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送货批发商商无间被查出犯卖私盐2吨应被处犯多钱

批發商賣私鹽被識破遭索賠
來自河南的劉高(化名)在東莞厚街某市場內做副食品批發生意已5年了。然而,就在今年1月份,他長期供應副食品的一家大型工厂卻派人要向劉老板索賠30万元,原因是因為對方發現劉老板賣給該工厂的食鹽是假鹽。
劉老板對記者稱,他得知這一消息后,就立即將店中剩余的2吨多食鹽運回江南農批市場,并要求批發商
退回所有假鹽款并附帶賠償相關的損失。
劉老板告訴記者,自從江南農批市場運營開始,他就一直在該市場進貨。去年6月,他在進貨進了解到該市場的食用鹽特別便宜,當時每吨不到700塊,“對方表示質量有保證,我當即就進了3吨鹽。”很快,劉老板就將這些鹽以每吨1200元的价格批發到了附近的工厂和學校的飯堂。“就在我以為這錢非常好賺而暗暗高興時,很快就有工厂的負責人找到了我。”
劉老板稱,當時對方提出他批發出的所有鹽都是假鹽時,他整個人都嚇了一大跳。此后,劉老板為了息事宁人,立即答應退貨,并經協商同意給對方作部分賠償。然而,事情并沒有像劉老板想象得這么簡單,很快“我賣假鹽并賠錢”一事被傳到了其他工厂采購員手中,也就從那時開始,眾多先前的工厂相繼找到了劉老板,“退貨賠錢成了對方唯一的要求。”
然而,更令劉老板不可想象的是,先前批發給他假鹽的江南農批市場的那個老板不但不理會劉老板的相關要求,“還在繼續大量批發假鹽給其他商販和工厂。”在向記者舉報的過程中,劉老板一再表示希望媒体能好好曝光,“我已快破產了,但我不希望這些毒鹽去害更多的人!”
(侯穎/編制)
相關鏈接:
(03-14)(03-02)(03-14)(03-14)
本欄目最近更新:
聲明: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否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金羊网--
      
粵ICP證020010
版權所有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 廣東金羊网絡傳訊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假盐冒充中盐流入批发市场 购买者多为餐馆
  中国宁波网  
“次盐”与真盐难分真假(左为真盐,右为假盐)。本报记者 张沫 摄
  由于食盐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各国都禁止“私盐”销售。然而,如今仍有一些盐贩子为了牟取暴利,从外地引进价格低廉的饲料盐甚至工业盐,在黑作坊中灌入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包装袋中,在市面上冒充中盐(指中盐公司生产的盐,后同)销售。
  据市民郑先生反映,他在丰台区丽泽批发市场买到1千克的假“中盐”。记者通过4个多月的暗访调查,发现这批假盐都是从锦绣大地批发市场流出。记者一路摸到私盐批发者,联合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查获2.5吨“次盐”。
  本报记者 王奕 实习记者 李靖
  1千克装假盐流入市场
  去年12月15日,家住丰台区的郑先生在丰台丽泽批发市场,花1.5元买了一袋1千克装的“中盐”。他拿回家倒入调料盒后,发现与上次购买的盐有区别。
  “这次的盐颗粒更细,盐粒大小不规则,而且显得很潮湿,都附在盐袋子内壁上,口感也没有上次买的好。”
  盐的包装袋后印着“中盐北京消费者服务中心”电话,郑先生依此致电咨询,并告知工作人员包装袋上印着的生产日期为日,工作人员马上断定,这是假盐。“这种1千克装的中盐已停产多时,目前市面上尚在销售的,其生产日期只可能是2008年的,而且量非常少。”
  是否卖假盐需看人
  12月18日,记者随郑先生来到丽泽批发市场。在郑先生买盐的调料摊,记者对老板称,自己是开餐馆的,想买1千克装的盐。老板很警觉地仔细打量记者一番后说:“没有这种盐,只有500克一袋的中盐,价格是每袋1.5元。”
  随后记者了解到,卖盐的商贩都很警觉,出售假盐要看人,如果衣着太好,不像生意人他们就说没有。而且,商贩一般不会把假盐用于零售,郑先生买到这种盐,很可能是老板一时疏忽。
  经过半个月多方了解情况后,记者借来衣服化装成“生意人”,走到一家调料摊,用四川方言与女老板交谈:“给我拿袋两斤重的盐。”女老板打量记者后,转身去里屋翻找,从包裹了三层纸箱子的货架里侧拿出了一包1千克装的盐。女老板称,通常来买这些“货”的都是开饭店的或是工地的人。
