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把几句唐诗翻译成白话文文言文翻译器

怎么不能:中国人口十四亿,有爱白话有爱诗.有时五言几行诗,胜过万言空洞字.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51:55&)
4403字(18593/60)
( 10:55:31)
( 23:13:41)
13字(15/0)
( 21:47:27)
( 15:12:24)
143字(16/0)
( 14:20:46)
14字(11/2)
( 21:15:10)
( 12:01:33)
464字(8/0)
( 11:58:24)
( 11:19:49)
464字(1/0)
( 11:10:11)
100字(3/0)
( 11:00:11)
( 08:21:46)
( 06:47:01)
127字(30/0)
( 06:02:06)
( 22:41:20)
26字(10/0)
( 22:27:55)
( 22:20:16)
( 21:47:38)
56字(11/0)
( 21:35:57)
( 21:32:57)
502字(16/0)
( 21:25:11)
( 19:13:08)
31字(18/2)
( 21:12:09)
( 18:08:39)
( 18:08:39)
( 17:41:05)
( 16:30:49)
39字(14/0)
( 16:17:35)
( 16:17:04)
41字(33/0)
( 15:27:56)
( 15:27:46)
( 14:59:07)
391字(7/0)
( 14:45:29)
21字(12/0)
( 14:33:25)
86字(18/0)
( 13:41:28)
( 13:34:51)
( 13:33:49)
100字(13/0)
( 13:31:53)
( 13:12:38)
12字(11/0)
( 11:50:58)
100字(11/0)
( 11:42:46)
384字(6/0)
( 11:34:46)
( 11:34:08)
108字(10/0)
( 11:09:05)
79字(18/0)
( 11:02:47)
( 11:07:19)
40字(20/0)
( 10:45:48)
275字(27/0)
( 10:42:20)
34字(11/0)
( 10:34:14)
( 10:30:57)
( 10:29:18)
28字(51/0)
( 10:24:02)
19字(14/0)
( 09:38:08)
30字(29/0)
( 09:36:37)
50字(42/0)
( 09:34:38)
124字(25/0)
( 09:26:04)
( 09:12:41)
68字(31/0)
( 09:12:03)
11字(32/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白话文解释这是出自唐朝韩愈的《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里面的一句,我想知道这句诗的具体翻译成白话文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理解了,在此先谢过了、、、、_百度作业帮
“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白话文解释这是出自唐朝韩愈的《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里面的一句,我想知道这句诗的具体翻译成白话文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理解了,在此先谢过了、、、、
犹豫惊疑好像深处波涛中,飘摇不定 惊慌得梦无好梦,往往都成为恶梦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诗歌翻译与白话诗人的主体建构王 芬 王光明内容提要 用文言还是用白话译诗,不是一个单纯的孰优孰劣的语言形态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关涉到现代框架中“自我”的遭遇。选择白话译诗,对于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不仅是平民社会运动和语言通俗化思潮力量下一种合乎历史趋势的文化形态上的抉择行为,而且是用新词句、新语法、新体式承载新的诗学理想、文化观念的必经之路。胡适、周作人等人不约而同地感叹译诗的困难时,却又依托翻译建立了某种新诗的言说范式。译诗所使用的白话语言策略直接影响了诗体的开放空间,推进了诗歌在语言形态上的转型,诗歌从“救亡图存”的政治性译介工具变成了白话文运动的“语言工具”。关键词 诗歌翻译 白话诗人 主体建构,:,,,
Long Fellow,,1873,,,19,(),,,,,,,[1],,,,,,,,,,[2]
,,,,,,,,1944:,,,,,,,,,,,,,,,,,,1908()1896(),,,,,,,,,,(),,,,,[3],(),,,,,,
,,,,,,,,,,,,,,,,,,,,,,,,,,,,,,,,,,,[4],,,[5],,,[6],(self-fash-ioning),,,,,,,[7]
,,,,,,[8],,,
Where burning Sappholoved and sung,Where grew the arts ofWar and Peace,I could not deem myself a slave,,,,,look on,,,,,,,,,,,(),1914,,1909,1914,,;,,,,,,,[9],(,),,,[10],,,,,,!,,,[11]
,,,,,,,,,,,,,,,,
,,,,,,,,[12](),:,,,,;,[13],,1916, 191610,,
,,!,,,,,,,,,,,,:,,,,,[14],,,,,,,,:,,,,,,[15],,,,,,,,,,,,,,,[16]
,,,,,(),,,,,[17],:,,,,,,,,,,,,,,,,,,,
[1].[M].:, .
