断中国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尺寸、重量、航程、飞行性能等的大概需求。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要执行的作战任务和美俄一样,具有“核常兼备”的特性,作为一种要满足“战略威慑力”要求的大型飞机,它应该具备跨洋飞行能力。那么其作战半径就要超过10000公里,甚至达到图-160令人咋舌的14000公里的水平。考虑到未来空射巡航导弹射程或许可以提高到公里,那么考虑打击美国本土的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或许可以稍稍降低这航程方面的要求,但至少也不应低于10000公里。 图-160拥有14000公里的恐怖作战半径 而另一方面,如果主要考虑常规战争的需求,航程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但也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航程要求。目前我国轰-6K具备3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再加上1500公里射程的“空地20”巡航导弹的射程,可以有效攻击关岛。那么新的远程轰炸机至少要能够攻击夏威夷,才有存在价值,也就是说这种飞机至少要有公里的作战半径,这样在携带未来远程巡航导弹的情况下,在核战争条件下也可以勉强够到美国本土。考虑到我国目前大飞机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个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案,要看决策者对未来战略需求的进一步研究了。 其次,从《中国日报》提供的中国军方部分专家的观点来看,目前我空军对轰-6K飞机的主要不满在于飞行速度和航程。新轰炸机的航程需求上面已经提到,那么就要说说飞行速度问题。目前,波音-787跨洋大型客机已经实现了高亚声速巡航,这意味着现代技术下实现高亚声速经济巡航不再是困扰航空业界的难题。通过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新远程轰炸机完全可以实现高亚声速巡航、短时间超声速冲刺的要求,而且通过采用新世纪的航空电子技术,应该比图-160、B-1B这些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飞机具有更好的性能。甚至实现类似EF-2000等飞机“开加力达到超声速,然后用军用推力维持超声速飞行”的“准超声速巡航”技术。 战略轰炸机实现高亚声速巡航或者“准超声速巡航”可以带来提高突防性能,提高打击时间敏感目标能力等好处,应该说还是有相当价值的。至于更早期的T-4、XB-70等战略轰炸机追求的2-3倍声速巡航,在今日条件下仍然会造成在飞机尺寸和其他性能方面过大的牺牲,没有必要。 B-1B轰炸机使用的F101发动机推力强劲 根据上述两点要求,可以推断中国未来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应该会采用四台发动机——如果需要超声速飞行,就需要增加加力燃烧室的型号。 中国的涡扇-10发动机的最初参考对象,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和B-1B轰炸机的F101发动机核心机系出同源。那么,在涡扇-10“太行”基础上发展新轰炸机的发动机完全可行。我国涡扇-15发动机目前研制工作也正顺利进行,但如果考虑到新轰炸机现在就要开始设计研制,那么可选用的发动机或许也只有涡扇-10“太行”了。 如果使用4台“太行”发动机,中国的新轰炸机将具备比B-1B飞机更好的性能。 而且,由于现代条件下战略轰炸机主要使用巡航导弹实施防区外打击,不必如B-1B当初设计时那样还要考虑超低空突防等性能,新轰炸机的许多设计还可以再简化一些。某种程度上,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新轰炸机会更接近图-160。 苏-27爱好者网站编造的T-12战略轰炸机,其实是用苏-27模型改造来的,不过它的一些设计特征或许与未来的战略轰炸机有相似之处 《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楠在接受《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认为我国可以参考苏联图-160轰炸机研制新一代轰炸机,但取消其变后掠翼设计。这是航空专家角度看来的合理选择。 笔者想起几年前国外一个苏-27爱好者网站的“愚人节”新闻,称在苏霍伊公司的故纸堆里挖到了一种代号T-12的战略轰炸机方案,还制作了模型。这大致是一架按比例放大了的苏-27战斗机,装有4台发动机,在两侧机翼下有大型挂架,携带图-22M轰炸机所使用的AS-6“王鱼”导弹。 虽然这只是一个爱好者的臆想,但类似这样的设计或许确实可以成为一种战略轰炸机的方案——当然,绝不可能做成他们的那个模型“按比例放大苏-27”的样子,不论是气动还是机体结构都必须重新设计,最后完成的飞机也肯定不会是“按比例放大的苏-27”的形象。 但随着现代空气动力学和飞机结构技术的进步水平来看,尤其是图-160轰炸机的外形来看,翼身融合体、腹部进气、四台发动机、中等后掠角机翼、大边条、正常式气动布局等这些外形特征出现在未来的远程超声速战略轰炸机上完全可行,而且甚至可以说是追求飞行性能的超声速轰炸机的必然外形设计。苏联T-4M战略轰炸机方案,这个不是恶搞的,而是确有此计划,可以视为图-160诞生前的类似尝试 翼身融合体设计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腹部可以设置十分宽大的弹舱,这样就不必在机翼下安排太多外挂,在需要执行远程飞行任务时,武器全部内置,可以大大降低飞机飞行阻力,对航程的贡献是很大的。至于这样的设计增加机内容积对航程的好处,就更不必说了,苏-27系列一直到最近的苏-35飞机才开始考虑设计外挂副油箱,就是对这方面好处的最佳注解。甚至可以说,未来战略轰炸机不必考虑B-52、TU-95这样的常规气动布局,而直接选择类似图-160这样的翼身融合设计,主要是由于翼身融合体、边条翼等新气动布局设计带来的诸多优势,未来只有客机和运输机这样要求机身货舱高度和宽度的飞机才会继续沿用旧式的布局。所以我们完全不必考虑再搞一种“放大型”轰-6K这样的轰炸机。 