  随后,记者从正规超市购买了一包500克装的中盐,其价格与1千克的盐一样,都是1.5元。两者从外包装上比较,正反面所印的字样几乎无区别,1千克盐的背面也赫然印着:注意碘盐的防伪标志,谨防假冒有害健康,并标注了盐业违法举报电话。
  批发商称货来自锦绣大地
  为得知假盐的供货渠道,记者连续数日混在丽泽批发市场。一天,记者称自己也想开一家调料店,从一名调料老板口中套出,他们的货都由一个姓付的师傅提供。老板还透露,他们行话并不叫这些盐为假盐,而叫“次盐”。
  记者随后以商户身份联系付师傅,称希望从他那里批发大量调料,起初对方乐意合作,但当记者提及需要大量次盐时,对方显得警惕,屡次询问记者是谁,为何要货,销往何地。记者称已入行业很久,付师傅才放松警惕,称店里就有次盐,“如果要得多,价格可以更便宜。”但现在贩卖次盐有一定风险,工商等部门查得很紧,不敢销售太多,一次最多500包。但对于货物的来源,付师傅表示不能随意告知。
  记者随后联系了付师傅的一位老乡,对方称付师傅曾经和他透露,这些假盐都是来自锦绣大地市场。
  多家商铺销售“次盐”
  12月29日,记者来到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市场的中部位置是批发调料的区域,大约有50余家调料铺子。
  记者走进其中一家摊点,看到店里摆满各种调味品,不见盐的踪影。记者询问是否有盐批发,老板从店铺里间拿出一包500克装的中盐称:“批发价一箱45元,共40包,纸质包装。”
  记者换行话询问:“有没有次盐?”随后,老板拿出一包1千克的“中盐”,“这比500克一包的重一倍,但价格差不多,批发价可以折算到1.2元一包”。老板说,因为划算,“这种盐在市场上零卖得不错”。
  面对记者对1千克装“中盐”质量表示质疑,老板称可放心使用,放心售卖,“不会吃出问题的,很多食堂、餐馆都在这里进货,从来没出过问题,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敢卖了”。
  对于这批盐的进货渠道,老板称他无需自己主动联系,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些商家前来送货,“每隔几天,就有人上门询问是否缺货,如果店里盐卖完了,他们会记录下来,很快盐就会送到店铺来,他们一般不留联系方式。”
  记者又询问了一家女摊主,要购买次盐。女摊主一看是“行家”,就急忙从屋里侧取出1千克装的盐。“这个盐吃了没事,我们自己还用它来腌咸菜,很多饭店和工地的,都指定要这个货。”对方也不愿透露进货渠道:“我们都是老板直接去拉货的,至于从哪里拉,我们并不知情。”
  记者走访中发现,该调料区域50余家调料铺约有一半摊点售卖次盐,批发价都在每袋一元左右。这些售次盐的老板对其内幕都知情,其中一家老板明确表示,“这就是假盐,客源一般都是餐馆类行业。”
  寻找私盐贩卖者
  为找到次盐源头,在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记者自称是昌平区沙河镇一物流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盐配送到附近各工地。1月4日,见记者要货量大,一调料店老板秦林(化名)与记者搭上线。
  秦林称他们出售次盐已经几年,以前他们批发来的价格都是每箱18元,一箱25包,每包2斤的重量,一箱就是50斤。而且现在次盐的批发价已经涨了,每箱24元。如果记者要得多,可以按每箱26元拿货,“一箱只赚你2元,算下来一包只需1元多一点。”
  秦林称,几年前,他与一位神秘的私盐制造者联系上,对方从未透露地址,大伙连此人姓什么都不知情,联系方式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大家都称他为“私盐者”。
  私盐者几年来一直负责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大部分商户的私盐供货,如果哪家缺货就提前两天给他电话,让他备货。“他的生意很好,需提前订货。他送货时只送到店面上,然后再由我们自行搬到库房。”
  记者称将与秦林长期合作,进购其他调料,但想从“私盐者”那里直接进盐,几番周旋之下,秦林才把私盐者的联系方式交给了记者。
  临走时,记者购买了两包私盐者送过来的食盐,1千克包装的盐背面所印生产日期,与丽泽批发市场所购买的盐完全一样,都是日。
  “私盐者”同意拉货
  1月4日晚,记者拨通了私盐者的电话,对方见是陌生人来电,立即挂断电话,随后再拨打对方不再接听。记者只能发短信与其联系。
  “大哥,和你谈个生意。”
  半小时后,一条短信回来:“什么生意?”