[2].[M]..:, .
[3].:[J]., 1993(3).
[4].[J].,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5" Month="10" Year="-10-25.
[5].[M].(4) .:, .
[6].[M]., .
[7].[J].,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5" Month="10" Year="-10-25.
[8],,:,,,,
[9].[M]..:, .
[10].[M]..:, .
[11].[M]..:, .
[12].[M]..:,1984: 69.
[13].[M]..:,1984: 70.
[14].[M].(1)., .
[15].[J]., ).
[16].[M]..:,1984: 72.
[17]..:, .
[]:(1983-),,,,:
(1955-),,,,:
原载:《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阅读数[1596]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当前位置:>> >>
蒹葭?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蒹葭》是《》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本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秦风&蒹葭》译注
题解: 追求意中人而不能如愿。
蒹葭苍苍1,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5。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6。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7。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9。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b10。
河边芦苇青苍苍,
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
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
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洲。
(程俊英译)
1.蒹(jiān兼):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3.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4.(xī西):干。
5.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跻(jī鸡):登;升。
7.坻(ch&迟):水中高地。
8.(s&四):水边。
9.右:不直,绕弯。一说高,亦通。
10.b(zhǐ止):水中的小沙洲。
【F-129】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雷枨矣摇K萦未又鹪谒b。
1、蒹(兼jiān):荻。葭(加jiā):芦。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2、所谓:所念。伊人:犹&是人&或&彼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集传》:&伊人,犹言彼人也。&
3、方:边。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4、溯(素s&):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
5、阻:难。
6、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
7、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的地方,但道路艰难而且遥远。
8、萋萋:犹&苍苍&。
9、(西xī):干。
10、湄(梅m&i):水草交接之处。
11、跻(基jī):升,升高。
12、坻(迟ch&):水中高地。
13、采采:犹&萋萋&。
14、澹ㄋs&):水边。
15、右:古读为&已&,迂曲。
16、b(址zhǐ):小渚(主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题解及原文】
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干,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每章一、二两句写景,以下六句写伊人所在。
【余冠英今译】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他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他,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四边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他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他,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他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他,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他,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b&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本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本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本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无疑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我们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是这样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张金耀)
------分隔线----------------------------
诗经赏析相关文章
《绸缪》是《诗经》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承认所写内容是关于婚...
《君子于役》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
《十月之交》是《诗经》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大东?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大东》是《》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刺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诗。《毛序》认为谭国大夫所作,或有所据。从诗的内容看来,作者可能是一位精通星卜的文人。他过去原是东方的贵族,后来遭受西周王室的强迫劳动和残酷搜刮,实质上已沦为西人的奴隶。因此,他较一般劳动人民更富有文化知识。由于地位的转变,他思想感情也随着转变了;借着歌唱来揭露、批判统治者的罪恶,提出沉痛的控诉,发泄其怨愤之情。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小雅&大东》译注
题解: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刺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诗
周道如砥3,
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4,
小人所视。
C言顾之5,
潸焉出涕6。
小东大东7,
杼柚其空8。
纠纠葛屦9,
可以履霜10。
佻佻公子11,
行彼周行12。
既往既来,
使我心疚。
有冽鹑13,
无浸获薪14。
契契寤叹15,
哀我惮人16。
薪是获薪,
尚可载也。
哀我惮人,
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
职劳不来17。
西人之子18,
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19,
熊罴是裘20。
私人之子21,
百僚是试22。
或以其酒,
不以其浆23。
不以其长25。
维天有汉26,
监亦有光27。
彼织女28,
终日七襄29。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30。
不以服箱32。
东有启明33,
西有长庚33。
有禾毂34,
载施之行35。
维南有箕36,
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37,
不可以挹酒浆38。
维南有箕,
载翕其舌39。
维北有斗,
西柄之揭40。
簋里熟食满荡荡,
枣木勺儿弯又长。
大路平坦如磨石,
笔直好像箭杆样。
贵人路上常来往,
小民只能瞪眼望。
转过头来心悲伤,
眼泪汪汪湿衣裳。
东方远近诸小国,
织机布帛空荡荡。
葛麻草鞋缠又绑,
怎么能够踏冰霜?