去年沈飞公司和“利剑”无人机模型一起,展出过一个疑似“轰炸机”的模型,该模型在上述气动布局外形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隐身设计要素,例如把发动机进气口放在机翼上方等。不过那个模型从外形上看似乎是一个双发模型,因此推测设计更接近于F-111、图-22M之类的中程轰炸机。 沈飞公司的这个模型可能是一种双发中程轰炸机,但它或许也能体现我国航空界对战略轰炸机的一些认识 注意该模型后方还有一个疑似 “利剑”无人机的模型,但也不能确认是否其实是一款飞翼大型战略轰炸机的模型 尽管沈飞公司的这个模型与未来真正的远程轰炸机肯定有很大区别,但它至少证明这种气动布局用在战略轰炸机上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不过,如果从战略轰炸机的使用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隐身性能可能不足,与美国B-2战略轰炸机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楠认为,B-2飞机的主要问题在于隐身技术的可靠性在未来存在疑点,且成本过高。 但这似乎是比较保守的航空专家的看法。关于隐身技术“不可靠”的问题,今日各国军界的共识是,即使未来新的雷达技术出现,也顶多只能让现有隐身技术效能降低,如果隐身飞机都不能有效的生存,那么非隐身飞机的生存性显然会更低。 至于成本,这我们将在后面再详细讨论,这里先说一个简单的结论——与建设使用战略轰炸机所需要的庞大系统相比,轰炸机本身的成本是较低的,因此完全应该放心大胆的追求性能尽量好的轰炸机。 因此,在军方许多专家看来,我国的未来战略轰炸机应当是一种类似美国B-2的新型轰炸机。 B-2轰炸机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尺寸足够大,因此可以对现有的米波雷达反隐身手段保持隐身,美国方面的诸多论述已经反复陈述这一优势。飞翼型隐身轰炸机的隐身性能要比采用隐身技术修型的普通轰炸机强得多,因此即使它存在操控困难(美国《航空周刊》曾援引美国“卧草党”的报道,称B-2轰炸机在着陆前极为笨拙,要花费5分钟才能对准跑道)等缺陷,依然得到厚爱。包括RQ-180无人隐身侦察机、LRS-B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等强调生存能力的新型飞机都坚持使用这种布局。XB-70“女武神”轰炸机虽然外形漂亮,但实际上它为了追求三倍音速付出了太多其他方面性能的代价,尤其是不得不使用6台发动机,且采用极为复杂的气动外形 此外,B-2的布局方式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又长又厚的机翼前缘来部署高性能的合成孔径雷达,对地面目标进行侦查。冷战时期B-2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溜入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利用这个雷达寻找正在狂奔的苏联机动式弹道导弹。在常规战争条件下,B-2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自主搜索比如地面上的坦克群之类的目标,然后实施打击。不过,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这不再是飞翼布局专美的能力,常规布局飞机也可以采用类似的雷达。 飞翼式战略轰炸机除了隐身性能方面的优势,也同样具有前面提到翼身融合体的各种好处。 不过,飞翼式战略轰炸机也有一些弱点,除了前面提到的操控困难外,它的隐身技术需要极为繁琐的维护,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尽管如此,B-2仍是美国最具威慑力的武器装备,即使由于B-2的价格让今天的美国难以承受,只生产了二十多架,但下一代的LRS-B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小型化,先进化的B-2。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研制的的LRS-B轰炸机设想图 可以说,如果中国要研制远程轰炸机,那么从战略需求最优化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国产化的“大蝙蝠”,如果再搭配上“棱角分明的棍子”——隐身化远程巡航导弹——那就更好了。 2011年前歼-20出现之前,笔者对于“中国什么时候能研制出B-2这样的飞机”的问题会有些“心虚”,只能回答“未来吧,等我们的国力再强一些”。但在歼-20即将服役的今天,事情就不一样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明天就有一架中国制造的飞翼轰炸机出现,我们也不会再像歼-20照片刚刚出现在网络上时那样惊讶了。 我们用得起战略轰炸机吗? 战略轰炸机被称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支柱之一,它的身价自然不会比陆基洲际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更低,堪称吞金巨兽。而与导弹系统相比,轰炸机在“吞金”方面甚至更高。 以美国的情况为例,据报道,美美国目前正在考虑开发一种在2030年以后逐步取代现役“民兵3”洲际导弹的新型导弹,开发工作预计耗资1250亿美元到2190亿美元之间。而计划取代现役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新一代潜艇的研制工作预计耗资1130亿美元。 而美国LRS-B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预计制造100架,每架预计成本5.5亿美元,加上开发费用,总成本预计900亿美元。看起来似乎轰炸机还略便宜一些。 但轰炸机和洲际导弹、核潜艇不一样,光造一架轰炸机是没有用的。因为轰炸机是一种体系作战的武器,为了支持轰炸机作战,美国现在部署有大量的空中加油机,2015年,美国有400多架KC-135在役,为了维持其作战能力,供花费2.34亿美元。同时,这一年美国还购买了7架用于替换KC-135的新一代加油机KC-46,成本为2.5亿美元。假设美国在加油机项目上未来到2030年都维持这个速度花钱,那么光是支持轰炸机作战的加油机,就要花费72.6亿美元。 