  记者称自己供职的物流公司食盐的需求量很大,希望双方长期合作。对方发短信称:“行。明天细谈。”
  1月5日,记者欲约私盐者到锦绣大地细谈,但对方始终保持警惕并未露面,记者只能通过电话和他交流。他细致询问了记者所在公司的名称和负责人姓名,以及销售渠道。经过多次沟通,最后私盐者同意以每箱22元的价格批发。
  其间两个月,记者和私盐者多次沟通想拉货,对方犹豫再三,屡次爽约。
  记者与
  盐贩子约定交易
  3月10日晚,私盐者终于同意拉货,交易数额为200箱。“你走五环,我们在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但详细地址只能记者前往市场后再行联系。
  当天晚上6点左右,记者与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制定好抓捕方案:由记者先行与私盐者碰头,待对方现身并将货物搬上车后,执法大队再抓人。
  晚上6点,记者雇了一辆金杯车前往指定地点,商务执法监察大队二队的马队长牵头共9个执法队员开3辆车尾随在后。
  6点半,记者到达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再拨打私盐者的电话,对方询问了记者的车牌号后说:“你从锦绣大地物流港西边走300米后进入一个南边的路口。”记者按指示赶到巨山路附近,对方又改口:“你再到阜石路,没过高速桥有一个路口,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会在路口等你。”
  记者赶到指定地点,一个红衣女子向车招手:“跟我走。”金杯车司机张师傅说:“你上车吧,好给我们指路。”但对方摇手拒绝。金杯车尾随女子开进一个高墙深院,门内有多处库房,唯有两间库房亮有灯光。记者下车寻找女子,却发现她迅速避闪不见踪影。
  “私盐者”最终未露面
  在通话中,私盐者让记者再等一会儿,自己马上到。十几分钟过去,对方一直未现身,但称自己有100箱货放在院内右侧大树下。记者据此寻找,发现树下整齐码放一堆纸箱。撬开其中一个纸箱,里面装满1千克装的“中盐”。货物的北侧,是一间亮灯的小仓库,记者敲门进入后发现仓库内并无存货。记者询问库房中男子其门前货物是谁留下,对方称并不知情。
  此时,执法人员已按照计划潜伏四周。记者开始想方设法引出私盐者。
  “我带的人不够,你叫你的伙计来帮我装货。”记者说。
  “我的车在路上出了点交通事故,和人剐蹭上了。要不你先自己装货,我随后就到。”
  记者一行两人开始往金杯车上装货,花费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将100箱货装上车。
  “我已装完,你来结账吧。”
  “出了事故,我现在实在赶不到,你要不先把钱交给旁边库房的人吧。”
  “我怎么可能把钱交给陌生人,而且你必须在收据上签字,我才能回公司报账。”
  “但是我实在走不开啊。”
  “那这样吧,我先将货拉走,明天我再来拉其余100箱,到时候一块给你结账。”记者说。
  “那不行,钱不给我,你不能把我的货拉走。”
  “我等你10分钟,你要是不来,我就把货拉走。”
  私盐者着急了,但依然不肯露面。
  共缴获2.5吨假盐
  马队长称,对方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应该不会出现了。10分钟后,金杯车张师傅发动车离开,私盐者不停打电话过来询问如何结账。金杯车司机开车尾随执法车辆,将盐运到了北京盐业公司。货物卸下,经过清点,整整100箱盐,5000斤,2.5吨。
  执法人员打开纸箱,拿出盐检查后,确认都是假盐,并当场开出处罚决定书,将私盐全部没收。北京盐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这些私盐将作为融雪剂或者当工业盐处理。
  记者与金杯车张师傅结账时,他抱歉地笑着说:“我开始还以为你们就是拉私盐的,所以看到你们在往车上装货的时候我有点生气,也没有上去帮你们。”
  事后私盐者称,他当时发现记者的车后还跟着一辆车,怕有意外所以未露面。
  盐贩潜规则
  大超市要货给真盐
  小餐馆主动进次盐
  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商户秦林,透露了私盐的行情,因“假盐”价格便宜,卖起来很快,每次向厂家拿货都在100箱左右,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卖完。他透露,其假盐中并非只有1千克的,还有仿真的500克包装中盐。“100箱中,我们会进购90箱500克的,10箱1千克的。从批发市场拿货的人多是餐馆和食堂老板”。