得意洋洋那公子,
满载车辆大路上。
来了去又去了来,
教我心痛如断肠。
泉水横流清又冷,
砍下柴来莫被浸。
忧愁难睡长叹息,
可怜我们病苦人。
砍下树枝当烧柴,
还要装车往回运。
可怜我们病苦人,
应该休息总不能。
东方各国的拥埽?BR&辛苦服役没人问。
周人公子哥儿们,
衣服华丽多鲜新。
就是船夫的子弟,
熊罴皮袍穿在身。
那些家奴的孩子,
个个当差在衙门。
有人饮用香醇酒,
有人喝不上米浆。
圆圆宝玉佩身上,
不是才德有专长。
看那天上的银河,
照耀灿灿闪亮光。
鼎足三颗织女星,
一天七次移动忙。
纵然织女移动忙,
没有织出好纹章。
牵牛三星亮闪闪,
不能拉车难载箱。
金星在东叫启明,
金星在西叫长庚。
天毕八星柄弯长,
把网张在大路上。
南天有那簸箕星,
不能簸米不扬糠。
往北有那南斗星,
不能用它舀酒浆。
南天有那簸箕星,
吐出舌头口大张。
往北有那南斗星,
在西举柄向东方。
 1.(m&n):食物满器貌。簋(uǐ):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飧(sūn):熟食,晚饭。
 2.(q&u):曲而长貌。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
 3.周道:大路。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
 4.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
 5.C(ju&n)言:同&C然&,眷恋回顾貌。
 6.潸(shān):流泪貌。
 7.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8.杼柚(zh& zh&u):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
 9.纠纠:缠结貌。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屦,鞋。
 10.可:通&何&(用俞樾说)。
 11.佻(tiāo)佻:豫逸轻狂貌。
 12.周行(h&n):同&周道&。行,道路。
 13.(uǐ)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
 14.获薪:砍下的薪柴。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认为&获&为&&的假借,即榆木,如《诗经》诸篇中《凯风》、《东山》、《车辖》诸篇之棘薪、栗薪、樵薪。
 15.契契:忧结貌。寤叹:不寐而叹。
 16.惮:同&D&,疲苦成病。
 17.职劳:从事劳役。来:&&的借字,慰勉。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
 18.西人:周人。
 19.舟人:郑笺:&舟,当作周。&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
 20.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本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
 21.私人:家奴。
 22.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23.浆:米浆。
 24.(juān):形容玉圆(或长)之貌。j(su&):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
 25.不以其长:以,因。长,善。郑笺:&佩之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
 26.汉:银河。
 27.监:同&鉴&,照。
 28.(q&):同&歧&,分叉状。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29.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
 30.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
 31.(huǎn):明亮貌。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
 32.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
 33.启明、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
 34.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
 35.施:张。
 36.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
 37.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
 38.挹:舀。
 39.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