正为B-2轰炸机加油的KC-46加油机,美国将在未来15年内用这种飞机替换现役400多架KC-135加油机 再算上为轰炸机配套的巡航导弹,例如为B-2轰炸机配套的美国AGM-158 JASSM 巡航导弹,2013年时美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的合约规定生产440枚导弹,算上全寿命成本,耗资总计72.2亿美元。 此外,还有多种为战略轰炸机配套的弹药,目前还没有投入生产,我们假设每一种导弹的总成本都和JASSM相似,为轰炸机生产5种配套弹药并不夸张吧,那么总成本就要达到363亿美元之巨。 此外,为了支持战略轰炸机作战,还需要一种突防能力超过轰炸机,航程不遑多让,不带炸弹的战略侦察机。传闻美国正在研制具备高超声速飞行能力的SR-72战略侦察机,其造价预计至少每架10亿美元,参考当年美国SR-71飞机总共32架的数量,光是制造成本就有320亿,再算上全寿命成本,其总成本可能于LRS-B机队的制造费用不遑多让。 此外,前面的LRS-B轰炸机的成本还只算了研制和生产的费用,考虑使用成本,在未来LRS-B服役期间至少还要花费几倍于其采购成本的资金。 维持现役庞大的轰炸机群,美军花钱如流水 此外,支持战略轰炸机作战还需要战略级的C4ISR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不过这些系统同样也要支持陆基和海基导弹系统,我们就暂且不把它们计算在内。 照此计算,美国到2030年光是花在采购和支持LRS-B轰炸机上的军费就要超过1655亿,相当于未来美军15年军费的4.5%,而这只是美国的一种战略轰炸机,美国还有B-52、B-1B、B-2A三种战略轰炸机要养呢。 与美国的另一个“吞金兽”航空母舰相比,战略轰炸机作战系统的开销也不遑多让。据统计,美国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全寿命成本约为2000亿美元,其寿命为50年。我们假设它也是“平均”花钱,未来15年里,也就是说一艘“尼米兹”航母要花600亿美元,与维持一个型号的战略轰炸机所需经费相比,还不到一半。 JASSM隐身巡航导弹造价也不菲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即使考虑“购买力平价”因素,中国如果要研制一种类似 LRS-B或者B-2的轰炸机,生产数量也是100架的话,花费不会少于3600亿元人民币,即至少580亿美元。 我国目前的空中加油机数量很少,要维持100架战略轰炸机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话,由于我国不考虑“全球部署”的问题,可能不需要美国那么多的空中加油机,但获得50架-100架空中加油机在未来15年内也是我国应该考虑的。那么参考美国维持加油机队的成本,也需要至少20亿美元左右。 为轰炸机研制的新型弹药,这个钱省不了。那么需要的经费可能在250亿美元左右。 我国可能暂时还没有研制战略侦察机的计划,但考虑到未来需要,我们且将它列入,那就是约200亿美元。 传闻替换SR-71的SR-72无人机造价是10亿美元一架 那么我国的战略轰炸机项目,参考美国LRS-B的标准,在未来15年内总计花费1050亿美元。当然,我国科研和制造体制方面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但近年来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装备、使用经费与西方国家同类装备的标准实际上逐步接近。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这个数字小太多。 2015年,我国军费1750亿美元。均摊下来,战略轰炸机一年所花的钱相当于我国军费的4%,与在美国军费中占比相比略小。考虑到我国未来军费增长因素,这个比例还要更小。而我国军费占GDP比例远小于美国,那么研制一种战略轰炸机对于我国的负担也就更小了。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战略轰炸机本身的研制和采购成本与支持它作战的系统相比,只占较小的一个部分。这意味着,在我国目前军费条件下,完全有能力负担一种类似B-2或者LRS-B的战略轰炸机,而不必考虑成本太高导致问题。 当然,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在大飞机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还是在引进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人才后得以大幅度加速;而商用大飞机,也是我国未来可能的加油机平台C919的研制工作也出现拖延问题。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发展飞翼式大型轰炸机确实是跨度很大的一步。 从上面的最简单的成本分析来看,既然我们可以负担得起LRS-B这样的昂贵大飞机,自然也能负担得起更便宜的“固定翼图-160”了,甚至,先后开展这两种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在经济上看也不是不可承担的。 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研制和装备一种远程战略轰炸机并没有不可克服的重大障碍。接下来,只要决策者下定决心,中国的“白天鹅”,或者“大蝙蝠”或许5-15年后就将可能翱翔在广阔的大洋上空。 等到我国真正的战略轰炸机服役的那天,我们就可以告慰这些在探索路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前辈”了,图为70年代提出的轰-8远程轰炸机方案模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kading]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外媒称中国首提战略空军:将大力发展隐形轰炸机
扫描到手机
10:08:31 & & &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6月号发表题为《中国发展远程轰炸机》的报道称,轰-6k是否全部替换轰-6系列轰炸机?还只是少量生产?最近中国空军召开了关于&建设战略空军问题讨论会&,会上得出的若干结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影视书摘书摘人物 眼界问题已关闭
与已有问题相似
问题已重定向至