  秦林感慨:“这种盐我们都不敢吃,做了几年调料生意,我们都深知其他黑幕太多,基本上都不敢去外面吃饭,都是自己做饭。”
  该市场一名出售私盐多年的商户楚女士说,售盐已经有“潜规则”,如果是大超市或大饭店要货,就直接上真盐。如果是小商户或懂行的“回头客”,就从屋内搬出假盐。“购买1千克假盐的,主要是小餐馆或工地,他们都在后厨用盐,不容易被发现;而购买500克假盐的,主要是一些小批发商,他们放在摊位,真假混合着卖,能挣不少钱。”
  食用假盐危害多
  权威说法
  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二队的马队长称,假盐一般都是饲料盐和工业盐,从外地拉到北京郊区。工业盐食用对人体危害极大,饲料盐虽按食用盐标准管理,但因为是给家畜吃的,其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其他添加物。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称,食盐由于是特殊商品,利润较高,每吨出厂价400至500元,盐业公司以每吨元的价格卖给二级市场,到了终端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已经高达2000元左右一吨。因此,总有商贩会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工作人员称,每人每天应吃6克盐左右,食盐对市民身体健康和营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假盐主要是常说的无碘盐和用于腌制的工业盐,两者与正规的食用盐在颜色、颗粒、水溶性上都很相似,难以用肉眼分辨。
  小贴士
  如何鉴别真假盐
  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的负责人,介绍了一些真假盐从外观上的鉴别办法。
  从2008年下半年始,1千克包装的中盐就已停止生产,目前市面上还可能销售的很少。生产日期超过2008年上半年的1千克装中盐,均是假盐。
  500克包装的中盐鉴别方法如下:
  一、包装边沿:真盐左右两侧无折痕,而假盐有两道明显的折痕。真盐都是通过灌装的,而假盐只将一捆捆卷好的包装袋打开,由人工灌装。其成为一卷的包装袋必然形成折痕。
  二、包装封口:真盐包装上下的封口是完全对齐,宽窄一致,假盐的上下封口可能宽窄不齐。真盐的包装封口都是由机器运行,保证了规范性。而假盐通过人工封口,其封口上下就会出现参差不齐。
  三、防伪标签:真盐的标签层次分明,都位于“中盐”中字左下角。假盐的标签没有层次,且贴的位置参差不齐。真盐的标签是统一位置贴合,而假盐是人工粘贴,其位置可能不一。
  四、包装袋上的水印:2009年7月,中盐在生产的包装袋都印有水印,透过光会看见很多“中盐”两字。而假盐的包装没有。
  编辑:假盐流入北京部分批发市场 购买者多为餐馆
  中国宁波网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font color=#ff0707
  假盐流入北京部分批发市场 购买者多为餐馆
  由于食盐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各国都禁止“私盐”销售。然而,如今仍有一些盐贩子为了牟取暴利,从外地引进价格低廉的饲料盐甚至工业盐,在黑作坊中灌入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包装袋中,在市面上冒充中盐(指中盐公司生产的盐,后同)销售。
  据市民郑先生反映,他在丰台区丽泽批发市场买到1千克的假“中盐”。记者通过4个多月的暗访调查,发现这批假盐都是从锦绣大地批发市场流出。记者一路摸到私盐批发者,联合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查获2.5吨“次盐”。
  本报记者 王奕 实习记者 李靖
  1千克装假盐流入市场
  去年12月15日,家住丰台区的郑先生在丰台丽泽批发市场,花1.5元买了一袋1千克装的“中盐”。他拿回家倒入调料盒后,发现与上次购买的盐有区别。
  “这次的盐颗粒更细,盐粒大小不规则,而且显得很潮湿,都附在盐袋子内壁上,口感也没有上次买的好。”