 40.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揭,举起。本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Y-043】大东
【题解及原文】这是东方诸侯之国的人困于赋役,怨刺周室的诗。相传作者是谭国人。谭国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南。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上半篇都是以周人的生活和东人对比,写东人的困苦和怨愤。从第五章后半以下历举天上星宿有空名无实用,见出不合理的事无处不存在。
有福杭啊V艿廊珥疲渲比缡浮>铀模∪怂印2C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鹑藿裥健F跗蹂惶荆业恕P绞腔裥剑锌稍匾病0业耍嗫上⒁病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佩j,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饲E#灰苑洹6衅裘鳎饔谐じS禾毂希厥┲小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1、m&ng):食物满器之貌。簋(鬼guǐ):古读如&九&,盛食品的器具,圆筒形。见《小雅?伐木》(Y-005)篇。飧(孙sūn):犹&食&
2、海ㄇqi&):通作&p&,角上曲而长之貌,形容匕柄的形状。匕是饭匙或羹匙。以上二句是说周人饮食丰足。
3、周道:大道或官路。见《桧风?匪风》(F-149)篇。砥(抵dǐ):磨刀石,磨物使平也叫砥。如砥:言其平。
4、君子、小人:指贵族与平民。来往于周道的多是有公务的&君子&,他门的行动被&小人&所注视。
5、C(眷ju&n):&眷&的异体字。回顾之貌。
6、潸(衫shān):涕下貌。东方的贡赋就是由这平直大道输送给周人,所以望之生悲。
7、小东大东:&东&指东方之国,远为大,近为小。
8、杼柚(柱逐zh&zh&):是织机上的两个部分。杼持纬线,柚受经线。&杼柚其空&是说所有丝布被周室搜刮将尽。
9、纠纠葛屦(句j&),可以履霜:此二句见《魏风?葛屦》(F-107)篇。
10、佻佻(条ti&o):《释文》引《韩诗》作&啵ㄌtiǎo)&,美好。
11、周行:即周道。
12、疚:病痛。那去了又来的佻佻公子就是来收刮贡赋的人,所以使诗人&心疚&。
13、冽(列li&):寒。穑üguǐ):从旁出,流道狭长的泉叫做&鹑&。
14、获薪:已割的柴草。以上二句言获薪不能让水浸湿,浸了就要腐烂,比喻困苦的东人不堪再受摧残。
15、契契:忧苦。
16、惮(但d&n):亦作&瘅(但d&n)&。惮人:疲劳的人。
17、薪是获薪:上&薪&字是动词,言用来供炊。连下文就是说若要把获薪当薪来使用,还可以用车子载往别处,以免继续被水浸。对疲劳的东人也该让他息一息,否则就不堪役使了。
18、职:专任。来:读为&校l&i)&,慰勉。以上二句是说东方诸国的人专担任劳苦的事而得不着劳(烙l&o)校校何棵悖
19、西人:指周人。
20、舟人:犹&舟子&。
21、裘:古读如&期&。这句是说以熊罴的皮为衣,即所谓粲粲衣服。(《庄子》以&丰狐&、&文罴&并提,熊罴之裘似与狐裘同样珍贵。)
22、私人:私家仆隶之类。(舟人、私人,当时或许有所指。)
23、僚:又作&寮&,官。试:用。以上四句是说西人之中某些社会地位地下的人也有丰富的物质享受或有一定的权力。相形之下更见得东人之苦。
24、以:用。&或&字贯四句。
25、浆:薄酒。以上二句是说有人用酒,有人连浆也不能用。这是将西人和东人相比,下二句仿此。
26、(捐juān):《尔雅》作&KK(眩xu&n,又读捐juān)&,玉圆貌。j(遂su&):&瑞&字的假借,宝玉。
27、长:是说杂佩的长。杂佩虽长而有珩(横h&ng)、璜、琚(居jū)、r(雨yǔ)都是小玉,不足宝贵。西人崇尚奢侈,所以不用普通的长佩只用KK的宝玉。而东人连普通的长佩都不得佩。
28、汉:云汉,就是天河。
29、监:鉴。镜子叫做&鉴&,以镜照形也叫做&鉴&。古人以水为鉴。以上二句是说天河鉴人只有光,不见影。
30、(齐q&):歧。织女三星,下二星像两足分歧。
31、襄:驾。七驾言移动位置七次。一日七辰,每辰移动一次,因而称为&七襄&。(一昼夜分为十二辰,通常以自卯时到酉时为昼,共七辰。)
32、报:复,就是往来的意思。织时要将纬线一来一去,然后成纹。织女空有织名,不能反复,所以无成。
33、huǎn):明貌。牵牛:星名,俗称扁担星。
34、服:驾。箱:指车箱(车内容物之处)。以上二句是说这星名为牵牛而不能用来驾车。《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作&不可以服箱&。
35、启明、长庚:同是金星的异名,朝在东方,叫做&启明&,晚在西方,叫做&长庚&。
36、毕:星名。共八星,形状像田猎时所用的毕网(有柄的网)。海盒稳荼闲堑谋
37、施(易y&):犹&张&。行:路。毕是手持掩兔的小网,拿来张在路上,当然更不会有实用。
38、箕:星名,见《小雅?巷伯》(Y-040)篇&南箕&条注。簸:扬米去糠。以上二句是说箕星徒然叫做&箕&,不能拿来簸糠。
39、斗:南斗星。南斗六星聚成斗形。当它和箕星同在南方的时候,箕在南,斗在北。
40、挹(易y&):用勺酌水。斗本来是挹取液体的器具,既不能挹酒浆,也是空有斗之名。
41、翕(吸xī):读为&歙&,缩。箕星的形状口大而底短缩,这样的箕本不能簸扬。