这个问题和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去航海其实是一样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回报比付出大的多的多,而且越早参与的机会更大.
说到意义,让我想起一篇文章——《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文章地址:说到效益,要知道航空航天专业的发展会带动社会上许多产业的发展、进步和收益的。就拿发动机来说,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进步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向民用转化,相应的制造业、汽车、船舶等产业会收到很好的连带效益。文章中的一些例子会给您很好的解释的。刚刚没仔细看前者的回答,也提到了这篇文章。下面是全文: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Mary Jucunda)给恩斯特·施图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施图林格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玛丽·尤肯达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施图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日亲爱的玛丽·尤肯达修女: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 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了解火星之旅的技术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探索宇宙,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听力障碍患者造出有声阅读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眼睛、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阿尔贝特·施韦泽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您诚挚的恩斯特·施图林格科学副总监
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到现在,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太空探索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再细分成以下的几个空间层:2,000公里及以下:近地轨道,这一层是最好理解、了解最多也是目前利用最多的外层空间,部分气象卫星、部分通讯卫星、空间站以及哈勃等空间望远镜都位于这一层。相比探索,对这一层的利用要多很多,灾害预警、实时通讯、科学实验对促进生产都有直接作用。但是,太空探索的意义远不于此!20,200公里:这一层单列出来,GPS卫星轨道平均高度,同样对促进生产有直接作用。但是,太空探索的意义远不于此!36,000公里:同步轨道,这一层主要是通讯卫星和部分气象卫星,仍然对促进生产有直接作用。但是,太空探索的意义远不于此!380,000公里:月球,困惑从这里开始。三十八万公里,人类到底想干嘛?消耗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同时承担巨大的风险进行月球探索,意义究竟在哪里?有一种声音来自资源,矿藏、氦三储量丰富;有一种声音来自战略,谁先占领月球月球就是谁的领土;有一种声音来自移民,解决人口膨胀问题。当然在探索月球过程中的一些航天技术民用化也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太空探索的意义远不于此!380,000公里以上:如果说探索月球的目的用资源、战略、移民等等这些都能说得通,那么火星、金星、水星、太阳、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柯伊伯带、彗星、奥尔特云、恒星际、超深空……这些呢?人类不远万里的去探索这些地方再用眼前可描述的目的来衡量似乎就显得有些无力与牵强了。探索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勇气号、好奇号、信使号、SOHO、SDO、伽利略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难道它们仅仅是为了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行星的演化吗?仅仅是为了在火星上找寻生命的蛛丝马迹吗?(上图信息截止至2007年)(上图信息截止至2011年)旅行者1号、2号,先驱者10号、11号,离开太阳系仅仅是为了向那个还是想象中的智慧传递“我在这里”的信息吗?在太阳系内,一束电磁波单程传播就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人类就不害怕吗?在哈勃深空场中,也许是数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宇宙的样子,人类就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悲哀吗?连踏上自己的天然卫星都困难重重的人类现在就拿开普勒望远镜搜寻着成百上千光年外的宜居行星,就不怕遭到同类的嘲笑吗?(上图信息截止至2008年)太空探索的意义究竟是什么?1522年,当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独自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时,人类是否明白地球是圆的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向CNSA致敬、向NASA致敬、向esa致敬,向所有为人类航天事业努力工作的人们致敬,他们是科学家,他们更是探险家。(未完待续)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95战略轰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