  盐的包装袋后印着“中盐北京消费者服务中心”电话,郑先生依此致电咨询,并告知工作人员包装袋上印着的生产日期为日,工作人员马上断定,这是假盐。“这种1千克装的中盐已停产多时,目前市面上尚在销售的,其生产日期只可能是2008年的,而且量非常少。”
  是否卖假盐需看人
  12月18日,记者随郑先生来到丽泽批发市场。在郑先生买盐的调料摊,记者对老板称,自己是开餐馆的,想买1千克装的盐。老板很警觉地仔细打量记者一番后说:“没有这种盐,只有500克一袋的中盐,价格是每袋1.5元。”
  随后记者了解到,卖盐的商贩都很警觉,出售假盐要看人,如果衣着太好,不像生意人他们就说没有。而且,商贩一般不会把假盐用于零售,郑先生买到这种盐,很可能是老板一时疏忽。
  经过半个月多方了解情况后,记者借来衣服化装成“生意人”,走到一家调料摊,用四川方言与女老板交谈:“给我拿袋两斤重的盐。”女老板打量记者后,转身去里屋翻找,从包裹了三层纸箱子的货架里侧拿出了一包1千克装的盐。女老板称,通常来买这些“货”的都是开饭店的或是工地的人。
  随后,记者从正规超市购买了一包500克装的中盐,其价格与1千克的盐一样,都是1.5元。两者从外包装上比较,正反面所印的字样几乎无区别,1千克盐的背面也赫然印着:注意碘盐的防伪标志,谨防假冒有害健康,并标注了盐业违法举报电话。
  批发商称货来自锦绣大地
  为得知假盐的供货渠道,记者连续数日混在丽泽批发市场。一天,记者称自己也想开一家调料店,从一名调料老板口中套出,他们的货都由一个姓付的师傅提供。老板还透露,他们行话并不叫这些盐为假盐,而叫“次盐”。
  记者随后以商户身份联系付师傅,称希望从他那里批发大量调料,起初对方乐意合作,但当记者提及需要大量次盐时,对方显得警惕,屡次询问记者是谁,为何要货,销往何地。记者称已入行业很久,付师傅才放松警惕,称店里就有次盐,“如果要得多,价格可以更便宜。”但现在贩卖次盐有一定风险,工商等部门查得很紧,不敢销售太多,一次最多500包。但对于货物的来源,付师傅表示不能随意告知。
  记者随后联系了付师傅的一位老乡,对方称付师傅曾经和他透露,这些假盐都是来自锦绣大地市场。
  多家商铺销售“次盐”
  12月29日,记者来到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市场的中部位置是批发调料的区域,大约有50余家调料铺子。
  记者走进其中一家摊点,看到店里摆满各种调味品,不见盐的踪影。记者询问是否有盐批发,老板从店铺里间拿出一包500克装的中盐称:“批发价一箱45元,共40包,纸质包装。”
  记者换行话询问:“有没有次盐?”随后,老板拿出一包1千克的“中盐”,“这比500克一包的重一倍,但价格差不多,批发价可以折算到1.2元一包”。老板说,因为划算,“这种盐在市场上零卖得不错”。
  面对记者对1千克装“中盐”质量表示质疑,老板称可放心使用,放心售卖,“不会吃出问题的,很多食堂、餐馆都在这里进货,从来没出过问题,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敢卖了”。
  对于这批盐的进货渠道,老板称他无需自己主动联系,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些商家前来送货,“每隔几天,就有人上门询问是否缺货,如果店里盐卖完了,他们会记录下来,很快盐就会送到店铺来,他们一般不留联系方式。”
  记者又询问了一家女摊主,要购买次盐。女摊主一看是“行家”,就急忙从屋里侧取出1千克装的盐。“这个盐吃了没事,我们自己还用它来腌咸菜,很多饭店和工地的,都指定要这个货。”对方也不愿透露进货渠道:“我们都是老板直接去拉货的,至于从哪里拉,我们并不知情。”
  记者走访中发现,该调料区域50余家调料铺约有一半摊点售卖次盐,批发价都在每袋一元左右。这些售次盐的老板对其内幕都知情,其中一家老板明确表示,“这就是假盐,客源一般都是餐馆类行业。”
  寻找私盐贩卖者
  为找到次盐源头,在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记者自称是昌平区沙河镇一物流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盐配送到附近各工地。1月4日,见记者要货量大,一调料店老板秦林(化名)与记者搭上线。
  秦林称他们出售次盐已经几年,以前他们批发来的价格都是每箱18元,一箱25包,每包2斤的重量,一箱就是50斤。而且现在次盐的批发价已经涨了,每箱24元。如果记者要得多,可以按每箱26元拿货,“一箱只赚你2元,算下来一包只需1元多一点。”