42、揭:高举。南斗的柄常指西而高举。用斗挹酒必须将柄持平,柄高则斗倾侧面而酒外泻。诗人指出斗柄的方向或许又有暗示授柄西人,向东方挹取的意思。《集传》:&斗西揭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东。&
【余冠英今译】
饭盒儿装得慢慢,饭匙儿长柄弯弯。大路好像磨平,直得好像箭杆。贵人们来来往往,小百姓瞪着两眼。回转头看了再看,忍不住双泪涟涟。
远近的东方之邦,织机上搜刮精光。葛布鞋丝带缠绑,穿起来不怕寒霜。漂亮的公子哥儿,大路上来来往往。来了去去了又来,真教我看着心伤。
旁流的泉水清冷,别浸着割下的柴薪。为什么苦苦长叹,可怜我疲劳的人。谁要用这些薪柴,还得拿车儿装载。可怜我疲劳的人,休息难道不该。
东方的子弟,穷苦没人慰问。西方的子弟,衣服鲜亮照人。船户的子弟,身穿熊皮轻暖。家奴的子弟,都来当吏当官。
有人不少喝酒,有人喝浆不得。有人佩着宝玉,有人杂佩也没。天上有条银河,照人有光无影。织女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
虽说七次行进,织布不能成纹。牵牛星儿闪亮,拉车可是不成。启明星在东方,长庚星在西方。天毕星柄儿弯长,倒把它张在路上。
南边有座箕星,不能拿来簸糠。北边有座斗星,不能拿来舀酒浆。南边的箕星,舌头不能伸长。北边的斗星,柄儿举向西方。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大东》是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刺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诗。《毛序》认为谭国大夫所作,或有所据。从诗的内容看来,作者可能是一位精通星卜的文人。他过去原是东方的贵族,后来遭受西周王室的强迫劳动和残酷搜刮,实质上已沦为西人的奴隶。因此,他较一般劳动人民更富有文化知识。由于地位的转变,他思想感情也随着转变了;借着歌唱来揭露、批判统治者的罪恶,提出沉痛的控诉,发泄其怨愤之情。
  诗中鲜明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残酷、贪婪、骄奢的西人剥削者形象,一个是被榨取、被奴役、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对西人满怀仇恨的东人形象。诗通过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君子与小人两个阶级的对立。首先以西周通往东国的那条公路为线索,写出他们的对立形象。周人是通此公路剥削致富的,&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十分得意。而东人视此公路,就会&潸然出涕&,&使我心疚&;因为弄得他们&杼柚其空&,冷天还要穿着夏天的破麻鞋劳动,财力俱困。这些都和这条公路分不开的。诗人运用排偶的句子,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幅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生活图画:一方面是&西人之子,灿灿衣服&,&舟(郑笺:当作周。声相近也。)人之子,熊罴是裘(郑笺:裘,当作求。)&。吃好酒,佩宝玉,骄奢淫佚,纵情享乐。而另一方面是&东人之子,职劳不来&,&私人(家庭奴隶)之子,百僚(百仆)是试&。吃不上薄酒,挂不上杂佩。什么事都要做,得不到丝毫的慰抚和利益。这幅对比图,不但反映了宗主国与诸侯小国的矛盾,也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据后人考证,《大东》的写作年代,当在周幽王时。幽王是西周末的昏君,信奸邪,宠褒姒,增赋税,重刑罚。且霸占贵族的田地和人民,《瞻仰》诗人讽刺地说:&人(指贵族)有土田,女(同汝,指幽王)反有(侵占)之;人有民人,女复收之。&幽王的亲信皇父,上行下效,照章办理,掠夺同事的房屋田产,强迫他劳动。《十月之交》诗人怨恨地说:&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郑笺:汝何为役作我?),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尽)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郑笺:下供上役,其道当然。言文过也。)。&可见《大东》一诗所反映的贵族破产,被王朝当牛马般使用的情况,结合《诗经》中贵族讽刺诗看来,是具有普遍性的。不过,他比《瞻仰》、《十月之交》诗人所抒写的现实生活,更具体更深刻罢了。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这首诗都用到了。兴是启发,是诗人即事起兴,触景生情的歌唱,它的地位多居章首,故亦名发端。兴主要起着塑造诗中中心人物形象和突出诗的主题作用。诗第一章开首两句&有福杭&,《说文》:&⑵髀病&有答囊馑肌sǎ纾酲┦枪糯笞迨⑹蝠⒌耐搿S海ǎ瘢&)即兀渫洹<埃呛炷局频某鬃印U庑┦尘撸际堑笔惫笞逵玫摹J丝醇抑械墓饰铮氲浇袢战滴&小人&后生活的痛苦,不免伤心流泪。陈奂称它为&陈古而言今&的兴法。巧妙地塑造了诗人&今不如昔&的感伤情绪,贯串着本诗的主要内容;也反映了他原是一位贵族的身份。&如砥&与&如矢&是比。比是比喻,它在诗篇中仅联系局部,在一句或两句中起作用。如《卫风&硕人》,诗人用&肤如凝脂&比女子的皮肤。诗人看见女子皮肤的洁白,就用过去认为洁白凝冻的猪油来比拟他,这个用来作比的东西,仅仅联系句中被比的东西。如砥、如矢,也是如此。所不同者,诗人以具体的砥、矢比喻描绘&周道&的抽象的平直,使它形象化了。章末四句是赋,赋是铺叙,是直述法,诗人将本事或思想感情,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履&和&视&二字,透露了君子与小人对这条公路的两种不同的观感。诗人看看昔时的碗匙,看看今日的公路,不禁&潸然泪下&。此景此情,物我交融;千载之下,沁人心脾!第三章诗人以获薪不能让水浸湿,比喻东人不堪再受摧残。刚砍下的柴棍,还可用车子装载使用,比喻劳苦的东人也可以让他休息使用。以&获薪&和&惮人&(劳人)对比,以见人不如物,这是多么沉痛的呼声!从第五章后四句起至末,是诗人仰观天象,触景摅情之作。这些天汉、织女、牵牛、长庚、天毕、北斗、南箕等形象,都是比喻象征西周剥削者的,是诗人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统一体,所以兴中有比,比中有赋。除这里所列举者外,其余都是赋,赋中有对比,知二章和四章。这种赋、比、兴的错综运用,使形象更鲜明,诗的思想意义更深刻。说明诗人对这些手法的运用,已经是得心应手,非常熟练了。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诗本咏政赋烦重,人民劳苦。入后忽历数天星,豪纵无羁,几不可解。&其实,诗前半段的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后半段的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不过诗人不自觉罢了。当他面对社会上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实而仰观星象的时候,不禁有感于怀,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把自己的怨愤诅咒之情,移加到繁星上去,更进一步地刻画出有名而无实用的贪婪的吸血者的形象。天汉闪闪发光,但照不到人影,不能起水镜的作用。东方的启明,西方的长庚,有助日之名,而无实光。我们被周人搜括得&杼柚其空&,一天更位七次的织女,也看不到有丝毫劳动产品做出来。牵牛不能供我驾车之用,毕星不能助我猎兔之劳。形状象簸箕的箕星,能供我簸扬糠z吗?形状象斗的北斗,能供我舀酒浆吗?它们高高在上,都不能解除东方人们所受的痛苦。所有这一切天上的繁星,都变成了地上剥削者的投影,是象征拟人的,幻想式的,浪漫主义的,但有作者深厚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不仅如此,这些星象,简直是嗜血成性的吃人者的形象。作者仔细观察,感到箕星拖着它的舌头,好象张嘴要吃人;斗星则高举其柄,好象要不断榨取东人的血汗。诗人骂到这里,那种惊弓之鸟似的内心活动,使歌唱戛然而止。引导读者进入&环譬以托讽&的艺术境界,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所以我们说:《大东》这首诗,已经含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因素。
  《大东》诗人头脑清新,眼光敏锐,善于观察客观事物,看出了当时社会上君子与小人、东人和西人的阶级压迫与生活悬殊,从描写社会上一个侧面现象看到它的本质。这对二千五百年前西周时代的旧贵族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他的性格,仍旧带有贵族软弱的气息,心忧爱哭。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能够选择诗歌的艺术形式,发泄胸中郁积的不平。熟练地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丰富准确的语言,倾诉疾恶如仇的情绪。不自觉地运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抒写&思与景偕&富于艺术魅力的不朽诗篇。其悲凉慷慨之音,使千载之下的人们深受感动,作为自己写作的典范。有人说,后世歌行,长篇,悉脱胎于此。其实,战国时期伟大诗人的作品,早已闪烁着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光芒,可见《大东》对后世诗坛影响的深远了。 (程俊英)
------分隔线----------------------------
诗经赏析相关文章
《君子于役》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
《十月之交》是《诗经》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
《绸缪》是《诗经》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承认所写内容是关于婚...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刚经白话文 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