  秦林称,几年前,他与一位神秘的私盐制造者联系上,对方从未透露地址,大伙连此人姓什么都不知情,联系方式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大家都称他为“私盐者”。
  私盐者几年来一直负责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大部分商户的私盐供货,如果哪家缺货就提前两天给他电话,让他备货。“他的生意很好,需提前订货。他送货时只送到店面上,然后再由我们自行搬到库房。”
  记者称将与秦林长期合作,进购其他调料,但想从“私盐者”那里直接进盐,几番周旋之下,秦林才把私盐者的联系方式交给了记者。
  临走时,记者购买了两包私盐者送过来的食盐,1千克包装的盐背面所印生产日期,与丽泽批发市场所购买的盐完全一样,都是日。
  “私盐者”同意拉货
  1月4日晚,记者拨通了私盐者的电话,对方见是陌生人来电,立即挂断电话,随后再拨打对方不再接听。记者只能发短信与其联系。
  “大哥,和你谈个生意。”
  半小时后,一条短信回来:“什么生意?”
  记者称自己供职的物流公司食盐的需求量很大,希望双方长期合作。对方发短信称:“行。明天细谈。”
  1月5日,记者欲约私盐者到锦绣大地细谈,但对方始终保持警惕并未露面,记者只能通过电话和他交流。他细致询问了记者所在公司的名称和负责人姓名,以及销售渠道。经过多次沟通,最后私盐者同意以每箱22元的价格批发。
  其间两个月,记者和私盐者多次沟通想拉货,对方犹豫再三,屡次爽约。
  记者与盐贩子约定交易
  3月10日晚,私盐者终于同意拉货,交易数额为200箱。“你走五环,我们在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但详细地址只能记者前往市场后再行联系。
  当天晚上6点左右,记者与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制定好抓捕方案:由记者先行与私盐者碰头,待对方现身并将货物搬上车后,执法大队再抓人。
  晚上6点,记者雇了一辆金杯车前往指定地点,商务执法监察大队二队的马队长牵头共9个执法队员开3辆车尾随在后。
  6点半,记者到达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再拨打私盐者的电话,对方询问了记者的车牌号后说:“你从锦绣大地物流港西边走300米后进入一个南边的路口。”记者按指示赶到巨山路附近,对方又改口:“你再到阜石路,没过高速桥有一个路口,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会在路口等你。”
  记者赶到指定地点,一个红衣女子向车招手:“跟我走。”金杯车司机张师傅说:“你上车吧,好给我们指路。”但对方摇手拒绝。金杯车尾随女子开进一个高墙深院,门内有多处库房,唯有两间库房亮有灯光。记者下车寻找女子,却发现她迅速避闪不见踪影。
  “私盐者”最终未露面
  在通话中,私盐者让记者再等一会儿,自己马上到。十几分钟过去,对方一直未现身,但称自己有100箱货放在院内右侧大树下。记者据此寻找,发现树下整齐码放一堆纸箱。撬开其中一个纸箱,里面装满1千克装的“中盐”。货物的北侧,是一间亮灯的小仓库,记者敲门进入后发现仓库内并无存货。记者询问库房中男子其门前货物是谁留下,对方称并不知情。
  此时,执法人员已按照计划潜伏四周。记者开始想方设法引出私盐者。
  “我带的人不够,你叫你的伙计来帮我装货。”记者说。
  “我的车在路上出了点交通事故,和人剐蹭上了。要不你先自己装货,我随后就到。”
  记者一行两人开始往金杯车上装货,花费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将100箱货装上车。
  “我已装完,你来结账吧。”
  “出了事故,我现在实在赶不到,你要不先把钱交给旁边库房的人吧。”
  “我怎么可能把钱交给陌生人,而且你必须在收据上签字,我才能回公司报账。”
  “但是我实在走不开啊。”
  “那这样吧,我先将货拉走,明天我再来拉其余100箱,到时候一块给你结账。”记者说。
  “那不行,钱不给我,你不能把我的货拉走。”
  “我等你10分钟,你要是不来,我就把货拉走。”
  私盐者着急了,但依然不肯露面。
  共缴获2.5吨假盐
  马队长称,对方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应该不会出现了。10分钟后,金杯车张师傅发动车离开,私盐者不停打电话过来询问如何结账。金杯车司机开车尾随执法车辆,将盐运到了北京盐业公司。货物卸下,经过清点,整整100箱盐,5000斤,2.5吨。
  执法人员打开纸箱,拿出盐检查后,确认都是假盐,并当场开出处罚决定书,将私盐全部没收。北京盐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这些私盐将作为融雪剂或者当工业盐处理。
  记者与金杯车张师傅结账时,他抱歉地笑着说:“我开始还以为你们就是拉私盐的,所以看到你们在往车上装货的时候我有点生气,也没有上去帮你们。”
  事后私盐者称,他当时发现记者的车后还跟着一辆车,怕有意外所以未露面。
  盐贩潜规则
  大超市要货给真盐
  小餐馆主动进次盐
  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商户秦林,透露了私盐的行情,因“假盐”价格便宜,卖起来很快,每次向厂家拿货都在100箱左右,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卖完。他透露,其假盐中并非只有1千克的,还有仿真的500克包装中盐。“100箱中,我们会进购90箱500克的,10箱1千克的。从批发市场拿货的人多是餐馆和食堂老板”。
  秦林感慨:“这种盐我们都不敢吃,做了几年调料生意,我们都深知其他黑幕太多,基本上都不敢去外面吃饭,都是自己做饭。”
  该市场一名出售私盐多年的商户楚女士说,售盐已经有“潜规则”,如果是大超市或大饭店要货,就直接上真盐。如果是小商户或懂行的“回头客”,就从屋内搬出假盐。“购买1千克假盐的,主要是小餐馆或工地,他们都在后厨用盐,不容易被发现;而购买500克假盐的,主要是一些小批发商,他们放在摊位,真假混合着卖,能挣不少钱。”
  食用假盐危害多
  权威说法
  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二队的马队长称,假盐一般都是饲料盐和工业盐,从外地拉到北京郊区。工业盐食用对人体危害极大,饲料盐虽按食用盐标准管理,但因为是给家畜吃的,其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其他添加物。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称,食盐由于是特殊商品,利润较高,每吨出厂价400至500元,盐业公司以每吨元的价格卖给二级市场,到了终端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已经高达2000元左右一吨。因此,总有商贩会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工作人员称,每人每天应吃6克盐左右,食盐对市民身体健康和营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假盐主要是常说的无碘盐和用于腌制的工业盐,两者与正规的食用盐在颜色、颗粒、水溶性上都很相似,难以用肉眼分辨。
  小贴士
  如何鉴别真假盐
  北京商务执法监察大队的负责人,介绍了一些真假盐从外观上的鉴别办法。
  从2008年下半年始,1千克包装的中盐就已停止生产,目前市面上还可能销售的很少。生产日期超过2008年上半年的1千克装中盐,均是假盐。
  500克包装的中盐鉴别方法如下:
  一、包装边沿:真盐左右两侧无折痕,而假盐有两道明显的折痕。真盐都是通过灌装的,而假盐只将一捆捆卷好的包装袋打开,由人工灌装。其成为一卷的包装袋必然形成折痕。
  二、包装封口:真盐包装上下的封口是完全对齐,宽窄一致,假盐的上下封口可能宽窄不齐。真盐的包装封口都是由机器运行,保证了规范性。而假盐通过人工封口,其封口上下就会出现参差不齐。
  三、防伪标签:真盐的标签层次分明,都位于“中盐”中字左下角。假盐的标签没有层次,且贴的位置参差不齐。真盐的标签是统一位置贴合,而假盐是人工粘贴,其位置可能不一。
  四、包装袋上的水印:2009年7月,中盐在生产的包装袋都印有水印,透过光会看见很多“中盐”两字。而假盐的包装没有。
  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中国宁波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运批发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